初二地理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西双版纳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西双版纳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西双版纳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区域特征等,掌握相关地理知识。

2.理解西双版纳的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并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3.学会运用地图工具,掌握地图符号与比例尺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西双版纳地处中国云南省南部,靠近中国与缅甸、老挝交界处,是中国最南端的热带雨林地区。

西双版纳境内的植被资源非常丰富,动植物多样,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

2. 西双版纳的气候特征西双版纳地区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带,气温高、降雨充沛,雨季集中在6月份至10月份。

这里全年温度差异较小,河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21.6℃。

总体来说,西双版纳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型。

3. 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西双版纳被誉为中国的绿宝石,因为这里的热带雨林资源十分丰富,拥有着大量的热带植物和动物,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和财富最多的区域之一。

此外,西双版纳也广泛种植橡胶、咖啡、茶叶等经济作物。

4. 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保护西双版纳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之一,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当地生态环境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

因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重点1.知道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区域特征。

2.学会运用地图工具,掌握地图符号与比例尺的使用方法。

3.理解西双版纳的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并思考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听讲、讨论、地图阅读和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

1. 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区域特征、气候特征、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等基本知识。

2. 地图阅读通过地图的阅读,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河流分布等情况,同时也可以学习地图符号的使用方法和比例尺的解读。

3. 讨论与情景模拟通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活动,学生可以深入思考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并探讨如何保护这片美丽的土地。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3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3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3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学习运用小标题构造__的方法。

2、理解课文对照的手法的运用和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特色。

3、体会作者所表达的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疑点:1、学习用截取事物状态中最鲜明的片断、用小标题来构造__。

2、理解傣族人民的生死观、人生观。

课型及教学思路:(1)课型:诵读、合作研讨(2)教学思路:听读、朗读、研读重点段落,感知课文教具及课时安排:1、教具学具:投影仪、收音机、图片2、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看图片让学生猜出图中的地方。

二、课前热身1、由学生来介绍作者的情况,教师补充总结2、检查预习(学生上台板演)(1)给加点的词注音(投影):沧篾剁饰嵌棰涮(2)解释一些关键的词语:心驰神往轻描淡写妩媚装饰镶嵌三、合作探究(1)学生听录音机读(教师总结朗读的方法,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句,教师采用领读的方法)(4)四边互动互动1:开头一段有何作用?哪些动词用得十分传神?(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2:第一片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热带雨林图?(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3:第二个片段是怎样描绘竹楼外形的?又是如何描绘傣族老人的.?(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4:“悠悠野x谷”从谋篇布局来看有什么特点?(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5:野象经过驯化,能为游客表演节目,反映了什么?(学生答,教师总结)四、达标反馈(投影显示)1、做练习(投影题目):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做课后练习一五、学习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复习上一节课讲的内容,提问叫学生回答二、四边互动互动1:作者是怎样描绘傣族人民打谷子和傣族女人在水中嬉戏这两幅风情画?(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2:“笑对生与死”这一片断里的几段话对人生有什么积极影响?有没有消极的方面?(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3:__五个片断,用五个小标题来表达,具有哪些特点?与总标题有何关系?(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4:课文是怎样运用对照手法的?有何表达效果?(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5:举例说明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特点。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双版纳晶莹剔透的绿宝石》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双版纳晶莹剔透的绿宝石》教案、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西双版纳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的理解。
(1)绘制西双版纳地理位置图,标注其主要植被类型和自然保护区。
(2)简述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生态功能,以及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3)谈谈你对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以及我们应如何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2.撰写一篇关于西双版纳的短文,内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植被类型、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等,字数在500字左右。
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双版纳晶莹剔透的绿宝石》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地理环境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认识西双版纳的主要植被类型,如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等,并了解其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
3.掌握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了解保护区内珍稀动植物的种类及特点。
3.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意义。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为学生打下基础知识。
2.讲解西双版纳的主要植被类型,如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生态功能。
3.介绍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强调其在我国乃至全球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6.总结评价,反思提高
(1)对本章节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7.教学拓展,激发兴趣
(1)推荐相关书籍、网站等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2)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增强学习兴趣。

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教学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教学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位置、气候、地形等。

2. 使学生掌握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了解其开发与保护状况。

3. 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

2. 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3. 西双版纳的开发与保护。

4. 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文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2. 难点: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文化特点。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西双版纳会有如此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资源?环节二:探究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西双版纳的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环节三:分析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西双版纳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问题。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

环节四:探讨西双版纳的开发与保护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双版纳的开发与保护状况。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衡开发与保护的问题。

3.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

环节五:了解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文化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文化特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环节六:课堂小结2. 学生整理笔记,准备课后复习。

环节七: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点;2.具体了解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资源,如温泉、傣族文化等;3.了解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一)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1.地理位置: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距离较近的城市是昆明;2.自然地理环境: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独特的植被类型。

(二) 西双版纳的人文地理环境1.傣族文化:西双版纳是傣族人的聚居地,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傣族歌舞、民俗节日等;2.特色美食:西双版纳拥有很多特色美食,如米线、竹筒饭等;3.历史古迹:西双版纳有很多历史古迹,如勐满古城遗址、佛光寺等。

(三) 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1.热带雨林公园: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公园是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温泉:西双版纳拥有很多温泉,如曼听温泉、勐海温泉等;3.水上运动:西双版纳有很多适合水上活动的地方,如摩梭人的情人月游船等。

(四) 西双版纳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生态保护:西双版纳是中国著名的生态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2.可持续发展:西双版纳实行旅游绿色发展模式,保护自然生态,积极发展特色旅游,推动经济发展。

三、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互动: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双版纳;2.视频教学: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西双版纳的特别之处;3.班级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西双版纳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四、教学流程(一) 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对西双版纳产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

(二) 讲解西双版纳的基本情况(30分钟)讲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植被、文化等基本情况。

(三) 分组讨论(2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西双版纳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教学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教学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2. 使学生掌握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了解其生态旅游资源。

3. 培养学生对西双版纳民族文化的认识,包括傣族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4. 提高学生对我国地理差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

2. 教学难点: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对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

2.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景点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生态旅游资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对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1. 准备西双版纳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

2. 准备西双版纳的地图,方便学生了解地理位置。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概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对西双版纳有什么了解?有哪些印象?环节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

2. 教师提问:西双版纳的气候、地形对其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有哪些影响?环节三:多媒体展示1. 教师播放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生态旅游资源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其美丽。

2. 引导学生分析西双版纳的生态旅游资源特点,讨论其开发与保护的意义。

环节四: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讨论问题: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对其民族文化有哪些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环节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六、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状况,掌握其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西双版纳教案》

《西双版纳教案》

《西双版纳教案》word版第一章: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概况1.1 地理位置1.2 气候特点1.3 自然资源1.4 民族与文化第二章:热带雨林生态2.1 热带雨林的特点2.2 植物多样性2.3 动物多样性2.4 热带雨林的保护第三章: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文化3.1 傣族文化3.2 老挝族文化3.3 哈尼族文化3.4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第四章: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4.1 旅游景点介绍4.2 旅游活动与体验4.3 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4.4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章:西双版纳的可持续发展5.1 农业可持续发展5.2 工业可持续发展5.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4 社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第六章:西双版纳的农业特点与可持续发展6.1 热带作物种植6.2 农业生态环境6.3 农业技术的应用6.4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七章: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7.1 旅游资源的开发7.2 旅游业的挑战与机遇7.3 旅游市场营销7.4 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八章: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与艺术8.1 傣族建筑与艺术8.2 傣族舞蹈与音乐8.3 老挝族的文化特色8.4 民族文化的国际交流第九章:西双版纳的教育与发展9.1 教育体系与现状9.2 教育资源配置9.3 教育改革与创新9.4 教育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十章:西双版纳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0.1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0.2 生物多样性保护10.3 环境污染与治理10.4 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索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地理位置和概况难点解析:理解地理位置对西双版纳气候和资源的影响,以及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挑战。

二、热带雨林生态难点解析:理解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保护与开发之间取得平衡。

三、少数民族文化难点解析: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这些文化。

四、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难点解析:如何平衡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及如何提升旅游体验。

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教学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教学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2. 使学生掌握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了解其保护意义。

3. 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西双版纳的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

3. 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4. 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

5. 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和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及旅游资源。

2. 难点: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保护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

2. 结合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和旅游发展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兴趣。

2. 讲解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3. 分析西双版纳的地形地貌:结合地图和图片,讲解西双版纳的地形地貌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探讨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介绍西双版纳的生物资源、水资源等,强调其丰富性和保护重要性。

5. 讲解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和意义。

6. 探讨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介绍西双版纳的主要民族及其文化特点,分析民族文化对当地旅游产业的影响。

7. 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展示西双版纳的旅游景点和特色,让学生了解其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8.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思考西双版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6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6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6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1【设计思想】⒈课前布置预习要求:①收集云南西双版纳景观的有关材料②根据收集到的内容写一则简单的导游词,向同学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十九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⒈通过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引出导游词的基本要求。

⒈在学生对导游词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选择文中的画面,用导游词的形式把它介绍给同学。

⒈以同学们都熟悉的南山竹海为对象,选择一处景点,用导游词的形式介绍,以加强对导游词的训练。

【实施方案】教学目标:⒈了解文章中介绍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⒈学会用导游词向别人介绍景物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⒈体会文章中有感情的语言的作用。

⒈用自己简洁的语言来概括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点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和手段:自主学习、讨论交流、评价为主要方式,配以幻灯片和背景音乐。

教学内容和步骤:⒈导入:同学们,“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彩云在飘荡。

”提起神奇秀丽、风景如画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那里有神秘的原始森林、粗犷的民歌、丰富的民俗民风,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誉。

现在,让我们随着这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音乐,一起走进这美丽而神秘的地方,来亲身感受一下西双版纳独特的韵味。

幻灯片展示:西双版纳的一幅画面,并配以民歌作背景音乐。

⒈交流预习情况:①学习小组交流收集的材料。

②学习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做导游,向同学介绍西双版纳的有关景观。

③学生点评。

④教师提高评价层次并引导学生明确导游词的一些基本知识要求。

幻灯片展示:①口语化;②注意口语和身姿语言相结合;③语言生动形象;④串联词要自然有序。

⒈幻灯片展示本课教学目标。

⒈研读新课: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幻灯片展示:请选择文中⒈(本文共五幅画面,每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二幅讨论、交流,编写导游词。

学生上台讲解时,幻灯片展示相应的画面,并配上背景音乐,以提供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八年级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的教案

八年级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的教案

八年级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的教案八年级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的教案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的1、西双版纳的位置;2、西双版纳的资优势;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根本特征。

〔二〕才能目的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才能、互相协作才能与分析探究才能。

〔三〕德育目的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开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开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保护旅游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优势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根本特征。

3、蓬勃开展的旅游业。

〔二〕教学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优势,讨论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开展。

三、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讨论法等。

四、教具准备有关彩图、投影片及录像。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云南)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知名?(傣族)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可以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板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讲授新课]出示投影: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边欣赏边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西双版纳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尤其是风景旅游资美丽诱人。

)板书:旅游资非常丰富读图观察:在展示西双版纳景观照片的同时,穿插一些热带沙漠照片。

之后,出示投影《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图7.10)引导同学读图析图后,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什么位置,在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云南南部,北回归线以南,缅甸、老挝等国。

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二节西双版纳 学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二节西双版纳 学案(教学设计)

( 地理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二节西双版纳学案(教学设计)Distinguish the location of things, learn geography, give you an outline, let you imagine, learn geography, you can know things and the world.八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二节西双版纳学案(教学设计)课题第七章第二节西双版纳学案一、课标告诉我们:①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②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的形成及作用。

二、本节课我们要做到:①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

②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分析西双版纳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

③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三.我会做:新知预习1、请你列举四种雨林特有的景观:、、、。

2、请你列举四种可爱的雨林动物:、、、。

3、西双版纳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以族为主体。

4、傣族的民族风情有:。

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活动探究(一)认识西双版纳——了解西双版纳的区位优势1、认识西双版纳,请你描述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

2、西双版纳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证明本区所在的温度带是五带中的哪一带?3.景洪市最低月均温出现在月,是℃,景洪市最高月均温出现在月,是℃;景洪市至月降水少?至月降水多?为什么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月,而没有出现在7月呢?4.由景洪市气候分析可知,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是:5、.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却没有像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而形成了热带季风气候,原因是什么呢?。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双版纳》教案一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双版纳》教案一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双版纳》教学设计一1、学生总结回答:云南南部,北回归线以南,缅甸、老挝等国。

教师实时评论鼓舞。

2.、学生小组议论,代表讲话,教师激励评论后,侧重指出:因为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邻近印度洋,所以形成独到的季民风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形成有着独到的意义。

3、学生读出,景洪市年内各月气平和降水量,总结西双版纳地域年均匀气温在20℃以上,最高气温出此刻每年 5 月;降水受季风影响很大,整年显然地分为两大季节:雨季和旱季。

每年5~10 月流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许多,为雨季;每年 11 月 ~次年 4 月流行来自傲陆内部的东北季风,降水极少,为旱季。

因此形成典型的热带季民风候。

在热带季民风候影响下,西双版纳地域形成了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

4、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分组议论总结概括:(1)热带雨林(2)热带动物的王国(3)民族风情(4)边疆风光1、学生自主学习,展现沟通,总结概括:(1)西双版纳旅行优势(2)家产变化(3)旅行景区(4)带动作用(5)下滑原由及对策2、[讲堂小结]让学生联合板书内容简要总结。

1指引学生学读图剖析,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什么地点,在哪一条特别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2发问:西双版纳邻近北回归线,为何却没有像世界其余地方同样,出现热带荒漠景观呢?3、读图 7.13,剖析西双版纳的气平和降水散布特色,并确定其天气种类。

4、西双版纳有哪些旅行资源?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达成同步研究研究学习部分2、教师激励评论后点拨:一个国家或地域旅行业的兴盛发达与否,不单取决于旅行资源的数目和质量,还取决于对这些旅行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旅行业的发展上,一定要贯彻可连续发展战略,一方面对旅行机构要增强管理,另一方面对旅行者也要增强教育指引,倡导文明旅行,爱惜旅行资源。

西双版纳教案初中地理

西双版纳教案初中地理

西双版纳教案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

教学难点:1. 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2. 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西双版纳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引导学生找到云南省,然后指出西双版纳的位置。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西双版纳的了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

2. 学生结合教材图片,观察西双版纳的地理环境。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讲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引导学生理解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气候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2. 教师讲解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如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水资源等,引导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生物多样性。

3. 教师讲解西双版纳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风俗习惯、建筑特色、节日庆典等,引导学生体验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

四、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关于西双版纳的实例,如旅游资源、农业开发等,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结果。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一幅西双版纳地理分布图。

2. 撰写一篇关于西双版纳的旅游攻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使学生对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在实例分析环节,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5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5篇

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优秀15篇《美丽的西双版纳》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并书写砍、蚊、塔、箭4个字。

2、理解课后12个词语,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五彩缤纷等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读课文,收集西双版纳还有怎样植物和动物?并在小组交流。

5、知道西双版纳既是植物的王国,又是动物的王国。

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并书写砍、蚊、塔、箭4个字。

2、理解课后12个词语,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五彩缤纷等词语。

教学难点:读课文,收集西双版纳还有怎样植物和动物?并在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一、观看西双版纳的影像资料引出课题:1、(播放西双版纳的影像资料)大家看了这段美丽的风光片后能猜出这是什么地方吗?(出示句子: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云南的西双版纳)2、学习生字陲1)、看了西双版纳的景色你有什么体会吗?(美丽)2)、(出示课题)美丽的西双版纳3)、齐读课题。

4)、过渡: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这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去走一走、看一看。

二、整体感知课文:1、分小节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

积累美丽富饶、耸立云霄、五彩缤纷等词语。

3、说说你读了课文以后西双版纳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地方?三、学习课文:1、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第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多民族的特点)(2)拓展知识面:你还知道哪些民族?2、学习课文第二、三小节:(1)男生读第二小节,女生读第三小节。

(2)第二、三小节你读懂了什么?(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3)读第二小节,完成填空: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

这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请你用这里有怎么样的什么的句式来说话。

(5)读第三小节,用什么时候,这里有什么,可以怎样的句式来说说。

3、过渡:美丽的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那么它还有些什么呢?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初中地理西双版纳教案

初中地理西双版纳教案

初中地理西双版纳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掌握其所属的气候类型和地形地貌。

2. 掌握西双版纳的主要民族和文化特色,了解其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 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学难点:1. 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 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1. 读图观察法:通过地图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小组合作探讨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云南省的基本情况,了解云南省的民族分布。

2. 提问:“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引导学生回答傣族。

3. 提问:“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引导学生回答西双版纳。

4.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美丽的西双版纳。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让学生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周边国家。

3. 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和地形地貌。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强调其作为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的重要性。

2. 讲解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和地形地貌,分析其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3. 讲解西双版纳的主要民族和文化特色,重点介绍傣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

4. 讲解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持西双版纳的可持续发展?2. 让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保持西双版纳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民族文化和发展状况。

八年级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的教案

八年级地理《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2.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提高学生对我国西南边陲地区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旅游资源及旅游特色。

2. 教学难点: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及其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西双版纳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旅游资源。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兴趣。

2. 教学新课:(1)展示西双版纳的地图,让学生了解其地理位置。

(2)介绍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等,分析其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3)展示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如热带雨林、民族风情、佛教文化等,让学生了解其丰富的旅游资源。

3. 案例分析: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如傣族泼水节、野象谷、热带植物园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其特色旅游项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5. 总结新课: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旅游资源及旅游特色。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西双版纳旅游资源分布图,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2. 结合所学内容,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3. 调查身边的同学,了解他们对西双版纳旅游的认识和期待。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西双版纳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旅游资源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西双版纳旅游特色和旅游业发展影响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西双版纳的地图、图片和相关资料。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计算机。

3. 准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的相关材料。

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教学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教学教案设计

八年级地理西双版纳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

2. 使学生掌握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及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对西双版纳民族风情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状况。

2. 难点:西双版纳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及民族风情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西双版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2. 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西双版纳的认识。

3.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看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西双版纳的兴趣。

2. 讲解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环境。

3. 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引导学生思考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4. 展示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让学生感受西双版纳的文化魅力。

5. 开展小组讨论:如何看待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状况,认识到了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重要作用,也领略了西双版纳的民族风情。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西双版纳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六、教学拓展:1. 邀请西双版纳当地的旅游业代表或者民族文化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

2. 组织学生进行西双版纳的旅游模拟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关于西双版纳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状况的练习题。

2. 结合自己的旅游经验,谈谈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看法。

八、课后作业:1. 收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制作手抄报,展示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初二地理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西双版纳教课方案【】下边编者为大家收集了初二地理西双版纳教课方案教课方案供大家参照,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一、教材剖析本课是《地理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地区》第二节《西南边境的特点旅行区 -西双版纳》,是认识省内地区的一个特例,是地理科学地区性和综合性的表现,主假如指引学生经过事例西双版纳的旅行业的形成、发展及作用。

指引学生对自然环境各因素互相限制关系的理解,沟通、商讨,浸透性地培育学生剖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育开发决议的生活、生产经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正确的资源观,拥有初步的可连续发展的观点。

二、教课目的:知识方面: 1、能运用地图剖析说出西双版纳的地点特点及优势。

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习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点。

技术和方法方面:1、侧重培育学生的阅读察看能力、互相协作能力与剖析探究能力。

2、使学生能够利用获取的信息剖析影响一个地域的主导产第 1页 /共 10页及其作用,对地区环境、经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感情态度及价值观方面:1、经过学习本节内容,指引学生懂得我国各少量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鼎力支持,其余民族的鼎力帮助。

2、懂得一个地区的旅行业要长盛不衰,获取可连续发展,一定增强管理,文明旅行,爱惜旅行资源。

3、依靠本事例的学习与剖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初步领悟一个地域的发展要扬长避短,就地取材,同时,还要考虑国家政策、社会条件等,注意各地域间的沟通与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三、教课重难点:要点: 1、西双版纳的地点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的基本特点。

3、蓬勃发展的旅行业的形成及作用。

难点: 1、剖析西双版纳热带季民风候的形成原由。

2、经过剖析西双版纳的旅行资源优势,商讨怎样保持该地区的可连续发展。

3、理解一个地域发展与开发中应注意的事项。

四、教课方法读图法、议论法、角色饰演法五、教具准备幻灯片、音乐、有关挂图等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课过程[ 导入新课 ]在我们祖国的西南边境有一个景色艳丽的地方,每一年都会有大量国内外游人到访,今日我们将走进这个漂亮的地方。

八年级地理教案 西双版纳9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 西双版纳9篇

八年级地理教案西双版纳9篇西双版纳 1第一部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狼狈(b圽\plaini)贿赂(l擻\plain)傣家(d僜\plaini)帐篷(p哱\plainng)b.镶嵌(qi刓\plainn)幽深(y峔\plainu)祭佛(f嶾\plain)妩媚(f揬\plain)c.亲戚(q孿\plain)塑像(s擻\plain)焚香(f嘰\plainn)踱到(d擻\plain)d.藤萝(t哱\plainn)斑斓(l俓\plainn)平坝(b刓\plain)祈求(q媆\plain)2.对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提起神奇秀丽的西双版纳,谁能不为之心驰神往。

(驰:跑得很快,奔驰)b.导游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们,遇到野象没什么。

(描:描绘)c.傣家人对关系他们生存的水的爱护可见一斑。

(斑:原指豹身上的花纹,喻指事物的一小部分)d.眼看那大家伙得意洋洋地将菠萝卷入口中还不忘用鼻子将竹签拔出来扔掉,真叫人有点哭笑不得。

(洋洋:得意的样子)3.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4分)①竹楼外形像一只孔雀,又像一顶巨大的帐篷遮掩于蓝天绿地之间。

②我顺手给它一块钱,它点头一叫表示感谢,然后踱到水果摊前去买香蕉。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5分)①西双版纳的傣族男子都要出家当和尚。

()②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里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寺庙。

()③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对人十分友善。

()④傣族人最隆重的节日是“关门节”和“开门节”。

()⑤“生前不积善,死后要下地狱”这种观点里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第二部分:(一)五月份,正是收获谷子的季节。

傣寨里的人家不管谁家有事,亲戚朋友都要来帮忙。

勐腊乡曼那村的爱拉,平日在电站当工人。

这天上午村里的几个朋友帮着他把谷子收回来了,中午由他请客,买来烟酒和肉,从自己家的地里摘来新鲜的蔬菜,鱼也是从自家鱼塘里打的,所以,这么丰盛的一顿饭也没花什么钱。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

初中八年级地理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城市。

2. 描述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景观。

3. 说出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

4. 理解西双版纳是云南省民族数量最多的自治州,澜沧江是西双版纳的母亲河。

过程与方法:1. 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2. 学会从资料中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民族风情和热带雨林景观。

2. 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西双版纳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城市。

2.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景观。

3. 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

教学难点:1.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特点。

2. 学会从资料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西双版纳的图片,提问: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它有什么特色?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西双版纳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城市。

2. 学生结合地图和资料,掌握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

三、课堂讲解1. 西双版纳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城市:位于云南省南部,包括景洪、勐海、勐腊三县,首府景洪市。

2.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景观:(1)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的“独木成林”。

(2)热带雨林特有的景观:高大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的“独木成林”。

3. 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1)热带雨林:傣族造型优美的佛教建筑群、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残忍的绞杀植物、气势磅礴的“独木成林”。

(2)民族风情:竹楼、美食、服饰、节日、婚俗。

(3)野生动物: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孟加拉虎。

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西双版纳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城市,热带雨林景观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五、作业布置1. 绘制西双版纳位置示意图。

2. 搜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六、板书设计富饶的西双版纳一、位置、范围和主要城市1. 位于云南省南部2. 包括景洪、勐海、勐腊三县3. 首府景洪市二、热带雨林景观1. 高大挺拔的望天树2. 巨大的板状根3. 残忍的绞杀植物4. 气势磅礴的“独木成林”三、丰富的旅游资源1. 热带雨林:傣族造型优美的佛教建筑群2. 民族风情:竹楼、美食、服饰、节日、婚俗3. 野生动物:亚洲象、绿孔雀、长尾猿、孟加拉虎通过以上教案,教师可以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西双版纳的位置、范围和主要城市,掌握热带雨林景观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地理西双版纳教学设计【】下面编者为大家搜集了初二地理西双版纳教学设计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是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体现,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案例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的形成、发展及作用。

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解,交流、探讨,渗透性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开发决策的生活、生产经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正确的资源观,具有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能运用地图分析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特点及优势。

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技能和方法方面:1、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2、使学生能够利用获得的信息分析影响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作用,对区域环境、经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3、依托本案例的学习与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初步领会一个地区的发展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同时,还要考虑国家政策、社会条件等,注意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的形成及作用。

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理解一个地区发展与开发中应注意的事项。

四、教学方法读图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五、教具准备幻灯片、音乐、相关挂图等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我们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每一年都会有大批国内外游人到访,今天我们将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

[讲授新课](播放西双版纳图片配背景音乐《西双版纳我的家乡》。

把全班分为两个小组进行竞赛。

认真观看短片,轮流回答问题,答对答全才能一分,小组成员可补答。

)1、歌中所描绘的地方在哪里?并在挂图中指出。

2、请你描述看到的植物的形态?3、你看到了哪些动物?4、歌中提到了我国哪个少数民族?5、这个少数民族过新年时是如何庆祝的?6、这个少数民族还有哪些独特的生活习惯呢?7、歌中提到过的此地邻近的国家是哪两个?8、这里大部分的人信仰什么宗教?教师总结两个小组的竞赛情况。

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教师补充更多的图片及相关内容:(2)西双版纳的森林有着独特的景观特征:雨林植物密集,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错落,形成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

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等都是高温多雨、湿热气候的产物。

(3)植物分布是制约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森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热带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共同构成了西双版纳特有的生物群落。

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4)西双版纳不仅有着十分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还因为它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

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5)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也是傣家人最欢乐的日子。

这一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相互泼水,相互嬉戏,传递真诚的祝福。

(6)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图(彩图7.14) 傣家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傣家人喜跳美丽多姿的孔雀舞;傣家人喜吃竹筒大米饭。

(7)(8)傣族人世代居住在西双版纳,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

板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丰富的旅游资源1、植物种类丰富2、动物种类丰富热带动植物王国旅游资源丰富3、以傣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佛教文化、风土人情4、邻近东南亚国家出境游[转折过渡]这就是精彩纷呈的西双版纳了。

你想去西双版纳吗?你觉得这里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为什么这里的傣族会有那么独特的生活习俗?为什么西双版纳有这么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呢?[读图观察]读图7.10《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1、西双版纳位于我国哪一个省的西南部?与哪些国家为邻?2、西双版纳位于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属于五个热量带的哪一个?读地图册P3《中国行政区划》图3、西双版纳的海陆位置怎么样?读图P60《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4、景洪市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如何,属于哪一种气候类型? 读图《世界气候类型图》、《中国的夏季风图》各小组讨论,然后请出代表回答。

5、为什么西双版纳没有象世界其他在北回归线附近的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气候?(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所以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

)板书:二、优越的自然条件1、相对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云南省境内,与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相邻2、纬度位置: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地区3、海陆位置:位于我国西南部,东邻近太平洋,西南邻近印度洋4、气候:降水量丰富,但年较差大,全年气温高,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转折过渡]西双版纳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美丽的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哪能不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板书:三、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读材料观察]1、读图7.15《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的分布图》回答:*西双版纳利用了当地的哪些自然资源?哪些人文资源?开发了什么旅游产品?*观察一下西双版纳与邻国的交通状况,思考并回答这种规划对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有什么好处?(开辟更广泛的旅游空间。

)2、读下列表格请你说说西双版纳在发展旅游业前、后,有哪些变化?发展旅游业前发展旅游业后公路较少,崎岖难行,人们外出经常要翻山越岭。

修建了多条州内和跨国公路,空中航线和航班业逐年增多许多生活用品难以购买,有些是利用自然条件自己制作,生活质量较差。

在各城镇建设了大型购物中心,还在各景点增设零售网点。

城市面积小房子都不高,有些地方较为脏乱街道较在窄,车辆不多。

高楼大厦和城市绿地逐渐增多,街道业变得宽阔整齐。

很少宾馆饭店,而且大多数为不入级的宾馆,设施设备较为落后。

新建了很多宾馆饭店,加强了原有宾馆饭店的改造。

人们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日子,主要是种地和种植热带作物,生活较贫困。

人们很容易找到工作,收入比以前大大增加,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能看出西双版纳在交通业、商业、建筑业、餐饮业、就业机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师小结:长期以来,西双版纳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西双版纳凭借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改善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的经济收入也大大增长了。

3、读图7.16 《1991~2019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引导学生观察后回答:从哪一年开始,旅游收入占GDP30%以上,说明什么行业已成为西双版纳地区的重要的支柱产业?但在哪一年以后旅游收入增长明显减缓?其中有几个年份的旅游收入甚至较前一年有所减少。

这说明了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情况如何?(速度变慢甚至出现下滑的趋势)。

4、读P63活动2的材料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呈下滑趋势,这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小结:旅游业呈下滑趋势,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周边旅游景点纷纷出现;(2)景点分散,没成规模,接待也没国际化;(2)不法商贩诱客购物,影响声誉;(4)生态环境压力较大;(5)一些景点大同小异,没有特色。

[转折提问]针对上述问题,大家有什么好办法改善目前的这种状况?角色分配:下面我们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企业家组、学者组、商人组、学生组),以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献计献策为题,展开讨论。

教师小结: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与否,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必须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方面对旅游机构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对旅游者也要加强教育引导,提倡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西双版纳的旅游业能重振旅游雄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