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地理区域地理2地图三要素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之地图(地图的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之地图(地图的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
坡度陡峻。 500-1000M为低山;1000-2000M为中山; 2000以上为高山。
⑤地面有起伏,但是海拔较低,坡度又比: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海岭、海沟
15
二、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上某一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我国海拔以黄海海平面为基准(青岛零点) 2.相对高度:地面上某一点相对于另一点的垂直距离
尺越小。
1
> 200
1 1000
下列甲、乙两幅比例迟较大的是( 甲 )
4
1.比例尺
比例尺大小与范围、表示内容详略关系 图幅相同,比例尺越大,范围越 小 ,内容越 详细 。 实地范围相同,比例尺越大,图幅越__大__。
大比例尺: 大于1/200 000 中比例尺: 1/200 000-1/1000 000 小比例尺: 小于 1/1000 000
1.图中M地位于N地的( A ) A.东北方 B.西南方 C.东南方
D.西北方
2.①、②、③三幅图的比例尺大小关系,排序正确
的是( D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③>②
6
1、比例尺
比例尺的缩放
比例尺放大: 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例如1:10 000的比例尺放大1倍,即比例尺放大到2倍, 放大后的比例尺是 1:5 000 ,比例尺变大。
2
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比例尺的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① 文字式 ;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示实地距离100米.
② 数字式 ;例如:1/1000; 1/10000. ③ 直线式 : 100 0 100 200 300千米
3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区域地理 学案2 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区域地理  学案2 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16
图表解读·基础回顾
课堂互动·突破重点
主观题增分策略
@《创新设计》
3.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的变化 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缩小)到倍数的 平方。
特别提醒 求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还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比例尺中图上1厘米代 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米)。如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m千米(米),量得A、 B两地间的图上距离为n厘米,则A、B间的实地距离为m·n千米(米)。
地势陡峭
_山__地__ 海拔一般在__5_0_0_米以上,相对高度大;等高线_密__集___,地势起伏大。山脉 处等高线多呈带状延伸
丘陵
海拔一般在___2_0_0_~__5_0_0__米之间,相对高度_较__小___,地势起伏和缓
盆地
___周___高__中__低_____,内部地势起伏较小,边缘地势陡峭
8
图表解读·基础回顾
课堂互动·突破重点
主观题增分策略
(4)“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 低值 凸出为山脊。 (5)“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 高值 凸出为山谷。 (6)“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 陡崖 。 3.地形部位
@《创新设计》
9
图表解读·基础回顾
课堂互动·突破重点
主观题增分策略
课堂互动·突破重点
主观题增分策略
@《创新设计》
三、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
在地图上把海拔 相等 的点连接而成的线。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 相等 。 (2)“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 等高距 一致。 (3)“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 陡 ;反之越 缓 。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课件

中间高 四周低
两个山 峰间的
低地
等高线 向低处
凸出
等高线 向高处
凸出
等高线 重叠
凸凸 低高 为为 脊谷
重 叠 为 崖
第一章 第一节
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河流:F地
瀑布:C地 G地上山更容易
第四部分
Part 4
课堂脉络梳理
脉络梳理
知识点一
海拔 相对高度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知识点二
地表五种基本地形
知识点三
等高线 等高线地形图 不同部位判读
第五部分
Part 5
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
01 读右图,完成下 列各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 名称:
A.
C.
E.
(2)A 、B山顶的相对高度为____米。
(3)从C到B 与从D到A登山, 较容易的是__
_______;
若是攀岩爱好者如果要登山,则选则__ 。
(4)AB两点图上距离为7厘米,则AB两点间的
Part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
等高线:海拔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
100
100
100
200
平滑的 100
100
闭合曲线
200
200
200
100
100
100
等高线地形图
原理
概念
等高线地形图:用多条等高 线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图
活动 请同学们尝试用不同材料 (泡沫纸板、橡皮泥等)制 作模型
特点 同线等高,同图等距,密陡疏缓
1 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有什么特点 海拔高度都相同
2 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变 化有什么特点

高中区域地理 地图三要素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高中区域地理  地图三要素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2014·高考重庆卷)下图示意某 GIS 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 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 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若在该 GIS 软件 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 300 m,宽为 220 m,要将此用 地的平面图用 1∶1 000 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
2.(高考重庆卷)下图为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 道路长度。同学们从学校乘车到科技馆参观,到路口 A 时为保 证到科技馆的距离最短,汽车应选择的行驶方向为( )
A.东 C.西
B.南 D.北
解析:选 C。读图可知,A 位于十字路口位置,由 A 到科技馆 有三个行驶方向可供选择,即向东、向西和向西南。要注意图 中 符号表示该路段断道施工,故此路不通,所以由 A 到科技 馆必须绕道而行。由图中标注的道路长度可知,汽车向西行驶 距离最近。(向西:15+17+19+23+27=101;向西南:33+ 20+23+27=103;向东:24+25+20+40=109。)
山脊、 等高线凸向
山脊 低处、山脊连
线
线
从山顶到山 麓凸起高耸
部分
山脊线也称 分水线
山谷、 等高线凸向
山谷 高处、山谷连
线
线
山脊之间低 山谷线也称
洼部分
集水线
等高线 示意图
地形
地形
说明
分布特征 等高线图 特征
鞍部是两条
两组表示山
相邻两个山 相交的山谷
鞍部 峰的等高线
顶之间呈马 线的最高处、
之间的区域
二、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例如, 甲点海拔为 _1_5_0_0___米;乙点海拔为 500 米。 (2)相对高度:地面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例如,甲、乙 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__1_0_0_0__米。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第二单元 地图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地球和地图 第二单元 地图地图三要素和等高线地形图判读课件

(2)方向 ①经纬线(网)定向:经线指示________南__北___方向,纬线指 示______东__西___方向。 ②指向标定向:箭头一般指向_______北__方_____。 ③一般方法定向:无任何方向信息时则按“上北下南,左
西右东”的一般规律确定方向。
(3)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例如,D为首都,E为国界。 ②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和数字等。例如,图中的“北
京”。
1.比例尺的计算 图上距离
(1)比例尺=实地距离 图上面积
(2)比例尺= 实地面积
2.比例尺的大小与 地图的详略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 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 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 细,精确度越高;比例尺越小,则表 示的实地范围越大 ,内容越简略,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 较小的比例尺地图,如世界政区 图、中国 政区图等;小范围的地区多选 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 如某景区旅游图等 。
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特征及判读
1.海拔与相对高度 (1)海拔:某地高出____海__平__面___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____垂__直___距离。 如下图中甲点海拔为_____1_5_0_0___ m,乙点海拔为 ___5_0_0_____m。甲点与乙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1_0_0_0___ m。
④两条等高线一般不能相交 在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所以等高线一 般不相交、不重叠,只有在垂直耸立的悬崖峭壁处,等高 线在图上才显示为_____重__合_____状态。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_____缓___,密集表示坡度_____陡___, 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坡度均匀。
四周高中部低 东北、西南大部分地区在200米以下,

地图(地图与等高线地图的判断)(课件)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

地图(地图与等高线地图的判断)(课件)高中区域地理(世界地理)
5、等高线与“示坡线”“分水线”、“集水线”垂直相交。
【知识拓展】示坡线(降坡线)
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 的方向。
示坡线 海拔降低方向
等高线地图的判断
1、判断地形类型
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 盆地 闭合等高线的数值从中心向四周升高。 丘陵 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 高原 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 疏。
火山
等高线封闭,呈较有规律的环状,上密下疏。突出特点为中心 海拔突然降低。
【课堂练习】
• 读广东省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1~2题。
1.若甲、丁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0千米,要在边长为1米的图幅中完
A 整绘制该区域图,所选用的比例尺约为( )
A.1∶30000
B.1∶2000 C.1∶40000
D.1∶20000
B 2.若将比例尺扩大到2倍,新比例尺为( )
A.1∶10000
梯田
风蚀蘑菇
风蚀蘑菇是由风蚀柱演变而成的。风蚀柱主要发育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基 岩地区,经过长期的风蚀,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称为风蚀柱。接近地表 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如再加上基岩岩性的差异,风蚀柱 常被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故称风蚀蘑菇。
风蚀蘑菇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 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如图中P处即为基部,海拔高度为 713m,Q处为蘑菇石顶部,海拔高度为715m。
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强烈敦促美韩停止有关进程。中方将坚

(中考地理)要素及地形图的判读

(中考地理)要素及地形图的判读

考点热度★★★☆☆一、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1)定义:比例尺又叫缩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方法:a.线段式:在地图上面一条线段,并注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b.数字式:用数字的比例式或分数式表示比例尺的大小。

如:1:100或1/100,表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厘米,即1米。

c.文字式:在地图上用文字直接写m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

如: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距离50千米。

2.地图的方向(1)方向的种类:从方向的种类来看,地图上主要有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还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特殊方向。

(2)方向的表示方法:a.一般定向法:在既无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时,一般遵循“上北下南,左西有东”的原则。

b.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所指的方向一般是北方,根据北方分别确定其他方向。

c.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地图的图例和注记(1)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

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

(2)注记:在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文字,叫做注记。

(3)图例和注记的作用:图例和注记可以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

二、地形图的判读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与等深线(1)等高线①等高线:在地图上,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等高线上一般都标m高度,单位是米。

②等高线的特点a.同一等高线上高度相等。

b.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差相等。

c.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2)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2018年高考地理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课件(共23张PPT)

2018年高考地理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课件(共23张PPT)

B、引水线 选择在地势高由高处流向低处的部位,避开山脊等障 碍,尽量自流,同时力求线路短小,以减少工程量。
例:为解决用水问题,A村计 划修建一条自流引水管道。 在L1、L2、L3、L4四条引水路 线方案中,兴趣小组认为最 L4 引水线路由高到低,水能 适宜的线路是 。试说明理 自流;距离较短,建设成本低。 由 。
D、观察哨所、疗养院
观察哨所地势较高、无地形(山峰、山脊、陡崖)阻挡观 察视线,视野较好 疗养院应选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阳坡、背 山面水(河湖海)、气候怡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E寺庙: 地势较低的山麓或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中.
(符合“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航空港: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坡度适当、易排
(1)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 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 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季风, 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 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3、在区位选择中的应用
选点
A、确定坝址
库区
1位于河谷、山谷或口袋形洼地/小盆地 理由 1 位于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最窄处;
2 建坝工程量小,节省投资; (河谷、山谷地区最窄处或口袋形洼地、小盆地的袋口处)
E
等高线 陡崖
240
D C A B
80 0 120
河流
500m
B、确定浴场、港口码头的位置:
(等高线和等深线稀疏)
浴场多选择在平坦开阔的海滨缓坡沙岸,水域下地形较平,水较浅; 码头选在岩岸深水港湾、避风、岸上平坦开阔,避开含沙量大的 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等深线密集、等高线稀疏的港湾)
A处为旅游度假区,该处有大面积沙滩,水浅,环境优美。
3水库蓄水量大。
5落差大,水能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二) 地图三要素与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

1.a在c的________方向( )A.东北 B.西南C.西北 D.正北解析:a点坐标是(30°S,180°),c点坐标是(50°S,140°W),通过比较可知C项正确。

答案:C2.若ab段图上距离为2.2 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A.1∶100 000 B.1∶1 000 000C.1∶10 000 000 D.1∶100 000 000解析: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计算,比例尺等于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的比值。

a、b在同一条经线上,且纬度差是20度,所以其实地距离约为(111×20)千米。

答案:D3.下图中,属于注记的是( )①▲②1 729③天堂寨④▲和1 729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解析:地图中的文字或数字是注记,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是图例,因此“1 729”和“天堂寨”是注记。

答案:B读图,回答4~5题。

4.分析甲、乙两图,可以看出 ( )A.比例尺甲大于乙B.甲为地图,乙为景观图C.比例尺均为数字式D.图乙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解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比例尺可知,图甲为线段式,图乙为数字式,且比例尺甲大于乙。

答案:A5.关于图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其方向是先正北后正东B.学校在农业实验区的东北方向C.火车站位于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向D.若比例尺放大1倍,则图幅面积将增大2倍解析:依据图甲中的指向标,可判断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实验区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学校在农业实验区的西北方向,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西南方向;若比例尺放大1倍,图幅面积将增大3倍。

答案:C(2017·南昌市高二检测)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到地图,相信你已经掌握了地图的基本知识。

仔细阅读下图,完成6~7题。

6.学校位于科技园区的( )A.正南方 B.正北方C.正东方 D.正西方解析:由图中指向标可判断,此地图方向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学校位于科技园区的正西方。

答案:D7.小明量得学校到火车站的图上距离约为3厘米,如果他从学校到火车站,大约要走( )A.450厘米 B.150米C.450米 D.45千米解析:图中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50米。

学校到火车站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实际距离为150×3=450米。

答案:C8.(重庆卷)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

读图,若在该GIS 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 m,宽为220 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 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A.A4纸(29.7cm×21cm)B.B4纸(36.4cm×25.7cm)C.A3纸(42cm×29.7cm)D.B3纸(51.5cm×36.4cm)解析: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由题干可知,比例尺为1∶1 000。

用地长为300 m,则其在图上距离为30 cm;用地宽为220 m,则图上距离为22 cm。

结合选项可知,A4纸长度和宽度均不够,B4纸、A3纸、B3纸都能画出完整的平面图,其中B4纸幅面最小,B 项正确。

答案:B如图为某地等值线图,数值关系为a>b>c。

读图完成第9题。

9.若三条线为等高线,则①、②两地代表的地形分别是( )A.山脊山脊 B.山谷山谷C.山脊山谷 D.山谷山脊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区分山脊、山谷。

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弯曲部位向高值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值凸出,表示山脊。

答案:D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10~11题。

10.①、②两地比较( )A.①海拔低于② B.①、②海拔相同C.①海拔高于② D.①、②表示盆地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读图可知,图中①、②两地周围的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故①、②都为山顶;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故山顶①的海拔在1 200~1 300米之间,山顶②的海拔在1 100~1 200米之间。

根据题意,C项正确。

答案:C11.对于③和④两条虚线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③表示山谷 B.③表示山脊C.④表示山谷 D.③、④均表示山脊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读图可知,④处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③处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故选项A符合题意。

答案:A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

下图是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所示地区山脊的基本走向为( )A.东北—西南向 B.东西向C.西北—东南向 D.南北向解析:根据山脊概念——等高线弯曲部分指向低处,结合等高线图即可判断山脊基本上呈东北—西南走向。

答案:A13.图示山体主峰的西北坡地形特征是 ( )A.上、下部均陡峭B.上部较陡,下部较缓C.上、下部均平缓D.上部较缓,下部较陡解析:等高线越密集坡越陡,结合图示山体主峰西北坡的等高线密集程度判断即可。

答案:B二、综合题14.读下面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甲图中,判别地物方向:张庄在河西村的________方向,在东山的________方向。

(2)在乙图中:①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为________。

②图中有一辆拖拉机沿公路从A处出发穿过B地到达C处,拖拉机行驶的方向先是向________方向,然后向________方向行驶。

③图中小河中箭头表示的河水流向为________。

(3)观察丙图,判别地物方向。

①B在C的________方向;C在A的________方向;D在A的________方向。

②如果你站在北极点,那么你的四周是________方向。

(4)通过以上练习,得出不同地图的方向辨别方法。

①一般地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指向标地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经纬网地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正西西北(2)①1∶80 000②正南东南③自东向西(3)①正西正南东南②正南(4)①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依据指向标的指向,面北而立,左西右东;北极点为最北端,南极点为最南端③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中的图例,判断该国的首都是________,除首都外,你还能看到哪些地理事物?(2)图中位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河流a的流向大致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

(3)中国首都北京位于澳大利亚首都的________方向。

(4)在1∶150 000 000的世界政区图上量得中国首都北京到澳大利亚首都的直线距离为6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千米。

答案:(1)堪培拉一般城市、铁路、季节河湖、洲界等(2)东西(3)西北(4)9 0001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表示的地形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

(2)⑤、⑦两地的垂直距离为________米,若两地图上水平距离为2.3厘米,其实地水平距离是________千米。

(3)如果把该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_______(用数字表示)。

(4)小河流向________方。

计划把水从A水库调到C处,有AC和BC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比较合理?为什么?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不同等高线重叠处是陡崖(如图中的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平缓。

当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时,由外向内增高的为山峰(如图中的⑤、⑦);由内向外增高的为洼地、盆地(如图中的①)。

等高线的曲线向高处凸出的是山谷、河谷(如图中的③);向低处凸出的为山脊(如图中的④)。

两个山峰之间相对较低的部位,形似马鞍,为鞍部(如图中⑤和⑦两个山峰之间的⑥)。

⑤和⑦两个山峰之间的垂直距离,实际上是两个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

已知图上距离求实地距离,根据公式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结果单位应是厘米,要把它转化成所要求的单位千米。

小河流向应注意箭头和指向标,这里是指干流流向。

AC和BC的引水问题,不要被距离远近所迷惑,而应选择水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的AC。

答案:(1)①盆地②陡崖③山谷④山脊⑤山顶⑥鞍部(2)11 4.6(3)1∶100 000(4)东北AC比较合理。

因为A处比C处高,引水顺势下流,而B处比C处低,往高处引水较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