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歌的流传地域性特征
浅谈中国民歌及其地域特色
浅谈中国民歌及其地域特色【摘要】民歌是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的艺术,是一种独特的音乐类型,是一种具有区域独立性的文化形式。
起源于或流传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百姓中间并成为他们独特文化一部分的歌曲,民间文学的一种。
劳动人民的诗歌创作,一般是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经过集体的加工。
民歌的特点是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要求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是各民族文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著名词作家乔羽先生对民歌的解释是:民歌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人民群众直接创作的东西,他往往不是一个人完成的,他是群体完成的,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沉淀陆续完成的。
【关键词】民歌;地域差异;地域特色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生活在城市的人越来越多,在嘈杂的城市里我们很难闻到泥土的芳香,听不到蝉鸣蛙噪。
当数字和网络歌曲把我们淹没的时候,那蕴含精神文化和哲学的民歌却在渐渐的消失。
从人们在劳动、学习、祭祀、谈情说爱中创造出民歌开始,民歌便见证着历史,并成为人们生存的伙伴和精神的家园。
而民歌更在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中国大地上滋长、变化并逐渐变的体裁丰富、风格多样。
如山歌产生于地广人稀的远古时代,最初可能是人们远距离联络的呼喊声,当这种喊声的音调旋律化之后,它就成为一种抒发渲染情感的特殊方式,人们用它传达爱情的蜜语、述说游子的乡愁、歌颂家乡和生活、也用它宣泄一切不如意的苦涩。
在众多民歌中唯有山歌洋溢着最浓烈、最少顾忌、最诚挚深沉的情感,如陕北地区的“信天游”青海地区的“花儿”黄土高原的“信天游”还有为了鼓舞劳动者的情绪,提高功效,在田间地头演唱的“秧歌帮子”等等,再如小调主要是流传于城市的歌谣,当三四千年前随着国家的诞生而出现城市之后,乡村的民歌就随之进入大小城镇,进入城市中各阶层的日常生活,乡野的民歌在物质和文化水平较高的城镇之后,少了几分粗犷质朴,多了几分华丽和细腻,并且开始从生活走向舞台,成为一种广泛反映城市生活的精致纤巧的民歌体裁。
中国民歌的地域特点及其差异性探讨
中国民歌的地域特点及其差异性探讨中国民歌是指流传于中国各地方民间的歌曲,它广泛反映了中国各地区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
每个地区的民歌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体现了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民俗风情。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不同地区的民歌在旋律、歌词主题、风格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首先,地域特点表现在旋律上。
北方的民歌以农牧民族为主要创作对象,旋律简单明快,多以小调为主,琵琶、二胡等弦乐器常被用于伴奏。
而南方的民歌则受到江南水乡的清幽环境影响,旋律多以大调为主,歌唱技巧独特而丰富,琵琶、古筝等徽派乐器常被使用。
西北地区的民歌则以高原草原为背景,旋律高亢豪放,歌词多以草原牧歌、英雄伤悲为主题,民族乐器马头琴、马背琵琶等被广泛使用。
其次,在歌词主题上也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北方的民歌内容多涉及农牧生活、军旅历程和奋斗精神,歌词简洁直白,富于情感表达。
南方的民歌则围绕着家庭、爱情和田园风光等主题,多数富有浪漫情怀和隽永意境。
西南的民歌则以独具特色的山歌和边塞歌谣为主,歌词深情质朴,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最后,不同地域的民歌风格也存在差异。
北方的民歌更加强调韵律和节奏,具有较强的舞蹈性和表演性。
南方的民歌则注重形象描绘和情绪表达,更加细腻而抒情,常以合唱形式呈现。
西南的民歌则注重节奏和音乐性,以独特的喉音、跳跃音色和呼吸技巧为特点。
总之,中国民歌的地域特点和差异性在旋律、歌词主题和风格方面有着明显的表现。
这些差异不仅源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情,还受到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欣赏各地区的民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地域特点和多元文化。
浅析我国民歌不同地域的艺术特色
浅析我国民歌不同地域的艺术特色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地域的民歌更是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性艺术特色,真实地反映地域民族真实社会生活,承载着地域民族的人文风情,有着浓郁的地方韵味,这也是我国民歌能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重要原因。
标签:我国民歌;地域;方言;风格特征一、诠释民歌的定义民歌又可以称之为劳动歌,从狭义角度诠释民歌,可以指为“号子”,主要是配合劳动动作,使劳动在强烈的节奏声音中更加催人奋进,提高劳动效率;从广义的角度诠释民歌,可以指为在劳动中唱的歌,如草原牧歌、牧羊曲、采茶歌等,这种广义的民歌可以归入到生活歌中。
我国民歌的形成风格和特点,可以依据地域环境、地方人文情怀、地方方言等特征将中国民歌分为多个种类,使我国民歌的艺术特色呈现出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特点,各民族都拥有着区别于其他地区民歌的不同风格,给人们呈现出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艺术殿赏。
二、深度把握我国各地民歌的风格特征本文从地域特征角度分析我国民歌的风格特点,从地貌环境、人文性格、地域语言等多方面深度把握我国各地民歌的风格特征。
大体将我国民歌分为三大类:西北民歌、南方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
具体分析如下。
(一)西部民歌之陕北民歌艺术特色西北部民歌包括宁夏、甘肃、陕西和陕西等地的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要属陕北民歌。
从地貌环境来看,陕北民歌地处高原、山地和平原集聚地,横跨黄河流域,其独特的地貌特色,让陕北民歌的歌曲特点更加高亢嘹亮、热情奔放、深沉质朴,除此之外,陕北民歌拥有信天游的音调,旋律高亢激昂,起伏跌宕,如《脚夫调》《兰花花》等。
从地域人文性格上来看,陕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决定了其音乐的直畅性与旋律线的大起大落、直上直下,高音区很高,多用假声,在真假声变换的声区,使歌曲演唱更具魅力,如《上去高山望平川》。
同時,粗犷豪放的陕北民歌也不乏柔美,如《走西口》中送郎走西口的妹子千叮咛,万嘱咐的歌曲中,字字句句见真情,歌词朴素自然,意味深长。
从地域方言来看,陕北方言的特殊是在于巧妙的叠词、丰富的叠字,仅仅这些重叠歌词就能催生陕北民歌这朵艺术奇葩动人性情,悦人心灵。
中国民歌的地域特点及其差异分析
中国民歌的地域特点及其差异分析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域特点与中国广袤的土地、悠久的历史以及多民族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中国民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各个地区的歌词主题、曲式特点、演唱方式和音乐风格方面。
一、东北地区民歌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
东北民歌的特点是奔放豪放、朴实自然。
歌词常以表达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欢乐为主题,歌唱方式力度大、音域宽广、以嗓音厚重浑厚为主。
代表性的东北民歌有《二马上向前冲》、《女儿情》等。
二、华北地区民歌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华北民歌的特点是清唱多、旋律简单优美、节奏稳定。
歌词主要以表达对农田劳动、家庭生活以及感情表达为主题,歌唱方式充满力量、语调稳定。
代表性的华北民歌有《百灵调》、《战马奔腾》等。
三、西北地区民歌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西北民歌的特点是豪放激昂、热情奔放。
歌词多以歌颂民族团结、沙漠风情、牧民生活为主题,歌唱方式通常较为高亢、音域广阔。
代表性的西北民歌有《塞上曲》、《孔雀飞舞》等。
四、西南地区民歌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西南民歌的特点是悲壮磅礴、丰富多样。
西南地区多山,民歌中表达了对山水的歌颂以及对自然的感慨和热爱。
歌唱方式独特,常带有喉音、颤音等特殊技巧。
代表性的西南民歌有《茉莉花》、《藏儿哥》等。
五、华南地区民歌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华南民歌的特点是悠扬动听、多样性强。
歌词主要描绘生活琐事、感情抒发以及揭示社会生活。
歌唱方式轻柔流畅,多以二人对唱或合唱形式呈现。
代表性的华南民歌有《兰花草》、《梧桐雨》等。
总结起来,中国民歌的地域特点和差异主要体现在歌词主题、曲式特点、演唱方式和音乐风格方面。
每个地区的民歌都有其独特的风貌,展现了各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人民生活的特点。
这些民歌丰富多彩,展示了中国多元的音乐文化。
中国民歌的特点
中国民歌的特点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中国民歌以其独特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并在世代流传下来。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中国民歌的特点,并进一步了解它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首先,中国民歌的特点之一是地域性。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歌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例如,在西南地区,藏族、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歌以其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音域特点著称。
而在东北地区,民歌多以豪放、朴实的风格表达农民的生活情感。
其次,中国民歌也具有鲜明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民歌的节奏多以稳定为主,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常常伴有简单的节拍。
而旋律方面,中国民歌华丽而多变,以其抒情的旋律特色为人所喜爱。
传统的民歌常常用五声音阶,而且一些地方还受到汉唐时期音律的影响。
因此,中国民歌的旋律常常给人一种亲切、朴素的感觉。
除了地域性和旋律特点外,中国民歌的歌词也是其特点之一。
民歌的歌词多以日常生活、爱情、友情、家园等内容为主题,抒发着人们深沉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向往。
这些歌词常常朴素而真实,使人们能够感同身受,并引发共鸣。
中国民歌通过诗意的歌词,传达了自然、人情与爱国情怀,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共同记忆和情感纽带。
此外,中国民歌还常常表现出多声部合唱的特点。
在一些地区的传统音乐中,合唱是常见的演唱形式。
合唱使得民歌的音乐效果更加丰富,增加了层次感和神秘感。
不同歌手的声音和谐交错,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让人们沉浸在美妙的声音韵律中。
最后,中国民歌的传统色彩也是其独特的特点之一。
中国民歌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民歌在不同时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曲调和演唱风格。
这种传统的风格和特色使得中国民歌具有独特的魅力,并成为国内外音乐爱好者争相学习和欣赏的对象。
总之,中国民歌以其独特的特点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的地域性、节奏和旋律特点、歌词内容、合唱形式以及传统色彩都使得中国民歌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音乐艺术形式。
浅谈中国古代民歌的地域性
浅谈中国古代民歌的地域性我国的民歌很久很久之前就有了,民歌作为表现劳动人民抒情达意的手段,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每一位喜爱音乐的人都会被那优美的旋律,朴实的情感所深深打动。
民歌是人们抒发自我情感的手段,多少世纪以来,老百姓就是靠民歌这种艺术手段来表达着内心的喜怒哀乐。
民歌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源远流长。
民歌明晰的歌词使歌曲的内容通俗,语言流畅,而优美的曲调又沁入人们的心田。
民歌是如此紧贴生活,广大的群众,无论老幼尊卑,无论他们生活在江南还是塞北,都为民歌的艺术魅力所深深折服。
在音乐发展的长河中,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都为民歌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中国民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的地域特色,民歌地域特色彰显了民歌在不同地域的艺术个性。
各地民歌密切联系而又彼此不同,这构成了中国民间音乐独特的审美资源。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地理悬殊很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不平衡,不同地域在风俗和文化传统上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包括如今的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湖北等广大地区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的绝大部分是民歌。
《诗经》中的风是收集了当时十五个诸侯国的民歌,号称十五国风,每一种国风的民歌风格都不同,体现了我国古代民歌的地域性特色。
另外一个体现我国古代民歌鲜明的地域性特色的就是南北朝民歌的差异。
这一时期民歌的显著特点是多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
不论北方民歌的粗犷、豪放;还是南方民歌的清新、活泼,都不是单一民族风格色彩。
这种南北民歌的不同风格,在今天现存的南北民歌中仍然能分辨出其深远的影响。
南北朝民歌是继周民歌和汉乐府民歌之后以比较集中的方式出现的又一批人民口头创作,是我国诗歌史上又一次新的飞跃。
它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中国民歌地域性特点的探析与研究
中国民歌地域性特点的探析与研究摘要:中国领土幅员辽阔,各地民歌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
本文拟围绕这个课题作些初步的理论分析,从三个方面对中国民歌的地域性加以论述,以期能对民歌的色彩特点既可意会也可言传,既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加深对中国民歌的理解。
关键词:中国民歌;地域性;差异性;多样性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
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源远流长。
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作品。
民歌区域特色彰显了民歌在不同地域的艺术个性。
各地民歌密切联系而又彼此不同,这构成了中国民歌独特的审美资源。
中国有句老话叫“十里不同音”,说的是民歌有很强的地域性。
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干旱少雨、广漠荒凉,黄色的土地映衬着高原上空的蓝天白云,风沙起处,一片苍茫,民歌在悠远深长中带着几分苍凉;四川的长江浩荡湍急,山势险峻奇崛。
民歌透着机智、勇敢和诙谐;江南地区山青水秀,物产丰富,民歌细腻委婉,曲调美丽动人;东北地区有寒冷的气候和肥沃的黑土地,民歌干脆利落,风趣而幽默……了解民歌的地域性风格特征对我们了解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根据中国民歌的地域性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一、不同地域的民歌呈现出不同风格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自然和人文环境存在的很大的差异,加上多民族国家的特点,我国的民歌呈现出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特点。
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歌,从地域上讲,形成多个民歌区,每个区域都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不同风格。
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大致说来,我国的民歌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八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我们以其中汉族民歌为例来说明不同地域民歌的不同风格。
汉族民歌大致可分为西北、华北、东北、西南、江浙、闽粤台、湘鄂、江淮8个色彩区,其中前3个地区属北方,第4至第6属南方,第7、第8属南北过渡地区。
传统民间音乐的多样性与地域特色
传统民间音乐的多样性与地域特色传统民间音乐是指流传于各个地域及民族之间的非正式音乐形式,它以其多样的音乐风格和地域特色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着重探讨传统民间音乐的多样性以及地域特色,并通过具体例子展示其影响与魅力。
一、多样性1.历史与地理因素造就多样性传统民间音乐的多样性可以归因于历史与地理等多种因素。
不同地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背景,形成了独特的音乐传统。
例如,西方的民间音乐受到古希腊与古罗马音乐的影响,而亚洲地区的传统音乐则体现着东方哲学和宗教思想的特色。
2.文化差异与习俗影响不同的文化差异和习俗也是传统民间音乐多样性的原因。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这些因素在民间音乐中得以体现。
例如,中国的传统音乐会融入中华文化的特色,如对自然界的崇拜、礼仪与仪式等。
3.乐器的多样化乐器的种类和使用也决定了传统民间音乐的多样性。
不同地域和民族使用的乐器不同,同时乐器的制作与演奏技巧也随地域不同而差异。
例如,中国的传统民间音乐中有琵琶、古筝等乐器的广泛应用,西方的传统音乐则以吉他、风笛等乐器为主。
二、地域特色1.音乐风格传统民间音乐的地域特色主要体现在音乐风格上。
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会受到地理、气候、民族风情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美国的乡村音乐以其简单、朴实的风格著称,而非洲的传统音乐则强调鼓点和复杂的节奏。
2.歌曲主题传统民间音乐的地域特色还表现在歌曲主题上。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历史传承,这些因素通过歌曲表达出来。
例如,爱尔兰的传统音乐常以民族英雄和自由斗争为主题,反映了爱尔兰民族的历史与情感。
3.舞蹈与服饰传统民间音乐的地域特色还体现在舞蹈和服饰上。
舞蹈与音乐紧密相连,它们共同展示了地域文化的特点与个性。
而服饰也是传统民间音乐中不可忽视的元素,它们体现了地域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
结语传统民间音乐的多样性与地域特色使其成为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形式。
无论是在寻根溯源还是在推动文化交流中,传统民间音乐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作者:————————————————————————————————日期:2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歌,即民间歌曲的简称。
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作品。
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早在《诗经》中的“风”就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流行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汉魏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调”、元代的“小令”、“散曲”,明清的“歌谣”、“小曲”等。
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民歌也随之有了新的内容、精神风貌、音乐形式和艺术风格。
发表论文。
而其中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地理背景则使我国民歌体裁丰富、风格多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一、地域性的差异对民歌风格特征形成的影响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歌中展现出了劳动人民多样的生活模式,如:与不同的劳动方式紧密相连的号子,与不同的生活场景、生活情趣紧密相连的小曲、小调等。
同时由于民歌受到不同地区的语言音调、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等的影响,使得民歌还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如平原地区的民歌大多婉转流畅;山区的民歌比较高亢豪放;而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产生的民歌,则多是那音调悠长、气息宽广的长歌等等。
第一,四川号子: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民歌以“号子”最具地域特色。
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又称之为劳动号子。
如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川江船夫号子》,是在行船过程中为组织、协调纤夫们的动作而唱的,由于川江上的水路和气候险恶多变,纤夫们的工作不仅异常艰苦,而且常常性命攸关。
中国民歌的地域特点及其差异性探讨
中国民歌的地域特点及其差异性探讨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地区的民歌因地理、历史、民族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独特的地域特点。
本文将对中国民歌的地域特点及其差异性进行探讨。
一、华北地区的民歌特点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份,这个地区的民歌多数属于宴歌、劳动歌、战斗歌、儿童歌等类型。
在华北地区的民歌中,节奏明快欢快、歌词简单直接且质朴的特点比较突出,常用的乐器有二胡、琵琶等。
二、东北地区的民歌特点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这里的民歌主要受到满族和朝鲜族的影响。
东北地区的民歌以豪放奔放、激情四溢、节奏欢快明快著称,常用的乐器有锣鼓、大锣等。
三、华东地区的民歌特点华东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份,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所以华东地区的民歌较为多样且风格独特。
华东地区的民歌多数以抒情和咏史为主题,表现出繁复优美、视觉效果强的特点,常用的乐器有二胡、琵琶等。
四、西南地区的民歌特点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省份,这里的民歌多以山歌、田园歌曲和康巴拉原创歌曲为主。
西南地区的民歌以淳朴自然、抒情和略带悲凉的特点为主,常用的乐器有竹笛、羌笛等。
五、华南地区的民歌特点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份,这里的民歌多以客家山歌、粤剧、闽南民歌等为主。
华南地区的民歌以独具特色的音调和流畅的旋律为特点,常用的乐器有柳琴、龙渊琴等。
六、西北地区的民歌特点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等省份,这里的民歌多以马头琴、手风琴、吉他等乐器为伴奏。
西北地区的民歌沉稳豪放、富有力量感和激情奔放的特点,反映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风情。
总体来说,中国的民歌在不同区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体现在节奏、音调、歌词主题等各个方面。
以上只是对中国各地区民歌特点的简要介绍,实际上每个地区的民歌还有许多细节和独特之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通过对中国民歌的地域特点及其差异性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歌文化,体现中国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浅析民歌的地域性(论文)
东北石油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浅析民歌的地域性学生专业:音乐表演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辅助教师:摘要民歌是人类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
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源远流长。
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作品。
民歌区域特色彰显了民歌在不同地域的艺术个性。
各地民歌密切联系而又彼此不同,这构成了中国民歌独特的审美资源。
中国有句老话叫“十里不同音”,说的是民歌有很强的地域性。
了解民歌的地域性不仅对我们了解欣赏民歌有重要作用,对于演唱者来说,了解地域性对歌曲的演唱风格也能更好的诠释。
关键词:中国民歌;地域性;演唱风格AbstractFolk song is the history of mankind from the earliest language arts. Chinese folk song multitude, has a long history. It is the Chinese n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important component, it is Chinese people of all nationalities living in long-term work and social life of collective creation, most can directly reflect the reality, by people place universal master, widely read a work of ar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folk song folk song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artistic individuality. All songs in close contact and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which forms the unique aesthetic resources of Chinese folk songs. There is an old saying in China called the" ten not homophones", said is the folk songs have a strong regional. Understanding folk region not onl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appreciation of folk songs have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singer, understanding regionality on singing style can also better interpretation.Key words:Chinese folk song; regional; singing style目录摘要·······························································ABSTRACT·························································目录·································································第1 章不同区域的民歌特点···········································1.1新疆民歌··················································1.2蒙古民歌·················································1.3藏族民歌················································1.4陕北民歌···············································1.5东北民歌···············································1.6江南民歌··············································1.7云南民歌··············································1.8湖南民歌·············································第2 章同一音乐题材在不同地域呈现的差异性2.1陕西民歌《绣荷包》···································2.2四川民歌《绣荷包》··································2.3云南民歌《绣荷包》·································第3 章同一地域内部民歌的各自特点3.1在民歌的地域性中,在同一内部,民歌也表现出微妙的差异··第4 章民歌的地域性特点对歌曲演唱风格的影响4.1陕北民歌《兰花花》····································结论··························································参考文献·····················································致谢·······················································第 1 章不同区域的民歌特点1.1新疆民歌新疆民歌,新疆地区各族民歌的统称。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成因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成因论文导读: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四川号子: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民歌以“号子〃最具地域特色。
关键词:中国民歌,地域差异, 地域特色,成因民歌,即民间歌曲的简称。
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作品。
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早在《诗经》中的“风〃就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流行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汉魏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调〃、元代的“小令〃、“散曲〃,明清的"歌谣〃、“小曲〃等。
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民歌也随之有了新的内容、精神风貌、音乐形式和艺术风格。
发表论文。
而其中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地理背景则使我国民歌体裁丰富、风格多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一、地域性的差异对民歌风格特征形成的影响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歌中展现出了劳动人民多样的生活模式,如;与不同的劳动方式紧密相连的号子,与不同的生活场景、生活情趣紧密相连的小曲、小调等。
同时由于民歌受到不同地区的语言音调、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等的影响, 使得民歌还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如平原地区的民歌大多婉转流畅;山区的民歌比较高亢豪放;而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产生的民歌,则多是那音调悠长、气息宽广的长歌等等[1]。
第一,四川号子: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民歌以"号子〃最具地域特色。
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又称之为劳动号子。
如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川江船夫号子》,是在行船过程中为组织、协调纤夫们的动作而唱的,由于川江上的水路和气候险恶多变,纤夫们的工作不仅异常艰苦,而且常常性命攸关。
民歌中的民俗文化与地方特色
民歌中的民俗文化与地方特色民歌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它承载着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中国的不同地域,每一个民族和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传统,这些民歌以其特有的旋律、歌词和表演形式展示着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
1. 民歌的定义和特点1.1 什么是民歌民歌是指由民间创作、传唱和演唱的歌曲,它源于人们生活中的真实经验和情感表达。
相对于宫廷音乐和艺术歌曲,民歌通常更接近于普通民众的生活,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感情和思考。
1.2 民歌的特点民歌具有以下特点:1.2.1 流传广泛民歌传承于口耳相传的方式,经过民间演唱和传颂,不受地理和社会限制,流传范围广泛。
1.2.2 简单朴实民歌通常使用简单的旋律和词语,易于人们理解和传唱。
它们以质朴的声音和真实的情感打动人心。
1.2.3 具有地方特色不同地区的民歌反映了当地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特点,展现了地方的多样性和个性魅力。
2. 民俗文化与民歌的关系民俗文化是指某一地区或民族长期形成的,通过日常生活、节庆活动、习俗等方式传承的传统文化。
民歌作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地域的风土人情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2.1 民歌反映的生活场景和职业不同地方的民歌通过歌词和旋律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场景和从事的职业。
比如,农村地区的民歌常常歌颂农民的劳动和农耕文化,城市的民歌则更多地关注城市生活的喜怒哀乐。
2.2 民歌传递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民歌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媒介,它通过歌词和情感表达传递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比如,一些民歌歌颂亲情、友情和爱情,倡导人们互助、友爱和宽容。
2.3 民歌与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许多地方的民歌与当地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民歌通过歌颂神明或引用神话故事,体现了当地人们对宗教和神话的崇拜和理解。
3. 民歌中的地方特色中国各地的民歌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独特之处。
这些地方特色是由当地的历史、地理、社会环境和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的。
3.1 音乐旋律不同地方的民歌以其独特的音乐旋律展示了各地的地方特色。
大学选修课论文题目:中国民歌文化的地域特点
中国民歌文化的地域特点民歌是民间歌曲的简称, 广泛流传在民间, 其创造者主要是广大劳动人民, 它是在世代口头传承的过程中被集体创作和修改之后形成的。
民歌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风格特色和生动的艺术语言,所以民歌能充分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观。
我这学期选修了中外民歌鉴赏,现在我就民歌的地域性特点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民歌的地域性特点按照地理方位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东部、西部地域性差异和北方、南方地域性差异。
不同的地形地貌类型造就出不同体裁的民歌, 并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在中国西部高山、高原地区, 孕育出山歌体裁的民歌, 高亢激昂, 特别是高原上的民歌旋律起伏跌宕、气概恢弘是与苍凉的高原地理环境连在一起的, 因为委婉曲折的音乐难以表达辽阔苍莽、跌宕起伏的气氛, 而长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适应了地广人稀或开门见山的环境, 说话声音洪亮, 歌唱的音域及音量特别宽大。
而在低平坦荡的东部平原地区, 孕育出小调体裁的民歌, 与西部山歌风格截然不同的是清新流畅、细腻委婉、节奏平稳, 脉脉温情, 这与东部的平原地貌、田野风光如影相随。
由于平原地区人口稠密, 所唱的歌声无需传送太远, 故小调一般都是轻唱低吟, 既像河渠中的静静流水, 又像那低平的地形, 起伏变化不大。
古人云: 南人善思, 内向, 北人善动, 外露; 北人崇刚, 南人尚柔。
气候塑造着人们的气质、性格和情感, 影响着对民歌的理解审美情趣, 进而对民歌风格产生深刻的影响。
如我国北方人所处的气候四季分明, 年温差变化很大, 冬季寒冷, 北风刚烈, 土地干燥, 故方音刚直, 偏重于喜欢民歌有棱有角、变化幅度较大、风格刚劲豪放粗犷; 而南方因其气候温和, 年温差变化较小, 加之雨水多, 水网密布, 景色秀丽, 人们则偏重于喜欢民歌线条平缓、变化幅度较小, 即抒情、细腻、委婉。
地理方位划分说完了,我们可以从民歌的内在表现上看一看民歌的地域性差异。
黄土高原的山川沟壑纵横、塬峁连绵, 交通不便, 干燥少雨,土地贫瘠, 自古以来属于旱地农耕区和半农半牧区。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成因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成因作者:谢丹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08期【摘要】我国民歌历史悠久,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都有着不同的特色民歌。
所谓民歌,就是我国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歌曲,是广受百姓欢迎的作品,同时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中國民歌;地域差异;地域特色【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是有着五十六民族的大家庭,由于地域间、民族间的差异,各地的民歌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
民歌,顾名思义,就是民间的歌曲,是社会大众在劳动生活中广为流传的歌曲,是深受百姓喜爱的艺术形式。
我国的民歌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如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十五个地区民歌、唐宋的“曲子调”、明清时期的“歌谣”、“小曲”等等。
时至今日,民歌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后,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本文简单阐述了我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成因。
一、我国民歌的地域性差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宽广,因此,不同地域间的民歌风格也不尽相同,若想深入了解民歌的地域特色,首先应对于不同地域百姓的语言、生活等都有所了解。
民歌犹如劳动百姓生活场景的再现,不同的生活、劳动场景都有着不同的民歌特点。
生活在平原地区的百姓创作的民歌大多婉转流畅,大草原的民歌大多音调悠长。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几个地域的民歌:(一)在四川境内,流行于长江流域的“号子”极具地域特性因号子的节奏感与人们劳动时的节奏感相似所以又称“号子”为“劳动号子”,如比较著名的《川江船夫号子》就是纤夫在劳动时所传唱的歌曲,由于当地水路险恶且天气情况恶劣,导致纤夫在劳作时面临着诸多危险,在这种情景下所创作出来的歌谣—号子带有极强的感染力。
这种歌曲的特点是一领众唱,顾名思义,就是在歌唱时,由一个人作为领唱者,其他人随着领唱者的节奏一起歌唱,领唱者通过号子节奏的变化来指挥纤夫的动作。
四川的号子体现出了纤夫们坚强、乐观的性格特点和在大自然面前无所畏惧的豪迈气魄。
大学选修课论文题目:中国民歌文化的地域特点
大学选修课论文题目:中国民歌文化的地域特点中国民歌文化的地域特点摘要:中国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反映了不同地域、族群、习俗及历史背景下的文化特征。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民歌文化的地域特点,从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和内容入手,分析各地民歌文化的独特之处。
关键词:中国民歌、地域特点、文化、习俗、历史背景Introduction中国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在表达感情、描述生活、传达情感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中国的地域广阔,民歌文化在不同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本文着重探讨中国民歌文化的地域特点,从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和内容入手,分析各地民歌文化的独特之处。
一、华南民歌文化的特点1.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对华南民歌文化的影响。
2.华南民歌文化的多样性和艺术特点。
3.华南民歌文化的歌曲类型及歌词主题。
二、西南民歌文化的特点1.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对西南民歌文化的影响。
2.西南民歌文化的多样性和艺术特点。
3.西南民歌文化的歌曲类型及歌词主题。
三、东北民歌文化的特点1.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对东北民歌文化的影响。
2.东北民歌文化的多样性和艺术特点。
3.东北民歌文化的歌曲类型及歌词主题。
四、西北民歌文化的特点1.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对西北民歌文化的影响。
2.西北民歌文化的多样性和艺术特点。
3.西北民歌文化的歌曲类型及歌词主题。
结论中国民歌文化是丰富多彩的,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民族传统及各地区的风俗习惯不同,使得各地的民歌文化各具特色。
本文以华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地区的民歌文化为例,探讨了各地民歌文化的特点,这对我们了解中国民歌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探究各地民间文化的异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议民歌的流传地域性特征
浅议民歌的流传地域性特征浅议民歌的流传性地域性特征陈仓高中杨树叶摘要: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文化历史的国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民歌。
民歌是人们群众自发性的口头创作,并在流传过程中经过民间艺术家不断加工创作,有所发展变化。
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民歌,随着狩猎、祭祀、活动的产生,就产生了音乐。
民歌是一综合词,它包含歌和谣,他们之间有时是相通的,有时是分开的。
我国的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
民歌有地域性、传承性特点。
关键词:中国民歌地域性山歌音乐的起源有劳动起源说、异性求爱说、游戏说、模仿说、天性说、梦幻说、语病说、灵性说、情欲说、美感说等等。
我国民歌有着久远的历史,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就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亦称十五国风。
早在黄帝时代流传着一首原始猎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记载。
他再现了原始人制作弓箭、捕猎禽兽的场面,是原始人生产行为的艺术概括。
其歌词质朴、明快、富于节奏感。
《人民音乐》1987年1期上发表了冯光钰先生的著文,文中指出:“事实上民歌的各类歌种的创作及产生情况各有不同,应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船工号子、打夯号子、安云号子等劳动歌曲,伴随着人们的劳动生活的,而民歌中为数甚多的情歌,则大多数是男女青年说爱时的歌曲,婚丧嫁娶一类的内容的风俗歌,是民间红白喜事中常见的歌唱活动,一些民间歌舞曲和小调常是生活在各种民俗节日演唱,与群众的娱乐活动有密切关系,至于摇儿歌(摇篮曲)是一种抒发母爱的歌唱等等。
由此可见,如果研究的目光仅限在民歌“起源于劳动”的范畴,就难免产生简单的分歧,很可能将上述许多民歌排斥在“民歌:”之外,把理论研究凝固化或者从概念出发,做简单画的阐述必束缚民歌研究,也难以揭示民歌艺术的本质规律。
“我国的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
关于地方民间民歌的文章
关于地方民间民歌的文章地方民间民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反映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也展现了不同民族和地域的音乐文化特色。
以下是一篇关于地方民间民歌的文章,供您参考:标题:地方民间民歌的魅力与传承在中华大地上,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间民歌,这些歌曲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歌词内容,成为了当地文化的象征。
从陕北的信天游、陇东的花儿、江南的田歌,到闽北的山歌,这些民歌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地方民间民歌的特点1. 地域性:地方民间民歌的最大特点就是其鲜明的地域性。
由于各地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方言语音等因素的影响,民歌的音乐风格和歌词内容都会有所不同。
这种地域性特点使得民歌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2. 民间性:地方民间民歌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创作的,反映了他们的生活、情感和愿望。
这些歌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劳动歌、礼仪歌、时政歌、生活歌、情歌和儿歌等。
它们不仅是人们娱乐的方式,也是传递文化信息和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
3. 多样性: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歌。
这些民歌在音乐风格、歌词内容、演唱方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
例如,陕北的信天游以其高亢激昂的旋律和豪放直爽的歌词而著名,而江南的田歌则以轻柔婉转的旋律和细腻抒情的歌词为特点。
二、地方民间民歌的传承1. 传统传承方式:在过去的时代,民歌的传承主要依靠口传心授的方式。
老一辈的歌手会将自己的唱腔和技巧传授给下一代,而年轻人则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模仿。
这种方式虽然古老,但却是民歌传承的重要途径。
2. 现代传承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地方民间民歌的传承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现在,许多地方开始采用现代传媒手段来传承民歌,例如录音、录像、数字化技术等。
这些手段不仅可以记录下老一辈歌手的表演资料,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等途径传播民歌文化,扩大其影响力和受众范围。
3. 学校教育传承: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地方民间民歌,许多地方开始将民歌引入学校教育体系。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成因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域差异及其地域特色的成因论文导读: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一,四川号子: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民歌以“号子”最具地域特色。
关键词:中国民歌,地域差异,地域特色,成因民歌,即民间歌曲的简称。
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集体创造出来的,最能直接反映现实、被人民群众所普遍掌握、广泛流传的一种艺术作品。
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早在《诗经》中的“风”就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流行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汉魏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唐宋的“曲子调”、元代的“小令”、“散曲”,明清的“歌谣”、“小曲”等。
伴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民歌也随之有了新的内容、精神风貌、音乐形式和艺术风格。
发表论文。
而其中幅员辽阔、复杂多样的地理背景则使我国民歌体裁丰富、风格多样具有很强的地域性。
一、地域性的差异对民歌风格特征形成的影响地域间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民歌的风格特征,因此对于不同地区的语言特点、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的熟知,对于我们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歌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歌中展现出了劳动人民多样的生活模式,如;与不同的劳动方式紧密相连的号子,与不同的生活场景、生活情趣紧密相连的小曲、小调等。
同时由于民歌受到不同地区的语言音调、生活特点、地理环境等的影响,使得民歌还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
如平原地区的民歌大多婉转流畅;山区的民歌比较高亢豪放;而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产生的民歌,则多是那音调悠长、气息宽广的长歌等等[1]。
第一,四川号子: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民歌以“号子”最具地域特色。
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又称之为劳动号子。
如流行于四川境内长江流域的《川江船夫号子》,是在行船过程中为组织、协调纤夫们的动作而唱的,由于川江上的水路和气候险恶多变,纤夫们的工作不仅异常艰苦,而且常常性命攸关。
中国民间歌曲的地域性特点
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例如我国的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
它与专业音乐的不同,主要在于创作方式,即民间音乐的口头创作方式和专业音乐的笔头创作方式的不同,以及由于不同的创作方式而生发出的不同的创作手法、创作风格、创作特征等。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而专业音乐创作又起始甚晚(本世纪初期),因此除了民间音乐与专业音乐外,我国音乐中还有一个“传统音乐”的概念。
所谓传统音乐,是指具有一定流传时间的、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
在我国,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为传统音乐的范畴。
传统音乐中包括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民间音乐,也包括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
具体到民间音乐来说,传统音乐中包括传统的民间音乐,但不包括新兴的民间音乐。
传统音乐中民间音乐与非民间音乐的区分,要比民间音乐与专业音乐的区分复杂得多。
首先,许多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与民间音乐有着亲源关系。
它们或者发源、取材于民间音乐,在进入其他社会阶层后产生了音乐气质和风格上的种种变化;或者并未经过许多加工改造,显示出浓重的民间音乐的印记。
其次,许多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和宗教音乐的创作方式,还保留着作为其源头的民间音乐的口头创作方式的种种特征。
例如在书面乐谱的基础上,保留着作较大即兴变化的余地,地域性流派的产生,以及一曲多用的创作方式,等等。
以古琴音乐为例。
在我国古代文化生活中,古琴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乐器。
孔子、司马相如、蔡邕、嵇康等,都以擅弹古琴著称。
在长达3000年的艺术发展过程中,许多文人琴师为之付出了心血,创造了辉煌成就,形成了一系列从传谱、师承到演奏风格都各成体系的琴派,并有专用乐谱,这乐谱叫“减字谱”,唐代即已创立,一直沿用至今。
而且,与古琴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技艺一同发展的,还有古琴音乐的理论。
汉代蔡邕的《琴操》一书,是关于琴曲题解的著作。
书中分类著录琴曲47首,记述其作者、命意、创作背景以及与作品有关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民歌的流传性地域性特征陈仓高中杨树叶摘要:我国是一个具有5000多年文化历史的国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丰富的民歌。
民歌是人们群众自发性的口头创作,并在流传过程中经过民间艺术家不断加工创作,有所发展变化。
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民歌,随着狩猎、祭祀、活动的产生,就产生了音乐。
民歌是一综合词,它包含歌和谣,他们之间有时是相通的,有时是分开的。
我国的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
民歌有地域性、传承性特点。
关键词:中国民歌地域性山歌音乐的起源有劳动起源说、异性求爱说、游戏说、模仿说、天性说、梦幻说、语病说、灵性说、情欲说、美感说等等。
我国民歌有着久远的历史,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就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亦称十五国风。
早在黄帝时代流传着一首原始猎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的记载。
他再现了原始人制作弓箭、捕猎禽兽的场面,是原始人生产行为的艺术概括。
其歌词质朴、明快、富于节奏感。
《人民音乐》1987年1期上发表了冯光钰先生的著文,文中指出:“事实上民歌的各类歌种的创作及产生情况各有不同,应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船工号子、打夯号子、安云号子等劳动歌曲,伴随着人们的劳动生活的,而民歌中为数甚多的情歌,则大多数是男女青年说爱时的歌曲,婚丧嫁娶一类的内容的风俗歌,是民间红白喜事中常见的歌唱活动,一些民间歌舞曲和小调常是生活在各种民俗节日演唱,与群众的娱乐活动有密切关系,至于摇儿歌(摇篮曲)是一种抒发母爱的歌唱等等。
由此可见,如果研究的目光仅限在民歌“起源于劳动”的范畴,就难免产生简单的分歧,很可能将上述许多民歌排斥在“民歌:”之外,把理论研究凝固化或者从概念出发,做简单画的阐述必束缚民歌研究,也难以揭示民歌艺术的本质规律。
“我国的民歌与人民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
在民歌里,人民倾注了他们的感情,他们的忧愁和悲苦,以及它们的欢乐。
它是人民的“精神食粮”,也是人民的心声,是“打开人类心灵的钥匙。
”一、我国的民歌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音乐语言、艺术形式及其简明和精炼手法并善于运用经济的材料创造准确生动的音乐形象。
从横向看,同一首民歌,在不同地区流传,形态就不一样。
从纵向来看,随着年代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它的感情色彩、社会功能也不尽相同。
也有这样的情况,一首曲调,填上内容完全不相关的歌词,在音乐上加以变化(曲调润饰、速度变化等),也可以表现相距甚远的情绪。
如:《东方红》是一首歌颂人民领袖毛泽东的作品,是农民歌手李有源编词创作出来的。
李有源是陕西佳县人,平时爱唱歌,1943年,他在大街上看到“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这条标语,得到了启发,心想咱毛主席这样伟大,给咱们带来了光明和幸福,这不像太阳吗!因此,他就编出了“东方红,太阳升”,并选配了陕北绥德米脂一带流行的民歌《骑白马》,而《骑白马》这一曲调却又是从《探亲》演变而来的。
也便是民歌所具有的一曲多用的多功能性,曲艺音乐也具有这种特点。
民歌按体裁分类,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叙事歌、风俗歌等几个大类。
其中山歌又可分为一般山歌、放牧山歌、田秧山歌三类;小调又分为一般小调、歌舞小调、儿歌和摇儿歌等四类。
民歌按色彩分类:这种分类是按民歌风格色彩分类。
这种分类是为了掌握民歌色彩,把全国化分为若干民歌色彩区,一个是九分区,一个是八分区。
九分区是:⑴中原区——鲁、豫、冀中、皖东北。
⑵东北区——黑、吉、辽、冀北、冀东北。
⑶江淮区——苏北、皖中、皖东。
⑷江南区——浙、苏南、皖南⑸东南区——粤、闽、台、赣南⑹西南区——桂、云、贵⑺川鄂区——川、陕南、鄂部分地区。
⑻中南区——湘、赣、鄂部分地区。
⑼西北区——陕、蒙西、甘、青、宁、新大部分地区。
以此分类,有反应社会生活的;像陕北民歌《脚夫调》、《长工苦》《蓝花花》等,反映生产劳动的《号子》、《采茶歌》、《渔歌》等;反应爱情生活的《绣荷包》、《十绣》在我国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山歌是一高度成熟而又极为普及的品种,是劳动人民在田野劳动、生活中抒发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小曲。
山歌在我国多数地区都有,有些地区习俗不一,其名称也各异。
如陕北“信天游”、山西“山曲”,内蒙“爬山调”,牧歌,四川叫“神歌”、“扬歌”青海叫“花儿”,苗族叫“飞歌”,云南“调子”。
小调是我国民歌数量最多的一类,一般地说就是“山野小曲”,而小调则是“里巷之曲”。
小调的流传与发展,反映着城市和乡村音乐文化的相互影响和密切联系。
由于有职业艺人的传播与唱本的印行,所以小调向山歌那样只限于在一定地区中流行。
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人的性格等,与民歌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传统民歌的题材内容涉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民歌的发展传承不借助于记谱法或其他手段,主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口耳相传。
不体现作曲者的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格。
例如内蒙古人民长期生息在中国北方的草原地带,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随着历史的变迁,有些人从事着半农业半牧业或农业生产,逐步的定居下来。
这种生活条件、经济形态决定了蒙古族音乐属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草原音乐文化的范畴。
长调歌曲多流行于内蒙古牧区。
其旋律悠长辽阔,节奏自由,尾音拖长,情绪热烈奔放。
通常都用上下句结构的形式。
多用羽调式,其次是徵调式和宫调式演唱时,声音洪亮饱满、多颤音及上滑音。
伴奏以马头琴为主,有时配用笛子和三弦等。
,例如《牧歌》、《辽阔的草原》。
短调歌曲多流行于半农半牧区。
旋律优美抒情。
常用2/4、3/4、4/4拍;曲式结构严谨工整。
旋律进行多大跳。
情感表现比较细腻。
伴奏以四胡为主。
例如《嘎达梅林》。
四段结构规整、节奏整齐、句幅较短窄,字多腔少,具有叙述性的特征。
维吾尔族民歌调式丰富多样,南疆民歌以七声音阶居多,东疆民歌调式音阶以五声结构为主,北疆民歌是东疆民歌与南疆民歌的综合。
维吾尔族音乐继承了古代西域地区“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宜州乐”、以及“回鹘乐”的传统,吸收了中原音乐、印度音乐、波斯——阿拉伯音乐的有益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维吾尔族音乐民族风格。
维吾尔族民歌可分为爱情歌曲、老动歌曲、历史歌曲、习俗性歌曲四类。
维吾尔族民歌的内容广泛、风格浓郁、寓意深刻、衬词有长有短,在歌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旋律生活活泼、热情奔放。
多切分节奏。
爱情歌曲是维吾尔族民歌的主体。
例如: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牡丹汗》这首歌以re为主音,歌曲的旋律有时平稳流畅,有时跌宕起伏,表现出一种明朗、奔放、充沛的感情,也表现出一种鲜明而浓郁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
三、影响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的主要原因,多为人们生活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生活条件、风俗习惯、语言特点、文化传统、文化交流、审美观念等因素。
例:南方民歌与北方民歌的发展变化:民歌的民族风格、地方风格,主要表现在歌词内容、节奏、旋律、调式、曲式结构、演唱形式、伴奏乐器等相关因素上。
由于地理环境、文化的差异,形成了南方民歌独特的特点南方民歌旋律进行级进较多,线条曲折委婉,结构大都规整,北方民歌高亢、粗犷,生活在长江以北的人民朴实,憨厚,带有西北的特征。
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石峥嵘,蓝天下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人们为了生存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民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北方民歌多使用七声调式,旋律进行跳进较多,结构不太规整,叙事性的内容较多。
南方地区河流交错,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观秀丽,那里的人们聪颖细致,音乐风格便委婉秀丽。
语音的差异是导致不同民歌色彩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民歌的旋律总是和不同的语言、语音、语调相一致的。
浙江民歌《对鸟》是一首乐清山歌,音乐语言活泼清爽、真切自然,旋律婉转,模仿鸟鸣的自然特点,采用对唱的形式用吴地的方言演唱,即兴编词。
南方民歌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吴声”、“楚声”为代表的南方音乐风格。
“吴声”南方民歌在歌词上善用比、兴、内容含蓄内在;其结构形式大都短小精悍;在旋律上多表现为婉转、流畅、抒情。
南方民歌多使用五声调式,旋律级进较多,线条曲折婉转,结构大都规整,音乐风格抒情性强。
四、民歌在流传中不断经过加工而有所发展变化。
孟姜女的故事大家家喻户晓,它深刻的反映了封建社会残酷的徭役制度带给普通老百姓的只能是痛苦的生活和悲惨的命运。
《孟姜女》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小调,据史料记载,这一曲调在宋代就已流传。
民歌《孟姜女》它的源头在江苏,是四季体,歌词采用“春”、“夏”、“秋”、“冬”四季作为分段,旋律婉转,采用民族调式“徵”调式。
全曲总共四个乐句,每2个小节是一个乐句,结束音分别是“商”、“徵”、“羽”、“徵”,并且采用了我国传统的民族创作手法“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四句分别是有着“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内容情绪悲伤压抑,用第一口吻诉说了孟姜女的凄苦。
流传到河北,经过民间艺人的加工创作,发生了同体型的变异,歌词内容更加翔实而细致;歌曲旋律则在江苏民歌的基础上“加花”装饰,旋律显得更加流连婉转、绵延不断。
加花民歌《孟姜女哭长城》体现了,专业或半专业的民间艺人进行了艺术上的再加工和再创造。
《孟姜女哭长城》也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四句式结构,采用“商——徵——羽——徵”的结音顺序。
徵音的两次出现,都有一定的稳定感觉,所以吗,它更多的保留了两句式向四句式过渡的痕迹。
篇幅长,采用同曲不断反复的方式。
总之,我国民歌浩如烟海,民歌是在人们长期的流传中传唱的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在流传过程中经过加花变化,有所发展有所变化。
冼星海说:“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着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民歌中表现出这个个民族的创造力量。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保护我国优秀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传承我国民间音乐,珍爱民族音乐,传唱民歌,让民族之花继续传承与发扬,走向国际,走向世界!参考文献:1.陈四海:《中国古代音乐史》,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2.陈四海:《中国民族音乐习题解答》,陕西旅游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3.郭秀芬:《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教师用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年7月第一版。
4.宋佩玲:《人文论坛》《关于中国民歌地域性特点的研究》。
5.《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