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歌的特征
西北民歌的特征[指南]
西北民歌的特征民歌时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时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常见的民体裁材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花儿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的一种山歌,以歌唱爱情为主,主要产生于甘肃的洮岷、临夏和青海的东部农业区,是当地汉、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以及部分裕固族、藏族群众用汉语歌唱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形式。
按传统说法,男歌手将女情人称为“花儿”,女歌手将男情人称为“少年”,故“花儿”又叫“少年”,(在青海)唱“花儿”也称“漫少年”。
歌唱方式为独唱或对唱,演唱时即兴编词,声调高亢舒长。
花儿的演唱不论是那个民族,都用汉语演唱,唱法有尖音(假声)和苍音(真声)之别,也有真假声并用者,一般男声多用假声,女声多用真声,男女齐唱对唱时,唱同等音高。
花儿的词有着独特的格律,这种格律是区别“花儿”与其它民歌的显著标志。
花儿的唱词格式多样,衬语十分丰富,曲体结构也有较多样式。
花儿除在农事劳动和山野运货等劳动场合歌唱外,各地还有“花儿会”的习俗,一般在农历四到六月间(以六月初最盛),选择风景秀丽、名山古刹坐落的地方,会期多则三四天,少则一两天。
中国民歌精华版ppt课件
太月》表转的型点、行
湖儿、曲羞旋的:浙地
美弯《目涩律民多江域
》弯茉:。欢族为一:
等照莉《 快五小带安
等九花凤 流声调。徽
。州》阳 畅调, 、
》、花 ,式是 江
、
,
茉莉花
西南民歌
江广洋四云《云代
水西洋川之弥南表 》:》:南渡:曲
《 《》山《目 山 太 歌小: 歌 阳 》河 好 出 、淌 比 来 《水 春 喜 彩》
》、、
式数歌丘
浏阳河
福建、台湾
仔姑灯代 》娘》表 等》、曲 。、《目
《阿: 丢里《 丢山采 铜的茶
台流 湾行 一地 带域 。:
福 建 、
新 疆
地姑了《《分旋伊为以 方娘你青达节律斯代维 》》的春阪奏明兰表吾
民 等、盖舞城。快传,尔
歌 。《头曲的代多统它、
在来》姑表有文受哈
那》、娘作弱化来萨
遥《《》品起的自克
花儿
特点: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结合的方法演唱。 代表曲目:《上去高山望平川》、《下四川》。
南而的多此生由世南特 南
又具闲流这存于代方点 有体适露里压自从的: 所到细出的力然事汉这
方 民
不西巧南山较条农族里 歌
同南情国歌小件耕,主
。和思农而,较生他要
东。家更因好产们讲
,,
东南民歌
《《鼓代婉它典特苏流
远楼 民 歌
新 疆 特 色 乐 器
热瓦甫
冬不拉
都塔尔
西 藏 民 歌
《《歌代 音区四包 北东》表 色,川括 京边、作 嘹受的西 的的《品 亮藏部藏 金草洗: 、传分自
山地衣《 音佛藏治
上上歌康 域教族区
》》》定 宽影聚和
浅析西北民歌“花儿”的传播与生存困境
浅析西北民歌“花儿”的传播与生存困境1. 引言1.1 西北民歌“花儿”概述西北民歌“花儿”是中国西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
它源自西北地区的民间生活和劳动,是普通民众在生活中创作和演唱的一种民间歌谣。
西北民歌“花儿”通常以简单的旋律和朴素的歌词为特点,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西北民歌“花儿”在传统乐器的伴奏下,常常表现出淳朴和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质朴和真实的情感表达。
它们的歌词多以爱情、生活、劳动为主题,歌词内容简单直接,大多为四言或五言句。
在演唱方式上,西北民歌“花儿”常采用合唱或独唱形式,让人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一种深沉和朴实的文化情感。
2. 正文2.1 西北民歌传播的历史背景西北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经典作品如《花儿》一直以其朴实的歌词和优美的旋律深受人们喜爱。
在西北地区,民歌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记录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情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西北民歌的传播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以口传为主要传播方式,通过族谱和神话传说等形式传承。
随着时代的变迁,西北民歌逐渐走向舞台,成为广袤草原上的精神符号。
在清朝时期,西北地区也曾出现一些著名的民歌传承者,他们通过演唱会等方式将民歌传播至更远的地方。
20世纪初,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西北民歌传播途径也得到拓展,录音、广播、电视等媒介的出现让更多的人能够接触到民歌。
但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口传方式逐渐式微,导致西北民歌传统的传承面临挑战。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一些地区的民歌传统受到了冲击,导致一些乐坛传统民歌慢慢被淘汰。
尽管西北民歌“花儿”在传播历史上经历了许多变迁,但其独特的魅力依然吸引着人们。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一些文艺团体和个人也开始重视西北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各种形式如音乐会、比赛等来推动西北民歌的传播。
在当代社会,西北民歌“花儿”虽然面临着一些困境,但也有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民歌的地域特点及其差异分析
中国民歌的地域特点及其差异分析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地域特点与中国广袤的土地、悠久的历史以及多民族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
中国民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各个地区的歌词主题、曲式特点、演唱方式和音乐风格方面。
一、东北地区民歌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
东北民歌的特点是奔放豪放、朴实自然。
歌词常以表达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欢乐为主题,歌唱方式力度大、音域宽广、以嗓音厚重浑厚为主。
代表性的东北民歌有《二马上向前冲》、《女儿情》等。
二、华北地区民歌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地,华北民歌的特点是清唱多、旋律简单优美、节奏稳定。
歌词主要以表达对农田劳动、家庭生活以及感情表达为主题,歌唱方式充满力量、语调稳定。
代表性的华北民歌有《百灵调》、《战马奔腾》等。
三、西北地区民歌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地,西北民歌的特点是豪放激昂、热情奔放。
歌词多以歌颂民族团结、沙漠风情、牧民生活为主题,歌唱方式通常较为高亢、音域广阔。
代表性的西北民歌有《塞上曲》、《孔雀飞舞》等。
四、西南地区民歌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西南民歌的特点是悲壮磅礴、丰富多样。
西南地区多山,民歌中表达了对山水的歌颂以及对自然的感慨和热爱。
歌唱方式独特,常带有喉音、颤音等特殊技巧。
代表性的西南民歌有《茉莉花》、《藏儿哥》等。
五、华南地区民歌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华南民歌的特点是悠扬动听、多样性强。
歌词主要描绘生活琐事、感情抒发以及揭示社会生活。
歌唱方式轻柔流畅,多以二人对唱或合唱形式呈现。
代表性的华南民歌有《兰花草》、《梧桐雨》等。
总结起来,中国民歌的地域特点和差异主要体现在歌词主题、曲式特点、演唱方式和音乐风格方面。
每个地区的民歌都有其独特的风貌,展现了各地区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人民生活的特点。
这些民歌丰富多彩,展示了中国多元的音乐文化。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教学设计一、使用教材: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二、教学内容: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音乐知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四、教学分析: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刨洋芋》是一首山西民歌,表现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
《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五、教学重点、难点:能按歌曲的旋律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教师演唱两首歌曲,让学生选择哪首是民歌。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第二单元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演唱两首歌曲,听完之后,请同学们选择哪首歌曲是民歌。
教师演唱:A、江苏民歌《茉莉花》B、美声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师:请大家回答一下哪首歌是民歌呢?生:茉莉花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独特的民歌。
老师刚刚演唱的是浙江的民歌《茉莉花》,那同学们听了之后想不想学习一下其他地方的民歌呢?今天我们就走进大西北,去看一下那里的民歌是什么样子。
(二)新课教学教师出示中国地图的幻灯片,让学生勾画出西北的区域。
师:同学们,相信你们在地理课上已经学过哪几个省被划分为西北地区,那么请同学们在课本上用铅笔画出将西北地区的各行政区勾画出来,并且说一下西北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
浅谈西北民歌的特点
D 大家谈ISCUSSIONOCCUPATION2013 03150浅谈西北民歌的特点王 璐摘 要:中国幅员辽阔,地理地貌复杂,由此形成了各地各族人民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
在这一背景下,为适应不同生产、生活方式而逐渐形成的民歌体裁也就十分丰富。
本文描述了不同地域不同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对西北民歌的影响,从而使读者了解西北民歌的特点。
关键词:民歌 环境 音调 音色 甩音中国幅员辽阔,地理地貌复杂,由此形成了各地各族人民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
在这一背景下,为适应不同生产、生活方式而逐渐形成的民歌体裁也就十分丰富了。
西北地区的民歌被称为“真正从泥土里出来的声音”,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西北地区的汉族民歌,既有相统一的一面,又糅合有当地少数民族民歌的音调,也受到江南民歌的影响。
这就是汉族民歌南方、北方风格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天我们就以西北地区民歌为例来进行分析。
一、从体裁上看西北地区民歌分布十分广泛,包括晋北高原的“山曲”,甘肃、宁夏、青海的“花儿”,陕北的“信天游”和内蒙古的“爬山调”。
而高原山区的地形,使山歌成为这里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体裁,并形成了音调悠长、高亢的特点。
由于这里的气候和土地条件较差,人民生活困苦,所以只能用高亢的“山歌”来表现自己的苦闷,很少用劳动号子、小调。
因此,西北民歌的体裁是以山歌为主,其次是劳动号子和小调。
如谱例1《脚夫调》。
二、从音调上看西北汉族民歌的曲调常常以主音以及上方四度音和下方四度音为骨干。
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双四度音调框架”或“双四度音调结构”。
在西北汉族民歌中,这种由双四度音构成的音调很常见,经常在歌曲的一开始就出现,并且形成较大的篇幅,甚至贯穿全曲。
例如陕北的信天游《脚夫调》,全曲除倒数第二小节的第二拍以外,全部由徵、宫、商三个音组成,并四次构成双四度音调。
这是一个比较“单纯”的双四度音调结构的例子,即双四度音调的组成音只有三个,羽调式的出现只是起经过音的作用,并不参与构成双四度音调。
西北民歌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原因探析
西北民歌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原因探析摘要:西北民歌从唱腔到唱词都具有西北豪放、凄凉之美,这种特征是与西北的地理、文化和民俗紧密相连的。
西北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辽阔、苍凉和雄浑之美,这些音乐表现体现了西北民歌更深层次的美感即“凄凉美”,它是构成西北民歌美学品味中最重要的元素。
关键词:西北民俗;民歌风格;地理文化西北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辽阔、苍凉和雄浑之美,这些音乐表现体现了西北民歌更深层次的美感即“凄凉美”,它是构成西北民歌美学品味中最重要的元素。
忽视了西北民歌中的凄凉美,就不能对西北民俗有更加深刻的领悟,也不能领会西北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民歌与民俗的关系民歌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群众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浩如烟海的民歌就如同一部生动的民俗史,浸透了劳动人民的心血,饱含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情趣和思想。
正如一些学者所认为的:如果不了解民歌,就不能了解人民群众在漫长的时光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
民歌的自然和朴实真实地反映了群众的生活习惯,它与历史同生,并与民族的风俗习惯融合在一起,积淀了一方水土的民俗风情。
民歌通常曲调比较简单,歌词比较通俗,是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
但是在短短的几句歌词中,能够反映出特定地区的风土人情甚至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
西北民歌的粗犷豁达以及词曲中透露的隐隐哀伤之情正是西北地区底层劳动人民心声的真实写照。
西北民歌指的是流行在陕西、山西、甘肃和宁夏等西北地区的民歌,民歌体裁也非常丰富,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这两种最具代表性,代表曲目有《在那遥远的地方》《泪蛋蛋》等。
民歌能够反映地区的习俗,西北地区的民歌也不例外,歌词内容大多与婚丧嫁娶有关,其中以情歌数量最多,大多表现情人间的离别伤感和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的感慨。
西北民歌从不同方面表现了西北人民的苦难心酸,但是主题却是积极向上的,表现了西北人豁达的生活态度和不屈的民族精神。
民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当人们感到烦恼、忧愁或者幸福快乐的时候,常常会借助民歌来抒发心中的情绪,让心灵回归平静。
西北小村民谣背景介绍
西北小村民谣背景介绍一、西北小村民谣的起源和发展1.1 西北小村民谣的定义西北小村民谣是指在中国西北地区流传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它以朴实、真挚的歌词和简单的曲调为特点,反映了西北小村的生活和人民的情感。
这种音乐形式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歌,并在西北地区得到了独特的发展和演变。
1.2 西北小村民谣的历史渊源西北小村民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西北地区是一个草原和农田交错的地方,人们过着朴素而艰辛的生活。
他们通过歌唱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
这些歌曲逐渐形成了西北小村民谣的雏形。
1.3 西北小村民谣的发展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北小村民谣逐渐发展壮大。
在唐朝时期,西北地区的音乐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
随后,宋朝时期的西北小村民谣进一步丰富了曲调和歌词的内容,成为了当时社会上的主要音乐形式。
二、西北小村民谣的特点和风格2.1 西北小村民谣的歌词特点西北小村民谣的歌词通常以简洁、直接的方式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歌词常常描绘了西北小村的美景、农民的辛勤劳作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同时,歌词中也融入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等情感。
2.2 西北小村民谣的曲调特点西北小村民谣的曲调简单朴素,旋律流畅。
它们常常使用一些传统的乐器,如二胡、琵琶和马头琴等,这些乐器能够很好地表达西北地区的独特风情。
2.3 西北小村民谣的表演形式西北小村民谣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个人独唱,也可以是合唱或者是乐队演奏。
无论是什么形式,表演者都会尽力将歌曲中的情感传递给听众,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西北小村的生活。
三、西北小村民谣的影响和传承3.1 西北小村民谣的影响范围西北小村民谣在中国西北地区的影响非常广泛。
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方式。
西北小村民谣的歌词和曲调深深地烙印在当地人民的心中,成为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3.2 西北小村民谣的传承方式西北小村民谣的传承方式主要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
论西北民歌的土味和江南民歌的水韵
论西北民歌的土味和江南民歌的水韵西北和江南,是中国两个地域文化的代表。
西北民歌和江南民歌,作为这两个地区特有的音乐表现形式,各自展现了土味和水韵的特点。
本文将分别从西北民歌的土味和江南民歌的水韵进行探讨,以及两者在各自地域文化中的关系。
论西北民歌的土味。
西北地区以其广袤的草原、雄浑的河山和勇敢的民族闻名于世,在这样的地域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西北民歌。
西北民歌的土味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题材广泛,涵盖了生活、战争、爱情、家乡等多个方面,体现了西北人民坚韧不拔、豪迈激昂的性格。
其次是音乐风格朴实、粗犷,常常伴随着马蹄声和风沙声,让人感受到大漠孤烟的苍凉和宽广。
再者是唱腔豪放激昂,以咆哮式的发声和高亢有力的音域表现出西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
最后是器乐伴奏丰富多样,常见马头琴、胡琴等传统民族乐器,通过这些乐器的演奏,增加了西北民歌的土味特色。
接下来,论江南民歌的水韵。
江南地区水乡众多,山明水秀,物华天宝,江南民歌的水韵表现出了江南人民对水乡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题材以水乡生活为主,反映了江南人对水乡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歌颂了水乡风光和勤劳朴实的农民。
其次是音乐风格轻盈柔美,常常伴随着江南水乡的波光粼粼和婉转动人的舞蹈,给人一种清新怡人的感觉。
再者是唱腔婉转缠绵,以柔美的发声和细腻的音域表现出江南人的温柔和细腻。
最后是器乐伴奏简洁清雅,常见二胡、板胡、琵琶等传统民族乐器,通过这些乐器的演奏,增加了江南民歌的水韵特色。
西北民歌和江南民歌并非完全孤立存在,它们之间还有着一定的交融和共通之处。
首先是地理环境的共通性,西北和江南虽然地理环境不同,但都是中国的重要地域文化,都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生活满足的同时也反映了对自然环境的理解和感悟。
其次是历史文化的共通性,两地的民歌都受到了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的影响,都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反映了中国民族的性情与生活。
再者是艺术表现的共通性,西北民歌和江南民歌都以形式多样的唱腔和丰富多彩的器乐为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和特点。
浅析西北民歌“花儿”的传播与生存困境
浅析西北民歌“花儿”的传播与生存困境西北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于“花儿”的民歌是西北地区一种典型的传统民歌形式。
由于多种原因,这些民歌在传播与生存方面面临着一些困境。
传统西北民歌“花儿”的传播面临着现代化传媒技术的冲击。
随着电视、手机等媒体的普及,西北民歌面临着来自流行音乐的竞争。
年轻一代更容易接触到流行音乐,而对于传统民歌的兴趣却有所不足。
现代音乐市场的商业化也对西北民歌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西北民歌的特点是朴实、淳朴,追求音乐本身的美感和精神性,与商业化的音乐产业模式相比,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西北民歌“花儿”的传播受到了地域限制的影响。
西北地区是“花儿”这一民歌形式的发源地,也是传统西北民歌的主要产地。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地域隔离对于传统音乐的传播是一种困扰。
西北民歌“花儿”虽然在传统音乐圈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很难跨越地域,进入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音乐舞台。
西北民歌“花儿”的生存也受到了社会变迁和文化冲击的威胁。
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给传统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也给西北民歌的生存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城市化的进程使得传统文化渐渐被遗忘,年轻人对于传统民歌的认知和了解也逐渐减少。
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与西北民歌的节奏缓慢而舒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加剧了年轻人对于西北民歌的疏远。
尽管西北民歌“花儿”在传播与生存方面面临困境,但也有一些积极的发展趋势。
随着文化多样性的重视和传统文化复兴的倡导,西北民歌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和关注。
许多民间文化保护组织致力于西北民歌的挖掘、传承和传播,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开始关注并研究西北民歌。
一些文化艺术节、民族音乐演出等活动也为西北民歌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和平台。
网络时代的来临为西北民歌“花儿”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通过网络平台,人们可以轻松获取到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包括西北民歌。
一些音乐平台也开始关注并推广传统音乐,为西北民歌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高中《音乐鉴赏》西北民歌
拓展一
❖ 调式特点: Re Sol LA Do Re Sol ❖ 结合之前所学习的节奏型师生共同谱曲,可
自行选择节奏型(同桌一个组)。或套入以 下节奏型:(见版书)
拓展二
❖ 通过你对“花儿”与“信天游”的理解,请 辨别一下以下播放的歌曲是二者之谁?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 代表:“花儿”和“信天游”,两者之间的 异同!
❖ 两者均具有“高亢,节奏自由之特点”,但 信天游在节奏自由度上更胜,且旋律起伏更 大。而花儿则在高音的延长上做得更多。
❖ 旋律线的区别:信天游在唱词表现情绪激昂 时,旋律线上扬,表现叙事时、情绪宣泄完 时则下趋;花儿则一开始就上扬,中间部分 持续在高音区,旋律下趋一般就是代表结束。
西北民歌
❖ 欣赏《上去高分析一下此曲的音乐风 格。
❖ 一:曲调风格:高亢、悠长,演唱时真假声结合, 偶有个别音自由延长。
❖ 二:歌词特点:多助声词,只有上下两句。
❖
七言+八言
❖ 是西北民歌“花儿”的代表作。
❖ 此曲的情绪基调如何?“借物喻人”。
脚夫调
❖ 脚夫,旧社会对搬运工人的称呼 ,靠赶着 骡、驴、马等牲畜帮人运输的人,这种人称 作“赶牲灵”,或“脚夫”。“脚夫”的生 活很困苦,走南闯北,翻山越岭,风餐露宿, 一走就是十几天或至数月、数年,全凭两只 脚谋生糊口。
❖ 说说此曲的特点(曲调、节奏、情绪。) ❖ 西北另一民歌典型--- “信天游”的代表作。
论西北民歌的土味和江南民歌的水韵
论西北民歌的土味和江南民歌的水韵西北民歌和江南民歌,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西北民歌的土味浓郁,充满了大漠风情和草原气息;而江南民歌则充满了水乡的柔情和婉转的水韵。
两种民歌风格截然不同,但却都展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本文将就西北民歌的土味和江南民歌的水韵展开探讨。
西北民歌作为中国古老的音乐形式之一,其浓厚的土味让人如沐春风。
这种土味源自西北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
西北地区地势高低起伏,气候干燥,水资源匮乏,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较为坚韧、豪放的性格。
西北民歌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产生,其歌词内容多源自民间生活和劳动,如耕耘、放牧、狩猎、恋爱等。
歌词简单明了,语言朴实直白,情感真挚坦荡,直接表达了西北人民的生存状态和风土人情。
音乐节奏也多以简单、明快的方式呈现,具有强烈的舞蹈性和韵律感,旋律简单朗朗,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在器乐方面,西北民歌则以马头琴、板胡、二胡等民族乐器为伴奏,这些乐器的独特音色赋予了西北民歌更为深厚的民族特色。
与西北民歌的土味浓厚相比,江南民歌则淡雅柔情,充满了江南水乡的婉转和细腻。
江南地区河流纵横,水域众多,气候湿润,四季如春,给予了江南人民温润细腻的性格和优美的环境氛围。
这种环境和氛围促成了江南民歌的水韵之美。
江南民歌的歌词多表现了丰收风调雨顺、家风家训、水乡风情等内容,情感细腻,描写细致入微。
音乐旋律多由起伏不定的音调组成,音符行板,强调音之间的衔接和流畅。
器乐伴奏多采用笛子、古筝、琵琶等轻盈悠扬的乐器,给人一种如丝般柔软的音乐享受。
西北民歌的土味和江南民歌的水韵,源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和不同生活环境,彰显了中国音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正是这种多样性和丰富性,让中国民歌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成为了中国独特的音乐之声。
西北民歌和江南民歌之所以各具特色,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密不可分。
西北地区的干旱少雨、炎热多风,山脉与戈壁使人们坚毅、豁达,西北人的性格豪放而坚韧;江南地区的四季如春,河流湖泊纵横,给人们温润细腻的性格。
“西北风”歌曲的艺术特色6页word文档
“西北风”歌曲的艺术特色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我国歌曲领域涌现了一批主要以西北地区(特别是陕甘地区)民间音乐为素材谱写的流行歌曲,从1986年的《一无所有》和《信天游》开始,至1988年底短短数年间涌现了大量这类风格的歌曲,如:《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心愿》、《祖国赞美诗》和《中华美》等。
这批歌曲“一反当时流行歌曲的特色,以陕西、甘肃等地的民歌素材为基本音乐语素,旋律昂扬,演唱风格刚劲豪迈,歌词具有深刻的反思、回归情绪及现实批判意味,以民间的审美情趣重新体味处于剧烈变革中的中国人的现实生活。
”音乐学者们大多把此类歌曲称为“西北风”歌曲。
当我们回首中国流行歌曲走过的发展道路,“西北风”歌曲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它代表了中国流行歌曲的一个发展高峰。
浓郁的西北风格、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审美品格是“西北风”歌曲具有的重要艺术特色。
一、浓郁的西北风格“西北风”歌曲粗犷豪放,质朴舒展,具有浓郁的西北地域风格。
西北风格是“西北风”歌曲最显著的一个特征。
这是“西北风”得名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歌词来看,“文化寻根”奠定了“西北风”歌词的西北风格基调,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在“西北风”歌曲中得到展现。
“西北风”歌曲也反映和展现了西北人民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们的思想情感。
各种具有文化隐喻意义的西北地区特有的物象或景观常常出现在“西北风”歌词中,如:“黄土地”、“窑洞”和“白杨树”等,赋予了歌词浓郁的西北地域风格。
“西北风”歌曲的西北风格在音乐方面体现得更加显著。
决定音乐风格的因素有多种,但通常主要取决于旋律的结构形态。
“西北风”歌曲的旋律素材多来源于西北地区的民间音乐。
这是形成“西北风”歌曲西北风格的主要原因。
有的“西北风”歌曲是直接从西北汉族民歌中发掘原始素材,如:吸收了“信天游”乐汇的《信天游》;吸收了“花儿”乐汇的《一无所有》;也有的以西北民间音乐的特性旋法进行、调式音阶为旋律基础,如:吸收了“双四度音调框架”的《黄土高坡》,采用了秦腔的“苦音”的《月亮走,我也走》等。
西北民歌基本特征形成的原因
大家都喜欢唱歌 ,那么请大家说一下什 么样的歌曲最能反映劳 动人民的生活,最能抒 发人们的情感?
那什么是民歌呢?
民歌: 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 断
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它反映的是最 底层、最普通人民的心声, 因此在内 容上有鲜明的人民性, 人民的喜怒哀 乐无一不反映在浩如烟海的民歌之中 。
这首歌用了两首民歌 素材,一首是陕北《信天 游》,一首是陇东的《十 八姐担水》。
歌曲曲调采用陕北民 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信天游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 种,属于山歌类。
信天游
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
信天游 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
夏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一种是 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 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 感情较为细腻。
什么是民歌?
• 民歌是人类文化中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充分反映了人民的生 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是唯一的历史传 说和编年史”。
常见的民歌题材有哪些?
劳动号子、山歌、小调、 儿歌、风俗歌等 劳动号子 儿歌
• 西北民歌基本特征形成的原因:
•
风土人情 、生活习惯、文化、语言、 语音、语调。(西北地区高原纵横,山势峥嵘,
• 脚夫调 这首歌曲旋律采用上下句的
单乐段结构,上句旋律起伏较大,表现 了脚夫激动的心情;下句则一起即伏, 表现了一种低沉、压抑、愤懑的心情。 歌词多采用即兴编唱,句子可长可短, 字数可增可减,上句用比兴,下句点题 句尾押韵。歌词语言精练质朴,形象生 动。
这首歌里没有水手与狂风巨浪搏斗的描写, 而是船工们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地放声 歌唱, 充分表现了船工们怎样的性格?
思考:
西北民歌的艺术风格与演唱
韵母 中 的宇 腹和 字
) 下 个 兰 花 花 如 他 是 人
到m i mi I 到 a的音程 跳进 进
尾 几乎 同 一 时 间完 成 这符 台 西 北人 民 直 爽 质 朴 的 性
中 Sh g 变 成 se3 e 1 后鼻 音 变前 鼻音 g
《上去高 山望 平 I 中r 到 s .s l 》 e o o到r e的音程 跳进
河 湾湾 柳
争
使本 来 自然地 理经 济就 较恶 劣 落后 的西北 雪上 加霜
3 西 北 民歌 的 节奏 特点 西 北 民 歌 的 节 奏 和 唱 词 本 身 的 节 律 特 点 紧 密 相 关
一
民生 维艰 由此孕 育 了深沉 的凄 凉 这一 基调 于民 歌之 中
西 北 民 歌 中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是 晋 西 北 的 山 曲 开 花 调 烂 席 片 内 蒙 古 的 爬 山 调 陕 北 的 信 天 游 和 甘 肃 宁 夏 青 海的 花儿 。 本 文 所 指 的 西 北 民 歌 主 要 指 陕 北 民 歌 信 天 。
分 析西 北 民歌 的语 言 进 行 分 析
① 声
土 地 上 生 生 不 息 的 奋 斗 着 他 们 有 失 望 有 叹 息 但 也 有 追求 有 向往 。在这 种生 存情 境下 蕴 含 着孤寂 凄 而 不 惨 哀 而 不 伤 悲 伤和 辽 阔 高 亢 的西 北 民歌 从 西北
再次
降 7 音 的 使 用 突 出 了凄 苦 的音 乐 风 格 。如
《咱 们 领 袖 毛 泽 东 》
田
蕾珂之 Y LO RVR0 H 。 j21年2 声 ELW I FTEs 01 朝 E
鞠 中国最具魅力的音乐艺术
@ 调
音乐知识
音乐知识各地民间音乐(1)西北民歌:代表曲目:青海的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陕西民歌《脚夫调》《赶牲灵》《三十里铺》,山西民歌《刨洋芋》。
风格特点:旋律高亢悠长,起伏较大,节奏较自由,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2)中原民歌代表曲目: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河北民歌《孟姜女哭长城》江苏民歌《茉莉花》(3)南方民歌代表曲目:云南民歌《弥渡山歌》《小河淌水》,浙江民歌《对花》《对鸟》,湖北民歌《幸福歌》风格特点:歌词含蓄内在,善用比兴;旋律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蒙古民歌代表体裁:长调《牧歌》《辽阔的草原》,短调《嘎达梅林》《森吉德玛》西藏民歌代表作品:《北京有个金太阳》《北京的金山上》《宗巴朗松》(西藏音乐分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三大类。
)维吾尔族民歌代表作品:《掀起你的盖头来》《牡丹汗》《阿拉木汗》《新疆好》《达坂城的姑娘》各民族代表乐器:藏族(扎木聂)蒙古(马头琴)维吾尔族(冬不拉、弹布尔、手鼓)二、中国民间器乐1.民间器乐的演奏形式有独奏、重奏、合奏。
2.鼓吹乐:又称“鼓乐”,是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
分为黄门鼓吹(用于宫廷宴饮)、骑吹(用于帝王贵族的马上演奏)、短箫铙歌(用于祭祀狩猎)、横吹(用于随军演奏)四大类。
3.吹歌:是鼓吹乐的一个类别。
以吹管乐器为主,辅之以打击乐器。
因多采用民歌或戏曲唱腔,所以有吹歌的名称。
4.打溜子: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
演奏乐器有: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
乐曲内容多描绘动物形象及劳动生活情景。
代表曲目《锦鸡出山》。
5.江南丝竹6.广东音乐三. 中国戏剧、曲艺世界三种古老戏剧艺术,即: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
京剧:1、从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算起,至今有二百多年。
2、四大徽班:三庆、四喜、和春、春台。
3、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4、四大艺术特征:唱、念、做、打。
5、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民歌的特征
民歌时人类文化中最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源于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生活,也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
因此,马克思说:“民歌时唯一的历史传说和编年史”。
民歌多为群众在口头相传中不断加工提高的集体创作。
其音乐语言简明洗练,音乐形象鲜明、生动,表现手法丰富多样。
常见的民体裁材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等。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西北民歌是指流行在陕西、山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的民歌。
其中以“花儿”和“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花儿
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的一种山歌,以歌唱爱情为主,主要产生于甘肃的洮岷、临夏和青海的东部农业区,是当地汉、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以及部分裕固族、藏族群众用汉语歌唱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形式。
按传统说法,男歌手将女情人称为“花儿”,女歌手将男情人称为“少年”,故“花儿”又叫“少年”,(在青海)唱“花儿”也称“漫少年”。
歌唱方式为独唱或对唱,演唱时即兴编词,声调高亢舒长。
花儿的演唱不论是那个民族,都用汉语演唱,唱法有尖音(假声)和苍音(真声)之别,也有真假声并用者,一般男声多用假声,女声多用真声,男女齐唱对唱时,唱同等音高。
花儿的词有着独特的格律,这种格律是区别“花儿”与其它民歌的显著标志。
花儿的唱词格式多样,衬语十分丰富,曲体结构也有较多样式。
花儿除在农事劳动和山野运货等劳动场合歌唱外,各地还有“花儿会”的习俗,一般在农历四到六月间(以六月初最盛),选择风景秀丽、名山古刹坐落的地方,会期多则三四天,少则一两天。
届时群众云集,对歌声此起彼伏,气氛颇为热烈。
花儿分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两大系列,河湟花儿曲调丰富多彩,“令”多达一百余种,歌者多是自编自唱。
有时也有对唱,但人数不是很多,三五一群,一人唱完一首,大家随之呼应“欧——欧”之类的尾音,以烘托气氛,激发情绪。
而洮岷花儿曲调则比较朴实单纯,只有少数的几个“令”,多集中在花儿会上演唱,相互答问对唱。
花儿的曲调极为丰富,不同的曲调用不同的“令”来表示,每个“令”有独特的音乐风格。
信天游
这是一部用老镢镌刻在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传世巨著,这是黄坡黄水之间的一朵奇葩。
一曲高歌,响遏行云,全扫靡靡之音;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它,便是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是陕北人民最亲近的伴侣,是陕北劳动人民生活的最直接反映。
陕北是民歌荟萃之地,民歌种类很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
主要有信天游、小调、酒歌、榆林小曲等二十多种,其中以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最具代表性。
信天游的传唱之境,是一片广漠无垠的黄色高原,这高原,千沟万壑,连绵起伏,苍茫、恢宏而又深藏着凄然、悲壮;清峻、刚毅而又饱含着沉郁、顿挫。
千百年来,它以自
己的个性潜在地影响着陕北人的生活习俗,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塑造了苍凉、宏壮而沉郁的信天游。
信天游,在这地瘠民贫,交通不便的偏僻山沟沟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是陕北劳动人民抒发感情的最好手段,是发自人民心底的呼声。
举例:
《泪蛋蛋》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节奏自由悠长,曲调高亢嘹亮,旋律起伏较大,具有方言性、非语意性。
往往上句比兴,下句点题,句尾押韵。
另外由于它常常可以用同一个旋律反复演唱多段歌词,所以在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穷人就无法解忧愁”的说法。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儿”的代表曲目,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
“花儿”一词的由来一是由于歌名、歌词中有大量的花名。
二是反映出老百姓对它的喜爱,故用此昵称。
语言通俗易懂,清新明朗,节奏明快富于音乐性,唱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
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
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与阿拉伯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艺术以“十二木卡姆”闻名于世。
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
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
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
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
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从事牧业。
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词曲固定的民歌(包括牧歌、狩猎歌、情歌、宗教歌等);(2)即兴填词的民歌(包括山歌、渔歌、谜语歌等);(3)习俗歌(包括婚礼歌、哭嫁歌、送嫁歌等)。
其中以情歌数量最多,大都表现情人离别的痛苦和祝福。
哈萨克民歌中有中国音乐和欧洲音乐两种体系。
中国音乐体系以宫、羽调式最多。
闻名全国的有《玛依拉》、《等我到天明》等。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
这一民歌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区。
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凤俗歌、颂经调五大类。
民歌演唱活动大都与佛教节日有关,民歌中不少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囊玛”、“堆谢”、“果谢”、“锅庄”等歌舞品种。
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
闻名的民歌有《北京的金山上》等。
《北京的金山上》原来是一首箭歌(即狩猎歌),最初流传在西藏的东南部林区。
如今成了流传全国的新民歌。
江淮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淮河流域的苏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东南部地区、西面以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
该区处于黄河、长江流域之间,音乐文化兼融南、北因素,带有过渡性的特征。
使用北方方言。
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秧歌、山歌次之。
闻名的曲目有《凤阳花鼓》、《王三姐赶集》、《打麦歌》、《彼根芦柴花》等。
江浙平原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江苏南都、上海、以及浙江大部,地处长江下游,是古代的吴、越之地。
文化比较发达,人民生活较富裕,历来有江南渔米乡之称。
使用方言为吴语。
民歌以小调为主,闻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哭七七》、《对鸟》等闽、台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福建大部、台湾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
福建与台湾自古以来就有文化的渊源关系,台湾当地汉族一直使用闽南语,此外,两地还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戏曲、说唱音乐等。
民歌以山歌、耘田诗、小调突出,闻名的曲目有《采茶扑蝶》、《茶童歌》、《天乌乌》等粤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珠江流域的广东大都,广酉东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区,北面以南岭为界与赣民歌区相邻。
这里地处亚热带,珠江横贯东西,文化与海外交流较早,使用粤方言。
过去广大渔民成为该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
民歌以渔歌——咸水歌最为突出。
闻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调》、《哩哩美》等。
湘民歌支区
该区包括湖南以及广西东北角上的几个县。
地处长江中游南岸,这里也是古代楚地。
民尚楚风,地袭楚俗,它与江汉民歌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不过使用的方言不同,本区通用湘语方言。
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田歌。
闻名曲目有《马桑村儿打灯台》、《一塘荷花一塘莲》、《上四川》等。
赣民歌支区
该区以江西中、北、东部为基本范围,使用赣语方言。
地处古代吴、楚之间,吴楚文化对其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具有长江流域东西部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性质,民歌交融性强。
以茶歌最有特色,其次为小调、灯歌。
田歌中“打鼓歌”也很突出。
闻名的曲目有《杜鹃花开》、《摘茶籽》、《送郎当红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