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倾听大自然的语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候现象体现着气候变化的规律, 物候的来临受一定的客观因素影 响,有它的基本表现,只要掌握 了这些规律和变化,就能作出正 确判断,合理地安排生活学习及 农业生产。
关注生活
你知道哪些有关看云识天气的谚语?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瓦块云,晒 煞人) 云往东,刮阵风;云往西,披蓑衣. 云钩向那方,风由那方来. 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黄云上下翻,将要下冰蛋. 山戴帽,大雨到.
1、你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 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时逢盛夏,五月的祁连山(天山),天气寒冷, 白雪皑皑,看不到烂漫的春花。
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 温自然偏低。
ຫໍສະໝຸດ Baidu
数学家华罗庚对卢纶的《塞下曲》中“月黑雁 飞高”一句也写下几句诗:“北方大雪时,群 雁早南归。月黑天高时,怎得见雁飞?”对 “月黑雁飞高”提出质疑。想一想,他的理由 是什么? 他的理由是北方大雪时,不可能有大雁,因为 大雁早已南迁。
探究交流
从看云识天气到卫星测天气,说明人类己进入了现代 科技观测天气的时代。你认为高科技条件下还有没有必 要凭人们的经验来观察天气?
这种凭经验测天气的方法是有价值的。虽然随着时代的
进步,测天气的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发达,设备越来越 先进,对于诸如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而言,需要这种尽 可能精确的天气预测。但是运用高新技术测天气,成本 很高,同时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设备。“看云 识天气”依据的是相对可靠的经验,这种方法简明易学, 对诸如农事或出行等对天气的要求,不失为一中有效的 手段。卫星测天气体现的是高科技的进步,而看云识天 气是一种生活的基本常识,两种方法的服务作用不同, 所以并不矛盾。
成语示例:
春暖花开 风起云涌 秋高气爽 冬裘夏葛 烟消云散
雨后春笋 春生夏长 一叶知秋 残冬腊月 晴天霹雳
春华秋实 炎炎夏日 秋风扫落叶 雨过天晴
谚语示例: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棉花云,雨快临 西北开天锁,明朝大太阳 久晴大雾阴,久阴大雾晴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 王 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 之 对远戍士卒的同情。此诗虽写的是 涣 戍边的将士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 得悲壮苍凉,没有颓废的情调。即 使写悲切的怨情,但悲中有壮,悲 中有慷慨。
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一首描写我国季风气候的诗篇。诗中 的“春风”当指夏季风。请你结合所学的 地理知识谈谈为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 “春风不度玉门关”还有其他含义吗? 【答】:甘肃玉门关一带,深居大陆内部, 四周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温润气流, 很少能到达这里,因此,境内大部分地区 属于荒漠。经度差异是形成这一现象的原 因。
首先是纬度(南北)
第二个因素是经度(东西)
主
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
次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代三月的长城 现代三月的长城
直视生活
物 古 候 代 诗 词 中 的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凉 州 【赏析】开元中后期,唐玄宗荒淫 词 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
1 、【大意】黄河的滚滚波涛仿佛一直伸 向了白云深处,塞上的崇山峻岭之间露出 一段孤寂的城墙;你们何必吹奏那怀乡的 《折杨柳》呢,玉门关外,只有黄沙白草, 春风从来吹不到这儿。
气象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我国劳动人民根据观察草木荣枯、候 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安排 农事。这些自然现象就好像大自然在 告诉人们,是什么季节,该做什么事。 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倾听大自然的语言, 能指导我们生活学习!
思考:
你留心过身边的物候现象吗?对你的学习生 活可有意义?
华罗庚的质疑精神告诉我们:学习前人的经验, 并不是说要拘泥前人的经验,我们可以也应当 怀疑与批评前人的结果。当然,怀疑与批评必 须从事实出发。
你能说出一些诗歌中通过物候反映 时令的诗句吗?成语、谚语呢?
诗句示例: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停车坐爱枫叶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 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大意
到了五月,祁连山仍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 只有地冻天寒。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 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 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 像博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反映了哪些大自然语言? 华东地区的《九九歌》呢?
作业
1、课后搜集几句气象物候方面的谚
语、俗语、诗句等,说说气象和物 候的关系,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 什么作用。 2、学过第一单元四篇描写自然山水 的课文后,你对“绿水青山就是金 山银山”这句话,有什么新的感悟?
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 * 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 * 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 。
惠 崇 《 春 江 晚 景 》 二 首 ( 其 一 )
苏 轼
【大意】竹林之外,有两三枝桃花争相 开放,春江之上,鸭子最先感知了江水 回暖的消息。蒌蒿已经长满岸边,芦牙 还很短,这正是河豚快要上市的季节啊。
倾听大自然的语言
科普:气象物候
气象: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
电打雷、结霜、下雪等气候现象。
物候:指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
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变化现象。(如植物 的发芽、开花、结实,动物的冬眠、始鸣、繁殖、 候鸟的迁徙等。非生物现象如初霜、始雪、初冰、 解冻等)
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
3、“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一带春天刮风 多黄沙,于是有人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应 改为“黄沙远上白云间”,结合书中的理解, 谈谈你的认为哪中更合理? 两种说法的角度不同。 从物候学的角度看,“黄沙远上白云间”是 事实,从地理学角度分析,“黄河远上白云间” 则不可能,凉州城与黄河相去甚远。有可能是 “河”与“沙”传写错误。但是从文学角度看, “黄沙直上白云间”过于直白,“黄河远上白 云间”的句法气势显然要富有美感,李白就有 “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句,可为异曲同工。文 学是可以发挥想象,可以虚构、夸张、移用。
探究·实践
你能查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节、
什么地点的景物吗?从哪些特征可 以看出?写了哪些物候物候现象? 这些思考对你今后运用科学的眼光 观察自然现象有什么启发?
创作背景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 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 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春江晚景〉二首》(其 一),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前三句写惠崇 画中的事物,末句写的是苏轼心里的想像。 前三句写了六种景物,第一句写地面景, 第二句写江上景,第三句写岸边景。这些 景物都应当是画中所有的。但是苏轼的这 首诗却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 “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 要靠经验和判断才能预言的河豚之“欲 上”。而这首诗的高妙之处,正在于以这 些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中的景物 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赏析】
愿晓笛五 将战中月 腰随闻天 塞 下金折山 下 剑鼓柳雪 曲 **** 六 直宵春无 首 为眠色花李( 斩抱未只白其 楼玉曾有 一 兰鞍看寒 ) 。。。。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 事物来概括生活,表现主题。如 以五月天山寒冷、无花无柳而只 能闻《折杨柳》曲来衬托边塞环 境的艰苦,其中的“晓”和 “宵”,画龙点睛地把战士们夜 以继日、无怨无悔地驻守边关、 英勇杀敌的可贵精神和高尚境界 全盘托出,令人肃然起敬。用了 一个典故,汉武帝时,楼兰王贪 图财物,屡次杀害西汉往来的使 者,傅子介受霍光派遣,计斩楼 兰王,为国除害立功。这句充分 表现了守边将士的赤胆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