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过关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增分测评卷02-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增分测评卷02-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密○ 封 要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当地时间2023年6月7日,美国夏威夷,熔岩从基拉韦厄火山喷涌而出,火山喷发将火山灰抛撒至30千米的高空(下左图)。

火山喷发出的火山灰等物质可能会产生“阳伞效应”(指由大气污染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而引起的地面冷却效应),给地球造成多种影响。

下右图为地球表面辐射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本次火山喷发物最高冲到大气层中的( ) 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宇宙空间2.“阳伞效应”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上右图中( ) A.①增加 B.②增加 C.③减少 D.④减少3.受“阳伞效应”的影响( ) A.周边海域降水减少 B.航空飞行不受影响 C.太阳活动强度减弱 D.气温日较差变小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

当地农民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种植在大兴安岭的山谷、洼地之中。

在极端天气下,当地可能会出现超低温,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蓝莓植株遭受冻害。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下列关于当地农民采用堆雪覆盖植株方式防止冻害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堆雪覆盖,减少地表热量散失B.堆雪覆盖,增强地面辐射C.堆雪覆盖,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积雪消融释放热量,可以维持大气温度5.人们发现,与半山坡的野生蓝莓相比,山谷种植的蓝莓夜间更易受到冻害,其原因可能是( )A.半山坡地面辐射强,温度高B.半山坡的野生蓝莓长势旺盛,植株高大C.冬季夜晚盛行谷风,使山坡温度升高D.夜晚冷空气将山谷原本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初冬时节,北方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裹上了一层植物绷带,就像穿了“衣服”(植物绷带多采用可降解的蓝、绿色纤维材料,含有羊毛和棉等动植○ 订 ○ 密 ○ 封 ○ 订 ○ 线内 要 题 物纤维,此外还含有一定的植物创伤愈合生长剂等),一般包裹至地面1.1~1.5米的高度。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2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2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其次章综合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吉林白山期末)为获得精确的气象数据,气象人员每天要在固定的时间将探空气球放飞升空,探空气球上升到大约30千米高空后自行爆裂。

探空气球上的探空仪如同一个听诊器,从地面逐层扫描至高空,从而获得各层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值。

正是这每天看似重复简洁,却又困难的工作,让我们预知阴晴冷暖,启动灾难预警,让气象为生活服务,将灾难天气的损失降到最低。

据此完成第1~2题。

1.探空气球须要测量空气湿度,是因为空气中的水汽意义重大。

空气中的水汽( )①含量和人体舒适度甚至健康亲密相关②干脆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③汲取地面短波辐射,以达到保温效果④放出长波辐射,以达到保温效果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探空气球在大约30千米高空爆裂的缘由是( )A.探测结束后,自爆防止数据泄密B.高空气温低,气球球皮受冷裂开C.高空气压低,气球急剧膨胀炸裂D.距太阳较近,氢气受热易燃易爆【答案】1.C 2.C【解析】第1题,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和人体舒适度甚至健康亲密相关,①正确;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并且空气中要有凝聚核,才能够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②错误;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③错误;水汽能够汲取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气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向地面辐射热量,可以达到保温效果,大气逆辐射是长波辐射,④正确。

第2题,探空气球在大约30千米高空爆裂的缘由是高空气压低,气球急剧膨胀炸裂,与其他因素关系不大,C项正确。

(2024年福建龙岩期末)图1是从手机天气预报中截取的龙岩市2024年部分日期的天气状况(图中气温数据分别为当日最高温柔最低温)。

据此完成第3~4题。

图13.与21日相比,龙岩市12月19日( )A.白天太阳辐射弱B.白天地面辐射弱C.夜晚保温作用弱D.夜晚减弱作用强4.与图示期间天气改变相吻合的是( )A.日平均气温持续降低B.昼夜温差不断缩小C.空气污染持续加重D.日照时数不断增加【答案】3.C 4.B【解析】第3题,由图中信息可推断,龙岩市12月19日天气晴朗,最高温20 ℃,最低温8 ℃;12月21日大雨,最高温15 ℃,最低温13 ℃。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测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测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密线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测试题及答案(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题号一 二 总分 得分一、选择题。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5分,20小题,共50分)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

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

读图并结合材料完成1~3题。

1.地—气系统内存在着能量传递与转换,传递与转换形式多样,其中能促使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 ) A .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 B .射向地面的辐射增强 C .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D .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2.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低的月份是( )A .1月B .4月C .8月D .12月3.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

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 .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 .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 .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D .大气环流、地形起伏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剖面及1月气温、7月气温、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甲、乙两地( ) A .降水均集中于夏季 B .植被均为落叶阔叶林 C .甲地太阳能、风能丰富 D .乙地适宜发展畜牧业 5.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 .30°S ~40°S 欧洲西岸 B .25°N ~35°N 亚洲东岸C.40°N~60°N美洲西岸D.35°S~55°S美洲东岸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通过多年冻土区约552 km,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的防护成为青藏铁路建设施工的重点,片石通风路基是冻土区常用的路基防护措施。

下图示意青藏铁路片石通风路基横断面。

据此完成6~7题。

·6.片石通风路基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7.专家建议青藏铁路东西走向路段路基两侧增加片石护坡层,且南坡厚度要大于北坡,其目的是( )A.进一步降低路基的温度B.保持路基两侧降温一致C.降低南坡风力侵蚀强度D.增加北坡路基散热效率读某地区等压线示意图,回答8~9题。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检测卷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含解析)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检测卷 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含解析)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检测卷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含解析)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检测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在对流层中,有时会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称为逆温。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海拔越高受地面影响越小,气温越低B.②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出现逆温现象C.③层中有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D.③层空气稀薄,无云雨现象2.对流层出现逆温时,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B.抑制了①层空气的对流上升C.增强了③层空气对流上升D.阻挡了①层空气的水平运动3.一天当中容易出现逆温现象的时刻是( )A.日出前后B.正午前后C.午后两点左右D.半夜时分下图为黑龙江省某地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B.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D.谷地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5.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谷地的主要原因是( )A.谷地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下沉在谷地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力符号一般用带尾羽的风向杆表示,即风向标,绘有尾羽的一端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尾羽横杆多代表风力大。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下图为洞庭湖冬季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6.此时( )A.①处风向为偏南风B.②处为下沉气流C.③处比①处风力小D.④处为上升气流7.能正确表示M处该时刻近地面风向和等压面的是( )A. B. C. D.8.此刻最可能为当地时间( )A.0-2时B.3-5时C.13-15时D.19-21时下面图甲为我国某地城市与郊区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分布图,图乙为城郊间某高空等压面示意图。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

地球上的大气[A级—合格达标检测]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剧增,机动车尾气已成为重庆城区大气的重要污染物。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2024年5月起,重庆市实施机动车新排放标准,削减机动车尾气排放量。

下图中的箭头表示近地面大气辐射的方向。

据此完成1~2题。

1.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会变更大气的( )A.组成成分B.运动速度C.垂直分层D.地转偏向力2.实行新标准以后,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削减,M方向的辐射将( )A.增加B.减弱C.不变D.为0解析:1.A 2.B 第1题,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会增加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会变更大气的组成成分,A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方向的辐射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削减,大气汲取地面辐射的实力下降,大气逆辐射减弱。

故选B。

读大气组成表和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3~4题。

大气组成主要作用干洁空气主要成分N2生物体的基本元素O2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微量成分CO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另外,因甲使气温上升乙汲取丙而使大气增温,对生物有爱护作用丁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固体杂质作为成云致雨的凝聚核3.关于表中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汲取大气辐射的实力强B.乙:氧原子C.丙:汲取地面辐射D.丁:干脆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4.关于大气各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越低,A层层顶越高B.大气质量约99%都在A层C.B层中臭氧汲取红外线而增温D.高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解析:3.D 4.A 第3题,读图可知,二氧化碳因甲使气温上升,所以甲为地面辐射;乙属于大气组成中的微量成分,汲取丙使大气增温,对生物具有爱护作用,因此推想丙为紫外线,乙为臭氧;丁为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干脆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水汽含量大时,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较强,地面温度较低;同时,空气中的水汽也能大量汲取地面辐射使得大气升温)。

故选D。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过关检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过关检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过关检测(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现代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但地球早期大气的成分却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

现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据此完成1~2题。

1.现代大气中的氧气,其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是( )A.二氧化碳被微生物分解B.生物分解有机物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火山喷发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起到保温作用②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③臭氧可以大量吸收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④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1.C 2.C解析:第1题,一般认为,现代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2题,臭氧吸收的是波长较长的紫外线,波长较短的太阳紫外线被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吸收。

2021年11月6日,一则点赞风雨无阻的气象人的短视频火了。

视频中,气象员无论风霜雨雪,都要保证探空气球每天早上和晚上的7:15准时携带探空仪升起(如图),上升到约30千米高空后自行爆裂。

探空仪可以直接探测大气各层的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值并实时传回。

据此完成3~5题。

3.假设在下列各地同时释放探空气球,并以同样的速度上升,最先测得平流层数据的是( )A.哈尔滨(45°N)B.北京(40°N)C.重庆(30°N)D.海口(20°N)4.正常情况下,探空气球顺利升空后记录的温度变化情况是( )A.一直升高B.持续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5.下列有关探空气球爆裂时所在大气层的状况,正确的是( )A.杂质较多B.水汽含量大C.适合航空飞行D.雨雪等天气多发答案:3.A 4.D 5.C解析: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对流运动越旺盛,对流层厚度越大。

新教材2024年高中地理质量达标检测2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4年高中地理质量达标检测2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其次章质量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2024·山东德州月考)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被广泛运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 km处。

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据此完成1~3题。

1.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集中在( A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电离层2.从地面到100千米处温度的改变( C )A.降低—上升—降低—降低B.上升—降低—上升—降低C.降低—上升—降低—上升D.降低—降低—上升—降低3.关于大气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低层大气中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所占体积比重最高B.二氧化碳剧烈汲取紫外线,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C.臭氧大量汲取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爱护伞”D.杂质主要分布在高空,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解析] 第1题,空气中的水汽来自地面,在重力作用下,主要集中在近地面的对流层,A正确。

平流层、高层大气、电离层高度高,离地面远,离水汽源地远,空气淡薄,水汽少。

第2题,从地面上升到100千米处要经过三个大气分层,每个分层气温垂直改变不同。

平均高度12千米以下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处为平流层,气温大致随高度上升而上升,平均高度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上升先降低后上升,C正确。

第3题,低层大气中各种气体的比重为氮(78%)、氧(21%)、氩(0. 93%)、其他(0.032%)、二氧化碳(0.038%),从中可以看出,低层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比重较小,臭氧能大量汲取紫外线,使得地表生物免受过多紫外线的损害,被誉为“地球生命的爱护伞”,C正确;空气中的杂质主要来自地表,受重力作用影响,主要集中于近地面大气中。

飞机颠簸指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乱流而突然出现的忽上忽下、左右摇摆及机身振颤现象。

飞行颠簸层高度一般不超过海拔1 000米,强颠簸层高度只有几百米,颠簸层水平范围多数在100 km以内。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二地球上的大气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2023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二地球上的大气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章末检测(二) 地球上的大气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下图为某高度气温的垂直分布曲线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是对流层 B.b是平流层C.a层空气对流 D.b层空气对流2.若a、b层均属高层大气,导致其气温垂直变化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是a层的主要热源B.地面辐射是b层的主要热源C.O3是a层吸收能量的主要物质D.水汽和CO2是b层吸收能量的主要物质3.若a、b层均属对流层,a层最可能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雾霾 B.大风C.霜冻 D.大雨飞机颠簸指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乱流而突然出现的忽上忽下、左右摇晃及机身振颤现象。

飞行颠簸层高度一般不超过 1 000米,强颠簸层高度只有几百米,颠簸层水平范围多数在100千米以内。

下图为高原航线颠簸发生概率分布图。

据此完成4~5题。

4.飞机由拉萨飞往昆明的过程中发生颠簸的概率会( )A.先减小,后增大 B.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 D.增大5.若飞机正在低空飞行时屏幕上显示前方有强颠簸区,飞行员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速前行 B.迅速爬升C.向下俯冲 D.调头返回大气受热过程通常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大气受热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的是( )A.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C.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D.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逆辐射7.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体现在( )A.各层大气对地面产生的大气逆辐射B.对流层大气对地面产生的大气逆辐射C.平流层大气对地面产生的大气逆辐射D.高层大气对地面产生的大气逆辐射2021年11月2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至23日,今年冬季第三轮寒潮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陕西宝鸡眉县位于秦岭山区,是“中国猕猴桃之乡”,当地果农为抵御本次寒潮,于2日凌晨在桃园内堆枝叶、杂草和谷壳等,用土压成熏烟堆,点火熏烟,以此减轻霜冻危害。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质量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质量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阶段质量测评(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2、3、4、6、7、26大气的受热过程5、8、9、10、11、12、13、14、15、27大气热力环流16、17、20、28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8、19、21、22、23、24、25、29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改变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

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改变(a)及4月日均改变(b)示意图。

回答1~2题。

1.(人地协调观)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的主要缘由是( )A.植物光合作用弱,汲取CO2少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D.居民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答案 D解析北京市冬季寒冷,生活取暖耗能多,工业生产能耗增加,导致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出现在冬季,故D项正确。

2.(综合思维)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的缘由,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D.居民生活取暖耗能少答案 C解析以图中4月日均改变(b)为例,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是17时。

此时是下午时间,可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强,A项不符合题意;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B项不符合题意;交通工具、餐饮耗能不会削减,C项符合题意;4月份北方生活取暖耗能少,D项不符合题意。

一位游客的旅行日记中写道:“北京—巴黎国际航班,飞机正平稳地飞行在1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湛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

据此完成3~5题。

3.(综合思维)此刻,该旅客乘坐的飞机正飞行在( )A.对流层底部B.平流层底部C.高层大气D.对流层顶部答案 D解析据材料可知,此刻飞机的飞行高度是1万米,北京、巴黎均位于中纬度,该航班飞行线路主要位于中纬度,该飞机应飞行在对流层顶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测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测试题及答案(含两套题)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试题题号一二总分得分全卷满分100分,用时100分钟。

第Ⅰ卷(共50分)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2分)1.右图中,虚线箭头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运动方向,实线箭头表示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后实际的运动方向,图中所示四种情况,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①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逆辐射 D.大气辐射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A.地区间的冷热不均B.地转偏向力C.水平气压差D.水平气压梯度力2009年12月7日至18日,世界各国领导人聚集歌本哈根参加世界气候大会,签署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之后,新的约束温室气体排放、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协议。

回答4~5题。

4.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硫、②二氧化碳、③臭氧、④碳氢化合物、⑤氟利昂,其中属于温室气体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5.随着全球变暖,我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喜马拉雅山的雪线逐年下降B.一月0℃等温线向淮河以北移动C.南海诸岛的面积迅速增大D.高纬地区比原来的气温更低下图是“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读图回答6~8题。

6.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A.a B.b C.c D.d7.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A.a B.b C.c D.d8.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A.a B.b C.c D.d《齐民要术》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然放火作煜,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煜,无焰的火],据此回答9~10题。

9.导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由于()A.暖锋过境B.冷锋过境C.反气旋过境D.暖气团影响10.“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主要原因是()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11.下图表示某地同一时期四种昼夜情况,其中表示夜晚气温最低的是()日期气温气压风力天气10月31日13-29℃1,012.3百帕偏北风3到4级晴11月1日6-10℃1,035.6百帕偏北风6-7级阵风8级小雨转多云11月2日3-15℃1,036.4百帕北风3到4级转东风3到4级多云转晴12.据表格分析,经过上海市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反气旋C.暖锋D.冷锋13.此天气系统易造成()A.我国南方春季阴雨绵绵的天气B.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C.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D.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暴雨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于8月9日16时20分在福建霞浦登陆后,由于移动速度慢、带来的雨量大,因而造成了巨大灾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检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章末检测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

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

读图,完成1~3题.1.甲图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10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A.8℃ B。

10℃ C.12℃ D。

25℃2。

乙图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A.①B.②C.③ D。

④3.形成“地球变暗”的大气热力作用主要是( )A。

① B。

② C。

③ D.④4。

下图为“山谷地形剖面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白天甲处气温高于乙处的原因是甲处海拔高、离太阳近B。

夜晚乙处气温高于甲处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量大C.白天乙处气温高于甲处的原因是大气的保温作用强D.夜晚甲处气温低于乙处的原因是海拔高、空气密度小、保温作用差1月1日1月2日1月3日平均气温(°C)12 0 -2气压(百帕) 1 002、5 1 005、0 1 007、5天气现象晴,1~2级偏北风中雪,6~8级偏北风阴转晴,2~3级偏北风读某技术员日记片断:“今日风止天晴,气温始降,田里塑料大棚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尘土,有的大棚塑料被撕裂,有的大棚被吹塌了。

在附近的麦田里,不少农民正在燃放一堆一堆柴草,浓烟遮盖着田野."据此回答6~8题。

6。

此日记记录的时间和地区可能是( )A.春夏季,华北平原B.夏秋季,长江中下游平原C.5~9月份,三江平原D.12~次年3月份,华北平原7.此时期该地盛行( )A.东南季风 B。

西风 C.西南季风 D。

西北季风8。

农民燃放烟雾的目的与利用的原理是()A。

增温,增强太阳辐射 B。

杀菌,增强紫外线辐射C。

防御霜冻,增强大气逆辐射 D。

促进小麦生长,增加CO2含量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质量测评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质量测评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阶段质量测评(二)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2,3,4,5,6,26大气受热过程7,8,9,10,11,12,27大气热力环流13,14,15,16,17,19,28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8,20,21,22,23,24,25,29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阅读下列漫画,完成1~3题。

1.漫画说明白( )A.人类活动破坏了对流层B.人类活动破坏了高层大气C.人类活动破坏了平流层D.人类活动破坏了臭氧层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左图示意地球外围有“爱护层”,右图示意该“爱护层”出现了“空洞”现象,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多。

臭氧层可以汲取太阳紫外线,削减到达地表的紫外线,臭氧是“地球生命的爱护伞”,故D项正确。

2.臭氧层正在不断变薄的人为缘由是( )A.太阳能的利用B.制冷工业的发展C.电力工业的发展D.煤炭的运用答案 B解析臭氧层的破坏是由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所致。

3.爱护臭氧层的措施是( )A.主动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B.禁止喷气式飞机在平流层飞行C.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D.削减甲烷的运用量答案 A解析主动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以削减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2024年12月2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首颗卫星在酒泉卫星放射中心胜利放射,标记着中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

“虹云工程”安排放射156颗卫星,这些卫星将充当“太空路由器”角色,在距离地面1 000千米的低空轨道上组网围绕地球运行。

读图,完成4~6题。

4.“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放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的是( )A.对流层中间层高层大气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C.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D.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答案 D解析“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放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5.“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放射到进入预定轨道,气温的垂直改变规律是( )A.降低—上升—降低—上升B.上升—降低—上升—降低C.降低—上升—降低D.上升—降低—上升答案 A解析“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放射到进入预定轨道,气温先降低(对流层),后上升(平流层),后降低再上升(高层大气),故A项正确。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过关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关于大气组成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洁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其次是水汽B.大气中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含量约占大气质量的21%C.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元素D.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含量很少;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元素;臭氧可以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2~4题。

2.下列关于对流层大气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纬度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度地区B.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太阳辐射C.可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3.下列关于地球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随海拔升高不断降低B.平流层适合高空飞行C.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顶部D.太阳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C.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D.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3.B4.A2题,纬度越低对流越旺盛,所以低纬度地区对流层大气厚度大于高纬度地区;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平流层的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对流层大气主要吸收红外线;对流层大气有大量的水汽、尘埃,天气现象复杂多变,D项正确。

第3题,对流层大气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不断降低,不是整个大气层;平流层大气随着海拔升高气温上升,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下部;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的直接热源,太阳辐射是地球能量的源泉。

第4题,低层大气主要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单元素养检测(二)(其次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臭氧层爱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改变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1.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在各纬度均出现递减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加2.臭氧总量削减干脆导致( )A.太阳紫外线辐射少B.全球降水量削减C.平流层气温降低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解析】1选C,2选C。

第1题,由图可知,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最大值所在位置初期有北移趋势,20世纪80年头后位置基本稳定;在低纬度总量改变不明显;臭氧总量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C对;与大气CO2浓度改变无关。

第2题,臭氧总量削减,汲取的紫外线削减,干脆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加;臭氧汲取紫外线是平流层大气主要干脆热源,汲取削减,平流层气温降低。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3~5题。

3.图中最相宜飞机飞行的是( )A.A层B.B层C.C层D.AB层4.图中A层大气的干脆热源来自( )A.太阳辐射B.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D.大气反射5.关于C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天气现象困难多变B.气温随着海拔的上升而上升C.臭氧层大量汲取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D.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解析】3选B,4选C,5选D。

第3题,大气层垂直方向自上而下分别为高层大气、平流层和对流层,故A为对流层,B为平流层,C为高层大气;其中平流层由于天气晴朗,适合高空飞行。

第4题,A层为大气的对流层。

对流层的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干脆、主要热源。

第5题,C层是高层大气,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6~8题。

6.宇宙飞船在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改变为 ( )A.减—增B.增—减C.减—增—减—增D.增—减—增—减7.人类排放的氟氯烃,会破坏图中哪层中的臭氧( )A.①层B.②层C.③层D.③层以上大气层8.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中,反射作用最强,这种作用主要发生在( )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解析】6选C,7选B,8选A。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人教版)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一册(配人教版)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02第一节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A组必备知识基础练大气中的成分随高度变化而变化,气温也会因大气成分变化而出现波动。

下图示意全球年平均气温距平(与平均值的差)变化(含预测)。

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示问题有关的大气成分及其变化是()A.臭氧含量急剧减少B.水汽含量减少C.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氮气含量减少2.最为剧烈的气温波动发生在()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2024·云南大理高一月考]大气的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有显著差异。

根据温度、成分等物理性质,以及大气的垂直运动状况等,可将大气分为若干层。

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推测,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大气层是()A.对流层和平流层B.对流层和中间层C.平流层和中间层D.平流层和电离层4.下列关于大气性质的垂直分布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B.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C.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D.水汽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2024·山东德州高一期末]2023年10月,大学生小李在辽宁阜新与内蒙古通辽交界处释放气球,将一只玩具小熊送上高空,并搭载运动相机进行拍摄。

1.5小时后,玩具小熊到达约28 000米高空,与地球拍下合影(下图),并在26分钟后落地。

据此完成5~6题。

5.释放1.5小时后,玩具小熊到达的大气层()A.水汽杂质较多B.空气对流旺盛C.大气相对稳定D.大气高度电离6.小熊在下降过程经历的垂直温度变化为()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2024·山东淄博高一期末]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并与天宫空间站在400—450千米高度成功对接,我国宇航员首次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据此完成7~8题。

7.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A.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B.平流层、对流层、高层大气C.对流层、高层大气、平流层D.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8.宇航员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需要重点防范()①臭氧浓度高②宇宙辐射强③温度变化大④大气压强大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2024·湖北宜昌高一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下列所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答案】D【解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白天陆地较海海洋升温快陆地气温较海洋高故陆地受热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海洋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近地面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故①正确、③错误晚上陆地气温较海洋低则陆地盛行下沉气流近地面形成高气压而海洋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近地面风从大陆吹向海洋故②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 D符合题意排除ABC 故选D.2.(1)影响该城市气温变幅的主导因素是()2.(2)图中开发区东侧气温上升幅度大的原因最可能是()2.(3)该城市的水域最可能是()A. 纬度位置B. 人类活动C. 天气状况D. 太阳辐射【答案】B【解析】(1)城区是人类活动最强烈的地区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形成热岛效应因此影响该城市气温变幅的主导因素是人类活动故选B【答案】D【解析】(2)开发区东侧气温上升幅度大的原因最可能是工业相对比较集中释放的废热较多中亚地区的工业是以资源开发为主的重工业能源使用量大废热排放较多造成气温上升幅度较大故选D【答案】A【解析】(3)该城市的水域气温上升幅度较小最可能是湖泊中亚地区深居内陆不沿海气候干旱不宜种植水稻城市水渠面积小对气温的影响小可以忽略不计故选A3.2016年初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下题此时我国()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并不都是在高压脊控制下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在高压控制下降水较少三亚比昆明的等压线稀疏所以风力也比昆明小根据等压线的方向可以作出北京和上海的风向两地的等压线方向差不多所以风向基本相同故选D4.(1)图中莒县站气温变化曲线是()4.(2)与莒县站相比海风在日照站()①出现时间较早②风力更弱③出现时间较晚④风力更强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B【解析】(1)一般而言一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在日出前后气温日变化曲线比较平滑风向受大气环流、局地环流、下垫面等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多端因此风向频率日变化曲线比较复杂由此先判断①②为气温日变化曲线日照为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气温变化更为和缓确定①曲线代表日照站②气温曲线变化较大为莒县站故选B【答案】C【解析】(2)海风首先发生在沿海地区然后向内陆地区推进因此与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的海风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由此推断图中④曲线表示日照站的海风频率日变化图③曲线表示莒县站的海风频率日变化图两者比较可知日照站海风出现时间较早中午前后达到最强随后向内陆推进随着近地面摩擦力的增大风速变小故选C5.如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表述正确的是()A. 甲表示3月份、春季B. 乙表示7月份、夏季C. 甲表示9月份、秋季D. 乙表示1月份、冬季【答案】B【解析】读图分析如下①从甲乙两图中M、N两个气压带的分布来看 M、N分别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②从甲图气压带的分布来看 M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北回归线附近 N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消失说明赤道低气压带南移到赤道以南根据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判断甲图此时表示北半球的1月份、冬季③从乙图气压带分布来看 M(副热带高气压带)和N(赤道低气压带)北移根据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判断乙图此时表示北半球的7月份、夏季故选B6.(1)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14:00左右相对湿度最低说明当时()6.(2)判断该地温室大棚内a曲线表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为()6.(3)若冬季降低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应采取的通风办法是()A. 实际水汽压大B. 饱和水汽压小C. 实际水汽压小D. 饱和水汽压大【答案】D【解析】(1)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14:00左右相对湿度最低有可能是实际水汽压较小或者是饱和水汽压较大因为时间是14:00左右此时温度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温度高时能够容纳的水汽多因此应当是饱和水汽压较大故选D【答案】A【解析】(2)读图可知 a曲线表示的相对湿度变化明显要比其他的曲线小说明这一天的天气状况变化不大也就是饱和水汽压差异较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阴天时昼夜温差小气温差异对于饱和水汽压的影响较小相对湿度变化较小故选A【答案】B【解析】(3)早晨气温较低水汽贴近地面故放顶风对于疏散水汽效果不大放底风容易造成热量流失对作物产生不利影响 AC错误中午气温高水汽蒸腾作用明显水汽呈上升状态放顶风有助于疏散水汽此时水汽主要位于大棚中上部放底风效果不明显 B正确 D错误故选B7.(1)带来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7.(2)长江三角洲地区降水量出现低值其可能的原因是()7.(3)图示天气系统影响范围主要受制于()A. 冷锋系统B. 锋面气旋C. 温带气旋D. 热带气旋【答案】D【解析】【答案】A【解析】【答案】D【解析】8.(1)影响1月份等压线走向的主导因素是()8.(2)甲地7月份和1月份气压差最大可达()8.(3)与7月份相比达尔文地区1月份()A. 地形B. 洋流C. 海陆分布D. 纬度【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 1月份等压线大致呈东西走向影响其走向的主导因素是纬度【答案】C【解析】图中等压线的压差为2百帕 7月甲地最高气压在1022-1024百帕之间 1月甲地最高气压在1010-1012百帕之间故最高、最低气压的压差在10-14百帕之间【答案】B【解析】从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以看出该地7月份吹来白大陆的东南风降水少 1月份吹来自海洋的西北风降水多且对流强、气压值小该地位于南半球 1月份气温比7月份高9.11月1~2日最低气温变化幅度小于其最高气温变化幅度说明该时段夜晚()A. 大雾弥漫B. 晴朗少云C. 出现霜冻D. 阴雨连绵【答案】D【解析】10.(1)图中B气压中心名称是()10.(2)此季节北京的盛行风向和气候特点是()A. 亚洲高压B. 阿留申低压C. 夏威夷高压D. 印度低压【答案】A【解析】【答案】C【解析】11.(1)与2015年相比 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变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是()11.(2)影响天津市沿海常年同期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海岸侵蚀程度加大B. 陆地面积增大C. 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减弱D. 河口发生咸潮的次数减少【答案】A【解析】(1)与2015年相比 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整体上升海平面升高带来的影响可能是海岸侵蚀程度加大 A对陆地面积减少 B错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增多 C错河口发生咸潮的次数增加 D错故选A【答案】C【解析】(2)影响天津市沿海常年同期海平面变化特点是夏季较高冬季较低主要因素是盛行风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降水少 C对气候变暖是海平面整体上升的原因 A错该地纬度较高热带气旋影响很少 B错入海径流量受降水量影响 D错故选C12.(1)此时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最高的是()12.(2)此时南昌近地面的风向最有可能为()A. 重庆B. 长沙C. 南昌D. 武汉【答案】A【解析】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近地面高压处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大近地面低压处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小读等气压差分布示意图可知等气压值重庆大于420hPa 小于422hPa 武汉大于400hPa 小于402hPa 长沙 408hPa 南昌大于408hPa 小于410hPa 重庆最大所以重庆近地面气压最高 B对【答案】C【解析】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近地面高压处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大近地面低压处地面与高空的气压差小因此根据图中等气压差等值线分布情况可知武汉气压差大应位于近地面低压中心附近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南到北地转偏向力使风向向右偏南昌的风向为偏南风 C对13.(1)锋面过境时 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13.(2)下图中正确反映锋面过境期间丙地温度变化过程的是()A. 气温升高出现降水B. 气温降低天气转晴C. 风力增强出现降水D. 风力减弱天气转阴【答案】C【解析】【答案】C【解析】14.(1)下列四地中吹偏西风的是()14.(2)此时①地最可能()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A【解析】【答案】D【解析】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5.(1)据图甲分析我国近30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15.(2)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的粮食产量将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15.(3)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我国在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解析】(1)直接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根据图示可知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答案】(2)粮食产量会增加原因气候变暖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会缓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冰雪融水量变大热量更加充分这都会有利于粮食生产【解析】(2)河西走廊的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而近50年西部降水增多热量更加充分所以粮食会增产【答案】(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解析】(3)围绕节能、减排、降耗等方面回答16.(1)分析冰雪面积减小使北极熊易被人类捕获的原因16.(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分析斯瓦尔巴群岛上冰川融化对其近岸海水的影响【答案】(1)冰雪面积减小使白色的北极熊不易隐藏易被人类发现北极熊生存空间减小活动更加集中人类活动增强【解析】(1)冰雪面积减小使北极熊更易被人类发现还会使其生存空间减小再加上人类活动增强使北极熊容易被人类捕获【答案】(2)全球变暖使斯瓦尔巴群岛冰川大量融化冰川融水汇入近岸海域近岸海水水位略微上升海水升温速度变慢盐度降低冰川融水携带大量泥沙汇入近岸海域海水透明度降低【解析】(2)全球变暖对斯瓦尔巴群岛近岸海水的影响主要从海水水位上升、海水升温速度变慢、盐度降低、透明度降低等方面分析17.(1)试从P地西侧山坡角度说明图中P地风向日变化明显的原因17.(2)简述该区域昼夜降水量年内变化的特征并说明此地多夜雨的原因【答案】(1)白天西侧山坡比同高度的山谷大气温度高暖空气沿山坡爬升形成谷风(偏东南风)夜间西侧山坡比同高度山谷的大气温度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偏西风)导致风向变化明显【解析】(1)由图文信息可得 P地昼夜年平均风向的日变化相反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白天P地西侧山坡升温快温度高气压低近地面谷地升温慢气压高暖空气沿山坡爬升形成谷风夜间P地西侧山坡冷却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空气要快因而气温下降、空气密度增大使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从而导致风向变化明显【答案】(2)特征降水量呈单峰变化规律最大值出现在7月除6、7两月外其他月份夜雨量略多于或基本等于昼雨量原因夏季西南季风带来较多的水汽加上夜晚多雾空气湿度大地处山间谷地夜间四周山坡较山谷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地中部暖湿空气被抬升冷凝致雨【解析】(2)读“西双版纳昼夜降水量的年变化图”可得西双版纳昼夜降水量5~10月降水量大其中最大值出现在7月 11月~次年的4月降水量少呈单峰变化特征且除6、7两月外其他月份夜雨量略多于或基本等于昼雨量由所学知识知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西南季风带来较多的水汽加上夜晚多雾空气湿度大西双版纳地处山间谷地夜晚四周山坡较山谷降温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地中部暖湿空气被抬升冷凝致雨18.(1)描述极地涡旋影响美国境内大部分地区的过程18.(2)极地涡旋南北极都有比较南北极极地漩涡的稳定性并解释其原因18.(3)从极地涡漩稳定性角度分析近年来北半球的北欧、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多次出现极寒天气的成因【答案】(1)赤道和极地之间的温差变小极地涡旋变弱暖(亚热带)气团北上挤占极地涡旋的空间使之向南移动美国东西部海拔高中部低冷空气迅速向南扩展【解析】(1)2021年2月北极极地与赤道之间温差变小极地涡旋被挤南下由于涡旋内温度极低且美国中部大平原纵贯南北冷空气长驱南下导致急剧降温【答案】(2)南极更稳定(或北极更不稳定)原因南极大陆更冷与赤道的温差较大南极大陆附近海洋占比较大性质单一干扰因素较少涡旋更强更稳定(或北极温度较高与赤道的温差较小北极附近陆地占比较大干扰因素较多涡流相对较弱且不稳定)【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极地漩涡稳定性一方面受到极地与赤道温差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周围环境干扰相比较北极南极大陆更冷与赤道的温差更大南极大陆附近海洋占比较大性质单一对于极地漩涡干扰因素少涡旋更强更稳定【答案】(3)全球变暖越来越显著导致北极海冰融化冰层反射减弱海水吸收了更多太阳辐射海冰进一步减少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北极升温幅度高于其它地区北极与赤道地区的温差减小极地涡漩变弱且更不稳定涡旋被暖气团挤压冷空气南下影响附近各国【解析】(3)从极地漩涡稳定性角度分析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融化、升温幅度明显导致北极极地与赤道地区温差变小极地涡旋不稳定冷空气频繁南下使得极寒天气多发。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卷二地球上的大气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卷二地球上的大气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检测卷(二)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2024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 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

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后起先滑行下降。

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 km的高度与大气层激烈摩擦。

如图示意“嫦娥五号”返回器返回路径。

据此完成1~3题。

1.“嫦娥五号”返回器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位于( )A.对流层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大气2.“嫦娥五号”返回器从距地表50 km着陆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改变是( )A.持续降低 B.先降低,后上升 C.持续增高 D.先上升,后降低3.“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对流层气温改变的缘由是( )A.太阳辐射增加 B.地面辐射减弱 C.太阳辐射减弱 D.地面辐射增加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黄)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平安越冬。

近日,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刷白高度统一限制在离地面 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4~5题。

4.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①杀菌、防止病菌感染②杀虫、防虫,削减下一年病虫害的发生③起到肯定美化作用④防冻害、避开早春霜害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5.关于树木涂白的作用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效削减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B.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削减树皮开裂C.使得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D.增加树木对阳光的汲取率,削减冻害发生的概率2024年九月底至十月中旬,全国多地起先实施限电政策,其目的之一是为了整治大气污染,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低层大气的干脆热源主要是( )A.② B.⑤C.③ D.⑥7.限电政策的实施,对大气受热环节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①增加 B.③减弱 C.④减弱 D.⑥不变在我国北方某地区,农夫将庄稼花子留在田地,将秸秆覆盖地表过冬。

新教材适用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适用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其次章质量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4·山东临沂高一校考期末)2024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 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

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

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 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激烈摩擦。

下图示意“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路径。

读图完成1~2题。

1.“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位于( D )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高层大气2.“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 km着陆至地面过程中气温的改变是( B )A.持续降低B.先降低,后上升C.持续增高D.先上升,后降低[解析]第1题,人们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从地面至约12千米高度为对流层,12千米至50千米高度为平流层,50千米以上为高层大气。

图文信息表明,“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 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因此此时位于高层大气,D符合题意,解除AB;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之中,高度不超过50千米,因此“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不行能位于臭氧层,解除C。

故选D。

第2题,“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 km着陆至地面过程中,大致经过了大气的平流层和对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降低而降低,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降低而上升,因此“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 km着陆至地面过程中气温的改变是先降低、后上升,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24·山东济南高一校考期末)无动力翼装飞行是指运动员穿戴着拥有双翼的飞行服装和着陆伞设备,运动员从高处一跃而下,用肢体动作来掌控滑翔方向,用身体进行无动力空中飞行的运动,在到达平安极限的高度,运动员将打开着陆伞平稳着落。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1.伴随图示形势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气流由山谷流向山坡B. 空气对流变得异常活跃C. 可能产生降水D. 山坡遭受冻害的概率高于山谷【答案】C【解析】2.(1)图中甲势力强盛时()2.(2)该日 M地天气预报应重点提示的内容是()A. 天山牧民赶羊群上山放牧B. 我国多地寒梅绽放C. 新西兰同一房屋室内采光面积最大D. 美国加州火险等级高【答案】【解析】【答案】【解析】3.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答案】A【解析】4.(1)图中表示林冠层平均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4.(2)8月份该林区林冠()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B【解析】(1)白天林冠层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成为该地空气的直接热源因而林冠层白天平均气温最高由图可知乙曲线在白天时段的温度最高 B正确故选B【答案】C【解析】(2)林冠层下气温的日变化主要受地面的影响白天冠层阻挡太阳辐射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升温幅度小夜间地面冷却快降温幅度较大即林冠层下气温日变化既受冠层影响也受地面的影响 A错林冠层上气温日变化主要受冠层的影响与地面关系不大且林冠层上的气温日变化并不大 B错林冠层下气温因白天冠层阻挡太阳辐射到达林冠层下的太阳辐射较少因而气温较低 C 对林冠层上气温因白天冠层吸收太阳辐射而较高 D错故选C5.(1)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5.(2)白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低是因为()5.(3)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主要起作用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C【解析】(1)由所学知识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读图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表示大气削弱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故C正确 ABD错误故选C【答案】B【解析】(2)由上题分析得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表示大气削弱作用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主要是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图中②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故B正确 ACD错误故选B【答案】D【解析】(3)不会出现霜冻说明夜晚温度较高多云的夜晚由于云层厚大气逆辐射较强故保温作用强温度较高即为④在起作用故D正确 ABC错误故选D6.(1)图中四点中最接近锋面的是()6.(2)随着锋面的移动 O区域增雨潜力将()6.(3)我国华北地区实施人工增雨多在()A. O点B. P点C. Q点D. R点【答案】C【解析】(1)降水是由冷锋上方的暖气团被迫抬升而形成的故锋面总是处于云系的正下方结合图片可知 Q处位于云系的正下方同时位于锋面云系的边缘因此Q最接近锋面故选C【答案】B【解析】(2)结合图片可知右侧纬度较高左侧纬度较低冷锋是由高纬移动到低纬地区因此冷锋的运动方向是从右侧移动到左侧可知O区域马上就要冷锋过境了因此增雨潜力先变大而后冷锋过境后降水减少或停止增雨潜力变小故选B【答案】A【解析】(3)我国华北地区春旱最为严重此时气温回升降水少蒸发强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量大最需要人工增雨故选A7.(1)比较两幅图可知 a地天气变化情况是()7.(2)据图分析这两日b地持续雾霾天气除了污染严重外主要原因还有()A. 气压降低风力变小B. 气温升高风力变大C. 气温降低风力变大D. 气压升高风力变小【答案】C【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由甲图到乙图 a地气压数值增大等压线变密(等压线越密单位距离气压差越大风力越大)说明a地天气变化情况是气压升高气温变低风力变大故选C【答案】A【解析】(2)读图根据两图中等压线的分布可以看到b地的等压线稀疏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图乙中冷锋距b地更近空气湿度增大故选A8.(1)北半球中纬度冬季西风分速比夏季大主要是由于()8.(2)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分速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 西北季风盛行西风B. 盛行西风东北信风C. 东北信风西北季风D. 西南季风东南信风【答案】A【解析】(1)读图北半球中纬度(30°~60°)西风分速冬季比夏季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该季节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该纬度范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强二是由于该季节北半球陆地降温快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大陆东岸盛行西北季风也加大了风速中西风的分量故选A【答案】B【解析】(2)南半球西风强度大于北半球主要是因为南半球西风带海面宽广摩擦力小风力大所以B正确故选B9.读“风向示意图” 当风速稳定后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等压线数值①<②<③B. a是地转偏向力C. 此风形成于南半球D. 该风形成于高空【答案】B【解析】A.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因此图中等压线数值①>②>③ 故A错误B.地转偏向力始终垂直于风向因此 a是地转偏向力故B正确C.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向向右偏转因此此风形成于北半球故C错误D.该风受三个力的综合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因此该风形成于近地面故D错误故选B10.(1)自3000年前至清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10.(2)关于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断北移B. 不断南移C. 先南移后北移D. 先北移后南移【答案】C【解析】(1)由题中图直接可以看出自3000年前至清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先南移后北移故选C【答案】A【解析】(2)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逐渐变暖故3000年前气温较低全球海平面较低故选A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1.(1)此时为北半球的________(季节)亚欧大陆上形成________(高、低)气压中心它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 使该气压带只能保留在海洋中11.(2)B地盛行________季风该季风性质是________11.(3)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图中B地季风的成因还与________有关11.(4)A地位于30°N~40°N之间与A地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 该气候夏季受________控制冬季受________控制【答案】(1)夏季, 低, 副热带高气压带【解析】(1)图示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亚欧大陆升温快上形成低气压中心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使得副热带高气压带只能保留在海洋中风由海洋吹向陆地【答案】(2)西南, 暖湿【解析】(2)B在南亚盛行西南季风该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其性质暖湿【答案】(3)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解析】(3)季风环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陆地升温快形成低气压中心海洋相对冷保留高压中心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陆地降温快形成高气压中心海洋相对温暖保留低气压中心风由陆地吹向海洋这种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形成的风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即是季风图中B地季风的成因还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西南季风【答案】(4)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解析】(4)A地位于30°N~40°N之间与A地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12.(1)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2.(2)从日常生活出发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答案】(1)除自然原因外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气温增高毁林特别是破坏热带雨林加剧了全球变暖【解析】(1)全球变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排入大气中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强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即增强了大气的保温效应使气温升高其次主要是人类砍伐森林特别是破坏热带雨林加剧了全球变暖【答案】(2)节约能源倡导低碳消费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解析】(2)减缓温室效应的措施可以从节约能源、倡导低碳消费、调整能源结构、发展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分析13.(1)结合材料一分析庐山云雾的形成过程13.(2)依据材料二分析庐山附近两地6~8月降水量变化的共同特点及其成因【答案】(1)冷锋在往东南移动过程中受山地阻挡前进受阻并被迫停留在山前地带转变为准静止锋同时气流遇山地抬升温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因而多云雾【解析】(1)图中显示庐山东北和西南部有冷锋向东南移动而庐山西北部出现了准静止锋可推知该准静止锋就是冷锋受庐山阻挡形成的气流受山地阻挡后必然出现上升运动而使水汽降温凝结多云雾【答案】(2)降水量逐月减少成因 6月份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梅雨天气降水丰富 8月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解析】(2)注意问的是降水量变化从表中数据可看出6~8月降水量逐渐下降长江中下游6月出现梅雨天气而降水多 8月受副高控制出现伏旱天气而降水少14.(1)图2表示北半球的________(填季节)说明判断理由14.(2)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图1中的B气压带被________所切断14.(3)图1中与南亚夏季风形成有关的风带是________(填数字代码及名称)简述该盛行风的形成过程【答案】【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过关检测(二) 地球上的大气(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剧增,机动车尾气已成为重庆城区大气的重要污染物。

为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5月起,重庆市实施机动车新排放标准,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

下图中的箭头表示近地面大气辐射的方向。

据此完成1~2题。

1.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会改变大气的( )A.组成成分B.运动速度C.垂直分层D.地转偏向力2.实行新标准以后,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减少,M方向的辐射将( )A.增强B.减弱C.不变D.为0固体杂质作为成云致雨的凝结核3.关于表中甲、乙、丙、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吸收大气辐射的能力强B.乙:氧原子C.丙:吸收地面辐射D.丁: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4.关于大气各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纬度越低,A层层顶越高B.大气质量约99%都在A层C.B层中臭氧吸收红外线而增温D.高层大气对流明显,天气多变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

读图,完成5~6题。

5.如图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6.如图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图1为格陵兰冰原景观图。

黑色部分为直径几厘米到几米的融冰池,融冰池里的水为液态。

它的形成与南部大陆农业的过度开垦、工业化产生的固体悬浮颗粒密切相关。

图2为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与融冰池的形成直接相关的大气热力作用环节为( )A.①B.②C.③D.④8.发生雾霾现象时,大气能见度变差的原因与下列现象有关的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绿岛效应是指在一定面积的绿地里气温比周围裸地或建筑用地低0.5℃以上的现象,“绿岛”对小气候的改善作用明显。

读图,回答9~10题。

9.“绿岛”对小气候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可以消除各种污染B.可以增加空气湿度C.可以增大气温日较差D.可以增大地表风速10.图中绿地与裸地或建筑用地之间的大气运动状况是( )A.近地面风由裸地或建筑用地吹向绿地B.近地面风由绿地吹向裸地或建筑用地C.绿地气流上升D.裸地或建筑用地气流下沉下图为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能正确反映图示情况的是( )①该时段为夜间②该时段为白天③该时段吹谷风④该时段吹山风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2.下列古诗蕴含的原理与图中现象相关的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图1示意北半球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

图2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m 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13~14题。

13.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压低于②地B.③地气压高于④地C.①地气压低于④地D.④地气压高于②地14.下列关于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的风向为东南风B.a的风向为西北风C.c的风向为西南风D.c的风向为东南风读某区域近地面等压线图,回答15~16题。

15.若P地风向为②,则P、M两地的气压( )A.P<MB.P>MC.P=MD.无法确定16.若气压P>M,则P地的风向可能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4个小题,共52分)17.读华北地区某城市某年11月13日20时的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1)此图反映了城市的“________”效应。

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城郊之间的风向应该是____________。

(3分)(2)一般而言,城区的降水概率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郊区,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3)据下图画出城区和郊区近地面的等压面示意图。

(3分)(4)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为什么?(3分)(5)“清晨,炊烟袅袅,笼罩着村庄”,这种描述表明该地可能出现了________现象。

(2分)18.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4分)实验一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图),甲底部放一层土。

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

实验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单位:℃)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

(1)实验一主要目的是测试(3分)( )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2)甲箱温度应该比乙箱温度的读数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

为什么?(3分)(3)实验二中放入瓶中的温度计的读数会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

为什么?(4分)(4)华北地区春播时常进行地膜覆盖,试解释其原理。

(4分)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1分)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是掌握其他大气运动的基础。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根据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请结合实验现象,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用材:一小堆纸屑、火柴、铁板。

实验步骤:(1)先在室外安全、无风的地方,放置一块铁板,再在铁板上放置一小堆纸屑,并用火柴点燃。

(2)注意观察纸屑和灰烬显示出的空气流动路线。

实验现象:纸屑和灰烬在火堆上方上升,在空中流向四周,再从四周下沉,然后又进入火堆。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证明,地面的冷热不均,形成了空气的环流运动,即热力环流。

实验报告:(1)在下图中,用“→”画出该实验中纸屑和灰烬的运动过程。

(4分)(2)由此总结出热力环流形成过程是:热量差异→________________→同一水平面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3)纸屑点燃后一段时间,下图中,A、B、C、D四处,气压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20.下图为“某一等高面示意图”,箭头①②③④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3分)(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为________,表示摩擦力的为________,表示地转偏向力的为________,表示风向的为________。

(4分)(2)该图表示________(填“北”或“南”)半球,判断的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

(2分)(3)乙处为________(填风向)风,最可能位于________(填“近地面”或“高空”)。

(2分)(4)图中甲、乙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为________________,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5分)章末过关检测(二) 地球上的大气1~2.解析:第1题,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会增加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含量,会改变大气的组成成分,A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M方向的辐射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汽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减少,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下降,大气逆辐射减弱。

故选B。

答案:1.A 2.B3~4.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二氧化碳因甲使气温升高,所以甲为地面辐射;乙属于大气组成中的微量成分,吸收丙使大气增温,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因此推测丙为紫外线,乙为臭氧;丁为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直接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水汽含量大时,云层较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地面温度较低;同时,空气中的水汽也能大量吸收地面辐射使得大气升温)。

故选D。

第4题,A为对流层,所包含的空气质量几乎占整个大气质量的75%;纬度越低,对流层厚度越厚,对流层层顶越高;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高层大气密度稀薄,天气稳定。

故选A。

答案:3.D 4.A5~6.解析:第5题,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弱地面辐射,以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A正确。

对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的总量的影响小;地膜减少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C、D错误。

第6题,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产品质量,C正确。

树下覆盖地膜,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但夏季气温高,不是其主要作用,A错误。

地膜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目的不是降低地温,B错误。

覆盖地膜没有起到增加吸收太阳辐射的作用,D错误。

答案:5.A 6.C7~8.解析:第7题,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一部分被地面反射,另一部分被地面吸收使地面增温。

“融冰池里的水为液态”,说明融冰池处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因此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少,读图可知,①为地面反射。

故选A。

第8题,发生雾霾天时,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增加,云层的反射作用加强,大气能见度变差,故B正确。

答案:7.A 8.B9~10.解析:第9题,注意审清题意,是“绿岛”对小气候的影响,而消除各种污染不是“绿岛”对小气候的影响;图中显示绿地中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能增湿、散热,因此“绿岛”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绿岛”上空云量较多,因此不会增大气温日较差;大风经过绿地后变为微风,因此“绿岛”可以降低地表风速。

第10题,由图文材料可知,“绿岛”的气温比裸地或建筑用地气温低,因此绿地气流下沉,裸地或建筑用地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绿地吹向裸地或建筑用地。

答案:9.B 10.B11~12.解析:第11题,从图中等压面和等温面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该时段河谷等温面向高处凸,等压面向低处凹,说明该时段河谷温度较高,气压较低,根据“山谷风”的热力环流原理,可以判断该时段为夜间,吹山风。

第12题,夜间河谷温度高,气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容易成云致雨,所以夜雨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