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数学衔接校本教材(最终稿)

合集下载

数学组初高中衔接校本教材(最终稿)

数学组初高中衔接校本教材(最终稿)

一、数与式的运算一)、必会的乘法公式【公式1】ca bc ab c b a c b a 222)(2222+++++=++ 证明:2222)(2)(])[()(c c b a b a c b a c b a ++++=++=++ca bc ab c b a c bc ac b ab a 222222222222+++++=+++++=∴等式成立【例1】计算:22)312(+-x x解:原式=22]31)2([+-+x x913223822)2(312312)2(2)31()2()(234222222+-+-=-⨯⨯+⨯+-++-+=x x x x x x x x x x说明: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一般是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 【公式2】3322))((b a b ab a b a +=+-+(立方和公式)证明: 3332222322))((b a b ab b a ab b a a b ab a b a +=+-++-=+-+ 说明:请同学用文字语言表述公式2.【例2】计算: (2a+b )(4a 2-2ab+b 2)=8 a 3+b 3【公式3】3322))((b a b ab a b a -=++-(立方差公式)1.计算(1)(3x+2y )(9x 2-6xy+4y 2)= (2)(2x-3)(4x 2+6xy+9)=(3))916141(31212++⎪⎭⎫ ⎝⎛-m m m =(4)(a+b )(a 2-ab+b 2)(a-b )(a 2+ab+b 2)=2.利用立方和、立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1)27m 3-n 3=(2)27m 3-81n 3=(3)x 3-125= (4) m 6-n 6=【公式4】33322()33a b a b a b ab +=+++ 【公式5】33223()33a b a a b ab b -=-+-【例3】计算:(1))416)(4(2m m m +-+(2))41101251)(2151(22n mn m n m ++-(3))164)(2)(2(24++-+a a a a (4)22222))(2(y xy x y xy x +-++ 解:(1)原式=333644m m +=+ (2)原式=3333811251)21()51(n m n m -=- (3)原式=644)()44)(4(63322242-=-=++-a a a a a (4)原式=2222222)])([()()(y xy x y x y xy x y x +-+=+-+63362332)(y y x x y x ++=+=说明:(1)在进行代数式的乘法、除法运算时,要观察代数式的结构是否满足乘法公式的结构.(2)为了更好地使用乘法公式,记住1、2、3、4、…、20的平方数和1、2、3、4、…、10的立方数,是非常有好处的.【例4】已知2310x x -+=,求331x x +的值. 解:2310x x -+= 0≠∴x 31=+∴xx原式=18)33(3]3)1)[(1()11)(1(2222=-=-++=+-+x x x x xx x x说明:本题若先从方程2310x x -+=中解出x 的值后,再代入代数式求值,则计算较烦琐.本题是根据条件式与求值式的联系,用整体代换的方法计算,简化了计算.请注意整体代换法.本题的解法,体现了“正难则反”的解题策略,根据题求利用题知,是明智之举.【例5】已知0=++c b a ,求111111()()()a b c b c c a a b+++++的值. 解:b a c a c b c b a c b a -=+-=+-=+∴=++,,,0∴原式=abba c ac c ab bc c b a +⋅++⋅++⋅333()()()a a b b c c a b c bc ac ab abc---++=++=- ①abc c ab c c ab b a b a b a 3)3(]3))[((32233+-=--=-++=+abc c b a 3333=++∴ ②,把②代入①得原式=33-=-abcabc说明:注意字母的整体代换技巧的应用.二)、根式0)a ≥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例6】化简下列各式:(1)(2)1)x ≥解:(1) 原式=2|1|211-+=+=*(2) 原式=(1)(2)2 3 (2)|1||2|(1)(2) 1 (1x 2)x x x x x x x x -+-=->⎧-+-=⎨---=≤≤⎩说明||a =的使用:当化去绝对值符号但字母的范围未知时,要对字母的取值分类讨论.【例7】计算(没有特殊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1)83(2)(3)(4) -+解:(1)83=46282383=⨯⨯=(2) 原式6==-(3) 原式=(4) 原式==-说明:(1)二次根式的化简结果应满足: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二次根式的化简常见类型有下列两种:①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化简时,先将它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②分母中有根式(或被开方数有分母()形式() ,转化为 “分母中有根式”的情况.化简时,要把分母中的根式化为有理式,采取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根式进行化简.(22).有理化因式和分母有理化有理化因式: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代数式叫做有理化因式。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可编辑修改版)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可编辑修改版)
9 4 23
(2) (4m
)2 16m2 4m (
学习参考
); );
.
..
..
.
(3 ) (a 2b c)2 a2 4b2 c2 (
).
2.选择题:
(1)若 x2 1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 k 等于

2

(A) m2
(B) 1 m2
4
(C) 1 m2
3
(2)不论 a , b 为何实数, a2 b2 2a 4b 8 的值
学习参考
|x-3|
PCA x 01
BD
34
x
|x-1| 图 1.1-1
.
..
|PA|+|PB|>4.
..
.
由|AB|=2,可知
点 P 在点 C(坐标为 0)的左侧、或点 P 在点 D(坐标为 4)的右侧.
x<0,或 x>4.
练习
1.填空:
(1)若 x 5,则 x=_________;若 x 4 ,则 x=_________.
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 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 子中的根号的过程
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 运算中要运用公式 a b ab(a 0,b 0) ;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 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 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
.
例 2 计算: 3 (3 3) .
解法一: 3 (3 3) = 3
3 3
= 3 (3 3)
(3 3)(3 3)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2020年8月整理).pdf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2020年8月整理).pdf

第一讲数与式1、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0,||0,0,,0.a a a a a a >⎧⎪==⎨⎪−<⎩(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b a −表示在数轴上,数a 和数b 之间的距离. 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①()(0)f x a a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a f x a −<<。

②()(0)f x a a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f x a f x a ><−或。

③22()()()()f x g x f x g x >⇔>。

(2)利用零点分段法解含多绝对值不等式:①找到使多个绝对值等于零的点.②分区间讨论,去掉绝对值而解不等式.一般地n 个零点把数轴分为n +1段进行讨论. ③将分段求得解集,再求它们的并集. 例1.求不等式354x −<的解集例2.求不等式215x +>的解集例3.求不等式32x x −>+的解集例4.求不等式|x +2|+|x -1|>3的解集.例5.解不等式|x -1|+|2-x |>3-x .例6.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x -5|+|x -3|<a 有解,求a 的取值范围. 练习解下列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13x x −+−>4+x (2)|x +1|<|x -2| (3)|x -1|+|2x +1|<4 (4)327x −< (5)578x +>3、因式分解 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2)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 (3)立方和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 (4)立方差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5)三数和平方公式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6)两数和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7)两数差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 例1分解因式:(1)x 2-3x +2;(2)2672x x ++(3)22()x a b xy aby −++;(4)1xy x y −+−.2.提取公因式法例2.分解因式: (1)()()b a b a −+−552(2)32933x x x +++3.公式法例3.分解因式: (1)164+−a (2)()()2223y x y x −−+4.分组分解法例4.(1)x y xy x 332−+−(2)222456x xy y x y +−−+− 5.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 2+bx +c (a ≠0)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1x 、2x ,则二次三项式2(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12()()a x x x x −−.例5.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 (1)221x x +−;(2)2244x xy y +−.练习(1)256x x −−(2)()21x a x a −++(3)21118x x −+(4)24129m m −+(5)2576x x +−(6)22126x xy y +−(7)()()3211262+−−−p q q p (8)22365ab b a a +−(9)()22244+−−x x (10)1224+−x x (11)by ax b a y x 222222++−+−(12)91264422++−+−b a b ab a (13)x 2-2x -1(14)31a +;(15)424139x x −+;(16)22222b c ab ac bc ++++; (17)2235294x xy y x y +−++−第二讲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1、一元二次方程 (1)根的判别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0(a ≠0),有:(1) 当Δ>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当Δ=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 1=x 2=-2b a; (3)当Δ<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如果ax 2+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x 1,x 2,那么x 1+x 2=b a −,x 1·x 2=ca.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定理.2、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1.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完整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

(完整版)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

目录第一章数与式1.1数与式的运算1.1.1 1.1.2 1.1.3 1.1.4绝对值乘法公式二次根式分式1.2分解因式第二章二次方程与二次不等式2.1 一元二次方程2.1.1根的判别式2.1.2根与系数的关系2.2 二次函数2.2.1二次函数y二ax2+bx+c的图像和性质2.2.2二次函数的三种表达方式2.2.3二次函数的应用2.3方程与不等式2.3.1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三章相似形、三角形、圆3.1相似形3.1.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1.2相似三角形形的性质与判定3.2三角形3.2.1三角形的五心3.2.2解三角形:钝角三角函数、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及其应用3.3圆3.3.1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幕定理3.3.2点的轨迹3.3.3四点共圆的性质与判定3.3.4直线和圆的方程(选学)1.1数与式的运算1.1.1 .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a, a 0,|a| 0, a 0,a, a 0.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a b表示在数轴上,数a和数b之间的距离.例1解不等式:|x 1 x 3 >4.解法一:由x 1 0 ,得x 1 ;由x 3 0,得x 3 ;①若x 1,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2x 4 >4,解得X V0,又x v 1 ,二x v 0;②若1 x 2,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1> 4,二不存在满足条件的x;③若x 3,不等式可变为(x 1) (x 3) 4 ,即2x 4 >4,解得x>4.又x>3二x>4.综上所述,原不等式的解为x V0, 或x>4.解法二:如图1. 1- 1, x 1表示x轴上坐标为x的点P到坐标为1的点A之间的距离|RA|,即|RA| = |x- 1|; |x-3|表示x轴上点P到坐标为2的点B之间的距离|PB|,即|PB|= |x- 3|.所以,不等式x 1 x 3 >4的几何意义即为|RA| + |PB|> 4.由|AB|= 2,可知点P在点C(坐标为0)的左侧、或点P在点D(坐标为4)的右侧.x V0,或x>4.P 丄CL A 丄BLDL---- x0134x V|x-3||x- 1|图1. 1-12.2练 1. 2.3. 习 填空: (1) 若 x (2) 如果|a b 选择题: 下 )(A )(C )化简: 5,贝y x= 5,且a _若x 则b =4,贝y x= _____ ;若 1 c 2,则 C =若a 若a|x — 5|—|2X — 13| (x >5). 1.1.2.乘法公式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 平方差公式 (a b)(a b) a 2 b 2 ; (2) 完全平方公式 (a b)2 a 2 2ab b 2.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b , b ,则 a b (B) (D) 若a b ,贝S a 若a b ,则a解法 :原式= (x 2 1) (x 21)2 x 2 = (x 2 1)(x4 2x1)= 6x 1 .解法 *■.原式=(x 1)(x 2 x 2 1)(x 1)(x x 1)=(x 3 1)(x 3 1)= 6 x 1 .例2 已知a b c 4 , ab bc ac 4,求 a 2 b 2 c 2 的值解: 2 a .2 2b c (a b c)2 2(ab bc ac) 8 . 练 习1. 填空: (1) 1 2 a 1.2 b ( 4 b ;a)( );9 4 2 3(2) (4 m)2 16m 24m ( );(3 ) (a 2b c)2 a 2 4b 2 c 2 ( ). 1). 选择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 例 1 计算:(x 1)(x 1)( x 2x 1)(x 2 x (1 )x 2 Imx k平方式,(1) 立方和公式 (a b)(a 2 ab b 2) 3 a .3 b ; (2) 立方差公式 (a b)(a 2 ab b 2) 3 a 3b ;(3) 三数和平方公式 (a b c)2 a 2 b 2 2 c 2(ab bc(4) 两数和立方公式 (a b)3 a 3 3a 2b 3ab 2 b 3;(5) 两数差立方公式 (a b)3 a 3 3a 2b3ab 2 b 3 .ac);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A) m2(B) - m2(C) - m2(D)丄m24 3 16((2 ) 不论a , b为何实数,a2 b2 2a 4b 8 的值((A )总是正数(B )总是负数(C)可以是零(D)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1.1.3.二次根式一般地,形如,a(a 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根号下含有字母、且不能够开得尽方的式子称为无理式.例如3a「a?—b 2b , . a^b2等是无理式,而.2x2彳x 1 , x2、2x y , ■■ a2等是有理式.1.分母(子)有理化把分母(子)中的根号化去,叫做分母(子)有理化.为了进行分母(子)有理化,需要引入有理化因式的概念.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就说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例如J2与.2 , 3'、a 与,-. 3 .6 与方.6 , 2-. 3 3',2 与 2.3 3-2,等等. 一般地,ax与x , a、、x b. y与a、、x b y , a、、x b与a、、x b互为有理化因式.分母有理化的方法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而分子有理化则是分母和分子都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因式,化去分子中的根号的过程在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过程中,二次根式的乘法可参照多项式乘法进行,运算中要运用公式. ab(a 0,b 0);而对于二次根式的除法,通常先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通过分母有理化进行运算;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多项式的加减法类似,应在化简的基础上去括号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2 .二次根式-a2的意义a, a 0, aa, a 0.例1将下歹J式子化为最简一次根式:(1) 両; (2) VOb(a0);(3) J4x6y(x 0).解:(1) ^A2b2顶;(2) Ja2b a 7b aVb(a 0);(3) 』4x6y 2 x^/y 2X3TT(X0).例2计算:暑(3 73).解法- -.73 (33 V3初中升高中数学教材变化分析解法二:解:=-3 (3 . 3)(3 . 3)(3、、3)=3^3 39 3=3(、、3 1)6=.3 12.3 (3、、3)=—3 V3试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 (1) ..12 '.诃禾口、、仃110 ;(1) V J2.1112 11111 1011 -101= 丽3^3 1)_ 1 = _______________ = .3 1(.3 1)C 3 1)J 2)_ 6^ _ 、石)(.12 ;11)和 2.2— 6 . .12 ,11(、石 *10)(、11 ”10) 、石;10又. .12、一 11 5^ ,10 ,••• .,12 ,11 v .11.(2).. 2运—庇 2屁苗212-46)(242+46)又 4>2 2, _• ° •号 6 + 4 > . 6 + 2 习 2,• 一2 v 2、、2—•、6..6 4化简:C.3 , 2)2004 ( -.. 3 . 2) 2005解:(、、3 , 2)2004 ( .3、、2严=,2)2004 ( -.3 ,2)2004 (-. 3= C3、、2 C3 =12004(4 2、2+ 6 ,3 11 .12 11 ' __ 1 ___ 11 '一 10 '2,2+「6’.2 ) 2004 (「3.2)5化简:2) = .3、、2 .(1) .9 4*5 ;(2)x 2解: (1)原式(2)原式={(x *).(5)2 2 2 -5 221 x••• 06 已知xx 1 ,-丄3 2 、3 2 ,y1 22(0 x 1).x7(2 V5)2 2 71 x ,所以,原式=-x密茫,求3x 2 5xy 3y 2的值.、3 <2解:「X y :3 : ;〕2 (―2)2do , 32 3 2Xy.3, 2 , 3 . 2 1,2 2 2 2…3X 5xy 3y 3(X y) 11xy 3 1011 289 .练 习1.1.4 .分式1.分式的意义 形如A 的式子,若B 中含有字母,且B 0,则称A 为分式.当MHO 时,分BB式A 具有下列性质:BA A MA A MB B M 'B B M *上述性质被称为分式的基本性质. 2.繁分式a像_^ , m n p 这样,分子或分母中又含有分式的分式叫做 繁分式. c d _2m_n P例1若空匕 A —,求常数A,B 的值.X (X 2) X X 21. 填空:1 (1)(2) (3) (4) 13若.、(5 x)(x 3)2 (X 3)、、亍,则X 的取值范围是4.24 6,54 3 .96 2. 150 若X 巨,则、厂 ''厂22. 选择题:.立3. 4.(B )1U ,求 a a 1比较大小:2— 3 _______ ; 5— 4 (填b 的值. (C )N”.(D )0X 2解:~A B• ____ _x x 2.A B 5,2A 4,(1)试证: A(x 2) Bx (A B)x 2A 5x 4 x(x 2) 解得 x(x 2) x(x 2) 2,B 1.2. 3.4.(1) (2) (2)(3) 证明:1 n 12 3证明:对任意大于 计算: 1 n(n 1) 1 1 2(其中n 是正整数);1 9 10 '的正整数n ,有二 —2 3 3 41n(n 1)解:由 1 2(3)证明:..1 1• -------n n 1. 1n(n 1)(1)可知丄L2 31 12 3 3 41 n(n 1), (其中n 是正整数)成立.n n(n 1) 1 n 1 (n 1)19 10 1 1 1 -)( )1 2 2 31 1 1 1— _ (― 一)(— n(n 1) 2 3 31又n 》2且n 是正整数,二.11, 1 1 • • LV2 3 3 4 n(n 1)2且 e >1, 2c 2 — 5ac + 2a 2_0, 解:在2c 2— 5ac + 2a 2_0两边同除以a 2,得2呂—5e + 2_ 0,• (2e — 1)(e — 2)_ 0,1• e _ 2 V 1,舍去; •- e _ 2.或 e = 2. 一定为正数,求e 的值.丄 10910_丄_ 2习填空题: 选择题: 若) (A)对任意的正整数 2x yx正数x,y 满足 x 2 n ,1n(n 2)(丄n(B)2xy ,求 54x yx的值.y(C ) 4(D)计算丄- 99 100习题1. 1 A 组1.解不等式:(1) (3) 2 .已知x y 1 , x 1 3;(2) x 3x 27 ;x 1 x 1 6 .3xy 的值. 求 x 3 y 3 3. 填空:(1) (2) (3)(2 .3)18(2若,(T 1 .2a)21,(1 a)22 , 1__ ?则a 的取值范围是1 4「51.填空:(1) a2.1.(2)若 x 2xy 2y 2已知:x 1 2,y3a 2 2 3a 5ab 2b2小0,则—xy yx y _x . y ab 2 _________________22 _ __ ---------y」y _的值.x yC 组选择题: ((A ) a b(B ) a b(C ) a b 0 (D ) b a 0( 2)计算a :等于( )(A) < ~(B ) ■- a (C )-(D ) 、、a2.解方程2(x 2丄)13(x -)1 0 .x x3.计算:-——-1 L 1.132 43 59 114.试证:对任意的正整数 n ,有1L -1 1 —<-.b 2 一 ab 、、b a若 则)a () n(n 1)(n2) 2 3 41 2 3 1.2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 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 1.十字相乘法例1分解因式: (1) x 2-3x + 2;(2) x 2 + 4x —(3) x 2 (a b )xy aby 2 ; (4) xy 1 x y .解:(1)如图1. 1- 1,将二次项x 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 2分解成一1与一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一 3x ,就是 x 2-3x +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 2- 3x + 2 = (x - 1)(x - 2).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 1- 1中的两个x 用1来表示(如图1. 1-2所示).(2) 由图1. 1-3,得x 2 + 4x - 12 = (x - 2)(x + 6).(3) 由图1. 1-4,得2 2x (a b)xy aby = (x ay)(x by) x―1(4) xy 1 x y = xy + (x - y) — 1y ”1=(x - 1) (y+1)(如图 1. 1-5 所示).图 1. 1-5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 2 x 5x 6 。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正式)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正式)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紧密的知识点1 绝对值:⑴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⑵正数的绝对值是他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0)0(0)(0)a a a a a a >⎧⎪==⎨⎪-<⎩⑶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⑷两个绝对值不等式:||(0)x a a a x a <>⇔-<<;||(0)x a a x a >>⇔<-或x a > 2 乘法公式:⑴平方差公式:22()()a b a b a b -=+- ⑵立方差公式:3322()()a b a b a ab b -=-++ ⑶立方和公式:3322()()a b a b a ab b +=+-+ ⑷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2222()222a b c a b c ab ac bc ++=+++++⑸完全立方公式:33223()33a b a a b ab b ±=±+±3 分解因式:⑴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⑵方法:①提公因式法,②运用公式法,③分组分解法,④十字相乘法。

4 一元一次方程:⑴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⑶关于方程ax b =解的讨论 ①当0a ≠时,方程有唯一解b x a=; ②当0a =,0b ≠时,方程无解③当0a =,0b =时,方程有无数解;此时任一实数都是方程的解。

5 二元一次方程组:(1)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2)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初高中数学衔接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初高中数学衔接数学校本课程教材

课程名称初高中数学衔接年级:九年级学科:初中物理姓名:目录总论 (2)第一讲:垂径定理.........................................................8. 第二讲:直径所对的圆周角 (10)第三讲:因式分解(部分)与解方程(组) (12)第四讲:函数图像的平移 (14)第五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18)第六讲:二次函数c=2(c+bxy+ax,是常数,0a,ba (20)≠总论经过紧张的中考,暑期之后初三的同学们就要迎接紧张充实的高中生活。

为了迎接高中的数学学习应该做些什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我们今天主要谈一下从初中到高中的数学学科的衔接问题。

很多同学还没有接触高中知识,我们既不谈那一个个知识点,也不谈那一个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学习方法,主要讲讲为什么要做好衔接以及从精神上、认识上如何去准备。

一、为何要做好初高中衔接?从初中升入高中,大家普遍觉得上升了一个门槛。

教学实践证明,踏好这个门槛,实现这个转折确实需要衔接。

其原因是:1.环境的改变对学生有影响。

初中学校与高中学校的教学理念不完全相同,学校之间的差异或大或小,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差异性较大。

大家熟悉以前的校园、以前的人际关系、以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纪律要求。

但进入新校园后,校园环境不同了,同学不同了,新学校有新学校的规章制度及具体纪律要求。

对于这些变化,要使学生尽快融入新的集体、新的学校,这就必须做好衔接工作。

对高一新生来讲,各方面可以说是全新的,新的同学、新的老师、新的管理措施与教育理念……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

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如初三辛苦了,在高一休息一下,待高二认真一些、高三冲刺,使得高中入学后无紧迫感。

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比较头疼数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函数、立体几何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

交大附中数学组初高中衔接校本数学教材(最终稿)

交大附中数学组初高中衔接校本数学教材(最终稿)

交大 附 中新高一数学衔接校本教材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的必要性与措施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步代加大,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课改新教材在我省大多数中小学已经实施。

仙桃市初中是率先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县市之一,经过两届学生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广阔性,师生的互动性明显增强,但思维的严谨性,推理的逻辑性显得有些不足。

加上我市高中教材未与课改新教材接轨,教学内容上有明显“脱节”。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出现明显“不适应”现象。

因此解决初高中数学教材衔接问题势在必行。

一、初高中数学知识“脱节”点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

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数组初高中衔接校本教材(最终稿)

数组初高中衔接校本教材(最终稿)

亲爱的新高一的同学们:祝贺你们步入高中时代,下面有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棘手问题急需我们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即“初高中衔接问题”。

由于课程改革,目前我区初中是新课标,而高中也是新课程的学习,初高中不衔接问题现在显得比较突出。

面对教学中将存在的问题,我们高一数学组的老师们假期里加班加点,赶制了一份校本衔接教材,意在培养大家自学能力,同时降低同学们初高中衔接中的不适应度,希望大家将假期利用起来,一开学对这篇自学教材的学习将有相应的检测,愿大家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一、数与式的运算一)、必会的乘法公式【公式1】ca bc ab c b a c b a 222)(2222+++++=++ 证明:2222)(2)(])[()(c c b a b a c b a c b a ++++=++=++ca bc ab c b a c bc ac b ab a 222222222222+++++=+++++=∴等式成立【例1】计算:22)312(+-x x解:原式=22]31)2([+-+x x913223822)2(312312)2(2)31()2()(234222222+-+-=-⨯⨯+⨯+-++-+=x x x x x x x x x x说明: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一般是按某个字母的降幂或升幂排列. 【公式2】3322))((b a b ab a b a +=+-+(立方和公式)证明: 3332222322))((b a b ab b a ab b a a b ab a b a +=+-++-=+-+ 说明:请同学用文字语言表述公式2.【例2】计算: (2a+b )(4a 2-2ab+b 2)=8 a 3+b 3【公式3】3322))((b a b ab a b a -=++-(立方差公式)1.计算(1)(3x+2y )(9x 2-6xy+4y 2)= (2)(2x-3)(4x 2+6xy+9)=(3))916141(31212++⎪⎭⎫ ⎝⎛-m m m =(4)(a+b )(a 2-ab+b 2)(a-b )(a 2+ab+b 2)=2.利用立方和、立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1)27m 3-n 3=(2)27m 3-81n 3=(3)x 3-125= (4) m 6-n 6=【公式4】33322()33a b a b a b ab +=+++ 【公式5】33223()33a b a a b ab b -=-+- 【例3】计算:(1))416)(4(2m m m +-+(2))41101251)(2151(22n mn m n m ++-(3))164)(2)(2(24++-+a a a a (4)22222))(2(y xy x y xy x +-++ 解:(1)原式=333644m m +=+ (2)原式=3333811251)21()51(n m n m -=- (3)原式=644)()44)(4(63322242-=-=++-a a a a a (4)原式=2222222)])([()()(y xy x y x y xy x y x +-+=+-+63362332)(y y x x y x ++=+=说明:(1)在进行代数式的乘法、除法运算时,要观察代数式的结构是否满足乘法公式的结构.(2)为了更好地使用乘法公式,记住1、2、3、4、…、20的平方数和1、2、3、4、…、10的立方数,是非常有好处的.【例4】已知2310x x -+=,求331x x +的值. 解:2310x x -+= 0≠∴x 31=+∴xx原式=18)33(3]3)1)[(1()11)(1(2222=-=-++=+-+x x x x xx x x说明:本题若先从方程2310x x -+=中解出x 的值后,再代入代数式求值,则计算较烦琐.本题是根据条件式与求值式的联系,用整体代换的方法计算,简化了计算.请注意整体代换法.本题的解法,体现了“正难则反”的解题策略,根据题求利用题知,是明智之举.【例5】已知0=++c b a ,求111111()()()a b c b c c a a b+++++的值. 解:b a c a c b c b a c b a -=+-=+-=+∴=++,,,0∴原式=abba c ac c ab bc c b a +⋅++⋅++⋅333()()()a a b b c c a b c bc ac ab abc---++=++=- ①abc c ab c c ab b a b a b a 3)3(]3))[((32233+-=--=-++=+abc c b a 3333=++∴ ②,把②代入①得原式=33-=-abcabc说明:注意字母的整体代换技巧的应用.二)、根式0)a ≥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例6】化简下列各式:(1)+ (2)1)x +≥解:(1) 原式=2|1|211+==*(2) 原式=(1)(2)2 3 (2)|1||2|(1)(2) 1 (1x 2) x x x x x x x x -+-=->⎧-+-=⎨---=≤≤⎩说明||a =的使用:当化去绝对值符号但字母的范围未知时,要对字母的取值分类讨论.【例7】计算(没有特殊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1)83(2)(3)(4) +解:(1)83=46282383=⨯⨯=(2) 原式6=-(3) 原式(4) 原式=-=说明:(1)二次根式的化简结果应满足: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②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二次根式的化简常见类型有下列两种:①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化简时,先将它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②分母中有根式(或被开方数有分母(.形式() ,转化为 “分母中有根式”的情况.化简时,要把分母中的根式化为有理式,采取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根式进行化简.(,其中2+2-).有理化因式和分母有理化有理化因式: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代数式叫做有理化因式。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完整版)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完整版)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完整版)篇一:初高中衔接教材数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序言童永奇高一新生,你们好,祝贺大家考入临潼区马额中学!进入我校,同学们必须努力学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理由如下:一方面,由于我校是普通农村高中学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延伸与拓展,初中我们学到的知识、方法在高中会经常使用。

既然学习《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呢?提几点建议:一、“信心”是源泉。

人缺乏信心,就丧失了驱动力,终将一事无成。

二、“恒心”是保障。

人缺乏恒心,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巧心”是支柱。

人无巧心,就缺乏灵气和创造力。

最后,衷心祝愿同学们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的学习中获得成功,请将那么成功的经验及时告诉我们,以便让更多的朋友分享你们成功的喜悦!临潼区马额中学高一数学校本教材童永奇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基础知识较差,能力较差,没有掌握较好的学习方法,特设计适合我校高一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内容:一是《怎样学好数学》,二是《初高中数学衔接》。

怎样学好数学?A.要学好数学,就应该了解数学本身具有的三大特点。

(一)抽象性:数学的抽象性是无条件的,它的概念一经产生和定义之后,就稳定下来并且被看作是已知的,它们与现实的比较不是数学本身,而是它的应用问题。

(二)严谨性:由于数学的严谨性,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

罗素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是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些华丽的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

”(三)应用的广泛性:在任何一个领域,只要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数学就能给出与所提问题的精确度相符合的答案,数学的这种威力恰恰是来源于它的抽象性。

b.要学好数学,就应该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

初升高数学衔接教材(完整)

第一讲数与式1、绝对值(1)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a, a 0,|a|0, a 0,a, a 0.(2)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是数轴上表示它的点到原点的距离.(3)两个数的差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a b 表示在数轴上,数a和数b之间的距离.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① f (x) a(a 0),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 a f ( x) a 。

② f (x) a(a 0) , 去掉绝对值后,保留其等价性的不等式是 f (x) a或f (x) a 。

③ 2 2f (x) g(x) f (x)g (x)。

(2)利用零点分段法解含多绝对值不等式:①找到使多个绝对值等于零的点.②分区间讨论,去掉绝对值而解不等式.一般地n 个零点把数轴分为n+1 段进行讨论.③将分段求得解集,再求它们的并集.例1. 求不等式3x 5 4的解集例2. 求不等式2x 1 5的解集例3. 求不等式x 3 x 2 的解集例4. 求不等式| x+2| +| x-1| >3 的解集.1例5. 解不等式| x-1| +|2 -x| >3-x.例6.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 x-5| +| x-3| <a 有解,求 a 的取值范围.练习解下列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1)x 1 x 3 >4+x(2)| x+1|<| x-2|(3)| x-1|+|2 x+1|<4(4)3x 2 7(5) 5x 7 83、因式分解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2 2(a b)( a b) a b(2)完全平方公式 2 2 2(a b) a 2ab b(3)立方和公式 2 2 3 3(a b)(a ab b ) a b(4)立方差公式 2 2 3 3(a b)(a ab b ) a b(5)三数和平方公式 2 2 2 2(a b c) a b c 2(ab bc ac)(6)两数和立方公式 3 3 2 2 3(a b) a 3a b 3ab b2(7)两数差立方公式 3 3 2 2 3(a b) a 3a b 3ab b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例1 分解因式:2(1)x -3x+2;(2)26x 7x 2(3) 2 ( ) 2x a b xy aby ;(4)xy 1 x y .2.提取公因式法例2. 分解因式:2 (2)x3 9 3x2 3x (1)ab 5 a 5 b3.公式法例3. 分解因式:(1)a4 16 (2) 23x 2y x y2 4.分组分解法2例4. (1)x xy 3y 3x (2)2 22x xy y 4x 5y 65.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2+bx+c( a≠0) 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 的方程 2 0( 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x1 、x2 ,则二次三项式2 ( 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a(x x )(x x ).1 2例5. 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1) 2 2 1x x ;(2)2 4 4 2 x xy y .3练习 (1) 25 6xx (2) 21 x ax a(3) 2 11 18xx (4)24m 12m 9(5)25 7x 6x(6) 2212xxy 6y2q p ( 7) 6 2p q 1123( 8 )35a 2b 6ab2a( 9 )24 2 4 xx2(10) x 42x 2 1 (11) x 2 y 2 a 2 b 2 2ax 2by(12) a 24ab 4b 2 6a 12b 9(13) x 2-2x -1(14) 31a;(15)4 24x 13x 9 ;(16)2 22 2 2b cab ac bc ;(17)2 23x 5xy 2y x 9y 4第二讲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1、一元二次方程 (1) 根的判别式2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 +bx +c =0(a ≠0),有:(1) 当Δ>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2=,2=24 bbac 2a;(2)当 Δ=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x 1=x 2=- b 2a;(3)当 Δ<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2)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2如果 ax +bx +c =0(a ≠0)的两根分别是 x 1,x 2,那么 x 1+x 2=b a ,x 1· x 2=c a.这一关系也被称为韦达 定理.2、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1. 当 a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b 2a,顶点坐标为 2b4ac b , 。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行知学校校本课程)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行知学校校本课程)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一、现有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以下“脱节”:1.立方和与差的公式初中已删去不讲,而高中的运算还在用。

2.因式分解初中一般只限于二次项且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而且对三次或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作要求,但高中教材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如解方程、不等式等。

3.二次根式中对分子、分母有理化初中不作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函数、不等式常用的解题技巧。

4.初中教材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

配方、作简图、求值域、解二次不等式、判断单调区间、求最大、最小值,研究闭区间上函数最值等等是高中数学必须掌握的基本题型与常用方法。

5.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作要求,此类题目仅限于简单常规运算和难度不大的应用题型,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6.图像的对称、平移变换,初中只作简单介绍,而在高中讲授函数后,对其图像的上、下;左、右平移,两个函数关于原点,轴、直线的对称问题必须掌握。

7.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作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这部分内容视为重难点。

方程、不等式、函数的综合考查常成为高考综合题。

8.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垂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射影定理,相交弦定理等)初中生大都没有学习,而高中都要涉及。

另外,像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初中教学大大弱化,不利于高中知识的讲授。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目录:前言第一讲数与式的运算(两课时)第二讲因式分解(两课时)第三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课时)第四讲不等式(两课时)第五讲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一课时)第六讲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一课时)202页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第七讲分式方程和无理方程的解法(一课时)第八讲直线、平面与常见立体图形(一课时)第九讲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初高中衔接从观念开始----致即将毕业的初三同学一、初、高中的比较和初中数学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高中很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的,高中不会像初中那样老师一天到晚盯着你,在高中一定要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谁的自学能力强,那么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你的成绩以及你将来你发展的前途。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精品)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精品)

初高中数学连接教材 【1 】我们在初中已经进修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 (2)完整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 我们还可以经由过程证实得到下列一些乘法公式: (1)立方和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 (2)立方差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3)三数和平方公式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致的同窗可以本身去证实. 例1 盘算:22(1)(1)(1)(1)x x x x x x +--+++.解法一:原式=2222(1)(1)x x x ⎡⎤-+-⎣⎦=242(1)(1)x x x -++ =61x -.解法二:原式=22(1)(1)(1)(1)x x x x x x +-+-++ =33(1)(1)x x +- =61x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 解:2222()2()8a b c a b c ab bc ac ++=++-++=. 练 习 1.填空: (1)221111()9423a b b a -=+( ); (2)(4m +22)164(m m =++); (3 ) 2222(2)4(a b c a b c +-=+++). 2.选择题:(1)若212x mx k ++是一个完整平方法,则k 等于 ( ) (A )2m (B )214m (C )213m (D )2116m (2)不管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 ( ) (A )老是正数 (B )老是负数(C )可所以零 (D )可所以正数也可所以负数2.因式分化因式分化的重要办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化法,别的还应懂得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 例1 分化因式:(1)x2-3x +2; (2)x2+4x -12; (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解:(1)如图1.1-1,将二次项x2分化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2分化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就是x2-3x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2-3x +2=(x -1)(x -2).解释:往后在分化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1-1中的两个x 用1来暗示(如图1.1-2所示).(2)由图1.1-3,得x2+4x -12=(x -2)(x +6). (3)由图1.1-4,得22()x a b xy aby -++=()()x ay x by --(4)1xy x y -+-=xy +(x -y)-1=(x -1) (y+1) (如图1.1-5所示).教室演习 一.填空题:1.把下列各式分化因式:(1)=-+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2 x x 图1.1-1-1 -21 1图1.1-2 -2 61 1图1.1-3-ay -byx x图1.1-4-1 1x y图1.1-5(3)=++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 x a x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811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76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91242m 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675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2612y xy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 42++=+-x x x x3.若()()422-+=++x x b ax x 则 =a , =b .二.选择题:(每小题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准确的)1.在多项式(1)672++x x (2)342++x x (3)862++x x (4)1072++x x (5)44152++x x 中,有雷同因式的是( ) A.只有(1)(2) B.只有(3)(4)C.只有(3)(5)D.(1)和(2);(3)和(4);(3)和(5)2.分化因式22338b ab a -+得( )A.()()3 11-+a a B.()()b a b a 3 11-+ C.()()b a b a 3 11-- D.()()b a b a 3 11+- 3.()()2082-+++b a b a 分化因式得( )A.()()2 10-+++b a b a B.()()4 5-+++b a b a C.()()10 2-+++b a b a D.()()5 4-+++b a b a 4.若多项式a x x +-32可分化为()()b x x --5,则a .b 的值是( )A.10=a ,2=bB.10=a ,2-=bC.10-=a ,2-=bD.10-=a ,2=b5.若()()b x a x mx x ++=-+ 102个中a .b 为整数,则m 的值为( ) A.3或9 B.3± C.9± D.3±或9± 三.把下列各式分化因式1.()()3211262+---p q q p 2.22365ab b a a +-3.6422--y y 4.8224--b b2.提取公因式法例2 分化因式:(1)()()b a b a -+-552(2)32933x x x +++解: (1).()()b a b a -+-552=)1)(5(--a b a(2)32933x x x +++=32(3)(39)x x x +++=2(3)3(3)x x x +++=2(3)(3)x x ++. 或32933x x x +++=32(331)8x x x ++++=3(1)8x ++=33(1)2x ++=22[(1)2][(1)(1)22]x x x +++-+⨯+ =2(3)(3)x x ++ 教室演习: 一.填空题:1.多项式xyz xy y x 42622+-中各项的公因式是_______________. 2.()()()•-=-+-y x x y n y x m __________________. 3.()()()•-=-+-222y x x y n y x m ____________________.4.()()()•--=-++--z y x x z y n z y x m _____________________.5.()()•--=++---z y x z y x z y x m ______________________.6.523623913x b a x ab --分化因式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7.盘算99992+=二.断定题:(准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 )1.()b a ab ab b a -=-24222…………………………………………………………( ) 2.()b a m m bm am +=++…………………………………………………………… ( ) 3.()5231563223-+-=-+-x x x x x x …………………………………………… ( )4.()111+=+--x x xx n n n……………………………………………………………… ( )3:公式法例3分化因式: (1)164+-a (2)()()2223y x y x --+解:(1)164+-a =)2)(2)(4()4)(4()(4222222a a a a a a -++=-+=-(2)()()2223y x y x --+=)32)(4()23)(23(y x y x y x y x y x y x ++=+-+-++教室演习一.222b ab a +-,22b a -,33b a -的公因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断定题:(准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 )1.()⎪⎭⎫ ⎝⎛-⎪⎭⎫ ⎝⎛+=-⎪⎭⎫ ⎝⎛=-1.032 1.0321.03201.094222x x x x ………………………… ( ) 2.()()()()b a b a b a b a 43 4343892222-+=-=-………………………………… ( ) 3.()()b a b a b a 45 4516252-+=-………………………………………………… ( ) 4.()()()y x y x yx y x -+-=--=-- 2222…………………………………………( ) 5.()()()c b a c b a c b a +-++=+- 22……………………………………………… ( )五.把下列各式分化1.()()229n m n m ++-- 2.3132-x 3.()22244+--x x 4.1224+-x x 4.分组分化法例4 (1)x y xy x 332-+- (2)222456x xy y x y +--+-.(2)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y x y y +--+- =22(4)(2)(3)x y x y y +----=(22)(3)x y x y -++-.或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xy y x y +----=(2)()(45)6x y x y x y -+--- =(22)(3)x y x y -++-.教室演习:用分组分化法分化多项式(1)by ax b a y x 222222++-+-(2)91264422++-+-b a b ab a5.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2+bx+c(a≠0)的因式分化.若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1x .2x ,则二次三项式2(0)ax bx c a ++≠就可分化为12()()a x x x x --.例5 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化因式:(1)221x x +-; (2)2244x xy y +-.解: (1)令221x x +-=0,则解得11x =-21x =-,∴221x x +-=(1(1x x ⎡⎤⎡⎤--+--⎣⎦⎣⎦=(11x x +-++.(2)令2244x xy y +-=0,则解得1(2x y =-+,1(2x y =--,∴2244x xy y +-=[2(1][2(1]x y x y +++.练 习 1.选择题:多项式22215x xy y --的一个因式为 ( ) (A )25x y - (B )3x y - (C )3x y + (D )5x y - 2.分化因式:(1)x2+6x +8; (2)8a3-b3;(3)x2-2x -1; (4)4(1)(2)x y y y x -++-.习题1.21.分化因式:(1) 31a +; (2)424139x x -+;(3)22222b c ab ac bc ++++; (4)2235294x xy y x y +-++-.2.在实数规模内因式分化:(1)253x x -+ ; (2)23x --;(3)2234x xy y +-; (4)222(2)7(2)12x x x x ---+. 3.ABC ∆三边a ,b ,c 知足222a b c ab bc ca ++=++,试剖断ABC ∆的外形. 4.分化因式:x2+x -(a2-a).5. (测验测验题)已知abc=1,a+b+c=2,a²+b²+c²=,求1-c ab 1++1-a bc 1++1-b ca 1+的值.1.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步调一元二次不等式()00022≠<++>++a c bx ax c bx ax 或的解集:设响应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根为2121x x x x ≤且、,ac b 42-=∆,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类情形如下表:二次函数c bx ax y ++=2(0>a )的图象c bx ax y ++=2c bx ax y ++=2c bx ax y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002>=++a c bx ax有两相异实根)(,2121x x x x <有两相等实根ab x x 221-== 无实根的解集)0(02>>++a c bx ax{}21x x x x x ><或⎭⎬⎫⎩⎨⎧-≠a b x x 2R的解集)0(02><++a c bx ax{}21x x xx <<∅ ∅例1 (1)x2+2x -3≤0; (2)x -x2+6<0; (3)4x2+4x +1≥0; (4)x2-6x +9≤0; (5)-4+x -x2<0.例2 解关于x 的不等式0)1(2>---a a x x 解:原不等式可以化为:0))(1(>--+a x a x 若)1(-->a a 即21>a 则a x >或a x -<1 若)1(--=a a 即21=a 则0)21(2>-x R x x ∈≠,21若)1(--<a a 即21<a 则a x <或a x ->1 例3已知不等式20(0)ax bx c a ++<≠的解是2,3x x <>或求不等式20bx ax c ++>的解.解:由不等式20(0)ax bx c a ++<≠的解为2,3x x <>或,可知0a <,且方程20ax bx c ++=的两根分离为2和3,∴5,6bca a -==, 即5,6bcaa=-=. 因为0a <,所以不等式20bx ax c ++>可变成20b cx x a a++< , 即 -2560,x x ++<整顿,得2560,x x -->所以,不等式20bx ax c +->的解是 x <-1,或x >65.解释:本例应用了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互相关系来解决问题.练 习1.解下列不等式:(1)3x2-x -4>0; (2)x2-x -12≤0; (3)x2+3x -4>0; (4)16-8x +x2≤0.2.解关于x 的不等式x2+2x +1-a2≤0(a 为常数). 功课:1.若0<a<1,则不等式(x -a)(x -a1)<0的解是 ( )A.a<x<a1B.a1<x<aC.x>a1或x<a D.x<a1或x>a2.假如方程ax2+bx +b =0中,a <0,它的两根x1,x2知足x1<x2,那么不等式ax2+bx +b <0的解是______.3.解下列不等式:(1)3x2-2x +1<0; (2)3x2-4<0; (3)2x -x2≥-1; (4)4-x2≤0. (5)4+3x -2x2≥0;(6)9x2-12x>-4;4.解关于x 的不等式x2-(1+a)x +a <0(a 为常数). 5.关于x 的不等式02<++c bx ax 的解为122x x <->-或 求关于x 的不等式02>+-c bx ax 的解.4.三角形的“四心”1.“四心”的概念及性质心坎: 性质: 外心: 性质: 重心: 性质: 垂心:例1 求证: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且被该交点分成的两段长度之比为2:1. 已知D.E.F 分离为△ABC 三边BC.CA.AB 的中点, 求证AD.BE.CF 交于一点,且都被该点分成2:1. 证实 贯穿连接DE,设AD.BE 交于点G,D.E 分离为BC.AE 的中点,则DE//AB,且12DEAB , GDE ∽GAB ,且类似比为1:2,2,2AGGD BGGE .设AD.CF 交于点'G ,同理可得,'2','2'.AG G D CG G F则G 与'G 重合,AD.BE.CF 交于一点,且都被该点分成2:1.例2 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离为,,BC a AC b AB c ,I 为ABC 的心坎,且I 在ABC 的边BC AC AB 、、上的射影分离为D E F 、、,求证:2bc aAE AF. 证实 作ABC 的内切圆,则D E F 、、分离为内切圆在三边上的切点,,AE AF 为圆的从统一点作的两条切线,AE AF ,同理,BD=BF,CD=CE.22b c a AF BF AE CE BD CDAFAEAF AE即2b c aAE AF.例3 若三角形的心坎与重心为统一点,求证:这个三角形为正三角形. 已知O 为三角形ABC 的重心和心坎. 求证 三角形ABC 为等边三角形. 证实 如图,连AO 并延伸交BC 于D.O 为三角形的心坎,故AD 等分BAC ,AB BDAC DC(角等分线性质定理) O 为三角形的重心,D 为BC 的中点,即BD=DC.1AB AC,即AB AC .同理可得,AB=BC.ABC 为等边三角形.例4 求证: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 已知ABC 中,,AD BC D BE AC E 于于,AD 与BE 交于H 点.求证CHAB .证实 以CH 为直径作圆,,,90,o AD BC BE AC HDCHECD E 、在以CH 为直径的圆上,FCB DEH .同理,E.D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可得BED BAD .BCHBAD ,又ABD 与CBF 有公共角B ,90o CFBADB。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精品)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已整理精品)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之巴公井开创作1.乘法公式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 22()()a b 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222()2a b a ab b ±=±+.我们还可以通过证明获得下列一些乘法公式:(1)立方和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2)立方差公式2233()()a b a ab b a b -++=-;(3)三数和平方公式2222()2()a b c a b c ab bc ac ++=+++++;(4)两数和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5)两数差立方公式 33223()33a b a a b ab b -=-+-.对上面列出的五个公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证明.例1 计算:22(1)(1)(1)(1)x x x x x x +--+++.解法一:原式=2222(1)(1)x x x ⎡⎤-+-⎣⎦=242(1)(1)x x x -++=61x -.解法二:原式=22(1)(1)(1)(1)x x x x x x +-+-++=33(1)(1)x x +-=61x -.例2 已知4a b c ++=,4ab bc ac ++=,求222a b c ++的值.解:2222()2()8a b c a b c ab bc ac ++=++-++=.练 习1.填空:(1)221111()9423a b b a -=+( );(2)(4m +22)164(m m =++); (3 ) 2222(2)4(a b c a b c +-=+++).2.选择题:(1)若212x m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即是( )(A )2m (B )214m (C )213m (D )2116m (2)不论a ,b 为何实数,22248a b a b +--+的值 ( )(A )总是正数 (B )总是负数(C )可以是零 (D )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2.因式分解因式分解的主要方法有: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另外还应了解求根法及待定系数法.1.十字相乘法例1 分解因式:(1)x2-3x +2; (2)x2+4x -12;(3)22()x a b xy aby -++; (4)1xy x y -+-.解:(1)如图1.1-1,将二次项x2分解成图中的两个x 的积,再将常数项2分解成-1与-2的乘积,而图中的对角线上的两个数乘积的和为-3x,就是x2-3x +2中的一次项,所以,有x2-3x +2=(x -1)(x -2).说明:今后在分解与本例类似的二次三项式时,可以直接将图1.1-1中的两个x 用1来暗示(如图1.1-2所示). (2)由图1.1-3,得 x2+4x -12=(x -2)(x +6).(3)由图1.1-4,得22()x a b xy aby -++=()()x ay x by -- (4)1xy x y -+-=xy +(x -y)-1 =(x -1) (y+1) (如图1.1-5所示). 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x x 图1.1-1 -1 -2 1 1 图1.1-2-2 6 11 图1.1-3 -ay -by x x 图1.1-4 -11x y 图1.1-5(3)=++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65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a x a x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1811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762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91242m 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2675x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22612y xy 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3 42++=+-x x x x3、若()()422-+=++x x b ax x 则 =a , =b .二、选择题:(每小题四个谜底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在多项式(1)672++x x (2)342++x x (3)862++x x (4)1072++x x(5)44152++x x 中,有相同因式的是( )A 、只有(1)(2)B 、只有(3)(4)C 、只有(3)(5)D 、(1)和(2);(3)和(4);(3)和(5)2、分解因式22338b ab a -+得( )A 、()()3 11-+a a B 、()()b a b a 3 11-+ C 、()()b a b a 3 11-- D 、()()b a b a 3 11+-3、()()2082-+++b a b a 分解因式得( )A 、()()2 10-+++b a b aB 、()()4 5-+++b a b aC 、()()10 2-+++b a b aD 、()()5 4-+++b a b a4、若多项式a x x +-32可分解为()()b x x --5,则a 、b 的值是( )A 、10=a ,2=bB 、10=a ,2-=bC 、10-=a ,2-=bD 、10-=a ,2=b5、若()()b x a x mx x ++=-+ 102其中a 、b 为整数,则m 的值为( )A 、3或9B 、3±C 、9±D 、3±或9±三、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1、()()3211262+---p q q p2、22365ab b a a +- 3、6422--y y 4、8224--b b2.提取公因式法例2 分解因式:(1)()()b a b a -+-552 (2)32933x x x +++解: (1).()()b a b a -+-552=)1)(5(--a b a(2)32933x x x +++=32(3)(39)x x x +++=2(3)3(3)x x x +++=2(3)(3)x x ++.或32933x x x +++=32(331)8x x x ++++=3(1)8x ++=33(1)2x ++=22[(1)2][(1)(1)22]x x x +++-+⨯+ =2(3)(3)x x ++课堂练习:一、填空题:1、多项式xyz xy y x 42622+-中各项的公因式是_______________.2、()()()•-=-+-y x x y n y x m __________________.3、()()()•-=-+-222y x x y n y x m ____________________.4、()()()•--=-++--z y x x z y n z y x m _____________________.5、()()•--=++---z y x z y x z y x m ______________________.6、523623913x b a x ab --分解因式得_____________________.7.计算99992+=二、判断题:(正确的打上“√”,毛病的打上“×” )1、()b a ab ab b a -=-24222………………………………………………………… ( )2、()b a m m bm am +=++…………………………………………………………… ( )3、()5231563223-+-=-+-x x x x x x …………………………………………… ( )4、()111+=+--x x x x n n n ……………………………………………………………… ( )3:公式法例3分解因式: (1)164+-a (2)()()2223y x y x --+解:(1)164+-a =)2)(2)(4()4)(4()(4222222a a a a a a -++=-+=-(2)()()2223y x y x --+=)32)(4()23)(23(y x y x y x y x y x y x ++=+-+-++课堂练习一、222b ab a +-,22b a -,33b a -的公因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判断题:(正确的打上“√”,毛病的打上“×” )1、()⎪⎭⎫ ⎝⎛-⎪⎭⎫ ⎝⎛+=-⎪⎭⎫ ⎝⎛=-1.032 1.0321.03201.094222x x x x ………………………… ( )2、()()()()b a b a b a b a 43 4343892222-+=-=-…………………………………( )3、()()b a b a b a 45 4516252-+=-………………………………………………… ( )4、()()()y x y x y x y x -+-=--=-- 2222………………………………………… ( )5、()()()c b a c b a c b a +-++=+- 22……………………………………………… ( )五、把下列各式分解1、()()229n m n m ++--2、3132-x 3、()22244+--x x 4、1224+-x x4.分组分解法例4 (1)x y xy x 332-+- (2)222456x xy y x y +--+-.(2)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y x y y +--+-=22(4)(2)(3)x y x y y +----=(22)(3)x y x y -++-.或222456x xy y x y +--+-=22(2)(45)6x xy y x y +----=(2)()(45)6x y x y x y -+---=(22)(3)x y x y -++-.课堂练习: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多项式(1)by ax b a y x 222222++-+-(2)91264422++-+-b a b ab a5.关于x 的二次三项式ax2+bx+c(a≠0)的因式分解.若关于x 的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个实数根是1x 、2x ,则二次三项式2(0)ax bx c a ++≠就可分解为12()()a x x x x --.例5 把下列关于x 的二次多项式分解因式:(1)221x x +-; (2)2244x xy y +-.解: (1)令221x x +-=0,则解得11x =-21x =-,∴221x x +-=(1(1x x ⎡⎤⎡⎤--+--⎣⎦⎣⎦ =(11x x ++.(2)令2244x xy y +-=0,则解得1(2x y =-+,1(2x y =--,∴2244x xy y +-=[2(1][2(1]x y x y ++.练 习1.选择题:多项式22215x xy y --的一个因式为 ( )(A )25x y - (B )3x y - (C )3x y + (D )5x y -2.分解因式:(1)x2+6x +8; (2)8a3-b3;(3)x2-2x -1; (4)4(1)(2)x y y y x -++-.习题1.21.分解因式:(1) 31a +; (2)424139x x -+;(3)22222b c ab ac bc ++++; (4)2235294x xy y x y +-++-.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1)253x x -+ ; (2)23x --;(3)2234x xy y +-; (4)222(2)7(2)12x x x x ---+.3.ABC ∆三边a ,b ,c 满足222a b c ab bc ca ++=++,试判定ABC ∆的形状.4.分解因式:x2+x -(a2-a).5. (检验考试题)已知abc=1,a+b+c=2,a²+b²+c²=,求1-c ab 1++1-a bc 1++1-b ca 1+的值.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的关系2、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步伐一元二次不等式()00022≠<++>++a c bx ax c bx ax 或的解集: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两根为2121x x x x ≤且、,ac b 42-=∆,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 0>∆ 0=∆ 0<∆二次函数 c bx ax y ++=2(0>a )的图象c bx ax y ++=2c bx ax y ++=2 c bx ax y ++=2一元二次方程()的根002>=++a c bx ax 有两相异实根)(,2121x x x x < 有两相等实根 a b x x 221-== 无实根 的解集)0(02>>++a c bx ax {}21x x x x x ><或 ⎭⎬⎫⎩⎨⎧-≠a b x x 2 R 的解集)0(02><++a c bx ax {}21x x x x << ∅ ∅(1)x2+2x -3≤0; (2)x -x2+6<0;(3)4x2+4x +1≥0; (4)x2-6x +9≤0;(5)-4+x -x2<0.例2 解关于x 的不等式0)1(2>---a a x x解:原不等式可以化为:0))(1(>--+a x a x若)1(-->a a 即21>a 则a x >或a x -<1 若)1(--=a a 即21=a 则0)21(2>-x R x x ∈≠,21 若)1(--<a a 即21<a 则a x <或a x ->1 例3已知不等式20(0)ax bx c a ++<≠的解是2,3x x <>或求不等式20bx ax c ++>的解.解:由不等式20(0)ax bx c a ++<≠的解为2,3x x <>或,可知0a <,且方程20ax bx c ++=的两根分别为2和3, ∴5,6b c a a -==, 即 5,6b c a a=-=. 由于0a <,所以不等式20bx ax c ++>可酿成 20b c x x a a++< , 即 -2560,x x ++< 整理,得所以,不等式20bx ax c +->的解是 x <-1,或x >65. 说明:本例利用了方程与不等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解决问题. 练 习1.解下列不等式:(1)3x2-x -4>0; (2)x2-x -12≤0;(3)x2+3x -4>0; (4)16-8x +x2≤0.2.解关于x 的不等式x2+2x +1-a2≤0(a 为常数).作业:1.若0<a<1,则不等式(x -a)(x -a 1)<0的解是( ) A.a<x<a 1 B.a1<x<a C.x>a 1或x<a D.x<a 1或x>a2.如果方程ax2+bx +b =0中,a <0,它的两根x1,x2满足x1<x2,那么不等式ax2+bx +b <0的解是______.3.解下列不等式:(1)3x2-2x +1<0; (2)3x2-4<0;(3)2x -x2≥-1; (4)4-x2≤0.(5)4+3x -2x2≥0;(6)9x2-12x>-4;4.解关于x 的不等式x2-(1+a)x +a <0(a 为常数).5.关于x 的不等式02<++c bx ax 的解为122x x <->-或 求关于x 的不等式02>+-c bx ax 的解.4.三角形的“四心”1.“四心”的概念及性质内心:性质:外心:性质:重心:性质:垂心:2.典范例题例 1 求证: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且被该交点分成的两段长度之比为2:1.已知D 、E 、F 分别为△ABC 三边BC 、CA 、AB 的中点,求证AD 、BE 、CF 交于一点,且都被该点分成2:1.证明 连结DE,设AD 、BE 交于点G,D 、E 分别为BC 、AE 的中点,则DE//AB,且12DE AB , GDE ∽GAB ,且相似比为1:2, 2,2AG GD BG GE .设AD 、CF 交于点'G ,同理可得,'2','2'.AG G D CG G F则G 与'G 重合,AD 、BE 、CF 交于一点,且都被该点分成2:1.例2 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BC a AC b AB c ,I 为ABC 的内心,且I 在ABC 的边BC AC AB 、、上的射影分别为D E F 、、,求证:2b c a AE AF . 证明 作ABC 的内切圆,则D E F 、、分别为内切圆在三边上的切点,,AE AF 为圆的从同一点作的两条切线,AE AF ,同理,BD=BF,CD=CE.22b c a AF BF AE CE BD CD AF AE AF AE即2b c a AE AF . 例 3 若三角形的内心与重心为同一点,求证:这个三角形为正三角形.已知O 为三角形ABC 的重心和内心.图3.2-3图3.2-4图3.2-6图3.2-5求证 三角形ABC 为等边三角形. 证明 如图,连AO 并延长交BC 于D.O 为三角形的内心,故AD 平分BAC , AB BD AC DC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O 为三角形的重心,D 为BC 的中点,即BD=DC.1ABAC ,即AB AC .同理可得,AB=BC.ABC 为等边三角形.例4 求证: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 已知ABC 中,,AD BC D BE AC E 于于,AD 与BE 交于H 点.求证CH AB .证明 以CH 为直径作圆,D E 、在以CH 为直径的圆上,FCB DEH .同理,E 、D 在以AB 为直径的圆上,可得BED BAD .BCH BAD ,又ABD 与CBF 有公共角B ,90o CFBADB 时间:二O 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图3.2-7 图3.2-8 图3.2-9。

数学组初高中衔接校本教材

数学组初高中衔接校本教材

证明:亲爱的交大附中新高一的同学们:祝贺你们步入高中时代,下面有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棘手问题急需我们师生共同努力才 能解决,即“初高中衔接问题”。

由于课程改革,目前我区初中是新课标,而高中也是新课 程的学习,初高中不衔接问题现在显得比较突出。

面对教学中将存在的问题,我们高一数学 组的老师们假期里加班加点, 赶制了一份校本衔接教材,意在培养大家自学能力, 同时降低同学们初高中衔接中的不适应度, 希望大家将假期利用起来, 一开学对这篇自学教材的学习 将有相应的检测,愿大家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数与式的运算)、必会的乘法公式22 2 2(a - b - c) [(a ■ b) ■ c] (a - b) - 2(a - b)c - c2 2 2 2 2 2=a 2ab ■ b 2ac ■ 2bc c = a b c - 2ab 2bc 2ca. 等式成立【例1】计算:(x 2 一、2x 1)2 32J 1 2 解:原式=[x 亠2 x ) ]3= (x 2)2 (― 2x)2 (1)2 2x 2(— 2)x 2x 2 - 2 1 (―、2x)33 3438 2 2-21 =x -2 2x xx 亠 33 9说明:多项式乘法的结果一般是按某个字母的降幕或升幕排列. 【公式2】(a ' b)( a -ab • b?) = a? ■ b (立方和公式) 证明:(a ' b)( a 2 - ab ' b 2) = a 3 - a 2b ' ab 2 a 2b_ab 2 b 3 = a 3 b 3 说明:请同学用文字语言表述公式 2.【例 2】计算: (2a+b ) (4a-2ab+b 2) =8 a 3+b 3 【公式3】(a -b)(a? ab • b?) = a? - b (立方差公式)1 •计算(1) (3x+2y ) (9x 2-6xy+4y 2)= (2) (2x-3) (4x 2+6xy+9)=/小 G1 11 2丄1 丄1、(3)m- (m+m+) =<2 3 丿 4 6 91n)( — m 2 1 2 1 -—mn2510 (3) (a - 2)(a -2)(a 42-4a -16)(4) (X 22 xy 2 2'y )(X-xy(4) (a+b ) (a 2-ab+b 2) (a-b ) (a+ab+b 2)= 2 •利用立方和、立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1) 27m 3-n 3= (2) 27m 3- - n 3=8(3) X 3-125=6 6(4) m -n =【公式4】【公式 5】(a - b/ = a - 3^b 3ab - b 3 【例3】计算:2(1) (4 亠 m)(16_4m 亠 m )2 2222一 xy y )二[(x y)(x - xy y )]33(a 亠 b) = a亠 3a 2b 亠3ab(4)原式=(X - y)2 (X23 3 2 =(X y ) 63解:(1)原式=4 3 • m 3 =64 - m 3(2)原式=(1m)3「(1 n)3 1 m3「1 n35 2 125 82 4|2|2 23 3 6(3)原式=(a -4)( a 4a • 4 ) = (a )- 4 = a - 64说明:(1)在进行代数式的乘法、除法运算时,要观察代数式的结构是否满足乘法公式的结构.(2)为了更好地使用乘法公式,记住1、2、3、4、,、20的平方数和1、2、3、4、,、10的立方数,是非常有好处的.1【例4】已知X _3x,1=0,求X •飞的值.X” 2 1解:;X -3X 1=0 . x = 0 . x •X… 1 2 1 1 1 2 2 原式=(X )(X-1 -^(X )[( X ) -3] =3(3 —3)=18X X X X说明:本题若先从方程X2—3X -^0中解出X的值后,再代入代数式求值,则计算较烦琐.本题是根据条件式与求值式的联系,用整体代换的方法计算,简化了计算. 请注意整体代换法.本题的解法,体现了“正难则反”的解题策略,根据题求利用题知,是明智之举.1 1 1 1 1 1【例5】已知a b c = 0,求a( ) - b( ) - c( )的值.b c c a a b解:;a b • c = 0,. a b = -c, b • c = -a, c • a = -b原式=a【例7】计算(没有特殊说明,本节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 43(1) 8h 亠 』a 卞b(3)原式=. -----------ab abb 亠c a 亠c a 亠b b ---------------------- ---- c ■- bcac ab333a( -a) b( -b) c( -c) a b c 金 ①bc ac ababc33223a -b =(a - b)[( a - b) _3ab] = _c(c _ 3ab) = _c - 3abc .a 3 ■ b 3 ■ c 3二3abc ②,把②代入①得原式 =_3abc二_3 abc说明:注意字母的整体代换技巧的应用.)、根式式子,a (a _ 0)叫做二次根式,其性质如下: (1) ( .a)2 二 a(a _ 0)(2) a 2 a |(3) . ab = . a • . b(a _ 0, b _ 0) (4)b b(a• 0, b _ 0)【例6】化简下列各式:(1) - ( 3 一2)2• • ( . 3 -1)2(2) - 2 2• (1 一 x)• (2 一 x) (x解:(1)原式=| ,3 -2 | J . 3 -1 |=2 — 3: . 3 —1=1*(2)说明:请注意性质a |的使用:当化去绝对值符号但字母的范围未知时,要对字母的取值分类讨论.原式=| x —1 |亠| x-1) • (x -2) =2x -3 ( x . 2) -1) -(x -2) =1 (1 乞x 乞2)3 2解:.a 2b 亠 ab 2说明:有理数的的运算法则都适用于加法、二次根式的运算.乘法的运算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分式【例9】设x 亠三yH,求x3 - y3的值.原式=2+匚2乙_7X.2 2化为x),转化为分母中有根式”的情况.化简时,要把分母中的根式化为有理式,采亠i2 2 \ - 2x -x j x -2 2x =3 2x —x. x说明:(1)二次根式的化简结果应满足: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2)二次根式的化简常见类型有下列两种:①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 化简时,先将它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②分母中有根式(如一3)或被开方数有分母(如,x).这时可将其化为2 .3 2取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根式进行化简. (如—3化为一3(2_ -,3) _ ,其中2 • .3与2+73 (2+43)(2-43)2 - 3叫做互为有理化因式).有理化因式和分母有理化有理化因式: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如果它们的积不含有二次根式,那么这两个代数式叫做有理化因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亲爱的新高一的同学们:祝贺你们步入高中时代,下面有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棘手问题急需我们师生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即“初高中衔接问题”。

由于课程改革,目前湖北省初中是新课标,而高中也是新课程的学习,初高中不衔接问题现在显得比较突出。

面对教学中将存在的问题,我们高一数学组的老师们假期里加班加点,赶制了一份校本衔接教材,意在培养大家自学能力,同时降低同学们初高中衔接中的不适应度,从而为新学期做好准备。

初升高数学衔接班学法指导一、学习目标:1、认识初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和差异2、了解高中数学的考法3、了解高中数学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二、学习重点:1、初高中数学知识差异与学法差异2、针对高中数学的特点与考法,培养适合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重点讲解:高中数学的特点是:注重抽象思维,内容庞杂、知识难度大。

高中教材不再像初中教材那样贴近生活,生动形象,知识容量也更为紧密。

客观的说,初高中知识之间存在断层,正是由于这种断层造成很多同学难以在较短时间内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那么,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衔接过渡,使得同学们对高中数学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迅速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如何应对高中数学的学习。

(一)高中数学教材分析高中数学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

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5本书)构成;选修课程有4个系列,其中系列1、系列2由若干模块构成(系列1两本书、系列2三本书),系列3、系列4由若干专题组成。

内容涉及初等函数、数列、概率与统计、算法、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等等。

进入高中,我们首先学习的是《必修1》模块,我们应先对这一模块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必修1》模块由两章构成,分别是:第一章:集合第二章:函数如何理解集合呢?集合是一种数学语言,我们要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提高我们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在初中学习函数的基础上,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函数,只不过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在初中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基础上,我们还将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这些新的函数类型,而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高中数学的始终。

(二)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的突变。

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

而高中数学一开始即在初中学习的“函数”的基础上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

例如:初中是这样定义函数的: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都有惟一的值y与它对应,那么就说自变量x是y的函数。

那么,y=1是函数吗?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化函数的概念。

在高中是用集合的语言来定义函数的: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可以得到y=1是函数的结论。

集合作为数学的基本语言可以简洁地表示数学对象,对刚步入高中的同学来说,也是抽象的。

而后续的几何部分也削弱了直观性而突出了抽象性和空间的想象能力。

这就是说,思维要从初中的直观、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过渡。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的同学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

初中阶段,很多老师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解答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

因此,同学们在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学们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知识内容剧增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低、知识面窄。

高中数学知识广泛,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进行推广和引申,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

如:初中学习的角的概念只是“0~180°”范围内的,但实际当中也有720°和“-360°等角,为此,高中将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任意角,可表示包括正、负在内的所有大小的角。

又如:高中要学习《立体几何》,将在三维空间中求一些几何实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还将学习“排列组合”知识,以便解决排队方法种数等问题。

如:①三个人排成一行,有几种排队方法?(答:6种);②四人进行乒乓球双打比赛,有几种比赛场次?(答:3种),高中将学习统计这些排列方式的数学方法。

初中的学习中对一个负数开平方无意义,但在高中规定了于是令-1的平方根为±i,这样即可把数的概念进行推广,使数的概念扩大到复数范围等。

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将逐渐接触到。

4、综合性增强,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的难度。

比如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把一个物体放在天平的一个盘子上,在另一个盘子上放砝码使天平平衡,称得物体的质量为a,如果天平制造得不够精确,天平的两臂长短略有不同(其他因素不计),那么a并非物体的实际质量。

不过我们可以做第二次测量:把物体调换到另外一个盘子上,此时称得的物体的质量为b,如何合理地表示物体的质量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用到物理中力学的知识,且我们还可以从中得出一个重要的数学不等式。

5、系统性增强。

由于高中教材的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的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中一个表现。

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的结构化明显升级。

如函数,初中只简单地介绍一次、二次、反比例、正比例函数,对函数的性质很少研究,而高中的函数是一个大的知识体系。

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解析式、性质等是一个小系统;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二次函数也是一个小系统;函数图象也是一个小系统等等。

这些小知识体系相互渗透、联系构成函数大体系。

再比如小学里就有根据规律填数,如2,4,6,(),10,而数列的理论体系到高中才建立起来。

6、能力要求更高高中课程目标明确地提出要提高学生的五种基本能力,即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能力。

平时要注重对这些能力的培养。

比如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进行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

同学们在初中学习过三视图,可以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到高中,我们会具体给出三视图的定义,而且会考查由三视图如何还原出实际物体。

例1:下面是一个组合图形的三视图,请描述物体形状如果给出相应的数据,同学们是否能够求出它的体积呢?这道题考查的就是同学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例2:三角数阵中的归纳推理根据以上排列规律,数阵中第n(n≥3)行从左至右的第3个数是。

这道题考查的就是同学们的归纳推理能力。

当然,对于一个实际问题,同学们是否能够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来处理问题,这又对大家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中数学考试的特点高考中主要考查什么呢?考纲要求:数学学科的考试,按“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的原则,将知识、能力和素养融为一体,全面考查学生的数学素养。

拿江苏高考卷来说,文科数学满分为160分,理科数学满分为200分,其中数学选修部分占40分。

初中数学的考试方法,基本上是学什么考什么。

高中数学考试却有许多截然不同之处。

考试题多半是生疏的题目,是不能依赖模仿加以解决的问题。

同学们在做题中最感困难的是没有思路。

分析不出所要解答的题目的问题结构。

仿佛感到什么方法都学过,就是分不清什么时候该用哪一个。

看来,初高中数学考试的主要区别是高中考的是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好高中数学的应对策略和学习方法我们了解了高中数学的特点以及考试的特点之后,现在就根据其特点寻找相应的学法。

1、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

有一些同学在初中学习不规范,凭借聪明的头脑,在初三的中考突击中也能取得较理想的成绩。

这部分同学上高中后,学习上仍比较放松,以为采取同样的方法仍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

但是,现实告诉我们,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到高中是根本行不通的。

中考的题目不太具有明显的选拔性,中考只是局部的学生竞争,同学们考上高中都相对容易,但高考则不同,目前我们国家还不可能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说还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拔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去读大学,因此高考的题目往往具有很强的选拔性,竞争非常激烈。

从课程本质上说,高中内容体系性虽强,但是在编写时是通过“模块”的形式把这些比较系统的内容分散开来编写的,如果没有老师的引领,同学们在学习时会觉得内容繁杂、无序,不容易形成知识结构和“思维链”,无法形成对知识“一览众山小”的把握,并不利于对知识的学习。

而且,前面也说了,高中数学蕴含着很多的数学思想与数学解题方法,这些抽象的思想与灵活方法的运用,同学们仅凭读课本是无法感知的,而老师上课时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难点,突出思想方法,只有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才能更好地认识高中数学,认清结构,发现其中的奥秘,利用好老师的角色将对我们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抓住数学的灵魂———数学思想。

所谓数学思想是人们对数学内容的本质认识,是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进一步抽象和概括,属于对数学规律性的认识范畴。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数学思想指导着数学问题的解决,并具体体现在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中。

常用的数学思想有: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整体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

无论是初中数学还是高中数学,数学思想都是数学的灵魂,它们之间是可以衔接的。

(3)如果要使这50台联合收割机每天获得的租金最高,请你为该农机租赁公司提出一条合理建议.解:(1)若派往A地区的乙型联合收割机为x台,则派往A地区的甲型联合收割机为(30-x)台;派往B地区的乙型收割机为(30-x)台,派往B地区的甲型收割机为(x -10)台。

∴y=1600x+1800(30-x)+1200(30-x)+1600(x-10)=200x+74000。

x的取值范围是:10≤x≤30(x是正整数)。

(2)由题意得200x+74000≥79600,解不等式得x≥28.由于10≤x≤30,∴x取28,29,30这三个值,故有3种不同的分配方案。

①当x=28时,即派往A地区甲型收割机2台,乙型收割机28台;派往B地区甲型收割机18台,乙型收割机2台。

②当x=29时,即派往A地区甲型收割机1台,乙型收割机29台;派往B地区甲型收割机19台,乙型收割机1台。

③当x=30时,即30台乙型收割机全部派往A地区;20台甲型收割机全部派往B地区。

(3)由于一次函数y=200x+74000的值y是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的,所以,当x=30时,y取得最大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