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肺疾病影像学诊断思路---王仁贵
肺部弥漫性病变的HRCT诊断(网状影部分)
肺小叶结构
❖ 肺小叶又称次级肺小叶,是肺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解剖单位。 ❖ 肺小叶呈大小不等的锥体形,其尖朝肺门、底向肺表面,相
邻肺小叶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分隔。两肺各有50一80个肺小 叶。 ❖ 肺小叶由细支气管(或3一5个终末细支气管)连同它的各级分 支及其末端的肺泡所构成。包括: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肺小叶大小约12cm,由5-15个肺腺泡组成,腺泡由进行气体交换的肺泡组 成。
❖中轴间质,又称轴心间质。所有的气道,从主支气管到呼吸 性细支气管,及其伴随的肺动脉分支,均被轴心间质围绕。 这些结缔组织,可从肺门部沿支气管分支,到小叶内支气管 周围,甚至连向肺泡导管及肺泡囊。
肺间质解剖基础
❖ 外围间质,又称胸膜下间质:外围间质分布在肺脏表面,与 脏层胸膜有关,并伸入肺内构成小叶间隔。小叶间隔的结缔 组织内含有肺静脉和淋巴管。在肺脏的前、侧和膈面小叶间 隔最厚,在肺脏的外围部比中心部较厚。上叶比下叶明显, 小儿比成人显著。正常成人小叶间隔最厚之处为0.1mm。
常见的特殊征象
❖ “月晕征”:指在结节状或肉芽肿样病灶周围呈环 形的磨玻璃影,使病变边缘模糊。见于局灶型肺泡 癌、嗜酸细胞肺浸润、霉菌感染等。
❖ “小泡征”:指结节状、肉芽肿样或实变区内出现 的较小的低密度含气影,提示为小空洞、开放的细 支气管影或残存肺组织等,见于肺泡癌、霉菌感染、 肺结核等。
常见的特殊征象
肺弥漫性病变的分布特征
❖ 双肺低密度影见于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有壁)、支气管扩 张(有壁)、肺气肿 (无壁)等,单侧可见于支气管肺囊肿、 蜂窝肺、支气管扩张等。
❖ (2)上肺或下肺:肺间质肺炎、wegener肉芽肿、蜂窝肺 以下肺多见,而结核、嗜酸性肺炎、结节病等以上肺为主 。
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更新日期:2021-03-22 冯元春周玮张淑香细支气管肺泡癌(BA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在WHO 分类法中属于腺癌的一个亚型, 其发生率约占肺原发肿瘤的2%~21%[1,2]。
因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 极易误诊, 尤其是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DBAC)误诊率更高。
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3例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并就其误诊原因和鉴别诊断进行探讨。
1.1 一般资料 13例经病理确诊的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 男性8例, 女性5例; 年龄28~77岁, 平均50岁,40岁以上9例, 占69.2%。
其中经淋巴结活检证实6例, 痰检发现腺癌细胞6例, 胸腔或心包积液找到腺癌细胞2例, 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找到癌细胞1例。
1.2 临床表现咳嗽、白色泡沫痰9例(69.2%),其中1例每日痰量达500ml; 痰血2例(15.4%);呼吸困难8例(61.5%);发热1例(7.7%)。
颈部或锁骨上触及肿大淋巴结10例(77%)。
1.3 转移情况全组13例中11例转移, 占84.7%,其中锁骨上淋巴结转移9例(69.2%),胸膜转移2例(15.4%),心包转移1例(7.7%),纵隔淋巴结转移1例(7.7%),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7.7%)。
1.4 影像学资料全组13例X 线胸片和胸部CT 表现均为双肺弥漫性病变。
其中CT 扫描采用GE 公司生产的Prospeed SX Advantage 型螺旋CT 机, 在闭气状态下, 从肺尖到膈顶进行无间断连续轴位扫描,120KV,130mA, 扫描时间1秒, 准直(Collimation)10mm,进床速度10mm/s,pitch为1, 层厚10mm, 层距10mm 。
1.4.1 腺泡样结节 12例显示肺野内针尖至粟粒大小的点状、结节状高密度影, 直径2~8mm, 呈不均匀分布,9例患者双下肺部分有融合。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正文:一、引言弥漫性肺疾病(Diffuse Lung Disease,DLD)是一组以肺实质弥漫性改变为特征的疾病,包括间质性肺疾病、肺泡蛋白沉积症、肺泡出血等多种病理类型。
影像学在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以便临床医生参考。
二、临床背景弥漫性肺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各异,常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部分疾病还可伴随其他系统的病变,如含胺细胞瘤引起的皮肤及消化道黄色瘤等。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可帮助诊断。
三、影像学检查1.X线胸片X线胸片是弥漫性肺疾病的常规影像学检查之一,可观察肺纹理增加、肺实质模糊、肺纹理粗大、胸膜凸起等表现。
但X线胸片对病变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力有限。
2.CT扫描CT扫描是弥漫性肺疾病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常规扫描可观察到肺间质纹理增加、小叶间隔增厚、胸膜凸起等表现。
增强扫描可更好地显示血管分布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结合CT表现和临床病情,可确定病变的分布、范围和程度。
3.磁共振成像(MRI)MRI可提供更详细的肺部解剖和病变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对于一些特殊的弥漫性肺疾病如淋巴瘤、结节病等的诊断有一定的优势。
但MRI在肺部的应用仍有一定限制,不适用于所有的弥漫性肺疾病。
四、影像学诊断思路1.首先观察胸部X线片和CT扫描,了解肺弥漫性改变的特点,包括肺纹理增加、肺实质模糊、肺纹理粗大、小叶间隔增厚等。
2.根据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情,进一步鉴别诊断,如排除结节病、淋巴瘤等特殊的疾病。
3.观察病变的分布、范围和程度,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为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4.鉴别诊断过程中需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
五、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1.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图谱2.相关疾病的影像学鉴别诊断表格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弥漫性肺疾病(Diffuse Lung Disease,DLD):一组以肺实质弥漫性改变为特征的疾病。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CT—成—像技—术—是—关—键———
HRCT: 是核心 层厚: ≤ 1mm 重建: 高分辨率 矩阵: 512 - 1024
PPT文档演模板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 常规CT (层厚10mm) 薄层CT (层厚1mm)
PPT文档演模板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鉴别诊断
• 肿瘤类病变: 转移瘤(血道或淋巴道) 原发性:腺癌、肺泡癌、淋巴瘤
• 非肿瘤病变 感染性、肉芽肿样、小血管炎 结缔组织病、淀粉样变性、其他等
PPT文档演模板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诊断方法
• CT引导下穿刺活检 • 支气管镜透壁活检
PPT文档演模板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病理诊断
PPT文档演模板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病例4
•王××,男性,20岁。
•近3月来干咳、少痰,不伴胸 痛,无咯血和发烧。
PPT文档演模板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PPT文档演模板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PPT文档演模板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PPT文档演模板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背景分类
•——————————
网状结节 磨玻璃结节 肺气肿结节 正常背景的结节
PPT文档演模板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 结节背景: 网线状、磨玻璃影、肺气肿、正
常
PPT文档演模板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分布与来源 •——————————
网线状 阴影
结节状 阴影
高密度 片影
低密度 囊片影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弥漫性肺疾病(diffuse Lung disease,dLd):指肺部多个小叶及其支气管腔内发生持续性病变的疾病,表现为肺间质病变及/或肺泡病变。
2.影像学诊断思路(imaging diagnostic approach):根据肺部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和判断,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弥漫性肺疾病,并进一步寻找病因。
3.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指肺泡间质发生病理改变的一组疾病,包括间质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内渗液等。
第一章:背景与定义1.1 弥漫性肺疾病的概念与分类1.2 影像学在弥漫性肺疾病中的地位与作用第二章:影像学特征2.1 X线胸片的表现与评估2.2 高分辨率cT(hRcT)的影像学特点2.3 cT的附加检查及其应用第三章:主要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3.1 肺纤维化的影像学表现3.2 肺肉芽肿病的影像学表现3.3 肺血管炎的影像学表现3.4 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的影像学表现3.5 其他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第四章:影像学诊断思路4.1 基本诊断思路4.2 影像学鉴别诊断要点4.3 病因学相关检查的指导与解读4.4 典型病例分析第五章:弥漫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与前景展望5.1 弥漫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5.2 弥漫性肺疾病的未来发展方向注:该文档仅为参考用途,旨在提供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具体疾病诊断需结合医生的临床评估和其他检查结果。
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本文档涉及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1.弥漫性肺疾病(diffuse Lung disease,dLd)2.影像学诊断思路(imaging diagnostic approach)3.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精简版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引言弥漫性肺疾病是指累及肺泡、肺间质或两者的广泛性疾病。
影像学在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弥漫性肺疾病的常见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思路。
影像学表现肺实变肺实变是指肺泡内充满了液体、血液、脓液或其他物质,使得肺组织密度增加,呈现实变影像。
肺实变在弥漫性肺疾病中常见,例如细菌性肺炎、肺泡蛋白质沉积症等。
肺间质改变肺间质改变是指肺泡壁、间质纤维化、肺间质水肿等引起的肺组织密度改变。
肺间质改变在弥漫性肺疾病中常见,例如间质性肺炎、特发性肺纤维化等。
肺泡腔改变肺泡腔改变是指肺泡内的气体容积发生改变,呈现空气密度或气体囊肿样影像。
肺泡腔改变在弥漫性肺疾病中常见,例如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
血管改变血管改变是指肺动脉、肺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异常改变。
血管改变在弥漫性肺疾病中常见,例如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
诊断思路详细病史询问在进行影像学诊断之前,医生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史、家族史以及曾经接触过的有害物质等。
这有助于缩小诊断范围并提供有关可能诊断的线索。
影像学检查对于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X线胸片、CT扫描、MRI等。
其中,CT扫描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更详细、准确的信息。
影像学分析对于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医生应从肺实变、肺间质改变、肺泡腔改变和血管改变等方面进行分析。
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疾病的性质、范围和严重程度,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鉴别诊断在进行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时,医生应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例如,细菌性肺炎与肺泡蛋白质沉积症在影像学上可能有相似的表现,但其治疗方法和预后可能完全不同。
准确的鉴别诊断对于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包括详细病史询问、影像学检查、影像学分析和鉴别诊断。
通过全面的影像学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性质、范围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ppt)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UIP):外围分布、纤维化、蜂窝
癌性淋巴管炎 HRCT:间质受累、网结影、不对称、无纤维化改变
结节病 HRCT : 网结影、间质受累、对称或不对称、有纤维化
结节病 HRCT : 网结影、间质受累、对称、有纤维化
过敏性肺炎(亚急性或慢性) HRCT : 放射状网条影、中轴间质受累、对称、有纤维化
薄层CT (层厚1mm)
常规CT (层厚10mm) 薄层CT (层厚1mm)
吸气相
呼气相
空气潴留征:Air trapping
影像分析(差异)
—————————
形态学类型(六种)
分布的差异(五种)
病灶外征象 等等
(背景、纤维化、胸水、心脏、淋巴结…)
影像(HRCT)分型 —————————
网线状 阴影 结节状 阴影 高密度 片影 低密度 囊片影 肉芽肿 样影 混合型 阴影
1、网状影
2、多发结节影
3、实变影
4、囊状影
5、肉芽肿影 6、混合密度影
网线状影
分型和鉴别
网—线—状—影—的—构成—(—部—位—)
小叶间隔 小叶内间隔 小叶核心 中轴支气管血管束增厚 胸膜下曲线 胸膜下间质增厚 细支气管粘液栓和管壁增厚 蜂窝
青少年男性, 临床症状较轻,与影像学不成比例 双肺粟粒结节,类似三均征 结节密度较高,缘清
分__析___________________
结节类型: 初步诊断: 下一步检查 ……
支气管镜检查 透壁活检
病___理__________________
甲状腺癌 肺转移
病例3
郑××,男性,38岁。 近半年来呼吸困难、干咳、少痰, 伴胸痛,无咯血和发烧,渐加重。
不是淋巴道来源; 不是血管播散来源; 不是原发肺泡来源; 不是气道壁自身来源; 是什么来源?气道吸入实质性结节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一、引言弥漫性肺疾病是指侵犯肺泡和肺间质的广泛性疾病,包括多种疾病,如间质性肺病变、肺泡损伤、血管性肺病变等。
影像学诊断对于弥漫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和评估疾病的程度和活动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包括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和评估方法。
二、影像学表现1·核素显像:核素显像可用于评估肺部通气和血液供应情况,如氧合性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合成孔径声孝成像(SPECT/CT)。
2·X线胸片:弥漫性肺疾病在胸片上的表现常是肺纹理增加、网格样影或结节样病变。
3·CT扫描:CT扫描是弥漫性肺疾病的主要影像学工具,可显示病变的分布、形态和密度特点。
具体的CT表现包括肺泡实变、肺泡壁增厚、肺间质纤维增生等。
三、鉴别诊断1·肺间质纤维化:肺间质纤维化是弥漫性肺疾病的一种常见形式,其特点是肺实质背景的间质纤维化。
可通过纵隔窗设置不同窗宽窗位来观察肺间质纤维化的程度和分布。
2·嗜酸性肺病:嗜酸性肺病是一种由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引起的肺部疾病,可以通过高分辨率CT观察到肺泡壁增厚、结节影和间质纤维化等表现。
3·肺充血:肺充血是由心血管系统引起的肺部疾病,CT可以显示肺动脉和静脉扩张以及肺实质的弥漫性浸润。
四、评估方法1·CT定量分析:利用计算机软件对CT图像进行分析,如计算肺部的密度、容积等指标,以评估疾病的程度和进展。
2·动态观察:通过连续的CT扫描观察患者的病变变化,以评估疾病的活动性和预后。
3·病理学检查:对于疑难病例,可以行肺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通过病理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附件:本文涉及的附件包括示例CT影像和图表,供读者参考。
法律名词及注释:1·弥漫性肺疾病:广泛侵犯肺泡和肺间质的疾病,如间质性肺病变、肺泡损伤、血管性肺病变。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弥漫性肺疾病(Diffuse Lung Disease)是一类以肺部实变、间质纤维化、肺泡填充及其他非充气性肺组织改变为特征的综合病理过程。
影像学诊断在弥漫性肺疾病的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影像学诊断弥漫性肺疾病的思路:1. 采集全面的临床信息在进行影像学诊断之前,重要的第一步是采集全面的临床信息。
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这些信息对影像学的解读和诊断非常关键。
2. 查看X线胸片X线胸片是最常用的初步筛查工具,可以提供快速的全局评估。
注意观察是否有肺实变、间质纹理增多、肺纹理粗糙、双肺门增大或变形等改变。
3. 进行高分辨CT扫描如果X线胸片提示可能存在弥漫性肺疾病,进一步进行高分辨CT扫描是必要的。
高分辨CT能够提供更详细的肺部结构信息,有助于明确疾病的类型和范围。
4. 分析CT影像特征在分析CT影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肺实质改变:观察是否有肺泡实变、实变区域大小和分布情况。
间质纤维化:注意观察肺间质的纹理增多和粗糙情况,有无网状阴影、蜂窝状阴影等。
肺泡填充:观察肺泡内有无积液、渗出物或其他充填物。
肺大疱和气胸:注意观察肺部是否有空洞性病变,是否有气胸。
双肺门和纵隔:观察肺门淋巴结是否增大,纵隔是否有肿块或增厚。
5. 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将影像学特征与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病史、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可能的诊断包括肺间质纤维化、肺泡炎、肺出血、肺水肿等。
以上是影像学诊断弥漫性肺疾病的思路和步骤。
在进行影像学诊断时,还需结合其他检查以及临床医生的专业判断,并定期进行随访和观察,以获取更完整和准确的诊断结果。
医学-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肺段结构
观察病变对肺段结构的影响,帮 助确定病因。
弥漫性肺疾病
识别不同弥漫性肺疾病的典型影 像学表现。
肺实质病变
分析病变与肺实质结构之间的关 系。
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中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CT、MRI和X线。
CT
CT扫描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肺 部图像,帮助诊断病变类型。
M RI
MRI提供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 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下的检查。
X线
X线检查简便快捷,常用于初步 筛查和病情监测。
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
除了影像学检查,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也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3
影像学报告
详细描述病变的特点和可能的诊断。
肺实质病变的形态特征
肺实质病变在弥漫性肺疾病中常见,具有一些特征性的形态特征。
浸润性
病变常呈浸润性分布,不局 限于特定区域。
结各异。
斑片状
病变也可以呈斑片状分布, 造成肺部密度不均匀。
肺段结构受累的影像学表现
弥漫性肺疾病还可以引起肺段结构的受累,影像学表现有一些特点。
重要性
准确分类对于选择合适检查和制定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
影像学检查在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全面展现
影像学检查可以全面展现肺部病变的特点和分布。
2 非侵入性
相对于其他检查方法,影像学检查非侵入性且较为安全。
3 确定定位
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
医学-弥漫性肺疾病的影 像学诊断思路
弥漫性肺疾病是一组肺部疾病,包括肺实质和肺间质的广泛受损。本演示将 介绍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流程,包括影像学检查方法和不同疾病的影像学特 征。
弥漫性肺影像[1]
临床分类—各论
• 四,吸入性疾病: • 1,职业性: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气
体。 • 2,环境因素 • 3,爱好:养鸟或宠物
临床分类—各论
• 五,特别类型: • 1,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或不伴机化性肺炎
〔BO或BOOP〕 • 2,嗜酸粒细胞性肺炎 • 3,医源性 • 4,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 • 5,呼吸性细支气管炎 • 6,肺泡蛋白沉积症 • 7,肺静脉阻塞病 • 8,转移性淋巴管癌 • 9,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 肺泡灌洗液〔BALF〕 • 免疫组织化学〔IHC〕
病理诊断注意要点
• 一,重视临床资料,加强与临床医师、影像 医师交流。
• 二,病理诊断过程: • 1,判断标本质量 • 2,程序化原那么:特异性→相对特征性→特
发性。 • 3,防止先入为主。 • 4,报告书写:描述+诊断+备注。详细描述主
要和重要的组织学变化,尤其不支持临床诊 断的组织学改变。
• 5,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疾病 〔RBILD〕: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病。 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吞噬细胞浸润。
• 6,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弥 漫性反响性肺淋巴细胞增生。中年女性 多见。高γ球蛋白血症。
• 7,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 〔BO/OP〕:又称为隐源性肺炎 〔COP〕。肺泡及细支气管腔内纤维母 细胞性息肉样物质。
• 1,普通型间质性肺炎〔UIP〕:即特发 性肺纤维化〔IPF〕,亦称隐源性致纤维 化肺泡炎。灶性区域增生性纤维母细胞 团,很少纤维化,终末期变现为“蜂窝 肺〞。预后差。
• 2,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弥漫性 肺泡内大量单核巨噬细胞沉积。与 RBILD 、朗格罕肉芽肿病有重叠。预后 较好。
王仁贵:MDCT直接淋巴管造影在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中的诊断价值
王仁贵:MDCT直接淋巴管造影在弥漫性肺淋巴管瘤病中的诊断价值ECR 2012 / C-0917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direct-lymphangiography in diffuse pulmonary lymphangiomatosisCongress: ECR 2012Poster No.: C-0917Type: Scientific PaperKeywords: Thorax, Lymph nodes, Contrast agents, CT, Lymphography, PET-CT, Staging, Computer Applications-Detection,diagnosis, Contrast agent-other, Lymphoma, Pathology,EpidemiologyAuthors: R. WANG, W. Shen; Beijing/CNDOI: 10.1594/ecr2012/C-0917DOI-Link: /10.1594/ecr2012/C-0917PurposeThe aim of our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usefulness of MDCT direct-lymphangi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diffuse pulmonary lymphangiomatosis.Methods and MaterialsBetween 1997 and 2011, we collected 18 patients with pathology-proven DPL examined by direct-lymphangiography MDCT. Two independent observers analyzed CT findings and recorded how frequently the imaging features were seen on direct-lymphangiography MDCT.▪ The intrathoracic abnormalities included :─ abnormal return and distribution of contrast medium─ the dilatation of lymphatic channels─ mediastinal soft tissue infiltration and enlargement─ peribronchovascular thickening─ interlobular septal thickening─ diffuse ground glass opacities─ pleural effusion and pleural thickening─ extra-pleural soft tissue thickening─ pericardial effusion and thickened pericardium─ multiple lymphadenopathy in mediastinum and axilla─ pneumo-thorax/mediastunum/pericardium▪ The associated extrathoracic abnormalities included :─ abnormal return and distribution of contrast medium─ the dilatation of lymphatic channels─ abdominal effusion─ retroperitoneal and splenic cystic lymphangioma─ cervical involvement or thoracic duct obstruction─ cervical lymphatic vessels dilation─ multiple small lymphadenopathy in axilla─ lymphedema of lower limb─ bone or vertebral lesionsResultsFig. 1: ▪ 7-year-old boy with DPL, showed chylothorax for 1 year. ▪ The CT of thorax with/without enhancement after direct- lymphangiophy showed diffuse mediastinal infiltrations with nomass effect on the vascular structures, abnormal distribution of contrast medium, smooth peribronchovascular thickening and right chylothorax. References: Radiology,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 Beijing/CNFig. 2: The enhanced CT in mediastinal window showed diffuse mediastinal and peribronchovascular infiltrations and left chylothorax & pericardium. The CT in lung window showed smooth and diffuse thickening of peribronchovascular and interlobular septum with GGO-like background and no fibrosis. References: Radiology,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 Beijing/CNFig. 3: ▪21-year-old woman with DPL. ▪The diffuse mediastinal and peribronchovascular infiltrations and abnormal distribution of contrast medium were showed on the MIP and MPR reconstructed imagings. References: Radiology,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 Beijing/CNFig. 4: ▪ 16-year-old boy with chylothorax for 2 years. ▪ MDCT direct-lymphangiography showed abnormal distribution of contrast medium and thickening of bilateral pleura and extrapleural soft tissue, pleural effusion and GGO-like background of the lung. ▪ Multiple air focus were distributed in bilateral pleural space, extrapleural space, interlobar fissures and pericardium. References: Radiology,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 Beijing/CNThe important CT patterns of intrathoracic abnormalities of DPL were abnormal 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contrast medium (18/18 patients, 100%), the dilat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lymphatic channels (18/18, 100%), diffuse mediastinal soft tissue infiltration and enlargement without displacement of the vessels (18/18, 100%), bilateral peribroncovascular thickening (18/18, 100%), interlobular septal thickening (18/18, 100%),multifocal or diffuse ground glass opacities (17/18, 94.4%), pleural effusion (17/18, 94.4%), parietal and visceral pleural thickening and extra-pleural soft tissue thickening (11/18, 61.1%), pericardial effusion and thickened pericardium (16/18, 88.9%), multiple small lymphadenopathy in mediastinum and axilla (16/18, 88.9%), pneurmo-thorax(3/18, 16.7), pneumo-mediastunum(2/18, 11.1%), pneumo-pericardium (1/18, 5.6%). The other associated extrathoracic abnormalities included retroperitoneal lymphatic vessels dilation and return of lymphatic fluid(4/18, 22.2%), abdominal effusion (1/18, 5.6%), cervical involvement or thoracic duct obstruction(8/18, 44.4%), retroperitoneal solid cystic lesions(1/18, 5.6%), splenic lesions (1/18, 5.6%), bone or vertebral lesions(3/18, 16.7%).Table 1, CT findings of intrathoracic abnormalities of DPLCT findings(Intrathoracic abnormalities) Number(n=18)Percent(%)abnormal return and distribution of contrastmedium18 100%the dilatation of lymphatic channels 18 100% mediastinal soft tissue infiltration andenlargement18 100% peribronchovascular thickening 18 100% interlobular septal thickening 15 83.3% diffuse ground glass opacities 14 77.8% pleural effusion and pleural thickening 17 94.4% extra-pleural soft tissue thickening 11 61.1% pericardial effusion and thickened pericardium 16 88.9% multiple lymphadenopathy in mediastinum 8 44.4% pneumo-thorax/mediastunum/pericardium 4 22.2%Table 2, CT findings of extrathoracic abnormalities of DPLCT findings(Extrathoracic abnormalities) Number(n=18)Percent (%)retroperitoneal abnormal return of contrastmedium4 22.2% retroperitoneal and splenic cysticlymphangioma1 5.6% abdominal effusion 1 5.6%cervical lymphatic vessels dilation 8 44.4% cervical thoracic duct obstruction 8 44.4% multiple small lymphadenopathy in axilla 16 88.9% multiple small lymphadenopathy in neck 10 55.6% lymphedema of lower limb 1 5.6%bone or vertebral lesions 3 16.7% ConclusionDirect lymphangiography MDCT can observed clearly the lymphatic abnormal return and the dilatation and proliferation and infiltration of lymphatic channels showed by the abnormal distribution of contrast agent on MDCT direct-lymphangiography and the typical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are quite helpful in diagnosis of DPL.References1.Du minghua, Ye ruanjian, Sun kunkun, et al. Diffuse pulmonary lymphangiomatosis: a case report with literature review. Chinese Medcial Journal, 2011, 124(5):797-800.2.El Hajj L, Mazieres J, Rouquette I, et al. Diagnostic value of bronchoscopy, CT and transbronchial biopsies in diffuse pulmonary lymphangiomatosis: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lin Radiol, 2005, 60(3): 921-925.3.Ozeki M, Fukao T, Kondo N. Propranolol for intractable diffuse lymphangiomatosis.N Engl J Med. 2011, 364(4):1380-1382.4.Yekeler E, Dursun M, Yildirim A, et al. Diffuse pulmonary lymphangiomatosis: imaging fingdings. Diagn Interv Radiol, 2005, 11(3): 31-34.5.Tamay Z, Saribeyoglu E, Ones U, et al. Diffuse pulmonary lymphangiomatosis with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a child. J Pediatr Hematol Oncol, 2005, 27(12): 685-687.6.Wunderbaldinger P, Paya K, Partik B, et al. CT and MR imaging of generalized cystic lymphangiomatosis in pediatric patients. AJR Am J Roentgenol 2000, 174(3):827-832.7.Zisis C, Spiliotopoulos K, Patronis M, et al. Diffuse lymphangiomatosis: are there any clinical or therapeutic standards?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7, 133(6):1664-1665.8.Alvarez OA, Kjellin I, Zuppan CW. Thoracic lymphangiomatosis in a child. J Pediatr Hematol Oncol. 2004, 26(2):136-141.9.Wiatr E, Langfort R, Orłowski T, et al. Chylothorax in patients with diffuse pulmonary lymphangiomatosis. Pneumonol Alergol Pol. 2006;74(2):209-215.Personal InformationRengui Wang, Professor and director of Radiologic center of Beijing Shijitan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of China.My special interest is Diffuse lung diseases and tumors of Chest and pulmonary lymphtic diseases evaluated by X-ray, CT, MRI and PETCT.My email: ********************.cnFROM:/esr/viewing/index.php?module=viewing_poster&doi=10.1594/ecr2012/C-0917。
弥漫性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思路
2、多发结节影
3、实变影
4、囊状影
5、肉芽肿影 6、混合密度影
网线状影 分型和鉴别
网线状影的构成(部位) —————————
小叶间隔 小叶内间隔 小叶核心 中轴支气管血管束增厚 胸膜下曲线
1、小叶间隔增厚
2、小叶内间隔增厚
3、小叶核心增厚
4、中轴支气管血管束增厚
5、胸膜下线
6、胸膜下间质增厚
炎 尘肺
女 14岁:家养鸽子2月,渐行性气憋
男 29岁:造船厂电焊工,工龄10年,渐行性气憋
常见疾病:气道壁来源
————————— 细支气管炎 肺结核(气道播散型) 肺囊性纤维化
HRCT:弥漫性分布分支状结节、伴空腔、肺气肿背景
DPB 三大特征: 1、排列特征 2、薄壁囊腔 3、空气潴留
女32岁,无症状,HRCT弥漫散在分布树丫状结节
淋 巴 道 来 源 的 间 质 结 节
HRCT:肺间质正常、肺气肿背景、分支结节
小 气 道 壁 来 源 的 核 心 结 节
HRCT:肺间质受累?背景?不规则结节
原 发 肺 泡 的 多 中 心 结 节
常见疾病:淋巴道来 源
————————— 结节病 癌性淋巴管炎
常见疾病:气腔来源
—————————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
临床:痰溢、大量
干咳、无痰
临床:M/62,发热、消瘦、腹泻、进展较快、症状重
临床:无发热、症状轻 有发热、症状重
临床: 女性 36岁
男性 70岁
临床:发热、进行气憋
咯血、症状轻
2001- 4 – 16
外周型—恶性
2001 - 4 - 27
中央型—良性
认识差别 到 明确诊断 —————————
128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骨算法对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128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骨算法对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
值
苏志钧;王任国
【期刊名称】《现代医用影像学》
【年(卷),期】2016(025)002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128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骨算法检测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6月本院经临床确诊和肺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75例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128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骨算法检测,观察并分析128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骨算法疾病检出率、图像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参照金标准-肺病理活检结果得出,本组患者肺部弥漫性病变检出率高达97.33%,并且图像质量不佳仅为16.00%;另外,2名资深阅片师对图像质量满意度高达94.67%.结论:128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骨算法对肺部弥漫性病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总页数】3页(P329-331)
【作者】苏志钧;王任国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526040;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52604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普通CT2mm薄层骨算法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J], 张先恒;李秀华;万凤华
2.高分辨率 CT 对肺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J], 张德标;谭满源;黄心香
3.螺旋CT薄层骨算法重建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J], 武军
4.薄层高分辨率肺部CT在COVID-19中的诊断价值 [J], 张斌华
5.薄层高分辨率肺部CT在COVID-19中的诊断价值 [J], 张斌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弥漫性病变X线、CT及HRCT影像分析
肺弥漫性病变X线、CT及HRCT影像分析
王真儒;刘白鹭;王贵甫;干素清;王勤;王彦民
【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1993(001)001
【摘要】本文报告肺弥漫病变(DLD)74例,对16种DLD的X线、CT及1.2mm 薄层HRCT表现进行详细分析。
X线平片影像重叠,对DL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限度。
普通CT克服了平片的缺点,可发现平片不能显示的轻微改变、隐避部位病变及早期病变。
HRCT可显示肺小叶及其微细结构,显示叶间胸膜,可对集粒点及网状结构进行详细分析获得更多信息,为DL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王真儒;刘白鹭;王贵甫;干素清;王勤;王彦民
【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5008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
【相关文献】
1.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X线与CT影像分析 [J], 杨根东;陆普选;张莉萍;李苑;李少珍;钟菊珍
2.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X线和HRCT表现 [J], 邓东;龙莉玲;黄仲奎;叶伟;梁秀咸;梁登成;黄践
3.肺内弥漫性病变的X线平片,CT及肺活检对照:—附52例分析 [J], 高乔;侯云
义
4.肺部弥漫性病变影像学HRCT影像分析 [J], 冯盛春
5.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X线与CT影像分析 [J], 田增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漫性肺疾病影像学诊断思路---王仁贵
概念小分享:
DLDs是影像学领域中的一个广义的定量诊断的概念,泛指在影像学上单侧或两侧肺呈多灶性或弥漫性分布的各种形态的病变或疾病,组织病理学上以肺间质和/或肺实质局灶或广泛浸润为特征的一大组异质性疾病群。
所谓“异质性”(heterogeniety)指病因各异、机制不同、临床和病理及影像学表现呈多样化特征的概念。
此概念与“呼吸内科学”的临床概念有所不同,后者的内涵相对狭义,特指一组以肺泡单位的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异质性非肿瘤和非感染性肺部疾病的总称。
这些异质性疾病在临床症状、肺生理功能、影像学表现和组织病理学等方面也存在某些共性,包括(1)临床表现上以活动后呼吸困难为主;(2)肺功能检查多呈限制性通气障碍;(3)影像学呈两肺弥漫性浸润阴影;(4)病理学改变为肺泡炎和间质增厚或纤维化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