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科学第四单元复习(课堂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章第3课《火山》(1)PPT课件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章第3课《火山》(1)PPT课件

火山类型
3、休眠火山
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
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
山锥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
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如我国长白山天池,
目前虽然没有喷发活动,但从山坡上一些深不
可测的喷气孔中不断喷出高温气体,可见该火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谢谢大家
再见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xue/ 美术课件:./kejian/me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i/ 生物课件:./kejian/shengwu/
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的过程 火山喷出地表前的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岩浆形成与初始 上升阶段、岩浆囊阶段和离开岩浆囊到地表阶段。 1.岩浆形成与初始上升阶段 岩浆的产生必须有两个过程:部分熔融和熔融体与母岩分 离。 2. 岩浆囊阶段 岩浆囊是火山底下充填着岩浆的区域,是地壳或上地幔岩 石介质中岩浆相对富集的地方。 3. 从岩浆囊到地表阶段 当地壳中引张或引张-剪切应力大于当地岩石破裂强度时, 便可能形成张性或张-剪性破裂,如若这些裂隙互相连通, 就可以作为岩浆喷发的通道。喷发时常有巨大的闪电出现。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4-5 热在水中的传递 课件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4-5 热在水中的传递 课件

加热牛奶
热在其他液体内都是以对流的形式进行传递
问题二
将一小瓶红色热水放到冷水里,会出 现什么现象?
冷水 热水
温度低,密度大 温度高,密度小
问题三
为什么粮食仓库一般都装有天窗和地窗呢?
天窗
地窗
仓库通风
无动力风帽
问题四
为什么制冷的空调安装在房子的高处, 制暖的暖气片却安装在房子的低处?
空调吹风口吹出冷空气,冷空 气密度比热空气大,向下流动,热 空气密度小,向上流动,形成冷热 循环,整个房子都会变凉快。
探索二 加热烧杯中的水,探索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
如果换成较大的容器,并在容器底部加热,热在 水中的传递方式还会一样吗?容器内的水都会变热吗?
探索二 加热烧杯中的水,探索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
实验记录单二
加热烧杯中的水 加热的物体
加热的位置
烧杯内的水是否都变热 我看到:红墨水的运动 方向
探索二 加热烧杯中的水,探索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
试管中加水
加热试管一端
探索一 加热试管中的水:探索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
探索一 加热试管中的水:探索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
推测热在水中的传递路径,并在《学生活动手册》 中用示意图或文字记录。
探索一 加热试管中的水:探索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
小红的猜测:
小邓的猜测:
热的传递
水和热的传递
探索一 加热试管中的水:探索热在水中的传递方式 实验记录单一
暖气片吹出的是热空气,热空气 密度比冷空气小,向上流动,冷空气 密度大,向下流动,形成冷热循环, 整个房子都会变暖和。
谢谢观看!
聚 焦 对比:热在金属中和在水中的传递
加热金属棒下部
加热试管下部的水

【复习总课件】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PPT课件)

【复习总课件】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知识点梳理(PPT课件)

“遗民泪尽胡尘里”中“泪尽”二字写出亡国之恨。 “南望王师又一年”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又”字则表达出对苟且偷生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
10 军神
《军神》这篇课文主要写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使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写出了作者对刘伯承将军敬佩和赞扬的感情。 这篇课文让我认识了一位意志坚强、临危不惧的刘伯承元帅。
词句积累
知识点三:课文内容考点
课文目录
09
10
11
12
古诗三首
军神
青山处处埋忠骨
清贫
语文园地
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唐代的王昌龄。王昌龄 ,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称为“七绝圣手”。“ 从军行”是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这首诗写出了边疆战士艰苦的边塞生活和为国杀敌、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
默写词语
玉门关 麻醉剂 脑神经 刘伯承 中南海 防空洞 毛岸英 毛泽东 彭德怀 志愿军 一瞬间 下意识 传世宝 方志敏
默写词语
五千仞岳 一针见血 从容淡定 汗珠滚滚 一声不吭 青筋暴起 汗如雨下 脸色苍白 肃然起敬 川东支队 平平安安 情不自禁 不由自主 奔赴朝鲜 若有所思 血肉之躯 一点一滴 矜持不苟 舍己为公 金镯金戒 意外之财 齿冷三天 洁白朴素
黯然—暗淡 踌躇—彷徨 注目—注视 奢侈—浪费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形近字
熟练—生疏 柔和—粗狂 清醒—糊涂 崭新—陈旧 勉强—乐意 慈祥—凶恶 友好—敌对 繁忙—清闲 特殊—普通 黯然—鲜明 踌躇—坚决 怀疑—相信 失望—期望 洁白—乌黑 朴素—奢华 清贫—富裕 奢侈—节俭 矜持—开朗 舍己为公—自私自利 从容淡定—慌慌张张一声不吭—滔滔不绝

第4单元地球和地表(复习课件)-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核心考点集训(青岛版)

第4单元地球和地表(复习课件)-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核心考点集训(青岛版)

4.地幔厚约2870千米,温度为1000℃— 3000℃。 5.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半径约为3470千米,温度约为
4700℃。 6.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石构成。
7.地球结构模型的制作 制作目的 通过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内部的构造
。 制作材料 多种颜色的橡皮泥。 制作过程 1.用黄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 2.用橘红色的橡皮泥包在黄色球形的外面,代表地幔。 3.用棕色的橡皮泥包裹住橘红色的橡皮泥,代表地壳。这样,
周围的度假村、木材场和居民住宅遭到破坏。 5.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壳运动破坏了地下
的平衡时,岩浆受到挤压,向上运动,遇到薄弱的地壳,会喷出 地表,形成火山。
6.模拟火山喷发实验 实验目的 模拟火山喷发。 实验材料 三脚架、铁盘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在铁盘子里放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个小坑。 2.往坑里倒入一些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坑口,倒放在铁盘子里
第14课 地震 1.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
屋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严重损害。 2.我国产生的几次强烈地震
“7.28唐山地震”,“5.12汶川地震”,“4.14玉树地震”。 3.地下的岩层在压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形。当受到的力大到不能 承受时,岩层就会产生突然的、快速的断裂。岩层断裂所产生的 地震波传到地表会引起地表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4.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 带来严重损害。地震产生后,除了会直接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 裂、喷砂冒水等现象外,还会引起火灾、爆炸、毒气蔓延、水灾 、滑坡、泥石流、瘟疫等次生灾害。
5.地震模拟实验 实验目的 模拟地震产生时的情景。 实验材料 纸箱、木块、记号笔。 实验过程 (1)在纸箱上画上街道的图形。 (2)在每个“街道”的拐角处都用小木块垒成楼房。 (3)在纸箱底部敲击,形成“地震”,使楼房倒塌。

大象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食物与能量》教学课件共五课时

大象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食物与能量》教学课件共五课时
20+250+90+88+233+60=741(千卡)
晚餐:米饭(100 克)、番茄炖牛肉(番茄100克、牛肉100克)、麻婆豆 腐 (豆腐 100 克、花生油 10 克)、香蕉 (100克)、八宝粥(100克)。
150+106+20+98+90+90+85=789(千卡)
得出结论
人的生存和活动需要能量。当人体从食物中摄 取的热量总和不能满足人体需要时,就会影响 人体的生理功能。而摄取热量总和大于所需热 量总和而且缺乏运动时,人体就会变胖,也不 利于身体健康。所以,均衡饮食特别重要。
消费者: 各种动物都要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
食,它们是各级“消费者”。
分解者:
生物界还生活着专门吃动植物遗体的“腐食性动物”,以 及霉菌、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可以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植 物所需要的养料,科学家称它们为“分解者”。
农田生物群落里的动植物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
农田生物群落里的食物链
1.小麦→麻雀→鹰 2.小麦→麻雀→蛇→鹰 3.小麦→田鼠→蛇→鹰 4.小麦→蝗虫→麻雀→鹰 5.小麦→蝗虫→麻雀→蛇→鹰 6.……
大象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食物与能量》
4.4 食物链
你听过这个的故事吗?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蝉吸食树汁,螳螂吃蝉,黄雀吃螳 螂。树汁中的能量从蝉传递给螳螂, 再从螳螂传递给黄雀。
用箭头代表能量传递的方向:


螳螂
黄雀
你还知道哪些生 物间存在着类似 的食物关系么?


“毛线推演”——食物网
4.当自己扮演的某种生物灭绝时,就从食物网中退出,并放开 自己手中的毛线。 5.当某种生物没有可以吃的物种时,也将会灭绝,也要从食物 网中退出。 6.当吃自己的动物突然消失时,原来被吃的物种存活量会大量 增加,它需要的食物量也会大量增加,导致作为它的食物的生 物大量减少。 7.当每种生物都有可吃的食物,而且每种生物的数量大致稳定 时,表示这个生态系统暂时处于平衡状态。

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练习课件(共77张PPT)-2024-2025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ppt

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练习课件(共77张PPT)-2024-2025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教科版.ppt

实验记录表: 被触碰到的部位
感觉到的笔尖数量 (次)
科学 五年级 上册
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
指尖 肘部 膝盖 手背
2
1
1
1
科学 五年级 上册
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
实验结论:皮肤里有些地方的神经分布 所以敏感性强;有些地方神经分布 少 敏感性弱。上述四个部位中, 指尖 最多。


,所以
的神经分布
目 录
CONTENTS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科学 五年级 上册
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
2.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 等重要生理功能的是( C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3.人喝醉酒后站不稳,摇摇晃晃是因为酒精麻痹了人的 ( B )。
A.右脑
B.小脑
C.脑干
科学 五年级 上册
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
4.有新闻报道,7岁男童贝贝左脑切除,成“半脑人”,两 年来,细菌逐渐将男孩的左脑破坏,每天他的右侧身体 会抽搐上百次,右手、右脚失去知觉。根据新闻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次)
21
24 22
每分钟心跳次数 72
(次)
78 75
跳绳1分钟后 甲 乙丙 32 36 34
96 106 101
科学 五年级 上册
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
(2)下列测量心跳的方法,错误的是( C )。 A.借助听诊器 B.数脉搏 C.看胸部的起伏
科学 五年级 上册
第四单元 健康生活
(3)下列关于心脏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心脏每次跳动后都会有短暂的休息 B.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从不休息 C.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

2021五四制《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与地表》全部课件(共5课时)

2021五四制《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与地表》全部课件(共5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从正反两个方面充分交流 生活中物体下落的现象
活动过程
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不下落,为什么?
活动过程
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不下落,为什么?
活动过程
生活中哪些物体可以不下落,为什么?
活动过程
活动二:探究物体落地原因
活动过程
1.实验探究“移走磁铁,曲别针如何运动”,验证地球引力的存在。
活动过程
活动一:水流对地表产生了哪些影响?
活动过程
实验结论: 水在地表流动的过程中塑造着地表形态。
活动过程
还有哪些自然因素会引起地表变化?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视频:自然力量对地表的影响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6500万年前的大陆板块与现在的大陆板块 作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过程
科学家探索地球 内部的方法
地震波测量
地震波能够向四面八方 传播,有的可以一直传到地 心。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碰 到不同的物质,就会有不同 的反射和折射,用仪器把这 些信息记录下来,再进行分 析研究,就可以推知地下物 质的状态和分布情况了。
活动过程
通过磁力探究
地球作为一颗行星,自 身磁场是因为转动而产生, 科学家由此判断地球内部有 融化的铁和镍,这些流状体 在不同层间的来回流动产生 磁场。
活动过程
地球表面的物
体,人们能够看得 见,可是地球内部 是什么样的,我们 没法看到。科学家 又是怎样知道地球 内部秘密的呢?
活动过程
从地面到地球的中 心约6300千米,而现在 最先进的钻机钻探的 深度也不过十几千米, 仅为地球半径的1/500。
活动过程
如果把地球比做 一个苹果的话,那 就相当于连表皮也 没有钻透。怎么才 能知道地球内部的 情况呢?

五年级科学《光》单元复习幻灯片

五年级科学《光》单元复习幻灯片

阳光下的影子
9、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C )。
A、长——短 B、短——长 C、长——短——长
10、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方向是( B)。
A、西—南—东 B、西—北—东 C、东—北—西
11、测得1米高竿子的影长0.5米,同时测得一棵树影长是8米,则树高
是( B)。 A、4米 B、16米 C、无法计算
12、测得1米高竿子的影长0.5米,测得一棵树影长是8米,则树高
是( )。 A、4米
C
B、16米 C、无法计算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十九分。
第三课 光是怎样传播的
1、光是怎样传播的?
光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2、光传播的速度是多少? 3、光光从传太播阳的到速度达是地3球0万需千要米几每分秒钟。?
影子长短变化:清晨长,逐渐变短,中午最短,
然后变长,到太阳偏西快落山时最长。
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十九。阳光下的影子判断
1、一天当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不会发生变化。( )×
2、物体的影子总在阳光背光的一面。( ) √ 3、影子越短,表示太阳的位置越高。( )
3、阳光下旗杆影子长5米,一会儿旗杆影子变长了,这种现象发生在( )。
C
A、上午
B、中午
C、下午
4、阳光下一根10厘米的铅笔直立在地上,其影子长5厘米,同时测得旗杆影
子长为2米。旗杆实际高度约为( )米。
A、2米
C
B、2 .5米 C、4米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十九分。
阳光下的影子
5、古代人们用日晷来计时,其原理是(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二:十九点 三十九分。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课件

教科版(2017秋)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课件
3.以“阳光”条件的实验结果有 阳光的绿豆会发芽,无阳光的绿 豆会发芽。 。
复习回顾
绿豆发芽实验的结果怎样?
4.以“温度”条件的实验结果:常 温下的绿豆会发芽,低温下的绿豆 不会发芽。
5.以“空气”条件的实验结果:有 空气的绿豆会发芽,无空气的绿豆 不会发芽。
复习回顾 绿豆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2.载重量增大
vs
3.稳定性变好
复习回顾
竹筏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1.容易进水 2.容易散架 3.动力不足 4.载重量有限
复习回顾
你打算怎样改进?
1.动力 不足可以增 加一张帆 2.容易进水可以用 塑料膜包起来 3.载重量有限可以 增加体积
复习课题
复习关键词
沉的材料 沉的材料做船 增强稳定性
复习回顾 同学们、你们知道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吗?
栖息地为植物提供光、 空气、水、适宜的温度 等基本条件。
动物具有适应气候、 食物、空气和水源等 环境变化时的行为
生态系统由生物 和非生物组成
3.绿豆苗的生长
单一变量对比实验
4. 蚯 蚓 的 选择
5.当环境 改变了
7. 设 计 和 制 作生态瓶
1课
2课
3课
4课
5课
6课
7课
2. 比 较 种 子 发 芽实验
回顾: 本单元我们学了什么?
《环境与我们》单元架构
1.地球——宇宙的奇迹 2.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 3.珍惜水资源 4.解决垃圾问题 5.合理利用能源 6.让资源再生 7.分析一个实际的环境问题
1—2课整体了解地球为人类提 供的珍贵而独特的生存条件,了解地 球面临的复杂、严重的环境问题。
3—6课具体地探讨几个与小学生 生活贴近的环境问题。

新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简单机械《轮轴》优质课件

新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简单机械《轮轴》优质课件
5
你能找出下列物品中的轮和轴吗?
6
活动二:设计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试一试怎样更省力?
7
活动二:设计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在轮上用力时,省力; 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8
活动二:设计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在轮轴的轮上用力时,省 力。如果轴固定不变,把轮换大些,会怎么 样呢?
9
活动二:设计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新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五年级下册
16、轮轴
第四单元 简单机械
转动汽车的方向盘为什么可以轻易改变汽车行驶的方 向?转动把手为什么可以轻易地打开或关闭水龙头?
2
活动一:认识轮轴。


3
活动一:认识轮轴。
轮 轴
4
活动一:认识轮轴。
像汽车方向盘、阀门这样,由一个大轮 和一个轴组成,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 叫作轮轴。
19
14
活动三:说一说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
15
做个简易辘轳,体验轮轴的作用。
16
课堂总结 谈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17
谢谢观看 !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2024/3/18
18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课是小学中的一门有趣的副课,其中的科学实验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小学科学实验包含的内 容很多,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为他们在中学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接下来就说说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 一、备课方面 虽然小学科学不是主课,但是老师应该对小学科学实验充分重视,在备课方面要精心准备。确定好教学内容和 方向,明确教学目的,对一学期的科学实验都有一个系统的规划。 二、学生准备工作 有的实验课是实验室里本来就有现成的工具可以使用的,但是有的实验课是需要学生自己准备实验工具的,老 师应该在上课前,让学生们准备好相关实验工具,并提前预习实验内容。 三、提升学生兴趣 小学生刚开始对科学实验课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孩子们年纪比较小,容易在短时间内就对科学实验失去兴趣。 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动手做科学实验,并及时予以一定的奖励。 四、教学方式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方式有很多,有的是让学生一个个的操作过关,有的是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然后互相 合作完成实验。不管什么教学方式,一定要学生们写下详细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考核方面 小学科学实验一般不做考试要求,但是老师们可以自己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做实验的态度、实验操作过 程、实验结果进行评分,作为小学生的平时成绩,引起学生对科学实验课的重视。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 4 单元 地球运动与宇宙 教材分析(上)

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 4 单元 地球运动与宇宙 教材分析(上)

《探究技能 假设》
在本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在科学研究中非常常见,即无法调查所有样 本时,如何科学地得出结论。这时就需要本课学习的作出假设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 帮助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是作出假设的前提和开始。
教科书中的两个例子分别以“每年相同日期”和“过了夏至日”为前提,作出两 种推论。这就构成了完整的科学假设。
《探究技能 假设》
《探究技能 假设》
要顺利完成观察活动不仅需要较长时 间还需要天气情况的配合。此外物体每日 影长变化不是很大,需要多天才会比较明 显。因此,本观察活动需要一段比较长的 时间才能完成。教师可以适当提前布置观 察任务,如提前两周到一个月。
《探究技能 假设》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夏至日影子最短,冬至日影子最长”,进 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就可以产生一个问题:“这一变化是否具有什么 规律?”
第17课《地球上的昼与夜》
通过模拟实验,由此发现昼夜半球是东西分布的,从而建构了整个地 球范围的昼夜分布的科学概念。
地球是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只有朝着太阳的一面被照亮。 配合“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拍摄的地球照片,证实以上说法。
第18课《昼夜与地球自转》
结合学生已有概念和对实际情况的验证探究,指导学生认识到地球自西向东围 绕地轴自转是昼夜交替与天体东升西落现象的成因。
教科书上提出两种地球自转方 式的假设,并要求学生提出其他可 能的自转方式。
第18课《昼夜与地球自转》
地球有哪些可能的自转方式?用地球仪和手电筒做实验进行验 证。
讨论:地球怎样自转,有哪些可能的方式? 针对教科书中以及学生自己提出的地球自转方式进行分析,充 分讨论。
第18课《昼夜与地球自转》
地球上的昼夜交替是否有先后顺序?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两端跨越不同的时 区,例如上海和乌鲁木齐这两个一东一西的 城市就有日出时间不一致的现象。 思考:为什么东方先迎来黎明?是否和 地球自转的方向有关呢?

五下科学第四单元复习备课讲稿

五下科学第四单元复习备课讲稿
4、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能直接 观察到地球的公转。
5、在模拟实验中,“星星”的位置越远,视觉差越小,看到的位 置变化越不明显。
24 365
A
自转 公转
自西 向东
自西 向东
因为地球在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
× √
恒星周年视差
地球在公转
B
× 越不明显
1、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人们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 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 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即与 (太阳的照射角度)有关。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能引起太阳 照射角度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引起气温的有规律变化。因此,四 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2、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自西向东(或逆时针)自转而 发生的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3、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 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 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由于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 逆时针),意味着越是(东边)的时区,就越先迎来黎明。北京比 乌鲁木齐早2个小时迎来黎明。
往北极方向看
往南极方向看
2、北极星一年四季的位置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在 围绕假想的(地轴)旋转时,北极星处在地轴的(北延长 线)上。所以,往北极看时,会看到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 北极星作逆时针旋转,北极星不动。而往南极看时,看不 到北极星,也不存在“南极星”。
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了解即可)
哥可以
×
B B
1、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2、“日心说”发表300年后,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利用 “傅科摆”做了一个实验,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傅 科摆”的摆动方向会(偏离)刻度盘的指示方向,从而证 明了地球在自转。“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有力证据, 现已为世界所公认。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的运动》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知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意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地球的运动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对地球的运动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实例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讨论、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地球仪。

2.自制地球运动演示仪。

3.PPT。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的内容,如“太阳是什么?”、“太阳对地球有什么影响?”等,以复习和巩固学生对太阳的知识。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地球仪和自制地球运动演示仪,向学生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地球仪,让学生亲自操作地球仪,观察和体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什么?”、“地球公转的周期是多久?”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例,如“日出日落的原因是什么?”、“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以巩固学生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

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拓展问题,如“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ppt课件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ppt课件

2、 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核心意图 ❖ 知道繁殖行为包括雌雄的识别,交配,生产
和对后代的哺育等 ❖ 认识主要方式有:卵生和胎生 ❖ 了解繁殖方式的多样性(特殊的繁殖)
方式
难点突破:
❖ 以学生资料的交流介绍为主 ❖ 结合生活实际,选择常见的一、两种动
物重点介绍其生殖、发育情况 ❖ 收集相关的视频资料,形象生动
❖ 访谈___和父母进行一次交流,了解自己即 将出生时的一些情况
❖ 体验活动___将重物绑在身上一天,体会妈妈 怀孕时的不易
❖ 拓展活动___我们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回报父 母的养育之恩
图片或课件了解胎儿在母体中的发育 过程
资料
❖ (讲述人类生育的动画片 )
第四单元 岩石与矿物
1.
认识常见的岩石
❖ 课中:为学生提供合适的脚手架。 1.创设自然状态下的比较观察——这种
感官层面的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岩石是自然形 成、坚硬不易发生形变的无生命的固体物质, 以区别于其它物体。如海绵、种子、酱油等。
教学建议(二)
❖ 2.使用工具进一步细致观察——如颜色、颗粒大小 和形状、条纹颜色与方向、是否有气泡、是否有其 它物质、是否比水轻、是否易碎、是否与稀盐酸发 生反应……让一种岩石区别于其它岩石。
2、认识矿物的性质
❖ 核心任务: 通过实物操作和科学阅读的方式观察矿
物的颜色、透明度、硬度、光泽、形状等方 面的特征,以及根据这些特征派生出来的用 途。
教学建议(一)
❖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矿物概念; ❖ 帮助学生弄清岩石和矿物的关系; ❖ 要在教师指导下逐一研究矿物的性质和
用途。 ❖ 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的观察、感知、描述。
2课时
2.
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PPT课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PPT课件

第二部分:橡皮筋缠绕圈数与 小车行驶的距离

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说明:橡皮筋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并不成比例。换句 话说,绕4圈时小车行驶的距离并不是绕两圈时行驶距 离的两倍,而是更远些,因为橡皮筋后绕上去的两圈 弹力更大。但有的小车也可能会近一些,因为弹力大 了轮子打滑。
第三部分:橡皮筋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记录
年 月 日
橡皮筋缠绕 的圈数 实验 次数 1 2 3 1 2 3 小车行驶的距离 (单位:厘米) 平均距离 单位:厘米 我们的 发现
1
2 3
小组成员:
在一定的范围内, 橡皮筋绕的圈数多,它的弹力大, 小车行驶得远; 橡皮筋绕的圈数少,它的弹力小, 小车行驶得近。

第二部分: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 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第二部分: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 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想办法增加橡皮筋长度(另做拴橡皮筋的支点),想办 法增大橡皮筋弹力(并排安装两根橡皮筋),如果弹 力大了轮子打滑,可以适当增加小车重量……
①、要看准终点,用皮尺量出距离并及 时填好记录单。 ②、边实验边思考:橡皮筋缠绕一圈或 多圈时,产生的力的大小一样吗?橡皮 筋的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一样吗?
5.把一根头发栓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用力拉头发,读出 头发被拉断时拉力的大小.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 时候,首先要看清它 的量程,也就是它的 测量范围.加在弹簧 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 过它的最大测量值, 否则就会损坏弹簧测 力计.
GMS型锚索测力计
握力计
SKN系列测力计
测力环
弹簧秤的构造
提环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PPT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PPT
答:形成原因:由于地表植物覆盖少,沙尘多,遇到强风, 在风的搬运作用下,沙尘弥漫在空中而形成沙尘瀑。
主要危害: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蓄亡。造成农田、 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 运输造成严重威胁。对源区农田和草场的土地生产力造成严 重破坏。造成大气污染。 预防措施:1.加强环境的保护,把环境的保护提到法制的高 度来。2.恢复植被,加强防止沙尘暴的生物防护体系。实行 依法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防止土地沙化进一步扩大,尽可 能减少沙尘源地。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3、有性生殖(种子繁殖)的优点和缺点 各是什么?
答:优点:播种操作容易,同时可得多 数幼苗,便于贮藏及远途运输,植物发 育强壮,寿命长,利用植物的有性生殖 方式,可以培育新品种。
缺点:易产生可遗传的变异,不易保持 母本固有的遗传特性,有些种类开花结 实较迟缓。
15、通过煤、石油、天然气的开采 年限,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哪 些启示?
答:煤、石油、天然气的的储量是 有限的,而且它们都是不可再生资 源,将来必定会用完,所以我们应 该好好珍惜这些宝贵的资源,不要 随意浪费。
16、机器人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社 会的发展有哪些积极的方面?又会引 起哪些问题?
答:机器人在军事、勘探、医疗等领 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减少了环境污染,但同时也会带来战 争、工厂裁员、机器人伤人等问题。
1、写一份保护矿产资源的建议书 我们建议: 1)、尽量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节约汽油, 保护能源矿产。 2)、回收废旧塑料、铁,减少矿产资源的 浪费。 3)、严禁乱采滥挖矿产资源。
3、我认为建筑工具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自动化成都会越 来越高,我自己认为,全电脑无人控 制的工具可能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的发展方向。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热》单元课件

2021年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热》单元课件
4 记录并对比实验结果。
实验器材:
装有冰块的烧杯
食盐
两支温度计 干布
实验步骤:
1 在烧杯中加入冰块,擦去外壁水珠。
2 将烧杯静置,观察外壁。
3 记录烧杯内外温度计的读数。 4 在烧杯中加入食盐,继续观察和记录

1.当温度变化时,我们观察到了哪 些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
2.我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哪些水的蒸 发和凝结现象?
记录表
温馨提示
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 ,不要碰到试管壁。
研讨
汇报 交流
凉水和热水的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温度变化是怎样引起的? 凉水的温度会不断上升吗? 热水的温度会一直下降吗?
研讨 你发现了吗?
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 体,并趋向平衡。
拓展
感温
感知温度 的方法
粉末
温度计
感温 纸带
怎样倒水?
小结
不同材料的导热本领各不相同,金属材料导热
较快,塑料、木头等材料导热较慢怎。样倒水?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叫做热的良导体。 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弱的物体叫做热的不 良导体。
2 比较铜丝、铁丝、铝丝的导热性能
铝丝 铁丝 铜丝
相同的条件
1 同时加热; 2 同一个点加热; 3 同一个热源加热; 4 金属棒长短、粗细相同。
探索
温馨提示
使用酒精灯时要规范,当心别烫着手 !
还可以在金属条 上涂感温油墨来帮助 观察变化。
探索 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在涂有蜡(或感温油墨 )的金属圆片边缘的一个点 上加热,观察蜡(或感温油 墨)的变化情况。
推测热在金属片中是怎 样传递的,记录在表格中。
探索 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课《热在水中的传递》课件9(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5课《热在水中的传递》课件9(2022新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
5.热在水中的传递
热在水中是如何传递的?与在 金属中的传热方式相同吗?
给试管中的水加热
实验步骤: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感温粉末和酒精,振荡 试管至感温粉末溶解。 2.在试管中加入约三分之一的水,固定在铁 架台上,然后给试管中水的一端加热。观察 现象并记录。(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动手尝试, 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加热时请勿用手触碰!)

热在水中的传递记录表
加热的物体 加热的位置 感温粉末颜色 感温粉末运动
热的传递实验记录一
试管里的水
底端
中间
1.加热过程中,感温粉末颜色的变化 是怎样的?感温粉末是怎么运动的?
2.热在试管中是怎样传递的?
实验材料:
给烧杯中的水加热
特浓色素 塑料滴管 烧杯 三脚架 酒精灯
1. 组装加热装置。 2. 在一只大烧杯内加入约二分之一的清水。 3. 用滴管吸取浓色素,伸入到水下待加热的地方(烧杯底中 间),挤出几滴浓色素。
温馨提示:加热过程中请勿用手触碰三脚架,请勿将加热 过的石棉网放在桌子上。)
热在水中的传递记录表
热的传递实验记录二
加热的物体
烧杯里的水
加热的位置
底部中间
感温粉末颜色
感温粉末运动
1.加热过程中,感温粉末颜色的变化是怎 样的?感温粉末是怎么运动的?
2.热在烧杯中是怎样传递的?
热在水中的传递路线
热在空气中是怎样传递的
冬天,我们在房间里使用取暖器时, 房间里哪里的空气先热起来?房间里 上部空气的温度和下部空气的温度哪 里更高?房间里的空气是怎样逐步达 到全部变热的?把我们的推测在图中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出来。
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 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 热方式称为“热对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黑夜
白天
如图,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回归线上,
此时:北半球处于夏季,昼长夜短
10
北极地区出现极昼,
பைடு நூலகம்
如图,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回归线上,
此时:北半球处于冬季,昼短夜长
北极地区出现极夜,
11




北半球,夏季
太阳
北半球,冬季
12




夏季
春季,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太阳
冬季 秋季,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
⑴当地球运行到D位置时,太阳光直射在 ______赤_道______(填写纬线名称)上,这时北半球的季节是
______秋__季____. ⑵当球运行到C位置时,太阳光直射在__南_回_归__线____(填
写纬线名称)上,这时北半球的季节是_____冬_季_______ 15
13
1、画出自转方向
2、当地球绕太阳转到( 3 )位 置时,北极地区整天都是黑夜
3、当地球绕太阳转到( 1 ) 位置时,我们杭州一天中昼最 长夜最短
直射此点时北在,极南南地半半区球球极,指夜南向,回太归阳线4、从1么至样2太变阳化直的射?点是怎直射北点半在北球北半,半球处球指于,向夏北太季回阳,归线1,4
• 4.在地球仪上,南半球是白天的时候,北半 球还是黑夜。 ( X )
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球是围绕地轴自转的
8
地球公转
• 1、恒星周年视差证明地球在公转 • 2、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 3、因为地球公转与地轴的倾斜,一
年中太阳直射点发生了变化,因此产 生了四季变化。 • 4、极昼极夜也和地球公转有关
7
地球在运动,我们在地球上,就好像在行进中的汽车里一样, 我们都感觉不到自己在运动,只能通过看到周围景物向反方向运动,
来判断自己的行进方向
• 1.太阳东升西落说明地球自转的方向也是自 东向西。( X )
• 2. 人们以地球纬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12 个时区。( X ) 经线,24个时区
• 3.人们在观星时发现,天上的星星每天围绕 着北极星顺时针旋转。 ( √ ) 道理同太阳的东升西落
第四单元复习
1
地球自转
• 考点1:谁先迎来黎明, 越东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 • 考点2: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地球是围绕自轴自转,而北极星在地轴的延长线上
考点3:时区的划分,时间的计算; 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划分为24个时区 东早西晚,东加西减 • 考点4:自转的证明与因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
证明地球在自转的是:傅科摆 因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有:
天体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
2
认一认,经线、纬线、赤道
纬线 赤道 经线
3
沿地轴自西向东自转 北极
北半球
赤道:平分南北半球的 纬线
南半球 南极
4
AB
黑夜
白天
因地球自转产生 昼夜交替现象
提纲P12页,识图题1
如图:A、B两座城市谁先迎来黎明?
提纲P12页,识图题2
5
提纲P13页识图题3 请试着根据这个知识点,给同学出题
1、看地图时,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越东边的城市越先迎来黎明
6
如图,是一张南 极上空的仰视图
⑴请你用阴影表示黑夜。 ⑵A、B、C、D四处中, 即将迎来晨光曦的是( B ), 处于黄昏的是( A ), 人们还在熟睡的是( D )处。 ⑶A与B两处相差( 12)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