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环境对人的身体影响
2021高原环境对机体的影响及预防措施范文1
2021高原环境对机体的影响及预防措施范文 高原环境气候特点是大气压低、氧分压低、气温低、日照长、紫外线辐射强、风速大等。
氧气压力在海拔3000、4 000、5 000 m 处大气氧分压较海平面分别下降约30. 8%、39. 2%、46. 7%; 气温随海拔高度增加而降低,海拔每升高 100 m,气温下降 0. 56 ℃;高原上所有体液排出总和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的 1 倍; 紫外线随海拔升高而增强,每升高 100 m,紫外线强度增大约1. 3%。
由于高原环境有其特殊性,对部队作战、训练和劳动生活可产生明显影响,因此,了解高原环境特点,掌握其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对提高部队的适应与生存能力和完成各种军事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1、高原环境对机体的影响 1.1 高原低氧对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高原地区为低氧、低温、低湿、强辐射地区,对人体各系统均有明显的影响,包括生理和心理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低氧、低温、强辐射等环境因素会引起机体功能的变化,尤其是初到高原的人群更加敏感,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低压低氧成为在高原环境下进行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其对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非特异性,在各个水平和层次上的影响程度和结果,除了与海拔高度有关外,也与人体进入高原的速度、停留的时间以及机体的功能代谢状态有关。
1.1. 1 高原低氧对机体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低氧是高原环境影响人体的主要因素,心脏是机体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之一,心肌代谢对缺血缺氧十分敏感,较长时间严重缺血缺氧将导致心肌的损伤甚至坏死。
人体在高原低压低氧环境下进行大强度运动时,机体供氧满足不了需氧,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组织功能的障碍,进一步会导致整个心血管系统功能下降,影响机体健康水平、工作和运动能力。
赵顺云等通过对来自不同海拔地区的南极考察队员在不同高原环境下血氧饱和度及心率与高原反应风险的关系研究中发现,在西藏高原和南极高原不同海拔下血氧饱和度、心率均有明显的变化,在海拔110、3 650、4 300 m 时血氧饱和度、心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原反应风险逐渐增加。
高原环境对人的身体影响
•高原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 ,其特点是低压、低氧、气候干燥寒冷、风速大、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照射量明显增大。
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杨国愉等日前完成的一项题为“高原缺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及防护”的研究表明 ,在高原环境下 ,随着海拔的升高 ,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 ,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缺氧环境中 ,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
由于人的神经组织对内外环境变化最为敏感 ,因此在缺氧条件下 ,脑功能损害发生的最早 ,损害程度也比较严重 ,且暴露时间越长 ,损害越严重 ,特别是对感觉、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显著而持久。
•研究人员发现,高原缺氧对人体感觉机能的影响出现较早 ,其中视觉对缺氧最为敏感。
在海拔4300米以上高度时 ,夜间视力明显受损 ,并且这种损害不会因机体的代偿反应或降低海拔高度而有所改善。
人体的听觉机能也会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受到影响,大约在海拔5000米左右 ,人的高频范围听力下降 , 5000~ 6000米 ,人的中频和低频范围听力显著减退 ,而且听觉的定向力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这可能也是高原缺氧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此外人体的触觉和痛觉等也会在严重缺氧时逐渐变得迟钝 ,在极端高度时还可能出现错觉和幻觉。
•在记忆影响方面 ,由于记忆对缺氧极为敏感 ,在海拔 1800~ 2400米时 ,人的记忆力便开始受到影响 ;5000米左右出现记忆薄弱 ,此时已不能同时记住两件事情了 ;以后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记忆损害 ,从记忆的下降到完全丧失记忆能力。
研究人员认为 ,记忆损害可能与大脑里面的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变化有关 ,缺氧主要影响短时记忆 ,一般不影响长时记忆。
•急性高原缺氧将严重影响人的思维能力。
海拔 1500米时 ,人的思维能力开始受到损害 ,表现为新近学会的复杂智力活动能力受到影响 ;3000米时 ,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全面下降 ,其中判断力下降尤为明显 ;4000米时 ,书写字迹拙劣、造句生硬、语法错误 ;超过 7000米时 ,有相当一部分人可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意识丧失。
高海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高海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高海拔地区通常指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区域,这些地方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和科研人员。
然而,有高海拔所带来的不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对人体健康的多重影响。
当人们在高海拔地区活动时,会面临许多生理和心理的挑战。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海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急性高原反应、慢性高原病、心肺功能变化以及心理因素等方面。
急性高原反应当人们从低海拔迅速上升到高海拔地区时,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急性高原反应(Acute Mountain Sickness, AMS)。
其主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失眠及身体疲倦等。
急性高原反应通常发生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地区,而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发生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加。
机理分析急性高原反应的根本原因在于缺氧。
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空气中的氧气压力下降,导致单位体积中的氧气含量减少。
这种缺氧状态会干扰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进而引发上述症状。
身体需要时间适应这种变化,这一过程被称为“高原适应”。
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急性高原反应,人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例如,在计划前往高海拔地区前,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身体锻炼以提高自身素质。
此外,逐步提高海拔高度、增加在中间高度停留的时间也非常重要,以便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适应。
在饮食上,多饮水、少吃油腻和辛辣食物也是预防的重要部分。
同时,避免饮酒和剧烈运动,也能有效降低罹患急性高原反应的风险。
慢性高原病慢性高原病是指在高海拔环境中生活或工作时间较长后出现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其症状常常随着时间延续而加重。
常见表现包括呼吸困难、心悸、水肿和乏力等。
高原肺和高原心慢性高原病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是“高原肺”,即由于长时间处于缺氧环境使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引发肺动脉压升高,并伴随呼吸困难。
而“高原心”则是指心脏负荷增加引起的一系列心血管问题,包括心律失常、心衰等。
适应机制人类在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后,身体会逐渐发生一些改变以适应缺氧环境。
高海拔环境对人体生理与健康的影响
高海拔环境对人体生理与健康的影响高海拔环境是指地球表面海拔较高的地区,包括高山地带、高原地带和高原山地带等。
在高海拔环境下,氧气含量较低、气温较低、大气压力较小,这些因素对人体的生理和健康状况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高海拔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适应机制和健康建议。
一、高海拔环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在高海拔环境下,氧气含量明显减少,而氧气是维持心脏和血管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长期暴露在高海拔环境中,人体将面临以下心血管问题:1. 高原心脏病在高原地带,由于氧气的减少,心脏不得不增加泵血的力量来弥补输送氧气的不足。
长期如此,心脏和血管负荷加重,易导致高原心脏病的发生。
2. 血压调节紊乱高海拔环境下,由于大气压力减小,血压会相应下降。
某些人群,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人,可能因此产生血压调节紊乱的问题。
3. 血液稀释高海拔环境下,由于氧气稀薄,人体会产生适应机制,血液变得更稀薄,以增加氧气的运输效率。
但这也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下降,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二、高海拔环境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由于高海拔环境氧气含量较低,呼吸系统是首先受到影响的系统之一。
以下是高海拔环境对呼吸系统的主要影响:1. 高原性肺水肿在高海拔环境下,氧气含量不足会导致肺血管紧缩,血管内液体聚集,从而产生肺水肿的风险。
这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及时就医处理。
2. 呼吸困难由于氧气减少,人体在高海拔环境中会感到呼吸困难,特别是进行剧烈运动时。
这是因为氧气不足无法满足身体运动时的氧气需求。
三、高海拔环境对代谢系统的影响高海拔环境对代谢系统也有一定影响,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新陈代谢加速在高海拔环境中,由于氧气减少,人体会加快新陈代谢以增加能量供给,这也导致了更高的热量消耗。
2. 胃肠功能调节在高海拔环境下,人体胃肠道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食欲下降,胃肠蠕动减缓,导致消化不良或胃肠不适等问题。
四、高海拔环境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高海拔环境的气候条件和生活环境改变,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1. 免疫力下降在高海拔环境中,由于氧气减少,免疫功能可能受到一定的抑制,导致身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
高原气候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养生健身
马尔库塞技术异化思想探析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1898-1979)是20世纪20年代中至70年代的一位杰出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评论家,他的思想对当今社会理论和政治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主要著作《工业社会与精神分裂》和《技术与意识形态》在对当代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时,对技术的异化和被异化人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这里,我们将探讨马尔库塞对技术异化思想的探析。
技术异化是一个贯穿整个马尔库塞思想的主题,他认为现代工业社会中的技术对人的本质和自身的关系产生了根本的异化。
马尔库塞认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自然需求,而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社会的利益。
技术不再是为了人类的自由和幸福而服务,而是成为资本主义统治和压迫的工具。
这种将技术与人的本质和目的割裂开来的情况,导致了技术对人的异化。
正如马尔库塞在《工业社会与精神分裂》中所说:“现代化的技术,自身的巨大力量取决于它植根于和沿用于自身的社会和人类结构之中,这一社会和人类结构不是有机地而是机械地依附于技术大器之下。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自己的关系的异化。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人类依靠着自然进行生产和生活,而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技术的发展导致了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变成了自然的主人,却同时也变成了自然的奴隶。
而在人与自己的关系方面,现代技术的异化导致了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受到了压制。
在工业社会中,人们被迫抛弃了自己的个性,而转变成了机器的延伸。
这种技术导致的人与自然、人与自己的关系的异化,导致了人类社会的疏离和异化,人们变成了陌生人。
马尔库塞指出,技术异化还导致了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异化。
在现代工业社会中,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变成了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部分,人的工作不再是自主的劳动,而是机械的重复,人们成为了生产关系中的附属物。
这种异化之下,人们失去了自己的自主性和生活的意义,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被支配者。
长期在高原30002500米对人的身体有撒影响啊
长期在高原30002500米对人的身体有撒影响啊长期在高原3000-2500米对人的身体有什么影响高原地区是指海拔在3000-2500米之间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氧气浓度和空气压力与低海拔地区有所不同。
长期居住或者长时间逗留在高原地区,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一些影响。
本文将探讨长期在高原3000-2500米对人体的影响。
一、呼吸系统在高原地区,氧气浓度较低,气压也相应较低。
这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会产生影响。
长期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们适应性增强,肺活量增大,肺泡数量增多。
这是因为低氧环境刺激了体内产生红细胞的数量,从而增加了肺部的氧气吸收能力。
然而,这种适应性增强并不是立即发生的,刚迁移到高原地区的人常常会感到气短、胸闷等症状,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二、心血管系统长期在高原地区生活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低氧环境,人体会释放一些生物活性物质来增加血压和心率,以更有效地向身体各个部分输送氧气。
因此,长期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们通常会有较高的心率和血压,这可以被视为一种适应。
然而,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高原环境可能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三、消化系统长期在高原地区生活可能会对消化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高原地区的胃肠功能会发生调节,例如食欲减退、胃肠道运动减慢等。
这是因为在低氧环境下,身体对能量的需求减少,从而导致食欲变化。
同时,由于高原地区的气温和湿度较低,人们的水分摄入可能不足,易导致脱水和便秘等问题。
四、免疫系统长期在高原地区生活可能会对免疫系统产生一些影响。
研究表明,高原地区的免疫功能可能会有所改变,体内免疫调节因子的水平可能会发生变化。
这可能导致免疫功能的增强或者抑制,从而对疾病的抵抗力产生影响。
因此,在高原地区,人们应加强营养,增加免疫力以抵抗可能的感染。
总结而言,长期在高原地区生活对人体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等。
这些影响主要是为了适应高原的低氧环境,人体通过产生适应性变化来更好地适应高原生活。
长期在高原30002500米对人的身体有撒影响啊
长期在高原30002500米对人的身体有撒影响啊长期在高原3000-2500米对人体的影响高原地带是指位于海拔3000-2500米以上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地貌、空气质量等因素都与低海拔地区存在着差异。
由于海拔的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气压降低,地球射线增强等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长期在高原3000-2500米对人体的影响。
首先,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带会导致人的身体适应调整。
在低海拔地区,我们身体所接触到的气压更高,氧气含量更丰富,空气中的地球射线较少。
当我们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带时,我们的身体会逐渐适应这种环境。
例如,人体会增加呼出的气体和尿液中的碳酸氢盐的排除量,以维持酸碱平衡。
此外,高原地区的长期居住者还可能增加红细胞的数量,以增加携带氧气的能力。
这种适应调整可能需要数周或数月的时间。
其次,长期在高原地带生活还可能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氧气含量减少,需要更多的呼吸来供应足够的氧气。
初到高原地带的人可能会感到气喘吁吁,但身体会逐渐调整,并增强肺功能。
通过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带,我们的呼吸系统可以逐渐适应低氧环境,提高氧气利用率。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长期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具有较强的耐力和体力的原因之一。
此外,长期在高原地带居住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气压降低,心脏需要较大的负荷来向全身供血。
因此,长期在高原地带生活的人可能会出现心脏负荷增加的情况。
然而,适应期之后,心脏也会逐渐增强,并通过增加血液流量来增加氧气供应。
这种适应调整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并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长期在高原地带生活还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地球射线增强,人体接受到的辐射也会相应增加。
这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在高原地带居住的人可能具有更强的抗氧化和抗衰老能力。
这可能与长期接受地球射线的刺激有关。
然而,长期在高原地区生活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由于气温较低和气压较高,高原地带容易发生寒冷和干燥的天气,这可能对皮肤和呼吸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高原生理学高原环境对身体生理的影响和适应机制
高原生理学高原环境对身体生理的影响和适应机制高原生理学:高原环境对身体生理的影响和适应机制1. 引言高原是指海拔2000米以上的地区,以其复杂的环境条件和独特的气候特点而闻名。
长期暴露在高原环境中,人体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以适应这种特殊环境。
本文将探讨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以及身体是如何适应这些挑战的。
2. 高原环境的影响2.1 氧气稀薄高原海拔较高,大气中的氧分压较低,导致氧气供应不足。
长期暴露在高原环境中,人体会出现缺氧的症状,如气短、心率加快等。
2.2 气候极端高原环境的气候条件多变,温度波动大,晴天夜晚温度骤降,日间紫外线照射强烈。
这些极端的气候条件给人体带来了挑战,容易引发皮肤晒伤、脱水、体温调节失常等问题。
2.3 突发事件高原地区经常出现地震、山体滑坡等突发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体心理造成压力,也可能对身体带来伤害。
3. 身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机制3.1 呼吸系统调整在高原环境中,身体会通过增加肺活量、改善血液氧合能力等方式适应氧气稀薄的情况。
这些调整能够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缺氧症状。
3.2 心血管系统适应高原环境下,人体心脏需要更多的氧气供应,因此心脏会适应性地增大。
同时,心血管系统会通过增加心脏排血量、提高血压等方式来应对高原环境的挑战。
3.3 代谢适应高原环境下,人体代谢系统会发生一系列调整。
其中包括改变能量代谢途径,提高脂肪氧化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氧气资源。
3.4 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从神经和内分泌水平上看,人体会增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以提高身体的应激能力,适应高原环境的压力。
4. 高原生理学的研究进展科学家们通过多种研究手段,如体力劳动试验、气候模拟实验和基因组学研究等,对高原生理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也为高原地区的健康管理和适应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5. 高原环境下的适应建议5.1 缓慢适应在前往高原地区之前,适应者应该提前几天到达低海拔地区进行适应,以缓解身体对高原环境的冲击。
高原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高原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755000摘要:高原地区以其独特的地势地貌和显著的气候环境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环境与人类一直以来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共同体,高原因其特殊的地理自然环境,造就了特殊的气候特点,这种气候对人体健康有着直接且持久性影响。
本文对高原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原环境;人体健康;呼吸系统1高原环境对人体感觉的影响通过模拟高原低压环境发现,男性热中性温度(又称适中温度,是机体能够维持体温正常所需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时的环境温度)和女性热中性温度随压力的降低而升高,即压力越低,受试者热中性温度值越高。
根据高原列车车厢增氧低压的环境特点,对人体热舒适评价指标进行修正,结果发现列车所在海拔高度和座位在车厢内的位置是影响车厢内乘客热舒适的主要因素。
研究发现,虽然女性冬季的服装热阻要高于男性,但冬季女性比男性感觉更冷;低压环境中男性热中性温度要低于女性,温度越低,男女中性温度的差值越大。
拉萨居民对高原低压气候环境的热适应主要体现在对低压缺氧环境的生理适应、较强的太阳辐射带来的心理期望和对高寒气候的行为适应,研究发现,随着压力的降低,人体感觉越凉,在压力回升的过程中,人体感觉越暖,结合升降过程再回升至常压时,人体热感觉存在滞后。
总之,低压环境下,人体的热中性感觉升高,会感觉到寒冷,随压力的降低感觉越发明显,性别上女性比男性更为显著,说明高原低压环境人体愈发需要注重保暖,以防止高寒性疾病发生。
2高原高血压高原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有以下不同点:①高血压患者多为普通体型。
青年人患者较多,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
而原发性高血压病则40岁以后多见。
②高原高血压症患者的临床表现除头痛、失眠等症状多见外,其恶心、呕吐、浮肿、气促、心悸等高原病症状较原发性高原病为多。
③高原高血压症患者体征上常有心脏轻度增大,心前区可闻及轻度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第二音亢进或分裂,心率多较快,发绀等,这些改变与血压高低、高血压时间持续长短无关。
高原缺氧环境对机体运动代谢的影响及调节研究
高原缺氧环境对机体运动代谢的影响及调节研究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人都选择到高原地区旅游或工作。
然而,高原缺氧环境对人体的代谢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机体运动代谢的影响更加明显。
本文将探讨高原缺氧环境对机体运动代谢的影响及其调节研究。
一、高原缺氧环境对机体运动代谢的影响1. 呼吸系统的影响高原缺氧环境下,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来满足代谢需求,导致呼吸频率和深度增加,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此外,肺泡面积增加、肺毛细血管分布增多等因素也会影响氧的传递和利用效率,从而影响运动时的能量供给。
2. 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高原缺氧环境下,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因此心脏需要更多的工作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此时,心脏收缩力和心输出量会增加,而心率和心肌重量也会增加。
同时,由于血液粘度增加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等原因,动脉阻力和外周血管阻力可能会增加。
3. 能量代谢的影响高原缺氧环境下,机体的能量代谢会发生改变。
由于氧气供应不足,机体将需要更多地依靠无氧代谢,因此产生乳酸的速率会增加,并伴随着酸中毒的风险。
4.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高原缺氧环境下,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也会受到影响。
低氧环境会导致体内一些激素的分泌增加,如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等,以增加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
同时,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的分泌也会调节机体的代谢水平。
二、高原缺氧环境对机体运动代谢的调节研究1. 训练适应尽管高原缺氧环境对机体的运动代谢产生了不良影响,但是研究表明,适当的训练能够提高机体对缺氧环境的适应性。
例如,长期在高原环境下进行训练,可以增加肺功能、改善氧的传递和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
2. 药物干预在高原缺氧环境下,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机体改善代谢能力。
例如,甲状腺素可以增加机体的代谢水平和氧的利用能力,酸化剂可以提高机体的酸耐受性,以及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也可以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从而降低外周阻力。
3. 营养补充在高原缺氧环境下,机体需要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素来维持正常的代谢水平。
高海拔影响人体健康
高海拔影响人体健康高海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高海拔地区是指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地区,这些地方的氧气含量较低,气压较小,温度较低,紫外线辐射较强,这些因素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高海拔地区生活或旅行时,人们需要注意一些健康问题,以保障自身身体健康。
本文将从高海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适应高海拔环境的方法以及高海拔地区常见的健康问题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高海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氧气含量较低:高海拔地区的氧气含量较低,空气稀薄,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出现缺氧症状,如头晕、乏力、呼吸困难等。
长时间处于缺氧状态会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高山病。
2. 气压较小:高海拔地区的大气压较低,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负荷较大。
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出现心悸、胸闷、气促等症状,对于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来说,更需要谨慎应对高海拔环境。
3. 温度较低:高海拔地区的气温较低,日夜温差大。
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引发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同时也增加了皮肤干燥、龟裂的风险。
4. 紫外线辐射强烈:高海拔地区的紫外线辐射强烈,容易导致皮肤晒伤、日光性皮炎等皮肤问题,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还可能增加皮肤癌的患病风险。
二、适应高海拔环境的方法1. 缓慢上升:前往高海拔地区时,应尽量选择缓慢上升的方式,让身体有充分的时间适应气压和氧气含量的变化,避免急剧升高导致高山病的发生。
2. 补充水分:高海拔地区空气干燥,人体容易失水,因此要多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避免出现脱水症状。
3. 避免剧烈运动:在高海拔地区,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负荷,预防高原反应的发生。
4. 补充维生素:在高海拔地区,可以适量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营养素,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5. 注意保暖: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穿着合适的衣物,避免受凉引发感冒等疾病。
三、高海拔地区常见的健康问题1. 高山病:高山病是指人体在急剧升高至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时,由于缺氧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
高原环境对人体影响及人体反应
高原环境对人体影响及人体反应一、高原的环境特点1.缺氧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
然而,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
据测算,在海拔4270米高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
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
2.寒冷根据气象测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
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度。
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更寒冷。
3.湿度低高原的湿度较低,使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
据测算,高原上每天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为1.5升,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为2.3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所有体液排出总和的1倍。
4.阳光辐射强在海拔3600米高处,宇宙间的电离辐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
另外,这些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也非常强烈。
据测定,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仅为9%—17%。
换句话说,由于积雪的作用,人体将遭受紫外线的双重辐射。
二、人体的应变措施高原的环境特点确实非同凡响。
对此,人体并不是被动地应付,而要根据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
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则早已形成了适应性变化。
让我们看看在高原地区,人们的体内将经受哪些变化。
1.血液系统进入高原后2小时,由于缺少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
这种高血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
随后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
因此,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后的1个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则,处于贫血状态下的人体更容易得高原病。
2.呼吸系统由于氧气压力较低,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
高原环境膳食要求
2.不喝酒,因为酒所含酒精能麻醉中 枢神经,使飞行员判断力减退,反应 变得迟钝,引起动作失调而影响飞行 安全。
3.为保证飞行员充足的营养,应合理 安排膳食,改进烹调,并在配餐中注 意调配。
四、航空作业人员的合理膳食
4.航空前就餐时间以提前1~2 小时为 宜,长时间航空作业时,航空前一餐 的热能可为全热能的30%。
三、高原环境中人群的合理膳食
1、热能供应:热量供应应当高于平 原地区约10%,在寒冷季节则应增 加20%甚至更多。
2、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供应:在单 纯高原缺氧的条件下,应增加淀粉 类的供应,并适当增加蛋白质的供 应,可占总热量的25%~30%。所给 的蛋白质中应有较多的动物性蛋白 质,供应较多的肉类。
5.夜间航空作业人员应注意维生素A 和B2 的补充。
6.不可过饱或者空腹进行航空作业。
四、航空作业人员的合理膳食
7.炎热环境下航空作业人员应注意水 和无机盐的补充,并供给清凉爽口易 消化的食品,如多维饮料、矿化饮料 等。
8.寒冷环境下从事航空作业人员应适 当增加热能,并供给热的饭菜饮料。
9.飞行中的膳食应具有体积小、热量 高、可口和各种营养素比较齐全的特 点。
寒冷则能使食欲增加,动物试验也 显示了寒冷使摄食量增加。寒冷环 境中的食欲增加,很好地反映了机 体对热能需要量的增加。
三、高原环境中人群的合理膳食
高原环境中,膳食营养的调整,注 意食物供应,讲究烹调方法,是促 进缺氧适应、提高耐寒能力,减少 高原疾病的重要措施。
为了做好营养保障,归纳起来注意 以下几点。
关于脂肪,一般认为在缺氧条件下 膳食脂肪不宜过高。(举例)
高原缺氧初期,含氮物质摄入量减 少,而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尿氮 排出增加,出现负氮平衡。因此, 对高原作业人员应给予充足的蛋白 质。
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和代谢的影响
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和代谢的影响高原是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地区,其中包括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在高原环境下,气压和氧气含量都较低,温度较低,阳光强度较大等因素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生理和代谢两个方面,探讨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生理方面的影响在高原环境中,氧气含量降低,随着海拔的升高,人体吸入氧气的压力也越大。
如果人体无法适应高原环境,会影响呼吸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缺氧症状。
缺氧症状可能包括头痛、头晕、胸闷、气短等。
为适应高原环境,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一方面,红细胞总量会增加,红细胞数量的增加可提高氧气传递效率,使得身体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原环境。
另一方面,人体心脏的收缩力增加,心率加快,血容量减少,以提高血液的氧运输效率。
这些生理变化使得人体在高原环境中拥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代谢方面的影响高原环境下,人体代谢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由于氧气含量降低,人体减缓了基础代谢速率,即身体的能量消耗量减少。
其次,在缺氧环境下,人体代谢会出现氧气相关的变化。
在没有足够的氧气的情况下,人体将会采用糖、蛋白质等不同的代谢途径来产生能量,同时会产生更多的乳酸。
这是高原环境对人体代谢的一个典型影响。
另外,高原环境下,人体的肌肉疲劳程度会加重,由于缺氧,人体的肌肉产生酸性代谢物质,会导致酸中毒,从而影响活动力和运动能力。
为了适应高原环境,人体可能会采用更高强度的运动训练,提高身体的代谢和氧运输能力。
总结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和代谢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影响程度有很大的差异。
训练有素的体育运动员可能在高原环境中获得更好的成绩,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高原环境可能会带来不适甚至危险。
了解高原环境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可以更好地保护身体,提高适应能力。
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机能有哪些影响?
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机能有哪些影响?一般认为,人在海拔3000米以上就会出现所谓的高山病,但是只要停留2周以上,所感觉到的异常便会逐步消失,这主要是由于体内缺氧的适应机能开始发挥作用。
本篇文章就注重探讨一下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的影响。
1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1.1高海拔地区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变化?首先呼吸就显得困难得多了。
当大气压力下降了25%,这意味着我们呼吸的时候,得到的氧气是不足的。
海拔越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越少,吸入的氧气也就越少。
当空气中的氧气下降到正常值的1/3时,一些轻微的运动,都会显得力不从心。
当吸气时,空气通过鼻子和嘴巴顺着气管进入了肺部,肺中大量的细小肺泡把氧气溶解在了那里。
氧气通过血红细胞,随着毛细血管输送到了全身,释放氧气给全身的组织细胞,以便产生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
氧气的输送系统极为高效。
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能适应平原地区的氧含量。
但是在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的时候,往身体中输送的氧含量就不够了,就容易发生缺氧,这对人体是不利的。
这种症状被称为急性高山病。
会让身体极为虚弱,继而会造成头昏、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在高原地区,身体为了获得更多的氧气,常常是超负荷工作。
通常生活在海平面高度的人们能攀登的高峰,不超过三千米。
也就是说,体内这种输送氧气的循环系统到了3000米以上的海拔,就无法把足够的氧气输送到我们的全身。
1.2高原环境对心脏的影响在高原地区,由于长期的缺氧,使得血管收缩,肺动脉升高,就使得我们心脏的右心负荷增加,继而出现右心衰的表现。
长期的高原也可以出现血压升高。
随着血压的升高,左心系统的后负荷也会增加,那么也会造成左心衰。
所以,长期在高原工作,导致左心衰,或者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的风险性会高一些。
1.3高原环境对代谢水平的影响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比较稀薄,氧气含量会降低,导致身体代谢水平加快,从而产生更多的代谢废物,进而引起了一些反应。
(1)人体的氧气摄取能力会下降,血液中的氧分子数量减少,使得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受到氧气供应的限制,从而影响身体的代谢水平和新陈代谢速度。
高原生理学探索高海拔环境对身体的适应性改变
高原生理学探索高海拔环境对身体的适应性改变高原生理学是研究高海拔环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调整和适应性改变的学科。
高海拔环境的氧气稀薄、大气压力低等特点给人体带来了许多挑战,然而,经过长期的进化适应,人体在高原环境中逐渐发展出一系列生理调整机制,以便更好地适应这样的极端环境。
首先,高海拔环境对呼吸系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在海拔较低的地方,大气中的氧气含量较高,能够满足我们正常的呼吸需求。
然而,当我们到达高的海拔地区时,氧气含量会大幅度降低,从而导致身体在吸入氧气时感到吃力。
为了适应这种环境,身体会逐渐增加肺部的功能,提高氧气吸收的能力。
此外,高原地区的人们通常会产生更多的红细胞,以便携带更多的氧气到各个组织和器官。
其次,高海拔环境也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高原地区,人体会经历一系列的心血管适应性改变,以便更好地维持身体正常的血液供应。
血液的黏稠度会增加,以便更好地保持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性;心脏的泵血功能也会逐渐增强,以增加血液的输送能力。
此外,高原地区的人们还会产生相对较高的心率,以便更好地将氧气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中。
此外,高海拔环境还对代谢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高原地区,人们通常会产生更多的红细胞,这不仅有利于氧气的运输,还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水平。
另外,高原地区的人们的代谢率通常会有所增加,以满足身体对能量的需求。
这也是为了弥补高海拔环境中能量摄入受限的问题。
最后,高海拔环境还对神经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高原地区,人们通常会表现出更高的嗜眠倾向,这是为了让身体更好地休息和恢复。
此外,人们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可能会稍微降低,但这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高海拔环境的需要。
综上所述,高原生理学研究了高海拔环境对身体的适应性改变。
人体通过调整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代谢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个方面来适应高原地区的特殊环境。
这些适应性改变使得人体在极端的高海拔环境中能够更好地保持生命功能,为我们认识和适应高海拔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高海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高海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高海拔地区是指海拔超过2500米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氧气含量较低,气压较小,温度较低。
由于这些特殊的环境条件,高海拔地区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海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供一些适应高海拔环境的方法。
1. 高原反应在高海拔地区生活或旅行时,人们可能会经历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由于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引起的一系列身体反应。
常见的高原反应症状包括头痛、呼吸困难、乏力、失眠等。
这些症状通常在暴露于高海拔环境后的24至48小时内出现,并在适应期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2. 心血管系统影响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氧气含量较低,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泵血以供应足够的氧气给身体各个部分。
这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增加,增加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此外,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还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3. 呼吸系统影响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对呼吸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氧气含量较低,人们需要更深更频繁地呼吸以获取足够的氧气。
这可能导致呼吸急促、咳嗽和胸闷等症状。
长期暴露于高海拔环境中,还可能导致肺部功能下降和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4. 神经系统影响高海拔地区的低氧环境对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
缺氧会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可能引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长期暴露于高海拔环境中,还可能增加患上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5. 适应高海拔环境的方法虽然高海拔地区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但人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适应这种环境。
逐渐升高海拔:如果可能,人们可以选择逐渐升高海拔的方式来适应高海拔环境。
这样可以给身体更多的时间来适应低氧环境,减轻高原反应症状。
补充氧气:在高海拔地区,人们可以通过使用便携式氧气瓶等方式来补充氧气,以减轻缺氧引起的不适。
锻炼身体: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对低氧环境的适应能力。
建议在高海拔地区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长期高海拔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长期高海拔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一、介绍在地球上,存在着一些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安第斯山脉等。
这些地方因为其海拔高度超过2500米而被称为高海拔地区。
长期生活在高海拔环境中的人们,需要适应和应对特殊的生理变化。
本文将探讨长期处于高海拔环境对身体健康所带来的影响。
二、呼吸系统在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氧气含量较低。
这会对呼吸系统造成一定挑战。
当人们刚抵达高海拔时,会感到呼吸困难、疲劳和头晕等不适症状。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会进行一系列适应性改变以应对这种环境。
首先,在长期暴露于高海拔环境中,人体会增加红细胞产生来提供更多携氧能力。
这是身体自发反应,通过增加红细胞数量来弥补氧气稀薄带来的不足。
其次,在肺部层面,人体会增加肺泡容量以提高氧气吸收效率。
这些改变使人们可以更好地适应高海拔环境。
三、心血管系统受到长期高海拔环境的影响,人体的心血管系统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由于低氧环境下氧供应不足,身体需要增加心脏的工作强度来保证足够氧气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在高海拔环境中,人体会产生更多的红细胞以增加携氧能力。
这导致血液变得更加稠厚,增加了心脏负荷,可能导致高原性心脏病的发生。
此外,长期暴露于高海拔环境中的人们还可能面临血压升高、周围血管紧张等问题。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中定期监测心血管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四、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也不例外地受到长期高海拔环境的影响。
缺氧是导致神经系统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缺氧状态下,大脑功能可能出现损害,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此外,长期高海拔环境下还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以及认知功能下降。
这些负面影响将会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五、免疫系统在高海拔地区,人们往往容易遭受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这是因为长期处于低氧环境会削弱免疫系统的功能。
实验证明,在缺氧条件下,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因此,在高海拔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加强免疫系统健康非常重要。
高原医学课件
高原医学课件高原医学课件:探索高海拔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与适应机制一、引言高原医学是一门研究高海拔环境对人类生理和健康影响的学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扩展,高原环境变得越来越常见,因此了解高原环境的适应机制和预防措施对保障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本课件将介绍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适应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
二、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高海拔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生理方面,随着海拔升高,大气压降低,氧气含量下降,这会对人体的呼吸、循环和代谢系统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缺氧会导致心率加快,以增加心肺血流量;同时,呼吸频率也会增加,以吸入更多氧气。
然而,长期处于高海拔环境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生理适应问题,如高原病、高山肺水肿等。
心理方面,高原环境也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例如,高海拔环境的孤独感、气候恶劣、缺乏隐私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高原环境的适应机制人体在高原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机制:1.生理适应:包括增加心肺血流量、提高呼吸频率和血红蛋白含量等,以增加氧气供应。
2.代谢适应:随着海拔升高,人体会通过增加糖酵解和脂肪代谢来获取更多的能量。
3.行为适应:如缓慢攀登、充分休息等,以减轻身体负担。
四、高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高原疾病主要包括急性高原病、高山肺水肿、高山昏迷等。
这些疾病的预防重于治疗,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做好适应性锻炼:在进入高原环境前,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受性。
2.合理安排攀登计划:选择合适的攀登速度和路线,避免过度劳累。
3.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能量: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和免疫功能。
4.定期检查身体状况: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若不幸患上高原疾病,应尽快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吸氧、药物治疗、休息等。
五、总结高原医学是一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学科,它不仅关乎到高原工作和生活人员的健康安全,也涉及到登山、探险等极限运动的安全保障。
高海拔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及适应机制
高海拔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及适应机制概述高海拔区域的环境条件与低海拔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包括氧气浓度、气温、大气压力等方面。
这种特殊的环境对人体产生一系列影响,并要求人体采取相应的适应机制。
本文将以高海拔区域的氧气浓度和大气压力为重点,探讨高海拔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适应高海拔环境所发展出来的生理适应机制。
一、高海拔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氧供不足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稀薄,导致了相对于低海拔回归水平的每单位容积中含有更少的氧分子。
这会降低血液中的血氧饱和度,导致组织缺氧。
长期在缺少充足氧气供给的环境下生活会引发一系列与缺氧有关的问题,例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2. 水分蒸发和消耗加剧高海拔地区的气温较低,但由于空气稀薄的特点,水分蒸发速度更快。
人们在高海拔环境中长时间活动会引起更高程度的脱水,导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等问题。
3. 光照强度增加在高海拔区域,由于大气的稀薄和纯净度提高,阳光直射到地面所带来的紫外线强度也会增加。
长期暴露于这种较强紫外线下可能会导致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
二、人体适应高海拔环境的机制1. 心血管系统调节人体适应高海拔环境的首要机制之一是心血管系统的调节能力提升。
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人通过生理机制调整自己的心血管系统以维持正常供氧和排除二氧化碳。
这包括心率加快和心输出量增加,使得更多血液和氧分子被输送到组织器官中去。
2. 呼吸系统改变呼吸系统调节也是一种重要的适应机制。
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们会发展出较大的肺部容积,这可以提高氧气的吸纳能力和二氧化碳排除效率。
此外,他们还会产生更多的红细胞以增加体内携氧能力。
3. 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血红蛋白是负责输送和携带氧气至组织器官的关键分子。
在高海拔环境下,由于氧供不足,人体会增加产生血红蛋白来补偿缺乏的氧气。
因此,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通常具有较高的血红蛋白浓度。
4. 代谢调节为了更好地适应高海拔环境,人体还发展出一些代谢调节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 ,其特点是低压、低氧、气候干燥寒冷、风速大、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照射量明显增大。
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杨国愉等日前完成的一项题为“高原缺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及防护”的研究表明 ,在高原环境下 ,随着海拔的升高 ,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 ,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缺氧环境中 ,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
由于人的神经组织对内外环境变化最为敏感 ,因此在缺氧条件下 ,脑功能损害发生的最早 ,损害程度也比较严重 ,且暴露时间越长 ,损害越严重 ,特别是对感觉、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显著而持久。
研究人员发现,高原缺氧对人体感觉机能的影响出现较早 ,其中视觉对缺氧最为敏感。
在海拔4300米以上高度时 ,夜间视力明显受损 ,并且这种损害不会因机体的代偿反应或降低海拔高度而有所改善。
人体的听觉机能也会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受到影响,大约在海拔5000米左右 ,人的高频范围听力下降 , 5000~ 6000米 ,人的中频和低频范围听力显著减退 ,而且听觉的定向力也受到了明显的影响 ,这可能也是高原缺氧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此外人体的触觉和痛觉等也会在严重缺氧时逐渐变得迟钝 ,在极端高度时还可能出现错觉和幻觉。
在记忆影响方面 ,由于记忆对缺氧极为敏感 ,在海拔 1800~ 2400米时 ,人的记忆力便开始受到影响 ;5000米左右出现记忆薄弱 ,此时已不能同时记住两件事情了 ;以后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记忆损害 ,从记忆的下降到完全丧失记忆能力。
研究人员认为 ,记忆损害可能与大脑里面的海马胆碱能系统功能变化有关 ,缺氧主要影响短时记忆 ,一般不影响长时记忆。
急性高原缺氧将严重影响人的思维能力。
海拔 1500米时 ,人的思维能力开始受到损害 ,表现为新近学会的复杂智力活动能力受到影响 ;3000米时 ,各方面的思维能力全面下降 ,其中判断力下降尤为明显 ;4000米时 ,书写字迹拙劣、造句生硬、语法错误 ;超过 7000米时 ,有相当一部分人可在无明显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意识丧失。
研究人员认为 ,缺氧对思维能力影响的危险性在于 ,主观感觉与客观损害相矛盾。
如缺氧已导致个体思维能力显著损害 ,但自己却往往意识不到 ,做错了事也不会察觉 ,还自以为思维和工作能力“正常”。
此外 ,急性高原缺氧时还会使人的注意力明显减退 ,在海拔5000米以上时 ,注意力难于集中 ,不能像平时那样集中精力专心做好一件事情。
而且 ,随着海拔的升高 ,缺氧程度的加重 ,注意的范围会变得越来越窄。
研究人员指出 ,高原的特殊环境特点对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影响是明显的。
对抗缺氧的最好办法是供氧 ,如对初次进入高原的人配备简易的便携式供氧装置 ,这样有助于将缺氧所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等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人对缺氧有一个适应过程 ,一般需要 1~ 3个月的时间 ,因此在首次进入高原之前 ,最好有计划地、间歇性地暴露于不同高度的环境中 ,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对环境变化进行代偿 ,以此减轻和消除由于缺氧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高原缺氧知多少
西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较少,使人类的正常呼吸受到较大的影响。
由于空气密度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也就是说,愈到高处,气压愈低。
为了便于计算,利用气象学上得出的气压与高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用760毫米水银柱这一平均值代表海平面气压,来算出每一高度上气压对海平面气压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就是此高度的含氧量占平原含氧量的百分比。
拉萨市海拔3649米,含氧量占平原的64%,狮泉河海拔4278米,百分比为59%;那曲海拔4507米,百分比为56%。
高原反应应对措施(高营养)
一、高原的环境特点
1.缺氧
从海平面到10万米的高空,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均为21%。
然而,空气压力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由此导致空气稀薄,因此氧气压力也随之降低。
据测算,在海拔4270米高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
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
2.寒冷
根据气象测定,海拔高度每升高150米,气温会下降1度。
一般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5度。
因此,高原地区的气温比同一纬度的其它地区更寒冷。
3.湿度低
高原的湿度较低,使人体排出的水分增加。
据测算,高原上每天通过呼吸排出的水分为1.5升,通过皮肤排出的水分为2.3升,在不包括出汗的前提下,就达到同一纬度平原地区人体所有体液排出总和的1倍。
4.阳光辐射强
在海拔3600米高处,宇宙间的电离辐射,紫外线强度和对皮肤的穿透力是海平面的三倍。
另外,这些射线通过积雪的反射也非常强烈。
据测定,积雪可将90%的紫外线反射回地表面,而草地的反射率仅为9%-17%。
换句话说,由于积雪的作用,人体将遭受紫外线的双重辐射。
高原的环境特点确实非同凡响。
对此,人体并不是被动地应付,而要根据环境作出相应的调整。
对短期的旅游者而言,调整是暂时的,而千百年来一直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则早已形成了适应性变化。
让我们看看在高原地区,人们的体内将经受哪些变化。
1.血液系统
进入高原后2小时,由于缺少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
这种高血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并在继续下降3星期后出现轻度贫血。
随后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
因此,从高原回到低海拔地区后的1个月左右,不宜重返高原,否则,处于贫血状态下的人体更容易得高原病。
2.呼吸系统
由于氧气压力较低,人体会因缺氧而过度换气,通气。
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人体每分钟需要250毫升氧气,也即须吸入5升的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
而在海拔3000米的高度,人体必须吸入7.5升的空气,才能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要。
此时,人们会感到呼吸急促,如果加上运动,就更有气不够用的感觉。
不过,在高原上居住有利于慢性支气管哮喘的控制,这与治疗支气管哮喘所使用的低压氧舱原理相似,相当于在2000-2500米高地区的压力。
高原四季分明,湿度低,空气中臭氧含量高,太阳光辐射强度高等,这些都有利于哮喘病人的康复。
事实上,当地居民就很少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
3.循环系统
由于缺氧,旅游者一般的情绪兴奋和轻微运动都会使心跳加速。
初到高原,人体的晨脉(清晨初醒时的脉搏)较海平面水平高20%左右。
10天后,晨脉应降至原来水平。
所以,通过测量晨脉的变化程度和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时间,可以判断人体对高原的适应能力。
高原地区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病率非常低,当地人血液中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也很低。
4.免疫系统
在高原环境,担当人体免疫重任的T淋巴细胞会受到损害,使机体非常容易遭受细菌感染。
5.生殖系统
男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精子的数量和活动能力明显减少,而且异常形态的精子增加。
但不用担心,这只是暂时的,回到低海拔地区,这种现象可以逐渐恢复正常。
女性在海拔4300米高度时,痛经和月经失调发病率增加。
自发性流产,早产及先天性畸形非常常见,这也是雪域高原人口出生率一直比较低的原因之一。
当然,这些情况对旅游者不是问题。
三、见识高原病
进入高原地区后,人体会根据环境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但旅游者逗留时间短,人体调整幅度就有限,所以仍可能出现高原病。
以下是识别高原病的要点,记住,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上了高原病,首先要做的是赶紧上医院。
有不少高原病非常凶险,必须及时治疗。
1.急性高山病
•研究人员指出 ,高原的特殊环境特点对机体的生理心理活动影响是明显的。
对抗缺氧的最好办法是供氧 ,如对初次进入高原的人配备简易的便携式供氧装置 ,这样有助于将缺氧所致的认知功能下降等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人对缺氧有一个适应过程 ,一般需要 1~ 3个月的时间 ,因此在首次进入高原之前 ,最好有计划地、间歇性地暴露于不同高度的环境中 ,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对环境变化进行代偿 ,以此减轻和消除由于缺氧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高原缺氧知多少
西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较少,使人类的正常呼吸受到较大的影响。
由于空气密度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也就是说,愈到高处,气压愈低。
为了便于计算,利用气象学上得出的气压与高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用760毫米水银柱这一平均值代表海平面气压,来算出每一高度上气压对海平面气压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就是此高度的含氧量占平原含氧量的百分比。
拉萨市海拔3649米,含氧量占平原的64%,狮泉河海拔4278米,百分比为59%;那曲海拔4507米,百分比为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