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画的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画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教学重点:1.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绘画技法。
3. 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和意境。
2. 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材《中国画的魅力》。
2.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中国画的经典作品。
3. 纸张、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4. 学生的绘画作品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中国画的经典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中国画有什么了解?你们喜欢中国画的哪些特点?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中国画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包括传统绘画题材和表现手法。
2. 讲解中国画的基本绘画技法,如线条运用、水墨渲染等。
三、示范与实践(30分钟)1. 进行线条练习,让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线条运用技巧。
2. 进行水墨渲染练习,让学生体验水墨的独特韵味。
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可以选择传统题材或自由发挥。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创意和努力。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总结中国画的特点和技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画对我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画的心得体会。
2. 鼓励学生继续进行中国画的创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进一步感受和学习中国画的艺术魅力。
2. 组织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教学评估: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的绘画作品质量和创意程度。
3. 学生的写作作业。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绘画活动。
2023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2023秋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线条的表现力教学目标- 了解线条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式- 掌握不同线条的运用技巧- 提高学生对线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 线条的定义和分类- 直线、曲线、虚线等线条的表现方式- 线与面的关系及其表达方法- 线条的增强与降低技巧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具有特殊线条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线条的兴趣。
2. 线条的定义和分类:介绍线条的概念,并分析不同类型的线条。
3. 直线、曲线、虚线的表现方式:展示不同线条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4. 线与面的关系表达方法:通过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理解线与面的关系,并尝试用线条表达不同的面。
5. 线条的增强与降低技巧:介绍如何通过线条的宽度、长度等变化来增强或降低画面的效果。
6. 练与创作:组织学生进行线条练和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并尝试不同的线条表达方式。
7. 总结与展示:让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对线条的表现力进行总结。
教学评估- 观察学生在练和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是否掌握了不同线条的表达方式。
- 收集学生的作品,并评价其线条运用的准确性和创意性。
教学资源- 艺术作品图片- 绘画工具和材料- 学生作品展示区第二单元:色彩的运用教学目标- 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表达方式- 研究常见的色彩搭配原理- 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和运用能力教学内容- 色彩的基本属性和分类- 主色、辅色、冷暖色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色彩的明暗关系和对比技巧- 常见的色彩搭配原理和效果教学步骤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富有色彩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 色彩的基本属性和分类: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并讲解不同色彩的分类。
3. 主色、辅色、冷暖色的运用:探讨主色、辅色和冷暖色的特点,并示范如何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
4. 色彩的明暗关系和对比技巧:讲解明暗关系对色彩表达的影响,并分享常用的对比技巧。
5. 常见的色彩搭配原理和效果:介绍常见的色彩搭配原理,如对比、类似、渐变等,并展示相应的效果。
九年级美术上册《咫尺盆中览江山》教案、教学设计

2.针对不同学生的美术基础和动手能力,进行分层教学,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对盆景艺术的鉴赏能力。
4.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5.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鼓励他们勇于表达、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盆景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学会运用美术语言表现盆景的美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盆景作品。
2.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鉴赏能力,提高对盆景艺术的欣赏水平。
难点:如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他们在审美素养上得到全面提升。
2.结合课本内容,简要介绍盆景艺术的历史、分类和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盆景艺术的兴趣。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见过的盆景作品,讨论盆景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盆景的制作技巧,包括选材、修剪、绑扎、布局等,结合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2.分析盆景的美术语言,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语言表现盆景的美感。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盆景作品,提高创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欣赏、视频介绍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对中国盆景艺术有全面的了解。
2.采用讲授、示范、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盆景制作的基本技巧。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九年级美术上册《方寸之地》教案、教学设计

6.拓印实践:利用课后时间,尝试将创作好的印章作品进行拓印,掌握拓印技巧,提高动手能力。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如有疑问,可随时向老师请教。期待大家在下一次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上已具备一定的绘画、欣赏能力,但对于印章篆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大部分学生仍较为陌生。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方寸之地所能展现的艺术魅力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在美术技能方面,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但对于篆刻刀法的掌握程度不一,需要教师分层教学,个别辅导。
3.小组合作,研究印章艺术: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主题,如“印章与书法的结合”、“印章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进行调查研究,形成研究报告。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素养。
4.家族印章故事:了解自己家族的印章,收集相关故事,与同学分享。通过此作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印章艺术在民间的生活化应用,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2.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个别问题给予及时解答和辅导。
3.练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让同学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印章艺术的特点和制作技巧。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意见,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分步骤演示印章篆刻技巧,强调刀法的运用和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实践中少走弯路。
九年级美术教案6篇

九年级美术教案6篇教案可以用来与同事分享教学经验,促进教育团队合作,教案需要包括充分的时间管理,以确保课堂活动有序进行,下面是网作者为您分享的九年级美术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九年级美术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籍的结构和书籍设计的概念与不同形式,学会欣赏书籍设计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对各种装帧设计独特的书籍图片或实物进行分析,按照书籍设计形式和方法进行分类。
通过查阅资料和欣赏,发现“世界最美的书”美在哪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欣赏和资料的收集,学生产生对书籍设计的兴趣,逐渐形成爱赏书的艺术情感、爱读书的学习态度和爱藏书的文化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展示介绍古今中外的书籍设计。
2、教学难点:了解书的设计概念,发展,种类,结构。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当你逛书店时,什么书是你多看一眼甚至想买下的冲动?学生回答出版界抓住了人们的普遍心理,读者买书,一看名字二看封面三看内容看来书籍价值不管体现在内容上还体现在装帧设计上,那么什么是书籍的装帧设计呢?我们今天使用的书籍是通过专门的历史变迁成为这个样子呢?那么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国的古迹设计。
(二)新课讲授1、书籍设计概念:旧称“书籍装帧设计,广义的书籍设计是指从书的外观到内芯的.一系列设计,以创造出书籍的整体视觉形象。
狭义的是指书籍的开本、封面、护封和装订形式等属于书籍外观形象的设计,有时仅指封面设计。
2、中国古籍设计: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发明是纸质书籍的出现成为了可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中国古代的劳动者施展智慧与技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书籍设计形态。
简册装:在竹片或是木片上书写文字,并用皮条或绳索连缀起来,称作“简册,可向左向右卷起存放。
早在3#年前的商代就已有了简册了。
叶子:将一张张纸摞叠起来,上下夹以木板或厚纸,再以绳子捆扎,称为“叶子,后演变成册页的形式。
樊夹装:隋唐时期,受一种狭长的印度梵文贝叶经中间打孔穿绳的形式影响,古人发明了“梵夹装,卷轴装:亦称“卷子装,通行于东汉至唐代。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理解美术的价值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美术技法和材料运用。
【教学内容】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美术的价值和作用3. 基本的美术技法和材料运用【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名画作品,引导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分类、价值作用以及基本技法和材料运用。
3. 示范:教师示范绘画技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技法进行绘画。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二章:素描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观察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形态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素描练习,提高空间感和造型能力。
【教学内容】1. 素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素描技法和观察方法3. 素描练习【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素描作品,引导学生对素描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素描的基本概念、技法和观察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素描技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进行素描练习。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三章:色彩基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三原色和色彩搭配原则。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色彩练习,提高色彩搭配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和三原色2. 色彩搭配原则3. 色彩练习【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作品,引导学生对色彩产生兴趣。
2. 讲解: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三原色和色彩搭配原则。
3. 示范:教师示范色彩搭配和创作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色彩练习。
5. 展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第四章:绘画技法拓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彩画、油画等绘画技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三篇

【导语】雕塑是⽤可雕性可塑性物质材料为媒介,通过雕塑等个种⼿段,塑造出⼀种反映社会⽣活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三维实体的⼀种造型艺术。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的确⽴: 1、背景:增⼤学⽣的阅历,沉淀专业修养,提⾼审美能⼒。
2、要点:①知道中国古代雕塑⼀般的表现形式。
②了解中国古代雕塑发展历程。
③对其代表作品欣赏,了解其艺术特点。
3、教学重难点:古代雕塑呈现形式和重要作品的欣赏。
⼆、教学过程: 导⼊:提问:你在什么地⽅看到过雕塑?它们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答:雕塑的材料可以是⽯头、⾦属、泥⼟、⽊头等。
雕塑和绘画相⽐在外在的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就可以摸得着。
(直接⼊题)平时所说的“雕塑”,指的是什么? 1、涵义 雕塑——雕塑是雕和塑的合称。
以⼀定的物质材料和⼿段,在实在的三维空间内占据⼀定的空间位置塑造可视的静态艺术形象的⼀个艺术门类。
作为雕塑作品⽽⾔,三维空间的体积是其艺术语⾔最根本的东西,所以作品本⾝的凹进、凸现、间隔、断裂、穿透、⼤⼩是雕塑作品的⽬的之⼀。
尽管雕塑也可以实现由三维到⼆维空间的转换,但是⽴体空间才是其⽣命根本之所在。
2、种类 下⾯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法上有什么不同?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圆雕、浮雕(这⾥将浮雕和圆雕以概念结合实例的形式让学⽣理解) 3、想⼀想: 怎样欣赏雕塑作品? 了解作品产⽣的时代背景通过感受、体会作品的艺术魅⼒,进⼀步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形象美、材质美、艺术性) 师⾔:了解了雕塑的表现形式,那让我们看看中国古代雕塑。
⑴教师板书:概术陵墓雕刻佛教⽯窟造像 ⑵络环境下学⽣⾃主学习探究 (教学活动) [⼀]、陵墓雕刻 陵墓雕刻产⽣的背景:在封建社会⾥,帝王、贵族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炫耀其显赫声势,⽽盛⾏厚葬。
在他们的陵墓区⾥,耗费巨⼤的⼈⼒、物⼒,制作了⼤量陵墓雕刻作品。
仁爱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套教案

仁爱版九年级美术上册全套教案
本套教案共包含八个单元:
第一单元:塑像常识
介绍了塑像的定义、种类、制作方法,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不
同种类的塑像。
第二单元:中国传统美术与文化
介绍了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历程,以及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
同时,也引导学生欣赏与体验一些传统美术作品。
第三单元:西方现代艺术
介绍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其中的一些流派与代
表作品。
引导学生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趋势。
第四单元:水墨画
介绍了中国水墨画的基本技法与特点,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名家及其作品。
第五单元:西方绘画
介绍了一些西方绘画的流派、代表作品以及相关的艺术家,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中的一些艺术作品。
第六单元:中国人物肖像画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人物肖像画的历史背景以及发展趋势,同时介绍了该领域的一些名家及其作品。
第七单元:西方雕塑与影视特效
介绍了一些西方雕塑家的作品、发展历程,以及与影视特效的关系。
同时也引导学生体验相关的技术。
第八单元:中国书法
介绍了中国书法的历史渊源以及基本技法,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名家及其作品。
通过本套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扩大自己的美术知识储备,提高美术素养与欣赏能力,同时也可以对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第一节《独树一帜的中国画》教学设计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和中国花鸟画的种类及寓意。
2、能力目标: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3、情感目标: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
并理解古代画家“缘物寄情”的特点,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
?重点难点:1、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中国古代山水画要表达的意境和中国花鸟画的寓意。
2、运用欣赏方法,学生欣赏分析其他作品。
课时安排: 1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唐代阎立本《步辇图》?提问:唐代阎立本《步辇图》是中国人物画哪一类??回答:历史故事画。
?内容:描绘唐代贞观年间,李世民接见前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番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题材:人物历史画。
?表现手法:工笔画。
?艺术特点:没有夸张化,借助眼睛、面容、姿态,画龙点睛的描绘了一代帝王宏大、包容天下的胸襟和智慧的头脑。
面容光滑,太宗一身便服出场。
太宗颌下一撮胡须,以及唇上八字胡都很特别。
太宗的眼神非常安详、平和,充分显示出一个满腹经纶、道德修养极高的封建帝王的形象。
?提问:传神从那里表现出来的??回答:眼神、面容、姿态、表情、手势、身体动作、服装轻浅、呼之欲出。
?(2)、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默画典范。
?提问:想一想,细致观察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
试分析南唐危难之际,为什么韩熙载还经常夜宴宾客、歌舞升平??回答:(学生自由回答)?提问:我们来找一找哪位是我们的中书侍郎韩熙载?你是怎么判断他是韩熙载??回答:(学生自由回答)?提问:画家表现韩熙载在听音乐时是怎样的动态神情??回答:其他宾客超然自适,韩熙载神情严肃。
?总结: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满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是更着重对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的揭示。
?咫尺千里-山水画?1、首先由学生读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重情景交融的意竟。
?2、播放诗歌配乐的山水画。
?3、屏幕显示图片: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后人评价他的画风“峰峦雄厚,势状雄强”。
画面取景高远。
?4、屏幕显示图片:宋代马远《踏歌图》5、屏幕显示图片元代倪瓒《六君子图轴》和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青绿代表作)?比较两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第一单元感受中国古代美术名作第二节《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教学设计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和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以及中国古代园林的典型实例的欣赏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运用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自主欣赏更丰富多彩的建筑。
2、过程与方法?课前学生从网络等查找搜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有关故宫和中国园林的书籍,培养学生从对具体内容的分析中归纳、概括理论观点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同时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民族自豪感,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从对故宫和中国园林分析中归纳、概括理论观点?2、难点:从对故宫和中国园林分析中归纳、概括理论观点?课时安排: 1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第二单元情趣浓郁、能工巧匠第三节《线材造型》教学设计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线材的特征,初步了解线材构成的方法,认识线材构成的美感。
2、能力目标:掌握线材构成的方法,利用现有线材制作立体造型,体会艺术创作乐趣。
3、德育目标: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探究精神以及环保意识,并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
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欣赏大量的线材作品及与线材相关的活动,了解线材的文化及特性,引导学生发现线材构成的方法,体会线材构成的美感,认识线材构成在生活中的作用。
2、难点:启发学生了解线材构成的方法及规律,并尝试恰当地运用现有的各种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件线材造型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扎染和蜡染的基本原理,体会扎染和蜡染特有的艺术魅力,掌握其基本技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应用扎染、蜡染工艺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以此传达自身的审美意识,发挥艺术创造个性。
?2、在学习中使学生感受传统工艺所特有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对传统工艺的兴趣、认知。
感受扎染、蜡染之美,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蜡染、扎染工艺制作方法,区别两种不同防染工艺的艺术特色。
2、难点:蜡染封蜡、手绘着色、脱蜡操作技法及要点。
扎染防染捆扎技巧、染色、漂洗、拆线、整烫的过程要点。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准备:?1、教具:范画若干幅、示范用工具材料(蜡笔、水彩颜料、毛笔、水罐、调色盘、剪刀)?2、学具:蜡笔(油画棒)、水彩颜料、水罐、毛笔、剪刀、调色盘。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课型:新授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1、重点: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2、难点: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2、通过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的了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认识陶瓷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综合设计,体会劳动创造了美。
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2、难点: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准备:?1、教具:范画若干幅、示范用工具材料(蜡笔、水彩颜料、毛笔、水罐、调色盘、剪刀)?2、学具:蜡笔(油画棒)、水彩颜料、水罐、毛笔、剪刀、调色盘。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4)瓷器发明??汉代是我国陶器制造的发达时期,到东汉晚期,浙江越窑首先烧出胎体致密、釉层较厚、光润美观的青瓷。
这是我国陶瓷史上极其重要的转折时期,它将永远记录着中国人民的这一伟大创举。
(5)唐三彩??它是一种挂釉陶器。
釉是铅和一些着色金属,如铜、铁、钴等合成的低温色釉,有蓝、黄、褐、绿等色。
陶器以氧化焰烧成,烧成温度在950℃左右。
唐三彩的生活用品多采用轮制成型,陶俑等艺术品则是以捏塑、雕刻或模制成型。
唐三彩加工工艺细致,釉色五彩缤纷,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我国陶瓷工艺史上的一项创举。
(6)宋代陶瓷??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烧造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出现了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和弟窑、定窑,还出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民窑。
??(7)元代陶瓷??元代制瓷艺术在我国陶瓷历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元代的钓窑、磁州窑、龙泉窑等主要窑场,在前代的基础上仍继续生产传统品种。
在这一时期最具历史意义的是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把陶瓷装饰引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8)明代陶瓷??中国古代陶瓷发展至明代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
当时,还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专门为皇宫烧造瓷器。
(9)清代陶瓷??清代,我国制瓷业的发展已达到历史的高峰,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
这一时期又创制了很多新的彩釉品种,例如粉彩、珐琅彩、釉下三彩、黑彩和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以及采用黄金为着色剂的胭脂红等。
陶瓷的器皿造型和装饰纹样也比明代更丰富多样。
??想一想??1.瓷器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2.宋代有哪五大名窑???中国的陶瓷发展历史悠久,而外国的陶瓷艺术也精彩纷呈,给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中国古城古镇体系的介绍和对中国古城古镇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以及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实例的欣赏等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城古镇建筑的主要特色。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运用欣赏建筑艺术的方法自主欣赏更丰富多彩的古城古镇建筑。
2、过程与方法:课前学生从网络等查找搜集大量的资料图片,阅读有关我国各地古城古镇和中国古建筑的书籍,培养学生从对具体内容的分析中归纳、概括理论观点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古城古镇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同时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民族自豪感,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从对古城古镇和中国古建筑分析中归纳、概括古城古镇建筑特点如何形成的。
2、难点:从对古城古镇和中国古建筑分析中归纳、概括古城古镇建筑有何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民俗的概念、特征与功能,了解中国民俗文化悠久历史,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2、过程与方法: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民俗的调查与研究、民俗文化在当今旅游业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民俗文化的多元性。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2、难点:民俗的构成、养成与传承。
课时安排: 1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各种类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分析,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学生审美,增强保护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民间美术的主要分类2、难点:民间美术种类的特点课时安排: 1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民间美术的,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2、过程与方法:欣赏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了解其社会功能、传统民间手工艺和艺术风格,直观的教学让学生更加清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提升学生的保护意识及审美。
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民间美术的功能2、难点:民间美术的功能与生活的关系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古代与现代少数民族的美术文化,能够简单分析古代与现代之间微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