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杨万里故里为例谈当代社会中历史文化名人效应
浅析杨万里诗歌中的“局外人”视角
浅析杨万里诗歌中的“局外人”视角作者:梁凌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8期摘要:杨万里是我国南宋时期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爱国忧民的思想在其诗歌中有着充分的展现。
可是读其诗我们不难发现有许多诗尤其是他“诚斋体”的诗往往是轻松清丽的描写景物或自然生活,处于当时混乱的政治局面来看这种诗给人一种作者是处在“局外人”状态的感觉。
其早期创作是充满爱国热情的,但却故作一种远离政事的“局外人”状态,而其后期创作便是完全的一种描写景色与自然生活的“局外人”状态。
文章将就其早期假“局外人”状态与其后期真“局外人”状态进行一个总体的浅析。
关键词:杨万里;爱国忧民;政治局面;“局外人”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
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一生中有诗作2万多首,现存诗有4200多首,其中不乏一些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
纵观其创作风格,最初是学习“江西诗派”,中年以后转而学习晚唐诗人的绝句,轻松清丽,总后形成与“江西诗派”完全不同的诗歌风格“诚斋体”为南宋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风。
南宋小朝廷一意偏安,使得统治者又走上了北宋末期那种骄奢淫逸的老路,社会处于重大的危机之中。
此时的杨万里与尤袤,陆游,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家”,他们继承了南渡诗人的爱国主义传统,将爱国主义推向了高潮。
在杨万里的始终爱国主义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他所担心忧虑的上到国家党政大事,下到底层百姓的生活处境,然而事实却一次又一次令他失望,令他不断徘徊于出世与隐世之间。
最终他就是在长期在内心积压的对朝廷的悲愤以及对现实局势的绝望以及由族侄所带回的坏消息连番打击下气绝身亡的,享年80岁。
他在晚年时期常常因为百姓生活艰苦以及国家危机重重而痛苦流涕,开禧二年,闻韩侂胄冒进兵败,杨万里听闻后失声痛哭,并写下“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等遗言。
这样的诗人不仅对文坛来说是一位巨匠伟人,在其自身品质与人格上也是令人佩服值得称颂发扬的。
杨万里书启文研究
杨万里书启文研究杨万里书启文研究杨万里(1597-1672),字观潮,号秀山,明代末年至清初著名的文人、书法家。
他出生于浙江杭州,幼时家境贫寒,但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杨万里早年曾在湖州访求苏轼,成为其门下生,并广泛涉猎古今文史,涵盖范围之广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文学才华和书法造诣皆有卓越之处,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以探讨杨万里的书启文为主线,从书法风格、艺术创作及思想内涵等方面对他进行研究。
首先,我们来探讨杨万里书启文的书法风格。
杨万里的书法风格独特,往往结合了隶、楷、行、草等多种风格,融会贯通,自成一体。
他的字体刚劲有力,章法严谨,构图精妙,富有节奏感。
他的书法作品中常常蕴含着对自然景物的艺术表达,如「山,光,水」。
而他的「水意山情」更是体现了他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悟,既传达出山水画的意境,又展现了他对自然界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其次,我们来研究杨万里书启文艺术创作中的独特韵味。
杨万里的书启文充满了诗意和哲思,常常以诗词作附,将文学与书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他在书写中常常运用隐喻和象征,通过行云流水的书法,将生活、自然与艺术融为一体。
他的作品往往展现了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对世间万象的感悟,既展现了他对自然界的热爱,也反映出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最后,我们来探讨杨万里书启文的思想内涵。
杨万里书启文中的思想注重人文关怀,强调平凡生活中的价值。
他倡导清贫自然的生活态度,主张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界的敬畏。
他的作品不仅以作品自身为出发点,更是带给读者一种生活哲学与思想。
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一种无私的胸怀和对于人生的思考,引导着人们去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感受自然的美好与人间的真情。
综上所述,杨万里书启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与艺术价值。
其独特的书法风格、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思想内涵都是他作为一位著名文人书法家的独到之处。
通过研究他的书启文,我们不仅可以欣赏他的艺术才华,更能够感受到他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与思考。
辛弃疾与杨万里:南宋文坛上的两股江湖势力
辛弃疾与杨万里:南宋文坛上的两股江湖势力引言南宋时期,文学繁荣,涌现出众多才华横溢的文人。
而辛弃疾和杨万里作为南宋文坛上的代表人物,展现了不同但同样引人注目的风采。
本文将从他们的背景、创作风格以及影响等方面对这两位文坛巨擘进行介绍和比较。
一、辛弃疾:挥洒豪情,忧国忧民1. 背景与生平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末年著名的边塞词人。
其家族世代从政,并具有良好的学问修养。
2. 创作风格和题材特点辛弃疾以其挥洒豪情和激昂奋发的诗歌著称于世。
他广泛涉猎古今典籍,并结合自身经历和社会背景,创作出大量描绘自然山水风光、抒发个人情感以及反映时事政治的作品。
他的词多半细腻婉约,抒发爱国之情和乡愁之思,是南宋晚期文人的典范。
3. 对文坛和社会的影响辛弃疾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深远影响,还积极参与政治斗争,并以其短暂却激烈的一生成为南宋末年抗金英雄的代表之一。
他对江湖势力的挑战精神和爱国情怀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杨万里:隐逸自然,唤起田园风光1. 背景与生平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述之,号牧庵,是南宋中期著名的山水诗人。
他出身贫寒,并在士人的宦官体制下度过大部分人生。
2. 创作风格和题材特点杨万里主张隐逸自然、追求简朴淳朴,在豪放奔放的辛弃疾之外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他致力于描绘农村田园风光,抒发对田园生活和自然的深深眷恋之情。
他的诗多以平实写实为主,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觉。
3. 对文坛和社会的影响杨万里作品中的质朴与自然,成为南宋士大夫内心向往并追求的文化理想。
他对南宋晚期文坛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也唤起了社会关于乡土情怀和自然美的共鸣。
三、辛弃疾与杨万里:异曲同工之处1. 共同点辛弃疾和杨万里共同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动荡下士人心灵深处的挣扎和呼唤,两位文人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并通过不同题材表达出来。
无论是辛弃疾豪放激昂还是杨万里质朴自然,在个性表达上都体现出深厚的自由意志。
社会实践
总计:2150元
6月28日:抵达龙泉,做好组员安顿工作,安排好食宿
6月29日:参观龙泉青瓷宝剑园和龙泉青瓷博物馆,欣赏青瓷作 品。联系并采访龙泉市青瓷协会会长徐定昌先生,从历史的角度 了解近些年来青瓷在龙泉的发展情况。 6月30日:到达龙泉朝兴瓷苑,走访龙泉著名的叶子陶瓷工作室, 向叶芳先生了解这个2006年新兴的工作室在陶瓷工艺品、仿古瓷、 陶瓷饰品这3方面对于龙泉青瓷技术的继承和发展,并参观龙泉 大窑古窑址。
我们“青花瓷小分队”根据这一现象对龙泉瓷文 化产业新发展进行研究,深入了解龙泉青瓷的制 作工艺和历史,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对龙泉青瓷的 营销手段、经济价值的挖掘进行调查,收集相关 资料,并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一 、让我们了解龙泉青瓷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文化,有利于我们像人 们普及并推广龙泉青瓷文化,让浙江更了解青瓷,让中国甚至全世界 更了解青瓷! 二、通过社会实践调查发现龙泉青瓷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建议 和看法,改善他们的生产方向,促进龙泉青瓷更加适应市场化的社会, 从而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坚持开拓创新,整合资源,打好文化消费牌, 将龙泉青瓷推向世界。 三、通过对龙泉青瓷文化的剖析和深入学习探究,有利于增强我们大 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将专业知识运用到社会实践中, 从而完善专业技能体系;也有利于拓展我们课外知识, 了解青瓷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中国陶瓷研究之父 杨万里
龙泉青瓷作为一种具有独特传统烧制技艺的工艺美术产品,虽 然几经沉浮沧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但在当今的商 品时代大潮中,一样要经受市场经济大浪的洗礼。
在以往的历史过程中,龙泉青瓷走的是艺术化之路,这是在当 时的历史条件下所走出的一条特殊之路,适应了当时的消费需求。 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再走以前单一的艺术化之路就 显得有些不协调了,导致了龙泉青瓷与德化、景德镇、潮州、淄博 等地瓷器相比,所占市场份额的差距较大。市场是最公正的裁判员, 面对市场这个“铁面判官”,龙泉青瓷业界必须反思,确定自己的 市场定位。
杨万里:除了辛弃疾,泱泱两宋三百年,他应该是最“刚”的词人了
杨万里:除了辛弃疾,泱泱两宋三百年,他应该是最“刚”的词人了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年逾八十的杨万里缠绵病榻,但即便已经远离庙堂,久居江湖之远的他,仍然用一双浑浊的老眼紧紧盯着帝都临安的朝堂。
彼时的南宋早已风雨飘摇,一代权相韩侂胄只手遮天,雄心勃勃开始了作死的北伐复国计划,眼见已然偏安一隅的江山即将再遭兵灾荼毒,病入膏肓的杨万里写下了人生中的最后一封奏折:“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唯有孤愤!”一生孤勇的杨万里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想用自己老迈力竭的声音,喊醒那些久居庙堂,不懂民间疾苦的云端之人,这封奏折之后,杨万里溘然长逝。
在杨万里死后的第二年,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也病故于铅山,死前犹在高呼:“杀贼!杀贼!”有人说,有宋一代,辛弃疾无疑是词人中最有“古惑仔”气质的人;但很少有人知道,除了辛弃疾,泱泱两宋三百年,杨万里应该算是最“刚”的词人了。
很多人对于杨万里的认识,也只停留在那两句著名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就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但谁也不知道的是,小清新的诗风背后,是杨万里一身孤勇,无愧家国,让人热泪盈眶的一生。
公元1127年,宋朝持续了167年繁华戛然而止,金兵南下攻破开封,徽钦二帝及天潢贵胄三千余人被俘虏,并押解北上,史称靖康之耻。
也正是在这一年,杨万里出生在吉州吉水的一户贫寒人家。
杨万里的童年很不幸,家境贫寒又自幼丧母;但万幸的杨万里有一个好不偏心的继母和一个饱读诗书的父亲。
古来读书人无不以“科举及第”为目标,勤学好问的杨万里也正是在父亲杨芾的熏陶下,对着满屋藏书产生了浓厚兴趣。
家徒四壁却堆满书籍的陋室,凛峭风寒却专心读书的童年,多年以后的杨万里再回想起那段在别人看来几近绝望的少年时光,仍然有种意气风发,重回当初的热血。
他在诗作《夜雨》中这样写道:忆年十四五,读书松下斋。
寒夜耿难晓,孤吟悄无侪。
虫语一灯寂,鬼啼万山哀。
雨声正如此,壮心滴不灰。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创作特点及影响分析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创作特点及影响分析一、杨万里简介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柳溪,号云溪。
他是中国宋代著名的诗人和书画家。
出生于江苏南京,在乱世中度过了他平凡而充实的一生。
杨万里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广泛受到赞誉,并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创作特点1.自然主题:杨万里善于感受自然与人的融合,他常常通过描绘山水、花草树木来表达情感和思考。
他的诗歌意境深远,给读者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2.简约之美:杨万里注重语言简练,在短短数语中表达出深厚的思想和情感。
他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其诗歌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性。
3.平实写实:杨万里的诗歌笔调平实质朴,他以真挚、质朴的心态表现生活中的点滴琐事,呈现出尘世间人情百态。
他的作品真实而可信,引起了读者共鸣。
4.抒发情感:杨万里的诗歌流露出作者深入人心的情感和思考。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自然、人性等各种主题的独特认知和体验。
三、影响分析1.文学影响:杨万里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对后世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强调自然与人之间的联系,让后来者在表达情感时也更加注重触动读者内心。
2.思想启迪:杨万里关注生活琐事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他通过描绘平凡事物反映社会和人性问题。
这种思考方式激发了后来诗人对于社会现象和个体心理状态的关注。
3.书画影响:除了诗歌创作外,杨万里还以其才华横溢的书画艺术崭露头角。
他以其清新自然、豪放洒脱的笔墨风格为后来书画家提供了借鉴和启发。
4.影响社会:杨万里的作品通过反映现实生活和思考人性问题,对当时社会产生着警示和启发作用。
他的诗歌意蕴深邃,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并为后来的文化传承留下了重要财富。
四、总结杨万里是中国宋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和书画家,其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与内涵。
他以真挚自然、平实写实的方式表达情感和思考,在文学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既关注自然与人之间的联系,又揭示出社会和个体心理问题,让读者更加深入思考生活与人性。
杨万里的历史故事作文
杨万里的历史故事作文说起杨万里,那可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他出生在南宋时期,是个超级有才华的诗人。
杨万里的家境还算不错,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这孩子打小就聪明,对读书那是痴迷得不行。
别人都在外面疯玩的时候,他就安安静静地坐在屋里捧着书看,眼睛都不眨一下。
长大了之后,杨万里去参加科举考试。
这一路上啊,那可是充满了波折。
他心里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不好。
考试的那几天,他吃不好睡不好,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等到考试的时候,他握着笔的手都有点发抖。
不过好在,他肚子里有墨水,最后还真让他考中了进士。
当官之后的杨万里,那也是一心一意为老百姓着想。
有一次,他所在的地方遭遇了旱灾,老百姓们的庄稼颗粒无收,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杨万里看到这种情况,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天天往田里跑,亲自去查看灾情,还不停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他组织人们挖水渠,从远处引水灌溉农田。
那时候可没有什么现代化的工具,全靠大家一锄头一锄头地挖。
杨万里也不闲着,挽起袖子就和大家一起干。
太阳火辣辣地照在他身上,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可他一点都不在乎。
经过大家的努力,水渠终于挖好了,水也引来了,庄稼慢慢地有了生机。
老百姓们看到了希望,脸上也有了笑容。
可杨万里还是不放心,隔三差五就去田里看看,生怕再有什么问题。
还有一回,当地发生了水灾。
洪水淹没了很多村庄,老百姓们无家可归。
杨万里立刻组织人手救灾,他把自己家里的粮食都拿出来分给灾民,还到处筹集物资。
他一家一家地去看望灾民,安慰他们,鼓励他们一定要坚强。
在救灾的过程中,杨万里遇到了很多困难。
有些地方的路被洪水冲毁了,他就骑马绕路过去;有些地方的桥断了,他就坐船过去。
不管有多难,他都没有放弃。
杨万里不仅关心老百姓的生活,还特别重视教育。
他觉得只有让孩子们都读书识字,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他经常去学校视察,和老师们交流教学经验,还自掏腰包给学校买书买文具。
有一次,他发现一个孩子因为家里穷上不起学,就亲自去孩子家里劝说家长,还帮着出学费。
杨万里的当下意义和宋代文学研究
Ya a — l ’ r e e n ng a h t r t e Re e r h ng W n i S Cu r ntM a i nd t e Lie a ur s a c o he S ng Dy a t ft o n sy
W ANG h —z a S ui h o
Ab t a t Ya g W a g— l i r a e n t e S ut r o g Dy a t sr c : n n i s a g e tpo ti h o hen S n n sy,su y n i ha u r n t d i g h m s c re t me n n a i g,wh c el csi h e s e t i h rfe t n t r e a p cs:“b i g”,“c e tv ’ n “c r il en r aie ’a d o da ”,h sc lu a e i g i u t rlh rt e a
杨 万里 的 当下意义 , 三个字 可 以概 括 , 是 “ ” 一 是“ ” 一是 “ ” 用 一 新 , 活 , 诚 。
“ ” 即开创 精神 , 新 , 开拓 精神 。杨万 里是 南 宋 四大 诗 人 之一 , 就 陆游 与杨 万 里 比较 而 言 , 般来 但 一 说, 陆游生前 的名 声和 影 响 比杨万 里大 。但是 在文 学史上 , 歌史上 , 诗 没有 一个 陆游 的什 么体 , 独独有 而
的认 识 。在 这 一 点 上 , 钟 书 先 生 的 意见 给 我 们 很 大启 示 。 钱
关键词 : 杨万里 ; 宋代文 学研究 ; 钱钟 书
中 图分 类 号 : 0 . I62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0— 7 (0 0 0 0 5 0 10 59 2 1 )3— 04— 3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山水诗创作与人文关怀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山水诗创作与人文关怀简介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遂初,号思仁,宋代著名的山水诗人。
他以其细致入微的描写和深深的人文关怀而著称。
本文将探讨杨万里在山水诗创作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视角以及对人类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
杨万里与山水诗杨万里是一位重视自然景观和生活琐事的诗人,他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细微之处,并通过笔墨表达出深邃的意义。
在他的山水诗中,常常显现出对大自然的触动和敬畏之情。
例如《十二月十五夜雪》一首中,他细腻地描写了夜晚下起圣洁而飘逸的雪花,同时也体察到了雪花覆盖下乡间房舍、田野、树木等景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和凄美之感。
人文关怀在杨万里的诗歌中体现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感悟,杨万里的山水诗中也浸润了对人类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深入思考。
他关注农民劳作和生存状况,表达对底层人物的同情和理解。
例如《登黄鹤楼》一首中,他借景描绘了苍凉而辽阔的江山,同时又唤起读者对逐渐没落的士人和失意风采的怀念之情,体现出他对于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流转的思考。
杨万里山水诗的艺术特点杨万里的山水诗以情感真挚、形象贴切为特点。
他通过细腻而恬静的描写手法,给予诗歌以直观感官性。
同时,杨万里还将自己与所描绘物象相联系,在其中融入主观情感与思想内涵,使作品更富个性化表达。
结论杨万里是一位重要的宋代山水诗人,在其创作中展现出自然景观和人文关怀心怀并重。
通过对细微事物和底层群体的关注,杨万里将自然景物与人类命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其山水诗作品呈现出深远的思想内涵。
他的诗歌形象生动,情感真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我关于"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山水诗创作与人文关怀"的简要介绍。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参观了杨万里吉安故里我的感受
参观了杨万里吉安故里我的感受
参观杨万里吉安故里,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故居如今已成为一处充满历史韵味的文化遗址。
走进杨万里故居,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繁荣的南宋时期。
故居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历史的沧桑和文化的积淀。
漫步在庭院中,我仿佛能听到古人的低语,感受到他们的智慧和情感。
在参观过程中,我最为感动的是杨万里对故土的深情厚意。
他不仅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是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和关怀。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家乡的赞美和思念,展现了一个文人墨客对故乡的深厚情感。
此外,故居内的展品和介绍也让我对杨万里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的一生历经风雨,但始终坚守着文学和政治的信仰,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总的来说,参观杨万里吉安故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同时,也让我对杨万里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和钦佩。
这次参观不仅丰富了我的文化知识,也激发了我对历史的热爱和探究。
关于杨万里的作文
关于杨万里的作文Yang Wanli is one of the most renowned poets in Chinese history. 杨万里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Born in 1127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he was known for his simple yet powerful style of poetry. 杨万里生于南宋时期的1127年,以其简洁而雄厚的诗风闻名。
His poems often focused on nature, reflecting his deep appreciation for the beauty of the natural world. 他的诗作常常关注自然,反映出他对自然界美丽的深刻欣赏。
Through his poetry, he was able to capture the essence of life and convey profound emotions with elegance and grace. 通过他的诗歌,他能够捕捉生命的本质,并以优雅和优美传达深沉的情感。
One of Yang Wanli's most famous works is "Spring Dawn," a poem that captures the beauty of the changing seasons. 杨万里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春曉》,这首诗捕捉了季节更替的美丽。
In this poem, he describes the gradual transition from winter to spring, portraying the awakening of nature with vivid imagery and delicate language. 在这首诗中,他描绘了从冬季到春季的逐渐过渡,用生动的意象和精致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的苏醒。
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国古代散文家的作文范文
具有深远影响的中国古代散文家的作文范文中国古代散文源远流长,涌现出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散文家。
本文将以范文的形式介绍几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古代散文家。
范文一:杨万里——真实的诗意杨万里(1127-1206年),南宋文人,也是杨维桢的父亲。
他的散文作品充满了真实的诗意,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杨万里的散文以自然景物为题材,以诗化的笔触描绘出美丽生动的山水风景。
他以真实、朴实的语言抒发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使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身临其境。
例如,“梅独迟,雪未和,深院宁论池上萤”(杨万里《晚春》),通过描写梅花的开放,表达了对春天温暖到来的期盼之情。
杨万里的散文作品往往反映了他对世俗之事的独到见解,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他通过写作传递的价值观念直击人心,引导人们思考现实社会问题,并试图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推动社会进步。
范文二:韩愈——崇尚古典韩愈(768-824年),唐代文学家,诗人,思想家,他的散文以对传统文化的崇尚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而著称。
韩愈在散文创作中追求古人的风格和表达方式,致力于恢复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
他所写的文章通常用古文或者古体诗,借鉴古人的形式和风格,并通过对古人经典文学的研究和评析,提出自己对文学和社会的看法。
他的散文作品既关注社会问题,也关注个体人生。
他通过对古人的敬重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范文三:柳宗元——思辨之风柳宗元(773-819年),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以大胆的思辨和独立的见解而著称。
柳宗元的散文作品兼具哲学性和文学性。
他以辩证的思维方式审视社会现象,并尝试揭示人生的本质问题。
他的散文充满了对世界和人生的深思,通过对自然、人性和社会的观察,探讨了人的存在和意义。
他的思辨之风影响了后世的哲学家和文化名流,为中国古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思维方式。
范文四:欧阳修——辞章卓越欧阳修(1007-1072年),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和学者,他的散文作品以辞章卓越而著称。
游杨万里故居作文
游杨万里故居作文以前来杭州,我没有去过净慈寺。
这次来了,我打算去游一游,寻找一下杨万里的足迹。
杨万里写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窃以为头一天晚上,他与林子方住宿在净慈寺,不然,怎么一大早就来到净慈寺?诚如是,我还想知道,杨万里他俩为什么又住宿在那里。
杨万里像王维一样信佛,还是与寺内哪位高僧是挚友?就像苏东坡与佛印那样的关系。
这些情况,我都不得而知。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下积雨声。
”是的,江南初冬的风像春风一样和煦,吹断了连续几天来淅淅沥沥的冬雨,天公作美,给了我出游的机会。
11月15日9时多,我们在花园西村公交站乘25路车,到河坊街荷花池头站下车后,沿着南山路步行前往净慈寺,大约半小时左右到达,便购票而入。
净慈寺是杭州西湖四大古刹之一,因为寺内钟声洪亮,“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净慈寺在南屏山慧日峰下,公元954年由五代吴越国钱弘俶为高僧永明禅师而建,原名永明禅院,南宋时改称净慈寺。
走进寺院后,我认真寻觅,仔细查看、拍照,游了一周,也未看见有关“杨万里”的只字片语。
我想,如果杨万里等在此住宿,是否就住宿在大雄宝殿西面的“客房”里呢?因此,我专门拍了一张“客房”的照片。
我继续寻找,渐渐地有些失望了,杨万里的足迹究竟在哪里?最后我上了净慈寺的钟楼,希冀有新的发现。
钟楼上挂着一口重达一百多公斤的新铸铜钟,铸有赵朴初等人书写的《妙法莲华经》,依然未见有关“杨万里”的介绍。
这时,我突然产生了一个疑问,杨万里在净慈寺是否留下足迹?林子方原来担任直阁秘书,是给皇帝草拟诏书的文官,后来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知州。
仕途升迁,林子方哪能不兴奋万分?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也是挚友,两人常常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也一同切磋诗词创作,二人志同道合,互为知己。
所以送林子方时杨万里写了这首诗。
诗的表面意思是描写西湖六月不同四时的风光,赞美“接天”“无穷碧”的莲叶和“别样红”的荷花;隐喻义是劝林子方不要去福州上任。
文学名家杨万里与明代江南文化的鼎盛
文学名家杨万里与明代江南文化的鼎盛一、引言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江南地区尤其以其独特的文化和艺术成就而著名。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名家,其中包括杨万里。
本文将重点探讨杨万里与明代江南文化鼎盛的关系。
二、明代江南文化概述1.明代江南区域地理特点:水乡景色优美,气候宜人。
2.明代江南社会繁荣:农业发达,商业兴盛,人口增长,教育普及。
3.文化蓬勃发展:书院、古琴、戏曲等文艺形式兴起。
三、杨万里生平与作品概述1.杨万里简介:生于明朝嘉靖年间, 家境贫寒, 自幼喜好诗词。
2.杨万里作品特点:具有写实主义风格, 唯美而朴素的描写技巧, 爱国情怀和对自然景物深刻感悟。
四、杨万里与江南文化的关系1.杨万里与江南山水的深厚联系:杨万里在江南地区生活多年, 受到了江南自然景色的熏陶,他将这些景色融入到自己的诗词作品中。
2.杨万里与书院文化的互动:杨万里曾经在一些书院就读或担任教职,书院教育为他提供了广泛的知识和启发。
他通过参与书院文化,加深了对当地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3.杨万里与其他文学名家之间的交流: 杨万里与其他明代文学名家如于谦、徐霞客等保持着密切联系,互相交流扩展了彼此的艺术视野。
五、杨万里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江南文化元素1.自然景观描写:杨万里以精妙细腻的笔法描绘了江南的水乡风光,表达了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情。
2.民间生活描写:杨万里通过描写当地民俗、农田劳作等情境,展现了江南人民日常生活的真实面貌。
3.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杨万里的作品中常常融入了古诗词、典故和历史事件的引用,对江南地区悠久的文化传统表示敬意。
六、结论杨万里是明代江南地区最重要的文学名家之一,他与江南文化密切相关。
他深深热爱并表达了对江南山水和民间生活琐事的关注。
同时,他也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通过杨万里及其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明代江南文化的鼎盛时期。
论杨万里在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地位
作者: 郭艳华
作者机构: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宁夏银川750021
出版物刊名: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4-18页
主题词: 杨万里 诚斋体 文学思想史 审视
摘要:南宋诗人杨万里因其在自然山水诗创作领域中的巨大成就而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极具创造性与个性化的诗人。
但文学史对他的关注一般只局限于其自然山水诗的艺术特质,并未深入发掘其创作中所蕴含的思想文化内蕴。
通过对他文学思想内涵与外延的深入考察,可以发现,其在中国古代诗歌审美形态的转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扭转了宋诗的理性化品格;将中国古代自然山水诗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成为明清“性灵”说的先声。
百年来杨万里研究述评
百年来杨万里研究述评(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内容提要】百年来的杨万里研究,可分为发轫、发展、繁荣三个时期,其具体创获主要集中在生平、家世、交游之文献考辑,政治、哲学及史学思想,文学创作及文学思想等方向。
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成果的不均衡和方法的孤立静止。
历史意识和理论观照的有机结合,是拓展和深化杨万里研究的关键。
20世纪的头五十年,杨万里研究尚处于发轫期。
此时发表的单篇论文不到十篇。
随着白话文的提倡、新文学运动的展开,杨万里部分诗歌通俗浅切的特征因为有了“现代价值”而被发掘出来。
胡适(《白话文学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311页)、胡怀琛(《中国古代的白话诗人(杨诚斋的白话诗)》,《学灯》1924年10月4日)、胡云翼(《宋诗研究》,巴蜀书社1993年版第120页)等都称杨万里为古代的白话诗人。
对杨万里语体特征的分析和肯定,是这个时期研究的最主要特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有夏敬观的《杨诚斋诗》,虽然仅仅选有304首诗歌,然引言和注释颇为精审,或可视为一个相当可观的阶段性成果。
50至70年代末,是杨万里研究的发展期。
是时论文数量有所递增,钱钟书《宋诗选注》(1958年初版)、周汝昌《杨万里选集》(1962年初版)相继问世。
两选本对诚斋诗做了精彩的分析,不仅观点对后学多有启迪,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亦是导夫先路。
1964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傅璇琮(署名湛之)编的《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杨万里范成大卷》,为全面、深入地研究杨万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文献资料基础。
80年代后,杨万里研究进入了繁荣期。
迄今为止,发表的单篇论文不下百篇。
各种选集也陆续出版,研究专著先后面世,是此期的一个显著特色。
1982年台湾陈义成(阳明山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率先完成博士论文《杨万里研究》。
1990年周启成《杨万里和诚斋体》(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写得较为简略和通俗。
关于杨万里一生的作文素材
关于杨万里一生的作文素材
嘿呀!说起杨万里,那可真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呢!
杨万里,哇,他出生于南宋时期,这一辈子经历了好多好多呀!
先来说说他的求学之路吧。
哎呀呀,他可是勤奋刻苦,一心追求知识的真谛呢!为了能够学到更多,他付出了无数的努力,这精神难道不值得咱们学习吗?
再看看他的仕途。
1 他步入官场,满心想着为百姓做实事,为国家出份力。
2 然而,官场的复杂和争斗,让他遭遇了不少挫折和困难。
3 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初心,始终坚守着那份正直和善良,这是多么难得呀!
还有他的文学成就,哇塞!那简直是让人惊叹不已。
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比如那“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多么生动形象呀!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把那些平凡的事物写得如此美妙,哎呀,这得需要多细腻的心思呀!
他的一生,哎呀呀,还充满了对朋友的真诚和对家人的关爱。
他和朋友们谈诗论道,互相鼓励和支持。
对家人呢,更是关怀备至,是个好丈夫、好父亲。
杨万里的一生,丰富多彩,有起有落。
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也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坚持理想、热爱生活的榜样。
哇!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向他学习呢?。
杨万里人物传记500字作文
杨万里人物传记500字作文篇1缓地向前移动着。
一阵春风吹来,杨万里顿时觉得无比舒适,似乎所有烦恼都被着一阵春风吹走了。
啊,舒服啊,哈哈哈杨万里忽然听见小孩玩耍的声音。
这声音从哪儿传出来的?杨万里四处张望,发现不远处有一叶渔船,上面坐着两个年龄相仿的说笑打闹的小孩。
哦,原来是两个调皮鬼。
只见那两个孩子划着船,似乎累了,稍大的孩子把竹篙收起横在船上,另一个把棹收起放回船尾。
随后,两个小孩子从船厢中取出一把小伞并打开。
要下雨了吗?这四月天难道说变就变?杨万里好奇地想着。
他扬起头看了看天,太阳还正高挂,阳光正炫目。
那他们究竟张伞干什么呢?耐不住好奇心驱使,杨万里把船撑到了小渔船旁。
哎,小孩们,你们好,我想问一下你们张伞干什么?天气这么好,又没有下雨。
杨万里嬉笑着问道。
先生,你好。
我和弟弟觉得撑船太费力了,而且今天风不小,风推着伞,伞带动船前进,我们就不用费力气了哦,呵呵!稍大的孩子答道,还得意地笑了笑。
呵,这些孩子,真是天真又聪慧啊!杨万里赞叹着说。
随后,小渔船驶出了小河,不见了踪影,杨万里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安仁。
篇2在湖南省东南部的安仁县,有一条清澈又宽阔的小河。
小河的两岸有茂盛的树木和鲜艳的花朵,不时送来了阵阵花香。
阵风劲吹在河面上,河水掀起了微波。
湖水是那样的清,清得连湖底的沙石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一缕缕阳光洒在湖面上,就像给湖铺上了一层碎金子,又像被揉皱了的绿丝缎。
清清的湖水映着蓝天白云和四周翠绿的树灌,这种境界,就像梦境一般,让人痴迷。
我坐在船头,静静地品味着眼前的美景。
突然,一阵欢快的笑声打破了这份宁静,是谁在笑?原来,是两个坐在一叶小渔船上的孩子。
他们把撑船用的竹竿和船桨都扔到了船后,自己坐在船头玩耍。
这两个孩子,不划船,打着一把伞坐在船头做什么?!我不禁喃喃自语起来。
过了一会儿,仔细想想,我才恍然大悟:啊!原来,他们打伞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呀!多么聪明的两个孩子!!我心头一动,回到船里写下了一首小诗:舟过安仁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杨万里的当下意义和宋代文学研究
杨万里的当下意义和宋代文学研究
王水照
【期刊名称】《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43)003
【摘要】杨万里是南宋著名大诗人. 研究杨万里具有当下意义,主要表现在"新"、"活"、"诚"三方面,他留下的文化遗产有积极的现实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深入研究杨
万里,将为南宋文学特别是诗歌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在这一点上,钱钟书先生的意见给我们很大启示.
【总页数】3页(P54-56)
【作者】王水照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试论现代中古文学研究方法及其当下意义 [J], 史钰
2.宋代理学与文学研究的成功力作——评张文利新著《魏了翁文学研究》 [J], 成
明明
3.灾害文学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评李朝军著《宋代灾害文学研究》 [J], 张静
4.灾害文学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评李朝军著《宋代灾害文学研究》 [J], 张静
5.宋代石刻与文学研究的新探索——读《宋代石刻功能的多元透视与文学个案分析》[J], 曾维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论文写作》结课作业以杨万里故里为例谈当代社会中历史文化名人效应姓名:王凯学号:15407300105班级:艺学1501专业:艺术设计学以杨万里故里为例谈当代社会中历史文化名人效应目录第1章历史文化背景 (1)1.1 名人文化的当代趋势 (2)1.2 名人文化的经济价值 (2)第2章名人文化与城市名片 (3)2.1 名人文化挖掘的多样 (3)2.2 文化名人争夺的现状 (4)2.3 如何正确看待名人故里之争 (5)第3章文化名人与建筑的系统性佐证 (7)3.1 名人故居出生地及文物 (8)3.2 名人文化及建筑的系统性 (9)第4章结语 (11)II《专业论文写作》结课作业第1章历史文化背景当今时代,有许多城市都会利用自己城市的历史文化名人打造自己城市的文化品牌,是自己的城市有文化竞争力,现如今,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
1.1名人文化的当代趋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的是根,铸的是魂,聚的是心,有益于传承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活力,有益于引领时代风范、塑造大国形象,有益于接续精神命脉、推进文明进程。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们民族智慧的重要源泉,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风骨和气魄,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
从学术的角度探讨考究历图1-1:历史文化名人故里之争漫画史名人故里是一种责任,它在尊重历史的同时也辨明了史料的出处;从伦理角度来讲,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让人们更加客观地认识和了解历史,进而为历史文化承传提供积极健康的资讯。
历史名人文化的当代趋势在于历史名人故里之争。
名人故里之争,古已有之,于今为烈。
它既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新话题。
说其“老”,是因为这类议从来都是与各种历史研究和考古发现相伴而生,如影随形;说其“新”,是因为1以杨万里故里为例谈当代社会中历史文化名人效应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中,随着各地政府旅游开发意识的增强,“名人故里之争”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意蕴。
名人故里之争,到底争的是什么?其实质无非是争“名人效应”。
这种现象透视出当地政府利用“名人效应”提高当地知名度,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愿景。
一些地方确实存在较为独特的、待挖掘的历史资源,其独特的人文景观鲜为人知,通过举办“节”、“会”等活动形式来扩大知名度,提高了当地的经济、社会效益。
但一些地方政府并未真正研究、制游戏是幻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游戏有智力游戏和活动性游戏之分。
网络游戏历史不短,从1969年至今,经过了三代,发展的愈来愈精致。
定符合实际的规划,而是为争夺一个名人故里的称号,不惜高薪聘请专家论证,甚至与竞争地区打起了官司,把名人故里的归属之争演变为一场经济效益的“争夺战”。
一些地方领导之所以对打“名人牌”乐此不疲,自然看到的是其背后所隐藏的巨大经济利益。
争得一位名人故里,就好像拿到了一块敲门砖,一张通行证,不仅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客观的经济收入,提升政府官员的政绩,而且可以通过“名人文化”、“名人效应”提升知名度,更好地经营城市、发展城市,实现一举多得。
1.2 名人文化的经济价值提到历史名人,人们马上会想到中华民族历史上灿若星河的历代先贤英才。
他们是民族的精英,是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者、创造者和支撑者,深受百姓喜爱。
历史名人资源是历史遗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历史名人们身上凝聚着民族精神、民族品格、民族信仰、民族审美、民族情感和民族理念,蕴含和积淀着民族的美德、智慧、胸怀、创造力、生命力和生活情趣,他们是承载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和典范。
事实证明,将历史名人资源与文化产业相连,是创造文化产业品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缺乏对历史名人资源价值的认识,不少地方还在守着“文化富矿”叫“穷”,守着“金饭碗”挨“饿”,以致错失依托历史名人图1-2:赵云故里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和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的良机。
《专业论文写作》结课作业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地方政府为了加速本地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纷纷打出了历史名人这张牌,历史名人文化产业正日益成为城乡文化建设中的新宠,历史名人资源的争夺现象也屡见报道。
李白故里之争、赵云故里之争、诸葛亮躬耕地之争等等,因此,探讨历史名人与文化产业的发展非常有必要。
毋庸讳言,历史名人资源具有三大特色:唯一性、传承性和民族性,其最主要的价值是精神层面的,它体现着民族精神、民族品格、民族血脉的传递和传承,但我们对其所负载的社会价值和所带来的经济价值不能忽视。
3以杨万里故里为例谈当代社会中历史文化名人效应第2章名人文化与城市名片不是所有历史名人资源都包含发展文化产业的元素和商机,但让历史名人走进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新亮点和新增长极。
例如,广东东莞依托明代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袁崇焕做大文化产业,36个行业争抢注册商标,估计品牌价值可达10亿元。
由孔子延伸出的孔府文化,将山东曲阜打造成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广西的“刘三姐”唱火了桂林山水;山西的“一代晋商”乔致庸,靠影视作品热映,带火了山西民居旅游;河南曾经力推的200个文化产业项目中就有15个项目涉及历史文化名人……这些依托历史名人资源形成的产业和项目,产生着源源不断的经济效益和品牌影响力。
综观全国,很多地方借助历史名人资源打造出了引人注目的文化产业链和产业园。
比如,福建的妈祖文化产业、陕西秦始皇陵文化产业、广东中山市中山文化产业等成功范例。
这说明历史名人不仅是地域文化形象和标识,也可成为地方百姓致富的支柱性产业。
2.1 名人文化挖掘多样性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和历史名人资源发掘利用上,已经走在前面,并取得很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例如,俄罗斯著名作家高尔基故居,已经成为世人争相拜谒的名人胜地;丹麦作家安徒生童话里的“美人鱼”成为哥本哈根的著名人文景观等。
世人之所以青睐将历史名人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源于历史名人所具有的独特人格魅力,它是展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最亮丽的文化名片。
这样的文化产业不仅将保护弘扬本国本民族文化推向一个新的层次,而且还会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
在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进程中,对文化“量”的大小和“势”的强弱的评估,可以触摸的尺度就是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所以世界各国争相将历史名人资源作为彰显综合实力的文化产业进行发掘和利用。
探讨海内外将历史名人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成功奥秘,笔者认为主要有五个方面:其一,完好保护展示历史名人的原生态故居、墓园、宗祠、书画手迹、《专业论文写作》结课作业重大事件发生地、祖训、家规、信物等。
通过历史名人的生活环境和遗物、遗迹,彰显历史人物的品格和业绩,使人们可以穿越时空隧道感受历史人物的成长、生存、奋斗历程,体会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传承其人文精神。
其二,深刻研究把握历史名人的文化内涵和精髓,科学定位文化理念和制定保护、弘扬、发展规划。
这种规划站位要高,还要以高科技手段再现历史名人的重要生活片段和场景,以纪念馆、博物馆的形式向世人展示。
其三,整合历史名人所在地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深化历史名人文化内容。
例如可以借助各种民间花会、民俗表演、信仰祭祀、风味食品等多种形式,以历史名人信物、纪念物为载体打造旅游品牌等,使游客在历史名人文化中受到精神熏陶和物质享受,由此形成致富一方、造福百姓的文化产业链和文化消费市场。
其四,以举办纪念历史名人研讨活动或文化节为平台,将历史名人文化做深、做细、做透,做成独有品牌。
在这种活动中运用创造性思维,以历史名人资源为抓手,统筹地域文化资源形成名胜景点并催生相关产业,不仅为社会“提供”需求,还要努力做到为社会“创造”需求,做到“整合资源,有中求新”。
其五,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宣传、经营历史名人文化产业的团队。
这五个方面虽然侧重不同,却共同服务一个目的,就是将历史名人资源做成独有的文化产业品牌。
河北地处京畿,在中华文明发展中是民族文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摇篮,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
历史名人荟萃于此,形成了历史积淀丰厚的“文化富矿”。
2.2 文化名人争夺的现状近年来,各地为名人故里之争屡见不鲜。
各地争为历史名人考证身世,出巨资修建名人故里等工程。
历史名人的“出生”、“葬地”以及“行游之地”等都可能成为某地争“故里之名”的充分理由。
这样的争战此起彼伏,从炎帝故里之争到老子故里之争,再到曹雪芹、诸葛亮、李白故里之争,再到赵云故里之争,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趋势。
名人故里之争,实质上是利益之争,是资源经济的一种博弈形式,是区域竞争的需要。
如今是市场经济,谁都想在自己那块领地占有一席之地。
可是有些人5以杨万里故里为例谈当代社会中历史文化名人效应打文化的牌,并不是要干发展文化的事,只是为了“借鸡生蛋”,沾点名人的光而已。
古人尚知“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今人又何必为争夺历史名人故里而口诛笔伐,大动干戈呢?文章在前人研究的成果上,从文化经济、区域形象、文化营销等方面分析各地历史名人故里争夺的现象,并从名人故里之争看文化经济现象。
首先列出了各地争夺历史文化名人故里这一如火如荼的现状,然后分析故里之争背后的的利益关系,从而推出历史文化名人之争实则是区域竞争的需要。
接着文章从各个城市争夺的结果分析出历史名人文化营销中的弊端与消极影响,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盲目跟风。
最后,文章从名人故里之争看文化经济化,对文化经济化的好坏,应该倡导还是应该抵制,如何发展名人经济等进行讨论,并将中国各个地方此类现象总结,进行归类,分析不同不同类型的历史名人价值特点与做法特点,如作为旅游资源、投资文化环境等。
2.3 如何正确看待名人故里之争名人故里之争,古已有之,于今为烈。
它既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新话题。
说其“老”,是因为这类争议从来都是与各种历史研究和考古发现相伴而生,如影随形;说其“新”,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中,随着各地政府旅游开发意识的增强,“名人故里之争”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意蕴。
名人故里之争,到底争的是什么?其实质无非是争“名人效应”。
这种现象透视出当地政府利用“名人效应”提高当地知名度,进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愿景。
一些地方确实存在较为独特的、待挖掘的历史资源,其独特的人文景观鲜为人知,通过举办“节”、“会”等活动形式来扩大知名度,提高了当地的经济、社会效益。
但一些地方政府并未真正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规划,而是为争夺一个名人故里的称号,不惜高薪聘请专家论证,甚至与竞争地区打起了官司,把名人故里的归属之争演变为一场经济效益的“争夺战”。
一些地方领导之所以对打“名人牌”乐此不疲,自然看到的是其背后所隐藏的巨大经济利益。
争得一位名人故里,就好像拿到了一块敲门砖,一张通行证,不仅可以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客观的经济收入,提升政府官员的政绩,而且可以通过“名人文化”、“名人效《专业论文写作》结课作业应”提升知名度,更好地经营城市、发展城市,实现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