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 3
组织行为学3-管理情绪
目录
洛克菲勒家族,美国最富有的家族之 一,创始人是约翰.洛克菲勒
从发家到至今已经绵延了6代,依旧是 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语录:能带给孩子一生幸福的不是金 钱,而是完整的人格、强大的内心、 精神上的富足和良好的生活习性
阿玛拉在第二年去世,卡马拉活到十七岁,经过几年的教育,能勉强讲一些 简单的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虽然她死时已有17岁左右,但其智力 只相当3、4岁的孩子。
通过了解“狼孩”我们可以知道人类的知识和才能并不是天赋的,所有的这 些都是后天实践和学习得到的。如果儿童从小脱离人类社会环境,就不能形 成人的心理,更不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
目录
四、降低或消除挫折感的措施
(一)及时了解并排除 造成挫折的根源
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对职工的情绪应有敏锐 的观察,应把职工的种种不良适应性行为,如说怪 话、发牢骚、吵架等看做存在问题的信号,及时了 解,找出根源,予以解决,防患于未然。组织的 领导者还可以借助职工态度调查,及时发现职工 遇到的挫折。
男孩告诉他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任务情境:
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
目录
但是看看这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恢复 成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在 围篱上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 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 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比如说,许多大公司,其实并不会“强制加班”,但因为有加班费,有晚餐 补贴,HR也会按照上班时长评奖金,有些“小聪明”的员工反正单身、闲 着也是闲着,就因为一点钱,干脆天天加班。 这下很多人都这么干,正经工作按时下班的员工,反而成了异类,被HR、 领导刁难,克扣工资福利,最后因为“不够变态而显得格格不入”,只能被 淘汰。最后,会导致“不加班就不是打工人”。
组织行为学(3)—群体行为
圆形
慢 差 高 高 无 低
全方位型
快慢 好、高
高 高 无 低
• 非正式沟通 集束式 流言式
偶然式 单线式
五、沟通的有效性
提高沟通有效性,需要:
– 提高沟通信息的清晰度:增加沟通渠道、明确沟通 的问题和信息、保持行动和言语的一致性、运用简 单语言、选取最主要的信息
– 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①心理或行为上的相互依赖或互补 ②互相认同(尤其是社会价值得不到承 认时) ③性格、价值观、兴趣、个人经历、自 我认识等相似 ④工作与生活方式相似 ⑤亲朋关系
– 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①归属行为:使所有人都有归属感 ②加强沟通 ③进行个人或团体决策;有困难总是寻求非正式
群体的帮助 ④获得心理上和社会价值的满足 ⑤促进学习和个人的发展 ⑥舆论作用(用于扩散) ⑦消极作用:对正式群体的抵触、降低工作效率、
– 非正式群体包括: ①横向群体:组织层级相同、工作性质不同 ②纵向群体:同一组织内部不同层级的人组成 ③混合群体:由组织内部各类人组成
– 非正式群体的特点: ①自发性:友谊、帮助、满足社交需求 ②不稳定性 ③中心人物作用大 ④心理认同感、归属感和内聚力较强 ⑤信息沟通快 ⑥成员的重叠性(一个人可以是几个非正式 群体的成员)
业务成绩 Ⅱ
利润
Ⅲ
合作关系 Ⅳ
计划性 Ⅴ
工作督导 Ⅵ
培训
Ⅶ
创造发明 Ⅷ
用户关系 Ⅸ
诚实与安全 Ⅹ
• 群体规范的功能 – 维系群体 – 评价标准 – 群体动力 – 行为导向
二、群体内聚力
群体内聚力是指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 力,内聚力的高低决定着群体行为的效率和发挥。
– 影响因素:
群体成员 对利益的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
心理契约
1、心理契约的概念
是雇用关系中的双方即组织和员工在雇用关系中彼此对对方应提 供的各种责任的知觉。这种知觉或来自对正式协议的感知,或隐藏于各 种期望之中。
2、心理契约的特征
1)主观性
2)动态性 3)心理契约与期望之间存在差异
3、心理契约的影响因素
1)员工的经历 2)组织的人力
因自己技术水平低, 没有另找工作的机会
3、组织承诺的测量 ★一是Rizer&Trice(1969)根据附属利益理论发展出来的用于
测量持续承诺的量表,这是最早的组织承诺量表;
★二是Porter(1979)发展出来的组织承诺量表(OCQ)。它有短
版本和长版本之分,但一般用的是长版本,有15个题目, 这是最常见的用于测量组织承诺的问卷。
组织承诺 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一、通过招聘甄选合适的员工
二、通过内部晋升培养情感承诺
三、通过培训和宣传培养情感承诺
四、通过沟通和支持培养组织承诺
【案例】陈某的工作经历
1. 请分析陈某的组织承诺构成。
2. 试从组织承诺的角度分析陈某在该 公司的工作表现。 3. 如果你是该公司的管理者,你会从 陈某的工作经历中得到什么体会?
本章内容
3.1
3.2
组织承诺的概念与结构
组织承诺的形成
3.3
3.4
组织承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组织承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节 组织承诺的概念与结构
1、定义
组织承诺是指员工对于特定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并
希望维持组织成员身份的一种态度。
高组织承诺意味着员工对其所在的组织有高度的认同, 并因为是组织的成员而产生一种荣誉感、自豪感,对组织 的目标和行为持一种积极的支持态度。
组织行为学(第3章)
培训与发展
根据员工需求和企业 目标,制定培训计划
和职业发展路径。
绩效管理
通过合理的绩效评估 和激励机制,提高员
工工作积极性。
员工关系与福利
改善员工关系,提高 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
THANKS
感谢观看
VS
利益冲突
变革可能会影响某些组织成员的利益,导 致他们对变革产生抵触和反对。
组织变革的动因与阻力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组织成员可能对变革后的未来感到不确定,担心 变革是否能够带来更好的结果。
资源限制
组织可能缺乏足够的资源来支持变革,如资金、 人力和时间等。
组织变革的过程与模式
识别变革需求
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分析,明确组织变革的必要性和 目标。
该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基本的生理需求到自 我实现的需求。组织可以根据员工的需求层次来制定激励 措施。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该理论认为,激励力的大小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 组织可以通过提高员工的期望值和效价来增强激励效果。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满足员工内在需求(如成就、认可)的激励 措施比满足外在需求(如工资、福利)更能激发员工的动 力。
制定变革计划
制定详细的变革计划,包括变革的具体内容、时间安排和实 施步骤等。
组织变革的过程与模式
实施变革措施
按照变革计划实施具体的变革措施, 包括人员调整、流程优化和组织结构 调整等。
评估变革效果
对变革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 训,持续改进和优化。
组织变革的过程与模式
01
渐进式变革
通过逐步调整和改进的方式进行 变革,风险较小,但可能无法快 速适应市场变化。
关培兰《组织行为学》(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览1.1 复习笔记一、组织行为学的含义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是综合运用各种与人的行为有关的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不是研究人的一般心理行为规律的,而是研究各种工作组织中人的工作行为规则的。
工作行为主要包括涉及影响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组织绩效的行为管理、差异管理、激励管理、团队管理和权力管理等。
1.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学科组织行为学综合了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还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有关人的行为的知识和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
2.组织行为学涉及的方面组织行为学涉及三个重要的方面,即观察、个体、群体。
(1)对他人行为的了解,主要通过观察获得。
观察者运用自己的五官以及皮肤直接观察人的行为,或者采用录像机和摄像机等先进手段协助观察,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的内在心理状态。
(2)个体是组织的基石,个体行为是组织行为的核心。
研究组织行为学的规律性,首先要研究个体是如何影响组织的,同时要研究组织通过什么来影响个体的态度、价值观、积极性及意度,个体差异又如何影响其行为和工作绩效。
(3)群体是介于个体与组织之间的一级组织,它是个体直接工作的地方,个体对组织和社会的贡献是通过群体实现的。
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群体沟通等对个体行为及组织行为都有直接影响。
3.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正确认识人的行为,理解人的行为,预测人的行为,引导人的行为,控制或改变人的行为,以便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工作绩效。
组织行为学表明了三大关系:人的行为、人和组织的关系以及组织本身。
4.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实际上也是组织的竞争。
组织是志同道合的一群人走到一起,干大家共同想干的事。
组织的竞争必然依赖于组织的成员,组织的竞争力也就与其成员的总体素质直接相关。
组织行为学(3章)
美国(西方)
中国(东方)
主宰 个人本位 法律导向 理性 倾向于未来
性本恶 上帝 机械、分立的 物质为主 个人的充分发展 结构性思维 直露
和谐 集体本位 关系导向 感性 倾向于现在
性本善 没有超级权威 有机、整体的 精神为主 社会和谐 整体性思维 含蓄
2. 霍夫斯塔德的构架
国家 个人主义/集体主 义 权力距离 不确定性规 避 生活数量
◆自我洞悉:对多元化的态度 相加你的答案得分。如果你的得分是80或以上,你大概很 重视多元化和能轻松地适应多元化工作环境。继续寻找改进的 地方。如果你的得分低于50分,你大概需要重点理解重视多元 化的必要。
注:生活数量分数弱等于生活质量分数强。
文化冲击的周期
◆自我洞悉:对多元化的态度
对下列陈述做出回答。使用5到1的级别以标明你同意这些陈述的程度。 SA=绝对同意(5分) A=同意(4分) N=中立(3分) D=不同意(2分) SD=绝对不同意(1分) SA A N D
SD
1.我有意识地努力不带有偏见思想。 2.我饶有兴趣地听取与我有不同思想的人的观点。 3.我尊重他人的观点,即使我可能不同意。 4.如果我与道德观念和我不同的人共同出席社交场合,我将设法与他们交谈。 5.我有许多与我年龄、种族或性别不同但经济地位和教育相同的朋友。 6.我承认我的成长对我的价值观念带来的影响以及我的成长方式并非是惟一 的方式。 7.我喜欢在做决策前听取问题的两个方面。 8.我不介意工作是如何进行的,只要它的进行符合道德而且我看到了结果。 9.当不明白周围发生的一切时,我不会变得紧张不安。 10.我非常能够适应变化和新形势。
澳大利亚 加拿大 英国 法国 希腊 意大利 墨西哥 新加坡 瑞士 美国 委内瑞拉
组织行为学第3章
(1)表面从众,内心也接受。(2)表面从众,内心却拒绝。(3)表面不从众,内心却接受。(4)表面不从众,内心也拒绝。
3.从众行为的作用
(1)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 (2)从众行为的消极作用。
(四)群体规模
• 群体规模能够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有关研究表明,小群体成员有更多彼此交流的机会, 因而比大群体内聚力高。群体变大,成员的态度和价值观差异增大,异质也增多,所以 大群体成员行为的多样化程度高。
第二节 群体行为解释
一、群体外部环境 二、群体结构
(一)角色 1.角色认同 2. 角色直觉 3.角色期待 4. 角色冲突
(二)群体规范 所谓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成员认同与共同遵守的行为标准和准则。
1.群体规范的概念 2.群体规范的形成 3.群体规范的改进 4.群体规范的压力 5.群体规范的作用 (1)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的支柱作用。 (2)群体规范能起到评价标准的作用。 (3)群体规范能起到群体动力的作用。 (4)群体规范具有行为导向和矫正作用,
•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努力。 (五)群体构成
(六)群体凝聚力凝聚力表现在成员的心理感受方面,即为认同感、归属感与力量感。
• 2.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 • (1)自然凝聚力。 • (2)工作凝聚力。 • (3)领导者凝聚力。 • (4)情感凝聚力。
三、群体互动过程 • 群体互动过程会产生两种效应:一是协同效应;二是社会促进效应。 •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单一物质作用的总和,简单地
四、群体发展阶段
塔克曼(Tuckerman)和詹森(Jensen) (1977)认为,群体的发展要经历五个阶段:形成阶段、震荡 阶段、规范化阶段、执行阶段和中止阶段。 (二)间断一平衡模型 间断一平衡模型是由鲍姆加特纳( Baumgartner)和琼斯(Jones)提出来的。该模型为,群体发展 当中的第一次聚会很重要,因为它能营造出群体的氛围,也能确定群体的领导;随后是一个 均衡时期,群体投入正常运作;然后变化突然发生,这一点被称为群体发展阶段的中点;之 后由于认识到任务必须尽快完成,这种均衡状态被打破,同时在群体的各项安排上出现了革 命性的变化。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分析与管理
(1)知觉者因素 知觉者因素包括知觉者态度、价值观、动 机、需要、兴趣、经验、期望、个性特点。有 不少实验表明知觉结果受知觉者生理、需要、 动机和过去经验的影响。
例如:-----是这种车突然间增多了吗? -----大班课好还是小班课好? -----我们关注的焦点一样吗?
实验1: 让23个经理人员(财务、销售、技术人员、 后勤等)阅读一份介绍一家钢铁厂全面情况的 材料,阅读后要求他们写出各自认为最主要的 问题。这23个经理人员中,有6个负责销售,5 个负责生产,4个负责会计,8个负责其他部门。 结果每个人所写的主要问题都是与自己业务有 关的问题,而不反映这家工厂的全貌。
20.7 2 18.6 4 15.0 9 10.7 2
1
有创造 力的
有幽默 感的 自立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斤斤计 较的
目光短 浅的 欺软怕 硬的 优柔寡 断的 自卑的
自立的
见钱眼 开的
依赖性 强的 斤斤计 较的 自卑的
2
善良的
3
娴淑的
4
乐观的
温柔的
5
精干的
文雅的
挥霍的
3.1.2 个性与能力
1、个性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 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 他人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态度的恒常性
----态度一经形成就将持续一段时间不易改变
态度的内隐性
----态度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的活动
3. 态度的形成阶段
(1) 模仿与服从 ----出自自愿,不知不觉的开始模仿;
----受到一定压力的服从。
(2) 同化
----不是被迫而是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 行为或新的信息,使自己的态度与所要形成的态度 相近。 (3) 内化
03组织行为学(第三章、个性和情绪)
本章目录
本章包括: 第一节、个体差异和行为 第二节、个性差异和管理 第三节、情绪 第四节、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第一节、个体差异和行为 一、个性的概念 二、个性的决定因素 三、五大个性维度 四、迈尔斯·布里格斯个性类型指标 五、其他个性特征工具
一、个性的概念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上说,个性的定义是:“个体 是怎样影响别人的,是怎样理解和看待他自己的,以及 他内部和外部的可以测量的特质。” 这个定义包含了三个假定:第一,人会怎样影响别 人,这主要取决于他的外形(如身高、体重)和行为。 第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 通过和环境之间的不断相互作用而形成独特的自我概念。 第三,每个人都具有一些特质和特性,正是各种特质相 互作用,才形成个性的总体表现形式。
一、根据个性特质合理安排工作
霍兰德的个性类型与职业范例 类型 现实 型 研究 型 社会 型 传统 型 企业 型 艺术 型 偏好 个性特质 职业范例 机械师、钻井操作工、装 配线工人、农场主 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数 学家、新闻记者 社会工作者、教师、议员、 临床心理学家 会计、业务经理、银行出 纳员、档案管理员 偏好需要技能、力量、 害羞、真诚、持久、稳 协调性的体力活动 定、顺从,实际 偏好需要思考、组织和 分析、创造、好奇、独 理解的活动 立 偏好能够帮助和提高别 社会、友好、合作、理 人的活动 解 偏好规范、有序、清楚 顺从、高效、实际、缺 明确的活动 乏想象力、缺乏灵活性
三、情绪智力
(一)什么是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商。因为情商并不像智商那 样以一个具体数字表示的,更不是一个商数。 (二)情绪智力的五个维度 1.自我意识 2.自我管理 3.自我激励 4.感同身受 5.社会技能 (三)关于情绪智力的几个结论 1.情绪智力的水平并非由遗传所决定的,也不是在儿童早期 阶段就已发展定型的,而是在人的一生中能通过不断的学习而得 以不断的提高,它能从经验中不断地汲取营养。 2.研究还表明,情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 和结果。 3.戈尔曼特别指出,对企业领导来说,情绪方面的因素更为 重要。
组织行为学3培训资料
1、组织中的各个部门由于对不断发展中的任务该由谁来负责存在不同看法,从而出现群体间冲突的根源是()。
【正确答案】:A2、在美国员工和中国员工共同工作的组织内,美国员工可能将中国员工的含蓄委婉当做不坦率、不果断,而中国员工则将美国员工的坦率批评当做不近人情、不给面子。
根据纳尔逊和奎克的观点,产生该冲突的根源是()。
【正确答案】:C3、杜布林的系统分析模式中,输入指的是()。
【正确答案】:A4、认为冲突是人们之间缺乏坦诚和信任而导致功能失调结果的观念是(【正确答案】:A5、将冲突分为目标冲突、认知冲突、情感冲突和程序冲突的依据是()。
【正确答案】:B6、由于冲突主体内部或冲突主体之间存在不一致或不相容的结果追求所引发的冲突是()。
【正确答案】:A7、冲突管理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不包括()。
【正确答案】:B8、下列冲突管理策略中,()很少能使对方心悦诚服,但是在应付危机时往往有很好的效果。
【正确答案】:A9、按照变革的进程,可将组织变革分为()。
【正确答案】:A10、下列属于组织导向型变革的方向的是()。
【正确答案】:A11、“风平浪静”观认为组织变革的第一步是()。
【正确答案】:A12、将组织分为文化性组织、经济性组织和政治性组织的依据是()。
【正确答案】:B13、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分工关系分类,组织可分为()。
【正确答案】:A14、下列组织中,()的社会功能在于协调各种冲突,引导人群向某种固定的目标发展,以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
【正确答案】:A15、不仅调动了各生产单位的积极性,而且解决了企业规模过大不易管理问题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正确答案】:D16、()是团队的核心资源,其本质是凝聚在人身上的知识、技能。
【正确答案】:C17、在一个组织中组建团队的可能性不包括()。
【正确答案】:B18、热情往往让位于挫折和愤怒。
抗拒、较劲、嫉妒是常有的现象,这是团队发展阶段中的()。
【正确答案】:B19、团队面临的主要危险是团队成员因为害怕遇到更多的冲突而不愿提出自己的好建议。
组织行为学第3章 态度和工作满意度
参与
态度改变 行为改变
20
案例:万宝路改变消费者态度
• “万宝路”香烟从1924年开始被推向市场, 当时它是一种极为温和的过滤嘴香烟。“像五 月一样温和”是当的促销口号。早期的促销活 动无一例外地用非阳刚气质的历史人物来宣传 万宝路。到了40年代,万宝路主要被作为一种 优雅的女士香烟来促销,偶尔也有广告展示身 着晚礼服的男士使用万宝路。这时的万宝路都 附有象牙或红美人烟嘴,它在女性消费者中拥 有广大的市场。
• 广告使用“棒小伙”而不是职业模特,更能凸现 男子汉的自信,万宝路牛仔作为“美国最广泛的 男子象征”而被引入。
22
改变消费者态度的方法
• 1、改变情感成分 • 这种改变强调在不影响消费者的信念或行为的条件下影响 他们对于品牌或产品的好感。方法有: • (1)经典性的条件反射: • (2)激发对广告本身的情感: • (3)更多接触:更多的接触也能导致情感的产生。也就 是说,向某人不断地、大量地展示某种品牌也能使他对该品 牌产生更积极的态度。重复是以情感为基础的营销活动的关 键所在
• 任何一种形式的不一致都会导致心理上不 舒服,所以当事者会试着降低失调感,使 不舒服的感觉消失:即个体会寻求一个失 调程度最低的稳定状态。
15
认知失调与认知均衡
P
P:人
O:主体
O
X X:人、事、物
认知失调理论:三边符号相乘为负 认知均衡理论:三边符号相乘为正
16
认知失调的三个影响因素
• 1、导致不协调的因素的重要性(importance)(重 要或不重要) :正相关,不重要时失调压力可以 减轻。
• 2、增加新的认知因素,以加强协调关系的 认知系统;
• 3、强调某一认知因素的重要性。
组织行为学第3章价值观与态度
的感知。如果员工感觉自己对组织发展贡献很大,就 会增加自我尊重。相信自己的工作对组织的至关重要 也可满足员工的内在工作动机,从而增加对组织的情 感依赖。 n 其次,凝聚力高的群体的员工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欣 赏、合作默契,会使员工舍不得离开。 n 再次,组织可信性是指组织为员工办事时是否能说到 做到、言行一致。如果管理者说话不算数,会使员工 对组织失望。 n 最后,参与管理可增加员工对组织的信任与责任,从 而提高员工对组织的认同与依恋。
教学目的: n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应该能够: n 了解价值观的概念及形成的过程; n 了解价值观的类型、测量以及对不同价值观的管理; n 了解态度的性质与形成; n 了解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组织行为学第3章价值观与态度
3.1 价值观与管理
n 引导案例:价值观对态度的影响 3.1.1 价值观的概念 n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满足
n 第四,当态度改变的幅度不大时,容易接受 宣传;差异过大时,认知失调也会更大。
组织行为学第3章价值观与态度
3.2.5 工作态度
1.工作满意度 1)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 第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第二,公平的报酬。 第三,支持性的工作环境。 第四,融洽的人际关系。 第五,个人特征与工作的匹配。
组织行为学第3章价值观与态度
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 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n 价值观及其体系是指导人们行为 的准则。
组织行为学第3章价值观与态度
3.1.2价值观的形成
n 首先是遗传。 n 其次是环境。案例:孟母三迁 n 第三,价值观还受通常个人经济
地位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第3章 个体行为的基础
第3章个体行为的基础第一部分:本章概要1.1 重点概念1.知觉(perception):是个体对从环境刺激进行选择、组织、理解、反思并赋予其意义的过程。
2. 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的知觉。
3.选择性知觉(selective perception):人们选择那些与自己的个性、定型的知觉及心理预期相同或相似的东西,而本能地忽略或歪曲那些使他们觉得不舒服或威胁到他们观点的信息。
4.晕轮效应(halo effect):指人们在观察别人时,对这个人的某个方面、品质或特征有非常突出的知觉,起到了一种类似于晕轮的作用,从而影响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的知觉,造成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后果。
5.归因(attribution):我们如何确定自己以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内部归因是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内的内部责任来源;外部归因是指在个体控制能力之外的外部责任来源。
6.情绪(emotion):是一种心理和生理经历,它直接指向人或物,是对客体的反应。
当你对某个人或某件事感到快乐或害怕时,你就是在表达你的情绪。
也就是说,情绪必须针对某一具体的客体产生。
7。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EI):感受和表现情绪、促进情绪思考、理解和分析情绪以及调节个人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8.情绪失调(emotional dissonance):人被要求的情绪与真实情绪之间的冲突9.态度(attitudes):个体对特定事物的心理倾向——相对积极或消极,喜欢或不喜欢。
10.压力(stress):当超出正常水平的心理和生理刺激出现时,个体对刺激的适应性反应。
1.2 关键知识点1.影响知觉的因素(1)知觉者的主观因素;包括兴趣和爱好、需要和动机、知识和经验、自我概念、认知结构等;(2)知觉对象的特征;包括对象的某些特征与知觉组织、知觉对象的外表特征如大小、颜色、形状等;(3)情境特征;情境或环境通过影响人的感受性而改变知觉效果。
组织行为学03
思考:态度影响行为还是行为影响态度?
管理中的应用:付出越多,越珍惜。
eg:员工参与决策
态度的一致性规律
一致性规律: 员工自动会在态度之间以及态度与行为之间寻求一 致性。
eg: 买车;香烟;吸毒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调节变量
态度
行为
在管理中,一般认为态度可以影响行为,所以 可以通过改变员工的态度而改变其行为。
自我知觉理论
从过去的行为中推断出对该事物的态度
行为
态度 !
Eg:工作的选择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三、态度改变的理论
(一)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态度和行为不一致——失调。 费斯廷格将认知元素间的关系划分为三种: (1)不相关;(2)协调;(3)不协调。
P-O-X模式 三边相乘为正时态度平衡,稳定 三边相乘为负时态度不平衡,变化
海德平衡理论示意图
从身边的人入手!
(三)预言实现改变态度理论
员工的行为=f(管理者的期望×对待方式)
美国曾经流传过“斯尼奈奇迹”的故事。斯尼奈原是 某一药物计算中心扫地工,中心的负责人预言,他将 来会成为计算机专家,并把预言告诉这个工人,对他 多方鼓励。 结果工人真的成了计算机专家,实现了中心负责人的 预言。
评分
员工建设性的努 力来改善工作条件。
忠诚
被动但乐观地等待环境有 所改善。
怠工
被动地听任事态越来越 糟。
© 2007 Prentice Hall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组织行为学(3个体-人格、能力、态度)
第3章 个体行为—— 人格、能力、态度
第3章
个体行为——人格、能力、态度
• 一、人格
• ㈠人格及相关概念 • ㈡人格决定因素 • ㈢人格几种代表理论(气质、中国外貌与人格、大五人格、梅耶-布 里基斯MBTI、人格与职业兴趣) • ㈤其他几个主要的人格特征
• 二、能力
• 认知智能 • 情绪智能
• 三、态度
• 伊万诺维奇P63
一、㈠人格概念及相关定义
• What is personality? Personality
– The overall profile or combin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that capture the unique nature of a person as that person reacts and interacts with others.
Perceiving personality Characters(P)
Feel comfort when there are many choices Playing comes first of working Chang objections with the acquire of new information Glad to adapt to new environment Value the process Satisfied from a start of a new plan Perceive time renewable and last period flexible
– Schermerhorn,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h P74
人格
Definition:
个体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第3章
5、我国学者凌文铨的观点:中国员工由感情承诺、规范 承诺、理想承诺、经济承诺和机会承诺五个因素构成。
●组织的可依赖性
理
想 ●重视个人的成长,追求理想的实
承现
●员工的社会公平满意程度
到发挥
●员工所处团体的集体工作精神
●组织能否提供各项工作条件和学
习提高及晋升机会,以利于实现理
想。
规
●对领导的信任度
范 ●对组织的态度和行为均以社会规 ●来自组织的工作支持
3、奥瑞力和柴特曼提出了组织承诺的三种不同形式:服从、 认同和内化。
组织行为学第3章
4、梅耶和艾伦的观点(三维结构模式):人们之所以留 在组织中是由于他们愿意(情感),有需要(连续性), 或是感到应该如此(规范化)。
情感承诺是个体对组织认同的程度;感情承诺是员工对 组织的一种肯定性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员工对组织价 值观的认同以及自愿为组织做出贡献的心理。感情承诺 高的员工对组织非常忠诚且工作积极努力,他们以成为 组织的一员感到自豪,努力工作不是为了得到物资利益 的满足,而是处于对组织的认同和感情。
连续承诺是个体为组织连续工作的要求,是一个累计的
维度;继续承诺指员工担心离开组织会失去一些有价值
的东西(如高工资、组织内的人际关系与资历等)而不得不
留在组织中,它多与个人的物资利益直接挂钩,带有明
显的交易色彩。
组织行为学第3章
规范承诺是社会规范对个体遵从组织程度的影响。规范 承诺指员工对组织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组织尽自己应尽 的责任与义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社会知觉;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团体特性的知觉。
社会知觉不仅取决于被感知的人、群体本身,也取决于感知者的目的、态度、价值观和过去的经验。
2、人际洞察力: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他人的动机、个性、行为及其原因的正确认识与准确判断。
人际洞察力所涉及的过程包括选择性编码、选择性合并和选择性比较三个过程。
3、职业承诺:指由于个体对特定职业或专业的认同和情感依赖,对职业或专业的投入和对社会规范的内化而导致的不远变更职业或专业的程度,简单来讲,职业承诺就是个体对职业的忠诚。
4、心理契约:员工与组织双方在相互关系中己方要为对方担负什么责任义务,同事对方要为己方担负什么责任以为的主观约定,是雇佣双方或老子双方关于双边关系中相互责任义务的主管信念。
5、群体规范: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或标准。
群体规范有正式规定的但大部分是在群体中自发形成的。
6、群体动力:指左右和影响群体发展演变的主要力量,主要内容包括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士气等。
7、人际冲突:人际冲突是指人们知觉到的一种价值观或目标上的矛盾状态,并伴有故意阻碍对手取得成功的行为以及情绪上的敌意。
8、权力:指个人或群体影响或控制其他个人或群体行为的能力。
9、政治行为:那些不是由组织正式角色所要求的,但又影响或试图影响组织中利害分配的10、活动印象管理:指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印象的形成过程,简称IM。
凡在交往过程中行为者选择一定的装束、适当的言辞举止、得体的表情或态度,以致使知觉者对自己产生某种特定的看法,这些都是所谓的“印象管理”11、组织文化: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为组织所有的成员所接纳,成为组织的一种群体意识,表现为组织的共同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
12、组织公民行为:指在组织正式的薪酬体系中上位得到明确的或直接的确认,但就整体而言,有益于组织整体运转成效的行为总和。
填空1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工业心理学。
人际关系理论及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组织行为学学科形成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作为独立的学科。
2、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讨论会上,提出“行为科学”的概念。
3、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一边应用这些只是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与组织行为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有管理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
4、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组织中的激励问题5、罗克奇价值观调查问卷包括两种价值观类型: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6、经营管理价值观是对经营管理好坏的总的看法和评价。
7、费斯汀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强调了个体通过自我意识调节达到认知平衡,海德的平衡理论更着重于人际关系对认知平衡的影响8、影响员工态度转变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际影响、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企业文化等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员工的认知、需要、个星星心理特征等因素。
9、组织将承诺划分为三个纬度: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
10、影响组织承诺水平的个体特征来源可分3类:年龄和工作年限、性别、婚姻。
11、Rousseau提出心理契约的两位结构:交易契约、关系契约。
12、改善群体决策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群体决策的速度、决策质量和认可水平。
13、提高工作有效性的方法:增加自我表露的程度、提高反馈程度。
14、权力对下级的影响带有强制性和不可抗拒性。
15、组织中政治行为的发生的原因往往可以从组织情况和员工个体特征两个主要角度来进行考察。
16、防御性行为依其目标可以分为下面两类:避免行动、避免受责。
17、组织文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文化背景、组织创业者和领导者的素质、组织成员的素质。
18、组织公民行为具有3方面的特点:自愿自发、组织中正式的报酬系统未作明确规定、行为总和的累积效应。
简答题1、传统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1、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探索组织变革的分析框架、理想的组织魔石、干预理论以及变革代理人的角色。
与组织变革密切相关的是领导行为研究,先后出现了种重领导理论。
2、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组织行为学更加关注研究管理者决策、技术创新和员工适应中必须具备的胜任素质,更加关注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
3、组织行为学研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研究领域已突破传统框架。
涉及管理培训与发展、工业业绩评价、管理决策、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跨文化比较等新领域。
4、组织行为学研究出秉承强调生产效率的传统之外组织行为学越来越重视有关工作满意度、雇员安全与健康、组织文化、组织承诺、心理契约、压力管理、员工心理援助计划、工作--家庭平衡等方面的研究。
2、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前者主要研究对象是组织中人的外在、可观测、可开发的行为,而后者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中人的心理(包括外在、可观测、可开发的行为,也包括内在的甚至是不可观测、不可开发的行为,如思维、本能)。
由此决定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成果更为具体、直观、实用,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则比较抽象、隐晦、和理论化。
3、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①把员工需要同企业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尽量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
②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使其具有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及对企业的归属感。
③鼓励员工提出合理的建议,管理人员帮助实现,以满足员工的自我成就感。
4、增强组织承诺的方法:①严守员工的第一的价值观。
聘用合适的管理者,实践员工第一的价值观。
②明确你的任务并传达任务。
明确自己的任务和思想体系。
是这些任务和思想体系就有魅力;实行给予价值观的雇佣政策;着重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知道和培训;建立传统。
④营造一种社区感。
简历起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统一性;达成分享和类似分享的其他方式;重视互助作用、交叉利用和团队合作;把上述几个部分结合起来。
⑤支持员工发挥咱。
坚持付诸实践;提供第一年的工作挑战;丰富化和授权;内部今生;提升发展活动;提供给员工股票而不需要抵押。
5、双因素理论对企业实践影响深远:①工作扩大化是指只向工人提供更多同样的工作。
②工作丰富化是指通过“垂直”的工作扩展,工人对更大范围工作的控制,意味着更多的技能,就必须给员工提供足够的培训。
③工作轮换制主要是指员工在一定时间内轮换一箱新工作,使其不会对工作产生厌倦感。
通过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和工作轮换制的实行,员工的缺勤、早退及辞职现象大卫减少。
6、对员工进行激励时,管理者需要做好如下五项工作:①发现员工重视的报酬或奖励是什么。
②根据组织目标,明确期望出现的员工行为。
③确保绩效目标可以达到,确保期望的技校与报仇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清晰的和明确的。
④确保对员工没有冲突的期望⑤确保奖励或报酬的差距或变化幅度是巨大的。
7、构建有效的激励系统:第一步,列举企业先有的各种激励方法。
第二步:对这些激励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第三部,根据评估结果,将这些激励方法分为三类:可继续使用、须修订后继续使用、停止使用的激励方法。
第四步,对须修订后继续实用的激励方法进行讨论和修订,并重新公布使用。
第五步,从企业内部或者外部了解和学习一些现金的激励方法和手段,对他们进行讨论和评估,筛选出可以借鉴的激励方法。
第六步,新的激励方法试行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评估,重复前面的步骤。
8、群体决策的优缺点:A优①集体审议和判断,可产生数量较多的方案,有可能是备选反感的正确程度和满意度提高。
集体讨论,可相互启发和综合各成员的各种不同的专门知识和经验,能从多方面对各宗反感进行完备细致的分析,提高决策质量②有利于组织内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协调各宗只能,增强各部门的合作③群体成员如果是由各不同李毅集团或群体的成员组成时,可激发其参与和实施决策的积极性,还可协调各方的意见和分歧。
④决策群体是权力有所分散,消除独裁现象,使决策更加民主。
B缺①耗时费钱②在最小共同基础上的妥协,形成决策的折中性。
③权力和责任的分离④少数人的专制9、滋生政治行为的组织特征:①组织信任度低②角色模糊③不明确的绩效评估系统④非得即失的零和报酬分配体系⑤民主化决策⑥以高压手段追求高绩效。
⑦自私自利的高层管理者。
10、获取权力的途径和策略:①同有权势的人建立联盟②笼络或消灭③离间分裂④控制重要讯息⑤今早表现你自己⑥累计和利用“施恩图报”⑦循序渐进⑧事情在变好之前必须先变坏⑨谨慎纳谏11、组织文化的重要作用:①激励功能②凝聚功能③导向功能④规范功能⑤协调功能12、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①作为组织运行的润滑剂,组织公民行为有助于减少人际矛盾和冲突②资源合作行为能够是组织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优化资源结构,降低资源投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资源争夺,减少对纯粹给予维护功能的有限资源的需求③能够促进同事和管理者的生产效率的提高④能够有效的协调团队成员与工作群体之间的活动⑤能够穿件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组织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能力。
案例分析:一、麦克利兰:1、权力需要:权力需要是影响和控制他人的欲望。
2、归属需要:指建立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欲望。
3成就需要:追求卓越以实现目标的内驱力。
二、公平理论:该理论认为对自己报仇的直觉和比较锁引起的认知纸条,导致当时人的心理失衡,即不公平感和心里紧张。
为消除这种紧张,当事人会采取某种行动,以恢复心理平衡。
人在感到不公平时会有如下6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选择:①改变自己的投入。
②改变自己的产出③改变自我认知④改变对他人的看法⑤选择另一个不同的比较对象⑥抱怨。
情绪衰竭甚至离职管理者如何运用公平理论:①建立按劳分配的报酬体系②确保薪酬政策的内部一致性③做到男女同工同酬④保持本组织薪酬水平与其他组织薪酬水平能够相比较时的竞争力⑤保证员工薪酬逐年得到增长⑥在公平原则的基础上坚持效率优先,以绩效为基础确立分配⑦考虑合理的薪酬结构⑧增加其他形式的报酬⑨保证报仇的分配过程公平、公正⑩妥善运用发放薪酬的保密制度11依法治企奖惩明确12当员工产生不公平感时有响应的机构或人员对其不满给予关注和受理。
三、处理人际冲突的始十种策略:①顺其自然法:即避免面对不同的意见,或是延续调整的时间,拖延面临的对抗②息事宁人法:强调想法的共同之处,而忽略不同部分③强势支配法:即运用权势强迫别人听从命令④订定规则法:以客观相对公平的规则作为处理分歧的基础⑤和平共存法:在彼此协议下,维持各存己见的状态⑥讨价还价法:以协商、交易的方式消除彼此的冲突⑦弃子投降法:放弃自己的想法,完全听从对方的意见⑧全力支持法:在可容忍和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对方最大的支持,给予对方下放权力⑨携手合作法:将大家的意见整合在一起。
一起工作去获得双赢局面⑩充足群体法:将该群体解散,重新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