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制作教案:橡皮筋动力小车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学情分析】橡皮筋是学生所熟悉的物品,在生活中已经玩过橡皮筋,知道它的一些用途比如发射小球、栓系袋子、制作模型时的连接……,也知道橡皮筋拉伸后会恢复到原来状态,而且橡皮筋拉伸的越长,产生的力会越大。
但不知道橡皮筋拉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力叫做弹力,也不知道如何将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认识橡皮筋动力小车的驱动特点,有利于了解生活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檫力、设计制作小车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1.会安装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2.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不同小车就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
2.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难点: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并对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实验用玩具小车1辆、橡皮筋几根、测量距离的皮尺1根、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1套、钩码、班级记录单、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3分钟)[材料准备:橡皮筋、小车]1.出示橡皮筋,让学生拉一拉,说说发现。
(预设:橡皮筋有弹性,橡皮筋会被拉长,松手后被拉长的橡皮筋会被弹回来,变回原来样子。
)2.是的,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3.那你能用橡皮筋的弹力驱动小车,让小车动起来吗?揭示课题: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板书)二、探索: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活动一: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预计8分钟)[材料准备:橡皮筋、小车]1.学生讨论组装方法。
科学小制作教案:橡皮筋动力小车
科学小制作教案:橡皮筋动力小车第一篇:科学小制作教案:橡皮筋动力小车科学小制作八:橡皮筋动力小车一、课时:2课时(一次课,每次2小时)二、科学原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三、制作过程:1、准备材料:高6CM,直径3CM左右带盖塑料瓶一个(盖或底面至少有一面平滑),蜡烛一根,橡皮筋一根,木棍棉签两根。
2、在塑料瓶的盖和底面圆心处各钻出一个直径约5mm的圆孔。
3、切出一段长约1.5~2CM的蜡烛,两端要平整。
沿这段蜡烛的灯芯钻一出一个直径约3~4mm的孔。
4、将橡皮筋依次穿过棉签、蜡烛、塑料瓶、棉签。
与蜡烛接触的塑料瓶的面要平滑,与塑料瓶接触的棉签折断,只留小于塑料瓶直径的长度就可以,使其不影响瓶子的转动。
5、沿一个方向转动长棉签,直到橡皮筋绕紧有较强的回弹力,将小车放在地方,小车就可以缓缓走动起来。
第二篇:科学小制作教案:风动力小车科学小制作五:风动力小车一、课时:2课时(一次课,每次2小时)二、科学原理:反作用力。
三、制作过程:1、准备材料:风动力小车套件(小车、直流电机、螺旋桨、电池夹、开关、导线、5号电池)2、按说明书装配好小车。
3、在小车一端安装卡扣,卡紧直流电机后,将螺旋桨安装在直流电机的轴上。
4、用双面胶把电池夹固定在小车上,导线连接开关再连接直流电机。
5、装好电池,打开开关,螺旋桨转动吹风,小车沿风的反方向前进。
6、如果要改变小车的前进方向,可以改变直流电机正负极接线,螺旋桨反转,小车的前进方向也改变了。
第三篇:科学小制作教案:太阳能小车科学小制作六:太阳能小车一、课时:2课时(一次课,每次2小时)二、科学原理: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
三、制作过程:1、准备材料:太阳能小车套件(小车、太阳能电池板、直流电机、齿轮、导线)2、按说明书装配好小车。
3、在小车一端安装卡扣,卡紧直流电机,调整电机的齿轮与车轴上的齿轮间隙,使车轮转动轻松。
4、用双面胶把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小车上,导线连接直流电机。
注意太阳能电池板接受光的一面朝上。
小学科学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了解橡皮筋的特性和原理,明白橡皮筋可以转化为弹力能- 学习如何使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 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2. 过程与方法:- 进行实物展示,让学生亲自操作橡皮筋驱动小车- 团体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互助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提醒学生在操作中注意安全二、教学准备1. 实物准备:- 橡皮筋- 一个小车模型- 线圈形的物体(如纸杯、线圈等)- 桌面2. 工具准备:- 尺子- 铅笔三、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老师展示橡皮筋并向学生描述它的特性和用途。
引导学生思考橡皮筋可以储存能量吗?如果可以的话,能否利用这种能量驱动小车?2. 实验操作(约30分钟)a. 老师向学生展示小车模型,并提醒学生操作时要小心。
b. 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拿到一个小车模型和一根橡皮筋。
c. 学生利用尺子测量车轮直径,并用铅笔标记在桌面上。
d. 学生将车轮与橡皮筋连接起来,确保它们牢固地固定在一起。
e. 学生拉紧橡皮筋,将它纠缠在线圈形的物体上,并将线圈固定在桌面上。
f. 学生放开线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3. 实验观察与总结(约15分钟)a. 学生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尝试探索它的原理。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橡皮筋是如何驱动小车的?- 拉紧橡皮筋时,橡皮筋储存了哪种形式的能量?- 当橡皮筋释放时,能量是如何转化为运动能的?- 如何改变小车的运动速度?c.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答。
4. 延伸探究(约15分钟)a.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改变小车的设计,如改变车轮直径、使用多个橡皮筋等。
b. 学生观察和记录他们的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c. 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结论,与全班分享并讨论。
五、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过程、观察结果、原理解释以及个人感悟等内容。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
一、教案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和储能原理;
2. 让学生学会制作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提升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橡皮筋的弹性和储能原理;
2. 制作橡皮筋驱动小车并了解其工作原理。
三、教学准备
1. 小车的零件:车架、轮子、橡皮筋等;
2. 实验工具:剪刀、胶水等;
3. 实验环境:教室或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介绍橡皮筋的弹性和储能原理,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种原理驱动小车;
2. 制作小车:指导学生按照指定的步骤,将车架、轮子和橡皮筋组装在一起,制作出橡皮筋驱动小车;
3. 实验观察:让学生在一定距离上拉紧橡皮筋,释放后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橡皮筋能驱动小车移动,讨论橡皮筋的弹性和储能如何影响小车的运动;
5. 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实验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如何改进小车设计的建议,并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橡皮筋驱动方案。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和储能原理,还能够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学生在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方面也得到了提升。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学科学4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
小学科学4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教案】小学科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一、教学目标:1. 了解橡皮筋的原理和特性;2. 学会使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方法;3. 发展观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橡皮筋、木棍、小车模型、尺子、纸张等。
2. 学生准备:科学笔记本、铅笔和橡皮。
三、教学过程:1. 引入:(1)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是否用过橡皮筋?橡皮筋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激发学生的兴趣。
(2)教师可以使用一些图片或实物来展示橡皮筋,并简要介绍橡皮筋的弹性。
2. 实践操作:(1)教师将小车模型放在桌子上,然后展示一个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引导学生观察小车的外观和结构,并猜测小车是如何移动的。
(2)教师将小车放在滑板上,然后用手拉动橡皮筋,将其紧绷。
接着将橡皮筋固定在小车的后轮上。
在释放橡皮筋的同时,观察学生对小车移动的反应。
(3)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小车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或松紧度时的移动差异,并思考这些差异的原因。
3. 思考与解释:(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他们的观察结果,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教师提问学生:橡皮筋是如何产生动力的?为什么小车会前进?并指导学生了解橡皮筋具有的弹性和储能特性。
(3)教师解释弹性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能够回复原来形状和大小的特性。
当橡皮筋被拉伸时,橡皮筋上存储了一定的能量。
当释放橡皮筋时,橡皮筋会因为储存的能量而回复原状,从而推动小车向前移动。
4. 进一步实践:(1)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橡皮筋驱动小车。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橡皮筋长度、松紧度和小车结构,观察不同设计对小车移动的影响。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比较不同设计的小车间的差异,并让学生解释这些差异可能的原因。
(3)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同时加强交流和合作能力。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内容,教材中提供了多个递进的探究活动,从组装橡皮筋小车到设计实验探究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最后让学生了解弹力和弹力的运用。
为了实现学生的学习进阶和核心素养落地,围绕核心问题“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来统摄本节课所有学习活动,用“让橡皮筋小车精准到站”的实践活动架构一个知识条件化的情境,构建有意义的知识体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有关“橡皮筋具有弹性”此类丰富的感性经验,对于弹力有着较为粗浅的认识,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需要有力才能运动,但是尚未使用科学方法对于“橡皮筋弹力与小车运动状态的关系”进行过系统的探究,并未构建对于“弹力”这一力学模型的理解。
本节课以此为起点,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租住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状态的关系,自主构建对于“弹力”这个力学的实质性理解。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拉一拉橡皮筋”的体验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实验,知道橡皮筋具有弹力,能给小车提供动力,知道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并能应用这个规律探索精准到达的小车。
科学思维利用比较、归纳、分析和演绎的方法,能够理解和应用橡皮筋小车基本原理。
探究实践会安装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能收集数据作为证据对小车的距离做出解释。
态度责任培养进一步用小车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在实验活动中保持严谨的作风。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研讨——归纳总结的过程,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和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难点:利用本节课所得到的结果,制作精准到达的小车。
【教学准备】学生小组准备:载重小车1辆、橡皮筋1根、小车跑道。
教师准备:课件、弓箭1套、小组实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体验射箭,玩橡皮筋。
一、聚焦:拉一拉橡皮筋,感受弹力,并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的主角是橡皮筋!刚才在体验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2.小结:当我们拉伸橡皮筋时,橡皮筋形状会发生变化,松手后,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橡皮筋在形状改变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小学科学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
小学科学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引言:科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科学原理和实验。
而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这是一个有趣而富有启发性的实验,能够让学生们体验到力学和能量转化的原理。
一、实验背景:在物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原理叫做“能量守恒定律”。
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知道能量在物体之间的转化是永不消失的。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只橡皮筋来将储存的潜在能量转化为运动能量,从而驱动小车前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橡皮筋的弹性和储存能量。
2. 学习并应用力学和能量转化的原理。
3. 实践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培养科学实验的思维和方法。
三、实验材料:1. 一只小车底盘。
2. 两个螺丝。
3. 一个橡皮筋。
4. 一根绳子。
5. 一根杆子。
四、实验步骤:1. 将小车底盘与两个螺丝一起固定在一起,确保稳固。
2. 将一个螺丝拧入小车前方的底盘内,并将杆子插入螺丝上。
3. 将橡皮筋固定在小车的后方底盘内,确保橡皮筋具有一定的张力。
4. 将绳子绑在橡皮筋的两端,然后迅速拉紧绳子,使橡皮筋储存足够的潜在能量。
5. 释放绳子,并观察小车是否能够因橡皮筋弹性而前进。
五、实验结果:当释放橡皮筋所储存的潜在能量时,小车会因橡皮筋的弹性而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并且具有一定的速度。
这是因为橡皮筋的能量转化为了小车的运动能量。
六、实验分析:1. 实验中,当绳子一拉紧,橡皮筋开始储存潜在能量。
当绳子松弛时,橡皮筋迅速回复到原来的形状,并将储存的能量转化为小车的运动能量。
2. 小车的运动能量取决于橡皮筋的弹性和储存的潜在能量。
3. 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取决于实验者操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七、实验延伸:1. 可以改变橡皮筋的材质或长度,探究其对小车行驶距离和速度的影响。
2.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材质的底盘,探索其对小车运动特性的影响。
3. 可以尝试改变底盘上放置的物体质量,观察其对小车运动能力的影响。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业设计方案》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橡皮筋驱动小车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验,通过利用橡皮筋的弹性能量来驱动小车前进。
这个实验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让他们深入了解弹簧的弹性原理。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体会到科学知识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设计目标1.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掌握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原理。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实验材料1.橡皮筋2.小车模型3.尺子4.计时器5.纸杯6.小石子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橡皮筋系在小车模型的后轮轴上,确保橡皮筋的张力适中。
将小车放在光滑的地面上,确保没有障碍物阻碍小车前进。
2.实验过程:用手将小车向后拉动,让橡皮筋处于拉伸状态。
在计时器开始计时后,放开小车,观察小车前进的速度和距离。
重复实验屡次,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内容:探究橡皮筋的拉伸水平对小车前进速度的影响,比较不同拉伸水平下小车前进的距离和时间。
4.实验总结: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原理,探讨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五、实验评估1.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步骤是否清晰。
2.实验数据是否准确可靠,结论是否科学合理。
3.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是否能够进行合理诠释和总结。
六、延伸拓展1.让学生尝试改变小车的重量、轮子的材质等因素,探究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橡皮筋驱动小车,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和创造力。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掌握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原理,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希望学生在实验中能够体会到科学知识的乐趣和实用性,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愿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个实验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小学科学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
小学科学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橡皮筋的特性和作用;2. 学习如何搭建一个能够使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3. 发展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小车模型(可以使用废旧玩具车或搭建自己的小车模型)、橡皮筋、轴承、片状金属、螺丝等;2. 实验工具:扳手、螺丝刀、剪刀等。
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发学生的兴趣,对橡皮筋的特性进行介绍。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橡皮筋有什么特点?它们能做什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教师可以给出答案,例如:橡皮筋具有弹性和伸缩性,可以储存能量,并利用这些能量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驱动小车。
通过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Step 2: 理论知识教师向学生介绍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原理。
简要解释橡皮筋的弹性和伸缩性,以及如何将橡皮筋储存能量,并通过释放能量驱动小车前进。
Step 3: 搭建小车模型学生需要准备好橡皮筋、轴承、片状金属、螺丝等材料。
1. 将轴承固定在小车的后部,使其能够自由滚动。
2. 在轴承的正下方固定一根金属片,用于连接橡皮筋和小车。
3. 将橡皮筋固定在金属片上,并拉紧橡皮筋。
4. 通过释放橡皮筋的能量,使小车向前运动。
Step 4: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步骤搭建小车模型,然后逐步进行实验操作。
1. 支撑小车,将橡皮筋缠绕在轴承上。
2. 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的金属片上,并拉紧橡皮筋。
3. 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Step 5: 观察和讨论学生观察并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包括运动速度、运行距离等。
然后,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并交流彼此的观察和发现。
Step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橡皮筋能够驱动小车前进?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得出结论:橡皮筋具有弹性和伸缩性,当拉紧橡皮筋时,其储存了一定的能量。
释放橡皮筋时,储存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推动小车向前运动。
制作橡皮筋小车的动力教案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制作橡皮筋小车的动力教案,该教案包括了教师讲解、学生实践、实验结果展示以及学生评价等环节,旨在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加深学生对动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一、教学目标1.了解橡皮筋小车的原理和制作方法;2.掌握动力学知识,如力的作用、动能转化等;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准备1.橡皮筋小车制作材料:卡纸、橡皮筋、竹签、胶水、轮子等;2.教学演示仪器:投影仪、电脑、PPT等。
三、教学内容1.引入老师可以通过展示橡皮筋小车的图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投影仪展示PPT,介绍橡皮筋小车制作的原理和方法。
在介绍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实物或模型加深学生对橡皮筋小车的理解。
2.制作小车在理解了橡皮筋小车的原理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小车。
分组将所需的材料分配给每个小组,然后老师可以讲解每个步骤的制作方法和技巧,在学生的实践中逐步提高其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通过展示小车制作结果,进行差异性评价和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制作水平。
3.实验在小车制作完成后,老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来检测小车的性能差异,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并提出自己的结论。
比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个距离比较实验,让学生从同一地点发射橡皮筋小车并测量其到达终点的距离,从而比较各小组的车辆性能。
4.总结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展示,老师可以对课程进行总结,概括学生的掌握程度和需要改进的方面。
并让学生就本次实践进行评价和总结,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四、教学步骤1.介绍橡皮筋小车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2.分组制作小车,老师进行指导。
3.进行实验,比较小车的性能差异。
4.总结,让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
五、教学评价1.定期考试,检测学生掌握动力学知识的程度。
2.对小车实验结果进行评估,评价学生制作水平和实验能力。
3.评估学生的评价和总结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四上科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四上科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4.会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5.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6.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7.认同收集数据作为证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8.体会到不同小车具有不同类型的动力。
9.认识到改变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会对小车的运动有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安装橡皮筋小车,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难点:收集数据说明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小车、橡皮筋、软尺或绳子。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弹簧、钩码若干、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聚焦1.教师出示橡皮筋,提问:橡皮筋拉开时会有什么感觉?学生回忆玩橡皮筋的感觉,教师将学生提到的关键信息板书。
2. 学生体验拉橡皮筋,缓慢来回地拉开橡皮筋,感受拉橡皮筋的感觉,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学生交流拉橡皮筋的感觉,感受来自橡皮筋产生的弹力,松手后观察到橡皮筋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教师将学生的想法在板书中呈现出来。
3. 聚焦问题:拉长的橡皮筋具有能量,释放后可以产生动力——弹力。
怎样安装一辆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呢?学生思考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方法和如何安装橡皮筋小车。
如果学生想不到怎么安装,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参考装有发条的玩具,当拧紧发条后玩具便会动,尝试在小车身上拧上橡皮筋。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手玩一玩橡皮筋,为学生认识弹力打下基础。
虽然教科书在拓展环节才引入弹力的概念,但如果学生在这之前提到弹力,教师可以顺势将“弹力”一词在板书上呈现出来,并在“聚焦”“探索”和“研讨”环节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注意弹力的效果和产生的条件,为拓展部分认识弹力的概念提供支持。
二、探索(一)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1. 提问:橡皮筋应该安装在小车的哪个部位,才能让小车动起来呢?引导学生理解:成功安装橡皮筋小车关键是橡皮筋要能够带动小车车轮转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和能量转化,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究问题。
但对于橡皮筋的弹性原理和能量转化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和能量转化原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橡皮筋的弹性原理和能量转化。
2.如何调节橡皮筋的紧度来控制小车的速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小车一辆,橡皮筋若干,测量工具一把。
2.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橡皮筋的弹性,引发学生对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好奇心。
2.呈现(5分钟)通过PPT呈现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橡皮筋的紧度对小车速度的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如何通过调节橡皮筋的紧度来控制小车的速度。
教师总结并强调实验原理和操作技巧。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橡皮筋,还可以用什么来驱动小车?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进行尝试。
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橡皮筋的弹性和能量转化原理,以及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橡皮筋的其他特性,如拉伸长度、回复力等。
下节课分享实验结果。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包括橡皮筋的弹性原理、能量转化和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5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科学是一门探究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通过让学生用橡皮筋作动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2 教学目标(1)了解橡皮筋的性质和用途;(2)掌握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交流能力。
第二章:橡皮筋的性质2.1 橡皮筋的定义橡皮筋是一种具有弹性的橡胶制品,通常呈条状,可以用来束缚物品或作为弹力玩具等。
2.2 橡皮筋的弹性橡皮筋的弹性是指它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
弹性的强弱与橡皮筋的材质、直径和长度有关。
2.3 橡皮筋的用途橡皮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绑头发、制作弹弓、作为玩具等。
第三章:用橡皮筋作动力3.1 基本方法(1)将橡皮筋固定在两个支点之间,使之一端短一端长;(2)拉伸短端,使其超过支点,释放后,橡皮筋的弹性使其回弹,带动长端运动;(3)利用橡皮筋的回弹力,实现物体的运动。
3.2 应用实例(1)制作弹弓:将橡皮筋固定在木棍两端,拉伸后释放,可以发射小石子;(2)制作简易吊车:将橡皮筋固定在支架上,利用其弹性提升重物;(3)制作橡皮筋动力车:将橡皮筋固定在车轮轴上,利用其回弹力驱动车辆行驶。
第四章:实验与观察4.1 实验一:探究橡皮筋的弹性材料:橡皮筋、尺子、铅笔。
步骤:(1)测量橡皮筋的自然长度;(2)拉伸橡皮筋至一定长度,记录长度;(3)释放橡皮筋,观察其回弹程度;(4)分析弹性与长度的关系。
4.2 实验二:探究橡皮筋的动力作用材料:橡皮筋、小车、绳子。
步骤:(1)将橡皮筋固定在小车轴上;(2)拉伸橡皮筋,使小车前进;(3)观察橡皮筋的回弹情况;(4)分析橡皮筋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橡皮筋的性质、用途和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
小学科学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
小学科学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引言:小学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和实用性。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通过该实验,学生能够了解力的概念、能量转化以及机械运动的原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原理;2. 学生能够动手制作橡皮筋驱动小车,并进行测量和实验;3. 学生能够观察和理解力的作用以及能量转化的过程;4. 学生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实践和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橡皮筋、纸板、吸管、剪刀、胶水、轮子、轴、卡纸等;2. 实验安全: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安全,尽量避免使用锋利工具;3. 教学环境:确保教室有足够的空间供学生制作和测试小车;4. 提前做示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过程,教师应提前做好示范。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实验目的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见过或玩过橡皮筋驱动的玩具车?你们知道它是怎么运作的吗?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力的概念:力是一种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或变形的物理量;- 讲解能量转化的过程:橡皮筋蓄积了弹性势能,当放开橡皮筋时,势能转变为动能,驱动小车运动;- 视频示范: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原理。
3. 制作橡皮筋驱动小车(30分钟)- 学生分为小组,每组4-5人,共同制作橡皮筋驱动小车;- 教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设计自己的车型,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
4. 实验与测量(30分钟)- 学生尝试不同长度、不同材料的橡皮筋驱动小车;- 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和计时器,测量小车的行驶距离和时间;- 让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5. 总结与展示(15分钟)-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制作和实验的经验和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原理、能量转化的关系以及如何优化小车的性能;- 学生可以用图表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这一章节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环节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以下是我对今天教学的一些思考: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个问题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使得学生们更容易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适时引导他们独立分析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今天所学的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但在课后,我还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作业和课后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பைடு நூலகம்)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橡皮筋弹性势能的基本概念、能量转换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弹性势能驱动小车原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应用类似的科学原理。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橡皮筋弹性势能的基本概念。弹性势能是物体在弹性形变时所储存的能量。它是物体由于形状改变而具有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动能。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一个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实验,展示弹性势能如何转化为小车的动能,并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及反思
在学生具体实验时,发现两根橡皮筋连接的地方有一个节,会影响实验的数据。由于这个节,个别小组的实验出现了很大的误差,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小车运动距离越近。因此,后面的班级改为只用一根橡皮筋,缠绕圈数减少。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橡皮筋的弹力与小车行驶距离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关系的记录表、小车、橡皮筋、砝码等等。
教 学 过 程
旁 注
一、聚焦
出示橡皮筋,问:同学们,我们平时都玩过橡皮筋,橡皮筋有什么特点呢?
(可以拉伸,有弹性。)
上两课我们利用垫圈、绳子、气球等简单材料使小车运动了起来。那么,我们使用橡皮筋能够使小车运动起来吗?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弹力,知道橡皮筋在拉伸时,恢复到原状,会产生弹力,利用弹力,我们可以让小车运动起来,并且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远,弹力越小,小车行驶的距离越短。
教学反思:
生活中,不同的车辆可能具有不同的动力驱动方式。在第2课我们学习了用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作为动力,本课要学习另一种动力驱动方式,即用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轮子转动,轮子再带动整个小车前进。聚焦板块,教材用一组图片,唤醒学生玩橡皮筋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把橡皮筋拉伸后,有什么感觉”,然后提出驱动性问题“我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课题: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二、探索
活动一: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1、要想探究用橡皮筋能否驱动小车,就需要先组装一台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2、出示课本46页下面的两幅图,学生自由看一看,并读一读下面的两段文字,了解如何使用橡皮筋组装一台小车。
幼儿园大班科技小制作教案《橡皮筋动力车》
幼儿园大班科技小制作教案《橡皮筋动力车》一、设计意图:多年来,我园注重课题研究与特色建设的整合,在“九五”课题研究基础上,形成了“重材料投放、促科技教育、唯素质发展”的办园特色。
伴随我园课题《幼儿探究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的实施开展,可以说各方面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与感悟。
我们发现幼儿对操作性、实验性的活动兴趣高且持久度较长。
橡皮筋是幼儿经常能接触到的东西,为了让幼儿感知橡皮筋弹力的特性,并了解其神奇的功能,我设计了本次科技小制作活动——橡皮筋动力车。
通过简易的材料、简明易懂的步骤,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发现科学的奥秘,从而增强幼儿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培养探索科技的精神。
二、活动目标:1.知道橡皮筋的弹性能让小车动起来。
2.探索发现制作“橡皮筋动力车”的方法,掌握用橡皮筋穿、固定等技能。
3.体验探究与制作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1.“橡皮筋动力车”成品每组三个。
2.制作材料及工具:纸卷筒、一次性筷子、车轮四个、橡皮筋、回形针。
三、活动重点、难点:重点:能在探索中发现制作“橡皮筋动力车”的流程图,并根据流程图完成小制作。
难点:掌握用橡皮筋穿、固定等技能。
四、活动过程:(一)出示范例,激发幼儿探究欲望。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辆小车,看,小车怎么了?(教师演示)2.提问:刚才我是怎么玩的?(二)幼儿探索小车动起来起来的秘密。
1.师交代探索要求:那小车动起来的秘密是什么呢?我们2人一个玩具,一起玩一玩,找一找。
2.师提问:谁来说说你们的发现?3.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小结:我们用把小车往后拉的时候,橡皮筋会紧紧的缠绕在一次性筷子上,当我们松手时,橡皮筋因为有弹性,带着车轮转起来,小车就动起来了。
4.那制作这个“小车”需要哪些材料呢?(三)幼儿探索理解“橡皮筋动力车”的制作方法。
1.教师提问:有了这些材料,那怎么来把它做出来呢?请你们以仔细看看地上的玩具,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讨论后老师提问:谁来说说该怎么做呢?3.师根据幼儿的回答(一次性筷子插到卷纸筒中、固定车轮、橡皮筋的一头和前车轮固定,另一头和回形针固定、回形针带着橡皮筋穿过卷纸筒,从后轮口子出来,并夹住)在白板上点出流程图,点出一个进行制作的提问。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优质教案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目标】1. 通过体验活动,感受并认识橡皮筋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2. 在探究活动中,收集数据,能说出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并尝试用弹力进行解释,建立力与运动之间的联系。
3. 在收集、分析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有依据的推测。
【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草跑道、测量辅助板、记录单、磁性小车贴、橡皮筋(人手一条)。
为全班准备:板贴、数据大磁贴、没绑皮筋的小车 1 辆。
【学习活动设计】一、课前谈话怎么样让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二、导入聚焦(5 分钟)1.玩橡皮筋,说感受2.问题聚焦:你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三、尝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0 分钟)1.观察小车,思考橡皮筋缠绕的位置。
2.观看视频,尝试用皮筋驱动。
3.研讨: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哪里?4.小结:车轮转动的力来自橡皮筋,像橡皮筋这样,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松手时,这个弹力作用在车轴上,让小车运动起来。
四、探究橡皮筋圈数与小车运动的关系(23分钟)1.形成猜测,讨论研究方法。
如果改变橡皮筋的缠绕圈数,小车运动的距离将会怎样?如何验证?2. 播放操作微视频。
3.小组合作探究。
4.汇报研讨。
层次一:观察数据,指向“圈数越多,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层次二:分析原因,指向“圈数越多,橡皮筋伸长越长,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距离越远”。
层次三:运用推理,运用前面的结论和分析,推测行驶更远距离需要的圈数,并说说推测的理由。
四、总结拓展(2 分钟)总结:今天我们用弹力作为动力驱动小车前进,生活中还有哪些力也能作为动力让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而运动起来的小车为什么又会慢慢停下来?教师小结这学期同学们取得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你们的努力,我们既要会欣赏自己的进步,也要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看待别人,使自己不断进步。
只要你们努力去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勤奋刻苦、充满自信的过好每一天,雏鹰总会凌空翱翔。
小学科学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标题: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实验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活动,帮助四年级上册学生理解橡皮筋如何作为能量储存器来驱动小车的原理。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将能够探索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并体会到能量转换与运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和能量储存原理;2. 掌握利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基本原理;3. 发现橡皮筋松紧对驱动效果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小车模型:可自制或使用玩具车模型;2. 橡皮筋:准备多个不同材质和长度的橡皮筋;3. 弓箭:可用于射击实验;4. 棍子:用于调整橡皮筋的拉伸程度;5. 规则尺:测量橡皮筋的长度;6. 记录表格: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三、实验步骤:1. 收集所需材料并摆放在实验桌上;2.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2-3名学生;3. 观察各类橡皮筋的外观差异和长度;4. 测量不同橡皮筋的长度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5. 将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将橡皮筋固定在小车上;6. 将另一端的橡皮筋拉伸,并将其固定在桌子上;7. 松开橡皮筋,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8. 重复实验,使用不同的长度和松紧程度的橡皮筋,并观察记录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1. 学生观察到橡皮筋具有很好的弹性,能够储存能量;2. 较长橡皮筋的拉伸程度较大,储存的能量越多,小车运动的距离也越远;3. 橡皮筋拉伸程度不同,对小车的驱动效果有影响,拉伸程度大则小车驱动效果好;4. 学生发现不同材质的橡皮筋可能产生不同的驱动效果,可以进行进一步实验研究。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了解到橡皮筋作为能量储存器可以驱动小车的原理。
他们观察到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和位置的关系,以及橡皮筋的长度和松紧程度对驱动效果的影响。
同时,学生还发展了科学观察和实验记录的能力,并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橡皮筋的其他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小制作八:橡皮筋动力小车
一、课时:2课时(一次课,每次2小时)
二、科学原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三、制作过程:
1、准备材料:高6CM,直径3CM左右带盖塑料瓶
一个(盖或底面至少有一面平滑),蜡烛一根,橡皮
筋一根,木棍棉签两根。
2、在塑料瓶的盖和底面圆心处各钻出一个直径
约5mm的圆孔。
3、切出一段长约1.5~2CM的蜡烛,两端要平整。
沿这段蜡烛的灯芯钻一出一个直径约3~4mm的孔。
4、将橡皮筋依次穿过棉签、蜡烛、塑料瓶、棉
签。
与蜡烛接触的塑料瓶的面要平滑,与塑料瓶接触的棉签折断,只留小于塑料瓶直径的长度就可以,使其不影响瓶子的转动。
5、沿一个方向转动长棉签,直到橡皮筋绕紧有较强的回弹力,将小车放在地方,小车就可以缓缓走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