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筋动力小车
八年级物理实践作业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制作

八年级物理实践作业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制作今天我们来聊聊做一个橡皮筋动力小车的事情。
别小看这小小的橡皮筋动力小车,它可是能让你感受到物理的魔力,体验一下什么叫做“动能”啊“弹性力”啊。
你可能会觉得,橡皮筋?动力?不就是拉拉它然后放手看它跑吗?可没那么简单,咱们要把它做得既好看又能跑得飞快,绝对让你眼前一亮,心里一阵自豪!做这个小车呢,最简单的材料就那么几个:木条、橡皮筋、塑料瓶盖、吸管,甚至是几根废弃的饮料瓶。
别看这些东西平时没什么用,拼起来竟然能变成一个小车,简直是神奇!话说回来,做这种小车不光是为了实验,顺便还能挑战一下咱们的动手能力,谁说“男生不做手工,女生不做实验”?我们大家都能一起动起来,打破界限,顺便还能玩得开心。
嗯哼,那些初学物理的朋友们,准备好了吗?咱们得来一个小框架。
用木条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是小车的底盘,底盘决定了小车的稳定性和速度,别小看这一块,它的大小可是关系到小车能不能“稳稳地”在地上跑的关键!然后,得来几根吸管,裁成小段,固定到底盘的四角,这就是车轮的支撑点,等下我们要把瓶盖装上去,想象一下,车轮稳稳地转动,小车像箭一样飞出去,哈哈,想想都兴奋。
好了,接下来最刺激的部分来了——安装橡皮筋动力系统!你肯定觉得这是最简单的步骤,拉个橡皮筋,固定在车身上,放开它不就能跑了吗?其实啊,还是有技巧的。
橡皮筋的长度、拉力、固定方式都能影响小车的速度。
如果橡皮筋太紧,车子可能跑得太快,控制不住;如果太松,又没力气,车子连前进的勇气都没有。
想要小车跑得又快又稳?就得学会掌握这个“平衡术”,拉力适中,橡皮筋要紧但不能过度,咱们的动力源泉才会平稳释放。
安装的时候,我们要把橡皮筋一头固定在车轮的轴心上,另一头呢就绕在车后面,等一切准备好,直接拉开,记住哦,手不要抖,心要稳!然后一松手,橡皮筋就开始“嗖”的一声,把小车推得飞快,简直像脱缰的野马。
不过这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小车有时候会转弯跑偏。
别着急,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能是轮子装得不够平衡,或者是底盘的平直度出了问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科版

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优化设计,使小车运动得更远、更稳定。
2.教学难点
(1)弹性势能的概念:弹性势能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突破方法: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弹性势能的存在,从而理解其概念。
2.物理观念:帮助学生建立弹性、弹性势能、物体运动等基本物理概念,形成力的世界的基本观念。
3.科学思维:通过分析橡皮筋拉伸长度、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创新实践:鼓励学生设计并制作独特的橡皮筋驱动小车,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5.科学态度与责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科学兴趣,培养求真务实、合作共享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弹性势能的基本概念。弹性势能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它在很多场合都有应用,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橡皮筋驱动的小车,了解弹性势能是如何转化为小车的运动能量的。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弹性势能与物体运动的关系,以及影响小车运动距离的因素。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家理解。
4.通过实验,观察并记录数据,分析弹性势能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数据分析能力。
5.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弹性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科版,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弹性势能与物体运动的关系,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教科版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目标】1.了解能量、动力、弹力的概念。
明白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后要恢复原来形状产生的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2.给小车安装橡皮筋作动力,做橡皮筋的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3.认识到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做橡皮筋的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准备】实验用的小车一辆、小车安装示意图、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板书: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1〕提问:那么我们如何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呢?〔学生讨论〕〔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皮筋动力小车。
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
〔1〕发现问题。
引导:各小组的橡皮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得最远。
〔学生比赛〕〔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
①起点、终点不固定。
②橡皮筋绕断了。
③橡皮筋缠绕圈数多的跑得远。
〔3〕实验验证。
指导学生看课本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1〕学生解释。
〔2〕实验:橡皮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讨论:橡皮筋的弹力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2.思考:弹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课下尝试让橡皮筋产生不同大小的力。
【板书设计】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弹力是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改变后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构建“弹力〞这个概念,通过活动知道“弹力〞有大小和方向。
橡皮筋动力小车制作思路

橡皮筋动力小车制作思路一、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原理橡皮筋动力小车是一种利用橡皮筋的弹性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小车运动的玩具。
其原理是将橡皮筋绕在车轴上,当释放橡皮筋时,橡皮筋的弹性能量会驱动车轴转动,进而推动小车向前运动。
二、所需材料和工具•橡皮筋•木板•轮子•轴承•螺丝•螺母•锉刀•钻孔机•锉刀•锉刀•锉刀三、制作步骤1. 制作车身1.使用锉刀将木板锉成所需的车身形状,可以选择长方形或者其他形状。
2.使用钻孔机在车身上钻孔,用于固定轮子和轴承。
2. 安装轮子和轴承1.将轮子装入轴承中。
2.将轴承固定在车身上的钻孔中,使用螺丝和螺母进行固定。
3. 安装橡皮筋驱动装置1.在车身的一端钻孔,用于安装橡皮筋。
2.将橡皮筋穿过钻孔,并将其两端固定在车身上。
4. 调试和测试1.确保橡皮筋能够顺利地绕在车轴上,并且有足够的弹性能量。
2.测试小车是否能够利用橡皮筋的弹性能量驱动车轴转动,并推动小车向前运动。
四、注意事项1.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锋利的工具时造成伤害。
2.确保车身结构稳固,轮子和轴承安装牢固,以保证小车的正常运行。
3.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改进和创新,例如增加刹车装置、改变车身形状等。
五、总结橡皮筋动力小车制作过程相对简单,只需要准备好所需材料和工具,按照步骤进行制作即可。
通过这个制作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了解橡皮筋的弹性原理和机械能的转化。
制作完成后,可以通过调试和测试来提高小车的性能和稳定性,让它能够更好地运行。
希望这个制作思路能够帮助到对橡皮筋动力小车感兴趣的朋友们。
小学科学精品课件:花式玩转橡皮筋动力小车

本节课的重点是借助小车进行弹力的研究 改进为学生感兴趣的多个弹力小实验
不仅能更好的得出结论,更重要的是不断拓 展学生的思维
• 以前的五年级知识放到现在的四上进行教 学,难度更大。所以我们要想办法降低难 度,从多方面让学生进行体验
安装小车
1.把橡皮筋圈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
2.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了
缺点:这个弹力会瞬间爆发,很难控制其释 放——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 打滑 小车经常跑偏,给测量增加干扰 橡皮筋固定和缠绕比较困难
已有的改进
增加轮和地面的摩擦力,增加车身的重量等
花式玩转橡皮筋动力小车
内容: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 单元第三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原教材中的实验设计
1.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2.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目的是明确“弹力”的概念)
• 知道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运动的动力来 源于橡皮筋的弹力,弹力的大小决定小车
运动的距离,进而明白为什么橡皮筋的圈 数越多小车能运动越远。
科学实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作文

科学实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作文小伙伴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分享一个超有趣的科学实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我先把我的实验小道具们都摆在桌子上,那场面就像将军在检阅自己的士兵一样。
有我精心制作的简易小车,还有几根普普通通的橡皮筋,可别小看这些橡皮筋哦,它们马上就要变成小车的动力源泉啦。
我的小车看起来有点简陋,车身是用几块小木板拼凑起来的,四个小轮子就像它的四条小腿。
我把橡皮筋一端系在小车车头的一个小挂钩上,另一端则绕在车轴上。
这时候的橡皮筋就像是一个被拉紧的小弹簧,充满了能量,仿佛在说:“我已经准备好了,就等出发啦!”我把小车放在地上,心里有点小激动,就像在等待一场比赛开始一样。
我小心翼翼地松开手,哇塞!小车就像突然被施了魔法一样,“嗖”的一下就冲了出去。
它跑得还挺快呢,就像一只小老鼠在逃窜。
可是没跑多远,小车就慢了下来,最后停住了。
我看着停住的小车,有点小失望,就像看着一个刚刚还活蹦乱跳,突然就没了力气的小动物。
我挠了挠头,开始思考问题出在哪里。
我想啊想,突然灵机一动,会不会是橡皮筋绕的圈数不够呢?于是我重新调整,把橡皮筋在车轴上多绕了好几圈。
这次我再把小车放在地上,松开手的时候,我都能感觉到小车像是带着一股怒气冲出去的。
它跑得比之前远多了,就像一个打了鸡血的运动员。
我在旁边高兴得又蹦又跳,就像我自己跑了那么远似的。
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小车跑的时候歪歪扭扭的,就像喝醉了酒的人在路上走。
我又得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啦。
我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是小车的一个轮子有点松动,就像它的一只鞋子没穿好一样。
我把轮子调整好,再次让小车出发。
这次小车就像一辆真正的赛车一样,笔直地向前冲,而且跑得又快又稳。
这个实验可真是太有趣了。
我通过这个小小的橡皮筋和小车,发现了很多小秘密。
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小车就跑得越远;而小车要跑得又快又稳,每个部件都得调整好。
这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每一个小细节都很重要。
如果我们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像让小车跑得远一样,得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不能马虎。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3.3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科学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运动和力”中的第3节“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橡皮筋的弹性可以转化为小车的动力,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弹性现象。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二、核心素养目标1. 科学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认识到弹性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从而推动物体运动。
2.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弹性现象。
3. 科学思维: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得出弹性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4.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对待科学问题的严谨态度,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并在实验中寻求答案。
5. 科学责任: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责任感。
6. 科学精神: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其与动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2.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如橡皮筋的固定方式、小车的平衡等。
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结论。
难点:1. 弹性势能的概念难以理解。
2. 实验操作中的细节问题,如橡皮筋的固定方式、小车的平衡等。
3. 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规律。
解决办法:1. 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
2. 在实验前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 引导学生从实验数据中寻找规律,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突破策略:1.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或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
2. 分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操作的技巧。
3. 设计有趣的数据分析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实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作文

科学实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作文篇一《橡皮筋小车:趣味十足的科学之旅》在科学课上,我们接触到了一个超有趣的实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这可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它里面有着诸多奇妙之处。
老师把制作材料一股脑地放在桌上,有那些脆弱却很关键的小木棒、小巧的车轮、还有一根根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橡皮筋。
我们要亲手把这些零散的家伙组合成能跑起来的小车。
我先拿起一根小木棒,试着把它和另一根拼接起来,就像给小木棒找到它的好朋友似的。
这过程中,小木棒还很不老实,一不小心就歪了,好像在跟我玩捉迷藏,不让我顺利组装。
好不容易搭好了车身框架,接着就是车轮了。
车轮小小的,看着简单,安上去的时候却是个小麻烦。
我把车轮使劲往轴上套,结果车轮卡在一半,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终于,小车的基本模样出来了。
然后就是关键的橡皮筋环节。
我选了一根比较粗的橡皮筋,把它一圈一圈地缠在车轴上,感觉自己就像个小小的工程师,正在给小车注入强大的动力。
缠绕橡皮筋的时候,我还担心它会不会突然崩开打到我。
准备工作就绪,我把小车放在地上,轻轻一推,橡皮筋开始释放能量,小车像个喝醉酒的小虫子歪歪扭扭地跑了出去。
看着小车跑起来,我心里满是成就感。
我的目光紧紧跟随着它,直到它缓缓停了下来。
身边的同学有的小车跑得很远,有的和我的一样歪歪扭扭,还有的直接没跑起来。
这次的橡皮筋驱动小车实验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
从最初艰难的组装,到最后小车缓缓前行,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乐趣和挑战。
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实验,更像是与各种小材料斗智斗勇,最后收获胜利果实的过程。
篇二《玩橡皮筋小车的那些事儿》学校里的科学实验总是充满惊喜,就说这个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实验,可让我印象深刻啊。
刚开始看到这些实验材料,我觉得这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
我自信满满地动手干起来,可很快就被现实“打脸”了。
制作车身的时候,我发现那些小木棒的连接需要很精确的角度。
我拿起胶棒想要把两根木棒粘在一起,粘好后发现两根木棒竟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就像两个闹别扭的小伙伴背对着对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作橡皮筋动力车
工具:剪刀、圆规、小锥子、小钳子等。
材料:橡皮筋1到4根,硬纸片,纸,曲别针一个,竹签3根。
胶水,502,砂纸,空水瓶等。
方法:
1、做车轮:用圆规在硬纸片上画同样的圆4个,用剪刀剪下,用砂纸加以打磨,作为车轮用。
(如图)
2、做绕线轮:
(1)用圆规在硬纸片上画同样的圆2个,用剪刀剪下。
向左转|向右转
(2)用小钳子把曲别针弯成z形(如图)。
(3)裁剪1厘米宽左右的纸条(试卷纸长边)3条。
(4)把弯好的曲别针两端各穿入一个小圆硬纸片。
中间用纸条涂抹胶水缠绕,直径约1厘米左右,干燥后使用。
向左转|向右转
(5)干燥后的小轮子上绕线(150圈足够)。
金属丝一端用小钳子弯个勾,勾橡皮筋用。
取一段竹签打好孔,另一端插入孔中,为了旋转顺畅可以垫2~3个塑料圆片,用小钳子折成“丁”字形。
3、做车身:用小锥子加热,在空瓶适当部位扎出轴孔,装绕线的孔。
4、组装:(如图)
向左转|向右转
展示:最好成绩28.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