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筋动力小车修订稿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四年级上册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橡皮筋的基本特性及其在小车制作中的应用,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理论学习:学生需预习并理解橡皮筋的物理特性,包括其弹性、恢复力等,并了解这些特性在小车制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素材准备:学生需准备小车框架、橡皮筋、车轴、螺丝等材料。
建议使用简易的塑料小车框架,确保安全且易于操作。
3. 制作过程:学生需按照科学课本或教师提供的指导,将橡皮筋固定在小车的车轴上,并确保其能够通过弹力驱动小车前进。
4. 实验记录: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需记录橡皮筋的固定方式、长度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等实验数据,为后续的课堂讨论提供依据。
5. 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橡皮筋配置方式,如不同长度的橡皮筋组合、不同数量的橡皮筋驱动等,以探索小车的最佳行驶状态。
三、作业要求1. 安全性: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尖锐工具或不当操作导致意外伤害。
2. 准确性:学生需按照指导步骤准确完成每个环节,确保橡皮筋的固定方式和驱动原理正确无误。
3. 创新性:在完成基本制作后,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尝试不同的橡皮筋配置方式,以探索小车的最佳性能。
4. 记录性:学生需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和制作过程中的观察结果,以便于课堂讨论和反思。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评价,包括作品的完成度、橡皮筋的固定方式及小车的行驶性能等。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记录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积极思考和尝试。
3. 教师可设置奖励机制,对于表现出色、有创新性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课程的学习。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作业作品和实验记录,进行详细阅读和评价。
2. 在课堂上进行作品展示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经验和探索结果。
3. 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需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科学小制作教案:橡皮筋动力小车
科学小制作教案:橡皮筋动力小车第一篇:科学小制作教案:橡皮筋动力小车科学小制作八:橡皮筋动力小车一、课时:2课时(一次课,每次2小时)二、科学原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三、制作过程:1、准备材料:高6CM,直径3CM左右带盖塑料瓶一个(盖或底面至少有一面平滑),蜡烛一根,橡皮筋一根,木棍棉签两根。
2、在塑料瓶的盖和底面圆心处各钻出一个直径约5mm的圆孔。
3、切出一段长约1.5~2CM的蜡烛,两端要平整。
沿这段蜡烛的灯芯钻一出一个直径约3~4mm的孔。
4、将橡皮筋依次穿过棉签、蜡烛、塑料瓶、棉签。
与蜡烛接触的塑料瓶的面要平滑,与塑料瓶接触的棉签折断,只留小于塑料瓶直径的长度就可以,使其不影响瓶子的转动。
5、沿一个方向转动长棉签,直到橡皮筋绕紧有较强的回弹力,将小车放在地方,小车就可以缓缓走动起来。
第二篇:科学小制作教案:风动力小车科学小制作五:风动力小车一、课时:2课时(一次课,每次2小时)二、科学原理:反作用力。
三、制作过程:1、准备材料:风动力小车套件(小车、直流电机、螺旋桨、电池夹、开关、导线、5号电池)2、按说明书装配好小车。
3、在小车一端安装卡扣,卡紧直流电机后,将螺旋桨安装在直流电机的轴上。
4、用双面胶把电池夹固定在小车上,导线连接开关再连接直流电机。
5、装好电池,打开开关,螺旋桨转动吹风,小车沿风的反方向前进。
6、如果要改变小车的前进方向,可以改变直流电机正负极接线,螺旋桨反转,小车的前进方向也改变了。
第三篇:科学小制作教案:太阳能小车科学小制作六:太阳能小车一、课时:2课时(一次课,每次2小时)二、科学原理: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
三、制作过程:1、准备材料:太阳能小车套件(小车、太阳能电池板、直流电机、齿轮、导线)2、按说明书装配好小车。
3、在小车一端安装卡扣,卡紧直流电机,调整电机的齿轮与车轴上的齿轮间隙,使车轮转动轻松。
4、用双面胶把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小车上,导线连接直流电机。
注意太阳能电池板接受光的一面朝上。
皮筋驱动小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制作和测试皮筋驱动小车,了解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掌握简单机械的制作方法,并探究影响小车运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皮筋驱动小车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当橡皮筋被拉伸并绕在车轴上时,橡皮筋储存了弹性势能。
当松开橡皮筋时,这些弹性势能迅速转化为动能,推动小车前进。
三、实验材料1. 保鲜膜筒2. 光盘3. 木扣4. 一次性筷子5. 皮筋6. 纽扣7. 回形针8. 彩纸9. 剪刀10. 胶水11. 尺子12. 针线四、实验步骤1. 制作底盘:将木扣和光盘粘贴在一起,另一面粘贴上纽扣。
重复此步骤,制作四个相同的底盘。
2. 装饰底盘:用彩纸包裹保鲜膜筒,使其成为车体。
3. 制作车轴:将一次性筷子剪成两段,分别穿过四个光盘,使光盘固定在筷子上。
4. 固定橡皮筋:将橡皮筋穿过直筒,一头固定在后轮上,一头固定在直筒上。
5. 安装车轮:用针线将回形针穿过直筒,将车轮固定在直筒上。
6. 测试小车:将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用力转动车轮,使橡皮筋缠绕在车轴上,然后松开手,观察小车的前进距离和速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经过多次实验,我们发现,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可以前进一定的距离。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橡皮筋的粗细也会影响小车的运动速度和距离。
2. 结果分析:橡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推动小车前进。
橡皮筋缠绕的圈数越多,储存的弹性势能越大,小车前进的距离越远。
橡皮筋的粗细也会影响弹性势能的大小,进而影响小车的运动速度和距离。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制作了皮筋驱动小车,并了解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和小橡皮筋的粗细都会影响小车的运动速度和距离。
此外,我们还掌握了简单机械的制作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材质的橡皮筋,观察其对小车运动速度和距离的影响。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业设计方案》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橡皮筋驱动小车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科学实验,通过利用橡皮筋的弹性能量来驱动小车前进。
这个实验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让他们深入了解弹簧的弹性原理。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体会到科学知识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设计目标1.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掌握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原理。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实验材料1.橡皮筋2.小车模型3.尺子4.计时器5.纸杯6.小石子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橡皮筋系在小车模型的后轮轴上,确保橡皮筋的张力适中。
将小车放在光滑的地面上,确保没有障碍物阻碍小车前进。
2.实验过程:用手将小车向后拉动,让橡皮筋处于拉伸状态。
在计时器开始计时后,放开小车,观察小车前进的速度和距离。
重复实验屡次,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内容:探究橡皮筋的拉伸水平对小车前进速度的影响,比较不同拉伸水平下小车前进的距离和时间。
4.实验总结: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原理,探讨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五、实验评估1.实验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步骤是否清晰。
2.实验数据是否准确可靠,结论是否科学合理。
3.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是否能够进行合理诠释和总结。
六、延伸拓展1.让学生尝试改变小车的重量、轮子的材质等因素,探究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橡皮筋驱动小车,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和创造力。
七、实验心得通过这个实验,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掌握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原理,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希望学生在实验中能够体会到科学知识的乐趣和实用性,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愿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个实验中收获知识和快乐!。
改进橡皮筋动力小车
4 , : f L , 把弯钩 穿过大齿轮后再 连接到d , : f L 处. 使 大 小 齿 轮 咬 合 在 一 起 。接 着 把 橡 皮 筋 一 端 钩 到 弯 钩 上 , 另 一
端系到另一t J , - f L 处( 如 图 3所 示 )
转动 车轮 , 带 动橡 皮 筋 缠 绕 , 把 小车放 到起点 , 松 手后橡 皮筋带 动大 齿轮转 动 , 小 齿轮 、 车轴 跟着转 动 ,
图 I 所示) 。
图 2
改进方案三 : 引 入 齿 轮 组 当车轴很光 滑 , 难以被缠绕 的橡皮筋带 动时 , 如 果 引 入 玩 具 小 车 中 的 齿 轮 组 就 能 解 决 这 个 问题 。 把 研 究 问 题转 变 为 : 橡 皮 筋 扭 转 圈数 与小 车 行驶 距 离 的 关 系 。 主要 材料 : 大 小齿 轮各 1 个、 橡 皮筋 、 用 铁 丝 做 成 的弯钩 、 车轮粗糙的框架小车 ( 便 于安 装 齿轮 ) . 在小 车的后 车轴 上装 一个小 齿轮 , 根 据 大 齿 轮 和 小齿轮 咬合后 的位 置情况 . 在 小 车 框 架 两 侧 各 打 一 个
车等。
改装后 , 实 验 操 作 方 法 比教 材 中 的 简 便 。 气 流 使 小车运动起来 , 实验现象 明显 , 不 会 现 轮 子 原 地 打 滑
现象 。当螺旋 桨 向反方 向转动 时 , 小 车 的运动 方 向 也
会变化。
用 细 绳 把 两 根 水 棒 捆 成 v形 , 使 v形 开 口宽 度 大 于小车 宽度 , 将橡 皮筋连 接在 中间 , 做 成 弹 弓形 状 ( 如
● 实 验 与 制 作
改 进 橡 皮 筋 动 力 小 车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这一章节的内容非常感兴趣。他们在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环节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以下是我对今天教学的一些思考: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个问题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使得学生们更容易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适时引导他们独立分析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今天所学的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但在课后,我还需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作业和课后辅导,帮助他们巩固所学。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பைடு நூலகம்)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橡皮筋弹性势能的基本概念、能量转换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弹性势能驱动小车原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应用类似的科学原理。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橡皮筋弹性势能的基本概念。弹性势能是物体在弹性形变时所储存的能量。它是物体由于形状改变而具有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例如动能。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一个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实验,展示弹性势能如何转化为小车的动能,并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作文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作文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我特别喜欢做小手工,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有趣事儿。
我找了一个小纸盒,这就是小车的车身啦。
四个瓶盖当车轮,用小木棍把它们固定在纸盒下面。
最难的是橡皮筋部分。
我找了一根长长的橡皮筋,把它的一端系在车头的小挂钩上。
这个挂钩是我用铁丝弯成的,可费了我不少劲儿呢。
然后把橡皮筋绕着车轴缠了好几圈。
当我松开手的时候,橡皮筋就像有魔法一样,小车“嗖”的一下就跑出去了。
就像一个小火箭在发射。
我的小伙伴们看到都特别惊讶,争着来玩我的小车。
有个小伙伴不小心把小车撞到了墙上,纸盒有点歪了,不过我们修一修,小车又能跑啦。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真的特别好玩,感觉自己就像个小发明家。
你们玩过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吗?可有趣啦。
我做小车的时候,材料都是从家里找的。
车身是一个旧的牙膏盒,又轻又结实。
车轮是从坏了的玩具车上拆下来的。
我把橡皮筋套在车后面的一个小突起上,那个小突起是我用胶水粘上去的一个小木块。
我一圈一圈地绕着橡皮筋,心里特别期待小车跑起来的样子。
我把小车放在地上,一松手,小车就快速地向前冲。
它跑过客厅的地板,就像一只跑得飞快的小老鼠。
有一次,我把小车带到学校,在操场的跑道上玩。
同学们都围过来,大家都想试试。
有个同学力气太大了,把橡皮筋拉得太长,结果小车跑出去后,橡皮筋就掉了。
不过没关系,我们重新把橡皮筋安好,小车又欢快地跑起来了。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动手的快乐。
我来给大家讲一讲我做橡皮筋驱动小车的故事吧。
我用一个小盒子当小车的车身,盒子是蓝色的,像一片小天空。
车轮呢,我用厚纸板剪了四个圆,然后在中间扎个洞。
我把一根粗一点的橡皮筋穿过车轴,然后把它拉到车头的一个小环那里系紧。
小环是我用彩色绳子编的,可好看了。
当我把橡皮筋绕紧后,小车就像被施了魔法的小动物。
我在院子里玩小车,它跑得可快了。
小狗看到了,还以为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跟着小车跑呢。
有一回,我想让小车跑得更远,就把橡皮筋绕了好多好多圈。
《给小车装上橡皮筋作业设计方案》
《给小车装上橡皮筋》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小车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而橡皮筋是一种常见的弹性材料。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并探讨如何利用橡皮筋的弹性为小车提供动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设计目标:1.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2.掌握如何利用橡皮筋为小车提供动力;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设计内容:1.实验材料:小车模型、橡皮筋、轮子、胶水等。
2.实验步骤:(1)将小车模型组装好,并安装好轮子;(2)在小车的后部固定一个橡皮筋,确保橡皮筋可以拉伸;(3)拉紧橡皮筋,开释时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4)尝试不同长度和松紧水平的橡皮筋,观察小车的运动变化。
四、实验要求:1.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2.积极与同砚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3.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深入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掌握如何利用橡皮筋为小车提供动力的方法。
同时,学生还将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延伸拓展:1.尝试应用不同材质和形状的橡皮筋,观察对小车运动的影响;2.设计更复杂的小车模型,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橡皮筋为其提供动力;3.结合教室知识,深入探讨橡皮筋的弹性原理及应用。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在实践中探索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提供有益的帮助。
愿学生们在实践中收获知识,享受进修的乐趣!。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业设计方案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的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橡皮筋驱动小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引导学生探索物理学原理和机械结构,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二、设计内容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和要求,结合自身想法和实际情况设计并制作橡皮筋驱动小车。
2. 小车需能够顺利行驶一定距离,运行过程中需有明显的动力来源和运动轨迹。
3. 学生需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记录实验数据和相关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展示成果。
三、设计步骤1. 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相关材料包括:橡皮筋、轮子、车架等,并向学生解释实验目的和要求。
2.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和掌握,初步构思小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3. 学生在组内讨论,确定设计方案并分工合作,开始制作小车。
4.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实验记录,包括橡皮筋的松紧程度、小车行驶距离等数据。
5. 学生完成小车的制作后,进行测试并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
6.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设计思路、制作过程、实验数据和结论等内容,并展示成果。
四、设计评估1. 学生制作的小车是否符合实验要求,能否顺利行驶一定距离。
2. 学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动手能力表现。
3. 学生对物理学原理和机械结构的理解和运用。
4.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5. 学生对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展示。
五、设计意义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将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学原理和机械结构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此外,通过实验记录、报告撰写和成果展示等环节,学生将能够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六、设计心得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探索和体验物理学原理和机械结构,培养了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学生还提升了实验记录、报告撰写和成果展示等能力,全面提升了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3.3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四年级上册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复习并理解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原理,即通过拉伸橡皮筋产生能量,进而驱动小车运动。
2. 能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设计和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小车。
3. 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小组作业: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每组4-6人。
2. 任务分配:每个小组需要设计并制作一辆小车,包括车体的选择、橡皮筋的安装、轮子的设计等。
小组成员需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 制作要求:(1)小车应能够利用橡皮筋驱动,实现稳定移动。
(2)小车应尽可能轻便,以降低制作难度。
(3)小车的设计和制作应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
4. 作业提交:作业提交形式为PPT汇报,包括小组介绍、小车设计图、制作过程展示、小车运行效果等。
汇报时间不超过5分钟。
三、作业要求1. 小组合作:学生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达成共识。
2. 动手实践:学生需认真完成小车的制作过程,遇到问题及时记录并寻求解决方案。
3. 按时提交: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逾期提交将视作未完成处理。
4. 质量保证:提交的小车应符合作业要求,制作过程清晰、规范。
四、作业评价1. 完成度: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是否认真完成制作过程。
2. 创新性:小车的设计和制作是否具有创新性,是否能有效利用橡皮筋驱动。
3. 安全性:小车的制作和运行是否符合安全和环保要求。
4. 团队合作:小组的分工和协作是否合理,是否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5. 展示汇报:PPT汇报是否清晰、有条理,是否能有效地展示小组的成果。
五、作业反馈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进一步提高。
2. 老师评价:老师根据作业要求和评价标准,对每个小组的作业进行评分和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 家长反馈:家长可以向老师反馈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和参与度,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教科版2017》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橡皮筋驱动小车是一种常见的科学实验,通过利用橡皮筋的弹性能量来驱动小车前进。
这种实验既能帮助学生理解橡皮筋的弹性原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因此,本次作业旨在让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橡皮筋驱动小车,加深对橡皮筋弹性原理的理解,培养其动手实验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1. 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原理;2.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三、设计内容:1. 理论进修:让学生通过教室讲解和资料阅读,了解橡皮筋的弹性原理,以及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工作原理。
2. 设计方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辆橡皮筋驱动小车的结构图和工作原理图,并列出所需材料清单。
3. 制作实验: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制作橡皮筋驱动小车,并进行实验验证。
4. 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设计方案、制作过程、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四、设计步骤:1. 理论进修阶段:让学生在教室上进修橡皮筋的弹性原理和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实验视频和图片进行展示。
2. 设计方案阶段: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辆橡皮筋驱动小车的结构图和工作原理图,并列出所需材料清单。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资料,帮助学生进行设计。
3. 制作实验阶段: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制作橡皮筋驱动小车。
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可以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验。
4. 实验报告阶段:学生需要撰写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实验报告可以包括实验目标、设计方案、制作过程、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五、评判标准:1. 设计方案的创新性和合理性;2. 制作实验的完成度和准确性;3. 实验报告的完备性和逻辑性。
六、作业要求:1. 按照设计步骤完成作业;2. 实验报告要求字数不少于800字;3. 作业提交时间为两周后,逾期不予接受。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实验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给小车装上橡皮筋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粤教版2001》
《给小车装上橡皮筋》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背景橡皮筋是一种具有弹性的材料,可以存储能量并开释能量。
在本次作业设计中,我们将利用橡皮筋的特性,设计一个小车,通过给小车装上橡皮筋来实现小车的运动。
二、设计目标1. 进修橡皮筋的特性和应用。
2. 理解能量的转化和运用。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设计内容1. 材料准备:纸板、橡皮筋、轮子、胶水、剪刀等。
2. 制作小车: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制作一个小车模型。
3. 装上橡皮筋:将橡皮筋固定在小车的后轮上,通过转动后轮,将橡皮筋拉紧。
4. 发射小车:放开后轮,让橡皮筋开释能量,推动小车向前行驶。
四、实施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4-5人,共同制作小车。
2. 分发材料和设计图纸,让学生按照要求制作小车。
3.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装上橡皮筋,并注意安全。
4. 让学生测试小车的运行效果,观察小车的速度和距离。
5. 鼓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小车的设计,提高小车的性能。
五、评判标准1. 制作小车的完成度。
2. 小车的运行效果和稳定性。
3. 学生对橡皮筋特性的理解和运用。
4.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六、拓展延伸1. 让学生尝试不同长度和材质的橡皮筋,观察小车的运行效果有何不同。
2. 设计比赛,看哪个小组的小车跑得更遥更快。
3. 讨论橡皮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何利用橡皮筋设计更多有趣的实验。
七、总结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不仅可以进修橡皮筋的特性和运用,还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科学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四年级上册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橡皮筋的基本特性及其在小车制作中的应用原理,能够自主制作简易的橡皮筋驱动小车,并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动手能力与科学探究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课本或网络资源,了解橡皮筋的物理特性,包括其弹性、储存能量等基本原理。
2. 材料准备:学生需准备橡皮筋、小车底盘、车轮、轴、固定件等基本材料,确保制作过程中材料齐全。
3. 制作过程:学生需按照教师提供的制作步骤和图示,自主完成橡皮筋驱动小车的组装。
包括安装车轮、轴,固定橡皮筋等步骤。
4. 测试与调整:学生需测试小车的驱动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橡皮筋的松紧度和安装位置,确保小车能够正常驱动。
5. 记录与反思:学生需记录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及测试结果,进行学习反思,总结经验教训。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果,特提出以下要求:1. 学生需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材料准备和制作过程,确保安全。
2.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需认真阅读图示和步骤说明,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3. 制作完成后,需进行多次测试,确保小车能够正常驱动,且橡皮筋的松紧度适中。
4. 记录与反思部分需真实记录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
5. 家长需协助孩子完成作业,检查孩子的工作成果,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完成度:评价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小车的制作和测试。
2. 创新性:评价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是否有创新性的想法和做法。
3. 正确性:评价学生的制作过程和结果是否符合科学原理和教师的要求。
4. 记录与反思:评价学生的记录和反思部分是否真实、详细,是否有改进意见。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需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1. 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优秀的学生和作品。
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意见。
橡皮筋动力两轮活力小车
橡皮筋动力两轮活力小车前言:“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从一定程度上道出了理论要联系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大学生而言又是普遍所欠缺的。
所以我们基本上也都很重视且珍惜此次动手实践的机会。
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组制作的橡皮筋动力两轮活力小车也终于“华丽”完工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创新实践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我们也乐在其中。
一、项目目的与要求:首先要满足的是在不用反冲,电动装置的情况下,制作的小车要能够运动足够长的距离。
当然核心问题是寻找并采用简单而高效的动力装置。
另外,小车的外形设计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外观,就算不能艳惊四座,令人叹为观止,至少也要向着精致新颖这个方向尽可能去努力。
二、设计与制作方案:最初我们小组成员积极拓宽思维,提出了种种设想,并讨论各种方案实践的可操作性及难易程度等。
综合多种因素,最后决定采用以橡皮筋为动力的两轮活力小车,把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驱动前进。
为了达到运动距离的要求,决定采用两个直径较大的车轮,车轮材质及车身材质使用的均是层板。
为了减轻车体重量,会采用镂空的设计,即在层板上刻空出一些图案来,减轻重量的同时也增加了车子的美观程度。
所采用材料也极其简单,只需要木板,橡皮筋,铁钉而已。
三、设计与制作过程:所谓知易行难,虽然之前已经有了明确的方案,但制作起来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麻烦的多。
首先要制作两个直径约30厘米的车轮就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我们先截取两个较大的方形木板,在上面用圆规画出所要保留的圆形部分,然后就开始使用钢锯刀片进行切削。
再者,为了减轻车身重量,需要在圆板之间进行“镂空”操作,保留一个相对比较美观的造型,这个过程更是需要“精雕细琢”。
最后在连接车轮的木板轴上绘些图案进行修饰。
对于丝毫没有美术功底,有比较缺少艺术细胞的我们这种理工男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不过,最后经过几次修改,自我感觉最后的外型还是相当不错的。
用皮筋驱动小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皮筋驱动小车的工作原理。
2. 掌握皮筋驱动小车的制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皮筋驱动小车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二、实验原理皮筋驱动小车是一种利用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驱动小车前进的装置。
当皮筋被拉伸后,其内部积蓄了弹性势能,释放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使小车运动。
三、实验材料1. 皮筋若干2. 小车底盘3. 轮子4. 螺丝、扳手5. 电工刀6. 剪刀7. 尺子8. 胶带四、实验步骤1. 制作皮筋(1)将皮筋对折,用电工刀将皮筋剪成适当长度。
(2)将剪好的皮筋对折,再次剪成适当长度。
(3)将剪好的皮筋对折,再次剪成适当长度。
2. 制作小车底盘(1)将小车底盘用螺丝固定在轮子上。
(2)将剪好的皮筋按照一定间距固定在小车底盘上。
3. 制作驱动装置(1)将皮筋一端固定在小车底盘上,另一端穿过皮筋固定在小车底盘的下方。
(2)将皮筋的另一端固定在皮筋固定在小车底盘下方的皮筋上。
4. 实验操作(1)将皮筋拉伸到一定长度,释放皮筋,观察小车运动情况。
(2)调整皮筋的长度,观察小车运动速度和稳定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皮筋驱动小车在释放皮筋后能够顺利前进,且速度和稳定性较好。
2. 结果分析(1)皮筋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使小车运动。
(2)皮筋长度和间距的调整可以影响小车运动速度和稳定性。
(3)皮筋驱动小车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可操控性。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地制作了一辆皮筋驱动小车,并验证了其可行性和稳定性。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皮筋驱动小车的工作原理,掌握了制作方法。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皮筋驱动小车的优化设计,提高其性能。
同时,本次实验也让我们认识到物理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激发了我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七、实验改进建议1. 优化皮筋长度和间距的调整方法,提高小车运动速度和稳定性。
2. 探索使用不同材质的皮筋,提高小车的动力性能。
3. 研究小车底盘和轮子的优化设计,提高小车的行驶性能。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新教材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生活中,不同的车辆可能具有不同的动力驱动方式。
在第2课我们学习了用气球喷气产生的反冲力作为动力,本课要学习另一种动力驱动方式,即用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轮子转动,轮子再带动整个小车前进。
聚焦板块,教材用一组图片,唤醒学生玩橡皮筋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思考“把橡皮筋拉伸后,有什么感觉”,然后提出驱动性问题“我们能用橡皮筋驱动小车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板块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引导学生用橡皮筋组装小车,这是为第二个活动作准备的。
第二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主要研究小车运动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实际上,也是研究小车运动状态与橡皮筋产生的弹力之间的关系,是对“运动和力”概念的进一步构建和理解。
研讨板块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指向了小车动力的来源,第二个问题指向小车行驶远近与其动力大小的关系。
通过研讨,学生会认识到橡皮筋缠绕后被拉伸产生的力为小车动物提供了动力,缠绕的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小车行驶得越远。
拓展板块,教材呈现了一幅橡皮筋拉长时的照片,引导学生发现,被挂的钩码越多,橡皮筋拉得越长,橡皮筋产生的力越大。
【学情分析】橡皮筋是学生所熟悉的物品,在生活中已经玩过橡皮筋,知道它的一些用途比如发射小球、栓系袋子、制作模型时的连接……,也知道橡皮筋拉伸后会恢复到原来状态,而且橡皮筋拉伸的越长,产生的力会越大。
但不知道橡皮筋拉伸后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力叫做弹力,也不知道如何将橡皮筋作为动力驱动小车?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认识橡皮筋动力小车的驱动特点,有利于了解生活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檫力、设计制作小车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形变。
3.当物体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就是弹力。
科学探究目标1.会安装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橡皮筋动力小车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自制“橡皮筋动力车”竞赛活动报告
针对学生动手机会少,动手能力差,遇到问题不能想办法解决的现实,寒假里,“今腾科技社团”组织了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给学生提供一次动手机会,和自我展示的机会。
其中四年级命题制作,自制“橡皮筋动力车”真正体现了研究活动。
活动要求:“橡皮筋动力车,用硬纸片剪制车轮,用竹签、金属丝等作车轴,橡皮筋作动力。
用瓶子、纸盒等材料作车壳。
”
我作为辅导教师,布置完任务后,我逐个班级进行了“选择材料,介绍原理”等必要的辅导。
寒假期间我也进行了尝试性制作,比想象中要难!
问题一,车做好后,车轮原地打转,车子不向前走。
学生返校的日子里,学生也提出这样的问题。
开学后,我组织科技社团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我们用的是橡皮筋的弹性,橡皮筋绕在车轴上,在其弹性的作用下,释放弹力的速度比较快而有力,车身轻,车轮与地面摩擦力小,而车轮原地自转。
在讨论中,找到了一种改进方法:加重车身重量,增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
在同学们的实验中,车身加重到200——500克不等,原地打转的现象被克服了,车子能走了,但距离很近。
问题二,前进一段距离后,车子会倒退,达不到理想的前进距离。
在第二次组织学生分析研究时,我组织学生分析了原因:橡皮筋一端固定在车轴上,车子前
进时橡皮筋释放完后,车子由于惯性继续前进,橡皮筋反方向被绕在车轴上,产
生反弹力,使车子后退。
我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
车轴上安装挂钩,挂住橡皮筋的一端,当绕在车轴上的橡皮筋释放完成后,橡皮筋会从挂钩上自动脱落,就不会产生是车子后退的现象了。
我指导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共同实验、改进,车子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利用惯性还能前进一段距离,结果令人满意,不会出现倒退的现象了。
问题三,橡皮筋动力车因橡皮筋的长度有限,在车轴上绕多少圈,决定了车子前进的距离——依据车轮的大小,大约1米2米左右。
“难道只能走这么短的距离吗”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社团活动中,我带领学生分析了橡皮筋在小车内产生动力的方式(弹力:车轴缠绕橡皮筋是橡皮筋逐渐拉紧,利用的是橡皮筋在弹性范围内产生的弹力拉动车轴转动带动车轮转动,是车子前进。
我们可以试用一下橡皮筋的扭力。
)拉线玩具“小老鼠”的启发(如图):
拉动“小老鼠”线绳,使其悬空,其中的轮子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动,橡皮筋在轮子转动的作用下产生扭力,松开“小老鼠”的线绳,把它放到地上,小老鼠在橡皮筋扭力作用下就会向前跑。
能把这个原理能用在小车上吗?
我们对小车进行了改进:做一个小轮子放在橡皮筋的中间连好(如图),
我们称之为“绕线轮”。
轮子上缠绕足量的线。
线的一端与车轴相接。
转动车轮车轴随之转动,线缠绕在车轴上,逐渐使橡皮筋产生扭力,可以带动车子前进。
优点:一、有了绕线轮,可以储存更多的动力源,车子可以跑得更远(实验中约行使10米——15米左右)。
二、绕线轮起到了一个变速器的作用,是一个费力轮轴,可以缓解橡皮筋快速、有力释放弹力的特性,避免了车轮原地打转。
三、不用给车增加更多的配重了,减轻了车身重量。
缺点:绕线轮放在橡皮筋中间在转动时很不稳定,容易把线绕在橡皮筋上,使车子无法动。
改进方法:加装一个固定绕线方向的装置。
(如图)思考:由于绕线轮放在橡皮筋中间,橡皮筋的扭力只用了一半,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橡筋小直升机”引发的。
“橡筋小直升机”(如图)螺旋桨在橡皮筋的一端,可以转动250圈左右。
小车中的绕线轮能不能也放在一端,充分利用橡皮筋产生的能量?
经过我们的设计与改进,把原来的螺旋桨部分变成了绕线轮。
终于实现了“充分利用橡皮筋产生的能量”这个目标。
(如图)
车轮的转数比原来提高了一倍多。
行驶的距离也同样提高了一倍。
橡皮筋动力车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与思考得到了解决,从学生到教师都有一种成就感。
如何使这个活动推广起来是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
我对制作的“材料”和“工艺”进行了必要的筛选。
最后确定了四年级学生每人都能制作的——“超级橡筋动力车的制作方法”:
工具:剪刀、圆规、小锥子、小钳子等。
材料:橡皮筋1到6根,硬纸片,纸,曲别针一个,竹签3根。
胶水,502,砂纸,空瓶等。
方法:
1、做车轮:用圆规在硬纸片上画同样的圆4个,用剪刀剪下,用砂纸加以打磨,作为车轮用。
(如图)
2、做绕线轮:
(1)用圆规在硬纸片上画同样的圆2个,用剪刀剪下。
(2)用小钳子把曲别针弯成(如图)。
(3)剪1厘米宽的纸条数个。
(4)把曲别针弯好的轮轴两端各穿入一个小圆硬纸片。
中间用纸条缠绕,直径约1厘米左右。
3、做车身:用小锥子加热,在空瓶适当部位扎出轴孔,装绕线的孔。
4、组装:(如图)
经过不断的研究改进,最终达到了四年级水平的学生人人能够制作的目标,今年三月,四年级橡皮筋动力车比赛中,学生参与率达到了90%!四(1)班的何成城同学创造了23、5米的成绩。
九月份比赛中五(1)张山创造了26、7米的成绩。
算得上是超级橡筋动力车了。
当然,制作活动中还有很多细微的问题存在,比如:不能走直线的问题等。
这些制作技术的要求比较高,目前学生水平不能达到,有待于学生水平提高后改进。
活动启事:什么是研究什么是发明创造——创造起源于实践活动,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这就是一个研究过程。
用了别人没有想到的办法,就是一种创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