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国家需要的外语人才
外国语学校及外语特色学校的历史、使命和定位
外国语学校及外语特色学校的历史、使命和定位作者:陈琳来源:《英语学习·教师版》2016年第02期外国语特色学校的历史说起外国语学校的历史,就要追溯到1862年晚清时期的同文馆。
晚清时期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不是一个发展外语教育的好时期。
所以一开始就十几个学生,后来增加到三十几个学生,没有什么很大的发展。
到了民国时期,主要的外国语学校是由国外的教会和他们派来的一些传教士们,创办的一些私人外国语学校。
1949年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尤其是上世纪50年代,我国主要的外语是俄语,几乎是俄语一统天下,英语课程主要在外语高校的英语系。
上世纪60年代初,前苏联领导赫鲁晓夫跟我们中国在意识形态上有了分歧,中苏关系有了变化,我们的外语教育需要改变,改变上世纪50年代俄语一统天下的局面。
面对这样的局势,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陈毅同志的协助下,召开了一次小型的、有关外语教学政策改革的会议,这对外国语学校、外语特色学校的发展起到开创、领导和指导的作用。
当时我作为一名年轻的外语教师,很有幸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在这次会上,周总理提出了九个字三句话的一个方针,那就是“多语种、高质量、一条龙”。
“多语种”是我们国家在外交工作上的需要,不仅是上世纪50年代的俄语,也不仅是那个时候转移到英语为主的外语教育,而是要至少包括当时联合国的六种外语。
“高质量”不必多说。
“一条龙”,当时由周总理,以及陈毅同志提出,外语要从小孩子抓起,一条龙就是从小学到高中,然后进入大学的外国语院校,要形成一条龙,一要分阶段,有它的阶段特性,二要有一个连贯、整体的外语教学的总策略方针。
北京外国语大学在1959年率先成立了外国语学校,就是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最初只有英语、俄语两种语言。
当时的外国语学院,也就是现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还属于外交部。
按照外交部的要求于1959年建立了外国语学校,逐渐设立了联合国的六个语种,并以绝密标准招生。
1961年、1963年教育部先后两次颁布了关于在全国设立外国语学校的通知,之后外国语学校陆续有了很大的发展。
新时代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
新时代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在各行各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是中国大学中分布最广、在学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
目前高校外语教育在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方面还存在挑战,过去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社会扮演的角色和在国际舞台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与此同时,国际舆论场依旧呈现出“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依靠人才的参与和执行,因此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构建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1.1解决外语人才就业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和我国高校外语言类专业招生量的不断扩大,高校外语类专业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这是高校扩大建设和创新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难题,也是外语类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所带来的阵痛。
高校外语类专业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能够帮助学生尽早地树立起创新能力培养意识,形成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使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就能够积极转变传统学习模式,获取外语专业相关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找到自己的专长,进而拓宽就业视野,提升就业率。
因此,高校外语类专业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1.2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高校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都是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素质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设方向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需求。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社会经济建设对外语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高校传统的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达到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要求。
高校外语类专业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能够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技能,还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的根本诉求,使人才与社会发展实现协调对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一带一路”战略与高校法语人才培养--以安庆师范大学为例
“一带一路”战略与高校法语人才培养--以安庆师范大学为例发表时间:2018-01-24T16:37:29.360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10月下作者:汪琳[导读] 现行的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种种不足,无法适应新形势的挑战。
本文试以安庆师范大学法语专业为例,探索适应国家战略需要的法语人才培养模式。
以安庆师范大学为例汪琳,安庆师范大学安徽省安庆市 246133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我国与沿线国家联系更为紧密,为法语专业人才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然而现行的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种种不足,无法适应新形势的挑战。
本文试以安庆师范大学法语专业为例,探索适应国家战略需要的法语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字:一带一路法语人才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的重大战略,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随着该战略的推进实施,极大促进了中国与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为此对于包括法语在内的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也给高校法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更高要求。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法语人才需求特点1. 综合素质强的复合型人才。
“一带一路”覆盖范围广,从海路到陆路,共涉及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需要外语作为保障。
特别是在非洲,法语是21个国家的官方语言,5个国家的通用语言。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国与非洲在众多领域合作频繁,对法语人才的需求激增。
然而单一的外语人才已经无法满足合作项目的需求,语言服务行业需要同时掌握专业、技术、文化和外语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例如,我国超过两千家企业在非洲投资的项目中,有很多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工程,要求法语专业毕业生不仅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还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以及工程技术知识。
2.熟悉当地文化的中国文化使者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和全球一体化的格局下,“一带一路”开启了现代中国的创新。
人文交流是互利互信、务实合作的前提和基石,中国越来越注重“软实力”的增强。
外语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与方法
外语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与方法外语人才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类人才。
如何培养高水平、多语种的外语人才已经成为各国教育界的焦点。
本文将从新途径和新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外语人才的培养。
一、新途径1.互联网+教育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教育已经开始走进无边界时代,互联网+教育的理念正在逐步深入人心。
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让学生破除地域和时间限制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向,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也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外语教学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进行远程教学、在线互动和讨论,使学生接受到更多真实的语言环境,不仅能积累更多语言知识,更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2.交流学习国际学术交流、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国际社会中的一种趋势,外语学习也可以通过学生交流来实现。
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国际组织、旅行和线上社交媒体等方式,和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学习,从而实现语言环境和实际交流能力的提高。
二、新方法1.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可以将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际参与中学习语言,同时也增强实际操作经验,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
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优势是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化背景和工作流程,为学生培养综合素质打下扎实基础。
2.游戏化学习游戏化学习方式可以让学习变得更为有趣,在教学中加入游戏元素和游戏机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这种方式也更能够生成竞争和合作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收益更大。
这种方式的成功已经在众多游戏化语言学习软件的应用中得到深入验证。
3.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是指学生通过实际的体验,将语言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学习方式。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入体验当地文化背景和社会现象,构建真实的语言环境,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升提供无限可能。
总结通过新的途径和新的方法来培养外语人才,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各国教育界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这些新的理念和方式,从而在国家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储备更多的外语人才,让更多学生能够在国际社会中游刃有余。
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实施路径
新文科视野下应用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创新理念与实施路径作者:王星来源:《高教学刊》2024年第23期摘要:新文科建设为外语专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外语专业应充分理解新时期外语教育的内涵,把握新需求、新导向、新方法,培养符合国家建设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青岛理工大学外语专业以“需求引领,产学协同,跨界融合”为理念,积极推行育人模式改革,逐渐形成“外语+α”的特色发展方向。
该方向以需求和产出为导向,构建文理交叉的课程与实践双融合体系,充分发挥校企联合育人优势,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扎实的外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联合育人;专业建设;外语专业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23-0080-05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has pose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ty in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center on the new situation, new guidance, and new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so as to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required for the further nation building.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model in QUT(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which takes "demand-driven innovation, industry-university cooperation,cross-border integration" as its conception, actively carries out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mode thus progressively building up its characteristic di rec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α". Motivated by demand and output, a dual integration system of curriculum and practice is constructe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educating students for the purpose of nurturing compound application talents who have devotiontohome and country, international vision, solid basic skills of foreign language as well as strong data management ability.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school-enterprise joint educati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Foreign Language Specialty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围绕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等作出新的全面部署,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人才培养摘要:伴随着我们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铺开,一定程度上对于很多高校的学生,跨语言文化交际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已经不只是让同学们停留在曾经的学习专业知识层面了,而其更重要的是肩负着译入与译出的双重责任。
不仅仅需要在两种语言之间传递信息,同时也要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良好的交流以及互动。
而且根据我们对于跨文化能力理论的了解,可以得知,如今我们所研究的跨语言能力,其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即本国文化知识、外国文化知识、态度、跨文化交流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和意识,这些方面它可以来自于不同语言以及文化的人们进行有效而恰当的交际。
因此在我们国家积极开展“一带一路”的背景下,我们国家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性的培养。
因为他们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如果学生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跨语言文化交流能力,那么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的帮助同学们拓展自己的视野以及知识能力,更重要的是,也能为培养适应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现代国际经济形势交流人才起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人才培养一、我们国家的文化在践行“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文化传播现状分析:近年来伴随着我们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在世界上的不断扩大,也一定程度上使得我们中国文化的品牌也不断加大“走出去”的步伐,逐渐倾向于将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汇,而且伴随着近年来我们国家文化的“走出去”,因此也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文化品牌的价值也赢得了国际上很多人的广泛赞誉与一致认可,同时也真正的提升了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不仅如此,一带一路建设理念的传播实践,也使得我们国家现阶段进行文化传播的效率越来越高,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我们国家的文化感召力,扩大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而且众所周知,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也是我们人类特有的沟通方式,而且语言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在心理层面上反映出我们人类高度演化的心智能力与精神思维,更主要的是语言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也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逐渐推进,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强,对外语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适应一带一路的发展需要,我们需要加强外语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研究。
一、外语类国际化人才的概念外语类国际化人才指的是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丰富的国际化文化背景知识,具备卓越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在跨国企业、国际组织、媒体、政府等领域胜任工作的人才。
他们需要具备高超的语言技巧,良好的国际视野和领导力,能够理解和应对多层面、复杂的跨文化交流和业务应用。
1. 语言能力培养语言是外语类国际化人才最基础的素质,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语语音、语法、词汇和表达技巧等。
因此,针对不同语种的外语研究,我们应该提出专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推动口语沟通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2. 国际化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外语类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国际化文化背景知识,需要了解外国的历史、政治、经济、地理、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学习范围,引导他们在国际化语境下感受不同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其国际化视野和广度。
3. 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外语类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需要熟悉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方式、心理因素、价值观念等。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开展多元化的跨文化交流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全球视野,增强其适应跨文化环境的能力。
4. 领导力培养外语类国际化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领导力,需要具备对外交往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塑造学生的领导素质,让学生学会合理协调和安排,把握领导时机,处理好人际关系,增强学生的管理能力。
1.开设专业的外语类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为学生提供系统的语言学习和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2.增加交流访问机会,营造国际化交流氛围。
带领学生参加国际性的论坛、研讨会、国际竞赛等活动,进行海外实习或者在境内的国际组织中实习,提高交流能力。
外语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外语人才培养实施方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有效培养外语人才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为了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外语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针对外语人才培养的实施方案,我们需要明确培养目标。
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当是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此外,还应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在国际交往中胜任的能力。
其次,外语人才培养实施方案需要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上,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而不是单纯的语法知识。
课程内容应当贴近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进行语言运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另外,外语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还需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外语人才培养的关键保障。
学校应当加大对外语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外语学习环境。
此外,外语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外语人才不仅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因此,学校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如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外语人才。
最后,外语人才培养实施方案还需要注重评价机制的建立。
对于外语人才的评价应当是全面的、多元化的,不能仅仅局限于笔试成绩。
学校应当建立多种评价手段,如口语考试、听力测试、写作作业等,全面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
总之,外语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的制定需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以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外语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大国际合作倡议,旨在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交流与合作,并促进共同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外语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往往会涉及到跨国交流与合作,而他们的语言能力与国际视野则显得尤为重要。
外语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研究成为当前教育界的热点之一。
外语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外语能力。
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具备出色的外语能力,能够流利地使用至少一门外语进行交流。
在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发展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在外语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需要注重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
建立语言中心,增加英语角、英语角报告会和英语角研讨会等活动,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除了英语,学生还需要学习其他重要国际语言,如法语、德语、日语等,以满足不同国家的交流需求。
外语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
学生需要能够了解国际情况,具备运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开设国际课程、组织国际交流活动、引进外国名师等方式,帮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全面了解国际形势和国际事务,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
外语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还需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外语类专业不仅仅要求学生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和国际视野,更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教育机构可以通过开设专业课程、组织专业实践活动、进行专业竞赛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最新的国际动态和专业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语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学校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专业知识,使他们能够胜任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
社会各界也需要关注外语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支持,与学校共同促进外语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浅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外语+”复合型复语人才的培养
研究交流浅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下,“外语+”复合型复语人才的培养文/邓翔文 何思雨摘要:本文以“一带一路”战略环境为背景,剖析了我国“外语+”复合型复语人才的培养现状,以求探索出一条新的“外语+”复合型复语人才的培养之路,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输送源源不断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外语+”;“一带一路”;复合型复语人才一、当今的时代背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具体包括:新亚欧陆桥经济带(西北方向)、中蒙俄经济带(东北方向)、中国-南亚-西亚经济带(西南方向)、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路)、长江经济带、中心线,还包括渝新欧、蓉新欧和义新欧等发展轴。
丝绸之路延续万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①。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发展前景创建了美好的桥梁,同时,也为中国高校的语言教育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二、培养“外语+”人才的条件和阻力“一带一路”在提出伊始便旨在提高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更好的连接亚欧国家,缓解我国内部地区发展不平衡,提高我国贸易总量。
其最主要的实现方式即: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往来。
而要完成这两项任务离不开具有跨文化背景的专业语言人才。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所需要的小语种人才也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
无论是为了扩大我国的文化影响力,还是满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要求,“外语+”人才的培养具备了紧迫性。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覆盖64个国家,所跨疆域面积辽阔。
伴此战略构想出现的不仅仅是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交流,还有无数伴随各个产业发展而出现的经济机会,为“外语+”人才的出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就业机会。
这也使得国内数量庞大的外语学习者能携母语以及自身所学外语走出去,传播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同时提高其自身知识水平。
这又使“外语+”人才的培养具有了必要性。
然而,机遇与挑战往往相伴而生,在机遇面前,许多障碍也逐渐显现出来。
培养国际人才实施方案
培养国际人才实施方案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培养国际人才已成为各国重要的战略任务。
为了更好地满足国际人才的需求,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的培养国际人才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培养国际人才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旨在为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参考。
首先,培养国际人才需要从教育入手。
教育是培养国际人才的基础,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国际化教育的建设,提供多元化的课程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学校应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国际化学习环境。
其次,培养国际人才需要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掌握一门或多门外语对于国际人才至关重要。
因此,学校和培训机构应当加强对外语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加专业和系统的外语培训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流利的外语表达能力,为将来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此外,实施国际人才培养方案还需要加强实践和体验式教育。
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和体验式教育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当加强实践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培养国际人才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培养国际人才的重要途径,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当加强与国外学校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开展学生交换和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机会,增强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综上所述,培养国际人才实施方案需要从教育入手,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和体验式教育,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只有通过全面而系统的方案实施,才能更好地满足国际人才的需求,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国际人才。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共同努力,为培养国际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外语+”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模式
“外语+”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模式1. 引言1.1 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外语+人才培养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才需求越来越倾向于具有跨文化背景和多语言能力的专业人才。
外语+人才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拥有外语+人才可以促进国际交流、增强国际竞争力,进而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外语+人才更是成为各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
培养具备外语+背景的人才可以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劳动市场需求,为国家和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和价值。
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是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需要。
外语+人才培养对于提高个人的竞争力、促进社会的发展以及推动国家的国际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教育界和政府重视和支持。
通过国际合作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具备外语+背景的优秀人才,从而为国家和世界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国际合作在外语+人才培养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合作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教育体系、文化和思想,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国际合作可以促进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不同国家的高校在师资、科研设备、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合作互惠互利,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国际合作也可以促进外语+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开展联合培养、双学位项目等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术支持,助力其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国际合作是外语+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2. 正文2.1 跨国合作办学模式跨国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通过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共同开设特定专业的教育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的模式。
_一带一路_语言人才的培养_文秋芳
外企的高工资、好待遇引发了我国高校的“外 语 热 ” 和 “ 留 学 潮 ”。 外 语 人 才 成 了 就 业 市 场 中 的 “ 香 饽 饽 ”。 以 英 语 专 业 为 例,20 世 纪 80 年 代 末 90 年代初我国开设英语专业的高校只有 300 多个, 1998 年 增 加 到 790 个( 戴 炜 栋 2008 :54), 截 至 2012 年年底,超过 1000 个(刘贵芹 2013)。其他 通用外语专业(俄、法、西、阿、德、日)的设点 也呈上升趋势。与外语专业点同步增长的是来华教 授外语的外籍教师人数和我国政府公派留学人数, 以及投资国提供给我们的奖学金名额。
Producing Language-qualified Personnel fo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Wen Qiufang
Abstract The realiz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B&R) Initiatives” urgently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language-qualified personnel. This paper is to report what has been reflected by the writer on the issue of producing such people for the B&R. As a result, three problems are identified, which include: 1) when considering deficiency in language-qualified personnel for the B&R, we tend to take an inner perspective only, which means looking at China without thinking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along the B&R at the same time; 2) lack the mechanism of designing top-down BA programs of 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 and 3) the current curriculum without a sound theoretical basis and clear goals of producing specified types of language-qualified personnel.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re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1)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better curriculum, three elements (i.e. national/social needs, individual students’ development and 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 need to be considered simultaneously; 2) with both inner and outer perspectives, language-qualified personnel for the B&R must be produced in diversified programs; and 3) lessons from the American practice can be taken to make ‘Language+X’ combined programs in China more effective. Key words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language-qualified personnel; people with competence of 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
国家关于外语人才培养的政策
国家关于外语人才培养的政策
外语人才培养,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领域。
政策层面,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被明确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为此,国家会针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机会和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指导和规范,以整体提升外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课程设置上,国家会根据全球语言动态和国内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外语课程体系,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学习语言技能、文化知识以及跨文化交流技巧。
教学方法方面,国家积极推广先进、实效的外语教学方法,比如交际法、任务型教学等,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际运用能力。
实践机会上,国家为外语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平台。
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国际会议、担任翻译、参与志愿者活动等,多角度提升学生的外语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考试评价上,国家制定了科学、公正的评估机制。
包括优化考试形式、丰富考试内容以及合理设置考试难度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外语水平。
综上所述,国家关于外语人才培养的政策是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体系。
其根本目的在于推动外语教育的持续发展,进而提升外语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国家的经济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支持。
服务国家战略 培养高端人才 推动外语教育发展
2019年8月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原名《中国外语教育》)August2019 |第2卷第3期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 Vol.2 No.3热点聚焦服务国家战略培养高端人才推动外语教育发展戴炜栋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外语教育研究前沿(原名《中国外语教育》)(3),8-12页提要:本文追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一直与国家战略紧密融合,服务于国家经济、文化、外交、外事等发展需求;我国高校的外语教育一直顺应时代发展的不同需求,坚持培养国家、社会急需的高端人才。
此外,笔者回顾了上海外国语大学探索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最后,笔者对新时代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1)对接国家战略,实现特色发展;2)坚持立德树人,建设质量文化;3)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共建共享;4)立足本土需求,培养国际视野。
兵健词:外语教育;国家战略;高端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6105(2019)03-0008-052019年是新中国70华诞,所谓知史以明鉴,査古以知今,因此有必要追溯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成就并展望未来。
作为深耕教书育人一线的老教师,多年来我参与并见证了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教育改革发展进程,承担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外指委”)的相关工作,对国家战略如何影响我国外语教育、人才培养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对新时代我国外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也有一定思考。
下面进行扼要梳理,希望对进一步推动我国外语教育发展有所启示。
2.外语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外语教育一直紧密跟随国家战略,服务于国家经济、文化、外交、外事等发展需求。
无论是外语学科布局、语种分布,还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均在对接国家战略,呈现动态发展趋势。
这从外语教育的发展阶段可见一斑。
我认为基于时间跨度、发展特点等因素,新中国外语教育70年的发展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文化大革命”前(1949一1965)、“文化大革命”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1966—197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世纪末(1978—1999)、进入21世纪以来至党的十八大召开前(2000—2011)和新时代(2012年至今)。
论如何针对小语种进行人才培养
论如何针对小语种进行人才培养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外资企业越来越多的进入中国市场,其中也包括许多非英语国家的企业,因此,社会对小语种外语人才有很大的需求,文中对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几项建议,如扩大小语种专业的招生、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视实用能力培养等。
标签:小语种;实践;实际应用所谓小语种,顾名思义就是相对英语这些应用面很广用者甚众的外语而言,只在少数国家应用的外语语种。
对小语种的定义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指除联合国通用语种(英语、中文、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外的所有语种;而民众通常认为英语是通用语种,其它语种都是非通用语种,因此小语种的另一种定义就是指英语以外的其它语种。
中国的外资企业中,有很多非英语国家的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企业本国的语言就显得十分重要。
而目前,学生大多将小语种当成一种兴趣或第二外语在学习,并未系统深入的学习,以至于小语种人才在就业市场上市相当短缺的,也造成了小语种毕业生就业率高的良好结果。
因此,面对在、现在人才需求的现状,应该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小语种的学习。
第一,要合理的规划各个高校小语种专业的招生规模,适当扩大招生,根据具体的社会需求,有针对性的增加急需和高需求的相關专业课程的设置。
另外,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效仿英语的四六级考试,进行国家小语种的等级考试,口语考试等。
还可以选择一些重点高校设置第二外语的课程学习。
第二,在学校的小语种课程设置中,要将语言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
长期以来重文史、轻科技的外语教育的影响,外语人才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科技等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
将语言与科学技术和专业融合学习,致力于培养出给有专业技能又有语言沟通才能的高级人才,“双料”人才。
高校在教学中,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
现在的各大高校,在语言教学中,注重了语言基础语法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尤其是与经贸、企业、跨国管理相结合的实践环境更是稀缺,很多小语种专业的毕业生都没有实习机会就毕业了。
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
新文科背景下的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摘要:新文科是国家“四新”战略的构成之一,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该政策自出台之日起就被赋予了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使命。
它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实现我国本科教育全面振兴的一项宏伟工程。
外语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对接新文科建设的研究已有不少,外语学科“跨”的必要性;新文科背景下外语类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资源优化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阐释;宁琦等对综合性大学的区域与国别人才培养、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专业、“外语+国际政治”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了解读。
这些研究为新文科外语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业内研究多聚焦于外国语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外语学科发展情况,且多限于翻译人才培养以及外语与新闻传播、国际组织、财经贸易进行交叉培养的问题,交叉融合始终是在文文内部,缺少全面探讨。
关键词:新文科;外语类高校;人才培养;构建路径引言新时代下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有序推进,社会各界对熟悉其他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外语语言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持续增加,这就给我国高校外语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各所院校应紧盯社会发展趋势,促进教学理念变革,优化设置教学体系,根据学科交叉教学的要求,在做好外语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其他学科知识的教学力度,尤其是新兴工科技术知识的内容,为我国新兴制造业不断走向世界、深度参与国际竞争培养高质量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
1、以“专业化知识”体系为导向,强化课程设置的系统性首先,遵循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将外语学科教学知识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以有利于学生在各个阶段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循序渐进地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
其次,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上建立课程之间的联系。
纵向关联指不同学年所开设的课程之间具有相关性,前置课程是后续课程的铺垫,后续课程是前置课程的延伸;横向关联指并行课程之间相互关联,主要是理论课之间的相互补充和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国培计划培训谁
国培计划培训谁一、国培计划的背景外语是国际交流和文化交融的桥梁,是涉外工作和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教育体制的不同,我国的外语人才队伍在语言能力、文化背景和国际视野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外语人才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中国政府实施了国培计划。
国培计划主要针对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中青年外语人才,通过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国际视野。
培训内容包括外语语言、国际商务、国际关系、跨文化交际等方面,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参与者的外语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在国际事务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国培计划的实施情况国培计划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支持。
政府设立了专项资金,为外语人才的培训和学习提供资助。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教育培训机构的建设、教学设备的更新和教师的聘请等方面,保障了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
2. 项目实施。
政府组织专业机构和高校开展国际培训项目,邀请国外专家和学者来华进行短期或长期的培训和交流活动。
同时,也鼓励外语人才参与国际交流和学术研究,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
3. 联合合作。
政府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之间开展合作,共同开展国际培训项目。
通过资源整合和互相配合,提高培训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4. 考核评价。
政府建立了外语人才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参与国培计划的人员进行绩效评定和考核。
通过考核评价,提高外语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确保培训活动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国培计划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方面,一大批外语人才通过国培计划的培训和学习,提高了自己的外语水平和国际视野,为我国的对外交流和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另一方面,国培计划也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语人才,增强了国家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促进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外交部定向培养计划
外交部定向培养计划外交部定向培养计划是中国政府为了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外交人才而设立的一项重要计划。
该计划旨在选拔具有优秀外语能力、深厚外交知识和广泛国际视野的青年才俊,为中国外交事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外交部定向培养计划是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国际形势的复杂和多变而设立的重要举措。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关系的日益紧张,中国需要更多具有深厚外交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外交人才来应对各种复杂的国际挑战和问题。
只有不断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外交人才,中国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外交部定向培养计划是中国政府为了推动外交工作的创新和发展而设立的重要平台。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外交工作也面临着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通过不断培养和选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外交人才,中国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挑战,推动外交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外交部定向培养计划是中国政府为了提升外交队伍素质和水平而设立的重要机制。
外交工作是国家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
只有通过不断培养和选拔具有高尚品德和专业素养的外交人才,中国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提升国家形象,推动外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外交部定向培养计划是中国政府为了加强外交队伍建设和管理而设立的重要制度。
外交队伍是国家外交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国家外交形象的生动代表。
只有通过建立健全的选拔机制和培养体系,中国才能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外交人才,提高外交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外交工作的长远发展。
外交部定向培养计划是中国政府为了培养和选拔优秀外交人才而设立的重要计划。
通过这一计划,中国将不断培养和选拔具有优秀外语能力、深厚外交知识和广泛国际视野的青年才俊,为中国外交事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愿更多优秀青年加入外交部定向培养计划,为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培养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培养研究作者:朱彦臻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20年第08期【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发展备受世界瞩目,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华文化充满了兴趣,所以需要更多的具有爱国情怀的国际化和跨文化交际人才来向世界推广中国文化。
这就需要高校外语专业教师做好学生们的思政工作,提高课程思政的意识和本领,对国际化外语人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们树立起正确的文化观念。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知识分子要牢记历史使命,发挥自身优势,敢于担当,服务社会,要立足本职,专注有为建设。
优秀人才在新时代要有文化自信、新的追求,要感受到时代的召唤,弘扬爱国主义情怀,激发积极奋斗精神,在各条战线上争取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基于此,本文对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培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培养【作者简介】朱彦臻(1989.06-),女,汉族,山东菏泽人,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新时代背景下国际化外语人才思政素质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9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历史方位。
而随着我国世界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开始重视和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培养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外语人才来向世界宣传和推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对这些国际化外语人才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理念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向世界推广我国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坚定不移的以我国文化发展为基础,不受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具体来说要加强对国际化外语人才进行思政素质的培养,提高国际化外语人才的思想政治素养,深化外语人才的爱国情怀,并在他们心中厚植中华文化的情怀,激励他们自发自觉地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国家需要的外语人才
2016-10-16 06: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我有话说
作者:戴曼纯(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多年来,对我国外语教学的批评,最烈之处有三:一是外语教学耗时低效;二是外语学习单一化,英语备受推崇,实质上在助推英语全球化;三是其他语种人才的培养基本从大学开始,学习时程短,高端人才培养难度极大。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诸如此类的批评主要源于我国外语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国家外语能力不足可能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瓶颈。
“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语言之路需要人才铺就。
鉴于此,我们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25家国企、18家政府机构的外语人才需求做了抽样调查,发现用人单位现有外语人才的储备量不
足需求总量的一半。
英语学习者甚众,但是高端人才紧缺。
英语之外最缺乏人才的语种依次为西班牙语、俄语、法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葡萄牙语、越南语、乌克兰语、波斯语、豪萨语、土耳其语、马来语、意大利语、老挝语、柬埔寨语、泰语、蒙古语、缅甸语、韩语等。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语种开设能力不足,语种最多的高校北京外国语大学正加速扩展至70余种,但比起美国高校近300个语种的开设能力仍相距甚远。
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的外语人才培养能力非常有限。
用人单位明确表示需要外语能力与其他专业知识技能相结合的人才;要求外语人才除精通听、说、读、写、译之外,还熟悉外国文化习俗。
部分管理者表示,现有外语工作者的语言能力有限、不懂专业知识、不懂外国文化、缺少国际知识等。
用人单位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评价是鞭策外语教学做出重大改革的动力。
多元化外语人才的培养需要有前瞻性政策的引领。
我们不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为关键语言学习者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就业机会;教育主管部门需加大力度继续支持新语种的开设,尽快使语种数量满足国家需求;拥有外语优势学科的高校应搞好协同创新,研发高端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培养服务国家需要的外语人才是外语界义不容辞的使命,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
《光明日报》(2016年10月16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