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律的篇章结构(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官吏守职守纪,从“私出界”“从驾稽违”“漏泄大事”、 “公事稽留”到“祭祀朝会失错违仪”,都列罪。 三侍候皇帝,从侍候皇帝汤药、饮食、出游,到对待皇帝制命, 以至应对皇帝、尊敬皇帝等方面,都作了严格的规定,不得有 任何差错,否则罪之。
四尊长尽孝,尊长尽孝也视为官吏职守之重要内容
五监督驿传,从“驿使稽程”“应遣驿不遣”到“增乘驿马”“乘 驿马赍私物”都有规定
供养有缺,即对父祖的生活必需品有能力供给而故意不供给。 对此,《斗讼律》(总348条)规定子孙要徒二年,但须亲告乃 坐。
《户婚律》(总179条)云:“居父母及夫丧而嫁娶,徒三年; 各离之。”《职制律》(总120条)规定:“丧制未终,释服从 吉,若忘哀作乐,徒三年。”
匿不举哀,这是听到父母或丈夫死亡的噩耗隐瞒不哀丧的行为。 《职制律》(总120 条)规定:“诸闻父母若夫之丧匿不举哀 者,流二千里。”
在处理斗殴案件时,十分强调上下、尊卑、主奴的等级关系, 根据不同身份,实行同罪异罚。
注意区别故意与过失、主犯与从犯,以及区别伤害的性质和程度, 这是封建法律的进步。还贯彻“亲亲相为隐”的原则。
《诈伪律》以打击政治性的诈伪为重点。
诈是指“知而隐欺”,或为了妄求功赏,逃避罪戾而 “有所规避”。
伪指伪造、伪写、伪印之类。
《贼盗律》四卷五十四条,规定贼盗方面许多重大犯罪,如 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杀期亲尊长,谋杀人,劫囚杀人, 杀一家非死罪三人、支解人、强盗、窃盗、略人等。
斗讼
自秦汉至晋,在正律中均未设此篇,只是散见于各篇,至曹 魏始称《系讯律》,北魏从其中分出《斗律》。北齐以讼事附 之,定名为《斗讼律》,隋唐律因之。
《诈伪律》(总383条)规定,若子孙诈称其祖父母父母死,各 徒三年;诈称伯叔父母、姑、兄姊死者,徒一年。
2.卫禁律2卷33条
卫禁“卫”言警卫之法;“禁”,以关禁为名,是关于惩治 出入皇帝宫殿、庙苑、关津、要塞等方面的违法犯罪的规定。 卫禁包括宫廷保卫和关禁两方面。
西汉武帝时张汤制《越宫律》二十七篇,实质上即为卫禁律。 《北齐律》的 《禁卫律》。唐宫廷警卫很严格,出入宫廷要有 专用门籍,否则就构成阑入罪。唐代关卡也多,过关时要有通 行证,谓之过所,没有过所而过关者即为私渡,在关门以外地 方过关称越渡,冒名顶替叫冒渡,都是违禁,
名例律 名乃“五刑之罪名”,例是“五刑之体 内容涉及例惩”罚。犯罪的刑罚名称与等级,以及刑罚适用的原则等。
一是刑罚种类
五刑之外,还有除名、免官、免所 居官、官当、赎等;
二是适用 刑罚通则
与现代同的如故意过失、共同犯罪、主从、 自首、累犯、类推比附。 有些名异实同,如“二罪俱发”,实为今之 并合论罪。 “老幼残疾”,实指今之刑事责任年龄。 而区分公罪与私罪、同居相隐等原则,现代 刑法没有。
绞刑 斩刑
没官是指犯罪人的财产 充公归官或由官府处分, 相当于没收财产
流刑是强制犯人从原住地终身远迁异地, 并附加服一 定期限苦役的一种刑罚。
普通流刑 ,流放二千 里始,以五百里为等差, 到三千里为止共三等 , 服苦役一年 。
加役流,唐太宗创制的 一种代替死刑的特殊流 刑 ,流三千里,服苦 役二年 。
11.捕亡律1卷18条 12.断狱律2卷34条
谋反
恶逆
不睦
不道

谋大逆

十恶
大不敬 不 义


谋叛
不孝 内乱

五刑

内 容


八议 赎




象 亲故贤能功贵勤宾
官 僚 的
八 议

特 本人
议权




请权

容 亲疏尊卑
减权
赎权
当权
议权:《名例律》总8条规定:“诸八议者犯死罪, 皆条 所犯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杂律》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维持交通秩序的规定、市场 交易的规定,城市安全管理的规定,民间债务的规定,禁赌惩奸的 规定,涉及的方面相当广泛。
从杂律可看出唐律是以刑事手段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 如“买奴婢马牛不立市券”、“器用绢布行滥短狭而卖”,“校斛 斗秤度不平”,“私作斛斗秤度”,“得宿藏物隐而不送”,“得 阑物不送官”,“受寄物辄费用”等等,都属于一般的民事关系, 但都立罪设刑。还有,宗法原则在杂律的有关规定中也充分体现。 如“奸非”罪,大部分是“和奸”,而列入《杂律》。
笞刑 杖刑 徒刑
笞刑即通过笞打进行羞辱, 它是对 犯轻微罪行者适用的刑罚之一 。臀 部和腿部分受 。十到五十 。
臀部与腿.背部六十起到一百
徒刑是以罚奴役的方法加以羞辱, 其内容是限制人身自由,强制服 苦役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 半、三年五等
死刑
适用于罪大恶极的犯罪 ,适用范围较广 。唐律共 502条,挂有死刑的计113条,其中绞刑99条,斩刑60 条,约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强 。
疏文解释说:“九品以上官卑,故一官当徒一年。五品以 上官贵,故一官当徒二年。”如果官吏犯公罪,则“各加 一年当”,即如因执行公务而过失犯罪,可以增加一年当, 即“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三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二 年。”
主刑
五刑

二十等



级 附加刑
撤销官职
没官
法外 刑
笞刑 杖刑 徒刑 流刑
死刑
普通流刑 加役流
晋代将刑名析为刑名和法例两篇。《北齐律》又将刑名和法例合并 为名例一篇,自此至隋唐皆沿用未改。
唐律十二篇篇目与《北齐律》不同的是:
将《卫禁》改为《禁卫》,将《违制》改为《职制》,并从第五篇 提至第三篇,将《户婚》改为《婚户》,列《职制》之后为第四篇。 将《厩牧》改为《厩库》从第十一篇升至第五篇。将《诈伪》从第 六篇变为第九篇,将《贼盗》从第八篇变为第七篇,而《斗讼》则 由第七篇移后为第八篇。将《捕断》篇析为《捕亡》和《断狱》两 篇,分列第十一、第十二篇,而《毁损》篇则被删去。
唐代流刑犯人去发配地,妻妾要跟随,并不得以流放为 理由休弃妻妾,父亲、祖父、儿子和孙子是否去流放地可 以自愿。流刑犯人及随行家口在犯人服劳役期满或会赦免 役后就在流放地入户安置,只有在下列两种情形下,流配 人及家眷可迁返原籍:一是遇有对流配的赦令;二是流配 人死亡后,家口即使已在当地入籍,三年内愿意返回原籍 的,允许返回。
请权:《名例律》总9条规定:“诸皇太子妃大功以上 亲, 应议者期以上亲及孙,若官爵五品以上,犯死罪 者上请,流罪以下减一等
减权:《名例律》(总10条)规定:“诸七品以上三官及 官爵得请者之祖父母、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孙,犯 流罪以下,各从减一等之例。
赎权:《名例律》(总11条)规定:“诸应议、请、减 及九品以上之官,若官品得减者之祖父母、父母、妻、 子孙,犯流罪以下,听赎。
厩库 厩为马牛之所聚,库是兵甲财帛之所藏。也就是规定关于饲 养使用公私牛马和仓库管理方面的违法犯罪。
唐代关于牲畜的饲养、训练、考课,以及仓库的管理,要求很严, 规定也十分缜密。特别是由于唐代实行驿站制度,公家养有大量牲 口,法律关于主管官吏对牲口如何饲养、放牧,增加、 损耗多少, 牲口如何使用等,都有具体规定,不按章办事就要治罪。在仓库管 理上,严禁烟火,开闭有一定手续,库物出入须经检查,不许私自 借用官物,亡失官物要赔偿。对于监守自盗,处罚尤为严格。
不孝罪:
1.“诸詈祖父母父母者,绞。” 2.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 3.供养有缺。 4.居父母丧,身自嫁娶、作乐、释服从吉。 5.匿不举哀。 6.诈称祖父母父母死。
所谓“别籍异财”, 是指另立户籍,财产不同或籍别财 产或户同财异。若祖父母父母在,子孙未经同意而另立 门户,分割家庭共有财产,导致尊长供养有阙,《户婚 律》(总155条)规定要不分首从,徒三年
唐律的篇章结构
唐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唐律指唐代法律的总称,包括律、令、格、式等。狭义 唐律指唐代国家的刑法典,即唐朝法律体系律令格式中的律,《永 徽律疏》传世的唐代律典。我们下面要研究的正是这种狭义的唐律。
唐律的篇目,从名称到排列顺序都是很有研究的。 《法经》六 篇 ,秦律“繁如秋荼”,汉从《九章律》的九篇起,至最后为六十篇 , 《曹魏律》为十八篇 ,晋《泰始律》和北魏的《北魏律》均为二十 篇 ,至《北齐律》“校正古今”才定为十二篇。《开皇律》依《北齐 律》十二篇。《武德律》一准《开皇律》,也是十二篇,此后贞观、 永徽修律都没有改变。
诸如伪造皇帝玺宝、伪造官方文书、伪造门符、诈假官及 假与人官,等等,在惩治一般诈伪犯罪方面,有“诈欺官司财 物”、“妄认良人为部曲奴婢”、“诈除去死免官户奴婢”、 “诈疾病及故伤残”,等等。此外,诉讼中证人不如实陈述, 翻译不如实翻译,以致判罪有出入,都列入诈伪篇的犯罪规定。
杂律 这里的“杂”,实是指其他各篇不能归入的种种犯罪行 为,以之汇集成“拾遗补阙”之篇。早于战国李悝《法经》中就有 《杂法》,列第五篇。
擅兴是关于擅自发兵和征发军需,兴造工程方面的违法犯罪规定。
贼盗 自法经而秦汉,至于北魏,贼、盗均分立,到了北 齐才合为《贼盗律》,后周为《劫盗律》。隋《开皇律》改 为《贼盗律》,唐律因之。
与现代概念的贼不同:“毁则为贼”《昭公十八年》云: “杀人不忌为贼”张斐律表说:“无变斩击谓之贼”。
“盗”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非其所取而取之,谓之 盗” 。“盗取人物” 。
唐代对死刑案件,有些归尚书省刑部详复,有些还 要由中书、门下会同法官详复。详复后,都要奏请皇 帝批准。其次,死刑执行前仍要向皇帝再次复奏详复 后,都要奏请皇帝批准 。
除名
指将官职和爵位一起撤销的处罚

指撤销官员的职事官职、散

免官
官官职、卫官官职及勋官官

职而仅保留爵位的处罚

免所居官
指撤销职事官、散官、卫官 官职或撤销勋官官职的附加 处罚。
篇目之名和排列顺序也是千年沿革,屡经变化。
《法经》设盗、贼、囚、捕、杂、具六篇。这样设篇目,反映了李 悝“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的立法指导思想, 汉代《九章律》在法经六篇之后加上户、兴、厩三篇,这样,具律 就由最后移到了中间。 魏改汉律,认为具律这种“罪条例”既不在始,又不在终,非篇章 之义,乃把具律改为刑名,列于全律之首。
谋反是十恶中的第一大罪,是以推翻一姓帝制 统治为直接目的的犯罪。
唐律谋反罪的构成特点是: 第一,只要有预谋就构成犯罪,不要求有对客体 的实际侵害行为。即“但谋即罪”。 第二,已行即罪,不必有害。《贼盗律》同条规 定:“虽谋反,词理不能动众,威力不足率人者, 亦皆斩。” 第三,出言即罪。《贼盗律》(总250条)云: “诸口陈欲反之言,心无真实之计,而无状可寻 者”,也以谋反论。
官当是南北朝以来形成的一项重要的官吏特权制度,此 制度到唐代发展得更加完备系统。
在唐律中,官当是指以撤停官员的官职来抵销其徒、流刑 的刑罚制度。它避免了官员因犯罪而被实处徒、流刑,反 映了官员的法律特权。
《名例律》(总17条)规定:“诸犯私罪,以官当徒者, 五品以上,一官当徒二年;九品以上,一官当徒一年。”
卫禁篇还有一内容,即烽燧制,白天放烟为燧,晚上举火叫烽。 指在边境发现非常情况必以烽燧与内地联络报告,烽火一个接 一个,相互通报转告,否则就要负法律责任。
《职制律》有三卷五十一条,列第五位,内容广泛
即唐代对于官吏违反职守和法度的犯罪规定。包括
一官吏的设置及选任,从“署置过限及不应置而置”,“贡举 非其人”“应贡举不贡举”到“考试不实”,为违法犯罪。
谋大逆,这是十恶中的第二大罪。
《名例律》(总6 条)注云:“谓谋毁宗庙、山陵及 宫阙。”可见,谋大逆是预谋毁坏皇帝宗庙、陵墓和 宫阙的犯罪行为,目的是要动摇臣民对皇帝世袭统治 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从而危及帝制统治。
谋叛,它是十恶中的第三大罪。谓背国从伪。”疏 文解释说,谋叛是指“谋背本朝,将投蕃国,或欲 翻城从伪,或欲以地外奔。”
三是法律 名词定义
如“谋”“称谋者,二人以上”, 但又指出“谋状彰明,一人同二人 之法”
1.名例律渊源及其内容6卷55条


2.卫禁律2卷33条

7.贼盗律4卷54条 8.斗讼律4卷60条

3.职制律3卷59条

9.诈伪律1卷27条


4.户婚律3卷46条
10.杂律2卷百度文库2条
5.厩库律1卷28条
6.擅兴律1卷24条
六惩治受贿贪污,这是唐律吏治重点,规定有“请求”、“以财行 求”、“监守受财枉法”、“受所监临贪物”、“因使受送遗”、 “贷所监临财物”、“役使所监临”、“挟势乞孛”以至“监临家 人乞借”等犯罪。
关于户籍、土地、赋税及婚姻家庭方面的违法犯罪。 萧何《九章律》首创户律,北齐将婚姻与户合为婚户律,至隋 唐定为《户婚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