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 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 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语法概述语法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对语言结构、用法、规则等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说。

现代汉语语法是研究汉语语音、语义、语用、句法、语篇等方面的规则性、规律性的工作。

现代汉语语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主要研究汉语语音的规则和现象,如音节、声母、韵母、声调等。

2.语义:主要研究汉语的词汇、词义和语义的规则与现象。

3.语用:主要研究汉语在社会交往中的应用规则,如言语行为、语用关系、交际策略等。

4.句法:主要研究汉语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规则,如成分、句型、主谓结构等。

5.语篇:主要研究汉语的表达方式、逻辑、连贯等,以及汉语篇章结构的规律。

二、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1.字母和音标现代汉语的音标采用的是国际音标,这使得汉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另外,汉语拼音的简单易学、操作方便,也方便了各国人民学习和使用汉语。

2.词性和词序现代汉语的词性非常简洁,多为单音节,较少复杂词缀,常见的词性只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介词。

另外,汉语的词序比较灵活,常常用动宾结构来表达动作。

3.语态和时态现代汉语的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时态有现在时、过去时和将来时,但汉语并没有明确的时态标记,而是通过句子结构和上下文来表达。

4.语音和语调现代汉语的语音较为平板,而且音调的变化非常丰富,其中包括四声和轻声。

此外,汉语也有一些特殊发音方式,如儿化音、兼音等。

三、现代汉语语法常见问题1.汉语的主谓宾语结构常常体现为“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但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和修辞手法的使用,这种顺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2.汉语中有很多动词表达方式的变化,如同时兼有谓语和宾语功能的“会”、“能”、“要”等助动词,以及使用不规则的动词形式表达时态、语态等。

3.句法错误也是汉语学习者经常面临的问题,如词语的搭配、语法错误和语气的表达等。

四、现代汉语语法实践现代汉语语法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渐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的演变及原因摘要:本文以特定时期著名的语法理论和语法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方法在一个世纪的演变与发展,并试图找出语法研究方法演变与发展的原因。

关键词:语法研究、方法一、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概况1898年,马建忠参阅西洋语法,写出了《马氏文通》,才标志着中国现代语法学的全面建立。

1924年,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问世,这是以白话文为对象,全面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第一部力作。

《新著国语文法》建立句本位,打破了《马氏文通》以来的“词类本位”的传统。

他把句子划分成主语、述语、宾语、补足语、形容性的附加语、副词性附加语等六种成分,第一次明确地规定了分析句子的方法,建立了完备的现代汉语语法体系。

这个时期,语法专题论文较少,最重要的当推赵元任的《北京、苏州、常州语助词的研究》(1926)。

1938年,陈望道等人在上海发起了关于文法革新的讨论,这场讨论的目的是“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缔造中国文法体系”。

真正建立起新的汉语语法体系的是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和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此外,还有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1948)美国赵元任的《国语入门》(1948)(《北京口语语法》)等重要作品问世。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给汉语语法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于党和政府的提倡,社会上很快掀起了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

这个时期可以称作语法学的发展时期。

毛泽东对有关人士指示:“在报上写文章及为学校写文法教科书”,要在全社会普及“文法教育”。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

从此开始普及语法知识,重要的著作有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1951)、吕叔湘的《语法学习》(1951)和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1952)等。

一些学者进行科学的语法研究,对当时及以后的语言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如丁声树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王力的《汉语史稿》和陆志韦的《汉语构词法》等。

汉语语法研究概况课件

汉语语法研究概况课件
• 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 不成。”
• 《荀子∙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 之宜,異於約謂之不宜。名無固實,約之以命實,約 定俗成謂之實名。”
• 一些学者在给经书作注时,注意一些词的用法。 • 《春秋∙僖公元年》:夏六月,邢迁于陈仪。 • 《春秋∙庄公十年》:三月,宋人迁宿。
二、草创期
• 二、草创期(1898~1936)
• 马建忠(1845~1900)1875年毕业于巴黎大学,摹 仿拉丁语系著《马氏文通》,出版于1898年。这是 中国语法学创立的标志。
• 此后,中国语法著作风起云涌。有五种类型: • 1、验证派。以英语作蓝本,用汉语进行论证。代表:
严复《英文汉语》用汉语解释英语语法。 • 2、摹仿派。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完全仿照《马氏文
• 2、出版新著作:如陈望道《文法简论》(1978)、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朱德熙《现 代汉语语法研究》(1980);
• 3、开始研究外国新理论,如转换生产语法,生成语义 学。
• 4、学术交流活动广泛开展。
• 中国古代的语法研究颇具特色,系统的语法研究虽然迟 迟未至,虚词的研究却十分发达。主要原因有二:
三、革新时期
• 三、革新时期(1936~1949)
• 1936年,王力发表《中国文法学初探》,标志汉语研 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 陈望道发起关于文法的讨论《中国文法革新论丛》, 出现了三部专著。
•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40) •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 • 高名凯《汉语语法论》(1945年成,1948年上海开明
•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1951) • 吕叔湘《语法学习》(1951) • 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1952)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独特的语法结构是汉语学习者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旨在探索汉语语法结构中的功能性因素,并分析它们在句子构成和语义表达中的作用。

功能语法是一种语法研究方法,它强调语言表达的意义和功能,而不仅仅关注句子的形式。

在汉语功能语法研究中,重点探讨句子中各个成分的功能和语义角色,以及其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关系。

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汉语句子的动态结构。

在汉语中,动态结构通常由主语、谓语、宾语和状语等成分组成。

研究者们关注这些成分在不同句子类型中的表达方式和功能。

例如,在汉语中,主语在陈述句中通常位于句首,但在疑问句中通常位于句尾。

这种差异反映了句子类型和信息结构的语法化特征。

此外,汉语功能语法研究还关注汉语句子中的话题和焦点结构。

话题是句子中已知的信息,而焦点是句子中新出现的信息。

研究者们探索话题和焦点在汉语句子中的表达方式和位置,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句子的语义和信息传递。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汉语句子中的语义角色和论元结构。

语义角色指的是动词所表示的行为或状态的参与者,而论元则是与动词相关的成分。

通过分析汉语句子中动词和宾语、谓语和主语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可以揭示汉语中各种动作和状态的表达方式,并分析其与句子结构、语义和信息传递的关系。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汉语功能语法研究还包括对固定搭配、语序、语言变体和语用规约等问题的研究。

研究者们通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如语料库语言学和实验语言学,来获取真实使用情况下的语言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归纳。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的意义在于加深我们对汉语语法结构的理解,帮助汉语学习者掌握和运用汉语的正确表达方式。

另外,该研究也为语言教学和翻译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总之,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是一门重要的研究领域,通过探索汉语语法结构中的功能性因素,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分析汉语句子的构成和语义表达。

这对于汉语学习者和语言研究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近十年国内汉语构式语法研究

近十年国内汉语构式语法研究

一、理论探讨
近十年来,汉语构式语法理论探讨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 构式语法与语言习得、构式语法的动态性等方面。
构式语法的基本理念方面,研究者们主要围绕“构式”这一概念展开讨论。 构式是指形式和意义的对应体,可以是一个词、短语或句子。研究者们认为,构 式是语言的基本单位,其形式和意义的对应关系不是由单个词汇的意义决定的, 而是由语言使用者的语言经验和语言习惯决定的。
(1)基本句型研究:在汉语口语中,存在多种基本句型,如“把”字句、 “被”字句、动补结构和主谓结构等。构式语法理论可以用于分析这些基本句型 的结构特征和语义功能,从而揭示其在口语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2)短语结构研究:汉语口语中存在多种短语结构,如并列短语、偏正短 语和动宾短语等。构式语法理论可以用于分析这些短语结构的构成要素、组合规 则和使用语境,以解释其在口语表达中的灵活性。
3、应用
构式语法理论在语言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汉语研究中,构式语法理论 被用于解释汉语中的基本句型、短语结构和语义特征等方面。例如,通过对“把” 字句和“被”字句的研究,发现这两种句型在语义上具有不同的取向性。此外, 构式语法理论还被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揭示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和困难。
三、跨语言比较
近十年来,汉语构式语法研究的另一个热点是跨语言比较。该研究领域汉语 与其他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以及跨语言变化和接触现象。
汉语与其他语言的共性和差异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对不同语言的比较发现, 汉语的某些构式在其他语言中没有对应形式或使用频率较低。例如,“把”字句 在英语中没有对应形式,“被”字句在日语中不常用或不用。这些发现有助于,汉语构式语法研究的方法也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研究方法主要包 括语料库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方法。

中文语法研究现状及趋势

中文语法研究现状及趋势

中文语法研究现状及趋势在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汉语的语法特点和结构不易于清晰表述。

受到西方语言学的影响,汉语语法研究者在寻求表述汉语语法特征和结构的方法时,主要采用了传统的类比、转换及影响分析等方式,而非及时探索汉语自身的语言规则。

这也让中文语法研究陷入了一个长期被动的状态。

然而,在新的语言学研究方法不断涌现下,中文语法研究逐渐获得了新的机遇。

本文将从中文语法研究的现状及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中文语法研究现状中文语法研究现状可以从语法特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1. 语法特点中文的语法特点主要体现在词汇形态、语序、修饰关系、主谓关系等方面。

(1) 词汇形态:中文的词汇变化比较少,而且没有时制、语态等变化。

因此,在表达动作发生的时间和状态转换时,常常需要使用副词、助词以及特定的语序方式等手段来表达。

(2) 语序:中文的语序比西方语言更加自由。

尽管汉语的主语一般位于谓语之前,谓语动词位于句子的中心位置,但是在句子的不同部分中,词语的先后关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变化。

(3) 修饰关系:修饰关系在中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汉语中,一个名词可以被多个形容词修饰,或者一个形容词可以修饰多个名词。

(4) 主谓关系:和其他语言相比,中文的主谓关系比较紧密,同时,主语和谓语之间没有其他成分可以插入。

2. 研究方法从研究方法来看,中文语法研究主要采用了传统的比较、归纳、类比等研究方法,而较少使用现代的语料库研究、实验研究和计算语言学等新的研究方法。

这是由于中文语言学研究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发展相对较晚,而这些新的研究方法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

因此,对于中文语法研究来说,要尽快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拓宽研究方法的范围,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二、中文语法研究趋势中文语法研究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涉及众多分支领域,因此,未来的中文语法研究也将继续朝多元化、细分化方向发展。

1. 语言习得和教学语言习得和教学一直是语法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未来也不例外。

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

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

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汉语语法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其历史和演变是深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对近代汉语语法史进行综述。

1.句法
汉语句法指的是汉语句子的各元素之间关系的规则。

早期的汉语句子缺乏明确的主、谓、宾等成分,较为自由。

但随着句子结构的日益明晰,主谓宾结构成为常规。

又如,中文中修饰语的排列方式、并列语法的运用等,也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2.词性
近代汉语在词性方面也有不少的变化。

从古代到现代,由单音节向多音节,由不确定词性到确定词性,词性分类也不断完善。

例如,近代汉语阶层语言中出现了许多外来词,如保龄球、电视机等,而一些汉字的用法和词性也发生了改变。

3.语音
随着近代汉语语法的变革,汉语语音也日趋规范。

例如“南北音”、“普通话标准音”等不同的汉语语音,都有明显的规范化趋势。

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一些外来语的发音也逐渐规范起来。

4.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对于汉语语法的准确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的汉语缺乏明确的标点符号,读写难度较大。

但随着标点符号的日益规范化,汉语的表达也越加准确。

总体来看,近代汉语语法的变化是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迁密不可分的。

在今天的汉语教育中,深入研究近代汉语语法的演变,加深我们对现代汉语语法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pdf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pdf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一、引言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注语言在实际运用中的功能和意义。

通过研究语序、虚词、词类、语气与功能、句型与句式以及特殊句式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汉语的内在结构和表达特点,进一步揭示语言的本质。

二、语序研究语序是汉语功能语法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汉语的语序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的排列顺序,以及其他成分如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排列顺序。

通过研究语序,我们可以了解汉语表达信息的方式,探究语言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三、虚词研究虚词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词类,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等。

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辅助和表达语气等作用。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注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探究虚词在句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四、词类研究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同的词类具有不同的语法特性和功能。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注重词类的划分和辨析,探究不同词类的语法特点和语义内涵,以及词类在句子中的组合方式和表达效果。

五、语气与功能语气是汉语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语气可以传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和意图。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注重语气的研究,探究不同语气的表达方式和功能,以及语气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此外,还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探究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运用。

六、句型与句式汉语中存在着丰富的句型和句式,不同的句型和句式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和语法特点。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注重句型与句式的分类和研究,探究不同句型和句式的构成和表达效果,以及句型与句式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此外,还关注句子的信息结构和语义关系,探究句子信息的组织方式和意义表达。

七、特殊句式研究汉语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句式,如被动句、把字句、强调句等。

这些特殊句式在表达方式和语法特点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注重特殊句式的研究,探究特殊句式的构成和表达效果,以及特殊句式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此外,还关注特殊句式的语用功能和语义内涵,探究特殊句式在实际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

汉语语法三个平面理论研究综述

汉语语法三个平面理论研究综述

汉语语法三个平面理论研究综述汉语语法的研究一直是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近年来,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被提出和应用,被称为“三个平面理论”。

本文将对这一理论进行综述,并对其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三个平面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唐纳德·唐纳特提出的,他认为语言需要在三个不同的层面进行研究,才能全面把握其结构和功能。

这三个平面分别是语音平面、语法平面和语义平面。

语音平面是指语言的声音系统。

在汉语中,语音平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音节结构、音变规则和语音变异等。

例如,音节结构的研究可以探讨拼音系统中的音节构成,音变规则的研究可以解释汉语中声调的变化规律,语音变异的研究可以分析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

语法平面是指语言的结构规则。

汉语语法的研究主要包括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句法关系的描述等。

例如,句子成分的分类可以把汉语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进行划分,句法关系的描述可以研究动宾关系、主谓关系等。

语义平面是指语言的意义系统。

在汉语中,语义平面的研究主要包括词义的描述和句义的分析等。

例如,词义的描述可以研究词汇的义项,句义的分析可以分析句子的语义结构和推理关系。

三个平面的研究互为补充,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和规律。

在汉语语法研究中,三个平面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方面。

例如,在词法研究中,可以利用语音平面分析汉字的读音变异,从而揭示词汇的演变规律;在句法研究中,可以结合语义平面分析句子的语义关系,从而深入研究汉语的句法结构;在语义研究中,可以结合语音平面分析词义的演变,从而阐释汉语词义的多义性。

总之,三个平面理论为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一种全面、多维的分析方法,使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解析汉语的语言结构和功能。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三个平面理论的应用,推动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研究随着中国现代汉语的普及,人们对汉语语法的学习和掌握越来越重视,而如何有效地进行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现状目前,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主要围绕着教师讲解和学生记忆两个方面展开。

即教师通过大量的课堂讲解传授汉语语法知识,然后学生通过复习和背诵来记忆。

这种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单向传授容易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记忆效果也不理想,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等等。

二、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理论基础1.认知语法学派的理论支持认知语法学派认为,学习语法规则的最好方法是通过语言输入和反复练习来达到认知融合的效果。

教师在语法教学中应该采用更多的思维导图、图表、实例、对比等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语法规则的本质和特点,以及掌握语言的使用技能。

2.交际语用学的理论支持交际语用学认为,语法应该是用来解决交际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语法教学应该具有交际性、情境性和实用性,教师应该按照不同的交际场景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在实际交际中灵活运用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改进1.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语法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课件、互动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等,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能提高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解语法规则时,可以通过组合词语、模拟情境、对比分析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语法规则。

2.协助教学系统软件协助教学系统软件是现代语言教学的主要工具之一。

现代协助教学系统软件可以通过呈现情境、展示样例、让学生自主编制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快速掌握语法规则。

例如“pandao”这个中文教学软件,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实时的写作评价和教学课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规则。

同时也可以设置考试模式,轻松提升语法应用能力。

3.提供现实语境语法规则既要学会,也要会用,这既需要学生学习语法知识,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语言。

为此,教师可以提供各种现实语境下的拓展任务,这有助于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找到实际的需要和目标,并将学习运用到实际当中。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对现代汉语语言规则和用法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语法现象的分类、规律和解释,并通过对语言材料的分析和归纳,揭示普通话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包括句法、语义、词汇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句法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核心领域。

它关注研究语言中词的组织和句子的构建规则。

在句法研究中,要研究语序、语义角色、主谓结构、从句等内容。

例如,现代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谓宾”,即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宾语在最后。

此外,现代汉语还有一些特殊的语序现象,如倒装句和问句等。

语义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研究语言中词和句子的意义和功能。

在语义研究中,要研究词义、句义、语法意义和语用意义等内容。

例如,现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很常见,同一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有不同的意思。

此外,现代汉语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子意义,如比喻、比较、虚拟、疑问等。

词汇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研究语言中词的形态和用法。

在词汇研究中,要研究词的构成、词义、词性、词序和词的搭配等内容。

例如,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构成形式有单字词、双字词、多字词和复合词等。

此外,现代汉语还有一些特殊的词汇用法,如动词的缀充、形容词的派生和副词的转义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对语言教学和语言分析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现代汉语语法现象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汉语,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同时,也可以帮助语言学家和翻译家更准确地理解和翻译汉语文本。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对汉语的句法、词法和语义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对汉语句子结构、词类和句法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也考察了语法规则、语义规则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目的是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高汉语教学和翻译的效果,促进汉语的发展和传播。

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主要包括短语结构语法、依存语法和关联语法等多个分支。

其中,短语结构语法关注句子的组成结构,即短语的组合和排列方式,以及句子的句法关系。

它研究汉语的短语结构、词性和句法关系,如主谓结构、宾语结构和谓语补语等。

依存语法则主要关注句子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即依存关系。

它研究词与词之间的依附关系,如主语依附于谓语动词、宾语依附于谓语动词等。

关联语法则着重研究句子中的关联关系,如并列关系、从属关系和修饰关系等。

这些关系对于理解句子的意思和结构至关重要。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语序。

汉语的语序灵活多变,即动词可以前置或后置,宾语可以前置或后置,还可以通过插入成分的方式改变语序。

因此,语序对句子的意义和语法关系具有深刻影响。

研究汉语语序的规律有助于揭示语言的结构和功能。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词性和句法关系。

汉语的词性较少,但句法关系复杂。

一个词的句法关系包括主语、宾语、谓语、补语等。

研究词性和句法关系有助于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汉语的语法规则也是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

语法规则是指语言中的句子组成规则和句子意义规则。

研究汉语语法规则对于教学汉语和翻译汉语都有很大的帮助。

目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汉语是一种典型的主谓宾语语序语言,但是也有例外情况,如倒装句、插入句等。

这些例外情况对语法研究提出了挑战。

其次,汉语的语法规则和句法关系与其他语言存在差异,因此需要与其他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法。

最后,汉语的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非常复杂,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才能全面把握。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对汉语的句法、词法和语义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的学科。

汉语语法学

汉语语法学

汉语语法学
汉语语法学是中国语言学中研究中国语言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汉语语法规律和其结构的本质特征,也称汉语的句法学。

汉语语法学
的研究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项:语言系统、句式、篇章、语法分析、
词汇学、句子表演、语言认知等话题。

汉语语法学主要由一系列研究内容组成,其中包括语言系统、句式、篇章、语法分析、词汇学等领域;而句子表演和语言认知等主题,则正是有关语法的深层次探讨。

在汉语语法研究中,人们对语言来源、语言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从而形成了汉语语法分析和句法研
究等不同方法,并为汉语语法类型、词汇搭配、句子内部功能等研究
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汉语语法学还涉及比较语言学、句法理论、语言认知等研
究内容。

对比语言学是一门比较和研究不同语言之间的结构、类型和
关系的科学。

句法理论是研究语言句法结构的科学,它把语言表达式
视为主语/谓语/宾语等抽象的句子结构的模型。

而对语言认知的研究
就是将句法理论运用于实际使用语言时的认知过程,从而研究人们如
何理解和使用句子这类语言表达式。

汉语语法学是中国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既涉及传统语
言学的研究内容,又涉及当代语言学、语言认知、句法和文法分析等
学科领域,对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句法结构和汉语语法规律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

浅谈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

浅谈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

浅谈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一、汉语语法特点研究概述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的诞生,中国比较科学系统的语法研究自此开始。

汉语语法学是在模仿印欧语语法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事实一方面使忽略汉语语法本来面貌而向模仿的语法体系或语法理论认同的倾向一直成为汉语语法学难以摆脱的阴影,另一方面又使得汉语语法学者极力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同印欧语语法不同的汉语语法的特点,企图摆脱印欧语的影响。

经历了一个多世纪,汉语语法特点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但还有许多方面不够完善,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探索。

二、汉语语法特点研究的现状:百家争鸣传统语法基本形成了一致的看法,即:(一)汉语没有或缺少形态,(二)词序十分重要,(三)语法关系借助虚词表示。

然而近年来,人们并不满足于这表面的三条结论,力图寻找出隐藏在这些现象后面的汉语语法的真正特点来,于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下边是目前语法学界关于汉语语法特点影响较大、较有代表性的几家观点:(一)吕叔湘先生的观点吕叔湘先生在他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一书中,把汉语语法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1)没有形态变化,这是汉语语法的最大特点。

(2)常常省略虚词。

汉语里常常省略代词、连词、介词。

(3)单双音节对词语结构有影响。

(4)汉字对词形有影响。

此外,吕叔湘还在《汉语语法的灵活性》和《通过对比研究语法》等论文中对汉语特点作过探讨,认为汉语语法特点是缺少形态变化,从而带来了灵活性和经济性。

(二)朱德熙先生的观点在《语法答问》一书中,朱德熙先生认为汉语语法特点关系全局的只有两条:(1)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2)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在这两条特点之下,每条都概括了一些具体的特点,如动词和形容词可以作主语;名词可以作定语;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和状语;主谓词组和主谓句语法构造关系相同等等。

汉语语法学的分支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汉语语法学的分支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汉语语法学的分支研究及其发展趋势汉语语法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关注汉语的语法现象。

它包括了难度不同的层级,从最基础的构成要素的形态学(morphology)和句法学(syntax),到语音学(phonology)和语义学(semantics)。

然而,在行业内,汉语语法学又有了许多不同的分支研究,它们在语言分析方面提供了更深入的论述和洞见,也为语言技能的学习和语言现象的了解提供了帮助。

1. 语形学(morphosyntax)语形学是汉语语法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的是关系在语言层面的组合类型和语法形式。

标记汉语语法形式和语法现象的词尾和词缀就是语形学的主要研究范畴。

在汉语中,语态和时态的变化、人称词尾的变化、介词合并等都是语形学的研究对象。

语形学不仅能揭示语言的组织方式,还可以发掘语言角色和语用功能。

2. 句法和信息结构研究(syntax and information structure)汉语语法学的另一个领域是句法和信息结构研究。

这个分支关注的是句子的组织方式,以及实现信息结构的语言元素。

它最重要的研究方向是理解句子中的句法成分,以及规范这些成分的序列。

在汉语中,句法结构可能直接反映信息结构,如句首置顶和寓言等语言的语用现象。

语素的配列可以理解为指导信息流向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是汉语语法学的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具有序列结构的话语(即通常所说的语篇)。

语篇结构的分析关注的是语言元素之间的关系,包括主题、焦点、话题等,在语义和话语范畴中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导话语的组合方式和阐释。

4. 编码场景(coding of situations)编码场景是汉语语法学的另一个分支,在现代汉语中,通过语言符号来描述和组织现实世界的结构,这是一种建构现实的语言性编码。

编码包括时态、语态、词汇、句法结构和信息结构等方面。

这种编码可以改变听者对语言信息的理解方式,使语言更能反映事实,它是语言和思维交流的基础。

汉语语法研究概况

汉语语法研究概况

汉语语法研究概况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随着20世纪初白话文在文化教育界的普及而迅速兴起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不仅很快成为通行语文形式,也自然成为语言研究的对象。

继早期最有影响的以文言为研究对象的语法专著《马氏文通》之后,20年代初以《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1924)为代表的一批以现代汉语为研究对象的语法论著相继问世。

80多年来,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探究,研究方法也呈多元化的趋向。

汉语语法范畴研究汉语语法学者从一开始就关注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数十年来关于“词类”问题的广泛讨论和不懈探究就是一部汉语基本语法范畴确立的历史。

和其他语言的研究者一样,汉语语法学者首先准确地辨析出了名词、动词、形容词这样的基本词类范畴,但在分析手续上却遇到了许多西方学者所未曾遇到的难题。

因为汉语几乎没有可供辨识的外在词形标记,在确定词类成员的问题上就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

早期的汉语语法学者看到英语这样形态不太发达的语言仍然可以分清词类,由此得出一种“词类是分别观念自身在言语中的品类和性质”的认识(黎锦熙)。

20年代以《新著国语文法》为代表的现代汉语语法论著都是完全从意义的角度确定词类的。

但划分词类的目的毕竟是为了说明语法,由于汉语中的许多实词可以在不改变形式和基本语义的情况下充当不同的语法成分,从而造成了词类虽已确立,而不能服务于句子分析的尴尬局面。

20年代的语法学者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只是留下了“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这样一句引起众多争议的断语。

20世纪30年代末的“汉语语法改革讨论”可以说是对按照意义标准区分语法范畴的做法的不满。

这一讨论初步达成了词类区分应以句法功能为基础的认识,并触及了词类与句法的关系。

吕书祥的《汉语语法要领》(1942-1944)和王力的《现代汉语语法》(1943-1944)发表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虽然它们基本上是从意义的角度解释词类,但它们明确坚持“词有定类”的原则,并引入“词积理论”,试图解决词性在句法上的不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是随着20世纪初白话文在文化教育界的普及而迅速兴起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文不仅很快成为通行语文形式,也自然成为语言研究的对象。

继早期最有影响的以文言为研究对象的语法专著《马氏文通》之后,20年代初以《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1924)为代表的一批以现代汉语为研究对象的语法论著相继问世。

80多年来,汉语语法学者借鉴国外语法理论,发掘汉语事实,探讨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在汉语的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以及语法表达功能等方面都进行了广泛的探究,研究方法也呈多元化的趋向。

汉语语法范畴的研究汉语语法学者从一开始就关注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数十年来关于“词类”问题的广泛讨论和不懈探究就是一部汉语基本语法范畴确立的历史。

和其他语言的研究者一样,汉语语法学者首先准确地辨析出了名词、动词、形容词这样的基本词类范畴,但在分析手续上却遇到了许多西方学者所未曾遇到的难题。

因为汉语几乎没有可供辨识的外在词形标记,在确定词类成员的问题上就很难得出明确的结论。

早期的汉语语法学者看到英语这样形态不太发达的语言仍然可以分清词类,由此得出一种“词类是分别观念自身在言语中的品类和性质”的认识(黎锦熙)。

20年代以《新著国语文法》为代表的现代汉语语法论著都是完全从意义的角度确定词类的。

但划分词类的目的毕竟是为了说明语法,由于汉语中的许多实词可以在不改变形式和基本语义的情况下充当不同的语法成分,从而造成了词类虽已确立,而不能服务于句子分析的尴尬局面。

20年代的语法学者没能解决这个问题,只是留下了“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这样一句引起众多争议的断语。

30年代末期的“中国文法革新讨论”可以说就是出于不满足于根据意义标准区分语法范畴的做法而兴起的。

这次讨论初步得出了区分词类应以句法功能为标准的认识,并触及了词类和句法的关系问题。

40年代中期出版的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1944)和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43-1944)两部著作,虽然都还基本上是从意义角度说明词类,却明确地坚持了“词有定类”的原则,并引进了“词品说”试图解决词类在句法中的不同功能问题。

这两部著作前所未有地挖掘了丰富的汉语事实,在词类范畴的具体分析中揭示出许多新鲜的语法特点,为以后关于词类功能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50年代汉语语法学者集中讨论了区分词类的标准问题和词类与句法的关系问题。

在这次讨论中,持意义标准的、持形态标准的、持广义形态标准的以及持功能标准的各种主张都得以充分阐述,最终还是看重“结构关系”的主张逐渐成为主流认识,吕叔湘明确提出“结构关系指一个词的全面的、可能有的结构关系,不是指它进入句子以后实现出来的一种结构关系”(《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中国语文》1954年第9期),这表明其后产生深远影响的“分布说”此时已具备一定的共识基础。

朱德熙是“分布说”的明确主张者和身体力行者。

早在1956年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语言研究》1956年第1期)中他就出色地例示了分布原则在区分词类(乃至次类)方面的巨大潜力,在60年代至80年代的一系列著作中,他更明确地提出:“词类是反映词的语法功能的类。

但是根据语法功能分出的类,在意义上也有一定的共同点。

可见词的语法功能和意义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不过我们划分词类的时候,却只能根据功能,不能根据意义。

”(《语法讲义》,1982)“我们能够根据形态划分词类,是因为形态反映了功能。

”(《语法答问》,1985)应该说,这种学说标志着汉语语法学者在语法理论认识上有了更为清醒的理解,使汉语语法研究真正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

进入90年代以后,汉语语法学者已经有意识地把汉语研究置于世界语言的变异范围内来认识,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仅从结构角度为语法单位进行分析式的划类,而是努力用一种综合式的观点对语法范畴和语法关系作出深入的解释,以期进一步丰富对汉语事实的了解。

跨语言的研究表明,名词和动词这两种存在于所有语言中的语法范畴,其实质是人们对现实世界中处在空间关系中的事物和处在时间关系中的事件这二者在语言中的表现,语法系统中各主要词类的种种句法表现都与这种基本认识和基于这种认识的表达动机有关。

汉语语法学者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得出了基于原型的词类范畴观,揭示出了一系列关乎词类系统的语法事实。

汉语语法关系的研究在语法关系问题上,早期的汉语语法学者遇到了跟语法范畴方面一样的难题:汉语里的语法关系同样没有外露的标记,故而也不容易确定什么是汉语的主语、宾语等语法成分。

面对这样的现实,他们仍然是首先寻求语义途径。

如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就是把语法中的句子观念简单对应于逻辑命题的结构,用“主语”“述语”这样的概念来分析句子结构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做法不仅陷入了语义关系难以精确描述的麻烦中,而且也使句子分析与结构特征脱节,因为它没有全面兼顾形式和语义诸方面的因素。

吕叔湘在《从主语、宾语的分别谈国语句《现代汉语空语类研究》(1994)和袁毓林《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1998)。

前者建立了一个反映基本配位关系的抽象句法结构形式“句位”,用空语类的概念辨析各种异常配位现象;后者则是为配位关系本身分出四个层级,给出了从基础句到派生句的推导过程。

20世纪末盛行于国际语言学界的语言类型学方法给观察汉语语法关系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

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1999)在讨论汉语的主宾语问题时指出,主宾语问题得不到解决的症结在于把“主语”“宾语”这样的语法范畴看成是可以用充分必要条件定义的绝对的、离散的范畴,事实上语法范畴都是典型范畴,施事、话题这样的语义、语用范畴也是典型范畴。

主语、施事和话题有自然的关联;宾语、受事和焦点有自然关联。

典型性的差异是造成各种有标记句法组配现象的根本原因。

陈平《试论汉语中三种句子成分与语义成分的配位原则》(《中国语文》1994年第3期)具体描述了汉语里主宾语选择和话题选择的两条语义角色优先序列,以期以简驭繁地概括句法配位机制。

汉语语法单位的研究对汉语语法单位的认识也是随着语法研究的进展而深入的。

词、词组、句子这些语法单位是所有语法学者都注意到了的,但是,由于个人语法观念不同,导致各家语法中各个语法单位的地位各异。

具体而言,有着重于词和句子的,有着重于词组的,也有着重于比词更小的或比句子更大的语法单位的。

早期的汉语语法著作简单地模仿西方形态语言的语法模式,只着眼于词和句子这两级语法单位,认为这样就可以说明组词造句的规律。

由于汉语的语法特征并不反映在词形变化上,而这些没有词形变化的词所组成的千变万化的句子又不是仅靠这两级语法单位足以概括出特征来的,显然,要揭示汉语的语法规律,还需要探索其他语法单位中反映出的特征。

本世纪中期结构主义思潮影响汉语语法研究时期,词组(也称为结构)的地位开始受到重视。

赵元任著、李荣编译的《北京口语语法》(1952)就用几种基本结构阐释汉语口语的造句法;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汉语的五种基本句法结构,即:主谓结构、补充结构、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并列结构。

后来,朱德熙从理论上论述了这种做法的根据,他指出,由于汉语词类没有印欧语那样的形式标记,导致汉语语法有两大特点:一是汉语词类跟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二是汉语句子的构造原则跟词组的构造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

因此,“我们就有可能在词组的基础上来描写句法,建立一种以词组为基点的语法体系。

这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各类词组作为抽象的句法格式来描写它们的内部结构以及每一类词组作为一个整体在更大的词组里的分布状况,……如果我们把各类词组的结构和功能都足够详细地描写清楚了,那么句子的结构实际上也就描写清楚了,因为句子不过是独立的词组而已。

”(《语法答问》)这种学说极大地推动了汉语语法结构的研究。

在结构以及结构间的层次关系成为语法研究的中心问题之后,其他层级的语法单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并分别得以深入研究,如从结构观点出发的语素研究、复句结构关系的研究(如邢福义《语法问题探讨集》、《语法问题发掘集》,1986,1992)以及更大的语法单位——篇章的组织关系研究(如廖秋忠《廖秋忠文集》,1992)等。

句式的研究是语法学者们一直给予关注的,但不同时期不同的理论背景下有不同的认识。

早期的语法强调以句子为本位,却没有归纳出概括性的句式特征来;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则敏锐地观察到汉语中某些特殊格式的重要作用,细致分析了能愿式、使成式、处置式、被动式、递系式和紧缩式这六种句法结构,摆脱了前人依照印欧语分析观点来对待汉语动词性结构的框架,使得汉语这几种句式的特点显现出来。

70年代和80年代,句型研究仍然很受重视。

有的学者侧重于描写句子中词语形式的排列(如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有的侧重于语义成分的排列(如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有的则侧重于从句式变换关系中揭示形式和语义的对应关系(如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1980;陆俭明《现代汉语句法论》,1993;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1992)。

90年代后期,认知-功能语法的句式观也开始反映在汉语研究中,它所主张的“句式意义大于组成它的词语意义的总合”的观点带来了系统理解汉语句式的新视角。

汉语语法表达功能的研究一般语法理论把句子内容分为“命题”和“情态”两个部分,前者构成句子的基本结构,指基本的语法关系;后者是句子表义功能的载体,包括疑问、否定、时体、语式等与整个句子相关的部分。

汉语语法学者早期对这两部分内容的区分是比较模糊的,随着对汉语事实的挖掘和对语言理论理解的深化,语法学者们日益清醒地从不同的视角审视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取得很多新的进展。

跟其他语言一样,汉语动词所表现的语法特征也主要集中在时间概念的表达上。

早期的语法论著注意到汉语动词也有类似于印欧语的时态表达要求,但由于不表现在词形变化上,所以未能给予系统归纳。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较系统地研究了各种“情貌”成分;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则用“动相”概括相同的事实。

80年代以来学者们对时间观念的语法表现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分别从时间过程结构、时体结构和时制结构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

汉语虚词研究虚词是汉语语法里语法作用最强的一类词,也是近百年来汉语学者收获最丰的研究领域之一。

学者们对虚词的意义和语法作用的研究已远远超出传统训诂学意义上的孤立考释,而是从语法系统着眼,在虚词的分类、相关虚词的用法比较、虚词的语义指向、虚词的统辖范围、虚词与句式的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1980)和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1985)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汉语句类研究对于疑问句、祈使句等含有特殊语气的句类的注意也是由来已久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