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悲剧命运及其启示
杜甫的诗给我们的启示
杜甫的诗给我们的启示杜甫是唐代诗人中的一位巨匠,他的诗歌以深邃、雄奇、豁达、真挚著称。
而他的诗歌所蕴含的哲理和道理,也让我们受益颇多。
以下,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杜甫的诗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一、坚持正义“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这是杜甫的名篇《丹青引》中的一句诗。
杜甫的题材广泛,但是他的叙述都十分鲜明,有力地表达了自己对世道的关切和对正义的坚持。
杜甫在他的诗中往往对不公不义和社会黑暗现象予以强烈的谴责,他借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正义感,引发了人们的同情和共鸣。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基石,而杜甫的诗歌则提醒我们,在面对社会不公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正义和理念。
二、改变命运杜甫生于乱世,家族落魄,少年时期到处流浪,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文学之路。
在诸多的诗歌中,杜甫表达了自己对于命运破碎的抗争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他认为,人生的路途是波折不断的,但是要尽力而为,改变现状,争取更好的生活境遇。
他曾写道:“苟活,必有一铢钱;若死,便无所谓。
”这句话告诉我们,即使人生不幸,我们也不能放弃努力,不能让自己绝望,我们要积极地去寻找机会,去改变自己。
三、珍惜生命杜甫对生命的感悟深刻而真挚,他在《登高》中写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句诗道出了人生的不可避免,但杜甫强调的是珍惜生命,珍惜每一个人生的瞬间。
他在另一首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也表现了这种感悟:“胜败兵家事业,成败荣辱之间,纵使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短暂,珍惜自己的生命时光,不要为了荣华富贵而失去我们自己。
四、心灵沟通杜甫是一位深情而富有同情心的诗人。
他在自己的诗歌中表达了对于人类苦难和自然灾难的同情。
他有一首著名的诗叫《水调歌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湘江",这首诗道出了杜甫对南方水灾的感叹。
在杜甫的诗歌中,同情是一种力量,可以温暖他人,也可以让我们的心变得更加柔软。
同情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只有真正同情他人,才能真正赢得他人的心。
困惑与超越──论杜甫的悲剧命运
困惑与超越──论杜甫的悲剧命运
窦筠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
文人骚客式的文学崛起,激发出无数优秀文学作品及文人思想。
其中,杜甫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文人之一,他的诗歌与后世文人有着深刻的
共鸣,因而被流传至今。
然而,杜甫并不止于千古流芳,他也曾饱受
屈辱,在由官僚统治下,伴随着无数政治和经济的危机,他只能无可
奈何而深陷在苦痛的悲剧命运之中。
杜甫的悲剧命运与他的农村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为一个低贱
的家族,杜甫被认为非常不合适进入封建社会,他在这个官僚社会中
暴露在不停的政治变故、宰相之争、贵族的地主经济和贫苦农民的抗
争中,杜甫受到社会的种种压迫,常常被他的家庭劫持,无法艰苦卓
绝地读书。
他三次考入金陵书院但未能官职,每次他只能选择出走以
躲避百般烦恼,但这也只是在延迟了不可避免的命运。
因此,他无力
抵抗工具主义和官僚主义,不得不孤立无援地活在无比贫贱的生活之中。
杜甫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源于社会的不公,他的艺术创作也与其不可调
和的内心矛盾有关,夹杂着智慧与感伤,渴望与沮丧,这使他难以实
现自我价值和自由追求,这让他只能望穿秋水,倦怠于光阴,在黑死
亡的面前不禁喃喃地说:“萧萧微风细雨来,春来不复复春天” 。
杜甫的一生可以说是一段被困惑与超越的历程,不仅他的文字让世人唏嘘不已,他的败亡之路亦成为后人珍视的警示。
然而,他即使在悲剧的命运之中,仍能振作,丰富自身的情感,练就精湛的文学功力,其精神底蕴和文艺进化的牺牲树立了一个令人钦佩的伟大英雄。
杜甫的一生
走近杜甫,感悟人生在中国文学史上,唐诗无疑是最为灿烂夺目的明月星空,而李白与杜甫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他俩共同创造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诗风,但他们的命运又是何其相似。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杜甫的悲剧人生吧。
(一)壮志未酬的青年时代才气人人羡慕,但有才有时未必是好事,铸成杜甫人生悲剧的根源也许就是他的非凡才华。
正是因为他胸怀凌云壮志而得不到舒展,内心才变得异常压抑苦闷。
杜甫24岁时,正值青春年少,满怀鸿鹄之志。
开篇《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便是最好的明证。
才华横溢的年轻诗人当时过着“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困守京城长安整整十年,他日夜期盼着有朝一日能够得到天子的赏识,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人生理想,甚至还不惜委曲求全,“骑马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可是又有何用,现实社会实在是太黑暗了,结果如何呢?“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里,做官是需要人举荐的,人与人之间是冷酷无情的,更何况一个穷书生是很难得到他人的同情和怜悯,在他的《贫交行》中是这样说的:“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写着过去,想着现在;写着杜甫,想着自己。
当我们失意沉沦的时候,多么期望“救世主”帮自己一把。
但这样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呢,人还得想开点,靠天靠地靠朋友,最终还得靠自己。
(二)颠沛流离的中年时代当然,杜甫的悲剧从某种程度上讲反映了时代的悲剧,是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当他出京赴奉先县途中看到“朱门酒肉丑,路有冻死骨”的社会现实时,预感到一场动乱正在袭来。
天宝十四载(755)10月—-11月之间,安禄山举兵叛乱,历史上称为“安史之乱”。
诗人杜甫的生活更为艰难,但诗人始终充满着忧国忧民的思想,写下了许多反映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不朽诗篇。
《月夜》是第一首,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
“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缳湿,清辉玉臂寒。
浅析杜甫的悲苦
浅析杜甫的悲苦杜甫这么一位胸怀天下的大诗人,他内心的情感是怎么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杜甫之名,家喻户晓,他的诗歌是唐代诗歌的杰出代表。
杜甫经历了唐代安史之乱的惨痛现实,他用诗歌最早而且最全面地反映了那场大动乱所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被后人称为“诗史”。
杜甫还是中国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元稹在《唐故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说:“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杜甫以他“集大成”的创作成就确立了他在中国诗歌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杜甫是一位心念国家兴亡和关心民生疾苦的诗人,他目睹了唐王朝由繁盛走向衰落的巨大转变,山河的破碎、家园的荒芜、百姓的挣扎无不在他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翻涌起杜甫心中深沉阔大的情怀,再加上杜甫一生飘泊,壮大的理想没有实现的空间,亲人妻儿没有能力保护,时代和自身的双重悲剧无情地加于杜甫。
当杜甫写作诗歌的时候,这些情感就自然地流露于笔下,使杜甫诗中充满浓重的悲苦情怀。
纵观杜甫的诗,其中的悲苦情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有志难伸之悲、难护妻子之悲、家国不幸之悲、怜悯百姓之悲。
一、有志难伸之悲杜甫早年受盛唐积极向上的环境感染,诗歌充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气概。
可是胸怀壮志的杜甫并没有被朝廷重用,他两次参加科考都以失败告终,关于这一过程,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的非常详细。
当时杜甫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他是踌躇满志的:“读书破万卷,笔如有神。
赋料杨雄敌,诗看建子亲。
李求识面,王翰愿卜邻”,可是这次考试被李林甫操纵,他利用手中的权利让全部考生落第,让杜甫深受打击。
仕进无路,杜甫困守长安,不得不面对“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残酷现实,浸染着诗人无可奈何的辛酸。
仕进之路被奸人阻隔,生活困顿难捱,飘泊的经历艰险无比,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使杜甫心力交瘁,他“中夜起坐万感集!”(《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之五)“此老无声泪垂血”(《投简咸华两县诸子》),这都抒发了他抑郁不得志的愤激之情。
《杜甫传》一个人的悲哀史心得札记
《杜甫传》一个人的悲哀史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杜甫传》。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杜甫这个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杜甫是一名诗人,出生于大唐开元盛世。
而自中晚唐开始,唐由安史之乱而由盛转衰。
而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他真实地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读杜甫的一生,是读一个伟人的传记,是读一段令人心痛的历史,亦是一场文化之旅。
杜甫的一生漂泊不定。
开元时,他几乎游遍祖国大好山河,在泰山之巅发出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
年少时也同盛唐文人一般应试取功名,却失败而返。
后来,他困守长安十年之久,这是他一生最为难堪回首的岁月。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开始,长安沦陷。
不幸的是,忧国忧民的杜甫被叛军所俘,因他不肯为叛军卖命,受尽了非人的折磨。
一个大雨磅礴的深夜,杜甫在朋友的帮助下从牢中逃了出来,他几乎是历经艰辛,才逃到凤翔。
然而“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五月拜左拾遗,因上书营救好友房琯,而触怒了肃宗,被贬于四川。
公元759年,他前往四川依附节度使严武,寄读在成都西郊的一个破旧草堂里,曾经一度在严武的幕下担任参谋,检校工部外郎等职,所以后来人们称他为杜工部。
他长期沉沦于下层,因此有普通人的忠厚善良,但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他亲身体验了安史之乱之时百姓的心酸,官吏的凶残,以及亲人的悲欢离合,他把这些都融入到自己的诗中。
杜甫最为著名的描写民间疾苦的作品便是“三吏”“三别”,他将自己对贫困潦倒的哀叹和对国家的深刻思考结合在一起。
暂且不说杜诗的精粹。
我认为杜甫能够深深打动我的就是他的一颗悲天悯人的善心。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道出多少人的希翼,更能令人震动的是“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为了天下人的安定幸福,他甘愿以一己之身担起所有的苦难。
他这样博大的胸怀以及宁可己身而利国利民的精神难道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杜甫遍布完全是严肃的,他也有风趣的一面。
杜甫诗歌的悲剧意识
杜甫诗歌的悲剧意识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充满着悲剧意识。
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时代的失望和对人性的深刻探索。
他的悲剧意识不仅体现在他的生活经历和心灵经历中,还深深植根于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
杜甫的生平经历有许多不幸,他经历过家庭变故、被贬至边疆、饱受贫困和疾病的折磨。
他的诗歌中常常表达着对生命的无奈和对人性的失望。
例如,他的名篇《登高》中写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这里的“动如参与商”表达了对生命的无常和无力感,“共此灯烛光”则显露出对生命的短暂和虚无的深切感受。
杜甫的诗歌还常常反映他对时代和社会环境的不满和失望。
在唐朝晚期,民不聊生、战乱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杜甫在自己的诗歌中揭露了贪官污吏、奢侈享乐的贵族和悲惨的百姓生活。
例如,他的《丽人行》中写道:“金炉香似绣,宝鸭行声如在。
摘花一片来,飞入翠帏内。
”这里的景象,显然是在描述唐朝的贵族生活。
而他的《古柏行》中则写到了被贫病和战乱摧残的百姓:“乱摇落,出江城。
陵阳路、苍龙大道,前溪上、后溪中。
”杜甫的悲剧意识还表现在他对人性的深刻探索中。
他的诗歌中揭示了人性的善恶两面性和人性中的矛盾和痛苦。
例如,他的《前出塞》中写到:“酒关何处是,长安道路遥。
”这里的“酒关”是指唐朝时期的边关重镇,而“长安道路遥”则是表达了杜甫对离散之痛的深刻感受。
他的《百忧集》中也写到:“老夫子笔纵横,意气已苍凉。
卖药今何在?登楼昔日狂。
”这里的老夫子指的是孔子,杜甫在这里用他的名号表达了对自己的失望和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而“卖药今何在?登楼昔日狂”则是表达了他对人性的矛盾和痛苦。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歌充满了悲剧意识。
他对生活的磨难、对时代的失望和对人性的深刻探索,都反映了他深刻的思想和内心的丰富性。
他在这些悲剧的经历和体验中,呈现了独特的美学魅力和思想价值。
正是因为如此,他成为了中国诗歌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
杜甫的诗歌充满着悲剧意识,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情和内涵。
杜甫的经历总结了什么思想
杜甫的经历总结了什么思想杜甫是中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其一生经历了诸多困苦和磨难,他的诗作中流露出了深刻的思考和人生观。
总结起来,杜甫的经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思想:一、对社会的关注和艰难的时局认识在杜甫的诗歌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注。
他的《月夜忆舍弟》、《春望》等诗作中,揭示了当时社会动荡和人民生活困苦的真实情况。
他对国家政治的失误、社会腐败和人民疾苦的批评,展现了他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认识和关切之心。
二、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凉感受杜甫的一生经历了诸多的失败和挫折,他曾多次被贬官、受贫困之苦,这使他对人生充满了无奈和悲凉的感受。
他的《月夜忆舍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等诗作中,表达了他对过去的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忧虑。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人生痛苦和挣扎的思考,呈现出了他对人生的悲凉感受。
三、对自然的热爱与心灵的慰藉杜甫的诗作中,经常可以看到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心灵的慰藉。
他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欣赏过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些经历使他对自然界产生了无限的热爱。
他的《登高》、《秋夕》等诗作中,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以及对自然的追求和寄托。
他把自然视为一个宽敞的世界,通过欣赏和赞美自然来寻找心灵的慰藉。
四、对人性的思考和对人情世故的批判在杜甫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他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情世故的批判。
他的《兵车行》、《石壕吏》等诗作中,揭示了人性的丑陋和人情的冷漠。
他对人性的思考使他认识到人性的弱点和自私的本性,对此他抱着深深的痛苦和失望。
他的诗作中明确表达了对人类行为的不满和对人情世故的批判。
综上所述,杜甫的经历总结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凉感受、对自然的热爱与心灵的慰藉,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情世故的批判。
他的诗作流露出了他作为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深刻思考和对人生的痛苦洞察。
通过他的经历和思想,我们可以对自己和社会进行反思,进而更好地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挑战。
杜甫律诗中记述的仕途悲剧及其原因
杜甫律诗中记述的仕途悲剧及其原因
杜甫的律诗是他的代表作,其中记述了仕途悲剧的故事。
杜甫的仕途悲剧,主要是因为他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杜甫曾经是一位有抱负的官员,他曾经担任过多个官职,但是他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使他在当时的官场中处境艰难。
他曾经提出过许多改革的建议,但是他的建议都被当时的官员忽视,甚至被当时的官员批评。
此外,杜甫对当时社会的批判也是他仕途悲剧的原因之一。
他曾经把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不公正描述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愤怒。
他的诗歌激怒了当时的官员,他们把他视为一个威胁,因此他的仕途就此终结了。
总之,杜甫的仕途悲剧主要是由于他的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他的仕途悲剧,也让他的诗歌更加深刻,更加有意义。
梦魂归未得——论杜甫的人生悲剧
梦魂归未得——论杜甫的人生悲剧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过得很悲催。
他的人生经历,读来比他的诗还要催人泪下。
两次参加唐朝的科举考试,两次落第。
他爷爷是大名鼎鼎的杜审言老先生,但是混到了杜甫这一辈,家道中落,加上朝廷奸官当道,杜甫连个进士都没捞着。
一直到了他四十岁的这一年冬天,写了一篇《大礼赋》的文章拍马屁,才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给了个候补官员的名额,等候朝廷安排。
四年之后,得到一个校尉的芝麻绿豆官,杜甫看不上,拒辞不受。
杜甫年轻时候,他爹是兖州司马,过得生活其实和李白差不多,就是游历名山大川,结交有识之士。
从二十多岁到三十多岁,杜甫一直在路上,三十二岁的时候,杜甫遇见了李白。
杜甫一辈子可以说是李白的粉丝:“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这些,都是杜甫写个李白的诗,但是李白,几乎没有提过杜甫。
杜甫诗歌的悲剧精神
杜甫诗歌的悲剧精神杜甫诗歌以忧国、忧民、忧己的现实主义诗篇居多,他的诗歌真实的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不幸,抒写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体现出浓厚的悲剧意蕴。
这种悲剧精神成就了诗人浓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使其成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本文从杜甫的悲剧性人生入手,探讨杜诗中浓郁的悲剧精神。
一、杜甫的悲剧性人生人生的悲剧总是与特定的时代、抒情主体的经历纠结在一起。
杜甫是一个悲剧人物,他青年时有着积极地入世愿望,致力于追求功名,安史之乱后客居秦州、同谷,辗转飘零的经历、坎坷的命运、政治的失意使他承受太多的痛苦,形成了他的悲剧性人生。
但造成诗人人生悲剧的主要原因在于政治理想与命运的冲突。
一直以来,中国知识分子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人生信条,他们常面临入世、出世的选择,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们经历出世、入世,或者反复的入世、归隐等,他们在理想得不到实现的情况下用出世的方式寻求心灵的慰藉。
但杜甫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生都没有在出世、入世之间寻得平衡,并贫困交加一生,所以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性色彩。
1.政治理想的渐次幻灭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的家庭,儒家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他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理想。
成年后他把修身、齐家、治国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原则,形成“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
但事情的发展远非杜甫所料,他两次参加科举都没有考中,此后一直寻找入仕的机会,到处求人援引,但都没有结果,直到天宝十四载,才获得一个小官,可是上任没多久,就爆发了安史之乱。
此后他的人生命运悲凉、仕途坎坷。
儒家倡导的是积极入世,追求理想的人生和完善的人格,但现实社会的残酷造成大量有志之士的仕途坎坷,理想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冲突。
面对不公的命运、悲惨的人生,如果以耿直的人格面对现实,必会与现实政治相悖,这就使得一些正直之士的仕途不可避免的带有悲剧色彩,建功立业的理想大都会成为泡影,最后在诗文中抒发感慨来自我安慰。
2.遇合无期的悲惨命运杜甫也曾向皇帝表明自己的才能、胆识,指出当时大臣的尸位素餐,希望得到明君的任用。
读了杜甫的诗读后感6篇
读了杜甫的诗读后感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方案大全、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mprehensive plans, insights, surve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rehensiv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读了杜甫的诗读后感6篇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可以通过精准的分析和独特的见解,读后感是一种情感的流露,让我们与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共同成长,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读了杜甫的诗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杜甫与唐朝诗人诗史之神的悲凉人生
杜甫与唐朝诗人诗史之神的悲凉人生杜甫,唐朝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史之神”。
他的诗作以其深沉、悲凉的风格,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然而,杜甫自身的人生经历也充满了悲凉与挫折,这在他的诗作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一、早年经历的波折与失意杜甫,生于公元712年,出身于一个陕西渭城的贫寒家庭。
从小至少九次考取功名都遭遇失败,不得志的经历让他充满了失望和挫折感。
他对社会的不公和官场的腐败深感痛心,这也成为他后来诗作的重要主题。
二、战乱与逃亡的苦难岁月杜甫身处的时代正是唐朝晚期,国家社会动荡不安。
他亲眼目睹了安史之乱的残酷景象,无辜百姓的流离失所和战乱带来的苦难让他深感无力和绝望。
为了躲避战乱,杜甫多次逃亡,这期间他所经历的流离失所、生活艰难等艰辛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真实而深刻的表达。
三、贫困与家庭的破碎除了战乱,杜甫还常年生活在贫困之中。
他的官职低微,赴任的地方经常遭遇自然灾害,所得微薄的俸禄无法维持他和家人的基本生活。
此外,他的家庭也多次遭受不幸,他的儿女相继离世,妻子也早逝。
这些打击和痛苦堆积在他内心,在他的诗作中流露无遗。
四、诗人之路上的孤独与追求尽管在人生的道路上,杜甫遭遇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但他从未放弃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他以诗作为宣泄心声的途径,以此表达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关切。
然而,他的作品往往被官方视为批评的对象,遭到了封禁和打压。
他的理想和追求在官场斗争中渺小而脆弱。
五、后世的传承和崇拜尽管在他的一生中饱受困扰和痛苦,然而,杜甫的诗歌却流传至今,被后世无数的读者所崇拜和传诵。
他的作品揭示了当时社会黑暗的一面,为人民发声,这也使他成为后世文人的楷模和榜样。
六、结语杜甫的一生充满了悲凉和挫折,他的诗作承载了他对社会苦难和个人经历的反思和宣泄。
他的作品不仅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也成为了后世文学的瑰宝。
杜甫用他深情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悲剧般的人物和众生活在苦难之中的普通民众,留下了许多令人动容的篇章,让人们对他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情感流露产生了更深的思考。
论杜甫之悲剧人生
风雨中执着的躯干——试述子美人生悲剧及其成因班级:2013级国汉2班姓名:孙雪华学号:20134894 摘要:杜甫的一生经历了从初唐开元盛日到安史之乱过后社会混乱、民生疾苦的两个俨然不同的时代,而出身官僚家庭、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杜甫则更是在亲眼目睹一个时代大变革带来的变化后,一直是忧国忧民、心系百姓,且寄希望于君主却终不得回报。
无奈只能坚守着他执着的躯干、灵魂,在这样一个大唐风雨中向我们留下一篇篇瑰丽的诗篇,也留下了一幕幕时代的悲剧。
关键词:杜甫,悲剧,时代,安史之乱,统治者,儒家思想“古今诗人众吴,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
这句话出自我国宋代大文豪----苏轼之口,肯定了杜甫这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作为诗的典范的不朽地位。
但除此之外,是否还流露出了对于杜甫悲剧性的人生的些许感慨呢?我想,是的。
众所周知,杜甫在诗歌、文学领域是个杰出的人物,他的诗歌使他取得了不少辉煌的成就,就像孔庆翔说的那样他就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
而且闻一多说杜甫是“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即杜甫的诗歌是灿烂的,他的一生是辉煌的。
正是这样的诗歌使他光芒四射,流芳百世;又是这样的诗歌揭露了他的本真、现实与直率,迎来了他悲剧的一生。
杜甫生在唐代封建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
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国泰民安、“开元全盛日”到安史之乱爆发,社会混乱不安,变得“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的过程。
就是这样的杜甫所生活的时代大背景以及他所经历的时代大变革无可厚非地给他的人生以至于他的诗歌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乃至我们后人读到杜甫时都会弥漫着一种无从可知的悲剧的色彩。
这也正是学界大部分学者所看到的杜甫的一大悲剧之一------时代的局限。
那么,在经历国家的危机、感受人民的疾苦之前,青年时期的杜甫和我们所熟悉的杜甫是有所不同的。
我们所熟悉的杜甫是“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这样忧国忧民,“穷年忧黎元”的热诚不曾减退,面对暴乱和一切残酷事实都不会逃避、并给予严肃的正视洞悉时代的症结的一位现实的用诗歌去记录历史、抒发情感的圣人。
诗圣杜甫的一生忧国忧民,他的仕途不如人意,遭遇更是波折坎坷
诗圣杜甫的⼀⽣忧国忧民,他的仕途不如⼈意,遭遇更是波折坎坷导语:杜甫被誉为诗圣,现在的我们最多是在他的诗中了解到他,但是我们对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了暮年的杜甫他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但是杜甫年轻的时候是怎样的呢?他是如何⼀步⼀步⾛到了我们现在⼤众所认知的杜甫。
诗圣杜甫的年少时期是怎样的呢,是否也像他暮年那样凄凄惨惨杜甫在年少时期可算是活的潇潇洒洒,杜甫在年少时期,⾝处于仕宦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之杜甫很有天分,使得年少的杜甫在⼼中已经具有远⼤抱负。
随着慢慢长⼤,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吸引着这个好奇的少年,杜甫想要出去看看这⼤千世界。
加之在当时的社会,⽂⼈通过漫游是个很流⾏的增加知识,开阔眼界,结交政治朋友,进⽽达到⾃⼰的政治⽬的的⼀个良好的途径。
于是,杜甫带着对⼤千世界的好奇与⾃⼰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他的漫游之路。
(图⼀:杜甫早年的作品《春夜喜⾬》)他在漫游的途中曾经顺带考过⼀次科举,但是没考中,当时的杜甫并不在乎,觉得⾃⼰还年轻,在以后的路上肯定会考中的。
杜甫在那时之所以能够活的很潇洒,那是有经济基础的,杜甫的⽗亲当时在做官,杜甫在漫游途中所需要的费⽤⾃然不是问题。
杜甫对于第⼀次科举考试的失败表现的并不在意,可能还有⼀个原因,当时正处在盛唐之盛的时期,当时的年轻⼈的思想与家国的命运往往联系紧密。
在那时的杜甫就写出了这样的千古佳作《望岳》,"会当凌绝顶,⼀览众⼭⼩"其间可以看出正值⼤好年华的杜甫⼼中的远⼤的理想与抱负。
(图⼆:展现杜甫远⼤的政治抱负的名诗)杜甫进⼊长安,⼀⼼准备开始他的政治⽣活,但是能⼊他愿般顺利吗杜甫曾参加过⼀个考试,这个考试不是科举考试,它叫做制举。
制举是什么呢?它是皇帝的⼀个想法,当时唐⽞宗想要⼴招天下之贤才,便下了这么⼀道命令,让天下但凡是有⼀技之长的⼈,都来京城参加考试。
这么⼀看,这皇帝想法不错,但是当时的宰相是李林甫,这个李林甫耍了⼀个⼿段。
他说,那些⼈都没见过世⾯,万⼀来了吓到唐⽞宗怎么办?所以你们各个州县先进⾏选拔,到时候把选拔出来的⼈聚集到京城来参加我们举办的考试。
杜甫悲剧命运及其启示
4、试论杜甫的悲剧命运及其启示。
答:杜甫的悲剧命运体现在人格上的矛盾,在仕途上的挫折,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都是困扰他终身的重要问题。
作为一位伟大诗人,他的思想、情操、文学才华,都是通过他的诗歌展示出来的。
在文学史上,杜甫具有崇高的地位,但在生活上产生了诸多困惑,构成了他丰富的人生,也酿成了杜甫的悲剧命运。
第一、人格:独立与依附之间。
在封建时代,所有知识分子的人格都面临一个考验,即怎样在做官入仕的同时保持人格的尊严和完整。
杜甫同样是以做官为政为人生的最高理想,他认为“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贻华阳柳少府》)始终把从政佐君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人格的依附性和书生的依附地位在求官时充分表现出来。
杜甫周旋于王侯之间,时时感到羞愧难忍。
所以,当他最终谋得一糊口之职时,便终于自省自审,写出了“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大彻大悟的诗句。
杜甫的可贵之处在于,当他做出“独耻事干谒”的反思时,他就战胜了困惑,在独立与依附之间做出了选择,同时,也超越了时辈。
第二、仕途:致君与制于君。
做官的目的是要“致君”,而做官后却不得不“制于君”。
这是包括杜甫在内的所有士人面临的又一困惑。
为了做官,杜甫经历了人格上的痛苦选择,而真正做官以后,却又深感失望。
但他“致君”的积极性越高,“制于君”的风险也就越大。
杜甫经历挫折后,意识到自己是无法排解这个困惑了,因而把希望寄托在朋友身上。
他只是善良地希望这只是自己独特的遭遇,而没有想到这是当时一切富有责任感的士大夫都难以逃脱的悲剧命运。
第三、文学:独立苍茫自咏诗。
杜甫的种种困惑,都是通过他那神来之笔得以表现的。
他在文学上的抱负也是超越古今的,其理想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实质上,杜甫是向自己挑战,同时也向诗坛提出了挑战,超前的困惑由此而生。
或许杜甫早就预料到自己生前的落寞和身后的热闹,因此他才能坦然处之,在寂寞中跋涉,登上了中国诗坛的最高峰。
杜甫一生的观后感
杜甫一生的观后感
哎呀呀,杜甫这一辈子啊,真让人感慨万千呐!他那经历,就像是坐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的。
一开始呢,也是有着远大抱负,想着能在官场上大显身手,为国家为人民做点大事。
可谁能想到,命运就爱跟他开玩笑,仕途那叫一个坎坷啊,到处碰壁,怀才不遇,真是让人心疼。
不过呢,也正是这些磨难,让他对社会、对人民有了更深的感触。
他把自己看到的那些苦难、那些不公,都写进了诗里。
他的诗啊,那可真是接地气,让咱普通老百姓都能感同身受。
他这一辈子,虽然穷吧,但精神富有啊!他用自己的笔,为后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财富。
有时候想想,他也挺牛的,虽然在当时可能没得到太多认可,但后来可是大名鼎鼎啊。
总之呢,杜甫的一生,有无奈,有悲愤,但也有他的坚持和伟大。
咱得好好感谢他,让咱能通过他的诗,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点点滴滴,真的是很有意思的一生呐!。
杜甫的人生悲剧——生前没有任何名声!
杜甫的人生悲剧——生前没有任何名声!善良的工人作家08-05 20:10如果说,曹雪芹是中国名气最大的小说家,那么,杜甫就是中国名气最大的诗人了!在中国历史上,唐朝以后的历代文人都把杜甫的诗歌创作推为诗家的圭臬,有人甚至尊称杜甫为“诗圣”。
到了新中国,杜甫仍旧是家喻户晓的伟大诗人。
大学、中学、小学的语文教材里选用了多篇杜甫的诗作。
众多的学者以毕生的精力研究杜甫。
有关杜甫的书籍远远超过了其他诗人的书籍。
最要紧的,熟读杜甫的诗篇已经成了所有文学爱好者的基础文学素养。
你想当诗人吗?不熟悉杜甫是不行的!你想成为作家吗?不熟悉杜甫也是不行的!总之,杜甫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灿烂的高峰!而且难以被他人超越!即便是曹雪芹,其名声也远远不如杜甫!平心而论,杜甫能够得到如此高的荣誉,完全取决于他的诗歌创作。
我们不能不承认,杜甫的诗篇写得就是精彩,就是高人一筹!比如七律《登高》里面的诗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样的诗作气魄太大了,胸襟太壮阔了。
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的感觉是,这样的诗句,就连屈原和李白都写不出来。
比如“三吏三别”。
在封建社会中,能够写出如此关注苍生,同情百姓的诗篇,能有几个人哪?比如“兵车行”“丽人行”,在封建社会中,敢于创作批判皇帝、谴责皇亲贵戚的诗篇,能有几个人哪?实际上,在封建社会中,老百姓遭受的苦难,皇家的独裁,皇亲贵戚的腐败,就连最傻的傻瓜都能看得出来,然而,诗人们就是不想写这样的内容,原因很简单,不敢得罪封建统治者。
但是,杜甫就勇敢地下笔写了。
最让人震撼的是,杜甫还写出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
这样的诗句太震撼人心了!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诗篇中谴责封建统治者的最尖锐、最激烈的诗句!总之,就是这样的诗篇、这样的诗句,赢得了后人对杜甫的尊敬。
我们还要说,正是杜甫,开辟了用诗歌反映社会矛盾的先河。
正是杜甫,把中国诗歌引上了关注社会,关注苍生的广阔道路。
从杜甫的诗歌看他一生
从杜甫的诗歌看他一生
杜甫,这位诗坛的巨匠,他的一生就如同一场波澜壮阔的史诗。
想当年,他年少轻狂,怀揣着满腔的热血与抱负,那时候的他,就
像一只刚刚展翅欲飞的雄鹰,渴望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难道不是他壮志豪情的真实写照吗?
可命运总是爱捉弄人,随着年岁的增长,他经历了安史之乱,亲眼
目睹了百姓的流离失所,自己也在这乱世中四处漂泊。
这时候的他,
就像狂风暴雨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被颠覆的危险。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这样悲愤的诗句,怎能不让人痛心疾首?
即便生活如此艰难,他依然心系天下,忧国忧民。
他与那些受苦受
难的百姓一起,承受着时代的苦难。
他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努力
为人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种无私的胸怀,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仰吗?
在我看来,杜甫的一生是充满悲剧色彩的,但他用诗歌留下了自己
的心声,让后人得以了解那个时代的沧桑与苦难。
他的诗歌,就是一
部活生生的历史,永远值得我们去研读、去品味。
《杜甫传》读后感
读《杜甫传》有感从炫耀自己的家族转到爱祖国;从抒发个人的情感转到反映人民的生活,在这中间他经历了不少艰苦的过程和矛盾。
公元712年,杜甫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
幼年时,他曾有一段时间寄养在二姑母家中。
有一回,他和姑母的儿子同时染上时疫,由姑母照料。
但姑母每次都先照顾杜甫再去照料自己的孩子,以至于杜甫的病情日益好转,姑母的儿子却一天比一天病的重,不免于死亡。
当杜甫知道这件事后,成为他心灵上一个沉重的负担,在他生活的开端给他涂上了一层悲剧的色彩。
杜甫说自己“少小多病”,不是一个健康的儿童,但他却生在一个健康的时代。
他一生的志向就是报效国家,谋得一个官职,最终却迫于朝堂的险恶和现实的压迫而放弃官职。
放弃官职后他几经辗转,流浪了很多年,到了很多地方。
而在他临死之际也没忘记国家的灾难,在“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首诗写出不久,杜甫便在湘江上的舟中死去了,享年五十九岁。
他去世后,家人无力安葬,把他的灵柩厝在岳州。
四十三年后,他的孙子经过很大的努力将杜甫的遗体搬运到偃师,移葬在首阳山下。
杜甫的一生是一个悲剧,是一位正直的诗人在封建社会里必然的悲剧。
杜甫的诗反映了一个复杂多变的时代的历史,描画了祖国一部分险要而壮丽的河山。
他一生各处流浪,长期生活在人民中间,所以他大量的采用、提炼了人民的语言,使他的诗有很多新奇的变化,有充足的力量来表达他所经历的一切。
杜甫的时代是从“开元全盛日”转变为“战伐乾坤破,疮痍府库贫”、“路衢唯见哭,城市不闻歌”的时间;杜甫的一生是从“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转变为贫困交加、流离道路的一生。
而他那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却无时无刻不在字里行间中感染着读者,使读者即使读到他沉郁悲哀、满怀悲愤的诗时,不情绪低沉。
759年,是杜甫最苦的一年,这时他写的《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将残酷的现实和丰富的想象结合在一起,他引号高歌,不管唱得多么凄凉也不放弃希望,但唱到第六首时,他竟唱出“溪壑为我回春姿”。
杜甫一生经历对我们启示
杜甫的人生可谓一波三折,不同时期的他对人生有不同的态度,那么从他对人生的不同态度中,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启示呢?
杜甫出生于北方的一个大氏族,从小家境优越,按今天的话讲,他就是一个富二代、官二代,但是,从他还小的时候就知道,即使家境优越,自己也要努力,所以他小时候就很好学,“七岁能作诗”。
相比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富二代官二代们,有多少人是凭借着自己家的条件好,而好吃懒做,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呢?杜甫孜孜不倦地追求学问,青年时期还到处去游学,可谓是意气风发,这时候的他对他的未来和人生充满着希望和追求。
到了他成年的时候,他知道自己想要追求什么,就去考取功名,即使落榜了,仍然不放弃理想,一心想当官,造福百姓。
屡次尝试,却屡次碰壁,最后得了一个“河西尉”这样的官职,照理说一直郁郁不得志的杜甫应该连忙答应,可是并不,他有他的底线和执着,最
后宁愿当一个打杂的小官来养家糊口。
条件优渥而不自傲,面对挫折永不放弃,为夫为父有担当,身困桎梏而忧民,穷困潦倒不忘爱国。
身处21世纪美好生活的我们,很容易被安逸的生活磨掉了锐气,遇到一些困难就自我怀疑,自我否定,没有直面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杜甫的人生态度应当给我们注入一剂强心剂,当我们潦倒失意的时候,心想只要坚持,情况必定有所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试论杜甫的悲剧命运及其启示。
答:杜甫的悲剧命运体现在人格上的矛盾,在仕途上的挫折,以及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都是困扰他终身的重要问题。
作为一位伟大诗人,他的思想、情操、文学才华,都是通过他的诗歌展示出来的。
在文学史上,杜甫具有崇高的地位,但在生活上产生了诸多困惑,构成了他丰富的人生,也酿成了杜甫的悲剧命运。
第一、人格:独立与依附之间。
在封建时代,所有知识分子的人格都面临一个考验,即怎样在做官入仕的同时保持人格的尊严和完整。
杜甫同样是以做官为政为人生的最高理想,他认为“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贻华阳柳少府》)始终把从政佐君视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人格的依附性和书生的依附地位在求官时充分表现出来。
杜甫周旋于王侯之间,时时感到羞愧难忍。
所以,当他最终谋得一糊口之职时,便终于自省自审,写出了“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大彻大悟的诗句。
杜甫的可贵之处在于,当他做出“独耻事干谒”的反思时,他就战胜了困惑,在独立与依附之间做出了选择,同时,也超越了时辈。
第二、仕途:致君与制于君。
做官的目的是要“致君”,而做官后却不得不“制于君”。
这是包括杜甫在内的所有士人面临的又一困惑。
为了做官,杜甫经历了人格上的痛苦选择,而真正做官以后,却又深感失望。
但他“致君”的积极性越高,“制于君”的风险也就越大。
杜甫经历挫折后,意识到自己是无法排解这个困惑了,因而把希望寄托在朋友身上。
他只是善良地希望这只是自己独特的遭遇,而没有想到这是当时一切富有责任感的士大夫都难以逃脱的悲剧命运。
第三、文学:独立苍茫自咏诗。
杜甫的种种困惑,都是通过他那神来之笔得以表现的。
他在文学上的抱负也是超越古今的,其理想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实质上,杜甫是向自己挑战,同时也向诗坛提出了挑战,超前的困惑由此而生。
或许杜甫早就预料到自己生前的落寞和身后的热闹,因此他才能坦然处之,在寂寞中跋涉,登上了中国诗坛的最高峰。
第四、命运:应然与已然。
杜甫经历了许多困惑,却最终没有被困惑压倒,而是战胜困惑,走自己的路,完成自己的人格,充实自己的人生,执著于自己的追求,最终成为伟大诗人和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名人。
但杜甫的命运确实悲剧性的。
他生前身后的遭遇,构成了应然和已然的矛盾,让我们感到的是历史的困惑。
在根本利益上,他与统治阶级的思想并不矛
盾,正因为如此,杜甫可能受到统治者的欢迎。
启示:杜甫胸怀的博大坦荡,爱心的真挚深厚令人感动。
一句民谣道出了千百年来人民对杜甫的亲切感:唐朝诗圣有杜甫,识得民间苦中苦!支撑起杜甫担当起“社会良知”重任的,是一种伟大的精神和浓厚的情感——爱,这正是杜甫永恒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