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的悼友诗及其礼俗文化渊源_孙雪萍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古诗全诗赏析
杜甫-诗词《咏怀古迹五首》古诗全诗赏析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作品赏析【注释】: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庾信:梁朝诗人。
云雨: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襄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阳台,山名,在今四川省巫山县。
明妃:即王昭君。
据《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
”后画工毛延寿被杀。
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伊吕:指商朝伊尹,周朝吕尚,皆开国名相。
萧曹:指萧何、曹参,均系辅佐刘邦建汉的名臣。
【简析】: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归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亦可分首独咏。
第一首写庾信。
诗人一直是赞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
“且未还”既指自己不能从西南回长安,也指庾信不能从北朝回江陵。
第二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
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
唐代伤悼诗序及其文化解析
唐代伤悼诗序及其文化解析张红运【摘要】唐代诗序是与唐诗密切结合在一起且同样精彩的文化形态。
现存唐代伤悼题材诗序共24篇,占唐代诗序总数的2.58%,是唐代诗序的一个小类别,但它形象化地再现了300年间唐代文人感伤生命消歇、探索生命质量、关注生命、思考生命的心路历程;不仅如此,唐代文化的诸多因素也借这类诗序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这是我们解读唐诗以及唐代诗人所不应忽略的文化遗存。
%Poetic preface in Tang Dynasty is closely combined with the poem in Tang Dynasty.As a kind of cultural modal,it is as wonderful as the poem in Tang Dynasty.The existing poems with the theme of grieving and mourning are24,accounting for 2.58%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oetry in Tang Dy-nasty.Even though it is a small category of poetry in Tang Dynasty,it re-creats the refine scholar’s heart j ourney.They grieve about life,explore the quality of life,pay attenting to life and think about life. Inaddition,many cultural factors are well preserved by the poetic preface in Tang Dynasty,which is what we should not ignore by interpreting poets and poems in Tang Dynasty.【期刊名称】《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6页(P60-65)【关键词】唐代诗序;伤悼主题;唐代文化【作者】张红运【作者单位】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62所谓“诗序”,是以《毛诗序》为源头,并逐步与诗歌创作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散文形式。
宋人诗话对杜甫其人其诗的评议
杜甫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他对国家、人民和文化的深厚感 情。他关注社会现实,对人民疾苦抱有深切同情,并通过诗 歌表达出来。他热爱文化,尊重传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杜甫的诗歌成就与地位
诗歌成就
杜甫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他的诗 歌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体裁,包括政治、历史、人物、风景等。他的诗歌既 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地位
杜甫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尊为“诗圣”。他的诗歌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影响,被后人广泛传颂和研究。杜甫的诗歌不仅在唐代备受推崇,而 且在宋代也得到了高度评价和推崇。
杜甫在宋代的影响与接受
影响
杜甫的诗歌在宋代广为流传,对宋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理念成为了宋代诗 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杜诗成为了宋代诗人创作的典范,对宋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论
宋代诗话是研究杜甫其人 其诗的重要资料
宋代诗话收录了大量关于杜甫其人其诗的评 论和赏析,这些资料对于我们了解杜甫在宋 代的接受情况和宋代诗话对于杜甫诗歌的评 价具有重要意义。
宋代诗话的评价具有较高 的权威性
由于宋代诗话的作者多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 和学者,因此他们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对于我们了解杜甫其人其诗在宋代的历史
忧国忧民
杜甫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国 家和人民的深切忧虑,体 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爱国 情怀。
个人情感
杜甫的诗歌也表达了他的 个人情感和经历,如亲情 、友情、爱情等,展现了 他的人性和情感世界。
杜甫诗歌在宋代的传承与发扬
传承与发展
宋代是杜甫诗歌传承与发展的 重要时期,宋人推崇杜甫为“ 诗圣”,并将其诗歌发扬光大 ,影响了后来的诗歌创作。
高中语文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案
《杜甫诗三首》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于是买舟东下,准备返回故乡河南。
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
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本课所选的三首律诗,都是作于这个时期。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们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社会仍是一片混乱。
在这种形势下,他只得继续“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其一》),在“何日是归年”(《绝句·其二》)的叹息声中苦苦挣扎。
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的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似的压在他的心头。
杜甫的这些诗作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
《秋兴八首》这组诗意境阔大深邃,悲壮苍凉。
它把诗人的故国之思、伤时之念、身世飘零之感和眼前萧瑟的秋景融为一体,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也充分显示了雄浑沉郁的风格。
《秋兴八首》章法缜密严整,脉络分明,不宜拆开,亦不可颠倒。
正如前人所评:“秋兴八首,以第一首起兴,而后七首俱发中怀;或承上,或起下,或互相发,或遥相应,总是一篇文字……”,课文选的是第一首,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咏怀古迹》(共五首)也是一组结构严密的组诗,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课文选的是第三首,写昭君出塞的不幸遭遇。
作者曾因上疏救宰相房珀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
《登高》这首诗也是旅居夔州时所作。
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
全诗通过写登高所见所闻之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论杜荀鹤送别诗
第28卷 第11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8 No.11 2019年11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Nov. 2019 文章编号:1008-8717(2019)11-0066-03论杜荀鹤送别诗杜雨芹 段莉萍(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四川 成都 611756)摘 要:杜荀鹤是一位自成一体的晚唐诗人,其送别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关心民生疾苦、仕进与归隐的矛盾思想、佛道思想的交汇以及对地域风物的喜爱。
诗歌章法上具有“自然”和“严谨”的特点,字法上少用典、多虚词,多重字,语言平易晓畅,继承了元白通俗浅近诗风与贾岛“苦吟”诗风,形成了平实浅近而又清新秀丽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杜荀鹤;送别诗;诗法;风格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On Du Xunhe's Farewell PoemsDU Yu-qin DUAN Li-ping(School of Humanities,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1756)Abstract:Du Xunhe is a self-contained poet 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His Farewell poems have rich ideological connotations: caring about people's livelihoo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official progress and retirement, the confluence of Buddhist and Taoist thoughts, and his love for local customs. His poet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and "rigorous". It uses fewer allusions, more function words, more repetitive words, and the language is simple and plain. It inherits the popular and shallow style of poetry in Y uan Zhen and Bai Juyi and the "Kuyin" style of poetry in Jia Dao, thus forming a simple and fresh artistic style.Key words:Du Xunhe; farewell poems; poetic theory; style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9-05-20杜雨芹(1995-),女,四川达州人,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杜甫的十篇送别诗欣赏
杜甫的十篇送别诗欣赏导语:送别诗是因为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以下是关于杜甫的'十篇送别诗欣赏,欢迎阅读。
《新婚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沈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垂老别》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
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
男儿既介胄,长揖别上官。
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
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
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
土门壁甚坚,杏园度亦难。
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
人生有离合,岂择衰老端。
忆昔少壮日,迟回竟长叹。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
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无家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恨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送张十二参军赴蜀州,因呈杨五侍御》好去张公子,通家别恨添。
悼词古诗词
悼词古诗词导入语:今天早上有位学生问我:关于悼词的古诗词有哪些?回到家后,我收集了一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阴伯庸悼词【宋】李新妙年词墨一何工,汉苑家声戚里雄。
居避飞尘门似水,客投漫刺袂生风。
香消绛帐鱼难蠹,月照银杯酒不空。
旭报岂须穷宝箧,凤雏行看赤霞中。
悼词·其一【清】孙原湘惊传神女已生天,兽鼎盟香息穗烟。
妄冀因缘酬再世,难追魂魄到重泉。
封题密札三千字,担受虚名十五年。
剩有潇湘图画影,一回展礼一潸然。
悼词·其二【清】孙原湘自怜身世太凄凉,幸遇知音玉尺量。
直道此才无敌手,每称难得有情郎。
遗文序早求张说,诔笔词还属谢庄。
痴欲凭棺成一恸,深思岂是泪能偿。
悼词·其三【清】孙原湘霜里幽兰雪里筠,可怜摧折不成春。
七情雕就颜如玉,百病磨来性出尘。
仙树逍遥无结子,慈云缥渺是前身。
弯弓欲射银蟾落,追转姮娥作世人。
悼词·其四【清】孙原湘影堂重过不胜情,无语低头一径行。
只当个人远病在,若闻来客恐心惊。
诗篇狼籍收难尽,画稿丛残半未成。
检点巾箱旧钿盒,玉环知否有来生。
悼词四章·其一【明】王彦泓恶梦论音事果然,情欢踪迹未三年。
才听谢馆风吹絮,已报吴宫玉化烟。
迸泪怕经椒户外,断肠难到药炉边。
悬知弱喘如丝日,万结愁心莫与传。
悼词四章·其二【明】王彦泓兰幽雪白有谁如,一笑那知独属余。
乍识春愁三十外,不禁离泪五更初。
情痕染后名犹惜,诉简风前闷未舒。
都是昨年添病处,恨无禅慧与消除。
悼词四章·其三【明】王彦泓繐帐金炉久断烟,扶床小女更谁怜。
寻求药杵空过蜀,封寄题绡直到燕。
胆小定难奔向月,情多诚恐碍生天。
六如偈罢朝云瞑,写剩金经数幅笺。
悼词四章·其四【明】王彦泓不堪闲坐细思量,凶短应令薄幸偿。
忍料汝非长命女,误题侬是有情郎。
青枫根下年年纸,绣佛幢前旦旦香。
底是可消冤痛处,哭伊三万六千场。
6543杜甫五古《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读记
6543杜甫五古《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读记杜甫五古《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读记(小河西)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武功少也孤,徒步客徐兖。
读书东岳中,十载考坟典。
时下莱芜郭,忍饥浮云巘。
负米晚为身,每食脸必泫。
夜字照爇薪,垢衣生碧藓。
庶以勤苦志,报兹劬劳显。
学蔚醇儒姿,文包旧史善。
洒落辞幽人,归来潜京辇。
射君东堂策,宗匠集精选。
制可题未干,乙科已大阐。
文章日自负,吏禄亦累践。
晨趋阊阖内,足蹋宿昔趼。
一麾出守还,黄屋朔风卷。
不暇陪八骏,虏庭悲所遣。
平生满尊酒,断此朋知展。
忧愤病二秋,有恨石可转。
肃宗复社稷,得无逆顺辨。
范晔顾其儿,李斯忆黄犬。
秘书茂松意,再扈祠坛墠。
前后百卷文,枕藉皆禁脔。
篆刻扬雄流,溟涨本末浅。
青荧芙蓉剑,犀兕岂独剸?反为后辈亵,予实苦怀缅。
煌煌斋房芝,事绝万手搴。
垂之俟来者,正始贞劝勉。
不要悬黄金,胡为投乳贙?结交三十载,吾与谁游衍?荥阳复冥莫,罪罟已横罥。
呜呼子逝日,始泰则终蹇。
长安米万钱,凋丧尽余喘。
战伐何当解?归帆阻清沔。
尚缠漳水疾,永负蒿里饯。
此诗是《八哀诗》第六首。
“苏公源明”即苏源明。
杜甫在天宝末曾写诗《戏简郑广文虔兼呈苏司业源明》,时苏源明在国子监任“国子司业”(从四品下)。
广德二年(764)苏源明卒后,杜甫写过《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苏源明是杜甫一生最重要朋友之一。
其生平见《新唐书-文艺传》。
其生前最后职务是“秘书少监”(从四品上)。
【《新唐书-文艺传-苏源明》(列传第127):“苏源明,京兆武功人,初名预,字弱夫。
少孤,寓居徐、兖。
工文辞。
有名天宝间。
及进士第,更试集贤院。
累迁太子谕德。
出为东平太守。
…召源明为国子司业。
安禄山陷京师,源明以病不受伪署。
肃宗复两京,擢考功郎中、知制诰。
是时,承大盗之余,国用覂(fěng)屈,宰相王玙以祈禬(guì)进,禁中祷祀穷日夜,中官用事,给养繁靡,群臣莫敢切诤。
昭应令梁镇上书劝帝罢淫祀,其他不暇及也。
论杜甫饮酒诗中的愁苦与伟大_吴萍
涯”(《杜位宅守岁》),可见诗人真的是嗜酒如命。
“与汝林居未相失,近身药裹酒长携”(《寄从孙崇简》)、
三、诗人独酌以述怀的饮酒诗 “得钱即相觅,沽 “笑接郎中评事饮,病从深酌道吾真”(《赤甲》),却依旧
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醉时歌》),俗语 喜欢喝酒、评论时事,不得不说这或许是一种不服老、放
行》)。有时,诗人还会作诗自嘲,以解心中郁闷:“耽酒 是人生如白驹过隙,连心爱的酒也有停杯的时候啊!
须微禄,狂歌托圣朝”(《官定后戏赠》)。最重要的是诗
“酒”这一特殊的饮品经由诗人文人的嘴巴进入他
人在诗中聊以时事,借酒抒发心中的不快。著名的《自 们的身体,进而散漫于他们的灵魂中。这一奇特的事物
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即实写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 普普通通地存在,却在历史文化的发展中始终占据着
自古酒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直延续至今都不曾被任何事物所代替。作为中国诗学发展 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的杜甫,也和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盛唐时代,文化发达,众人思维开放,饮起酒来丝毫不含蓄害羞。杜甫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不落时代的 发展,也甚是喜欢饮酒。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用具体数字来说明杜甫有“性嗜酒”这一癖好。这个爱好似 乎是一个前提条件,如若没有嗜酒如命,那么和酒相关的诗文就缺乏相关的酒味了。杜甫的诗文涉及方方面面,朋 友宴饮赠歌、节日之宴饮、写景咏物、写实述怀、送别之作、迎客之作……对于酒的独爱与追求也都附于其诗作中。
REVIEW
/ 诗 文 品 鉴
论杜甫饮酒诗中的愁苦与伟大
⊙吴 萍[安徽大学文学院, 合肥 230000]
摘 要:诗人杜甫所生活的盛唐是个士人爱酒、嗜酒的时代,从诗人所作的宴饮诗中就可以看出杜甫本人也不时地参加 唱和饮酒。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以酒入诗不似诗仙李白那般飘逸豪放,更多的是心系现实,直面人生。他的 宴饮诗、唱和诗、写景诗、叙事诗等都借酒这一媒介来表现心中所想。本文分析这些诗文中酒的具体写照。 关键词:杜甫 诗 酒 愁苦
杜甫《别房太尉墓》赏析: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追忆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孤独与时代的沧桑
杜甫《别房太尉墓》赏析: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追忆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孤独与时代的沧桑杜甫的《别房太尉墓》是一首深情悼念友人的诗作,全诗充满了对逝者的哀思与追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孤独与时代的沧桑。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一、作品原文别房太尉墓杜甫〔唐代〕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二、译文及注释1、译文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
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像低空飘飞的断云。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
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2、注释房太尉:房琯。
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近泪句: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对棋:对奕、下棋。
“把剑”一句: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
意即早已心许。
谢傅:指谢安。
以谢安的镇定自若、儒雅风流来比喻房琯是很高妙的,足见其对房琯的推崇备至。
三、创作背景房太尉即房琯,他在唐玄宗来到四川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
至德二年(757年),为唐肃宗所贬。
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
房琯罢相后,于宝应二年(763年)拜特进、刑部尚书。
在路遇疾,卒于阆州。
死后赠太尉(见《旧唐书·房琯传》)。
两年后杜甫经过阆州,特来看看老友的坟,因写下此诗。
四、文学赏析1、“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既在他乡复值行役之中,公事在身,行色匆匆。
尽管如此,诗人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向亡友致哀。
先前堂堂宰相之墓,如今已是茕茕“孤坟”,表现了房琯晚年的坎坷和身后的凄凉。
2、“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无干土”的缘由是“近泪”。
诗人在坟前洒下许多伤悼之泪,以至于身旁周围的土都湿润了。
诗人哭墓之哀,似乎使天上的云也不忍离去。
天低云断,空气里都带着愁惨凝滞之感,使诗人倍觉寂寥哀伤。
略论杜甫祭文、墓志的文本特征及研究意义
204正如苏轼所说:“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独为首”[1],杜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经典范本,对后代文人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
而杜甫所取得的卓绝成就与其诗歌的艺术价值日益得到学者、文人的重视与推崇。
与之相对的,杜甫文章则处于较为黯淡的境地。
张溍曾指出:“少陵之文,本自过人,反以诗掩。
”[2]可见,杜文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据仇兆鳌《杜诗详注》统计,杜甫今有传世文章二十八篇,其中包含三篇祭文、两篇墓志和一篇神道碑[3]。
在创作数量上,杜甫祭文、墓志占其创作文章总数的五分之一有余,是除赋、表、状以外的重要文体形式。
在创作内容上,祭文、墓志的叙述对象则以杜甫家人为主。
在创作时间上,除《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一文写于广德元年(763)外,其余大多集中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到天宝四载(745)这一阶段内,大抵在杜甫西归洛阳这一时期,此时杜甫已到而立之年,其较为成熟的人生观念也在这类文章中有所显现。
祭文,一般指祭祀天地、鬼神、祖先、死者时宣读的文字。
《文体明辨》说:“祭奠亲友之辞耳。
古之祭祀,止于告飨。
” [4]祭文源于商周时期的祭祀、巫祝、求雨等活动,经由汉魏六朝的发展,到了唐代已经颇为成熟,形成了较为固定的体式。
开头记述祭祀的年月日、祭品、祭祀者和被祭祀者,最后多以“呜呼”“尚飨”作为结辞。
墓志,则是记载死者生平、郡望官衔、卒葬信息、后裔子嗣等身份信息,并伴随死者埋葬于墓中的石刻文字,由碑刻文字发展而来。
刘勰《文心雕龙》“诔碑”一章中曾提及碑记文,认为撰写碑志应具备史学之才,要有传记之法和铭文之韵,当然根本在于“标序盛德”和“昭纪鸿懿”[5]。
虽然刘勰是在探讨碑文的创作标准,但也不可不谓是对墓志创作特点的精辟阐述。
墓志的起源争议较大,这种文体在魏晋六朝时期初具雏形,在唐朝较为发达,具有颂赞死者、标记墓碑、教化义理的主要功用。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神道碑。
神道碑是立于死者墓道两旁的碑记文字,且一般多通行于统治阶级上层,如帝王后妃、皇亲国戚、达官显宦等,但其文章内容与墓志、墓碑十分相近。
找一些送别“已故朋友”的诗歌
找一些送别“已故朋友”的诗歌悼念刚去世友人的古诗?1.《梦微之》唐代: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2.《李白墓》唐代:白居易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3.《哭李商隐》唐代:崔珏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4.《蔡中郎坟》唐代:温庭筠古坟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后身。
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
5.《遣悲怀三首·其三》唐代:元稹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悼念朋友去世的诗句列举如下:1、《江城子》宋代: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2、《悼亡诗》南北朝:沈约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3、《忆友人》宋代:虞俦紫鸾栖棘乳溪边,不羡群飞漫刺天。
一见交情真我辈,更将诗句洗尘缘。
宁唯刮目须三日,恨不从公蚤十年。
只恐秋风趣分袂,尺书傥有雁能传。
4、《为薛台悼亡》唐代:白居易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夜冷空房不见人。
5、《李白墓》唐代:白居易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遗民世界的黄昏——论顾炎武的悼友诗
遗民世界的黄昏——论顾炎武的悼友诗
李瑞豪
【期刊名称】《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结合<日知录>中的诗论解读顾炎武的悼友诗是理解顾炎武诗歌的一个途径.悼友诗作为顾炎武的"私人话语",契合了他的"学术话语".前期的悼友诗多叙事,有着诗以存史的性质.晚年的悼友诗贵隐括,带着一层衰颓的色彩.他在悼友中也追悼着自己.从他的悼友诗中我们能看到时间解释了遗民的悲剧宿命.
【总页数】5页(P47-51)
【作者】李瑞豪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22
【相关文献】
1.先秦至唐五代悼友诗简论 [J], 温瑜
2.论杜甫的悼友诗及其礼俗文化渊源 [J], 孙雪萍
3.顾炎武与遗民"诗史"的书写 [J], 牛秋实;党文云
4.遗民的倔强与救赎——论顾炎武之“怪人”“怪诗” [J], 常晓敏
5.遗民的倔强与救赎——论顾炎武之“怪人”“怪诗” [J], 常晓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杜甫生平研究述论——兼评《杜甫亲眷交游行年考》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杜甫生平研究述论——兼评《杜
甫亲眷交游行年考》
沈文凡;孟祥娟
【期刊名称】《杜甫研究学刊》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由"诗史"到"诗圣",杜甫的接受和研究已经走过一千多年,关于杜甫的生平、思想、诗文、经历等等的研究已面面俱到,锱铢不遗,相关的文章、专著可谓汗牛充栋.新时期的学者们充分利用前人的成果,不囿旧说,力求精深,仍然在某些问题上取得了进展与突破.本文对近30年来的杜甫生平研究情况进行综合评述,同时对陈冠明<杜甫亲眷交游行年考>进行评介.
【总页数】6页(P34-39)
【作者】沈文凡;孟祥娟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130012;吉林大学,132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
【相关文献】
1.评陈冠明、孙愫婷《杜甫亲眷交游行年考》(外一种:《杜甫亲眷交游行年表》) [J], 李寅生;李杰玲
2.杜甫卒葬研究的重大进展——兼评《杜甫研究·卒葬卷》 [J], 刘明立
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杜甫"生平"研究述论(续)——兼评《杜甫亲眷交游行
年考》 [J], 沈文凡;孟祥娟
4.厘清杜甫的亲眷交游与杜甫创作的关系——陈冠明、孙愫婷《杜甫亲眷交游行年考》读后 [J], 莫道才;郑韬
5.隐逸与园林:关于杜甫农业诗中的几个问题——兼评《杜甫农业诗研究》 [J], 郝润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嗣奭“诗圣”说与晚明士人对杜甫诗歌伦理内涵的开掘
Wang Sishi's Opinions on "Sage of Poetry" and Probes into the Ethical Connotations of Du Fu's Poetry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作者: 孙雪萍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山东济南250010
出版物刊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39-45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6期
主题词: 王嗣奭;杜甫;诗圣;晚明;伦理内涵;经世精神
摘要:王嗣奭自觉以儒学价值观来审视和重估杜甫的地位,重塑其典范形象.在国势飘摇、世风日下的现实面前,王氏推崇杜甫,抉发、张扬“诗圣”的稷契之志、仁者情怀,实则是在表露一种道德伦理倾向,一种政治与人格追求,在为宣扬自己的经世之志做理论上、精神上的铺垫.事实上,王氏杜诗学思想的出现并非偶然.综观晚明时期的杜诗批评,承继宋代诗学批评取向,重道德伦理内涵的开掘蔚为气候.将杜诗放在现实需要下予以观照,将杜甫的经世精神推广于他人和整个社会群体,进而解决现实中面临的种种危机,这是晚明诗学者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也是该时期杜诗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研究学刊二o 一o 年第一期 总第103期论杜甫的悼友诗及其礼俗文化渊源孙雪萍1摘 要2悼祭文学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悠久、文化礼俗内涵最为丰富的题材之一,杜甫在这方面的创作所体现出的丰富的文化意蕴更是极为深广。
特别是他的悼友诗,不仅数量多,质量亦高,达到了古代抒情诗的极高境界。
本文试图将这些作品放在中国古代传统的礼俗文化背景下加以考察,以期有所创获。
1关键词2礼俗文化 杜甫 悼友诗 友情作者:孙雪萍,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博士,250011。
杜甫现存诗集中,专门的悼友诗有24首,悼念对象主要有李邕、房琯、郑虔、苏源明、高适、严武、李琎、斛斯融、韦侍御、萧尊师、王抡、席谦、李之芳、韦之晋、李峄等共15人。
这些诗都写于中晚年。
从创作缘由上看,有的是闻知好友去世消息后所作,如5闻高常侍亡6;有的是在亡友坟前或生前居住场所所作,如5别房太尉墓6、5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6;有的则是遇到正在被运回故里的亡友的棺榇后所作,如5哭严仆射归榇6;还有的是睹物思人之作,如5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6。
另外,还有一组特殊的悼亡诗5八哀诗6,则是杜甫在夔州时为集中悼念已故的唐代八位英才所作,这其中有五位是作者的生前挚友。
与唐代其他诗人比,杜甫的悼友诗不仅数量多,质量亦属上乘,达到了古代抒情诗的极高境界。
如果我们将这些作品放在古代传统的礼俗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理解会更全面深刻,收获也会更多。
一丧悼是生者对死者崇敬、追怀、哀伤、悯惜等情感的真切流露与表现,悼祭文学则是对这类情感的集中反映。
杜甫悼友诗的内在价值,不仅体现在成功地表达了这类感情,更重要的是极大地拓展了同类诗歌的思想内涵。
(一)表达了对亡友真挚的怀念伤悼之情。
人与人之间的阻塞,最痛心者莫过于生死悬隔。
杜甫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契友知音辞世的消息,总是给他的心灵带来特别强烈的震动,且很长时间难以平复。
高适曾在蜀中先后任彭州、蜀州刺史及剑南节度使,后于广德二年(764年)三月离蜀回朝,一年后(永泰元年)即辞世。
老杜闻讯十分悲伤,作5闻高常侍亡6:/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
虚历金华省,何殊地下郎?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
独步诗名在,只令故旧伤。
027表达了痛失良友的伤悼之情,发自肺腑,有肝肠寸断的感觉。
杜甫对这位老友一直怀念不已,除写了此诗外,后又在5昔游6、5遣怀6等诗中追忆他们的友谊。
而在高适亡去数年后,又作了5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6。
此诗的序本身就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悼念文章:/开文书帙中,检所遗忘,因得故高常侍适往居在成都时高任蜀州刺史人日相忆见寄诗,泪洒行间,读终篇末。
自枉诗已十余年,莫记存没又六七年矣。
老病怀旧,生意可知。
0诗正文感慨国事蜩螗,故友凋零,写得尤为沉痛,可以说是一篇用血泪凝成的悲歌。
杜甫秉性诚恳,对人以诚相交,因而他的悼友诗往往具有浓烈、炽热的真情: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
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
(5哭严仆射归榇6)相知成白首,此别间黄泉。
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
(5哭李尚书之芳6)童孺交游尽,喧卑俗事牵。
老来多涕泪,情在强诗篇。
(5哭韦大夫之晋6)这些诗句,无一不从肺腑里流出,没有一丝一毫的浮浅庸俗的滥情和弄虚作假的虚情,更没有后人常常犯的为应酬而强作无病呻吟问题。
宋人李格非就说过:/文章以气为主,气以诚为主,故老杜之诗谓之诗史者,其大过人在诚实耳。
0(释惠洪5冷斋夜话6卷三引)杜甫的悼友诗,几乎篇篇都为/拔萃绝群之什0,这与后来的一些诗人所作的形式化、程式化,捃摭套语以塞责应酬的溢美敷衍之作不可同日而语。
唯其如此,杜诗才会撼人心魄,才会流传千古。
(二)借哀悼为亡友鸣不平。
杜甫对朋友,无论荣辱穷达,都深切关怀。
特别是在有的朋友遇到困难挫折,或受到不公正待遇时,他常常是忧心如焚,千方百计为他们鸣冤叫屈和打抱不平。
而在他们死后,更是念念不忘。
郑虔是杜甫的至交。
天宝初年郑氏为协律郞,玄宗爱其才,称许他的诗、书、画为/郑虔三绝0。
安史乱中,郑虔被叛军劫到洛阳,安禄山给他一个/水部郎中0的官职,郑未就任,还暗中给唐政府通报消息。
唐肃宗收复洛阳后,对于陷贼为官者,或处极刑,或流放贬谪。
当时郑虔被定为次三等罪,遭到/严谴0,远贬台州。
凭借自己对朋友的了解,杜甫认为朝廷对郑虔的处置有问题。
为此,他曾写过5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6、5题郑十八著作丈故居6、5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6、5所思6等诗公开为其辩护。
郑虔卒后,杜甫又作5怀旧6、5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6,表达怀念痛惜之情。
虽如此,杜甫仍感意犹未尽,遂于大历元年(766)秋客居夔州时,专门写了一篇悼友长诗,即5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荣阳郑公虔6,带着强烈的感情倾向高度评价了郑虔的才学、为人和爱国情怀,特别是对他蒙冤屈死表示了同情:/反覆归圣朝,点染无涤荡0,说他本是一心向阙的忠臣,无奈被认定接受伪职,但他绝对是无辜的。
房琯是杜甫的布衣之交,曾被任命为宰相,后因党争又被免职,远贬蜀地。
在当时险恶的政治环境中,杜甫挺身而出,毅然向肃宗上书,言房琯功大于过,/罪细不宜免大臣0,为其辩护。
结果得罪皇帝,几遭杀身之祸。
而在房琯病逝后,杜甫又亲至阆州,祭吊并撰5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6,对亡友一生作了高度评价和赞美,同时也忘不了为其鸣不平。
次年28春,杜甫从阆州将启程赴成都,又特到房墓前告别,并作5别房太尉墓6:/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0全诗从头至尾仅写了一个墓前告别场面,但其中却抒发了知交间的无比深厚的友谊。
后来杜甫听说房氏灵榇要归洛阳,又作5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6,再一次表达了对老友的同情和悼念。
(三)融社会现实内容于伤悼之中。
杜甫是一位现实主义诗人,他的悼友诗自然也要受着特定的社会、历史、政治条件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出唐代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特征。
诗人往往借命运主题的谈论而品评、指斥时政,抒吐胸中垒块。
李邕是盛唐文坛的大名人,杜甫青年时就得到这位前辈赏识。
在5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6中,杜甫高度评价了这位前辈的才华和人品:/长啸天地间,高才日陵替。
古人不可见,前辈复谁继!0然而这样一位人才却屡遭贬斥,终被李林甫陷害而死。
而让杜甫异常悲愤的是,李已故二十年了,朝廷竟还不为其昭雪:/哀赠竟萧条0,不知何时才能洗雪冤情。
李邕的悲剧,实际上更多的是政治悲剧。
杜甫的悼友诗,还真实反映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东西南北更谁论,白首扁舟病独存。
遥拱北辰缠寇盗,欲倾东海洗乾坤。
边塞西羌最充斥,衣冠南渡多崩奔。
鼓瑟至今悲帝子,曳裾何处觅王门。
0(5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6)面对内忧外患,诗人恨不能翻倒东海来冲洗这纷乱的乾坤。
这几句诗,都是联系自己的处境并把对亡友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联系在一起,用/东西南北0四字镶嵌的四句诗尤为突出,它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杜诗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思想特征。
无端失去良朋已然令人悲伤,而在凄风苦雨的乱世丧友,就更让穷困孤独的杜甫伤怀不已了:/地下苏司业,情亲独有君。
那因丧乱后,便作死生分。
老罢知明镜,归来望白云0(5怀旧6),/存亡不重见,丧乱独前途0(5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6),/风尘逢我地,江汉哭君时0(5哭李常侍峄二首6)等等。
在这些诗句中,杜甫将国家丧乱与友人死别放在一起,将忧国忧民与丧友之痛交织结合在一起,更觉悲情深重,更觉沉痛凄婉。
(四)借悼友人以自悼。
悼友诗经常包含伤悼主体的自悼成份。
所谓/自悼0,是个体对生存状态面临命运摧折时的一种情绪反映。
杜甫每次在感受了亡友的死亡过程后,对自己的命运也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经过了一次次友人失去后的情感埋葬过程,杜甫身心总会受到剧烈的创伤,诗中不免染上人生沧桑之叹。
而随着风烛残年的到来,不多的友朋又相继辞世,这使本就感到怀才不遇、心灵孤苦的杜甫更觉雪上加霜。
因此,在杜甫的悼友诗中,常常会弥漫着一种在孤寂凄凉的环境中自伤自悼的感伤气氛。
/故旧谁怜我,平生郑与苏。
存亡不重见,丧乱独前途。
,,情乖清酒送,望绝抚坟呼。
0 (5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6)两位挚友相继辞世于异乡,使诗人从此失去最痛惜理解自己的知己,这怎能不让人有天荒地老、穷途末路之感呢?/不但时人惜,只应吾道穷。
一哀侵疾病,相识自儿童。
处处邻家笛,飘飘客子蓬。
强吟5怀旧赋6,已作白头翁。
0(5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6)又闻两位儿童时即相识相交的好友作古,怎能不让疾病缠身的衰翁因过度悲伤而毛发尽白!杜甫这些感人诗句,都是因哭友而转为自悼的伤逝怀旧的体现,也是他对孤独、对自然规律、对死亡29的一种深切体认。
这种自悼情愫,又使悼友诗倍增凄切感伤成份。
总之,杜甫的悼友诗,在追悼朋友的时候也在追悼着自己,追悼着一个逝去的时代。
二从以上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杜甫把悼友诗作为文学创作重要的严肃的题材来对待,以一种极为肃穆诚恳的态度来悼念亡友。
他借诗表达宣泄的,是自己不可抑制和不得不发的悼友深情。
从艺术表现方面看,杜甫的悼友诗在继承前人创作经验的同时,更展示了他杰出的创造力。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形式典雅工整,风格变化多端。
死亡的庄严与伤悼的肃穆,使得相关的情感表达繁复曲折,庄重整饬。
从文体方面看,汉魏以来,哀祭类诗多用五言, 5文选6中/哀伤0类和/挽歌0类分别收诗13首和5首,全为五言诗。
这些诗作都有形式工整、风格庄重典雅的特点,与所表达内容的严肃性相表里。
杜甫的悼友诗,很好地继承了汉魏以来诗歌的优良传统,而在形式上更为严谨,更为精致。
杜甫二十题24首悼友诗,有21首是五言体,其中有11首还是五言律诗。
这些诗音韵铿锵,格律工稳,形式完美,艺术功力深厚。
与此同时,杜甫的悼友诗在艺术形式上还不拘一格,勇于创新。
5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6和5存殁口号二首6都是七言之作,前者用的是七言古体,句式整齐划一,笔力苍劲,善于在排比的整句中体现内容的转折。
后者是两首七绝,乃杜甫大历年间流寓夔州时感怀四位或存或殁的友人即席谦、毕曜、郑虔、曹霸所作。
两诗双起双承,相互映衬,在体式写法上十分特别。
王嗣奭云:/此亦公自创为体,而其人亦偶然有存殁之异,后遂有效之者。
0(5杜臆6卷七)5八哀诗6是杜甫悼友诗中的佳作,最能体现其创造精神和艺术功力。
王嗣奭评5八哀诗6的话发人深省:/此八公传也,而以韵语记之,乃老杜创格,盖法5诗6之5颂6;而称为诗史,不虚耳!0王氏评语可谓独具只眼。
八首诗均为长篇巨制,以纪传体形式,在写实记事,直切陈述的基础上,运用形象的描述和典型的概括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全面展现了传主的生平大节,深得5诗经6中/三颂0之神髓。
胡应麟在评论杜诗风格时说: /杜诗正而能变,变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乃得众调,故绝不可及。
0 (5诗薮#内编6卷四)众调即多样化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