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流量的调节
解决脑供血不足的几个小动作
![解决脑供血不足的几个小动作](https://img.taocdn.com/s3/m/ef61232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c.png)
解决脑供血不足的几个小动作解决脑供血不足的几个小动作:1. 充分休息和睡眠:日常均衡的休息和睡眠对于维持脑部正常功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每天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并且习惯性地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一般来说,每天睡眠时间范围为7-8个小时,即可使脑部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
2. 注意饮食:应注意饮食,每天多食用富含ω-3脂肪酸的鱼类和橄榄油,比如鲑鱼、三文鱼、鲭鱼等,这些鱼类中富含的ω-3脂肪酸能够有效地提高脑功能,并促进脑血管的扩张,从而调节脑血流量循环。
此外,还可以多食用水果、蔬菜、豆类制品,尽量少食用油炸食物,以及食用含有大量糖分和高热量的零食。
3. 参加有氧运动:参加适当的有氧运动能够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有助于改善全身的循环,从而提高脑部的血流量,有助于改善脑供血不足的状况。
研究表明,轻度的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都有助于调节脑血流量循环。
4. 做脑肌放松活动:应经常做一些脑肌放松活动,比如肌肉放松、呼吸调节、瑜伽练习等。
这些活动能够有效调节神经系统,从而调节脑血流量循环,有助于改善脑供血不足的状况。
5. 做智力锻炼:智力锻炼可以帮助脑部获得自我调节的能力,增加脑海中的思维能力,并有助于形成脑部的血液供应,从而克服脑供血不足的状况。
可以做一些脑力游戏、完成数学计算等,以提高脑力和促进脑血流量循环。
6. 避免抽烟和饮酒:抽烟和饮酒都将使血压升高,进而影响脑部血液供应,进而导致脑供血不足的状况。
故应勤俭节约,避免抽烟和饮酒,以维持正常的体内血压,以及正常的脑血流量循环,以达到改善脑供血不足的目的。
脑血管病--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内科护理学(二)》第十一章第二节讲义
![脑血管病--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内科护理学(二)》第十一章第二节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69dacb1559eef8c75fbfb3c6.png)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内科护理学(二)》第十一章第二节讲义脑血管病概述识记:病因及危险因素。
领会: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脑血管病,是指由于各种病因所致的脑血管疾病的总称。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脑卒中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症状持续时间至少24小时。
【脑血管病的分类】按病理改变,可分为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
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
临床上缺血性脑血管病比出血性脑血管病更多见,尤其以脑血栓形成最常见。
按发病急缓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脑血管病。
临床以急性脑血管病更多见。
按病程发展可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性卒中(发病后24小时症状逐渐加重)、完全性卒中(发病6小时内症状达高峰)。
【脑的血液供应】脑部的血液供应来自两个动脉系统,即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从颈总动脉发出,经颈动脉管入颅,依次发出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供应眼部和大脑前3/5的血液,包括额叶、顶叶、颞上回和基底节等。
两侧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发出,经枕骨大孔入颅后,至脑桥下缘汇合成一条基底动脉。
椎动脉分支有小脑后下动脉、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基底动脉分支有小脑前下动脉、旁正中动脉、内听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供应大脑后2/5(颞叶的基底面、枕叶)、丘脑、脑干和小脑的血液。
脑部血管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其中Willis 环最为重要。
前交通动脉使两侧大脑前动脉互相沟通,后交通动脉使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沟通,共同构成Willis 环。
该环对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之间,尤其是两侧大脑半球的血液供应,有重要的调节和代偿作用。
淑燕整理的汕医网-生理学题目整理版
![淑燕整理的汕医网-生理学题目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70bb313169a4517723a34f.png)
第1题:急性失血时,最先出现的代偿反应是:A:血管的自身调节B:交感神经系统兴奋C:组织液回流增加D:血管紧张素II增多E:心率明显加快答案是B第2题:下列关于血-脑屏障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可能是血-脑屏障的形态学基础B:血-脑屏障又称血-脑脊液屏障C:O2、CO2分压升高时脑血流量增加D:葡萄糖、氨基酸、甘露醇和蔗糖都不能通过血-脑屏障E:水溶性物质一般都易通过血-脑屏障答案是A第3题:关于脑血流量的调节,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脑血流量主要取决于脑动、静脉之间的压力差和脑血管的血流阻力B:影响脑血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颈动脉压C:血液CO2分压升高时脑血流量增加D:实验证明,在同一时期内脑的不同部分的血流量是相同的E:脑血管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的支配,但作用不明显答案是D第4题:关于肺循环的生理特点,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肺循环血流阻力较体循环大B:肺动脉压较主动脉压高C:肺部的血流量约为450ml,占全身血量的9%D:用力呼气时肺血容量增加,而深吸气时可减少E:一般认为肺部组织液的压力为正压答案是C第5题:在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下列哪个器官的动脉血和静脉血含量差值最大?A:脑B:心脏C:肾脏D:皮肤E:骨骼肌答案是B第6题:心肌缺氧时冠状动脉舒张,主要时通过下列哪一因素引起的?A:氢离子C:腺苷D:前列腺素E:乳酸答案是D第7题:关于冠脉血流量,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A:在心室收缩期少,舒张期多B:占心输出量的4%~5%C:动脉舒张压升高,冠脉血流量增多D:在心肌缺氧时冠脉血流量减少E:血管紧张素II能使冠脉血流量减少答案是C第8题:冠脉血流量主要取决于:A:心缩期长短B:心舒期长短C:神经对冠状血管的支配作用D:血液粘滞度大小E:主动脉收缩压高低答案是B第9题:肾上腺素不具有下述哪项作用:A:使心肌收缩力增强B:使心率加快C:使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D:使骨骼肌血管舒张E:使组织液生成减少答案是E第10题:下列物质中不能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的是:A:局部代谢产物B:缓激肽血管活性肠肽C:血管活性肠肽D:血管紧张素IIE:前列腺素I2答案是D第11题: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效应是:A:两者的升压效应相近B:两者引起的心率变化相似C:小剂量的肾上腺素使皮肤微动脉舒张D:去甲肾上腺素使胃肠道微动脉舒张E:在完整机体中,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引起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第12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动加强时:A:醛固酮释放减少B:肾脏排除钠量减少C:肾脏排出钾量减少D:静脉回心血量减少E:抑制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答案是B第13题:下列升高血压作用最强的物质是: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抗利尿素D:血管紧张素IIE:醛固酮答案是D第14题:关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化学感受性反射的叙述下,列哪项错误?A:平时对心血管活动不起明显的调节作用B:在低氧、窒息和酸中毒等情况下才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作用C:对于感受动脉血低氧是十分重要的D:可反射性引起呼吸变慢变浅E:对心血管的效应是血压升高答案是D第15题:引起心交感神经活动减弱的情况是:A:动脉血压降低B:肌肉运动C:血容量减少D:情绪激动E:由直力变为平卧答案是E第16题:心迷走神经兴奋时,哪项结果是错误的?A:可使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增大B:可使心房肌收缩力减弱C:可使心房肌不应期延长D:可使房室结的传导速度减慢E:可使心房肌兴奋性降低答案是C第17题:当carotid sinus barorecepor的传入冲动增多时,可引起:A:心迷走紧张减弱B:心交感紧张加强C: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D:心率加快E:动脉血压升高答案是C第18题:正常情况下,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最高的颈动脉窦内压为:A:4.00~6.67kPa(30~50mmHg)B:9.33~12.0kPa(70~90mmHg)C:12.0~14.7kPa(90~110mmHg)D:17.3~20.0kPa(130~150mmHg)E:22.7~25.3kPa(170~190mmHg)答案是C第19题:以下哪种情况可使心输出量增加:A:刺激心迷走神经穿出纤维B:由平卧转为站立C:心率加快,超过180次/分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减少E:颈动脉窦内压降低答案是E第20题: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适宜刺激是:A:高于180mmHg的动脉血压B:低于60mmHg的动脉血压C:生理范围内变动着的动脉血压D:血液中O2与CO2分压变化E:以上都不是答案是C第21题:关于减压反射,错误的是:A:只有在血压60~180mmHg的范围内起作用B:对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更加敏感C: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D:在平时安静状态下不起作用E: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反射活动加强,导致血压回降答案是D第22题:动物实验,暂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可使:A: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B:颈动脉体受刺激增多C:心迷走神经紧张增强D: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E:血压升高答案是E第23题:下述儿茶酚胺对心肌的作用哪一项是错误的?A:使肌钙蛋白对Ca2+的亲和力降低B:增加慢反应细胞0期Ca2+内流C:减少自律细胞4期的If内向离子流D:缩短心肌不应期E:增加心肌收缩能力答案是C第24题: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引起心率减慢是由于:A:窦房结细胞对K+通透性降低B:窦房结对K+通透性增加C:窦房结细胞对Ca2+通透性增加D:窦房结细胞对Na+通透性增加E:窦房结细胞对Cl-通透性增加答案是B第25题:关于人体内的多数血管的神经支配,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只接受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的单一支配B:只接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单一支配C:既有缩血管纤维也有舒血管纤维D:接受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支配E:接受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的支配答案是B第26题:在下列器官的血管中,缩血管神经纤维分布密度最大的是:A:骨骼肌B:心脏C:脑D:皮肤E:肾脏答案是D第27题: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多导致水肿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B:组织液静水压降低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D:毛细血管血压升高E:淋巴回流受阻答案是D第28题:生理情况下,通过影响有效滤过压而改变组织液滤过与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A:毛细血管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B:毛细血管压和组织液静水压C: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和静水压E:组织液静水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答案是C第29题:毛细血管前阻力和毛细血管后阻力之比值减小时,则:A:毛细血管平均压升高B:毛细血管平均压降低C:毛细血管平均压正常D:毛细血管的胶体渗透压增大E:毛细血管的胶体渗透压降低答案是A第30题:控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的是:A:由内脏平滑肌特性所决定B:由交感神经紧张性决定C:受副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支配D:受局部组织的代谢活动所控制E:直接受血压的影响答案是D第31题:下列情况下,能使组织液生成减少的是:A:大量血浆蛋白丢失B:毛细血管前阻力减少C:淋巴回流受阻D:右心衰竭,静脉回流受阻E: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答案是E第32题: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A:(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B:(毛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C:(毛细血管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毛细血管压+组织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E:毛细血管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答案是A第33题:下列关于微循环直捷通路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经常处于开放状态B:血流速度较快C:主要机能不是进行物质交换D:主要机能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进入静脉E:在皮肤中较多见答案是E第34题:真毛细血管不具有下列哪一项特点?A:管壁薄,通透性大B:血流缓慢,一般为层流C:在不同器官组织中的分布密度差异达D:是血液和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E:安静时,骨骼肌中大约有50%的真毛细血管处于开放状态答案是E第35题:患者的动脉血压降低、中心静脉压增高表示:A:重度静脉回流障碍B:轻度静脉回流障碍C:有效循环血量减少D:左心功能不全E:全新功能不全答案是E第36题:关于静脉,下列叙述中哪一项时错误的?A:受交感缩血管小薇支配B:管壁平滑肌在静脉被扩张时发生收缩C:容纳了全身血量的一半以上D:回心血量不收体位变化的影响E: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和中心静脉压之差答案是D第37题:下肢肌肉运动时节律性地挤压下肢静脉,正确的作用是:A:可驱使静脉内的血液向心脏和毛细血管两个方向流动B:是人在立位时下肢静脉血回流的唯一动力C:可减少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压力差D:可增加下肢组织液的生成E:加速了静脉回流,减少组织液的生成答案是E第38题:心脏收缩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这是因为:A:动脉血压升高B:血流速度增快C:心输出量增加D:心舒期室内压低E:静脉压增高答案是D第39题: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时错误的?A: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B: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状态的一个指标C:其正常变动范围为0.4~1.2kPa(4~12cmH2O)D: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低E:外周静脉广泛收缩时中心静脉压升高答案是D第40题:关于静脉血压的描述,错误的是:A:站立时颅内静脉窦的压力低于大气压B:正常成人在立正状态下,足背静脉压和主动脉平均压几乎相等C:深吸气时中心静脉压升高D:中心静脉压的高低与心脏的射血能力有关E:足背静脉压在行走时比立正时低答案是C第41题:动脉脉搏波形的降中峡可以标志心动周期中哪一时期的开始?A:房缩期B:等容收缩期C:等容舒张期D:快速射血期E:快速充盈期答案是C第42题:下列哪项数据主要反应外周阻力的大小?A:收缩压B:舒张压C:脉压D:中心静脉压E:体循环平均充盈压答案是B第43题:当大动脉管壁硬化时,下列哪一项时错误的?A:动脉收缩压升高B:动脉舒张压降低C:大动脉容量减少D:脉搏波传播速度加快E:动脉脉压减小答案是E第44题:在外周阻力减小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B: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C:收缩压轻度升高,舒张压明显升高D:收缩压轻度降低,舒张压明显降低E:以上都不是第45题:下列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外周阻力增加,舒张压升高B:心率加快,脉压减小C:大动脉硬化,舒张压升高D:搏出量增加,脉压增大E:回心血量增加,脉压增大答案是C第46题:老年人的动脉管壁组织发生硬化可引起:A: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增强B: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都不大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D:脉压增大E:脉压减小答案是D第47题: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是:A:血液粘滞度B:红细胞树C:血管长度D:小动脉口径E:大动脉弹性答案是D第48题:影响正常人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A:大动脉弹性B:心输出量C:阻力血管的口径D:血液粘滞性E:年龄答案是C第49题:生理情况下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A:心率的变化B:搏出量的变化C:外周阻力的变化D:循环血量的变化E: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答案是B第50题:主动脉在缓冲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主动脉:A:口径大C:管壁有可扩张和弹性D:血流速度快E:对血流的摩擦阻力小答案是C第1题:A:感受器位于膀胱上B:初级中枢位于骶段脊髓C:反射过程存在负反馈控制D:排尿反射受意识控制E:反射过程存在正反馈控制答案是C第2题:A:碘锐特B:肌酐C:菊粉D:葡萄糖E:尿素答案是D第3题:A:致密斑兴奋B:致密斑兴奋增加C:血管紧张素增多D:支配肾脏的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E:血容量减少答案是D第4题:A:循环血量减少B:血钠浓度降低,血钾浓度升高C:肾交感神经兴奋D:肾素分泌减少E:血管紧张素增加答案是D第5题:A:交感神经活动B:血K+浓度C:致密斑兴奋D: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的活动E:动脉血压答案是B第6题:A:大量饮水B: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C:循环血量增加D:静脉输入低肾液体E:静脉输入甘露醇答案是E第7题:A:循环血量减少B:大量出汗C: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E:数日内饮水量严重不足答案是C第8题:A:与髓袢、集合管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吸收有关B:外髓高渗的形成依赖于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C:内髓高渗的形成依赖于升支细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D:内髓高渗的形成依赖于集合管对尿素的被动重吸收E:近端小管基本上不参与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答案是C第9题:A:NH3与肾小管液中H+结合形成NH4+B:NH3是通过肾小管主动转运而进入小管液的C:NH4+与肾小管液中Cl-结合形成NH4ClD:NH3分泌对维持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E:NH3的分泌能促进NaHCO3的重吸收答案是B第10题:A:近端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均可分泌B:分泌过程与Na+的重吸收有关C:有利于HCO3-的重吸收D:可阻碍NH3的分泌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H+分泌增多时,K+分泌减少答案是D第11题:A:主要在近端小管重吸收B:与H+的分泌有关C:HCO3-是以CO2的形式从小管液中转运至小管细胞内D:Cl-的重吸收优先于HCO3-的重吸收E:HCO3-重吸收需碳酸酐酶的帮助答案是B第12题:A:只有近端小管可以吸收B:与Na+的重吸收相偶联C:是一种主动转运D:近端小管重吸收葡萄糖能力有一定限度E:正常情况下,近端小管不能将肾小球滤出的糖全部重吸收答案是E第13题:A:小管液中Na+被动扩散至小管细胞内B:重吸收过程是被动重吸收C:Na+的重吸收使水重吸收D:Na+的重吸收为Cl-重吸收创造了条件E:小管细胞管周瞙上的Na+泵主动转运Na+至组织间隙答案是B第14题:A:入球小动脉阻塞或痉挛时B:大失血时C:尿路阻塞使囊内压升高时D:大量出汗时E:以上全无关答案是D第15题:A:氨基酸B:Na+、K+、Cl+等电解质C:血浆白蛋白D:葡萄糖E:肌酐答案是C第16题:A: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瞙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三层组成B:基瞙对滤过瞙的通透性起最重要作用C:通透性与被滤过物质分子大小有关D:带正电荷分子更易通过E:带负电荷分子更易通过答案是E第17题:A:是肾的基本功能单位B:与集合管共同完成尿的生成过程C:可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D:近髓肾单位数量多于皮质肾单位E:近髓肾单位在尿的浓缩和稀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答案是D第18题:A:主要分布在靠近髓质的内皮层B:入球小动脉的口径比出球小动脉的粗C:肾小球体积大、髓袢长、可深达内髓质层D:出球小动脉可形成U形直小血管E:在尿的浓缩和稀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答案是B第19题:A:尿失禁B:尿频C:尿潴留D:多尿E:少尿答案是C第20题:A:尿道内括约肌收缩B:尿道内括约肌松弛C:尿道外括约肌收缩D:尿道外括约肌松弛E:逼尿肌收缩答案是C第21题:A:大脑皮质B:下丘脑C:延髓D:腰骶段脊髓E:骶段脊髓答案是E第22题:A:尿失禁B:尿潴留C:无尿D:尿崩症E:以上全不是答案是A第23题:A:血Na+升高,血K+降低B:血Na+降低,血K+升高C:血Ca2+升高D:血Cl-升高E: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答案是B第24题:A:近球小管B:髓袢降支C:髓袢升支D:远曲小管和集合管E:输尿管答案是D第25题:A:血管紧张素转化酶B:氨基肽酶C:羧基肽酶D:肾素E:肾上腺素答案是D第26题:A:肾素B:血管紧张素原C:血管紧张素ID:血管紧张素IIE:血管紧张素III答案是D第27题:A:肾上腺髓质B:肾上腺皮质球状带C:肾上腺皮质束状带D:肾上腺皮质网状带E:肾皮质答案是B第28题:A:血浆K+浓度B:细胞外液容积C:红细胞比容D:血浆胶体渗透压E:血液中H+浓度答案是B第29题: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的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引起的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C:血容量减少导致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D:血容量减少引起的醛固酮分泌增多E: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血管升压素增多答案是A第30题:A: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B:肾素C:血管升压素D:醛固酮E:前列腺素答案是C第31题:A:循环血量增加,血压升高B:醛固酮分泌减少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E: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答案是D第32题:A: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B: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C:醛固酮分泌增多D:醛固酮分泌减少E: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分泌都增加答案是B第33题:A:肾脏的致密斑B:肾脏的球旁细胞C:脊髓D:下丘脑E:上述各处均有答案是D第34题: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E:动脉血压升高答案是B第35题: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C:髓袢升支D:整个髓袢E: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答案是E第36题:A:在下丘脑视上核、视旁核合成,于神经垂体释放B:在下丘脑视上核、视旁核合成,于腺垂体释放C:在下丘脑促垂体区合成,于腺垂体释放D:在下丘脑促垂体区合成,于神经垂体释放E: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答案是A第37题: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明显降低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囊内压升高D:滤过瞙的通透性降低E:血管升压素分泌增多答案是A第38题:A:重吸收率固定,不随滤过率变动而变动B:重吸收率一般占滤过率的65%-70%C:两者成反比D:肾小球滤过率增多少,近端小管重吸收率就增多少E:近端小管重吸收率随液体成分而改变,与滤过率无关答案是B第39题:A: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升高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C: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D:醛固酮分泌增加E:肾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增加答案是E第40题:A:增加肾小球滤过率B:增加肾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C:减少血管升压素的释放D:减少醛固酮的释放E:减少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答案是B第41题: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渗透性利尿C:水利尿D: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E:醛固酮分泌减少答案是B第42题: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C:髓袢升支D:远曲小管E:集合管答案是E第43题:A:肾素B:血管紧张素C:醛固酮D:血管升压素E:前列腺素答案是D第44题:A:小叶间动脉B:弓形动脉C:弓形静脉D:网状小血管E:直小血管答案是E第45题:A:近端小管B:髓袢降支C:髓袢升支D:远曲小管E:集合管答案是E第46题:A:碳酸盐和NaClB:尿素和NaClC:尿素和葡萄糖D:NaCl和KClE:KCl和尿素答案是B第47题:A:低渗尿B:等渗尿C:高渗尿D:低渗或等渗尿E:等渗或高渗尿答案是D第48题: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B:动脉血压升高C:直小血管血流加快D:尿素生成减少E: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答案是D第49题:A:髓袢升支B:髓袢降支C:远曲小管D:内髓集合管E:外髓集合管答案是D第50题:A:近曲小管主动重吸收NaCl B:髓袢降支主动重吸收NaClC:髓袢升支主动重吸收NaClD:集合管主动重吸收NaClE:远曲小管重吸收NaCl答案是CB型选择题:第1题:A 尿道外括约肌收缩B尿道外括约肌舒张C 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舒张D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收缩E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内括约肌收缩(1):盆神经兴奋时:答案是C(2):腹下神经兴奋时:答案是E(3):阴部神经兴奋时:答案是A第2题:A髓袢升支粗段B髓袢升支细段C 髓袢降支细段D 远曲小管E 集合管(1):对水不易通透,主动重吸收Na+和Cl-的是:答案是A(2):对尿素有中等通透的是:答案是B(3):对水易通透,而对尿素不易通透的是:答案是D(4):有血管升压素时,对水易通透,并分泌K+,对尿素不通透的是:答案是D第3题:A 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 水利尿C 渗透利尿D 尿崩症E 囊内压升高(1):大量饮清水导致尿量增加称为:答案是B(2):下丘脑视上核受损导致:答案是D(3):甘露醇利尿的基本原理是:答案是C(4):输尿管结石引起少尿是由于:答案是E(5):低血压休克的病人尿减少的原因之一是:答案是A第4题:A 球旁细胞B 入球小动脉感受器C 致密斑D 肾髓袢E 近端小管上皮细胞(1):钠离子感受器是:答案是C(2):分泌肾素的细胞是:答案是A(3):尿浓缩稀释机制的重要结构是:答案是D(4):由溶剂拖曳方式重吸收钙的部位是:答案是E(5):感受牵张刺激的是:答案是B第5题:A近端小管B远曲小管和集合管C 髓袢升支粗段D髓袢升支细段E髓袢降支细段(1):对尿浓缩起主要作用的部位是:答案是B(2):对水的重吸收,受血管升压素调节的部位是:答案是B(3):对NaCl通透性低的部位是:答案是E(4):醛固酮作用的部位是:答案是B(5):血管升压素作用的部位是:答案是B第6题:A 近端小管B 髓袢降支细段C 髓袢升支细段D髓袢升支粗段E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1):主动重吸收NaCl的部位是:答案是D(2):NaCl被动扩散的部位是:答案是C(3):葡萄糖重吸收的部位是:答案是A(4):主动重吸收K+的部位是:答案是A(5):氨基酸重吸收的部位是:答案是A第7题:A 肾小球B 肾小囊C 近端小管D 髓袢降支细段E 集合管(1):原尿生成的部位是:答案是A(2):尿被浓缩的部位是:答案是E(3):原尿中的氨基酸被重吸收的部位是:答案是C(4):小管中的NaCl被显著浓缩的部位是:答案是D第8题:A 胰多肽B 胰岛素C 胰高血糖素D甲状旁腺素E降钙素(1):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激素是:答案是C(2):促进肾脏生成1,25-二羟维生素D3的激素是:答案是D(3):胰岛素A细胞分泌的激素是:答案是C(4):胰岛素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答案是B(5):胰岛素PP细胞分泌的激素是:答案是A第9题:A 盐皮质激B ACTHC 降钙素D生长抑素 E 甲状腺激素(1):在应激状态下,血液中浓度立即增加的激素是:答案是B(2):对胰岛素分泌有抑制作用的激素是:答案是D(3):对脑的发育最重要的激素是:答案是E第10题:A 一碘甲腺原氨酸B二碘甲腺原氨酸C三碘甲腺原氨酸D四碘甲腺原氨酸E 逆-T3(1):血中含量最高的甲状腺激素是:答案是D(2):生物活性最高的甲状腺激素是答案是C(3):可转化为逆-T3的是:答案是A(4):血液中的T3主要来自:答案是D(5)可以耦联生成T4的是:答案是B第11题:A 以激素调节为主B 以神经调节为主C 以代谢物反馈调节为主D 以自身调节为主E 受靶腺激素和下丘脑调节肽的双重调节(1):胰岛素的分泌:答案是B(2):催产素的分泌:答案是B(3):雌激素的分泌:答案是A(4):TSH的分泌:答案是E(5):糖皮质激素的分泌:答案是A第12题:A 降钙素B甲状腺激素C甲状旁腺激素D糖皮质激素E 1,25-二羟维生素D3(1):在激素贮存量上居首位的是:答案是B(2):调节血钙与血磷水平最重要的激素是:答案是C(3):缺乏时可引起水中毒的激素是:答案是D第13题:A 5%B 20%C 75%D 85%E 90%(1):甲状腺的含碘量占全身总含碘量的:答案是E(2):A细胞在胰岛素细胞中占的比例约为:答案是B(3):B细胞在胰岛素细胞中占的比例约为:答案是C(4):D细胞在胰岛素细胞中占的比例约为:答案是A第14题:A雌激素的作用B雌激素和生长激素的作用C 雌激素、孕激素和催乳素的作用D孕激素和生长激素的作用E 催乳素和催产素的作用(1):妊娠乳腺发育主要是由于:答案是C(2):分娩后乳腺泌乳主要是由于:答案是E第15题:A cAMPB 激素C 下丘脑D腺垂体 E 神经垂体(1):被称为第一信使的是:答案是B(2):被称为第二信使的是:答案是A(3):能合成加压素的是:答案是C(4):能合成催乳素的是:答案是D(5):能合成促黑激素的是:答案是D第16题:A呆小症 B 侏儒症C巨人症D肥端肥大症E粘液性水肿(1):幼年时生长素分泌过多可导致:答案是C(2):幼年时生长素缺乏可导致:答案是B(3):成年人生长素分泌过多可导致:答案是D(4):成年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可导致:答案是E。
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
![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c2cf5c7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9c.png)
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是保持大脑供氧和营养的重要机制。
当身体处于不同的环境和生理状态下,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机制会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大脑能够获得足够的血液供应。
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它的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对于大脑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在静息状态下,人体的正常收缩压大约为12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约为80毫米汞柱。
这个范围内的血压可以确保大脑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维持其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当我们进行身体活动或者面临应激时,血压会自动上升,这是为了应对身体的需求增加。
血压的上升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作用来实现。
当我们身体活动增加时,交感神经系统会被激活,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可以使心脏收缩力增加、心率加快,从而增加血压。
同时,交感神经系统也可以收缩血管,增加血液的压力。
与此同时,大脑的自动调节机制也会对血压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如果血压上升过高,大脑会引起血管扩张的反应,以降低血压。
这是通过释放一种称为一氧化氮的信号分子来实现的。
一氧化氮可以促使血管平滑肌松弛,使血管扩张,从而减少阻力,降低血压。
这个反应的目的是避免血压过高对大脑的伤害。
另一方面,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也对维持大脑功能至关重要。
大脑是身体的主要能量消耗器官,它占据了全身血液循环的约20%。
在保持血压恒定的情况下,脑血流量会自动调节以满足大脑代谢需求的改变。
这个自动调节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和脑血管自身的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当大脑代谢需求增加时,比如在学习或者进行复杂任务时,血管内皮细胞可以释放出一种称为内皮源性舒张因子的物质。
这个物质可以导致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
此外,脑血管本身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
当大脑被刺激时,脑血管可以迅速扩张以增加血流量,保持大脑功能的正常运行。
总的来说,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是身体保持大脑供氧和营养的重要机制。
血压的自动调节可以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作用来实现,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主要是通过血管内皮细胞和脑血管本身的调节来实现。
经颅多普勒卧立位试验临床应用与及脑血流自动调节
![经颅多普勒卧立位试验临床应用与及脑血流自动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11846abe9e3143323868933b.png)
脑血流自动调节CA
脑血流自动调节(Cerebralautoregulation,CA)是 指脑血流在动脉血压(Arterialbloodpressure,ABP)和脑 灌注压(Cer_x0002_ebralperfusionpressure,CPP)发生 改变时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通过颅内小动脉收缩或舒张 维持脑血容量相对稳定的过程。
帕金森病
HOW
HOW
脑内动脉血流速度(CBFV)变化几乎与血
压变化同步,健康人在血压迅速下降后(释放肱动脉 或股动脉袖带、倾斜位、卧位转立位)数秒内血压会 反射性增高,CBFV会在短暂降低后迅速增快,搏 动指数(PI)明显增加,此后CBFV和PI再恢 复正常。
但存在自主神经障碍的患者(如PD、多系统萎 缩等)血压下降时,CBFV不会出现明显增快,P I也不会出现明显增加,提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 可能存在脑血流自动调节CA异常。
数密切相关。
焦虑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有明显的不同,
从卧位快速变为立位时焦虑症患者 CBFV 的下
降值更明显,考虑这可能与焦虑症患者脑血管
自身调节受损,在体位改变时不能有效的保证
脑血流灌注所致。
晕厥
HOW
在先兆晕厥前会出现舒张压和平均脑血流速度降低、
搏动指数和脑血管阻力的升高,并总结为“血管舒缩能 力失调”会导致直立位血管迷走反应。
卧立位脑血流变化机制
“
健康的成年人由卧位变为立位时,心率会立即升高,并 在8~15s时达到峰值后降落;动脉压和总的血管阻力在5~ 10s内迅速降低,而后迅速回调甚至高于基线。
卧立位脑血流变化机制
“ 在正常的参与者中,假设直立位可以导致血流动力学的
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
![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503bae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1e.png)
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在生理学及医学领域中,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它涉及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中的自动调节机制,对于维持正常的脑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深入探讨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内在的自我平衡机制,以及一些疾病和症状的发生原因。
1. 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是指在不同血压水平下,脑血管对血流量的自动调节能力。
这条曲线通常呈现为一个 U 形曲线,即在较低的血压水平时,脑血管会自动扩张以保证足够的血流量供应给脑部组织;而在较高的血压水平时,脑血管则会自动收缩,以避免过多的血流导致脑部组织的损伤。
这种自动调节能力使得脑部能够在不同情况下保持稳定的血流供应,从而维持正常的脑功能。
2. 血压的影响血压是指血液在动脉内对血管壁的压力,通常包括舒张压和收缩压两个参数。
正常情况下,血压的变化是受多种因素调节的,其中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体液平衡的影响。
当血压处于较低水平时,脑部组织的血流供应会受到影响,容易导致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晕厥等症状;而当血压处于较高水平时,容易导致头痛、情绪波动甚至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3. 自动调节的意义了解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脑部血流动力学的理解,还能指导临床治疗和药物干预。
针对一些高血压导致的脑血管病变,可以通过调节血压水平来维持正常的脑血流量,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而言,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理学主题。
通过深入了解该曲线的形成机制和调节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血管自主调节的机制,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加强对脑血流动力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与脑血管疾病相关的病症。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血压和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曲线是人体内一个十分精密和智能的平衡机制。
它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我调节的机制,使得我们的脑部组织能够在不同情况下始终保持稳定的血流供应,从而保证脑部功能的正常运转。
人脑血流的调节与生理学意义
![人脑血流的调节与生理学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fa0803c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8.png)
人脑血流的调节与生理学意义人脑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必须保持足够的血流供应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物学功能。
然而,这种血流供应不能仅仅是恒定的,它必须能够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快速的自动调节,以使大脑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得到适当的供血。
这种自动调节机制称为自动调节,是大脑血流调节的重要生理学基础。
自动调节的生理学机制自动调节机制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学机制,主要通过三个自动调节机制来实现,这三个机制包括神经调节、代谢调节和血管调节。
神经调节是人体神经系统对大脑血流进行调节的机制,通过神经元的传导使血管收缩或扩张,以满足大脑的不同需求。
代谢调节是通过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对血管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机制主要是利用CO2、H+、K+等代谢产物来影响血管的收缩和扩张,以保证足够的血流供应。
血管调节是通过血管本身对大脑血流进行调节的机制,即扩张或收缩以适应大脑对血流量的不同需求。
神经调节机制主要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通过起搏器的作用来引起心脏的收缩,增加心输出量,同时也通过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来引起血管的收缩,从而降低血流量。
而副交感神经则对血管产生明显的扩张作用,这是通过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以及肾上腺素等垂体激素的作用来实现的。
代谢调节机制对大脑血流的调节也十分重要。
CO2通过呼吸作用而在吸入空气中生产。
当CO2浓度升高时,它可以通过经过肺脏后的血液而影响到血管的扩张。
这时,肺动脉内部的CO2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H+,其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致使血管扩张,扩大了血管的截面积,也就是导致了血流的速率增加。
而体内细胞的酸性代表长时间运动和持续工作时的废物排放,代谢调节机制同样利用代谢产物来对大脑血流进行调节,这种代谢产物可以刺激血管平滑肌舒张,增加血管的直径,从而增加大脑的血流量。
血管调节机制是通过一些生理因素对血管进行调节。
血管调节机制包括兴奋、抑制和自发缩血管等不同形式,对大脑血流的调节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263764b2e45c3b3566ec8b54.png)
麻醉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四章麻醉与循环一、填空1.在心功能障碍病人可用扩血管药物,这是因为引起后负荷增加使心输出量进一步降低。
2.运动时心率加快和心肌收缩力量增强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心交感中枢兴奋和心迷走中枢理蒯。
3.保护缺血心肌的基本途径是增加能量供应、减小心肌能量消耗。
4.颅内高压患者常以动脉血压升高,心率降低为特征。
5.电击复律术治疗心律失常时,要使刺激不落入心室的易损期内,以免引起心室颤动。
6.儿茶酚胺可诱发早期后除级和延迟后除极引起自律型心律失常。
7.循环衰竭包括:心力衰竭和周围循环衰竭。
8.椎管内麻醉时,心输出量减少o二、选择题1.Starling机制是指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取决于DA平均动脉压;B心率贮备;C心力贮备;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心室收缩末期容积2.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DA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B增强心室肌收缩力;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E使心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3.麻醉药物对心排出量的抑制程度从轻到重的顺序为AA氧化亚氮〉乙蟋〉异氟烷〉窥烷;B乙醍〉氧化亚氮〉异氟烷〉氟烷;C异氟烷〉氟烷〉氧化亚氮〉乙醒;D氧化亚氮>乙醒〉氟烷〉异氟烷;E乙醒〉异氟烷〉氟烷〉氧化亚氮4.奎尼丁可抑制下列哪种通道使心肌兴奋性降低EA Ca> BIC; C Cl-; D Mg2 * ; ENa「5.关于冠脉循环的解剖生理特点叙述错误的是:DA毛细血管丰富,与心肌纤维数的比例为1:1; B各冠状血管之间有吻合支存在;C血流丰富,60〜80ML/(100g・min) D;心肌血流分布均匀;E心室腔内存在腔血管6.下列哪项不是麻醉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的原因?EA自主神经平衡失调;B电解质紊乱;C麻醉用药;D手术刺激心脏;E输血7.眼科手术时可引起心功能过缓甚至停搏的反射是BA眨眼反射;B眼心反射;C眼睑反射;D瞳孔对光反射;E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性反射8.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取决于DA动作电位0期去极的速度;B阈电位水平的高低;C动作电位2期的长短;D动作电位复极末期的长短;E钠-钾泵的功能9.麻醉后体位由平卧转为直立位时,循环系统发生什么变化?EA血压下降;B血压升高;C血压不变;D心率减慢;E 以上都不正确10.保持脑血流量相对恒定的调节方式是C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自身调节;D前馈调节;E神经-体液调节三、名词解释:易损期:在相对不应期的开始之初有一个短暂的时间,在此期间应用较强的刺激可引起心肌纤维性颤动,这一段时间就称为易损期。
麻醉药物对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
![麻醉药物对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c72da30e45c3b3567ec8b92.png)
脑外血流量的调节
3.颅内压与脑容量 颅内压正常值为15mmHg(200mmH2O)。颅腔内一种成份 的增加,必然导致另一种成份或两种成份代偿性减少, 以维持颅内压不变。这种代偿达到极限后,如果某种 成份再继续增加,则会引起颅内压增高
其他调节因素
1.血红蛋白和血液粘度 高血红蛋白导致脑血流减少,血液稀释作用则相反。 红细胞压积对血液粘度影响最大,红细胞压积降低使 血液粘度降低,但也减少了血液的携氧能力
氟哌利多
脑灌流压
脑血流的自动调节在脑灌流压的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 脑血管扩张到最大限度时或病理情况下,如高碳酸血 症,低氧,抽搐,药物以及各种病理状态导致脑血管 过度扩张,压力自动调节功能丧失,脑血流直接依赖 于平均动脉压的高低
脑灌流压
由出血所致的低血压会引起明显的交感神经反应,使 脑外血管收缩,提高自动调节阈值的下限;如低血压 系交感神经抑制所致,则自动调节阈值的下限会降低。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自动调节阈值下限比血压正常者 高,因此对低血压造成的损害更敏感
其他调节因素
原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病人的血粘度升高,脑血流减少; 血液瘀积和血管阻塞使脑血管阻力进一步增加 红细胞大量增加还会激活血小板,使阻塞部位的血液 更容增长,脑血流减少 老年人脑血管对PaCO2变化的反应能力比年轻人明显降 低
一般来说,麻醉药物不影响血脑屏障的功能,但在异 常情况下如血压急剧升高,脑缺血等破坏血脑屏障时, 有些麻醉药物会加重此损害,并影响其渗透功能
脑外血流量的调节
PaCO2低于20mmHg以下,引发脑电图异常改变和感觉异 常 通过过度换气减少脑血流和脑容量来降低颅内压的作 用,随着时间延续效果会降低 临床上过度换气应避免将PaCO2降到20mmHg以下,尤其 是伴有阻塞性脑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痉挛的病人
脑血流灌注名词解释
![脑血流灌注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985c86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8.png)
脑血流灌注名词解释
脑血流灌注是指在脑部供血过程中,血液通过脑血管网络循环,向脑组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顺畅与否对于维持脑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在正常情况下,脑血流量和血压能够自动调节,以满足脑部代谢的需要。
具体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控、自主神经系统、细胞信号转导等。
同时,血液中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以及血黏度等参数也会影响脑血流灌注。
在脑血管疾病等病理情况下,脑血流灌注可能会受到干扰。
血管痉挛、血栓、动脉瘤破裂等都可能导致脑血流供应不足或中断,进而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等严重后果。
为了维持正常的脑血流灌注,医学上常常采取药物治疗、手术修复、减少危险因素等措施。
脑血流灌注的评估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手段之一。
通过测量脑血流量、速度以及灌注相关参数,可以评估脑功能状态、血管病变程度、血管内治疗疗效等重要信息。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血管超声、脑电图、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
血-脑屏障名词解释
![血-脑屏障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d4163f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2.png)
血-脑屏障名词解释血-脑屏障(BBB)又称血一脑屏障(BBS)是由紧密连接的两层脂质构成的生物膜,它不仅包含可逆性孔结构,还包括外膜中的P-selectin蛋白,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后者已经被证明在脑血流量调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定义可由三种成分组成。
其中,第一类为糖蛋白,主要成分是白蛋白,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白蛋白,白蛋白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将体内许多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运输到全身各处;另一类成分为脂质,主要成分是胆固醇,具有乳化脂肪、稳定细胞膜、保护细胞等功能;第三类为蛋白多糖,主要成分是明胶。
蛋白多糖在人体血液循环中起作用是增加细胞外基质的黏弹性,以保护细胞,同时也参与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调节。
因此,血脑屏障系统主要通过这些物质的合成与代谢实现了对脑血管及脑组织血流的调节。
血脑屏障对脑和视觉有重要的作用,当人体血管受损,或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等凝血因子聚集时,会阻碍血流的流动,使脑缺血,缺氧而发生脑梗死、脑栓塞。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不会产生很高浓度的凝血因子,脑部也不会因微血管出血而出现局灶性坏死,但当血管受损后,就会释放出过量的凝血因子,而使血液黏稠度增加,阻碍了血液流动,影响脑部供血,从而导致脑梗死、脑栓塞。
所以,在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脑组织免受缺血损伤。
1。
构成2、降低炎症反应,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水肿1。
对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来说,有些病人可表现为一过性或一侧肢体突然麻木无力,活动不灵活,持物不稳,有的还可伴有口歪、眼斜、语言不利或吐字不清。
这是因为血液黏稠度增加、微循环淤滞造成的。
所以,当血液黏稠度增高时,要提高警惕,多饮水,勤活动,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避免诱发脑血管病。
若发生上述症状,千万不可大意,要及时到医院检查。
2。
降低血液黏稠度对于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来说,要注意动脉粥样硬化。
特别是那些平素嗜烟、酗酒的患者更易出现中风。
中药调理增加脑血流量
![中药调理增加脑血流量](https://img.taocdn.com/s3/m/a24edd66f78a6529657d5326.png)
中药调理增加脑血流量经统计,能通过血脑屏障的中药有216种,占常用千余种中药的20%左右。
有益于脑的中药有以下几类增加脑血流量脑供血不足可导致眩晕、目花、乏力、腿软等种种不适,严重者常导致缺血性脑梗,丹参、黄芪等注射液已成为抢救这类急症患者的常规用药。
有11种中药有助于增加脑部血流量,如丹参是众所周知的活血药,对脑缺血有改善功能。
加上丹参可抑制凝血,降低血黏度、血脂,延缓动脉粥状硬化形成,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所以丹参片及丹参注射液多年来都是心脑血管疾病首选药物。
三七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为我国特产,其含三七总皂苷能明显改善脑缺血,特别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另外,如川芎、葛根、红花、银杏叶等,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尚未广泛应用但能增加脑血流量的有潼蒺藜、防己、海风藤、毛冬青、救必应,绞股蓝、刻叶茴芹等。
兴奋与抑制兴奋大脑各中枢的有20种中药,如麻黄、白芷、苍耳草、龙胆草、木防己、马钱子、香加皮等。
抑制大脑兴奋的中药达73种之多,可改善由于大脑过度兴奋而引发的惊厥、癫痫、抽搐、疼痛及失眠等症状。
如天麻经研究确有镇痛、镇静、抑制脑部癫痫样放电的作用,且和戊巴比妥有协同作用。
有毒的全蝎,其毒汁可抗癫痫、抗惊厥,对内脏痛、皮肤灼痛和三叉神经诱发皮层电位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此外临床常用的有羚羊角、石决明、石菖蒲、南星、羌活、柴胡、黄芩、水牛角、牛黄、熊胆、厚朴、党参、仙茅、当归等。
既能兴奋又能抑制大脑,或先兴奋后抑制,或先抑制后兴奋等具有双相调节作用的中药有黄连、麝香、秦艽、桂皮、刺五加、红景天、洋金花、天仙子、桑黄等9种。
如黄连含小檗碱,小剂量可兴奋大脑皮层,大剂量则抑制。
助眠具有安眠作用的中药有48种。
传统安神中药有磁石、龙骨、龙齿、琥珀、朱砂、酸枣仁、远志、合欢花等。
郁金对各期睡眠的延长作用明显优于传统安神中成药朱砂安神丸,提示所含郁金二酮具有明显中枢神经抑制效应。
补气药党参可增强异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及乙醚麻醉作用。
脑血流量的调节
![脑血流量的调节](https://img.taocdn.com/s3/m/5db8059f48d7c1c709a145d0.png)
脑血流量的调节1.脑血管的自身调节脑血流量取决于脑的动、静脉的压力差和脑血管的血流阻力。
在正常情况下,颈内静脉压接近于右心房压,且变化不大,故影响血流量的主要因素是颈动脉压。
政党情况下脑循环的灌注压为10.6-13.3kPa(80-100mmHg)。
平均动脉压降低或颅内压升高都可以使脑的灌注压降低。
但当平均动脉压在8.0-18.6kPa(60-140mmHg)范围内变化时,脑血管可通过自身调节的机制使脑血流量保持恒定。
平均动脉压降低到8.0kPa(60mmHg)以下时,脑血流量就会显著减少,引起脑的功能障碍。
反之,当平均动脉压超过脑血管自身调节的上限时,脑血流量显著增加。
2.CO2和O2分压对及脑血流量的影响血液CO2分压升高时,脑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CO2过多时,通过使细胞外液H+浓度升高而使脑血管舒张。
过度通气时,CO2呼出过多,动脉血CO2分压过低,脑血流量减少,可引起头晕等症状。
血液O2分压降低时,也能使脑血管舒张。
3.脑的代谢对脑血流的影响脑的各部分的血流量与该部分脑组织的代谢活动程度有关。
实验证明,在同一时间内脑的没部分的血流量是不同的,当脑的某一部分活动加强时,该部分的血流量就增多。
例如在握拳时,对侧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血流量就增加;阅读时脑的许多区域血流量增加,特别是皮层枕叶和颞叶与语言功能有关的部分血流量增加更为明显。
代谢活动加强引起的局部脑血流量增加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代谢产物如H+离子、K+离子、腺苷,以及氧分子降低,引起脑血管舒张的。
4.神经调节颈上神经节发出的去甲云彩上腺素后纤维,其末梢分布至脑的动脉和静脉,并分布至软脑膜的血管,还有少量分布至脑实质的血管。
脑实质内的小血管有起自蓝斑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的分布。
副交感乙酰胆碱能神经末梢也分布至脑血管。
此外,脑血管政治家血管活性肠肽等神经肽纤维末梢分布。
神经对脑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不很明显。
刺激或切除支配脑血管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脑血流量没有明显变化。
第20节--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知识讲解
![第20节--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知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55a479e33d4b14e8424681b.png)
第20章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一、选择题A型题1.成人脑的重量约为体重的百分比为:A.2%B.3%C.4%D.5%E.6%2.脑血流自动调节范围为:A.50~100mmHgB.100~150 mmHgC.150~200 mmHgD.100~200 mmHgE.50~150 mmHg3.二氧化碳分压在多少范围内,对脑血流量的调节最灵敏:A.25~50 mmHgB.50~100 mmHgC.50~80 mmHgD.25~80 mmHgE.25~100 mmHg4.颅内压正常值为:A.50~100 rnmH20B.70~200 rnmH20C.100~150 rnmH20D.100~200 rnmH20E.70~150 rnmH2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多少时,会发生脑缺血.缺氧:A.20 mmHgB.25 mmHgC.30 mmHgD.35 mmHgE.40 mmHg6.脑是机体代谢率最高的器官,静息时脑平均耗氧量约为:A.3 ml/(100g∙min)B.4 ml/(100g.min)C.5 ml/(100g.min)D.6 ml/(100g.min)E.7 ml/(100g.min)7.可增加脑代谢和脑血流量的静脉麻醉药是哪一个:A.异丙酚B.硫喷妥钠C.氯胺酮D.依托咪酯E.巴比妥类药8.颅内压升高的病人应慎用的静脉麻醉药是哪一个:A.异丙酚B.硫喷妥钠C.氯胺酮D.依托咪酯E.巴比妥类药9.目前神经外科手术麻醉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是哪一个:A.异丙酚B.硫喷妥钠C.氯胺酮D.依托咪酯E.巴比妥类药10.不能降低脑血流.脑代谢,降低颅内压静脉麻醉药是哪一个:A.异丙酚B.硫喷妥钠C.氯胺酮D.依托咪酯E.巴比妥类药11.可引起癫痛样脑电图变化的吸入麻醉药是哪一种:A.氟烷B.安氟醚C.异氟醚D.七氟醚E.地氟醚12.下列哪一种麻醉性镇痛药物可降低脑血流量和脑代谢率,从而降低颅内压和脑血容量:A.吗啡B.芬太尼C.舒芬太尼D.阿芬太尼E.哌替啶13.下列哪一种肌肉松弛药对脑血流和颅内压无明显影响:A.琥珀胆碱B.筒箭毒碱C.泮库溴铵D.阿曲库铵E.维库溴铵14.判断颅内并发症的重要标志是哪一项:A.呼吸频率B.循环状态C.意识水平D.血压变化E.心率变化15.哪种病人可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降低颅内压:A.脑出血B.脑积水C.硬膜外血肿D.硬膜下血肿E.颅内肿瘤16.神经外科病人手术降低颅内压首选的利尿药物为:A.螺内酯B.呋塞米C.甘露醇D.山梨醇E.白蛋白17.颅内高压病人行神经外科手术时,应尽早行过度通气,以使PaC02降至多少时降低颅内压效果最好:A.15~20 mmHgB.20~25 mmHgC.25~30 mmHgD.30~35 mmHgE.35~40 mmHg18.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高血压B.动脉硬化C.颅内动脉瘤D.脑动静脉畸形E.心脏病19.颅内动脉瘤主要危险是:A.血栓B.缺血C.破裂出血D.颅内压升高E.脑疝20.颅内动脉瘤手术病人麻醉处理的原则是:A.麻醉诱导平稳,避免呛咳B.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C.控制性降压D.避免脑缺氧E.避免低血压21.颅内动脉瘤手术,术中分离瘤体或瘤体破裂后为充分暴露术野,通常应采用什么方法:A.降温B.控制性降压C.快速输液D.快速输血E.减浅麻醉22.脑血管畸形病人最主要危险是:A.出血B.缺血C.血栓D.颅内压升高E.脑疝23.脑血管畸形病人术后癫痫发作应首选应用哪种药物控制:A.异丙酚B.咪达唑仑C.硫喷妥钠D.依托咪酯E.氟哌利多24.对于脑垂体肿瘤病人,垂体功能亢进病人手术结束时麻醉应注意:A.保持循环功能稳定B.避免高血压C.气管导管应留待病人完全清醒后再行拔管D.保持气道通畅E.避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25.对于脑垂体肿瘤病人,垂体功能低下时,麻醉时术前及术中应给予哪种药物:A.镇静药物B.抗胆碱药物C.麻醉性镇痛药物D.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E.利尿药物26.脑垂体肿瘤手术有两种,任何径路都可伤及视神经,术中应监测哪种体征有助于了解视神经功能:A.听觉诱发电位B.视觉诱发电位C.血压D.心率E.血氧饱和度27.麻醉前禁用吗啡或哌替啶的患者是:A.心功能不全B.高血压病C.颅内压增高D.肾功能不全E.甲状腺功能亢进28.脑出血脑疝形成,用脱水药应注意:A.瞳孔大小B.静脉快速滴注C.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D.心肾功能E.以上全部29.颅内压增高产生呕吐的原因是:A.进食后胃部不适B.脑膜受刺激C.剧烈头痛D.脑缺血.缺氧E.影响到延髓.前庭和迷走神经30.确诊颅内压增高的主要临床体征是:A.剧烈头痛B.一侧或双侧展神经麻痹C.意识模糊.表情淡漠D.视乳头水肿E.心动过缓.血压升高31.防治脑水肿当前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脱水药是:A.50%葡萄糖溶液B.20%甘露醇溶液C.25%山梨醇溶液D.30%尿素溶液E.浓缩血清白蛋白溶液32.合并冠心病的脑动脉瘤手术患者,术中控制性降压最好采用:A.硝普钠B.三磷酸腺苷C.硝酸甘油D.β—受体阻滞剂E.吸入异氟烷加深麻醉33.脊髓损伤患者容易合并:A.肺水肿B.心动过速C.呼吸急促D.喉痉挛E.血压升高34.哪项是颅内压增高的主要原因:A.脑脊液增加B.脑血流增加C.脑组织体积增加D.颅内压生理调节功能失调E.各种颅内病变35.颅内压增高的容积代偿主要有赖于:A.脑组织的压缩B.颅腔的扩大C.脑脊液被排出颅外D.血压的下降E.脑组织的移位36.饱餐后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时容易发生:A.喉痉挛B.术后腹胀C.缺氧D.呕吐.误吸E.肺不张37.颅内压升高三主征是:A.头痛.呕吐.眩晕B.头痛.呕吐.癫痫.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D.头痛.呕吐.复视E.头痛.呕吐.高温38.过度通气可以导致:A.脑动脉压下降B.脑静脉压下降C.脑血流增多D.脑血管扩张E.颅内压升高39.甘露醇和呋塞米合用降低ICP可导致:A.高钠.高钾.高氯血症B.高钠.低钾.高氯血症C.低钠.低钾.高氯血症D.低钠.低钾.低氯血症E.低钠.高钾.高氯血症40.下面为脑外伤多见的并发症,除外:A.脑水肿B.脑疝C.出血D.脑干受压E.感染和脑积水41.颅内压增高脑疝时,抢救中哪项不宜A.脑室穿刺引流脑脊液B.腰椎穿刺引流脑脊液C.甘露醇静脉滴注D.尽快去除病因E.肌下减压术或内减压42.下列措施均可用于治疗颅脑手术中支气管痉挛,除外:A.吸入恩氟烷B.静注地塞米松C.静注去甲肾上腺素D.静注利多卡因E.吸入间羟舒喘宁43.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躁动不安,下列哪项措施不宜:A.安定镇静B.加以约束保护C.寻找躁动原因D.吗啡止痛E.脱水药治疗44.颅脑外伤伴充血性心衰患者,哪项措施不可取:A.呋塞米B.过度换气C.限制入液量D.甘露醇E.肾上腺皮质激素45.下列哪项措施没有脑保护作用:A.低温B.地塞米松C.巴比妥类药D.高血糖E.异丙酚46.降低ICP的方法下列哪项不正确:A.使用甘露醇和速尿B.使用皮质激素C.使用硝普钠D.过度换气E.低温47.急性脑血管病脑疝形成,最急需的措施是A.脑CTB.脑MRIC.腰椎穿刺D.静脉注射甘露醇E.脑血管造影X型题1.有效的脑血管收缩药,可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颅内压的药物是:A.硫喷妥钠B.利多卡因C.依托咪酯D.氯胺酮E.咪达唑仑2.天幕上病变使颅内压极度增高时,出现的变化是:A.神志模糊B.瞳孔散大C.对光反射消失D.瞳孔缩小E.对光反射存在3.后颅凹病变使颅内压升高时,可出现的变化是:A.心动过缓B.心动过速C.呼吸变慢D.呼吸变快E.头痛4.出现延髓小脑扁桃体疝时,可出现的变化是:A.颈强直B.强迫头位C.瞳孔散大D.对光反射消失E.呼吸停止5.肌松弛药中可以引起颅内压升高的药物有:A.琥珀胆碱B.箭毒C.泮库溴铵D.维库溴铵E.阿曲库铵6.异丙酚可明显降低:A.脑血流B.脑代谢C.降低颅内压D.血压E.心率7.降低脑血流量和脑代谢率的药物有哪些:A.氟哌利多B.利多卡因C.芬太尼D.咪达唑仑E.异丙酚8.神经系统检查作为麻醉前评估的重要内容,手术前必须对哪些方面等作出全面判断:A.病人的神志B.肢体活动度C.瞳孔对光反射D.有无视神经乳头水肿E.颅内压9.降低脑温可降低神经外科手术病人:A.脑代谢B.脑血流量C.脑血管阻力D.降低颅内压E.心率10.神经外科病人较常见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主要原因为:A.神经调节功能紊乱B.医源性限水C.神经内分泌异常D.利尿作用E.呕吐11.皮质激素类固醇药物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可减轻脑水肿的反应,使颅内压降低。
生理学题库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题库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d9fdc8a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86.png)
生理学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有关近视的描述错误的是A、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B、近点小于正常眼C、多数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D、可用凹透镜矫正E、视远物不清楚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本题考察的是眼的折光异常。
近视时,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
2.关于局部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局部电位随扩布距离增大而减小B、局部电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增大C、它是动作电位形成的基础D、不存在时间与空间的总和E、局部去极化电位的区域兴奋性增高正确答案:D3.下列哪项不属于睾酮的生理作用A、促进蛋白合成B、促进乳腺发育C、刺激生殖器官生长发育D、促进男性副性征出现E、维持生精作用正确答案:B4.胸廓向内回位的弹性阻力表现在A、胸廓处于自然位置时B、深吸气时C、平静呼气时D、深呼气时E、平静吸气时正确答案:B5.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A、超常期B、绝对不应期C、相对不应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E、低常期正确答案:B6.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A、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B、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C、与血管容积之比D、与血细胞容积之比E、与血浆容积之比正确答案:A7.胃粘膜处于高酸和胃蛋白酶环境中,却并不被消化,是由于存在自我保护机制,称为A、粘液凝胶层保护B、粘液-碳酸氢盐屏障C、粘液屏障D、粘液细胞保护E、碳酸氢盐屏障正确答案:B8.钠泵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是:A、维持细胞内高钾B、防止细胞肿胀C、建立势能储备D、消耗多余的ATPE、维持细胞外高钙正确答案:C9.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可以反映:A、血管容积和循环血量之间的关系B、静脉血压与动脉血压之间的关系C、心脏射血与外周阻力之间的关系D、体循环和肺循环容量之间的关系E、血流与血流阻力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A10.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A、脑脊液B、血浆C、细胞内液D、淋巴液E、尿液正确答案:B11.人工地减少细胞浸浴液中Na+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将A、先增大后减少B、不变C、先减少后减少D、减少E、增大正确答案:D12.心肌运动时,其血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动脉血压升高B、心输出量增加C、未活动的肌肉内血管收缩D、交感缩血管纤维活动减弱E、肌肉收缩时,局部代谢产物增多正确答案:E13.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A、肺B、皮肤C、消化道D、肾E、汗腺正确答案:B14.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A、移行性复合运动B、分节运动C、蠕动D、紧张性收缩E、容受性舒张正确答案:B15.当血浆蛋白显著减少时,引起水肿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B、醛固酮分泌减少C、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D、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E、有效滤过压下降正确答案:C16.阈电位是:A、引起超极化时的临界膜电位B、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C、引起动作电位复极的临界膜电位D、引起局部电位的临界膜电位E、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正确答案:B17.具有变形性运动和吞噬能力,并参与激活淋巴特异免疫功能的是A、单核巨嗜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A18.唾液中的消化酶主要是:A、凝乳酶B、淀粉酶C、肽酶D、麦芽糖酶E、溶菌酶正确答案:B19.出现月经是由于血液中什么激素的浓度急剧下降所致A、雌激素和孕激素B、生长素C、孕激素D、雌激素和生长素E、雌激素正确答案:A20.在中脑上下叠体之间切断脑干的动物将出现A、动作不精确B、肢体麻痹C、脊休克D、去大脑僵直E、腱反射加强正确答案:D21.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所释放的递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γ-氨基丁酸E、多巴胺正确答案:A22.内环境稳态是指A、细胞外液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C、细胞内液的化学成分相对稳定D、细胞内液的物理性质相对稳定E、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正确答案:A23.进食以下哪种食物的产热量最多A、甘油三脂B、蛋白质C、氨基酸D、脂肪E、糖类正确答案:B24.最大呼气末存留于肺中的气体量是A、功能余气量B、肺泡气量C、补呼气量D、余气量E、闭合气量正确答案:D25.下列哪项不是小肠分节运动的作用A、有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B、有利于物质吸收C、可推进食糜从小肠始端一直送到小肠末端,甚至推送入大肠D、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E、有利于化学性消化正确答案:C26.神经纤维峰电位时期约相当于A、相对不应期B、超常期C、低常期D、正常期E、绝对不应期正确答案:A27.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生理特征不包括A、生理完整性B、双向传导C、绝缘性D、相对不疲劳性E、单向传导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特征的掌握情况。
血液循环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血液循环对大脑功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7688523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35.png)
血液循环对大脑功能的影响血液循环是人体内部的重要生理过程之一,它对大脑功能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正常运转需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
血液循环通过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以及运输废物和二氧化碳,维持了大脑的正常功能。
本文将探讨血液循环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一、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血液循环通过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为大脑提供所需能量和营养物质。
当心脏收缩时,血液被推送至动脉系统,然后穿过微小的血管网格——毛细血管,最终到达脑组织。
氧气和营养物质在这个过程中被释放到大脑细胞中,供其正常运转所需。
大脑是人体消耗氧气最多的器官之一,血液循环的正常运行确保了大脑细胞充足的氧气供应,进而维持其正常功能。
二、运输废物和二氧化碳除了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血液循环还负责运输废物和二氧化碳,将它们从大脑细胞带走。
大脑细胞的正常代谢会产生废物和二氧化碳,这些废物需要及时清除,以维持细胞环境的稳定。
血液循环通过运输废物和二氧化碳,将其带到肺部或其他排泄器官,最终从身体中排出。
这个过程确保了大脑细胞环境的清洁和稳定,从而保证大脑功能的正常运行。
三、调节脑血流量与血压血液循环还通过调节脑血流量与血压,对大脑功能产生影响。
脑血流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大脑的血液量,它直接与脑组织的代谢活动有关。
脑血流量过低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影响其正常功能。
而脑血流量过高则可能会导致血管扩张和脑水肿等问题,同样会损害大脑功能。
调节脑血流量与血压的机制是复杂的,涉及多个因素,如神经调节、血管收缩和舒张等。
血液循环通过这些机制,保持着脑血流量和血压的平衡。
任何导致脑血流量和血压异常的情况,都可能对大脑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血液循环对大脑功能的影响十分重要。
它通过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运输废物和二氧化碳,以及调节脑血流量与血压等机制,维持着大脑的正常功能。
我们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度的锻炼、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休息,以促进血液循环的健康,进而维护大脑的良好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血流量的调节
脑血流量(CBF)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1血管床两端之间的压力梯度,即脑灌注压(CPP);○2脑血管阻力。
任何能改变CBF的因素均通过改变脑灌注压和(或)脑血管阻力而完成。
CBF的动态调节不是单一的机制,而是许多因素共同起作用。
1.脑血流灌注压
2.脑血管阻力(由CPP和CBF的比值定量算出)
(1)静态物理因素
一般有血液的粘滞性、颅内压、血管的直径和形态三方面
(2)脑血管张力
3.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
(1)自动调节的上下限:自动调节血压范围为平均动脉压70~180mmHg(9.3~24.0kPa)。
○1动脉血养分压(PaO2)和CO2分压(PaCO2)。
PaO2升高时,脑血管收缩,脑血流自动调节上限上移;PaO2降低时,则引起自动调节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PaCO2增高,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减弱,PaCO2超过9.3kPa(70mmHg)时,自动调节的作用全部消失。
过度换气,降低PaCO2可使肝昏迷时丧失的自动调节恢复正常。
○2年龄
○3高血压
○4神经影响
○5药物
(2)自动调节的机制
(3)参与脑血自动调节的血管
4.脑血流量的化学调节
5.脑血流量的自动调节
(1)肾上腺素能神经对脑血流的调节
(2)胆碱能神经对脑血流的调节
(3)中区调节
(4)肽能神经对脑血流的调节
6.老年人脑血流量的变化特点
提示在老年人群中,局部脑血流量(rCBF)随着增龄而减少可用动脉粥样硬化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