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报告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报告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报告探究饱和食盐水的电解【实验目的】1、巩固、加深对电解原理的理解2、练习电解操作3、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5、培养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实验猜想】以铜丝或铁钉为阴极,碳棒为阳极,饱和食盐水为电解液,最终会生成H和Cl2 2【仪器和试剂】仪器:具支U型管、玻璃棒、铁架台2个、碳棒、粗铁钉或铜丝、导线、直流电源、玻璃导管、试管、酒精灯、橡胶管、烧杯等。
试剂:饱和食盐水、淀粉碘化钾试纸、酚酞试液、NaOH溶液等。
【看现象得结论】现象结论,, 有大量气泡生成; 2H,2e===H? 2,, 阴极附近溶液变红;(2HO,2e===2OH,H?) 22阴极(铜丝/铁钉) 收集的气体,在酒精灯处由于该反应使溶液变为碱点燃,发出爆鸣声。
性,使酚酞变红,, 有大量气泡生成; 2Cl,2e===Cl?(部分Cl22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溶于水中,水呈现出黄绿色) ,,阳极(碳棒) 味; 2I,Cl===I,2Cl 22生成气体使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阳极一端溶液慢慢有黄铜丝是金属,在阳极可失电绿色; 子变为铜离子: 2+ 铜丝断裂,碳棒落入U形Cu,2e=== Cu(蓝色)2+,(实验时用导线捆绑着管底部; Cu + 2OH=== Cu(OH)? 2碳棒,导线中的铜丝与碳切断电源,向阳极滴加几电解后溶液温度升高,则棒相缠绕,碳棒与铜丝都滴NaOH,有蓝色沉淀生Cu(OH)分解为CuO 和HO 2 2 没入电解液中) 成,蓝色沉淀过一会变黑;U形管发热以上说明实验猜想是正确的【实验原理】1、常见阳离子放电顺序: +2++2+3+2+2+2+2++2++2+K、Ca、Na、Mg、Al、Zn、Fe、Sn、Pb、(H),Cu、Ag、Au ———————————————————————————?逐渐增强常见阴离子放电顺序: 3-----2-2-SO、NO、OH、Cl、Br、I、S 4————————————————?逐渐增强+ , , , 饱和食盐水中的离子有Na、Cl、H、OH,按照放电顺序,阳离子应该是H, - 先放电,被还原为H,阴离子应该是Cl先放电,被氧化为Cl。
电解饱和食盐水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演示操作方法向U形管里倒入饱和食盐水,插入一根碳棒作阳极,一根铁钉作阴极。
同时在U 形管的两端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并用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阳极放出的气体。
接通直流电源后,注意U形管内发生的现象。
实验现象两极都有气体放出,阳极放出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同时发现阴极附近溶液变红。
实验结论从实验现象看阳极产生气体为Cl2,阴极附近有碱性物质产生。
并有氢气放出。
因在食盐水里存在着Na+、H+和Clˉ、OHˉ,当接通直流电源后,Clˉ、OHˉ移向阳极,Na+、H+移向阴极。
Cl-较易失电子,失去电子生成Cl2,H+较易得电子,得到电子生成H2,所以在阴极附近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溶液里的OHˉ数目相对增多,溶液显碱性。
反应方程式为:2NaCl+2H2O 2NaOH+H2↑ +Cl2↑实验考点1、电解原理;2、氧化还原反应原理以及放电顺序;3、电极反应式的书写与判断;4、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的应用。
经典考题1、电解下列溶液,两极均产生气体的是 [ ]A. CuCl2溶液B. HCl溶液C. CuSO4溶液D. NaCl溶液试题难度:易2、用Pt电极长时间电解下列溶液,整个溶液的pH不发生变化的是A. KNO3B. Ba(OH)2C. NaClD. H2SO4试题难度:中3、将含0.4molCuSO4和0.4molNaCl的水溶液1L,用惰性电极电解一段时间后,在一个电极上得到0.3mol铜,在另一个电极上析出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不考虑生成的气体在水中的溶解)A. 5.6LB. 6.72LC. 13.44LD. 11.2L试题难度:难1 答案:BD解析:AC中铜离子会放电,生成Cu,不会在阴极得到气体。
2 答案:A解析:电解ABD的溶液都是电解水,溶质的浓度变大。
若原来是中性溶液,电解后仍为中性;若原来是酸性溶液,则因浓度增大,酸性增强;同理,若原来是碱性溶液,碱性增强。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结论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食盐来烹饪食物,但是你是否知道食盐水也可以用于实验研究呢?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就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食盐水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步骤和结论。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电解池、电源、电极、饱和食盐水。
2. 将电解池中的饱和食盐水倒入两个杯子中,每个杯子中的食盐水量应该相等。
3. 将两个电极分别插入两个杯子中的食盐水中,电极应该插入到食盐水中央,而不是靠近杯子的边缘。
4. 将电源连接到电极上,打开电源,让电流通过电解池。
5.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1. 饱和食盐水是一种电解质,它可以导电。
2. 在电流的作用下,饱和食盐水中的氯离子(Cl-)和钠离子(Na+)会分别向两个电极移动。
3. 在负极(即阴极)处,氯离子会接受电子,形成氯气(Cl2)。
4. 在正极(即阳极)处,钠离子会失去电子,形成氢气(H2)和氧气(O2)。
5. 在实验过程中,气泡会从电极上冒出来,这是因为气体在电极上聚集,最终形成气泡。
6. 饱和食盐水中的离子浓度越高,电解效果越好。
7. 饱和食盐水的电解过程是可逆的,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反向电流来将气体再次转化为离子。
结论分析: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结论。
首先,饱和食盐水是一种电解质,这意味着它可以导电。
其次,电流的作用下,饱和食盐水中的氯离子和钠离子会分别向两个电极移动,从而形成气体。
最后,饱和食盐水的电解过程是可逆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通过反向电流来将气体再次转化为离子。
这些结论对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
例如,了解饱和食盐水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海水和盐湖水的成分和特点。
此外,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也可以用于制备氯气、氢气和氧气等物质,这对于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都有很大的意义。
总结: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趣的实验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饱和食盐水的性质和特点。
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

电解饱和食盐水是一种常见的实验现象,通过这一实验可以观察到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的行为。
本文将通过详细的实验步骤和化学方程式,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总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1. 实验步骤准备一定质量的食盐,保证其充分溶解于适量的水中,形成饱和食盐水溶液。
将两个电极(通常是碳棒)插入溶液中,并接通直流电源,使电流通过溶液进行电解。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电极和溶液的变化,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 总反应式根据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现象和化学原理,可以得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总反应式如下: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根据上述反应式,食盐溶解于水中会分解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3. 离子方程式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溶液中的离子变化推导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将食盐水的化学式写为离子形式:NaCl → Na+ + Cl-2H2O → 2H+ + 2OH-在通电的情况下,阴极会吸引阳离子,而阳极会吸引阴离子。
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如下离子反应:在阴极处:2H2O + 2e- → H2 + 2OH-在阳极处:2Cl- - 2e- → Cl2通过上述反应式,可以清晰地看出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过程中,氢气和氢氧化钠生成于阴极,而氯气生成于阳极。
4. 实验现象在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时,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在阴极处产生气泡,气泡中是氢气;- 在阳极处产生气泡,气泡中是氯气;- 溶液的颜色渐渐变淡,pH 值增加,出现碱性反应。
通过以上详细的实验步骤、化学方程式和实验现象,可以清晰地了解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总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这一实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解质溶液的特性,还可以增进我们对化学反应过程的认识,是一项十分有益的实验。
电解是一种利用电能来促使化学反应进行的方法,电解饱和食盐水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过程来观察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的行为,并且通过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来揭示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结论

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结论电解饱和食盐水是一种通过电解过程将盐水分解成盐和水的实验。
本文旨在探讨这种实验的结论和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食盐、蒸馏水、两块铜板、导线、电源、灯泡。
实验步骤:1. 将食盐溶解在蒸馏水中,制成盐水溶液。
2. 将两块铜板依次放入盐水溶液中,并连接上导线,使铜板与电源连接。
3. 打开电源,将电流通过盐水溶液,使溶液中的盐离子分别向铜板移动。
4. 随着时间的推移,盐水溶液中的盐离子会开始沉积在铜板上,形成结晶。
5. 最终,盐水溶液中的盐完全分离出来,形成固体,水和氢氧根离子则留在溶液中。
结论:经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我们得到如下结论:1. 盐水可被通过电解分离成盐和水。
2. 电流的强度会对分离效果产生影响,电流越强,分离效果越明显。
3. 结晶的形成取决于两块铜板之间的间距,间距越小,结晶越快。
4. 电解后的盐呈现纯白色,没有其他颜色。
影响因素:在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中,影响分离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流的强度: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电流的强度不足,那么分离效果将不明显,甚至无法将盐和水分离出来。
2.电极的材料:在实验中,我们主要采用了铜板作为电极,但如果我们采用其他材料,分离效果将会有所不同。
3.间距的大小:在实验中,两块铜板之间的间距越小,结晶形成就越快,如果间距过大,则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得到清晰的结晶。
4.溶液的浓度:如果盐水溶液的浓度过低,那么分离效果就会受到影响,无法产生清晰的结晶。
5.温度的影响:温度会影响实验的结果,温度越高,结晶会更快形成。
总结: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化学实验的各种影响因素,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及沉积行为,并在实验中观察到结晶的形成过程。
从而达到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学习效果。
电解饱和食盐水

电解饱和食盐水⒈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奇观”以铁钉作阴极、石墨棒为阳极,在U 型管中做电解饱和食盐水演示实验。
观察两极产生气泡,并用酚酞试液滴入阴极区变红,用湿润的KI —淀粉试纸放在阳极管口变蓝,实验结束后,将直流电源反接(在U 型管中插入的两极保持不变)于是出现以下四道奇观:第一道奇观:铁钉变成了点“雪”魔棒。
阳极铁钉身上包满白色絮状物,铁钉下端产生白色絮状沉淀缓缓下落,犹如下起鹅毛般大雪。
第二道奇观:当白色絮状物沉到管底部时,便形成翠绿色环状物,随着时间的推移,阳极区形成上端呈白色絮状,中部为白色和翠绿色交融状,底部呈翠绿色,犹如翡翠玉镯,令大自然羞涩。
第三道奇观:关闭电源后,阳极区沉淀继续下移,最终在U型管底部形成3~5 厘米长的翠绿色环状物。
(以上全过程约需20 分钟) 第四道奇观:将上述翠绿色环状物放置于安全处,第二天观看,呈灰绿和翠绿相伴状。
原理分析:在原电解池中,铁钉作阴极,该区产生H2 和NaOH,使该区呈现碱性和还原性。
反接电源后,铁钉作阳极电极反应:Fe - 2e - = Fe2 +亚铁离子与原来产生的NaOH结合生成白色絮状的Fe (OH)2 ,由于该区上中部呈还原环境,Fe (OH) 2 絮状物可保持较长时间不变色。
而该区下半部食盐水中,仍含有极少量O2 ,Fe (OH)2和O2 反应、生成翠绿色物质,经过一夜,由于空气中O2的溶解,使翠绿色的外表呈灰绿色。
⒉用铜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如图,试管里盛有约1P2 体积的饱和食盐水,剥开电话用的导线两端,露出一红一蓝塑料包裹的铜丝。
导线的一端伸入饱和食盐水中,另一端跟2 个1 号(或5 号) 干电池的两极相连接,电解饱和食盐水立即开始,可观察到的趣味现象如下:(1) 液面下跟电池负极相连的铜丝(阴极) 变黑,同时伴有大量气泡(H2 ) 产生;跟电池正极相连的铜丝(阳极) 的色光泽(紫红色) 不变,只是铜丝由粗变细。
(2) 溶液导电开始的30 秒内,略显白色浑浊,然后开始呈现橙黄色浑浊,进而生成较多的橙黄色沉淀。
电解水和电解饱和实验水实验.docx

电解水和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霍夫曼电解器。
2.了解水的电解原理。
3.掌握饱和食盐水的电解原理。
4.掌握电解实验的操作技能,并对电极材料及相关条件进行探索,培养学生改进和研究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实验内容1.电解水●检查装置气密性,将适量的水通过漏斗装入霍夫曼电解器里,记录下水面所在位置,观察页面几分钟,如果液面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如果液面下降,需要在接口处涂抹凡士林,直到气密性良好为止。
●将接有漏斗的一段定为阳极,将尖管口定为阴极,通过大漏斗向仪器里注入一定量的10%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打开活塞,调节橡皮管和漏斗,使两管页面达到刻度线的最高处。
连好装置的正负极,将电压调节在12V左右,开始电解。
●观察两管内液面变化情况得出,产生氢气一端速度很快,产生氧气一端速度相对较慢,产生氢气的速度大概是产生氧气速度的2倍。
●待两管内积累较多的气体后,在一个小试管中收集满一试管氢气,检验氢气的纯度,之后再收集做氢气的混合爆鸣实验。
●在有小漏斗的一端,打开活塞,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漏斗口,观察到火柴复燃。
●做完实验后,将溶液从容器中倒出,清洗仪器,最后用称量纸将活塞处包起来,防止活塞和管壁粘黏。
●2饱和食盐水的电解●反应原理在食盐水中存在着Na+,Cl-,H+和OH—。
NaCl==Na++Cl—在直流电的作用下,Na+和H+向阴极移动,由于H+比Na+易得电子,所以在阴极上H+放电生成H:·阴极反应2H++2e==H2由于H+放电析出H2,使阴极区的OH—浓度增大,而形成NaOH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1—和OH—向阳极移动,由于C1—的浓度比OH—的浓度大得多,石墨电极对C1—放电析出C12的阻力小,对OH—放电析出H2:阻力大,所以在阳极Cl-变为Cl2阳极反应2CI- - 2e==Cl2总反应为:●在U型管内盛装饱和食盐水,用铁棒做阴极,石墨棒做阳极,两极都滴入3滴酚酞试液。
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

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
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上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氯气,电解反应2Cl--2e-=Cl2↑,阴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电解反应为2H++2e-=H2↑,总反应为2NaCl+2H2O==通电==2NaOH+Cl2↑+H2↑。
实验原理
饱和食盐水中氯化钠完全电离,水分子属于微弱电离,因此食盐水中存在着钠离子Na+、氢离子Cl-、氯离子H+、氢氧离子OH-四种离子。
在电场的作用下,带负电的OH-和Cl-移向阳极,而带正电的Na+和H+移向阴极。
在阳极,Cl-比OH-容易失去电子而被氧化成氯原子,氯原子两两结合成氯分子放出氯气。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l--2e=Cl2↑(氧化反应)
在阴极,H+比Na+容易得到电子,因而H+不断从阴极获得电子被还原为氢原子,氢原子两两结合成氢分子从阴极放出氢气。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e=H2↑(还原反应)
实验现象
接通电源后连接电源正极的电极(阳极)表面有气泡冒出,该黄绿色气体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连接电源负极的电极(阴极)表面有气泡冒出,收集该无色气体点燃,可听到轻微爆鸣声,在阴极区滴加酚酞试液,酚酞变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饱和食盐水的电解
【实验目的】1、巩固、加深对电解原理的理解
2、练习电解操作
3、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品质
5、培养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
【实验猜想】以铜丝或铁钉为阴极,碳棒为阳极,饱和食盐水为电解液,最终会生成H2 和Cl2
【仪器和试剂】
仪器:具支U型管、玻璃棒、铁架台2个、碳棒、粗铁钉或铜丝、导线、直流电源、玻璃导管、试管、酒精灯、橡胶管、烧杯等。
试剂:饱和食盐水、淀粉碘化钾试纸、酚酞试液、NaOH溶液等。
【看现象得结论】
现象结论
阴极(铜丝/铁钉)有大量气泡生成;
阴极附近溶液变红;
收集的气体,在酒精灯处
点燃,发出爆鸣声。
2H++2e-===H
2
↑
(2H
2
O+2e-===2OH-+H
2
↑)
由于该反应使溶液变为碱
性,使酚酞变红
阳极(碳棒)有大量气泡生成;
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
味;
生成气体使湿润淀粉碘
化钾试纸变蓝;
2Cl--2e-===Cl
2
↑(部分Cl
2
溶于水中,水呈现出黄绿色)
2I-+Cl
2
===I
2
+2Cl-
以上说明实验猜想是正确的
【实验原理】
1、常见阳离子放电顺序:
K+、Ca2+、Na+、Mg2+、Al3+、Zn2+、Fe2+、Sn2+、Pb2+、(H+),Cu2+、Ag+、Au2+———————————————————————————→
逐渐增强
常见阴离子放电顺序:
SO42-、NO3-、OH-、Cl-、Br-、I-、S2-
————————————————→
逐渐增强
饱和食盐水中的离子有Na+ 、Cl-、H+、OH-,按照放电顺序,阳离子应该是H
+先放电,被还原为H
2 ,阴离子应该是Cl- 先放电,被氧化为Cl
2。
电池总反应:
通电
2NaCl+2H2O —→ 2NaOH + Cl2↑+ H2↑
2、由于H
2
密度比空气小,则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并用爆鸣法验证
Cl
2 为黄绿色气体,有刺鼻性气味,有毒,且由于2I-+Cl
2
===I
2
+2Cl-,I
2
遇
淀粉后,显紫色,则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检验结果为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该气体为污染性酸性气体,则用NaOH吸收尾气。
【实验步骤】
取药品—→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如下)—→装药品(取70—80ml饱和食盐水,滴加2-3D酚酞,在烧杯混匀后再倒入U形管中)—→检查气密性—→通电开始反应(20-30V)—→检验产物
具支U形管检查气密性方法:
1、U形管上面一个大口和左右两端的两个小口塞紧,从另一个大口向U形管里
面加水,若水面在另一端缓慢上升,最后两边液面相平,则漏气;如果两边的液面始终不能在同一水平线上,则说明不漏气。
这是物理上的“连通器”
原理。
2、或者将U形管内倒入适量水,上面两个大口塞住,左右两个小口连接导管,
其中一端堵住,另一端导管上下移动,若U形管内液面上下浮动,则说明气
密性好。
【实验探究】
1、若阴阳两电极调换,可以吗?如果调换,会发生什么?
答案:不可以。
如果调换,阳极为铜丝或铁钉,阴极为碳棒。
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金属做阳极电解时,失电子成为离子进入溶液而被损耗,阴极H+放电生成H
2
,因H+放电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致使溶液中OH-浓度增加,这两种金属离子均与OH-不能共存而生成沉淀。
如:用铜丝,则生成Cu(OH) 2 沉淀,Cu(OH) 2 受
热分解为CuO;用铁钉,Fe失电子成为Fe2+,Fe2+与OH-生成Fe(OH)
2沉淀,Fe(OH)
2
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O
2或电解液中的O
2
氧化成Fe(OH)
3
而发生白色—→灰绿色
—→红褐色的颜色变化。
2、阳极放出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改变颜色是为什么?如果要进一步检验放出的气体,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答案:阳极放出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改变颜色是食盐水浓度不够或者通电时间还不够。
在极稀的食盐水中,Cl-浓度很小,溶液的导电能力也较弱,Cl-放电的速率慢且生成Cl
2
的量又少,故不易使试纸变蓝。
若要检验放出的气体,可把食盐水配得更浓或者继续通电一段时间。
3、电解饱和食盐水时,有些小组的U形管内,阳极一段溶液变为浅绿色,且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随后出现黑色物质,U形管摸起来发热,这些现象是为什么?答案:浅绿色可能是氯气溶于水,也可能是导线中的铜被氧化为铜离子,与其混在一起显示出的颜色。
铜离子与氢氧根反应为氢氧化铜后由于受热分解为黑色的氧化铜;白色沉淀可能是Ca2+、Mg2+等杂质离子与OH-反应生成的沉淀。
说明电解前,饱和食盐水需要精制。
【注意事项】
1、U形管中食盐水不宜过多,没过电极即可
2、石墨和铁钉、铜丝,在实验前后都要清洗干净
3、实验证明,导线应尽量不要放入电解液中
4、若U形管上橡胶塞处漏气,则应涂抹凡士林或滴石蜡封住。
【实验创新】
如图所示,用一个底部装有两个惰性电极的塑料水槽中装入一定量的饱和食盐水并滴加2-3D酚酞,将两支装满饱和食盐水的试管分别倒扣在两个电极上,接通电源。
可以看到,阴极上产生的是无色气体,阳极上产生的是黄绿色气体,且两试管内气体体积一样多。
切断电源后,取出阳极试管,在管口用湿润的KI 淀粉试纸检验,气体使试纸变蓝,证明阳极产生的气体是氯气;取出阴极试管,管口靠近酒精灯,发出爆鸣声,说明阴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改进后的优点:
1、使电解在一个密闭系统中进行,有效防止有毒气体的排放
2、实验中对氢气和氯气体积关系一目了然
3、该装置还可以用于其他许多电解实验,如电解水、氯化铜溶液等
【参考文献】
[1]王磊.中学化学实验及教材研究[M].
[2]顾晓琴,唐生岳.电解饱和食盐水演示实验的绿色化设计.实验设计,2004,
11.
[3]杨帆,张凤桂,袁延新.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实验的深度研究.化学教育,2009,10.
[4]刘怀乐.从电解食盐水实验获得的理念[J].化学教育,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