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课标十个核心词解析教学内容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解读
• 运算符号,如+、-、×、÷等;
• 结合符号,如()、[ ]等;
• 单位符号,如角的计量单位“°”、长度计量单位“cm” “dm”“m”等;(7)其他特定符号,如小数点“.”、百分号 “%”、分数线“—”等。
数学符号的表达是多样化的:
• 数字、字母、图象、关系式等构成了符号 系统。
精彩观点分享:
• 数感指的是一个人对数字和运算的一般理 解力,以及灵活地应用这种理解力的倾向 和能力,用这种方式可以做出明智的数学 判断,并开发出数字和运算法则的有效策 略。
• 仅仅教给孩子们相互独立的计算程序已经 远远不够,教会他们如何找出数字之间的 联系则成为数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 当教师把数学学习看作是过程和结果相互 联系的逻辑结构,而不是仅仅传授标准计
• 解决问题——用于建立数学模型的基础, 推测结论。
(二)符号意识所包含的内容
• 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 和变化规律。
• 两层含义: • 一是能够理解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 二是能够运用数学符号去表示数学对象。
(对数学符号不仅要‘懂’,还要会 ‘用’)
数学符号的种类可以简单地划分为:
• 数学符号不仅是一种表示方式,更是与数 学概念、命题等具体内容相关的、体现数 学基本思想的核心概念,发展学生的符号 意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数学符号的作用主要包括:
• 表示数量关系(规律)——表示公式、解 释关系,说明规律;
• 延伸思维过程——通过实施运算和推理; 借助符号,人们可以将看不见的思维过程 转化为可视的符号操作过程,便于深入进 行思维。
---《小学数学教师》2012年第12期
案例:
• 简算,让数感的培养浸润在精心设计的每 道题、每个数中
数学四基、四能、十个核心概念
数学新课标中的四基、四能、十个核心概念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四基”、“四能”。
“四基”即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现在新课标指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即通过数学教学达到以下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我认为双基变四基对老师的要求会更高,整个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对教师各方面的要求都会很高,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会有创新和发展,工作中教师要积极交流,在合作中提升和发展。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才会有创新和发展。
与时俱进,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在合作中提升和发展。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为学生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数学基础、数学准备和发展方向,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素养,不同的人在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要发展,就需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也需要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为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更需要将以往重视培养演绎能力,发展为归纳能力、演绎能力并举。
只有对课标理解透彻、具体,才能灵活处理好知识、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在新课标中“四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与解决问题涉及的是已知,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涉及的是未知。
因此,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分析与解决问题更重要,难度也更高。
对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更多地是指发现了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东西。
这种发现对教师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学生却是难得的,因为这是一种自我超越,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概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概念及认识这十个核心概念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也把它称为核心概念。
1.数感数感是一种感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学习数学是要会去思考问题,一个本质的问题就是要建立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一个核心就是抽象,而对数的抽象认识,又是最基本的。
2.符号意识关于符号意识,注意到它在用词上,标准的修改稿和实验稿有一个区别,原来是叫符号感,现在把它称为叫符号意识。
因为符号感更多的是感知,是一个最基本的层次。
而符号意识对学生理解要求更高一些。
在标准里边它是这样来表述的,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就是用符号来表示,表示什么,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一层意思。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结论具有一般性。
所以标准上,大概用分号隔开是两层意思,一个是会表示,另外一个进行分开进行推理,得到一般性的结论。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严重形式。
符号所起的作用,从算术到代数过渡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帮助孩子从算术到代数过渡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载体。
3.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
4.几何直观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繁复的数学问题,变得扼要、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
5.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概念、及认识
5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理 解和看法:
首先我觉得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实际背景材料, 这些材料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知道它 是人们生活、生产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 生产出发提出问题,使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调的数串和枯燥的问 题,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这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 心和强烈的求知欲都是很有用处的。
其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 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 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给 学生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并从数学的角度 去发现、猜想、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先学,发现并解决问题;教师后引,同学 们共同交流、比较,获取不同的解题途径和思想,培养了学生一 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变异思维,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 自己的数学知识。与此同时我还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要敢于质 疑、怀疑书本、老师,不满足获得现成的答案或结果,敢于标新
1
号隔开是两层意思,一个是会表示,另外一个进行分开进行推理, 得到一般性的结论。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 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符号所起的作用,从算术到代数过渡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帮 助孩子从算术到代数过渡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解读
方法一:300×6=1800(小估法) 方法二:400×6=1800(大估法) 方法三:300﹢300﹢300﹢400﹢400﹢400=2100(大小估法)
方法四:350×6=2100(中估法)
方法五:330 ﹢ 350﹢300 ﹢ 380﹢400 ﹢350=2110(四下五上估) 方法六:300×7=2100(凑估法)
“教育信息化与发展学生核心 素养能力的提升”专题
颍东区育新小学
魏祥珍
• 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 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 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创新意识。
数感 符号感 空间观念 统计观念 应用意识 推理能力
促进空间观念发展的课程内容:
• 图形与几何中的“图形与运动”、“图形 与位置”,“图形认识”中的“观察物 体”、基本图形的展开图等。 • 空间观念的培养贯穿在“几何与图形”学 习的全过程中。
(三)促进空间观念发展的教学策略
• 现实情境和学生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基 础。 • 利用多种途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 多种素材,设计多样的活动。 • 在学生的思考、想象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鼓励学生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表 达等相结合。
案例分享:
• 例1:我们可以在小学高年级安排这样的折 纸活动: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后,再对 折一次,然后用剪刀剪出一个小洞。再把 纸完全展开。请画出或从下面四个图中选 择它的展开图。
让学生从下面的四个图中选出正确的答案:
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
师:(只出示第一个图)你能求出这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学生计算出阴影面积。
四、几何直观
• 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 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 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 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 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 要作用。
新课标十个核心词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此次课标的最大改变是:“双基”变“四基”。
四基: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十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其中: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是新加上去的。
下面我们一一对十个核心词进行讲解:一、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如同球员的球感,歌手的乐感一样……(姚明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他在NBA赛场上,大家都看到他一个个漂亮的投球、一个个漂亮的动作,这都是跟他的球感分不开的;还有歌手,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音乐细胞,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人,五音不全,也就是说他缺少音乐感,你想说他要成为一个歌手那就是做白日梦一样,就是让他唱一首普通的歌曲都很难的。
)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数的感觉。
教学数数、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数序与数的大小比较……都有助于形成数感。
数感培养实践的误区……误区之一:数感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无法养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挖地洞;猫生猫、狗生狗、小偷儿子三只手的思想)不可否认,某些数学家天生就有很强烈的数感,10岁的高斯毫不费劲地完成了等差数列(比如由1到100的自然数)求和,得益于他对计算方法的直接把握;12岁的帕斯加独立完成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瑞士著名的伯努利家族在三代人中产生了八位数学家,我国南北朝祖氏父子、清朝梅文鼎祖孙的数学成就闻名于世,但毕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数感的形成固然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影响的作用,而更多是后天努力的结果。
解析几何创始人笛卡儿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父亲是政府雇员;牛顿出身在英国农民家庭,还是遗腹子,全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概率论奠基者拉普拉斯的父母是法国农民;费马则是法国皮革商的儿子。
关于《课程标准(2011版)》十个核心词的解读
关于《课程标准(2011版)》十个核心词的解读第一个改变是“双基”变“四基”。
原来是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现在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这样的改变意味着什么?第一意味着: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得到肯定。
双基就是我国数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中国数学教育确实是有许多值得夸耀、值得向全人类推荐、推广的经验。
第二意味着:回归“结果”与“过程”并重的理念。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隐含着结果,而基本思想需要在过程中渗透,基本活动经验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去积累,所以新增的这两点暗含着过程的意味。
第二个改变是六个核心词变为十个核心词。
核心词之一——数感一、对数感的认识什么是数感?11版课标是这样阐述的:数感主要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将数感表述为感悟,揭示了这一概念的两重属性:既有“感”,如感知,又有“悟”,如悟性、领悟。
曹培英老师的解释更通俗易懂,他说就如同球员的球感,篮球运动员有篮球感,足球运动员有足球感,歌手有乐感等一样,简单地说就是对数的理解和感觉。
11版课标将这种对数的感悟归纳为三个方面: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
二、怎样培养数感?数感既然是对数的一种感悟,它就不会像知识、技能的习得那样立竿见影,它需要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经历一个逐步建立、发展的过程。
1.“数”出数感培养学生的数感在第一学段是重点,也就是一至三年级。
学龄儿童通过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的数数活动,知道了用数可以表示多少,在数数的过程中,他们就积累了这样的经验:数数的顺序不会改变数的结果;数的过程中下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一;数数中的最后一个数不但代表这个数,也代表了这组物体的总数。
这些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数感。
2.“读”出数感不仅是整数,分数也能读出数感。
如32,读作三分之二;读出数感,我的理解就是在读数的过程中理解数的意义。
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词汇(经典原创)
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十大核心词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主线,它有利于我们体会内容的本质,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抓住教学中的关键。
把握好这些核心概念无论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
核心词之一:数感课程标准实验稿: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如何培养数感?①积累数感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对数的感悟,利用多种方式去感知数量,比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认识数,比较数的大小,观察和收集生活中的数字,省份证号码,学籍号码,生日,座位号等等大量的数字信息。
②强化数感思维。
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字发展的轨迹,比如在数的扩充教学时,我们觉得这些内容没有什么讲头,所以只是讲解方式让学生记忆,这样会让学生掌握知识不到位、思路闭塞、逻辑紊乱的情况,尤其初中生数学还带有很多的形象性,善于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被非本质的表现现象所吸引,不能灵活准确的运用,比如在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把知识讲的更深入一点,帮助他们排除知识的疑难和困惑,例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异和联系?从什么角度对数学分类?怎么分类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为什么要学习无理数,为什么要扩充数系……。
这样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进一步发展数感经验。
③发展数感品质。
平日的教学中渗透一些熟悉的实物来描述一些物品的高度,比如几层楼的高度相当几个人手拉手的高度,或是一个走几步等等。
核心词之二:符号意识课程标准实验稿(符号感):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课程标准2011年版(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十大核心词汇
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十大核心词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主线,它有利于我们体会内容的本质,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抓住教学中的关键。
把握好这些核心概念无论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
核心词之一:数感课程标准实验稿: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如何培养数感?①积累数感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对数的感悟,利用多种方式去感知数量,比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认识数,比较数的大小,观察和收集生活中的数字,省份证号码,学籍号码,生日,座位号等等大量的数字信息。
②强化数感思维。
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字发展的轨迹,比如在数的扩充教学时,我们觉得这些内容没有什么讲头,所以只是讲解方式让学生记忆,这样会让学生掌握知识不到位、思路闭塞、逻辑紊乱的情况,尤其初中生数学还带有很多的形象性,善于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被非本质的表现现象所吸引,不能灵活准确的运用,比如在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把知识讲的更深入一点,帮助他们排除知识的疑难和困惑,例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异和联系?从什么角度对数学分类?怎么分类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为什么要学习无理数,为什么要扩充数系……。
这样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进一步发展数感经验。
③发展数感品质。
平日的教学中渗透一些熟悉的实物来描述一些物品的高度,比如几层楼的高度相当几个人手拉手的高度,或是一个走几步等等。
核心词之二:符号意识课程标准实验稿(符号感):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课程标准2011年版(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十大核心词汇
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十大核心词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主线,它有利于我们体会内容的本质,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抓住教学中的关键。
把握好这些核心概念无论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
核心词之一:数感课程标准实验稿: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课程标准2011年版: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如何培养数感?①积累数感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对数的感悟,利用多种方式去感知数量,比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认识数,比较数的大小,观察和收集生活中的数字,省份证号码,学籍号码,生日,座位号等等大量的数字信息。
②强化数感思维。
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字发展的轨迹,比如在数的扩充教学时,我们觉得这些内容没有什么讲头,所以只是讲解方式让学生记忆,这样会让学生掌握知识不到位、思路闭塞、逻辑紊乱的情况,尤其初中生数学还带有很多的形象性,善于形象思维,而不善于抽象思维,被非本质的表现现象所吸引,不能灵活准确的运用,比如在有理数与无理数的教学时,我们可以把知识讲的更深入一点,帮助他们排除知识的疑难和困惑,例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的存在形式是怎样的?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异和联系?从什么角度对数学分类?怎么分类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为什么要学习无理数,为什么要扩充数系……。
这样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进一步发展数感经验。
③发展数感品质。
平日的教学中渗透一些熟悉的实物来描述一些物品的高度,比如几层楼的高度相当几个人手拉手的高度,或是一个走几步等等。
核心词之二:符号意识课程标准实验稿(符号感):符号感主要表现在:能从具体情境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符号间的转换;能选择适当的程序和方法解决用符号所表达的问题课程标准2011年版(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新课标的10个核心概念
立足新课标的10个核心概念,抓好新一轮初中数学教学在《义务教务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并设计了十个核心概念,和原来《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有所增加,这十个核心概念就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目标”里边,可以看到了对这些核心概念的一些具体解释,相当于“目标”的一些要素;但是同时也能发现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把它们称为核心概念。
(一)为什么要设计核心概念在这次课程标准修订过程中,怎么设计这个课程标准,进行了讨论,在提出设计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是重要的,一个就是希望课程的这些东西,形成一个整体,如何整体的把握课程需要反复强调。
从知识技能、从数学思考、从问题解决、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四个方面来构架整个数学课程。
这是一个渗透在整个标准的研制过程中。
第二件事,就是在研制的过程中,希望能够凸显出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的数学内容,因为它反应了数学最要紧的东西,最本质的东西,不仅应该把它当做目标,也应该把它和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记得当时在讨论的时候,就在过去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能不能用一些词,把这些东西彰显出来,经过讨论,提出了十个核心概念。
第一,这些核心概念,是涉及到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建立和培养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能力等,是义教阶段数学课程最应该培养的数学素养,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第二,核心概念是这类课程内容的核心或聚焦点,它有利于我们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与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斌在数学内容的教学中有机地去发展的数学素养。
第三,核心概念本质上体现的是数学数的基本思想。
数学的基本思想指对数学及其对象、数学概念和数学结构及其数学方法的本质认识;数学的基本思想集中反映为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模型;这些思想也是学习中的重要目标;这启示我们,核心概念的教学要关注数学思想本质。
新课程内容的安排及核心词的变化与理解
三、课程目标中有关行为动词的解释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各数学知识要点要 求学生学习的程度,特别是对学生要求 的目标行为动词做了具体的描述。如对 课标要求的“了解”、“理解”、“掌 握”、“经历”、“体验”、“探索” 等的基本含义作了规定
三、课程目标中有关行为动词的解释
(7)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
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获 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实例: 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 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和变量的意义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三、课程目标中有关行为动词的解释
(3)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
新的情境。 同类词:能。 实例: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 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
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同类词:证明。 实例:证明定理:两角及其中一组等角的
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综合与实践
把内容设置的目的予以了强调,指出其目的就 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 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 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 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综合与实践”实例说明
❖ 身份证号码与学籍号
所包含的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调查(收集信息)——结论(整理信息)——创新(利用信息)
两个全等 三角形重 叠摆放在
一起
第二次教学中剪拼:
第二次教学中学生的感悟: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之 “数据分析观念 ”解读
新课标十大核心概念之“数据分析观念”解读在对“数据分析观念”进行分析之前,我们首先要理解新、旧课标在“统计与概率”这一版块的要求与区别。
原课标的核心词: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
新课标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在“统计与概率”板块的核心词由“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
“统计观念”(旧):强调的是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认识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对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数据分析观念”(新):改变过去这一概念含义较“泛”,体现统计与概率的本质意义不够鲜明的弱点,而将该部分内容聚焦于“数据分析”。
那么让我们来深入学习“数据分析观念”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什么是“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在有关数据的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数据的某种“领悟”、由数据去作出推测的意识、以及对于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应用价值的体会和认识。
在课标当中,对于数据分析观念,有这样的描述: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
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物,每次收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以从中发现规律。
(二)为什么要学数据分析的观念?数据分析是统计学里的一个核心内容。
不论是统计还是概率,都要基于数据,基于对数据的分析;在进行预测的时,为了使预测更合理,也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
数据分析观念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之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通过数据分析的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统计时需要收集数据,应用数据分析,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从而感受统计的实际价值,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培养数据分析观念的要求:一是过程性(或活动性)要求:让学生经历调查研究,收集、处理数据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作出判断,并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二是方法性要求: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方法,需要根据问题背景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三是体验性要求: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四)怎样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的观念?1、让学生经历数据分析过程,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数学课程标准里的十个核心词解读ppt课件
单价×数量=总价 本金×利率=利息
y:x=k(一定); xy=k(一定)
九、应用意识
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 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 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 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 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
义务教育数学(2011):数感、符号意识、空间 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 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一、数感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 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 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已有研究认为数感是“直觉”、“敏感”、“能 力” ……
创新:最高阶的思维,有过各种训练项目…… 怎样培养? 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提供刺激,激活学生的潜能 ……
1 16
8
五、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包括: 了解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 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了解统计过程 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 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了解按需选择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 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 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体验随机性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 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符号:指具有某种代表意义的记号、标识;
它是意义的载体,精神的外化呈现。 数学的符号:“标识”的内容是特殊的;
它的“作用”更具特殊性。
三、空间观念
原来的描述(侧重“界定”,“是什么”):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概念、及认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概念及认识这十个核心概念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核心概念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上面连着目标,下面联系着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也把它称为核心概念。
1.数感数感是一种感悟,是对数量、对数量关系结果估计的感悟;学习数学是要会去思考问题,一个本质的问题就是要建立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一个核心就是抽象,而对数的抽象认识,又是最基本的。
2.符号意识关于符号意识,注意到它在用词上,标准的修改稿和实验稿有一个区别,原来是叫符号感,现在把它称为叫符号意识.因为符号感更多的是感知,是一个最基本的层次。
而符号意识对学生理解要求更高一些。
在标准里边它是这样来表述的,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来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就是用符号来表示,表示什么,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这是一层意思。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另外可以获得一个结论,获得结论具有一般性。
所以标准上,大概用分号隔开是两层意思,一个是会表示,另外一个进行分开进行推理,得到一般性的结论。
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符号所起的作用,从算术到代数过渡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帮助孩子从算术到代数过渡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3.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的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写实物,想象出实物的方位和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根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等.4.几何直观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5.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的观念是指: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搜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
数学十大核心词践研究
数学十大核心词践研究————————————————————————————————作者:————————————————————————————————日期:数学课标10个核心概念的理解与案例分析迁安市第四实验小学焦立娜11月25日下午,听了刘延革老师关于《提高学生数学思考能力》的报告,报告深入的阐述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10个核心概念。
会后再次细细的品读10大核心概念,又有了些新的感悟。
10大核心概念涉及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建立和培养的关于数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能力等,其实这些概念的实质就是我们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也重点体现了数学教学应落实这些概念。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例谈谈如何培养和落实这些核心概念。
一、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案例1:教学片断一台电视机的价钱是3829元,你能根据自己对近似数含义的理解,用合适的近似数描述电视机的价钱吗?生:一台电视机的价钱大约是4000元。
师:这样描述可以吗?生:可以。
师:能说说理由吗?生:因为829元又很接近1000元了,所以就可以说成大约是4000元。
师:你认为800多元很接近1000了,那900多呢?700多呢?生:都比较接近1000。
师:那100多呢,200多呢?生:不接近,它们离1000差得太多了。
师:说得真好,那你们认为都几百多接近1000一些,几百多离1000差得多?生1:我认为900多、800多、700多、600多离1000少一些。
生2:我认为100多、200多、300多、400多和1000要差得多。
师:那500多呢?生3:我认为比500多了,就应该接近1000一些。
师:除了看成整千的数外,你们认为还可以用哪些近似数描述电视机的价钱?生:一台电视机的价钱大约是38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此次课标的最大改变是:“双基”变“四基”。
四基: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十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其中: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创新意识是新加上去的。
下面我们一一对十个核心词进行讲解:一、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如同球员的球感,歌手的乐感一样……(姚明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他在NBA赛场上,大家都看到他一个个漂亮的投球、一个个漂亮的动作,这都是跟他的球感分不开的;还有歌手,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音乐细胞,具有较强的音乐感分不开的,如果一个人,五音不全,也就是说他缺少音乐感,你想说他要成为一个歌手那就是做白日梦一样,就是让他唱一首普通的歌曲都很难的。
)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数的感觉。
教学数数、数的基数意义与序数意义、数序与数的大小比较……都有助于形成数感。
数感培养实践的误区……误区之一:数感是与生俱来的,后天无法养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挖地洞;猫生猫、狗生狗、小偷儿子三只手的思想)不可否认,某些数学家天生就有很强烈的数感,10岁的高斯毫不费劲地完成了等差数列(比如由1到100的自然数)求和,得益于他对计算方法的直接把握;12岁的帕斯加独立完成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
瑞士著名的伯努利家族在三代人中产生了八位数学家,我国南北朝祖氏父子、清朝梅文鼎祖孙的数学成就闻名于世,但毕竟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数感的形成固然有遗传因素和家族影响的作用,而更多是后天努力的结果。
解析几何创始人笛卡儿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父亲是政府雇员;牛顿出身在英国农民家庭,还是遗腹子,全靠自己努力取得成功;概率论奠基者拉普拉斯的父母是法国农民;费马则是法国皮革商的儿子。
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杨辉、朱世杰、秦九韶,直到近代的程大位、徐光启、李善兰,他们家族中没有一人是数学家,他们的数学素养全靠后天养成。
更何况数学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不是数学家,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会“数学地”思考问题。
误区之二:数感的培养必须通过数学情境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本身无可厚非。
问题是有些教师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
为了培养数感,今天是去商店“买东西”,明天要旅游点“买门票”,后天又是计算“存款利息”,或者呢今天喜洋洋、明天灰太狼、后天黑猫警长,一派糊涂,刚开始的新鲜劲一过,学生们渐渐习以为常,情境也就失去了新异性,根本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
误区之三:脱离学生实际的“自编题”为了贴近生活,老师常常“挖空心思”编造一些题目来帮助学生建立数感,由于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基础往往显得不伦不类。
比如:“100张新版的100元人民币捆在一起有多厚?1亿张100元人民币有多厚?”想想一下,有多少个孩子,特别是农村孩子,有测量100张100元人民币的机会。
同样的理由,在课堂上让学生完成下面这道题也有点不切实际:“请你测量一张新版100元人民币的长、宽及厚度是多少?假如这种人民币有100万元,请你为银行设计一种长方体铁箱来装这100万元,长方体铁箱的长、宽、高最少是多少?你有哪几种方案?”难道我们的小学生当场都能摸出100元钱?其实,用学生身边的东西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量一量你的数学课本,每页纸的厚度大约是多少?这本书有多厚?100本这样的书摞在一起有多高?1亿本呢?”过于依赖量,过于特殊的量下面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利用千字文这个例子来让学生认识数感是一个比较贴近生活的例子。
(A学生有可能会一个一个地数;B可以一行一行地数,每行有20个,共有50行;C可以一列一列地数,每列有50个,共有20列;D两列共100个,两列两列地数,有这样的10组;E一行20个,5行就是100个,这样每5行就是100,做个记号,最后一数共有10个100,就是1000。
)将千字文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绝非牵强附会、哗众取宠,用千字文远非教材中立方块所能比拟,而且不但能激发兴趣,更能让孩子们在无形中受到文学熏陶,让课堂弥漫着别样的人文气息。
(学科渗透)3000006000 三十亿零六千(我们平时在教学学生读数的时候,都是要求学生按照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每一级开头的0或中间有0都要读出来,但不管有多少个0只读一个就行。
)在这里这个“零”能不能去掉30600, 30060,30006三万零六百三万零六十三万零六接下来的这些“零”能不能去掉,去掉后会有什么变化?6789读作( )千 ( ) 百 ( )十 ( ) ;6789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6789=( )×1000+( )×100+( )×10+( )这三道练习是让学生通过读数、数的组等来让学生读出数感来。
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1.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数感(1)图形的展示让学生从数的概念的认识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先从一到十到百到千到几千的认识,让学生感知到数形成和大小。
(2)看图写数这个练习(数概念直观化的练习)是让学生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增强数感(3)第2到练习是(数概念生活化的练习)是把数概念渗透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去感悟10000有多大,同时大家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所以在这,教师注意选材,让学生能真正的体会出10000大概会有多大。
(4)前面的读一读、填一填的练习(数概念形式化的练习)“多样化”旨在“各取所需”,适应不同学生!这里的“多样化”是指在取材方面要适合学生的需求、适应不同的学生。
2.在计算教学中发展数感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通过形象直观的图表,让学生先知道0.15×3可以看成是有3个0.15,也可以看做先有3个0.1,再加上3个0.05。
分数除法计算法则的推导是结合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感知6除以三分之二,其实就是把1小时的路程看成一个整体,也就是3份中的2份是6 ,那1份就是6÷2,3份就是6÷2×3,从而有根据前面学过的分数除以整数就可以换成乘倒数,再结合结合律,计算法则自然就会推导出来。
小学数学历来重视数感培养,从“自发”走向了“自觉”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数感72×15=1080(米)1080稍大于1000;就应该在少年宫的东面。
1080超过2000的一半多一点,从而就容易标出相应的点。
都是真正的数感,与量无关二、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
对于儿童来说,在幼儿园或一年级老师常常教幼儿读儿歌:1像铅笔,会写字。
2像鸭子,水中游。
3像耳朵,听声音。
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称钩,来买菜。
6像哨子,吹声音。
7像镰刀,来割草。
8像麻花,拧一道9像蝌蚪,尾巴摇。
10像铅笔加鸡蛋(贯穿数形结合的思想)其实数字也是一种数学符号。
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这也是一种符号意识。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首先是让学生亲近符号,接受、理解符号!怎样让学生亲近符号,接受、理解符号呢?先认识运算符号“+”从演示过程看,加号更直观的表示合并;“-”从演示过程看,减号更直观的表示去掉一部分;“×”从演示过程看,乘号是加号的特殊形式,因而乘法就是加法的特殊(简便)的运算;“÷”从演示过程看,除号表示平均分,非常平均。
(上下一样)关系符号“=”处处平衡(“再也没有比平行而又等长的短线段更确切的相等符号了”——列科尔德)“>”向左张开,不平衡,伸出右手两指张开就形成一个“>”。
“<”向右张开,不平衡,伸出左手两指张开就形成一个“<”。
“≈”处处变弯,但间隔接近。
“≠”在等于号上打了一撇,表示不相等。
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可见:数学符号如同“象形文字”,简洁、生动、形象、传神。
符号本身就具有促进理解,帮助记忆的教学功能。
任何教学艺术、任何语言描绘,都相形见绌!(chu)其次是让学生感悟符号表达的优势与作用。
乘法分配律中,两个数与它们、一个数与这个数是对应的,但是数字符号至局限于本道题,而用字母表示它就可以随意了。
(数学魔术)你想一个整数,把它乘2加7,再把结果乘3减21。
告诉我计算结果,我立即能判断出你想的整数是多少?设:所想的数为x,则(2x+7 )×3-21=6x+21-21=6x其实这里的密密就是6的倍数,(也就是说你要说出的整数必定是6的倍数才符合题意)就直接把这个数除以6就可以得到该数。
三、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实际物体几何图形特征描述在教学几何图形的时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材的编排意图,一般情况都是先于实际物体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从中抽象出几何形体,然后再次根据实物和形体进行特征描述。
空间观念发展规律例如:指认圆柱高空间知觉(表象的基础)实物指认↓空间观念(表象的形成)图形指认↓空间想象(表象的改造)剖面指认三种水平既递进发展,又交错共存小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若干特点(1)从感知强成分到感知弱成分强弱具有相对性,特殊性如:形状;边的长短是强成分;关系;角的大小是弱成分。
(第一个图的展示)在人的错觉中,认为角的边越长,角就越大,第一个图的展示是通过平移后,两个角刚好完全重合,让学生更加加深角大小不是由边的长短有关,而是与角的张开的大小有关。
(第二个图的展示)初看给人的感觉好像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但是通过直观的演示后知道上下两条边不一样长,它应该是一个梯形。
(2)从认识单一要素到认识要素间关系A第一个图展示就是从单一变多样,第一次显示就是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单纯表示垂直这个要素;(单一的要素)第二次演示又加了两条斜线,形成了不同的角,既有直角的表示、又有锐角、钝角、平角的要素;同时也很好地让学生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之间的关系。
(要素间关系)B第二道题是关于能不能装下的问题,如果单从体积比较来说,盒子的体积比物体的体积大,就会出现能装下的可能;(单一的要素)但是真正能装得下,就是实物的每一条表都要比盒子的边要小,这就是要求高的问题,这道题其实就是涉及到学生都对题目思路的要求的要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