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项羽本纪赞》全文详细翻译
项羽本纪赞原文及赏析
项羽本纪赞原文及赏析项羽本纪赞原文及赏析项羽本纪赞作者:司马迁朝代:汉朝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赏析:《项羽本纪》为《史记》的名篇,项羽是司马迁重点刻画的历史人物之一。
这篇赞语作为《项羽本纪》的结尾,用极为简洁的文字,对项羽的一生作了历史的总结,颇具权威性。
项羽乃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为此这篇赞语也就从传奇处入手:虞舜和项羽本来没有血缘关系,然而两个人都是双瞳孔,司马迁以两个人在相貌上的这种共同特征,将项羽和虞舜联系起来,从而提出自己的疑问:难道项羽是虞舜的后代吗?这就更突出了项羽这个人物的神秘色彩。
在论述项羽的光辉业绩时,司马迁强调了他创业的艰难,同时又突出了他发迹的迅速,以及他在历史上的显要地位。
秦末群雄蜂起,逐鹿天下;而项羽本无尺寸之地,却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成为天下霸主,政由已出,是数百年未曾出现过的英雄人物。
尽管项羽未能履践天子之位,可司马迁还是将他列入专为帝王设计的“本纪”之中。
在司马迁看来:项羽顺应了历史潮流,抓住了机遇,同时又具备了杰出的才能。
项羽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灭秦称霸的大业;然而仅仅过了五年,他便败在刘邦的手下。
司马迁从两个方面指出项羽失败的原因:一为他杀义帝而自立,结果众叛亲离;二为奋其私智而不效法古代。
司马迁论述项羽失败的原因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不全面。
笔者认为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失民心。
得民心者的天下。
项羽勇猛过人却生性残暴,不听谋士范增的建议,一错再错,最终众叛亲离。
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欢迎参考!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
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项羽本纪是一篇经典的史记文章,描述了项羽的一生,又赞美也有批评,下面是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及解析【作品介绍】本文是司马迁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写的赞语,附在该纪之末,在褒贬兼具的字里行间对项羽充满了惋惜之情。
项羽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悲剧式的英雄。
他勇猛善战,叱咤风云,显赫一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但在推翻秦朝统治以后,他目光短浅,策略错误,加之烧杀破坏,终于丧失民心,军败身亡。
本文在褒贬兼具的字里行间对项羽充满了惋惜之情。
【原文】项羽本纪赞①出处:《史记》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③?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④。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⑤。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⑥。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⑦。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⑧!【注释】①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
秦二世时,陈涉首先发难,项羽跟从叔父项梁起义兵,大破秦军,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称“西楚霸王”。
后为刘邦所败,困于垓下,在乌江自杀。
本纪:《史记》的一种体例。
按照年代先后,叙述历代帝王政迹。
项羽虽没有完成帝业,但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中,项羽实际上支配当时的政局,也代表当时的政权。
正如本文所说,“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赞:文章最后的论赞部分。
这里是作者在叙事之后,以作者的口气写的议论、总结及补充的文字。
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②太史公:司马迁自称。
周生:汉时的儒生,姓周,事迹不详。
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欢迎参考!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项羽本纪课文翻译
项羽本纪课文翻译项羽本纪课文翻译史记·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项羽本纪课文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项羽本纪》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项羽本纪赞》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项羽本纪赞》司马迁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项羽本纪赞》是《古文观止》里的一篇,本为《史记·项羽本纪》的赞语部分,是司马迁对项羽的评论。
司马迁肯定了项羽继陈涉之后起兵反秦、推翻了秦王朝的历史功绩,分析了项羽失败的原因,批驳了他的宿命论思想。
但司马迁没有看到项羽失败的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以及分封诸王侯所造成的天下分裂局面,背离历史前进的方向。
相反,却把“分裂天下而封王侯”作为项羽的功绩加以肯定,这正反映了司马迁的局限性。
作品原文:项羽1本纪赞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2曰:“舜日盖重瞳子3。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具苗裔4邪?何兴之暴5也”夫秦失其政,陈涉6首难7,豪杰蜂起,想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8,乘势起陇亩9之中,三年,遂将10五诸侯11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候12,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13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14怀楚15,放逐义帝16而自立,怨王候叛己,难矣。
自矜17功伐18,奋19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20天下,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21,尚不觉寤22,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23“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词语注释:1、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
秦二世时陈涉发难,豪杰蜂起,项羽与叔父项梁亦起兵逐鹿中原,大破秦军,并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亲、分封王侯,自号“西楚霸王”。
后为刘邦所困,败于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自刎于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
2、周生:汉时儒生,名字事迹不详,应是司马迁的长辈。
[3]3、重(chóng)瞳子:双瞳仁。
4、苗裔:后代子孙5、兴:兴起。
暴:突然、迅猛。
6、陈涉: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
7、首难(nàn):首先发难,指首先起义反秦。
8、尺寸:指狭小封地。
9、陇亩:田野,指民间。
10、将:统帅,率领。
11、五诸侯:指原来的齐、赵、韩、魏、燕五个诸侯国。
史记项羽本纪_(原文加注解)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加注解)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①,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③。
项梁尝有栎阳逮④,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⑤,以故事得已⑥。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⑦。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⑨,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⑩,族矣(11)!”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12),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13)。
①季父:父之幼弟,即小叔父。
“季”,兄弟中排行最小的。
②去:放弃,丢下。
③竟学:学到底。
“竟”,终于,完毕。
④逮:及,指有罪相连及。
⑤请:求,要。
书:信。
抵:到达,这里是送达的意思。
⑥以故:因此。
已:止,了结。
⑦皆出项梁下:意思是都不如项梁。
⑧繇:同“徭”。
⑨阴:暗中。
部勒:部署,组织。
宾客:“指客居吴中依附项梁的人。
子弟:指吴中的年轻人。
⑩妄言:胡乱说。
(11)族:灭族,满门抄斩。
(12)扛:两手对举。
(13)虽:即使。
惮:害怕。
译: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事的时候,他二十四岁。
项籍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位楚国大将。
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
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项梁曾经因罪案受牵连,被栎(yuè,悦)阳县逮捕入狱,他就请蕲(qí,齐)县狱掾(yuàn,愿)曹咎写了说情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事情才得以了结。
司马迁《十二本纪·项羽本纪》原文译文
司马迁《十二本纪·项羽本纪》原文|译文《十二本纪·项羽本纪》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出于《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十二本纪·项羽本纪》原文作者:司马迁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後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於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於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羽本纪文言文及翻译
项羽本纪文言文及翻译项羽本纪文言文及翻译项羽本纪是通过叙述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来描述了项羽一生。
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项羽本纪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项羽本纪文言文加翻译
楚世家,有项籍,字羽,下相人也。
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曰:“学无所成,终无益于事。
”籍曰:“读书则无以明理,剑则无以自卫,吾欲学万人敌之术。
”梁曰:“此所谓上智也。
”于是籍乃学兵法。
籍长八尺,力能扛鼎。
吴中子弟皆惮籍,莫敢与之争。
籍既学兵法,乃结交天下豪杰,名声大噪。
秦始皇帝崩,陈胜、吴广起兵反秦,籍亦起兵响应。
籍年二十四,遂为诸侯上将军。
秦二世元年,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籍遂率众西进,破秦军于定陶,遂至陈。
陈胜自立为王,籍以为非其才,乃西入关中。
籍至关中,秦王子婴降,秦亡。
项羽既定天下,欲封立六国之后,以存亡国。
乃召诸将议之。
诸将皆曰:“项羽勇猛,功高,宜为天下主。
”籍曰:“吾所以起兵,为天下除暴秦,非为六国也。
今若封六国之后,是助暴秦也。
”乃不封六国之后。
籍既封王,号为“西楚霸王”,都彭城。
籍虽封王,而心中自恃勇猛,不修仁义,故天下多怨。
籍闻之,曰:“天下共苦秦久矣,吾为天下兴利除害,何怨之有?”遂不听众议,自恃勇猛,任意行事。
汉元年,刘邦起兵于沛,号曰“汉王”。
籍闻之,大怒,遂举兵伐汉。
汉王知籍将至,遂退守宛城。
籍至宛城,围之数重,汉王不得出。
籍令左右曰:“若取汉王,封万户侯。
”左右皆欲得汉王以为功。
汉王见形势危急,乃与张良、陈平谋曰:“吾欲解宛城之围,宜用计。
”良、平曰:“今籍兵强,难以力敌,宜用智取。
”乃令汉王母弟齐王信,伪降籍,籍信之,遂放汉王出围。
汉王既出围,遂还攻籍。
籍大败,走至垓下。
汉王追至,籍遂自杀,时年三十一。
汉王遂定天下,是为汉高祖。
项羽者,豪杰之士也。
勇猛无比,智略过人。
然性刚愎,不修仁义,终为天下所弃。
呜呼!勇猛虽能胜一时,而仁义乃能长久。
项羽之败,盖其自败也。
【译文】楚世家记载,有项籍,字羽,是下相人。
项羽年轻的时候,学习写字不成,就去学习剑术,但也没有学会。
项梁生气地说:“学习一无所成,终究对事情没有帮助。
”项羽说:“读书不能明白道理,剑术也不能用来自卫,我想学习能够对抗万人的技艺。
项羽本纪赞原文及鉴赏
项羽本纪赞原文及鉴赏项羽本纪赞(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①”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②?何兴之暴也③?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④。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⑤。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⑥。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⑦。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⑧!◇注释①周生:汉时儒生,生平不详。
盖:副词,大概。
重瞳子:一只眼睛里有两颗眸子。
②岂其苗裔邪:难道是他的后人吗?③何兴之暴也:为什么发动、崛起如此突然呢?④尺寸:指权势或土地。
五诸侯:指齐、赵、韩、魏、燕五国。
⑤近古以来:指春秋战国以来。
⑥背关怀楚:放弃关中险要之地,怀念楚国而东归建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义帝,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起兵时立他为楚怀王;公元前206年被尊为义帝,后被项羽派人杀害。
⑦矜:夸耀。
功伐:功劳。
奋:逞。
经营:筹划谋取。
觉寤:即“觉悟”。
⑧引:援引,含推托之义。
◇鉴赏《史记·项羽本纪》是司马迁传记文学中的一篇杰作,文章通过对项羽一生经历的记叙,不仅真实再现了秦汉之际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而且成功描绘了项羽这一历史人物的典型性格,并由此反映了司马迁有关历史变迁与人生沉浮的根本观点。
本篇选录的.是该文最后一段司马迁的总评,将项羽的功过是非作了高度的总结,一方面肯定了项羽的伟大功绩,另一方面又尖锐指出了项羽在政策、策略上的失误和性格上的弱点。
这两方面的评价,态度鲜明,颇有见地,充分体现出司马迁卓越的历史见识。
总的说来,项羽灭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天意,而在于他自身。
《史记》的有关评说虽不免有其历史局限性,但更多的还是体现出了太史公过人的识见。
项羽本纪课文翻译
项羽本纪课文翻译项羽本纪课文翻译史记·项羽本纪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第七卷,是关于楚霸王项羽的本纪,它记录了秦末项羽光辉壮烈的一生。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项羽本纪课文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项羽本纪》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
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项羽本纪》以描绘项羽这一人物的形象、刻划这一人物的性格为主,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战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项羽本纪原文加翻译,欢迎参考!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诺。
”梁召籍入。
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
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
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
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
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
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
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
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广陵人召平于是为陈王徇广陵,未能下。
闻陈王败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矫陈王命,拜梁为楚王上柱国。
曰:“江东已定,急引兵西击秦。
”项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
闻陈婴已下东阳,使使欲与连和俱西。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高中项羽本纪赞原文和译 选修7文 试题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项羽本纪赞原文和译文
原文: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勎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心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译文:
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儿听到过,说是“舜的眼睛有两个瞳人〞。
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人。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是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
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是,就开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公布,自号为“霸王〞。
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待到项羽放弃关中要塞而眷恋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反怨恨王侯们叛离了他,这就说不过去了。
以功自负,强逞个人智慧而不效法古人,认为自己干的是霸王的事业,想凭着武力征讨来谋夺、统制天下,五年的时间是便丢掉了国家政权,自身也死在东城,还不醒悟,又不自我责备,这就大错特错了。
却说什么“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荒唐吗?。
《史记》之《十二本纪·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分段)(全)
《史记》之《十二本纪·项羽本纪》原文+翻译(分段)(全)【原文】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於项,故姓项氏。
【译文】项籍是下相人,字羽。
开始起兵时二十四岁。
他的叔叔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楚国大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
项氏世代为楚将,封在项地,所以姓项。
【原文】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项梁杀人,与籍避仇於吴中。
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译文】项籍小时候,学习认字,没有学成。
改学剑书,又没有学成。
(本来)项梁很生他的气。
项籍说:“读书识字只是能够记姓名罢了。
剑术(也)只能对敌一人,不值得学,要学能对敌万人的。
”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粗略地知道了兵法大意,但又不肯认真学完。
项梁曾被栎阳(官吏)追捕,就请蕲县狱掾曹咎写信给栎阳狱掾司马欣,因此事情得到了结。
项梁杀了人,和项籍在吴中躲避仇家。
吴中有才能的士族都比不上项梁。
每当吴中有大规模的徭役和丧葬,项梁常常主持办理,暗中用兵法部署调度宾客和子弟,以此了解了每个人的能力。
秦始皇帝巡游会稽,渡过浙江,项梁和项籍一同(去)观看。
项籍说:“那个皇帝可以取而代之。
”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许乱说,要灭族啊!”项梁因此觉得项籍不同于一般人。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能举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都已经敬畏他。
【原文】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
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项羽本纪赞》原文和翻译译文
《项羽本纪赞》原文和翻译译文《《项羽本纪赞》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项羽本纪赞》原文和翻译译文《项羽本纪赞》原文和翻译原文: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勎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译文: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儿听到过,说是“舜的眼睛有两个瞳人”。
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人。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
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
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待到项羽放弃关中要塞而眷恋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反怨恨王侯们叛离了他,这就说不过去了。
以功自负,强逞个人智慧而不效法古人,认为自己干的是霸王的事业,想凭着武力征讨来谋夺、统制天下,五年的时间便丢掉了国家政权,自身也死在东城,还不醒悟,又不自我责备,这就大错特错了。
却说什么“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荒谬吗?2、《史记·孝景本纪》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孝景本纪》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孝景皇帝者,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何兴之暴也翻译
何兴之暴也翻译
意思: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
出处:司马迁《项羽本纪赞》
原文: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解释: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亦是双瞳孔。
项羽也是双瞳人。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
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
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
王,此时再抱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
自己夸耀功劳,独逞个人的私欲,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业绩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统治好天下,结果仅仅五年的时光,就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
直到身死东城,他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显然是错误的。
而且还借口说“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
项羽本纪赞原文及翻译解析
项羽本纪赞原文及翻译解析
项羽本纪赞(《史记·项羽本纪》)
原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比及天下,贤者何人哉!
翻译:古时建立大事业的人,不仅要具备超凡的天赋,而且还要具备坚忍不折的意志力。
坐而说不如起而行,在天下,哪一位贤者能比得上?
解析:《史记·项羽本纪》中记录了关于项羽传奇实践行动的赞誉,这段话是对项羽作为一位伟大领袖的赞誉。
"古之立大事者"指项羽和那些立下大业的人。
文中强调,要想立大事业,不仅要有超凡的能力,也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而项羽就有这样的特质,所以在天下,哪一位贤者能比得上他呢?。
《项羽本纪赞》原文、译文及赏析
《项羽本纪赞》原文、译文及赏析《项羽本纪》为《史记》的名篇,项羽是司马迁重点刻画的历史人物之一。
这篇赞语作为《项羽本纪》的结尾,用极为简洁的文字,对项羽的一生作了历史的总结,颇具权威性。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项羽本纪赞》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项羽本纪赞两汉:司马迁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译文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大概是双瞳孔”,又听说项羽亦是双瞳孔。
项羽也是双瞳人。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
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
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等到项羽放弃关中,怀恋故乡楚地,流放义帝而自立为王,此时再抱怨王侯们背叛自己,那就很难了。
自己夸耀功劳,独逞个人的私欲,而不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业绩只要依靠武力,就能统治好天下,结果仅仅五年的时光,就使得他的国家灭亡了。
直到身死东城,他还没有觉悟,不肯责备自己,这显然是错误的。
而且还借口说“是上天要灭亡我,并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是很荒谬吗?注释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
秦二世时,陈涉首先发难,项羽跟从叔父项梁起义兵,大破秦军,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称“西楚霸王”。
项羽本纪赞(史记)原文
项羽本纪赞(史记)原文
项羽本纪赞()原文及
原文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
②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③?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④。
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⑤。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⑥。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⑦。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⑧!
注释
①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县西)人。
秦二世时,陈涉首先发难,项羽跟从叔父项梁起义兵,大破秦军,率领五国诸侯入关灭秦,分封王侯,自称西楚霸王。
后为刘邦所败,困于垓下,在乌江自杀。
本纪:《史记》的一种体例。
按照年代先后,叙述历代帝王政迹。
项羽虽没有完成帝业,但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中,项羽实际上支配当时的政局,也代表当时的政权。
正如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项羽本纪赞》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项羽本纪赞》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项羽本纪赞
选自《史记》
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儿听到过,说是“舜的眼睛有两个瞳人”。
又听说项羽也是双瞳人。
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么?为什么他崛起得这样迅猛呢?那秦王朝政治差失、混乱的时候,陈涉首先发难反秦,一时间英雄豪杰纷纷起来,互相争夺天下的人数也数不清。
但是项羽并没有一尺一寸可以依靠的权位,只不过奋起于民间,三年的时间,就发展到率领五国诸侯一举灭秦,并且分割秦的天下,自行封赏王侯,政令都由项羽颁布,自号为“霸王”。
虽然霸王之位并未维持到底,但近古以来未曾有过这样的人物。
待到项羽放弃关中要塞而眷恋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反怨恨王侯们叛离了他,这就说不过去了。
以功自负,强逞个人智慧而不效法古人,认为自己干的是霸王的事业,想凭着武力征讨来谋夺、统制天下,五年的时间便丢掉了国家政权,自身也死在东城,还不醒悟,又不自我责备,这就大错特错了。
却说什么“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错”,这难道不荒谬吗?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然羽非有尺寸乘勎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
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