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第专题2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共17页)
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 灭菌。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1) 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 (2) 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 (3) 实验操作者的双手
分散成单个细胞,形成单个菌落 二.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
㈠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计算: 培养基用量 依配方计算各成分的用量 1000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方 2.称量: 牛肉膏黏稠,用称量纸称取
2.在灼烧接种环之后,为什么要等其冷却后再进 行划线?
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3.在作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为什么总 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
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 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 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 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稀 释 105 倍 涂
问题讨论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结 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 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例如, 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合适、吸管头不要接 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 等。
二.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
⑵稀释涂布平板法: a.梯度稀释菌液:
微量 移 液器
1ml
1ml
1ml
1ml
1ml
1ml
101
102
103
104
105Βιβλιοθήκη 106菌液6支试管,分别加入9ml无菌水
⑵稀释涂布平板法: a.梯度稀释菌液: b.涂布平板:
滴
稀 释 103 倍
灼
稀 释 104 倍
试
不超过0.1ml 各梯度分别涂布3个平板 1个不涂布作空白对照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1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_教学设计_教案_3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二)过程与方法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面的实验设计,归纳共性,分析差异,增加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勇于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2. 教学重点/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
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
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
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1.1 培养基的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等。
〖思考1〗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多糖 ,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为凝固剂。
【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1.2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四类营养成分。
〖思考2〗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C、H、O、N、P、S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基本元素,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以上。
【补充】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
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1.3 培养基除满足微生物生长的 pH 、特殊营养物质和氧气等要求。
【补充】生长因子:某些微生物正常生长代谢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吸收的微量有机小分子,如某些氨基酸、碱基、维生素等。
〖思考3〗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
〖思考4〗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维生素 ,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酸性 ,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中性或微碱性。
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人教版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教案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人教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操作无菌实验的技能•熟悉使用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和无菌实验操作,掌握实验过程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进行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和无菌实验,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和原理1.实验目的:了解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无菌实验操作技巧,学会使用化学试剂和实验器材。
2.实验原理: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是把微生物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使其得到营养、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一般有两种方法: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
无菌实验是指在无微生物干扰和污染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操作,通常需要采用灭菌和消毒等技术。
二、实验器材和试剂•实验器材:培养皿、试管、移液管、显微镜等。
•试剂:琼脂、磷酸盐缓冲液、蒸馏水、碘酒、70%酒精等。
三、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清洗试管、培养皿等实验器具,准备所需试剂和培养物。
2.培养基制备:称取适量的琼脂和磷酸盐缓冲液,加入蒸馏水,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然后进行灭菌消毒。
3.杂菌检测:将准备好的培养基倒在培养皿上,放置在恒温箱中,观察是否有杂菌的生长。
4.微生物接种:采用无菌技术,将培养物移植至培养基表面和内部,标明不同的培养条件和试验目的。
5.培养条件:培养箱中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要根据不同的微生物种类进行调节和控制。
6.观察和记录:观察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进行记录和统计分析。
7.鉴定和鉴别:采用显微镜等检测技术,进行微生物的鉴定和鉴别,以确定其种类和特性。
四、实验注意事项1.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无菌技术,避免微生物污染。
2.实验室要保持干净卫生,经常清洗和消毒实验器材和环境。
3.对于具有毒性的试剂,要注意正确配制和储存,避免误用和事故发生。
4.操作结束后,要清洗和消毒实验器材和实验环境,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和卫生。
(完整版)生物人教版高中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知识点归纳
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培养基: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
·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
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
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
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
如N2、NH3、NO3-、NH4+(无机氮源)蛋白质、氨基酸、尿素、牛肉膏、蛋白胨(有机氮源)等。
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1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阐明微生物培养的目的和意义;2、说明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等操作的基本方法和目的二、能力目标:1、分析实验思路的确定和形成的原因,分析实验流程,对比前后实验,归纳共性,分析差异2、提升合作探究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教学难点:对实验结果的分析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PPT】用不同微生物不同菌落颜色制造出来的有生命的艺术品(微生物的美)什么是菌落?什么是培养基?【PPT】自制艺术培养基、有杂菌的培养基简单说明消毒、灭菌一、培养基的配制:【问题】实验室中需要培养基去培养我们想要的微生物,如何评价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PPT呈现几个固体培养基图片:①倒平板溅到壁上的培养基②有杂菌菌落的培养基学生分析原因,教师总结:1、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是否符合微生物的生理习性。
(如自养微生物提供无机碳源、固氮微生物提供无机氮源等等)2、倒平板时不要溅到壁上,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且动作要快3、培养基灭菌情况如何(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培养1-2d后无菌落生长)4、培养基的放置方式(倒置原因)(课前已将培养基配制并灭菌完毕)【活动】平板划线法接种培养基制作合格后,如何将微生物接种到培养基上?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某种微生物的单个菌落,也就是纯化某种微生物。
(回顾微生物艺术品的图片,给学生点提示)(一)平板划线法:PPT呈现实验步骤,某些步骤后带有问题,学生边做实验边思考:(实验前让学生检查实验器材)实验前提示:1.酒精灯火焰和火焰周围1-2cm范围分别有什么作用;2.板书划线方法。
(教师可演示)①将接种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烧红。
②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酵母菌的菌种试管的棉塞。
(为什么要等接种环冷却?)③将菌种试管口通过火焰(原因?)④将冷却的接种环伸入到菌液中蘸取一环菌种。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1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_教学设计_教案_2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2. 教学重点/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和营养物质一.培养基:思考:微生物“吃”什么?碳源、氮源、水、无机盐1.基本成分:自养微生物CO2、CO32-、HCO3-无机碳源:⑴碳源有机碳源:牛肉膏、蛋白胨等异养微生物NH4+、NO3-(为硝化细菌提供N源和能源)⑵氮源有机氮源:牛肉膏、蛋白胨、酵母膏、尿素等注:含CHON的有机物是异养型微生物的碳源、氮源、能源微生物生存的环境和营养物质一.培养基:碳源、氮源、水、无机盐1.基本成分:维生素、碱基等(生长因子)2.特殊营养:(牛肉膏、酵母膏、蛋白胨中含有)3.pH、氧气的需求:4.种类:物理性质: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化学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
5. 配制原则⑴目的明确: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目的选择原料自养型:不加碳型(CO2碳源)异养型:⑵营养全面、浓度适宜、比例恰当加入缓冲剂⑶适宜的pH值:细菌偏碱,真菌偏酸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二.无菌技术:1.消毒与灭菌: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孢子);较为温和理化方法,杀死部分有害菌体(不包括芽孢、孢子)思考请你判断以下材料或用具是否需要消毒或灭菌。
如果需要,请选择合适的方法。
(1)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与培养皿(2)玻棒、试管、烧瓶和吸管(3)实验操作者的双手2.无菌范围:操作者的手、衣着消毒实验用具灭菌实验操作过程酒精灯旁操作二.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㈠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㈡纯化大肠杆菌:1.纯化大肠杆菌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⑴平板划线法:划3个平板(重复实验)1个不划线(空白对照)⑵稀释涂布平板法课题成果评价(一)培养基的制作是否合格如果未接种的培养基在恒温箱中保温1~2 d后无菌落生长,说明培养基的制备是成功的,否则需要重新制备。
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修1专题2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件) (共19张PPT)
a.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 b.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 c.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一、基础知识
(一)培养基
1.概念: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
养基质。
2.种类
主要用于微生物的
分离、计数等
需加入凝固 剂,如琼脂
固体培养基
主要用于工业生产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主要用于观察微生物
(2)灭菌的方法:
①灼烧灭菌: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瓶口
•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问题讨论:
待酒精燃尽后 冷却8~10s
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 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 使涂布均匀
涂布平板的所有操作都应在火焰附近进行。结合平板划线与系列稀 释的无菌操作要求,想一想,第2步应如何进行无菌操作?
应从操作的各个细节保证“无菌”。例如,酒精灯与培养皿的距离要 合适、吸管头不要接触任何其他物体、吸管要在酒精灯火焰周围等。
③左手将培养 皿打开一条缝隙 ,右手将培养基 倒入培养皿,立 刻盖上皿盖。
④待平板 冷却凝固后 ,将平板倒 过来放置。
(二)纯化大肠杆菌 最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画线的操作, 将聚集的菌钟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在数次画线后,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 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
2024年度高中生物选修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人教版)全
细菌的结构
02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
特殊结构
03
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
12
细菌的生理特性与分类
2024/3/24
细菌的生理特性
营养类型(自养与异养)、呼吸 类型(好氧、厌氧与兼性厌氧) 、生长繁殖(简单分裂、芽孢形 成与萌发)等。
细菌的分类
根据形态、生理生化特性、遗传 物质等进行分类,如革兰氏阳性 菌与革兰氏阴性菌、需氧菌与厌 氧菌等。
培养条件
培养时间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和实验目的, 确定合适的培养时间,及时观察并记 录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需求,设置合适的 培养温度、湿度和pH等条件。
2024/3/24
10
03 细菌的培养与观察
2024/3/24
1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024/3/24
细菌的基本形态
01
球菌、杆菌、螺旋菌等。
13
细菌的培养方法与观察技术
1 2
培养基的种类与选择
根据细菌的营养需求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如基础 培养基、营养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等。
细菌的培养方法
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液体培养法等。
细菌的观察技术
3
显微镜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 染色技术(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等)、生化鉴 定技术等。
4
实验室培养的目的与意义
实验室培养的目的
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创造适宜于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环境条 件,使微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从而获得所需要的各种微生 物制品。
2验室培养是微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微生物应用 的前提。通过实验室培养,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代 谢特性以及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等,为微生物的利用和控制提 供理论依据。
人教版 高中生物 选修一 专题二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
【学习目标】1、阅读“培养基”部分,回答:(1)什么是培养基,有哪些类型?(2)各种培养基共有的营养成分是哪些?(3)培养基除提供主要营养物质外,还应满足什么条件?举例说明。
2、阅读“无菌技术”部分,回答:(1)回答旁栏思考题(2)什么是消毒?什么是灭菌?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3)消毒方法有哪些?适用于哪些对象?如何操作?(4)灭菌方法有哪些?列表比较(从适用物品、灭菌条件、灭菌时间方面展开)知识补充1、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微量有机物,如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一些天然物质如酵母膏、蛋白胨、动植物组织提取液等,可为微生物提供生长因子。
2、芽孢:某些细胞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抗逆性休眠体,称为芽孢。
一个细胞只形成一个芽孢,所以芽孢是一个休眠体而没有繁殖功能,芽孢具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能力,芽孢的休眠能力惊人,可达几十年。
【达标检测】[必做]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B 、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C 、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D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2、关于微生物的营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种物质不可能既是碳源又是氮源B 、凡是碳源都提供能量C 、除水以外的无机物仅提供无机盐D 、无机氮源也能提供能量【使用时间】 第 2 周 第 1 课时 【编辑】申俊云 【审核】刘萍萍 【编号】2262021 【主题】 第二章 第一节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一) 2012.02.143、关于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消毒和灭菌实质上是相同的C、接种环用灼烧法灭菌D、常用的消毒方法有加热法、紫外线法、化学药品法4、高温灭菌的原理是()A、每种微生物繁殖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一定的B、微生物对于高温环境不适应C、高温破坏了细胞内的蛋白质、核酸D、高温降低了环境中氧的浓度5、培养基、培养皿、接种环、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空气、牛奶所采用的灭菌或消毒的方法依次是()①化学消毒②灼烧灭菌③干热灭菌④紫外线消⑤高压蒸汽灭菌⑥巴氏消毒法A、⑤③②①④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⑥②③④①⑤D、③④②①⑥⑤[选做]1、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情况而进行了实验。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2.1_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共53张PPT)
白(豆类)、微生物蛋白(酵母)等三种。能
为1微.基生物本提成供分C源:、N碳源源、、生长氮因源子、等水营、养无物质机。盐
⑴碳源
无机碳源:CO2、CO32-、HCO3- 自养微生物 有机碳源:葡萄糖、牛肉膏、 异养微生物
才能用来倒平板?
灼烧灭菌, 防止瓶口的微生 物污染培养基
3.用左手将培养皿打 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 缝隙,右手将锥形瓶 中的培养基(约10~ 20mL)倒入培养皿, 左手立即盖上皿盖。
倒平板注意事项:
3 4 ①温度:50℃左右
②操作:在酒精灯火焰附近 ③冷凝后平板倒置
4.等待平板冷却凝固 (约需5~10min)。 然后,将平板倒过来 放置,使皿盖在下, 皿底在上。
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操作程序
1、器具的灭菌 2、培养基的配制 3、培养基的灭菌 4、倒平板 5、微生物接种 6、恒温箱中培养 7、菌种的保存
例如:
㈠制备牛肉膏蛋白胨
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 固体培养基
㈡纯化大肠杆菌
㈠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计算称量溶化调节pH灭菌倒平板无菌检查
1.计算:培养基用量 1000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方
依配方计算各成分琼的脂用量 20.0g
2.称量:牛 牛肉 肉膏 膏黏 、稠蛋,白用胨称易牛量吸肉纸潮膏称,取要快5、g 加盖
蛋白胨 10g
3.溶化:牛肉膏、称量纸 、少量水加热溶解 →取纸
Nacl
5g
→蛋白胨、NaCl→琼脂、搅拌 →补水定容 4.调pH、分装、封口:加棉塞H2、O 包牛定皮容纸至、1橡00皮0m筋l 勒紧
100 ℃煮沸5~6 min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word教案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题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word教案具体实施打算:3个课题中,课题一介绍了最差不多的微生物技术,是开展其他2个课题的基础。
学生只有把握了课题一所介绍的差不多技术,才可能完成本专题的其他课题。
课题2和课题3要求分离某种特定的微生物,难度较大、探究性也更强。
此外,本专题中所强调的无菌操作技术,将又助于“专题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顺利进行。
培养微生物的实验,操作本身所需要时刻并不长,然而,由于操作前通常需要配置培养基、对培养基和其他材料用具进行灭菌,操作后通常需要几天的培养时刻和对微生物进行观看,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将课上与课下的时刻统筹安排。
此外,微生物技术的把握需要一定的实践体会,建议教师先通过预实验进行摸索,积存体会后,再安排教学。
本专题共需要五课时。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教学设计一、课题背景分析教材第一说明了纤维素的化学组成以及纤维素在生物圈的广泛分布,由此转入到如何对纤维素进行有效利用的问题。
接着,教材介绍了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因此,对纤维素的利用离不开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研究。
最后,教材点明了本课题的研究主题,即从土壤中分离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二、课题目标(一)知识目标:简述纤维素酶的种类及作用,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把握从土壤中分离某种特定微生物的操作技术(二)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弄明白实验操作的原理(三)情感目标: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进展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三、课题重点与难点课题重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课题难点:从土壤中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四、教学整体思路:(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教学思路:有关纤维素的知识,教师能够联系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多糖的知识并安排学生通过阅读进行自学,学生自学后应该能够说出纤维素的化学组成以及在生物圈中的分布状况。
关于纤维素酶的作用,教师能够参照课本的楷体字部分做演示实验,使学生对纤维素酶的作用留下深刻的印象(二)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教学思路:教材在介绍刚果红染色法之前,第一用“筛子筛沙”这一形象的比喻来说明选择微生物的差不多思想方法。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课件:专题2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二三四五六
平板划线法
缺点 不能计数
适用 范围
适用于好氧菌
稀释涂布平板法 操作比较复杂;平板不干燥时效果不好,容 易蔓延
适用于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一二三四五六
2.纯化大肠杆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平板划线法中多次灼烧接种环进行灭菌的目的不同。
灼烧时期 取菌种前
每次 划线前
接种 结束后
目的
杀死接种环上原有的微生物
一二三四五六
五、倒平板的注意事项 1.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 ℃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可 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 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倒平板前,要将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 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 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可以防止皿盖 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4.倒平板过程中,如果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 位,最好不要继续用这个平板培养微生物,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可 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一二三四五六
四、几种消毒和灭菌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煮沸消毒法 巴氏消毒法
化学药剂 消毒法 紫外线 消毒法
适用范围
操作方法
日常食品,罐装食品 100 ℃煮沸 5~6 min
牛奶、啤酒、果酒等不宜70~75 ℃煮 30 min
进行高温灭菌的液体 或 80 ℃煮 15 min
用于皮肤、伤口、动植 物组织表面、塑料或玻 璃器皿等的消毒
一二三四五六
三、消毒与灭菌的比较
理化因素的 作用强度
消毒 较为温和
灭菌 强烈
消灭微生物的范围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课题-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ppt精品课件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3)避免杂菌污染的方法
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 洁和消毒。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 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 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无菌技 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二、 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 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熟练、规范地进行无 菌操作,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一、基础知识 二、实验操作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四、课题延伸
1、培养基可以分为哪两类? 2、培养基一般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此外还要满足哪些要求?
(2)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 琼脂配制成的固体状态的基质。
你知道固体培养基的来历吗?
为了能直接观察培养物的形态及生长情况,科 学家希望能将微生物培养在固体表面上,就像微生 物生长在橘子皮或土豆上一样。最初,德国医生罗 伯特·科赫试着用明胶作培养基的凝固剂。 但是, 人们很快发现,明胶在20 ℃以上就变软了,很难进 行分离微生物的划线操作。而大多数细菌的培养温 度都不低于25 ℃。科赫的同事Walter Hesse发现琼 脂比明胶更适合做培养基的凝固剂。这个改进的方 法很快就被大家采纳。
菌落:
❖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 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 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 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菌落
细菌的菌落 特征因种而异
3.培养基的营养构成:
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包括微 量元素)。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C.琼脂凝固点低,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D.琼脂在灭菌过程中不会被破坏,透明度好,凝固力强
菌落:一般由_单___个微生物细胞在_固__体____培养基上形成的一团 肉眼可见的_子___细__胞__集__团_____。不同的细菌,其形成的菌落大小、 形态、颜色、透明度等一般___不__同____。
(2)功能分类: ①__鉴__别___培养基:根据微生物代谢特点,加入某种_指___示__剂__, 鉴别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例如在培养基中加入_伊__红___和__美__蓝____指
示剂,可鉴别是否存在大肠杆菌。
②__选__择___培养基: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__抑___制___不需要的微 生物生长,__促__进___所需要的微生物生长。如培养基中加入青霉 素,可分离得到__酵__母___菌__和__霉__菌___;加入高浓度食盐,可分离得 到__金__黄__色__葡__萄___球__菌_____。
B√ 碳源
C 氮源
NH3 CO2 NH3
乳酸 糖类等 N2
(3)各种培养基及其培养对象
培养基种类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又称肉汤培养基 LB培养基
麦芽汁琼脂培养基
培养对象
细菌 _大___肠__杆__菌___ ___酵__母__菌____
马铃薯琼脂培养基 查氏培养基
真菌 ___霉__菌____
MY培养基
霉菌和酵母菌的传代保藏
伊红美蓝培养基 MS培养基
检测大肠杆菌 __植___物__组__织__培___养__
琼脂:是一种从红藻中提取的__多___糖____,性质比较稳定,不能 被_微___生__物__利__用___。琼脂在98℃以上_熔__化___,在44℃以下_凝___固__, 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呈现_固___态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巴氏消毒法:
在70-75℃煮30min或在80℃煮15min。
3、化学药剂消毒法:
用75%酒精、新洁尔灭等进行皮肤消毒;用氯气消毒水源等。
4、紫外线消毒:紫外线照射30min。在照射前,适量喷洒
石炭酸或煤酚皂溶液等消毒液,可以加强 消毒效果。
……
(2)灭菌的方法:
1、灼烧灭菌:
蛋白胨等) 无机氮源(氨水、铵盐和硝酸盐等)
1000mL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营养构成
培养基组分
提供的主要营养
牛肉膏 5g
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蛋白胨 10g
氮源和维生素
NaCl 5g H2O 定容至1000mL
无机盐 氢元素、氧元素
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 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__pH__、 _特__殊__营_养__物_质__以及__氧_气__的__要_求__,例如:
(1)概念:无菌技术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 作中,所有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2)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 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3)避免杂菌污染的方法
1.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 洁和消毒。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 进行灭菌。
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 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病毒 病毒界
五类 微生物
细菌 放线菌
原核生物界
真菌
真菌界
原生动物 原生生物界
原核类: 细菌、放线菌、蓝藻等
微
原生生物:显微藻类、原生动物
生 真核类
(如草履虫、变形虫等)
物 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
非细胞类:病毒、朊病毒等
◆微生物的共同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放线菌
1、结构: ➢单细胞原核 ➢分支状的菌丝(基内菌丝、气生菌丝)
菌落:
❖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 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 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 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菌落
细菌的菌落 特征因种而异
3.培养基的营养构成:
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包括微 量元素)。
归纳
碳源 氮源
有机碳源(葡萄糖、果糖、蔗糖等) 无机碳源(二氧化碳,碳酸氢钠等 ) 有机氮源(花生饼粉、黄豆饼粉、酵母粉、
高二生物
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 专题二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2019.12.6
导入新课
在缤彩纷呈的生物界,微生物似乎显得 过于微小与沉寂。然而,它们在自然界却作 用非凡。微生物有哪些种类呢?
大肠杆菌
葡萄球菌
放线菌
SARS病毒
禽流感病毒
朊病毒(蛋白质病毒)
蘑菇
黑曲霉 青霉菌
酵母菌
原生动物
草履虫
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 围的物品相接触。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 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
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 微生物感染。
2、消毒与灭菌
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 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 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 烧层灼烧。
2、干热灭菌:
在160-170℃加热1-2h。
3、高压蒸汽灭菌:
100kPa、121℃下维持 15-30min。
(1)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
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 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 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 育成新个体。
消毒与灭菌的比较
比较 理化因素的 项 作用强度 消毒 较为温和
灭菌 强烈
消灭微生物 的数量
部分生活状 态的微生物 全部微生物
芽孢和孢子 能否被消灭
不能
能
3.常用的消毒与灭菌的方法
(1)消毒的方法:
1、煮沸消毒法:
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什么?
4、避免杂菌污染的方法主要包括哪四个 方面? 5、什么是消毒、灭菌,常用方法有哪些?
一、培养基
1、培养基的概念:
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 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培养基分类:
(1)液体培养基:配制成的液体状态的基质。2来自培养基的分类:2.应用:
抗生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 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
微生物中发现了几千种抗生素, 其中2/3是由放线菌产生的。
细菌的营养类型
❖ 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 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
自养菌 异养菌
腐生菌 寄生菌
想一想
这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是怎样获得的呢?
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 __维__生_素___,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的pH
调至_酸__性___,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 _中__性_或__微_碱__性_,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
提供_无__氧___的条件。
4.培养基的用途
液体培养基:增菌 固体培养基:纯化,增菌
二、无菌技术
1、什么是无菌技术
(2)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 琼脂配制成的固体状态的基质。
你知道固体培养基的来历吗?
为了能直接观察培养物的形态及生长情况,科 学家希望能将微生物培养在固体表面上,就像微生 物生长在橘子皮或土豆上一样。最初,德国医生罗 伯特·科赫试着用明胶作培养基的凝固剂。 但是, 人们很快发现,明胶在20 ℃以上就变软了,很难进 行分离微生物的划线操作。而大多数细菌的培养温 度都不低于25 ℃。科赫的同事Walter Hesse发现琼 脂比明胶更适合做培养基的凝固剂。这个改进的方 法很快就被大家采纳。
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无菌技 术的操作,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二、 掌握培养基的制备、高压蒸汽灭菌和平板 划线法等基本操作技术,熟练、规范地进行无 菌操作,成功地培养微生物。
一、基础知识 二、实验操作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四、课题延伸
1、培养基可以分为哪两类? 2、培养基一般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此外还要满足哪些要求?
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 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 体,叫做芽孢。芽孢的壁很厚,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的环 境有很强的抵抗力。例如,有的细菌的芽孢,煮沸3小时以后才 死亡。芽孢又小又轻,可以随风飘散。当环境适宜(如温度、水 分适宜)的时候,芽孢又可以萌发,形成一个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