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六章 采访素材的整理

合集下载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名师丁柏铨典型题详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名师丁柏铨典型题详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笔记名师丁柏铨典型题详解绪论0.1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1)在中国社会转型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情势下,新的舆论格局逐渐形成。

在这种舆论格局中,不仅会较多触及利益集团,还会多次引发公众舆论的强烈关注。

(2)自媒体的发展是新的舆论格局形成的条件之一。

在新的舆论格局中,自媒体使人们可以及时了解与披露掌握的信息,自由发表评论,表达看法,并广为传播。

(3)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媒体很难像以前一样引领公众舆论。

这是因为新的舆论格局具有“去中心化”、信息及意见“碎片化”等特点,传统媒体的引导力、传播力下降,主流媒体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成为舆论中心与舆论的引导者。

2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1)新的舆论格局在相当程度上促使人们对新闻传播的认知发生改变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拥有自媒体的公众可以成为社会舆论的始发者和传播者,这也就造成主流媒体话语权旁落的现象。

新闻媒体需要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且引导公众舆论,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只有服务于广大公众,得到广大受众的心理认同,才能掌握话语权和话语主导权。

(2)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意见领袖的地位提升,影响力扩大在新的舆论格局中,意见领袖的发言可以迅速获得许多粉丝的响应,其意见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大量公众,因此会产生舆论引导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可能是正向或者负向的、程度不等的。

可以说,意见领袖是新闻传媒在形成体现正能量的舆论与引导公众舆论过程中的竞争对手。

(3)新的舆论格局促使新闻传播的话语系统发生改变在新的舆论格局中,体现了公众智慧的网络用语以及以生动的群众语言的身份成为生命力强劲的流行语,成为社会语言以及新闻语言的重要来源与构成部分。

因此,新闻传媒若想赢得受众并牢牢掌握引领公众舆论的主动权,需要对话语系统与话语方式进行较大改变,积极创新。

考点二: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重要地位★★★1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起始点(1)新闻传播的起步: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主要内容为新闻信息的传播。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笔记-背诵版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笔记-背诵版

精心整理新闻采访与写作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②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①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②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③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5)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1、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新闻采访——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特点:①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②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③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2、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新闻采访是一种采访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信息互动活动,同时,又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

1)新闻采访与三种传播方式有密切关系:人际、大众、人内传播。

2)米德、布鲁默等的符号互动论:个体有在互动过程中将自己视为被评价的客体以此获得自我形象的能力,也有感受并理解他人角色的能力。

社会是相互作用的个人的集合体,相互作用的中介物是符号。

互动者会运用群体和他人的视角考虑问题,并根据31)社(34种类:(根据提供主要事实还是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①当事人:通常是新闻事实的主体,最重要的采访对象。

亲历新闻事件,有较为深刻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②知情人:通常不是新闻事件中的行动者,但对新闻事件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可能参与新闻事件的策划。

可能了解新闻背景,对新闻事件的把握更加客观。

在验证新闻事实、拓展新闻报道的深度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③目击者:亲眼目睹事件发生的人,通常和事件并没有直接联系,但有较强的现场感受。

④有关人士。

目的:一是借用他们的言论表现出记者自身的观点和看法,二是借助其权威性增加报道的说服力和深度。

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1、获得新闻线索:采访的起点新闻线索——关于新闻事实的片段性的简要信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要信息。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三版 丁柏铨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共34页文档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三版 丁柏铨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共34页文档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新闻采访与写作》电子课件 第六章 新闻的选题与采访策划

《新闻采访与写作》电子课件 第六章 新闻的选题与采访策划
第一节新闻选题与采访筹划的内涵及其作用一新闻选题的内涵与作用二采访筹划的内涵与作用第二节新闻选题确实定一筛选事实与搜寻事实二选择报道角度三关注报道效果四明确报道体裁第三节采访筹划的原那么与方法一采访筹划的根本原那么二采访筹划的主要方法
第六章 新闻的选题与采访筹划
目录
第一节 新闻选题与采访筹划的内涵及其作用 新闻选题与采访筹划的内涵及其作用
二、采访筹划的内涵与作用
〔三〕采访筹划的误区 【案例】2021年3月26日,有那么题为?深圳 90后女孩当街给残疾乞丐喂饭感动路人?的新闻 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新闻讲述了一个名叫文芳的 湖南新化女孩,目前在深圳某展会销售门票, 24日下午,文芳在下班返回住处的途中遇到了 一位饥肠辘辘的老人,于是便掏钱为老人买来了 盒饭,并单膝跪地将饭一口一口喂进老人的嘴里。
第二节 新闻选题确实定
一、筛选事实与搜寻事实 〔一〕筛选事实 筛选事实就是通过发散思维,按照新闻选题的标准,对新闻线索逐
一进行新闻价值的评价,据此选择新闻事实: 〔1〕哪个事实更有利于政策宣传的需要? 〔2〕受众可能对哪个事实有兴趣? 〔3〕哪个事实更具有普遍性? 〔4〕哪个事实更具有典型性? 〔5〕哪个事实报道后预期的社会效果更好?
能的重要环节。 2.新闻选题与媒体的影响力密切相关。新闻选题的质量,往往影响并
决定着媒体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和可信度。 【案例】中央电视台1993年?东方时空?栏目和1994年?焦点访谈?栏目的
开播,使得舆论监督类选题得以通过专门的栏目,经常性地、成规模地传 播,有力地拓 展了媒体 “监督社会〞的社会功能。
新闻。在采访筹划中,不仅各种事实要素、各种细节要准确无误,而且 对事实的判断、推理也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逻辑性。
〔二〕遵循传播规律的原那么 1. 时机性。2.独家性。3.现场性。4.典型性。5.可行性。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六章 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圣才出品】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第3版)教材的配套题库(第六章 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圣才出品】

第六章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一、概念题1.第一手材料[重庆大学2019年研]答:第一手材料是指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所获得的材料,无需任何中转环节。

这类材料真实可信。

也因为是记者亲手采集,因此,用到新闻报道中去也相对真切、感人。

报道中有没有足够的和必要的第一手材料,是一个记者是否进行了独立的、不可替代的、有成效的工作的重要标志。

第一手材料具有很强的实证性,是订正、检验间接性材料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第一手材料的局限性是它可能具有偏离事实的成分,包含若干主观因素等。

2.第二手材料[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研]答:第二手材料是指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的材料。

这类材料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开阔视野,诱发思维,引起想象,弥补直接材料的不足。

它有助于确认研究问题,界定范围,帮助拟定更好的研究方法,还可以进一步解释第一手材料。

但因为不是记者亲眼所见,因而对材料真伪的验证应格外注重。

现今互联网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提供第二手资料的整合性渠道。

3.第三手材料答:第三手材料是指记者通过知情者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的材料。

常常在新闻事件发生时,记者不在现场,等到记者赶到现场,现场情景又时过境迁,加之当事人因种种原因又不能及时提供材料,因此,此时知情者提供的材料就显得弥足珍贵。

当然,对这类材料的验证更应重视。

二、简答题简述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

答:整理采访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①核对数字、人名、地名等基本信息。

②做到对“下锅”的“米”心中有数。

(2)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①对采访笔记进行补充所包括的内容a.浏览笔记之后,记者要根据已有采访素材,将录音设备中的资料、二手资料以及在采访现场没有及时进入笔记的资料补充进采访笔记。

b.在记者完成浏览工作之后,采访素材经过拆解和标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性,记者要根据这种逻辑性,合并相关资料,将相对独立的资料进行重新拆解和标注。

②采访笔记补充工作的具体内容a.把录音设备中的资料转成文字,录音设备能较为完整地记录采访对象的谈话;b.将记在心里的内容放进笔记;c.将二手资料补充进采访笔记;d.将好选题、好想法随时写进采访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绪论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绪论

新闻传播作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有着诸多不同。其中一个 不同在于:新闻传播必须以具有专业性的调查采访为基础、为 前提。在此基础上和前提下,才谈得上严肃的新闻写作,才谈 得上负责任的新闻传播。 离开了专业性的调查采访,新闻写作就会如水无源、如木无本, 新闻传播就会沦为不实信息抑或虚假信息的传播。传播者通过 体现专业精神的调查采访,发现并抓住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在进入写作阶段以后又进一步加深了对它的认识。发现、发掘 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例:就业局长‚潜伏‛打工探扬州用工
然而在新的舆论格局中在许多情况下意见领袖的意见包括对媒体报道和评论的解读甫出立即就会得到许多粉丝的呼应其意见能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批公众从而对公众舆论产生或正向或负向的程度不等的引领作用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主编
绪论
新闻文体是文章大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新闻写作是写作, 然而又不是一般的写作;它与其他写作相比,有同也有异。
这样一种特点,是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所不具备的。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所获得的素材是丰富的,然而又是芜杂 的、散乱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和不具有新闻价值的素材往往 混和在一起。
由于职业的特点,新闻记者每天都会大量地接触各种事实素材, 他们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有闻必录”,而必须用自己的专业眼 光,对各类素材进行精心选择。新闻写作的过程,也就是精心选 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新闻选择也就 没有新闻写作。
第三,新的舆论格局改变了新闻传播的话语系统。 在以往,不少新闻传媒在报道相关内容时,几乎是不作任何改 变就将官方语言搬到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之中。并不是说官 方语言一概不可取,而是说媒体不能将新闻话语系统等同于官 方话语系统和公文话语系统。而官方话语系统中的套话、假话、 空话、大话等话语病较多,当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新闻话语系 统与官方话语系统相同一,这样的新闻传播就不可能得到以满 足新闻需求为心理目标的广大公众的欢迎。 而在新的舆论格局中,相当一部分网络用语体现出公众的睿智, 以鲜活的群众语言的角色身份成为生命力强劲的流行语,成为 社会语言乃至新闻语言的重要来源和构成部分。在这种情势下, 新闻传媒的话语系统和话语方式必须有较大的改变,积极进行 创新,才有望赢得受众并牢牢掌握引领公众舆论的主动权。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 (丁柏铨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 (丁柏铨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第一节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二、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三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第四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一、新闻采访的定义二、新闻采访的特点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二、新闻采访本质上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二、采访对象:新闻采访不可忽视的另一主体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第一节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及其特点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作用三、新闻线索的多种来源渠道第二节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一、获得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二、新闻敏感:发现和判断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四、新闻线索的追寻与跟踪第三节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一、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二、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第三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第一节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一、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二、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三、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第二节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一、从个性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二、从社会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第三节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二、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第四节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一、在合适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二、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三、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四、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五、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第四章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一、采访提问面临的诸多难题二、牢牢掌握采访提问主动权三、审时度势地问出精彩问题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方法一、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二、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三、当倾听谈话的有心人第三节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一、放开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二、活用观察所得寻求更多发现三、采访中的几种常用观察方法第四节新闻采访中的记录方法一、新闻采访中笔录的作用二、新闻采访中记录的方法第五章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第一节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一、隐性采访的含义及类型二、隐性采访的方法和程序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第二节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二、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三、使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四、使用微博、微信搜集信息进行采访第三节悄然兴起的精确新闻采访一、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采访二、通过民意调查进行采访三、结合统计分析进行采访四、以跟踪调查的方式进行采访五、数据新闻及相应的采访工作第六章采访素材的整理和加工第一节整理采访素材: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一、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二、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三、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漏第二节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一、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二、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第三节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一、对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二、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三、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四、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五、形成副产品第七章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第一节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一、报道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二、发现和判断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三、凸显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和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第二节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一、新闻真实性:一个重要的命题二、与新闻真实性相关的诸多因素三、在写作实践中体现新闻真实性第三节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一、新闻报道:用有价值的事实说话二、新闻评论:摆事实与讲道理结合第四节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一、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拼抢意识二、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新闻敏感三、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四、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写作能力第八章新闻写作:因媒体而异第一节文字符号与视听符号一、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不同二、两类符号各自的表意功能三、两类符号表意方面的异同第二节报纸媒体:拥有图文符号的优势一、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写作二、图片符号在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报纸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的优势第三节广播电视:彰显声画的感染力一、广播电视的优势与劣势二、广播:以有声语言报道新闻事实三、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第四节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一、网络在信息传输途径上的变革二、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三、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第九章消息文体写作(上)第一节消息文体的分类和结构一、消息的含义二、消息的分类三、消息的结构第二节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组关系一、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的关系二、语言精确与语言生动的关系三、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第三节各类消息作品个案评析一、对动态消息个案的评析二、对述评消息个案的评析三、对综合消息个案的评析第十章消息文体写作(下)第一节消息标题的撰制一、消息标题的不同形态二、消息标题撰制的规律三、消息标题撰制的技巧技法第二节消息文本导语的写作一、消息导语的含义二、消息导语的特点三、消息导语的类型四、消息导语的写作要求第三节消息主体的写作一、消息主体的含义二、消息主体写作的几个关键环节第四节消息背景的写作一、消息背景的意义二、消息背景的类型三、消息背景运用的原则第五节消息结尾的写作一、消息结尾的作用二、消息结尾的写作方法第十一章通讯写作(上)第一节通讯写作概述一、通讯的含义二、通讯的特点三、通讯的分类四、通讯与相关文体的比较五、通讯对采访工作的要求第二节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一、确立和提炼主题的重要性二、通讯主题的确立三、通讯主题的提炼第三节通讯的表达方式一、通讯中的叙述二、通讯中的描写三、通讯中的抒情四、通讯中的议论五、通讯中的说明六、不同表达方式的交融第十二章通讯写作(中)第一节通讯的结构一、通讯结构方式的多样性二、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四、谈话实录型通讯的结构第二节通讯的行文一、以精彩的开头吸引受众二、设法实现作品的主旨三、体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原理第三节通讯的语言一、通讯中的标题语言二、通讯中的非标题语言第十三章通讯写作(下)第一节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一、新闻小故事的写作二、新闻特写的写作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第二节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一、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含义二、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要诀第三节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一、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含义二、对谈话所作的分类三、写作之前的访谈程序四、访谈之后的写作阶段第十四章深度报道的写作第一节对深度报道相应理论的探讨一、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二、深度报道的具体分类三、深度报道的深度探源四、深度报道的写作原则第二节独立文体深度报道的写作一、化抽象为具体的故事化写作二、把新闻背景材料用足、用好第三节非独立文体深度报道写作一、连续性深度报道的写作二、组合式深度报道的写作第十五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上)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分类一、新闻评论的概念二、新闻评论的特点三、新闻评论的分类第二节新闻评论的选题一、新闻评论选题的来源二、新闻评论选题的角度三、新闻评论选题的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立论一、新闻评论立论的要求二、新闻评论立论的方法第十六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下)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结构一、新闻评论的常见结构二、新闻评论的特殊结构三、新闻评论的结构技巧第二节新闻评论中的论证一、新闻评论中论证的要求二、新闻评论中的论证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行文一、新闻评论的文字表述二、新闻评论中的叙与议三、新闻评论中的理与情第十七章新闻写作的创新第一节新闻和思维创新一、新闻理念创新二、新闻思维创新第二节新闻题材内容创新一、准确拿捏有一定敏感性的题材二、触及此前尚未涉及的内容三、发人们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之声第三节新闻文体的创新一、新闻文体发展的规律二、新闻文体创新的必然性三、新闻文体的推陈出新第四节新闻写作方法创新一、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意义二、新闻习作方法创新的表现三、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原则。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三版 丁柏铨 新闻采访本质和主体共32页共34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三版 丁柏铨 新闻采访本质和主体共32页共34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三版 丁柏铨 新闻采 访本质和主体共32页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谢谢!34 Nhomakorabea▪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六章第3小至最后(完)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六章第3小至最后(完)



上文的导语(1)包括了3个主题:一项研究结果指出,吸 烟(A)、超重(B)和缺乏锻炼(C)增大了患心脏病的 风险。 (2)中向读者交代了这份材料的来源,它出自何处,然 后提供了更多关于主题A的信息。 (3)交代了关于主题A的更多细节。 (4)跳到了主题C――缺乏锻炼。如果按照A、B、C的 顺序,效果可能会更好。 (5)交代了关于缺乏锻炼的更多事实。 (6)转向了主题B――超重。 (7)关于主题B的更多信息:B与A和C的关系。 (8)被布罗迪认为是次要的信息。
(6)在该项研究中,与较小体重的男性相 比,较大体重男性首次心脏病发作的机率 高出50%。该研究还发现,自25岁起体重 增加的女性面临的危险加大了。 (7)作者称,根据吸烟和运动习惯上的差 异解释不了与体重相关的风险的差异。 (8)这项研究还发现,在心脏病发病率方 面,男性白人要高于非白人,男性犹太人 要高于白人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但是女性 犹太人与女姓非犹太人并没有明显的差别。 ――《纽约时报》
(二)消息体裁的报道优势
发稿速度快,更能体现“新”的特点 适应范围广 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更易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 具有较强的新闻冲击力
二、消息的结构方式
(一)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的核心要点是:重要的 元素放在开头,不那么重要的放在文末。 在写作时就表现为:最重要的材料通常要 放在报道开头,较不重要的素材放在最后。
4.外在标志 消息通常都有外在标志,总称为“消 息头”,包括电头和“本报讯”。而其他 新闻体裁则基本没有。 电头表明电讯稿发出的单位、地点和 时间,加括号或用显著字体标出,置于新 闻稿的开头。由于现代新闻社总以电报、 电传、电话等方式发稿,所以“××社× 地×月×日×时×分×秒电”就是常见的 形式。有时出于需要,还标明稿件的作者。 “本报讯”是报社自己的记者或通讯 员采写稿件的标志。如系外地采访,也需 标明发稿的地点、时间和作者。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六章 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六章 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
案例:《南方周末》对抛石护堤工地的采访
3.将二手资料补充进行采访笔记
除却采访对象的叙述,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应注意搜集对写 作有用的二手资料,记录在采访中的观察所得。对于这些资料, 记者应将它们与采访笔记视为一个整体,将相关记号标注在已经 做过分析、归类整理过的笔记旁边。
记者心得
4.将好选题、好想法随时写进采访笔记
例:《一辈子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前 面——记者采访笔记中的杨善洲》
杨善洲自1986年6月退休以后,放弃到省城昆明颐养天年的机会, 来到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整整干了20个春秋。他领着人们植树造 林达7万多亩,修建林区公路18公里,架设输电线路4公里多。深居大 亮山的农户生活得以大幅度改善。
二、发现采访中一时被忽略的事实
(一)细心体悟采访中所得素材 例:东方早报2008年对“三鹿”奶粉事件的报道
(二)注意发现新闻人物的个性特点
2003年6月,《知识经济》杂志记者对金算盘公司负责人杨春进 行了一次采访。记者在采访后记中写道:“杨春和王文京一样, 都属于口才不是特别出众那种,温开水,问一句吐一句,特别 是在一些场景上,需要记者不断地引导。但当记者把采访笔记 整理完,发现杨春的前后逻辑控制得很好,没有一句话多余, 也没有出现前后矛盾的说法,和王文京一样,杨春在接受记者 采访时也显示出其大智若愚的一面。”通过对采访笔记的浏览, 记者看到了在采访时由于时间匆忙没有注意到的内容,为整个 写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再则,由于记者做采访笔录时用的是速记的方式,很多符号只 有记者本人才了解其义。如果搁置时间太久,记者本人可能难 以回忆起当时所做笔录的全部含义。记者要努力回忆当时的谈 话内容,把一些自己设计的符号重新还原为文字,把凌乱、难 辨的笔记变成相对整齐的、容易读懂的材料,以便写作时查找 和引用。因此,记者有必要及时整理采访记录,以免时隔多日 有所遗忘。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六章 怎样采写特稿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件第六章  怎样采写特稿
理解特稿
一个题材能否写成特稿故事,有三个标志可做判断依据:其一,这个题材具不具有故事性,即能不能把它写成一个故事;其二,它跟公众利益的相关性,即你写出来以后,大家会不会关心,想不想去读;其三,这个故事是不是具有延展性和戏剧性。
理解特稿
三、什么样的新闻可以成为特稿如果我们细心体察就会发现,戏剧强调显性的冲突 (为了轰轰烈烈的舞台效果)。但好的、高明的戏剧冲突,一定还有一个隐性的冲突埋伏着。这个冲突是巨大的、不可收拾的,它指向社会或者生命的终极矛盾,激烈冲撞而又完全无解,正如俄狄浦斯的弑父娶母、哈姆雷特的生存还是死亡,最终指向的是命运——人类根本性的、人力无法控制和化解的悲剧力量。新闻和戏剧非常相似,新闻的冲突也是显性的。没有冲突的事件,不能说是新闻。新闻和戏剧一样,要有所提升同样得挖掘隐性的冲突。隐性的冲突一般不为硬新闻所关注的,而特稿正可以在此有所作为,它需要时间,需要作者的慧眼去发现和挖掘。
特稿的采访
(五)采访前需要做的功课1.调研故事的背景你的故事是坚果的核,被厚厚的果壳包围,你看不到它的形状也尝不到它的味道。你需要通过研究果壳的材料和样子,大致掌握里面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核。这些壳就是社会、经济、政治、历史、人情、世俗等等,它们决定着你的坚果核的样子。调研会为故事设立一个背景框架,提供故事的语境,相同的故事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是截然不同的。如果不研究这些就直接去采访,到现场就会不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会进行无效的劳动,或者被假象蒙蔽。没有调研做背景的采访,记者会表现得没有定见,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让采访对象按照自己的思路叙述和渲染事件,记者会被牵着鼻子走。
特稿的选题类型及来源
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是特稿区别于限时消息、解释性报道和调查性报道的特征,特稿在人物、事件、话题、潮流等等题材上没有限制,只要读者想知道、感兴趣,只要传播是有意义的,都可以用特稿来展现。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丁柏铨主编)绪论: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所谓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进行的一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

这种传播,其对象是对新闻信息有所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

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

新闻传播与人际传播的不同点在于:新闻传播必须以调查采访为基础。

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得上负责任的的传播。

(二)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新闻写作的起步阶段是调查采访。

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取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这些素材不仅是新闻写作的基础,而且其中的一部分也就是新闻写作的实际内容。

而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创作者必须深入生活获取创作素材。

在这一阶段创作者接触的人物,有可能被写入文学作品,但他们仅仅是创作所依据的原型。

(三)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

新闻采访充分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新闻采访,从本质上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世界所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工作,然而它又不是一般的调查研究。

党政机关所进行的调查研究与新闻记者的新闻采访的相同点:一、都体现了深入实际,通过询问、倾听或文献检索等手段逼近对象实际的努力二、都以有效的调查方法作为占有与特定对象有关的材料的基本手段三、都要在调查占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达到对对象的正确认识。

不同点:一、新闻记者调查采访的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作品形成之后用于通过新闻传媒进行公开传播,满足人们的知情欲望,也可以用作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供领导层了解有关情况,或作为决策参考;而后者的目的是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或发现问题、找出症结,总之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工作。

二、前者所关注的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因而必须致力于发现、了解和收集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