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切口疝治疗进展
改良腹直肌推徙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体会
资料 与方法
巨大腹壁切 口疝 (≥10 cm)是一种复发率较高 ,处理
一 、 一 般 资料
非常 困难 的外 科疾 病 J。急性 坏死 性胰腺 炎 并发 腹
本组 患 者 2O例 ,男 12例 ,女 8例 ;年 龄 55—
腔间隙综合征(ACS)患者往往需要施行负压封闭辅 83岁 ,平均 (60±2)岁。合并高血压病 术及 多 次开 腹 手 术 治 疗 ,术 病 9例。
后 10% ~30% 患者 短 期 内不 能行 一 期 确 定 性 关 闭
二 、方 法
腹壁筋 膜层 ,从 而形成 计划 性腹 疝 4。。针对 此类 巨
患者均仰卧位 ,全身麻醉,从腹 中央切开 ,切除原
大计 划性 腹疝 行 确定 性 腹 壁 重 建 的 手术 方 式 ,目前 皮肤切 口瘢痕 。将皮肤及皮下 组织 充分 游离 提起 ,充
基金项 目:国家科 技支撑计 划“创伤 救治新技 术研究 及集 成示 范”基金资助项 目(2012BAIl1B01)
作者单位 :323000 浙 江省 ,丽水市人 民医院(王理 富、杨越涛 、 马柏强 );第 三军医大学大坪 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全军战创伤 中心创 伤 、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 室(张连阳 )
of(110±4)r ains.T he loss of intraoperaf ive blood was 105 to 170 with a mean of (150±5)m1.No
wound and abdominal wall related wi th pain and wound hea ling were observed.After 5 mont hs of f0U0w—up, no recurrence and other symptoms were f0und.Conclusion The pratice is safe.and relia b le.
腹壁疝的治疗
➢六边形孔 ➢多方弹性 ➢重量仅38g/sqm
Coviden TEC-TECR
Parietex™ MESH 聚酯2D编织平片
➢ 组织反应小 ➢ 生物长入佳 ➢ 褶皱率低 ➢ 柔软 病人术后舒适 ➢ 少发生积液 ➢ 切开无脱落颗粒 ➢ 顺应性好 ➢ 耐受力40 kg (chain) & 70 kg (weft)
谢性疾病等
➢ 局部因素
•
切口感染是切口疝最主要的病因,据统计,切口感染
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是一期愈合切口的5—10倍,直切口多于
横切口。
➢ 促发因数 张力增加及受力不均;骤升性高压或持续高压;
切口疝形成的关键原因重视伤口愈合
切口疝的发生与切口感染,愈合不良有密切关系
➢如切口获得一期愈合,切口疝的发病率通常在1%以下 ➢如切口发生感染,则发病率可达10% ➢伤口裂开者甚至可高至30% ➢切口感染引起的腹部切口疝占全部病例的50%左右
南通市中医院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合成材料修补法 人工合成材料修补法有三种
南通市中医院
人工材料的类型及选择
➢ 生物材料 Coviden Permacol™生物补片
➢ 聚丙烯材料 Coviden Surgipro™ Mesh聚丙烯网片
➢ 烯网
Coviden Parietene™ Mesh聚丙烯网片或轻量聚丙
➢ 腹部手术切口疝不能自愈,均需手术治疗。对于全身 情况差.心肺功能不全或有其它内科合并症的病人, 要进行积极的术前准备后再选择手术时机。
➢ 手术方式有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手术 ➢ 外科手术是治愈切口疝的唯一办法。
切口疝修补方法的选择和复发率
➢ 直接缝合缺损法:切除疝囊及其周围的瘢痕组织,利用坚实而健康的肌腱膜 缝合关闭缺损,适用于腹壁缺损小于3cm的切口疝; 复发率可达 31%∼49%
腹壁切口疝外科治疗
开放式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
• Onlay
mesh
muscle
peritomeum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 Inlay
• Sublay
• IPOM
放弃Inlay方法
正确应用Onlay、Sublay和IPOM方法 减少并发症 降低复发率
Onlay Technique层上技术
• 腔镜下修补腹壁疝只能采IPOM术式将网片置 于腹腔内
– 优点
» 低复发率 <3% » 低感染率 <1% » 腹内压对修补起作用 » 创伤小(疤痕小) » 多处缺损手术操作简便
– 缺点
» 费用高(钉仓和一次性器械) » 不易操作 » 学习周期长 » 可能会损伤肠管
– 必须使用组织隔离式网片
腔镜下修补术式适应症和禁忌症
• 张力下用缝线拉拢筋膜,网片放置在 筋膜浅层并在网片周围固定
– 优点
» 便宜
» 易操作
– 缺点
» 不能在较大疝使用 » 高复发率(20%-24%) » 腹内压张力与修补反作用 » 有绞窄和嵌顿的可能 » 血清肿的发生率很高(皮下切开) » 需要引流 » 增加感染可能性 » 对于多处缺损手术操作困难
35
腹壁切口疝疝术后并发症(5)--慢性疼痛(6%)
原因 神经受损: 缝合、网片压迫、神经瘤、骨膜受损和皱缩 处理 理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局部封闭手术(利多卡因和可乐 定) 预防 规范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缝线 轻质网片
- 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 » IPOM腔镜手术(疝成形术)
我国成人腹壁切口疝治疗方案
• <5cm,小切口疝;可以用自身组织直接缝合修补,但必须减张。 • 5cm~10cm,中等切口疝; • 10cm~15cm,大切口疝; • >15cm,巨大切口疝。 • 以上尺寸的缺损都需要应用修补材料进行修补。
腹壁切口疝的治疗进展
.
综 述 .
腹 壁 切 口疝 的 治 疗 进 展
谭 嗣伟 梁存 河 陈 志雨
腹 壁切 口疝 是 发 生 在 腹 部手 术 切 口位 置 的 疝 , 腹 腔 内 是
3 促发因素 : . 包括引起腹压增 高的各种原因 。如慢性咳 嗽、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 慢性便秘 、 重体 力劳动 、 腹水 、 妊娠等 均可在以上局部 与全身 因素的作用下 , 促使切 口疝的发生和
部位缝线张力 的下降。因此 , 切 口与 横切 口相 比 , 口疝 纵 切
发 生 的潜 在 危 险 增 加 , 数 文献 支 持 这 一 理 论 ;4 手 术 缝 合 多 () 材 料 和技 术 与 切 口并 发 症 息 息 相 关 。 近 期 一 份 数 据 分 析 结
素治疗 , 待阴性后再 手术 。急症手术时 , 如患者全身状况差 ,
不 应 同时 处 理 切 口疝 。 如 患者 全 身 情 况 稳 定 , 无 腹 腔 严 重 又
加重 。
组织或器官经 由手术切 口的潜在 间隙或 薄弱 区域 突 出于 体
表 所形 成 的腹 壁 包 块 。 欧洲 疝 学 会 … 的定 义 为 : 临 床 体 检 在 或 影像 检 查 中可 看 到 或 可触 及 的原 切 口下 的 腹 壁 缺 损 , 伴 可 或 不伴 腹 壁 包 块 。 中华 外 科 学 会 疝 和 腹壁 外 科 学组 “ 壁 切 腹 口疝手 术 治 疗 方 案 草 案 ” 将 切 口疝 分 型 为 : 环 最 大 径 <3 疝
四 、 壁切 口疝 的治 疗 腹
、
流行 病 学 资 料
腹 壁 切 口疝 的 发生 率 约 为 2 ~1% , 中 中 线 切 口疝 % 1 其 的发 生 率 可 能 达 到 1% 一 0 , 感染 切 口的切 口疝 发 生 率 1 , % 而 2
疝修补术补片材料的选择
5. 根据补片网孔大小分类 Ⅰ型:又称全大孔材料补片(Totally Macroporous Prostheses) Ⅱ型:又称全微孔材料补片(Totally MicroporousProstheses) Ⅲ型:又称多丝大孔材料补片(Macroporous Prosthesis) Ⅵ型:又称亚微孔材料补片(Submicroporous Prosthesis)
聚酯补片
1939年发明,是乙烯二醇和对苯二酸的 聚酯聚合体。
1956年Wolstenholme首先采用商用的涤 纶布进行疝修补。
有二种商品补片:①Dacron网片,单丝 股网片;②Mersilene网片,多丝股网片。
特点:柔韧性好,但抗张力能力弱。
远期并发症:复发率为34%, 感染率为 12%, 肠梗阻为12% , 肠瘘发生率16% 。
Surgical网片(美国外科公司产品,善释 Easyprosthesis):为多丝股网片
聚丙烯与组织之间的愈合是穿插样长入,聚丙 烯网允许细菌、白血球和吞噬细胞自由通过, 虽然没有抗感染的能力但是有耐受感染的能力, 轻度污染的伤口可以使用聚丙烯的,出现感染 后只需通畅引流,大多能够愈合,不能完全愈 合形成慢性窦道者,3-6月后行窦道切除+部分 补片切除即可。
补片感染后
补片感染后形成窦道
产品有:网塞、平片 及预成型补片
材质分为:单股聚丙 烯和多股编织聚丙烯 (商品名:善释 EasyProsthesis)
PET聚酯补片
腹壁切口疝自体组织重叠修复治疗观察
缝合 , 再将左侧 的皮肤与右侧皮肤缝台 , 两层间置 半片乳胶管一根 , 自下侧方引 出, 新构 成的腹壁浅
层为原皮肤皮下组织双层 重叠而成。
11 一般资料 本组 l 例, 4 , 7 . 】 男 例 女 例。年龄 4 7 。 均 5 o 2岁 平 7岁 。发 生 切 口疝 均 为腹 壁 直 切 口, 中右上腹直肌切 口 6 , 其 例 右腹直肌剖腹 探查 切口3 , 例 右下 腹直肌切 口 1 , 例 下腹正 中切 口 1
处由外 向 内进针后 , 再缝合 右侧 重叠 在下方 的边
缘 , 由外 向内进针 , 向外 出针 , 也 后 再缝合左侧 , 由 内向外 出针 , 进出针间针距 l 暂不打结 , e m, 每两结
便。但术中应 注意 : 1选用 保证腹肌松弛 的麻 醉 () 方法 , 术中注意无菌操作 , 密止 血 ;2 仔 细分离 严 () 腹腔 内粘连 , 避免误伤。范 围应 超过 疝缺损边 缘, 使重叠修补后, 腹腔面腹膜连续 , 光滑 ;3 缝合 在 () 直视下进行 , 先两排缝合 , 再同时拉 紧打结 , 避免损
伤腹腔 内容物;4 尽 可能保 留疝囊纤维结缔组 织 () 作为修补材料 。皮下脂肪组织与腹壁游离彻底 , 重
间距约 2m, e 纵行缝合一排后 , 将左侧疝囊边缘在右 侧上方 , 距右侧 边缘 5m或 以上处 , c 与上述缝 合方 式相 同纵行缝合 一排 , 将两边缝线一起 提紧, 依次
0 f
M dlmeada idsB Sr .95 7 ()7 er n lt e r ug 18 ,2 1 :0 e tu J
3 王宇 , 汤兆雎 . 壁切 口疝 的外科治疗 . 国外科专家 经验 文集 腹 中 沈阳 : 沈阳出版杜 . 9 . 3 1 38 9 8 4 李基业 , 黎沾 良. 腹壁切 口疝浩疗进展 .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0 1 20.
腹壁切口疝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腹壁切口疝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腹壁切口疝(incisionalhernia)指腹部手术切口处发生的疝,无真正疝囊。
腹壁切口疝多见于腹部纵切口区,尤其是中切口或腹直肌旁切口。
疝的发病率占1.7%一期愈合切口很少发生在左右。
切口感染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可达10%~30%。
切口疝的发生是由切口愈合不良和腹部压力异常增加引起的。
任何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和可能增加腹部压力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切口疝。
腹壁薄弱或慢性疾病容易诱发切口疝,因此在老年或肥胖患者中更为常见。
事实上,腹壁切口疝的症状更为明显,所以在正常情况下,患者可以在家庭成员的帮助下识别疾病的疾病,做出判断,并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
一般来说,腹壁切口疝在及时治疗后不会出现其他疾病。
腹壁切口疝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强调患者在手术后的健康和饮食治疗中,患者及其家属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补充营养,帮助患者减轻疼痛。
饮食疗法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还可以补充营养,加强患者的身体,增强免疫力,帮助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健康。
腹壁切口疝是指原腹部手术切口的疝。
切口疝的发生是由切口愈合不良和腹部压力异常增加引起的。
任何影响切口愈合和增加腹部压力的因素都可能导致切口疝。
除腹部手术切口的基本要素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一、全身因素老年、肥胖、糖尿病、恶性肿瘤、营养不良、腹水、黄疸、全身严重感染、休克、类固醇激素的使用都会影响切口愈合。
2.腹压增加因素咳喘、排便困难、排尿困难、负重等因素都会增加腹压。
3.局部切口因素切口关闭缝合技术非常重要。
切口感染、消化道瘘等也是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
切口感染是切口疝的主要原因。
感染后,切口二期愈合,疤痕组织多,腹壁缺损程度不同,切口腹壁强度明显降低。
据统计,切口感染后切口疝的发生率为一期愈合切口5~10倍。
4、其他因素腹壁虚弱或慢性疾病增加腹内压容易诱发切口疝,因此在老年或肥胖患者中更为常见。
其他与原手术的其他因素是术中麻醉效果差,腹壁强行对拢或缝合时腹壁各层组织不准确对合。
难复性腹壁巨大切口疝的诊治
c m, 但不伴有腹腔 内容物突 出, 或虽伴有 内容物突 出, 但 患者平 卧后 疝 出 的 内容 物 可 自动 或 被动 地 还 纳腹腔 , 这类可复性巨大切 口疝手术治疗并不太 困 难, 术后发生腹腔间隙综合征的概率较小。因此 , 大
部分 患者 围术 期 不需 特 殊 处理 , 只要 对 修补 技 术 加
ma i n ” , 笔 者将 其译 为 “ 难 复 性腹 壁切 口疝 ” 。
由 于腹 腔 脏 器疝 出后 长 期不 能 还 纳 腹腔 , 势 必 引起 腹壁 肌 肉收缩 , 导致 腹 腔 腹 腔 内容 物 疝 出越 来 越多 , 腹腔 容积 明显 减 少 。 当手 术 将 疝 内容还 纳 腹 腔后 , 会 引起腹 腔压 力增 高 , 甚者 可引 起腹 腔 间隙综 合征( a b d o m i n a l c o m p a r t me n t s y n d r o m, A C S ) , 导致 呼
口疝病情的复杂性和手术治疗的困难性。例如 , 有
的腹 壁 切 口疝 最 大缺 损 直 径 很 大 , 甚 至达 2 0~3 0
国外 文 献 中常用 “ l a r g e i n c i s i o n a l h e r n i a w i t h l o s s
o f d o m a i n o r w i t h l o s s o f a b d o mi n a l d o ma i n ” 语句 来描 述难 复性 巨 大 腹 壁 切 口疝 。现 任 欧 洲 疝 学 会 主 席 K i n s n o r t h给 出的定 义是 :“ l o s s o f d o m a i n ” 是 指一 定
积比≥1 5 %, 就视为巨大切 口疝。《 指南》 增添这一 新标 准 的 目的在 于强调 对伴 “ l o s s o f d o m a i n ” 切 口疝
腹壁切口疝诊断与治疗PPT
诊断性穿刺:抽取腹壁切口疝内容物进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观察疝气位置、大小、形态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疾病如腹股沟疝、脐疝、白线疝等相鉴别:避免过度饮食,减轻腹部压力
运动疗法: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腹部肌肉,减轻症状
保守治疗:通过药物、理疗等方式缓解症状
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清创
肠梗阻: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出血:止血、输血、手术止血等
神经损伤:对症治疗,如止痛、理疗等
疝复发:再次手术修复疝
切口感染:使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清创
注意事项与特殊情况下的处理策略
术后感染:预防感染,及时处理伤口
术后疼痛:使用止痛药,减轻疼痛
术后用药: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
术后复查: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预防措施
术前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感染风险
术后预防措施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定期复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便秘
MRI检查:通过MRI检查腹壁切口疝的部位、大小和形态
血管造影检查:通过血管造影检查腹壁切口疝的血供情况
内镜检查:通过内镜检查腹壁切口疝的部位、大小和形态
鉴别诊断与排除其他疾病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症状、体征、既往病史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生化等,排除其他疾病可能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腹部形态、触诊、听诊等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与预防复发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腹壁切口疝的治疗》PPT课件
Subcutaneous Tissues Anterior Rectus Sheath
Posterior Rectus Sheath Bowel/Intestine
精选ppt课件
12
精选ppt课件
13
腹膜前修补式(Underlay)修补术
缝线 Sutures
网片
精选ppt课件
14
腹膜内(Inlay)修补法
精选ppt课件
15
精选ppt课件
16
精选ppt课件
17
精选ppt课件
18
精选ppt课件19Βιβλιοθήκη 精选ppt课件20
精选ppt课件
21
精选ppt课件
22
精选ppt课件
23
精选ppt课件
24
精选ppt课件
25
精选ppt课件
26
精选ppt课件
27
精选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32
切口疝修补的注意事项
精选ppt课件
33
①严格无菌操作,近可能避免损伤疝内 容物尤其是肠管,止血要彻底;
②游离间隙时尽可能使用电刀,电刀的 使用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渗出,尽 可能少去除腹壁组织,一方面减少切 口张力,另一方面可避免术后腹腔减 容引起的呼吸运动障碍和呼吸衰竭, 如疝内容物巨大可在不影响肠管血运 的前提下适当切除部分大网膜。
③合成材料修补法:利用人工合成材料修补腹壁缺损; ④腹腔镜修补法:通过腹腔镜技术后入路利用人工合 成补片材料修补腹壁缺损。
精选ppt课件
9
组织对组织修补
精选ppt课件
10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合成材料修补法。
精选ppt课件
腹壁切口疝诊疗进展
般 人 工 材 料 , 金 属 线 网 等 材 料 因 重 复 同 种 运 动 如
所 出现 的疲劳 折损 特征 。4 具 有诱 导成 纤维细胞 生 ()
长 的 作用 , 进 其 长 入 网孔 的 间 隙形 成“ 筋 水 泥” 促 钢
症 导致 剧 烈 咳嗽而 致 腹 内压 骤 增 , 也可 使 切 口内层
30 ~ 50 。
3 3 1 当前 在 临 床 上广 泛 应 用并 能 为人 体 较好 耐 . .
受 的 合 成 修 补 有 3种 。 1 聚酯 类 ( oy se ) ( ) () p le tr 。2 聚
1 切 口疝 形 成 的 原 因
丙 烯 ( oy rp l e 。( ) 体 聚 四氟 乙烯 (x p lp o ye ) 3 膨 n e—
工企医刊 21 年第 2 00 3卷 第 6 期
种 种 方法 都不 能有 充 足 的乳 汁 分 泌时 , 我们 应 及 时
3 腹 壁 切 口疝 的 治 疗
补 充 按 比例稀 释 的牛 奶 , 以免 发 生新 生 儿低 血 糖 症
等 并发症 的发 生 。
参 考 文 献
l 乐 杰. 主编 . 产 科 学 . 七 版 . 京 : 民卫 生 出 版社 . 0 8 8 . 妇 第 北 人 2 0 ,2 2 乐 杰. 主编 . 产 科 学 . 四版 . 京 : 民卫 生 出 版社 . 9 6 8 . 妇 第 北 人 19 ,9
腺增 生 等均可在 以上局 部 和全身 因素 影响下 促发切
口疝 的 发 生 和 加 重 。 13 其 它因素 . 切 口内 血 肿 形 成 、 胖 、 养 不 良、 肥 营
类 网片修补 腹壁 切 口疝 的病例 。使用 聚酯 类材料 的 炎症 及异物 反应 最重 , 故应 用减 少 。 物合 成材料 修 生 补 切 口疝 放置 位 置通 常 为 ( ) 壁肌 肉前 , 2 腹壁 1腹 () 肌 肉后 ,3 肌 肉前 后 联合应用 ( 明 治法 ) ( ) () 三 ,4 指形 交 叉 , 5 网 片直接 置人 腹壁缺 损处 。有 人认为 将 网 () 片 置入腹 壁肌 肉后 更合 理 , 因为在此 位 置上 , 网片受 腹 内压 作用 紧贴 在后 腹 壁 上 , 接 阻 挡腹 内压 对 腹 直 壁 的 冲击 。我 们 的经验 是对能 将肌 肉及腱 膜对合 在
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sublay和ipom的临床比较
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sublay和ipom的临床比较发表时间:2020-08-27T08:32:34.209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8期作者:史艳超[导读] 腹壁切口疝患者接受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时应用ipom和sublay均具有良好的疗效,ipom安全性更高、创伤较小,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河北省易县医院摘要:目的分析在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中应用开放式肌后筋膜前补片修补法(sublay)和腹腔镜下腹腔内网片植入法(ipom)的疗效差异。
方法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的74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差异设为两个组别,给予对照组(37例)sublay治疗,给予实验组(37例)ipom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壁切口疝患者接受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时应用ipom和sublay均具有良好的疗效,ipom安全性更高、创伤较小,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关键词: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腹壁切口疝;疼痛;并发症腹壁切口疝是临床常见的医源性疾病,主要指腹部切口筋膜或肌层未完全愈合,受到腹内压力的影响而形成疝,发病因素包括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肥胖等[1]。
切口疝无法自行痊愈,手术是改善疾病症状的有效手段,以往临床对于切口疝通常采用单纯修补术,但术中需要对腹壁进行游离,创伤较大,术后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预后效果不佳[2]。
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近年来开放式肌后筋膜前补片修补法(sublay)和腹腔镜下腹腔内网片植入法(laparoscopy 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得到广泛应用,具有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已成为无张力修补术的常用修补方式[3]。
本文将对在腹壁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中应用开放式sublay法和腹腔镜ipom法的疗效差异展开讨论,详细报道如下。
8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
8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总结8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8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期未发现复发病例。
结论:使用人工合成补片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效果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中图分类号】r13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292-02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大约占各种疝的15%。
传统的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张力较大,术后疝的复发机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1]。
2005年3月~2011年3月,我院对83例腹壁切口疝的患者使用人工合成补片的手术修补方法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将手术治疗体会总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83例均为近年来我院诊治的腹壁切口疝患者。
其中男55例,女28例。
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5.5岁。
体重51—85kg,平均体重61.5 kg。
病史2个月至3年。
切口疝发生时间:术后1个月内发生32例,术后2~6个月内发生28例,术后6个月一1年内发生13例,术后1—2年内发生7例,术后2年以上发生3例。
切口愈合情况:一期愈合78例,感染二期愈合8例。
合并症: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5例,糖尿病19例,高血压33例,高脂血症28例,前列腺增生10例,冠心病15例,低蛋白血症13例,便秘12例。
1.2治疗方法:病人麻醉满意后,采用原手术切口入路,分离疝囊后充分游离疝环周边组织,游离范围超出缺损边缘3~5cm。
根据患者疝环的大小和腹壁的薄弱程度来选择手术方式。
术中腹膜修补对拢后,采用聚丙烯补片无张力缝合修补。
术中根据患者疝囊的大小及松弛度来判断是否需要切除疝囊,视创面的大小和渗血情况判断是否需要放置负压引流管。
术后常规使用腹带加压包扎,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及胃肠道功能变化,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5天,视患者引流情况在术后2~4 d拔除负压引流管。
腹壁切口疝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普外科】 ppt课件
ppt课件
8
腹壁切口疝的诊断
ppt课件
9
腹壁切口疝的诊断
• CT诊断对嵌顿性腹壁疝有 指导的意义。CT诊断在全 面了解腹壁疝的大小,范 围及内容物的情况的同时, 可以通过增强造影扫描, 了解嵌顿性腹壁疝内容物 的血供情况。
ppt课件
10
腹部切口疝的分类(疝环缺损)
A
小切口疝: 疝环最大距离<3 cm
脐上正中小切口疝(2.5 cm)
脐上、下正中大切口疝(8 cm)
侧腹壁肋缘下中切口疝(4 cm)
侧腹壁肋髂间巨大切口疝(13 cm)
ppt课件
13
腹壁切口疝的治疗 • 1 、直接缝合法。 • 2、自体移植物修补法。 • 3、合成材料修补法。 • 4、腹腔镜修补术。
ppt课件
14
腹壁切口疝的治疗
• 直接缝合修补法:
18
手术治疗-- Onlay
补片
肌前放置补片修补法
肌肉 腹膜
腹腔内压
ppt课件
19
Onlay修补
ppt课件
20
手术治疗-- Sublay
肌后置补片修补法
腹膜
肌肉 补片
腹腔内压
ppt课件
21
Sublay修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pt课件
22
Sublay示意图
ppt课件
23
sublay方法(肌后法,Retromuscular prefacial
positioning)
Rives首建该方法 Stoppa和Wantz等改进 多称Rives-Stoppa或Stoppa方法 Sublay技术是理想方法 优点: (1) 补片紧贴腹肌后, 便于形成补片-疤痕复合体 (2) 腹内压对补片可产生并置逢合效应 (3) 复发率低 缺点: 创伤大,技术上复杂
31例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治疗体会
31例腹壁切口疝的手术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总结使用聚丙烯网片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防止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的相关注意事项和经验教训。
方法采用聚丙烯网片对31例腹壁切口疝患者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适当加压以及抗炎对症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经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处置后,无术后切口积液、积血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且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短、恢复快,避免了二次处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均无复发及其它不适。
结论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包扎,可避免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等情况的发生,并可减轻病人痛苦,对术后恢复及手术效果的保证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负压引流个体化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2%~11%。
无张力疝修补治疗腹壁切口疝术后发生切口积液、积血、感染等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我院自2004年9月至2009年5月诊治腹壁切口疝31例,对其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壁切口疝,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处理,以避免切口积液、积血及感染现象的发生,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男25例,女6例。
年龄35~74岁,平均60岁。
本组大切口疝8例,巨大切口疝2例,疝环最大距离均在5cm以上,其中1例达10cm。
31例中无复发性切口疝。
1.2 材料采用美国“美外”,意大利“善释”及国产“华立普”提供的聚丙烯单丝编织的不可吸收材料。
1.3 手术方法均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根据2001年中华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制定的“腹股沟疝、股疝和腹壁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草案)”[1]的建议,常规手术修补,术中适度分离缺损区域,妥善放置并固定补片,低功率电刀严密止血,皮下常规放置负压闭式引流管1-2根,并保证闭式负压引流的通畅和无菌。
术后于切口上方加与分离区域形状、大小相当的小枕(内装小米,厚度以完全覆盖分离区域,放置后略高于周边皮肤为佳),并以多头腹带加压包扎固定。
腹壁切口疝诊断和治疗指南
依据修补材料在腹壁不同层次间的放置,可分为: (1)腹壁肌肉前放置(onlay,或overlay)。 (2)腹壁肌肉后(腹膜 前)放置(sublay)。 (3)腹膜腔内放置(IPOM,或underlay),在腹腔内,修补材料紧贴腹膜放置, 需要强调的是采用这种修补时,补片材料应具有防止粘连特性,腹腔镜下放置 更具优势。 开放修补手术使用材料加强时,多以onlay 和sublay 方法修补。 腹腔镜修补手术使用材料加强时,行IPOM 或underlay 方法,也可将材料部分 腹腔内在边缘处放入腹膜前,即TAPE方法。目前推荐TVS及TAS术式。 杂交修补手术以常规和腔镜技术相结合进行修补。
依据腹壁缺损大小分类 (1)小切口疝:腹壁缺损最大径(距离)<4 cm 。 (2)中切口疝:腹壁缺损最大径(距离)4 cm×8 cm 。 (3)大切口疝:腹壁缺损最大径(距离)8 cm×12 cm。 (4)巨大切口疝:腹壁缺损最大距离>12 cm 或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的比值 >20%(不论其腹壁缺损最大距离为多少)。
(3) 脊柱和胸廓的稳定性。从整体来看,腹部的形态犹如桶状,这对维持脊柱的三维结构和稳定具有 重要作用,前腹壁的肌肉对脊柱而言,具有像前支架样的作用。当腹壁肌肉因切口疝发生缺损和薄弱 时,这种前支架作用受损,可导致或加重脊柱变形,巨大切口疝患者甚至可出现姿态改变和脊柱疼痛。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大多数切口疝即可明确诊断。对通, 于小而隐匿的 切口疝可经B超和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立诊断。
(2)可被机体吸收的生物材料,大多为其他生物体组织来源的,如:小肠黏 膜下层组织、皮肤、心包等。此类材料还可进一步分为交联和非交联。
关于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的文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的文章-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介绍该篇文章的主题和关键信息。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叙述:1. 引入疝腹腔镜TES手术:概述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是一种现代、先进的手术技术,用于治疗腹壁疝。
它通过通过腹腔镜技术和传统手术方法相结合,利用显微镜下的操作,对腹壁疝进行修复。
2. 问题的背景:提到腹壁疝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主要特征是腹部器官脱出腹腔,穿过腹壁的缺损口,引起不适和疼痛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是开放手术,但它具有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
3. 引入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介绍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小切口或无切口的方式进行腹腔镜手术,减少了切口的伤害和术后疼痛,提高了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术后恢复。
4. 提出该篇文章的目的:明确本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介绍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的定义、原理、优势和适应症,展望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并对该手术进行总结和评价。
通过以上的概述,读者可以对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的背景和概况有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内容的阐述和展开打下基础。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文章组织和安排思路的基础,它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本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引言部分将先概述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的背景和现状,介绍该手术的定义和原理,以引起读者的关注。
接下来,文章将明确阐述本文的结构和章节安排,为读者提供对文章全文的整体把握。
最后,我们将说明本文的目的,即希望通过对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的研究探讨,提供信息和指导医学实践。
正文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分别探讨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的定义和原理,以及其优势和适应症。
在2.1小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切口疝腹腔镜TES手术的操作步骤、器械使用以及术后护理等关键信息,以便读者对该手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2.2小节中,我们将探讨切口疝腹腔镜TES 手术相比传统手术的优势,以及其在各种适应症下的应用情况,旨在为读者提供临床实践中的参考依据。
国际内镜疝学会腹壁疝和切口疝腹腔镜治疗指南更新解读(五)
·指南解读·国际内镜疝学会腹壁疝和切口疝腹腔镜治疗指南更新解读(五)王平黄永刚高国栋张方捷叶静第1章如何定义腹壁疝和腹直肌分离微创腹膜外补片修补新技术?腹腔镜腹腔内补片修补(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IPOM)和开放Sublay补片修补是目前治疗原发性和复发性腹壁疝最常用且安全的技术,二者短期和长期疗效相当。
开放手术感染率较高,但腹腔镜IPOM修补增加术中肠损伤、黏连和肠梗阻的风险。
尽管补片材料学的进展和组织隔离补片的应用减轻了黏连的形成,但与腹腔内异物相关的潜在风险仍未消除。
有创补片固定增加了黏连、内脏损伤、神经损伤和急慢性疼痛的风险。
腹腔镜IPOM难以缩小疝囊,并且关闭缺损有其局限性,导致较高的复发率、腹壁膨出(假性复发)和血清肿的形成。
对>15 cm的巨大疝,腹腔镜IPOM修补可能非常困难。
为了解决传统腹腔镜和开放腹部疝修补的局限性,有学者提出几种微创腹腔镜和机器人腹膜外修补技术,目的是将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的优点结合起来。
根据手术入路、补片位置、缺损关闭方式和腹壁重建方式对微创腹膜外修补新技术进行分类,可分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ventral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腹腔镜肌后修补(ventral transabdominal retromuscular/retromuscular ventral hernia,TARM/RMVH)和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膜前修补术[(ventral total extraperitoneal preperitoneal,TEP),(enhanced view total extraperitoneal preperitoneal,eTEP),(mini or less-open sublay,MILOS),(endoscopic mini or less-open sublay,EMILOS)],这些新技术多数可根据需要结合后组织结构分离(transversus abdominis release,TAR)来处理更大的缺损或放置更大的补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壁切口疝治疗进展腹壁切口疝是临床常见的腹部术后并发症,对患者的正常恢复有严重的影响,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与患者最佳的治疗选择,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提高手术效率,确保治疗质量,同时强化患者的预防意识和预防能力,降低腹壁切口疝发生的几率。
本文从腹壁切口疝发病的病因、治疗方法以及腹壁切口疝的预防等几方面对其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标签:腹壁切口疝;治疗进展;腹部手术腹壁切口疝是临床常见的腹部术后并发症之一,据相关资料显示,腹壁切口疝有较高的发生率,尤其是术后一年内其发生率高达20%左右,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3]。
导致腹壁切口疝发生的原因较多,手术修补是目前治疗该病的唯一的办法。
本文通过对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分析,对其治疗和预防进行探讨,旨在通过对腹壁切口疝的发生和治疗以及预防来推动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治疗与研究。
1腹壁切口疝概况患者在施行腹部手术后有较高的几率因多种原因导致腹壁切口疝的发生,据国外资料显示,女性发生腹壁切口疝的几率高于男性,总体发生率约为20%左右,主要为感染切口疝和中线切口疝。
多项研究显示其发生时间多集中于术后近期,有部分情况可能会在1~5年左右发生,有的甚至发生于5年后,表明其属于远期并发症。
欧洲疝学会对腹壁切口疝的定义为:在临床体检或影像检查中可看到或可触及的原切口下的腹壁缺損,可伴或不伴腹壁包块[4]。
该病的发生有约50%以上的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有较高的隐蔽性。
临床中由于多方面原因腹壁切口疝也有较高的复发性,且修补次数越多其复发率也相应增加,因此了解其发生原因对该病的治疗以及预防有重要的意义。
2腹壁切口疝发病的病因腹壁切口疝发病的原因较多,一般主要有两种情况:①腹部手术影响。
患者在施行手术时可能会因手术医师技术不过硬的遗留问题或手术采用材料不合适以及切口感染等引发腹壁切口疝。
其中切口感染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多项研究表明切口感染严重影响患者切口的正常愈合,导致腹壁组织纤维化变性薄弱造成缺损,对腹壁的抗张力强度和适应性有较大的影响,增加了腹壁切口疝发病的几率。
造成切口感染的原因有患者机体抵抗力免疫力差、多次手术、手术时间过长以及相关手术材料不合适等多个方面。
同时,患者的手术切口选择的不同也会增加腹壁切口疝发病的几率,主要是因为下腹部承受的腹内压较高或肌纤维、神经以及相关组织受损,影响患者术后腹壁肌肉的正常恢复。
②患者自身的原因导致腹壁切口疝的发生,如患者过胖或过瘦等,在增加手术难度的同时也提高了腹壁切口疝发病的几率;患者年龄大或身体素质低,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也是引起切口感染提高腹壁切口疝发生的重要原因;除了患者自身原因和手术原因以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导致腹壁切口疝的发生,患者本身就患染其他疾病如贫血、低蛋白血症等[5],以及护养条件差,生活负担刺激等多种情况,都会促使腹壁切口疝的形成。
3腹壁切口疝的治疗3.1开腹缝合修补切口疝腹壁切口疝的治疗在早期多采用单纯的开腹缝合修补切口疝,根据患者腱膜缺损的实际情况决定手术切口进行修补,一般的方法主要是经原切口切除瘢痕,再自疝环边缘向周围分离肌筋膜层数厘米,游离疝囊,而后选择相对安全区进腹探查;或直接经切口切开疝囊进腹,游离腹内粘连;疝囊修剪后直接缝合或作重叠加强缝合[6]。
但是临床效果并不尽人意,对于小型切口疝和缝合张力低的情况有较好的效果,其他情况仍有极高的复发率,大大降低了治疗的效果。
3.2补片修补法按照不同的补片材料可分为人工合成生物材料修补、生物材料修补以及腹腔镜人工材料修补等多种方式。
其中人工合成材料修补对于腹股沟疝以及切口疝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都较低(约10%左右),主要作用是能够防止粘连,增强腹壁顺应性恢复。
其修补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内置技术(将网片缝合于患者腹膜内的治疗方法,尽管当前腹腔镜手术发展迅速,但是在有合适补片材料的情况下,腹腔内补片修补法仍是不错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能够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情况,促进补片与组织间的愈合能力,降低切口张力以及复发率)。
上置技术(将网片放置于患者腹直肌前鞘前方的方法,该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修补材料与腹腔脏器接触的机会,对于那些肌筋膜后间隙难于分离的患者应用较为简便)和下置技术(将网片放置于患者腹膜外腹直肌后鞘后方的方法,在患者疝环处,于腹膜与腹直肌后鞘之间向周围分离建立肌筋膜后方间隙,修补材料应该在各个方向超越缺损边缘至少3~5 cm,将网片边缘间断缝合固定于前方的肌筋膜层,但是如果张力大,则应尽量聚拢两侧缺损,使边缘与下置补片缝合,也可联合使用上置技术行修补,下置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人工材料置入方式)[7]。
生物材料修补中以自体真皮组织进行修补、阔筋膜移植的方法,在临床中缺点较为明显,已无使用价值,也有研究采用小肠浆肌层补片结合植皮修补腹壁巨大全层缺损[8],尤其是严重创伤、肠瘘或腹腔开放后出现的腹壁缺损的方法,并表示小肠浆肌层补片不仅抗感染的能力强、血供丰富、具有一定的抗张强度,而且操作简便、一次手术成功率极高,效果良好[9]。
有研究指出,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制备异体腹直肌前鞘细胞外基质框架用于疝修补[10]。
而自然ASECM框架不仅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且在修补后可有效地与宿主组织相互融合,宿主成纤维细胞长入并生成胶原纤维,逐步降解取代植入的框架,将之转化为自体组织,从而避免了异体或人工材料植入后潜在的不良反应,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和前景。
腹腔镜人工材料修补方法在国外比较普遍,大量研究表明该方法治疗后的切口疝复发率和并发症均较低,同时降低了患者的住院周期。
但也有专家认为开腹手术治疗腹壁切口疝,在修补腹壁缺损的同时能够恢复腹壁功能,并且通过聚拢腹壁肌群而重新构建腹内压;同时可以切除原切口瘢痕、冗赘的皮肤以及皮下组织改善外观形象也是腹壁重建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优质特点却是腹腔镜修补术都不具备的[11]。
因腹腔镜手术本身所引起的切口疝应行疝回纳及修补术,可以在腹腔镜下进行,若困难较大则应考虑开腹探查,尽力保障患者的治疗质量。
对于疝环情况较小的患者,可以视情况直接给与行筋膜缝合关闭治疗疝环,疝环情况较大的患者则给与人工补片进行修补治疗。
3.3混合修补法有研究提出开放性切口疝修补术结合腹腔镜下切口疝修补术混合进行的治疗方法,该方法要求对手术过程要有极高的计划性,结合两种技术的特长,对患者的切口疝进行有序修补来达到治愈的目的。
该方法从患者腹腔镜探查开始,对粘连进行分离,并对缺损的大小进行测量,然后切开腹壁切口疝,进行分离粘连,还纳疝囊,并置入合适的补片,最后在腹腔镜下对补片进行固定。
但该方法多适用于切口疝巨大者以及对手术要求较高的患者。
4腹壁切口疝的补片材料的选择随着组织工程学和各种先进技术的发展,腹壁切口疝使用的补片材料的研究也迅速发展,目前临床使用的补片材料主要有人工合成生物材料和生物材料。
其中人工生物合成材料主要以聚合物为基础,常用的有聚丙烯、聚酯以及聚四氯乙烯等。
而这几种常用的材料中聚丙烯的作用尤为明显,对提高组织的强度和拉性,提高抗感染的能力表现的尤为突出,是其他几种材料无法比拟的,但聚丙烯质地较硬的缺点使其不能单独放置于腹腔内[12-13],以防止造成肠粘连或肠瘘等并发症,目前使用最多的也是聚丙烯补片,其他几种的使用率较低。
当前使用的补片材料中复合材料(即将聚丙烯和另一种不可吸收或可吸收材料复合,可选择聚四氟乙烯材料进行复合或动物胶原等)的使用率较高,一般复合材料的使用目的就是降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但复合材料质地较厚,固定后患者的腹壁顺应性较差。
生物补片材料属于新开发的高效修补材料,其具有较高的抗感染性、可以帮助组织恢复张力、防止粘连,降低并发症降低的几率,在临床中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其基础材料是取自同种异体或异种异体的组织,经过处理后留下的细胞外基质其主要成分是胶原,进入组织缺损区的修复愈合过程是通过内源性组织再生的过程来完成的,完全不同于聚合体材料的组织修复过程[14-18]。
具体选用何种补片均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材料进行修补,以防止不当补片材料给患者带来更大的风险。
补片材料的研究和发展依然有极大的前景,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深入、不断改良。
5腹壁切口疝的预防腹壁切口疝的属于远期并发症,而导致其发生的原因又比较多,为了保护患者的健康恢复和人身安全,积极的预防是能够降低腹壁切口疝发生的几率,促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结合该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有:①预防切口感染,多项研究表明腹壁切口疝的发生主要原因就是切口感染,有研究指出使用不吸收线做连续缝合是预防切口疝发生的重要保护措施。
同时切口感染也和施术医师的技术水平以及补片材料的选择息息相关,因此要预防切口感染,应提高手术能力,应结合患者的情急情况给与适用的补片材料,将手术的质量和效果提升上去。
②患者自身基本情况的改善,对于高龄患者或体质虚弱以及有其他疾病在身的患者应给与对症治疗,改善患者自身抵抗力,腹壁切口疝发生的几率。
③对患者进行术后指导,部分患者术后遵医行为能力不足,自我管控或者相关护理能力差,滋生各种不良习惯或无视护理行为等都会为腹壁切口疝的发生创造条件,因此应加强对患者的術后指导,有条件的可给与追踪服务,尽力保护患者的健康恢复。
综上所述,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其发生原因众多,临床治疗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与患者最佳的治疗选择,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提高手术效率,确保治疗质量,同时强化患者的预防意识和预防能力,降低腹壁切口疝发生的几率。
本文从腹壁切口疝发病的病因、治疗方法以及腹壁切口疝的预防等几方面对其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通过对腹壁切口疝的发生和治疗以及预防来推动腹壁切口疝的临床治疗与研究。
参考文献:[1]杨福全.腹壁切口疝的治疗进展和面临的挑战[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4(3):199-202.[2]毛杰,张有成.腹壁切口疝的成因分析及手术治疗[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0,37(12):852-853.[3]采虹.腹壁切口疝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2013(19):34-35.[4]靖昌庆,李乐平,石玉龙.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常见原因及治疗对策[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0,4(2):114-115.[5]J Nieuwenhuizen,HH Eker,L Timmermans,et al. A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primary suture closure with mesh augmented closure to reduce incisional hernia incidence[J]. BMC Surgery,2013,13(1):48.[6]何震宇,韩军.腹壁切口疝的诊治新进展[J].实用老年医学,2013(5):359-363.[7]李基业.腹壁切口疝外科治疗新进展[J].临床外科杂志,2010,18(1):11-13.[8]谢颂状.腹壁切口疝发病诱因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10):946-949.[9]张骊添.也门国家腹壁切口疝高发病率原因分析[J].中医学报,2014(B12):584-585.[10]A Moreno-Egea,JA Bustos, E Girela,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laparoscopic repair of incisional hernias using an intraperitoneal composite mesh[J].Surgical Endoscopy,2010,24(2):359.[11]DSSA Al-Bassam,DAM Hussein,DOM Al-Abid.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Modalities Used in the Repair of Incisional Hernias[J]. Iosr Journal of Dental & Medical Sciences,2014,13(12):29-35.[12]张志群.腹壁切口疝46例原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695-1696.[13]杨媛媛.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经验[J].福建医科大学,2012.[14]丁建忠,徐峰,辛忠林,等.运用补片修补腹壁巨大切口疝21例治疗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4(7):67-68.[15]冯秀岩.腹壁切口疝应用聚丙烯补片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1):129-130.[16]郭盛旗.人工材料聚丙烯补片在修补腹壁切口疝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0,14(47):8881-8884.[17]龚方友,王昆华.腹壁切口疝外科治疗现状及进展[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2(4):914-916.[18]薛松,刘昶,纪艳超,等.腹壁切口疝腹壁功能性重建临床应用现状与发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8):7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