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汇总
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案例分析
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案例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全球电脑市场迅速扩大。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IBM一直是全球PC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新兴市场的崛起,IBM决定将其全球PC业务出售给联想集团。
这一收购案成为了新世纪初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本文将对此收购案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联想和IBM的影响。
首先,通过收购IBM的PC业务,联想获得了全球范围内领先的硬件技术和制造能力。
IBM在电脑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在全球市场上享有盛誉。
通过与IBM的结合,联想能够迅速提升其自身的技术能力和制造水平。
这对联想来说是一次重大的机会,可以帮助其扩大全球市场份额。
其次,通过收购,联想获得了IBM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
IBM有庞大的全球销售网络和广泛的客户群体,包括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
通过借助IBM的销售渠道,联想能够迅速进入新兴市场并扩大其市场份额。
此外,联想还能够通过与IBM的客户合作,开发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此外,通过收购全球PC业务,联想得以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
在中国,联想一直是最大的电脑制造商之一,而IBM则在中国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将两者的品牌和市场份额结合起来,联想能够进一步巩固其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并加强对国内市场的控制力。
然而,这一收购案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风险。
首先,联想需要面对全球PC市场的竞争加剧。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新兴市场的崛起,全球PC市场正变得越来越竞争激烈。
联想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才能在这个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其次,这一收购案还需要联想与IBM进行良好的合作。
合并两家公司的业务和文化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在整合过程中解决许多问题。
如何有效整合两个组织的团队和资源,使其协同工作,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综上所述,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对联想和IBM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联想收购IBMpc业务案例分析(5篇)
联想收购IBMpc业务案例分析(5篇)第一篇: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案例分析事件:2004年12月8日,中国最大的电脑制造商,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IBM 的全球个人电脑业务,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以及个人电脑业务相关的研发中心、制造工厂、全球经销网络和服务中心。
新联想将在5年内无偿使用IBM的品牌,并永久保留使用全球著名的“think”商标的权利。
联想收购的动机:一、国内个人计算机市场遭遇瓶颈。
国外厂商的进入,国内个人电脑市场容量虽然增加,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和PC产业的成熟,售价逐渐降低,并且幅度很大,利润空间大幅降低。
二、国际化发展的抱负,并购成为联想国际化路径的首选联想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国际化的品牌的发展思路,但是树立品牌,打通渠道靠一己之力很难。
三、发展品牌、技术、营销渠道的需要联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市场上品牌认知度不高,缺乏销售渠道。
而IBM拥有覆盖全球的强大品牌知名度、世界领先的研发能力以及庞大分销和销售网络。
四、联想商誉的增加大于收购成本。
并购企业购买目标企业时,必须考虑当时目标企业的全部重置成本与该企业股票市场价格总额的大小,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并购可能性大。
对于联想而言,完全凭借自身力量要打造IBM这样一个品牌,资金和时间上的成本不可预计。
IBM公司动机:一、IBM面临危机全球计算机需求量出现下滑,经济萧条导致企业开支缩减,IBM增长率下降。
二、PC业务拖累IBM的整体业绩IBM的服务业务收入金额和占比在1994-2004年间成上升趋势,软件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维持在15%-18%之间,且利润贡献率达33%,但PC业务2001-2004年上半年期间累计亏损9.65亿美元。
三、IBM战略要求IBM的市场战略已经与PC业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IBM要全力争夺的是IT服务以及服务器等高技术含量、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领域。
(完整版)案例一联想收购IBMPC业务
(完整版)案例⼀联想收购IBMPC业务案例⼀联想收购IBM PC 业务⼀、并购相关⽅⾯介绍(⼀)并购双⽅介绍(1)联想集团主要业务为在中国⽣产和销售台式电脑、笔记本、⼿机、服务器和外设产品。
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在惠阳、北京和上海设有PC ⽣产基地,年产量约500 万台;在厦门设有⼿机⽣产基地。
在北京、深圳和上海设有研发中⼼。
在中国拥有庞⼤的PC 分销⽹络,包括约 4 ,400家零售店。
员⼯总数:10 000 。
(2) IBM 的PC 事业部主要从事笔记本和台式电脑⽣产和销售。
总部设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
在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和⽇本⼤和设有研发中⼼。
约9 500 名员⼯。
(⼆)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的详细内容收购时间:2004年12 ⽉8 ⽇⾄2005 年 5 ⽉ 1⽇。
收购⾦额:实际交易价格为17.5 亿美元,其中含 6.5 亿美元现⾦、 6 亿股票以及 5 亿的债务。
收购形式:在股份收购上,联想会以每股 2.675 港元,向IBM 发⾏包括8.21 亿股新股,及9.216 亿股⽆投票权的股份。
IBM在全球范围的笔记本及台式机业务及相关业务,包括客户、分销、经销和直销渠道;“Think ”品牌及相关专利、IBM深圳合资公司(不包括其X系列⽣产线);以及位于⼤和(⽇本)和罗利(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研发中⼼。
收购后规模:本次收购完成后,联想将成为全球第三⼤PC ⼚商,年收⼊规模约120 亿进⼊世界500 强企业。
IBM⾼管沃德出任联想集团CEO,杨元庆改任董事长,柳传志退居幕后。
公司分布:联想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员⼯总数达19000⼈,主要⽣产基地在中国。
股权结构:中⽅股东、联想控股将拥有联想集团45%左右的股份,IBM 公司将拥有18.5%左右的股份(如下图)。
⼆、并购背景与动因(⼀)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的背景与动因在上世纪末的时候,联想具体的远期⽬标是在2010年之前以⼀个⾼技术企业的形象进⼊世界500强最⼤企业之中。
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渠道与销售网络
IBM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渠道和 客户关系网络为联想提供了拓展 市场的机会,有助于提高销售额 和市场份额。
并购的风险与挑战
1 2 3
文化差异
联想与IBM在企业文化、管理风格等方面存在较 大差异,可能导致员工流失、管理混乱等问题。
业务整合难度
并购后两家公司的业务整合面临诸多困难,如产 品线重叠、渠道冲突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 源解决。
01
企业形象提升
并购IBM使联想的企业形象得到提升, 增强了消费者对联想品牌的信任度。
02
03
客户基础扩大
联想通过并购IBM,成功吸引了更多企 业级客户,扩大了客户基础。
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
研发投入增加
联想并购IBM后,加大了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 的投入,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技术整合
联想将IBM的技术与自身技术进行整合,提高了 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03 并购结果
CHAPTER
财务表现
营收增长
联想并购IBM后,公司营收实现稳步增长,市 场份额扩大。
利润提升
通过优化运营和降低成本,联想实现了利润的 显著提升。
财务结构改善
联想通过并购IBM,优化了自身的财务结构,降低了财务风险。
市场地位提升
全球市场份额扩大
并购IBM后,联想在全球PC市场的份额进一步扩大,成 为全球领先的PC制造商。
并购动因
拓展全球业务 联想希望通过并购IBM,快速进 入国际市场,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和品牌影响力。
提高竞争力 通过并购IBM,联想可以获得更 多的市场份额和技术资源,提高 自身在全球个人电脑和IT服务市 场的竞争力。
技术整合 联想希望获取IBM在高端服务器、 存储、软件和云计算等领域的技 术和知识产权,提升自身技术实 力和创新能力。
联想收购IBM-PC案例分析
并购背景及动因
IBM面临危机 全球计算机需求量出现下滑,经济萧条导致企业 开支缩减,IBM增长率下降。 PC业务拖累IBM的整体业绩
IBM的服务业务收入金额和占比在1994至2004年间呈上升 趋势,软件业务占总收入的维持比例在15%-18%之间,且 利润贡献率达33%,但PC业务在2002-2004上半年间累计亏 损9.65亿美元
最佳商业人士”、“全球25位最有影响力商界领袖”等称 号。1984年,柳传志先生与其它10位计算所科研人员以 20万元创办了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 身)。
倪光南简介
倪光南,1939年出生, 浙 江 省镇海人,联想集团首任总工程师。1961年 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无线电系后 ,到中科院计算所工作。作为我国最早从事汉 字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研究的学者之一,提出 并实现在汉字输入中应用联想功能。他担任公 司董事兼总工,主持开发了联想系列微机,于 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1年获国家 特殊津贴、亿利达科技奖;1992年获中科院重 奖;1994年被遴选为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3年,IBM的年收入下降到627.1亿美元, 较1992年下降2.8%。纯收入下降到负81亿 美元,较上一年下降了63.1%。公司机构重 组花费了89亿美元(税前)用以提高公司生 产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
1993年,Louis V. Gerstner, Jr出任CEO。
进入21世纪之后,Samuel J. Palmisano于2000年做了IBM的 总裁,两年后,接任CEO。
12.5亿美元的现金加股票收购IBM PC部门。 协议包括联想获得IBM PC的台式机和笔记本 的全球业务以及原IBMPC的研发中心,制造
联想收购ibm商务谈判案例分析
联想收购ibm商务谈判案例分析篇一:联想收购ibm商务谈判案例分析IBM属于是要出售自己的股权,当然要把自己的价值展现的越全面越值钱越有价值。
这是联想收购IBM的案例分析 是下载观看的 麻烦你给分!!篇二:联想收购ibm商务谈判案例分析lenovo会议时间:2011 年12 月5 日会议地点:经济学院国际商务谈判会议室主方:联想控股有限公司Legend Holdings Ltd. 客方: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一、谈判公司背景我方企业背景:联想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4 年,一直是中国PC 市场的龙头企业。
它我方企业背景在20 世纪90 年代创下了十分辉煌的业绩。
童年联想还被世界多个投资者关系杂志评为“中国最佳企业” 仅在国内PC 业务取得成功并不是这个雄心勃勃的大企业所能满足的,,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在2001 年就曾提出联想要在几年内进入世界500 强,在“做大”思路的驱使下,联想少帅杨元庆选择了一条多元化的发展道路。
从那时起,联想不但稳守国内PC 市场的龙头老大位置,还同时进军互联网、手机、IT 三大领域,力求成为一个在多方面都有建树的巨型企业。
但是后来的投资却收效甚微。
2000 年联想进军互联网,最大的举动就是与2000 年 4 月18 日创办了fm365 门户网站,可是网站的运营却是联想步入泥沼。
现在fm365 已经不复存在了。
2001 年6 月联想与美国AOL 公司成立互联网和子公司,科公司后来没有运行人和任务,最终联想只能撤资。
2001 年联想转型IT 服务,但从中几乎没有获得利润。
对方企业背景: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1914 年创立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对方企业背景工业跨国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 万多人,业务遍及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
IBM 始终以超前的技术、出色的管理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保证了世界范围内几乎所有行业用户对信息处理的全方位需求。
联想集团并购IBM-PC业务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并购IBM PC业务案例分析二、并购动因(一)战略选择1997年,联想凭借推出简便易用的廉价电脑,以及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分销网络,一跃成为中国PC市场的领头羊,并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此后,联想开始提出战略转型,在手机、互连网、IT 服务等多个市场领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多元化扩张,但最终结果并不如意。
因此联想进行了战略收缩,把重心放到了PC业务上。
考虑到企业的长期的战略发展,联想集团的国际化征程有两条道路可走:一是在海外直接建立分支机构。
优点是一开始投入成本较低,财务风险较小。
但是需要面对关税及东道国的各种壁垒限制,而且从长期来看投入成本可能更高,而且短期内很难发展壮大。
二是并购海外行业内其他企业。
这样可以迅速获得部分目标市场份额,而且解决了新建分支机构所面对的营销渠道不畅、市场信息缺乏、推销经验不足等系列难题;还可避免因一段时期内生产能力的增加而导致的供需关系失衡、竞争加剧、利润降低。
基于以上原因,联想最终选择了并购方式吹响了向国际化进军的号角。
(二)并购目标的选择联想并购IBM PC对双方来讲都具有正面的意义。
联想具有大规模生产、制造管理能力,其成本控制管理也比较好,而IBM则在技术研发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
联想不仅能同时取得品牌、通道、销售人员、管理团队、售后服务等,而且还可以在IBM已有的运营平台上迅速实现其梦寐以求的国际化夙愿。
三、并购过程2003年,IBM正式聘请美林证券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买家。
2003年10月左右,美林将联想排到了目标收购者的第一位,开始安排双方面谈。
2003年底,联想开始进行细致的尽职调查,并聘请麦肯锡为顾问,全面了解IBM的PC业务和整合的可能。
2004年春节过后聘请了高盛作为财务顾问。
经过13个月的谈判,双方最后在董事会结构、CEO人选、总部位置等方面达成了妥协,最终交易达成。
四、并购内容及结果分析(一)并购内容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正式宣布收购IBM PC事业部,收购范围为IBM全球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全部业务,包括研发、制造、采购和销售以及ThinkPad系列品牌。
联想收购IBM PC案例分析
联想收购IBM PC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介绍: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与美国巨人IBM共同签署了双方酝酿达13个月之久的转让协议:联想将斥资12.5亿美元购入IBM的全部PC(个人电脑)业务。
2005年5月1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与IBM对外宣布,联想完成了对IBM全球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
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PC市场份额第九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三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而新公司成立之后,总部将迁往纽约。
“这是中国企业难以拒绝的机会,但同时风险巨大。
”相较之下,联想掌门人柳传志的表态则道出了这一交易的实质:一场收益与风险并存的豪赌。
二、并购双方的背景(一)IBM公司背景:IBM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的简称。
总公司在纽约州阿蒙克市,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最大信息工业跨国公司。
目前拥有全球雇员30多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0年IBM公司全球营业收入达到880多亿美元。
在全球超级计算机五百强最新派民众位居榜首。
2006年,IBM 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 914亿美元。
该公司创立时的主要业务为商用打字机,及后转为文字处理机,然后到计算机和有关的服务。
1、IBM PCD(个人电脑事业部)背景简介主要从事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生产和销售,总部设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市在北卡罗来纳州罗利和日本大和设有研发中心,约9,500名员工2、财务表现2003财年收入为96亿美元2004年第三季度概况:IBM个人电脑事业部在世界各地的销量和收入均有所增长;IBM笔记本电脑出货量最高季度;IBM笔记本电脑销出货量连续第二个季度创历史新高;IBM笔记本电脑销量出货量持续8个季度增长3、市场地位根据IDC调查报告:商用笔记本市场:110亿美元(IBM份额:14%)商用台式机市场:168亿美元(IBM份额:8%)商用客户市场:278亿美元(IBM份额:11%)在中国和亚太市场商用笔记本收入第一,中国同比增长29%,亚太同比增长19%。
联想并购IBM-PC业务案例分析
联想并购IBM PC业务案例分析铺垫:一、投资投资是经济主体(国家、企业和个人)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将一定数量的资产投入某种对象或者事业,以取得一定经济收益或社会效益的活动。
二、并购与跨国并购企业并购是企业控制权的一种运动过程或者说让渡行为,是增强企业实力的外部扩张策略或途径。
其目的或为扩大经营规模,实现规模经营;或为拓宽企业经营范围,实现分散经营或综合化经营。
企业兼并行为和企业收购行为都以企业产权为交易对象。
图1 跨国并购结构图跨国并购实质是企业并购的延伸,因此也可以细分为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
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是:一国企业为了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的整个资产或足以行使经营控制权的股份收买下来。
跨国并购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企业。
跨国并购是企业根据全球经济环境和内部组织结构的变化而对企业自身的体制、结构、功能、规模等进行重新组合调整的组织变革或制度创新,是企业对国外直接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案例分析:一、并购背景(一)并购双方简介联想:联想集团成立于,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目前在全球66个国家拥有分支机构,在166个国家开展业务,在全球拥有超过25000名员工,己经发展成为一家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企业。
IBM:即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ehines Corporation)的英文缩写。
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雇员31万多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联想并购IBM PC 案例描述2004年12月8日上午9点,联想集团在北京正式宣布,以总价12.5亿美元收购IBM 的全球 PC 业务,其中包括台式机业务和笔记本业务。
同时联想集团宣布了高层变更调整。
IBM 高级副总裁史蒂芬- 沃德将出任联想集团新CEO,杨元庆则改任公司董事长。
蛇吞象并购经典案例 联想公司与IBM重大并购案例分析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联想收购IBM公司其下
2.IBM 出售PC 部背景及动因
• IBM, 全称为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或万国商业机器
公司, IBM 出售个人电脑事业部动因: 剥离弱势 PC 核心业务, 从1998年开始其个人电脑业务年 年亏损, 卖掉PC 业务, 卸下包袱集中资源发展服 务器及IT 服务等高利润业务, 重新在另外一个高 端领域抢占制高点。
以及原联想销售额在新公司中所占的比例 ( 25% ),粗略估计新联想2005年~2012 年的营业额以5% 的比例增长。
• 假设2: 新联想头三年的净利率为2% ,2008年
~2012年的净利率提高到3% 。净利率主要由两 个方面决定: 一是毛利率,二是一般费用率( 费 用率定义为: 一般费用率=毛利率-净利率)。
• (3)将总部搬到纽约, 目的是把联想并购带来的负面影响
降到最低
• (4)IBM 通过其现有的近3 万人的企业销售专家队伍, 并
通过 网站, 为联想的产品销售提供营销支持, 创 造更多的需求,
• (5) 同时联想开始大力开掘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
并加紧夺取成熟市场上的中小企业用户
• 4. 品牌整合风险及其治理 • 品牌风险: • 联想并购前的路线是走中低端市场, 这与
治理措施
• 并采取了相应措施: • (1)联想和IBM 派遣大量销售人员到各个大客户去做安
抚工作、说明情况, 一起和大客户进行交流和沟通, 让新老 客户真切的认识新联想, 了解新联想, 对新联想重新定义。 (2)联想和IBM建立了广泛的、长期的战略性商业联盟; 全球销售、市场、研发等部门悉数由原工BM 相关人士负 责, 联想的产品也通过IBM 加盟到联想的PC 专家进行销售。
联想收购IBM管理学案例分析
我所了解的IBM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或万国商业机器公司,简称 IBM(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 决方案公司,目前拥有全球雇员 30万多人,业务遍及 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IBM 公司的全球营业 收入达到 914亿美元。该公司创立时的主要业务为商 用打字机,及后转为文字处理机,然后到计算机和有 关的服务。IBM创始人为老托马斯· 沃森,后来公司在他 的儿子小托马斯· 沃森的率领下开创了计算机时代。 IBM 为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小型机和便 携机(ThinkPad)方面的成就最为瞩目。其创立的个人 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被不断的沿用和发展。 IBM 目前仍然保持着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地位。
通过并购,联想能够得到什么?
首先是一个国际化的品牌。“尽管,联想在国内的品 牌知名度非常之高,但是一走出国门才痛感品牌的厉害。 同样的产品、同样的性能,如果你没有一个国际知名的牌 子,真的就是纹丝不动,要耗费很大的代价、倾注很多的 努力。
通过并购,买下IBM的ThinkPad这个笔记本电脑高端 品牌,IBM方面允许的品牌使用年限是5年,及至第三年, 联想开始“去IBM化”,在ThinkPad笔记本电脑上镶嵌 Lenovo,并且顺势推出自创品牌Idea,以强化联想的高 端商务品牌形象认知。经过5年来的实践,走出了这样一 条品牌再造路径:Think带动Lenovo,Lenovo带动Idea。
案例分析框架
1.两家公司的简介
2.联想收购的动因
3.收购事件详情
4.我们的看法
联想公司简介
联想集团成立于1984年,由中科院计算所投资20 万元人民币、11名科技人员创办,到今天已经发展成 为一家在信息产业内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2财年营业额达到202亿港币,目前拥有员工 12000余人。2002年内,联想电脑的市场份额达27.3 %,从1996年以来连续7年位居国内市场销量第一, 至2003年3月底,联想集团已连续12个季度获得亚太 市场(除日本外)第一;2002年第二季度,联想台 式电脑销量首次进入全球前五,其中消费电脑世界排 名第三。
联想集团收购IBM集团 PC业务案例分析
联想集团收购IBM集团PC业务案例分析一、背景分析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和IBM在经历了,3个月的谈判之后,宣布正式交易—联想以,2.5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外加承担5亿美元债务,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
收购之后,新联想一跃成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占全球PC市场份额的8%。
并购交易宣布后,引起社会舆论的巨大反响。
虽然双方的高层人十公开表示联想和IBM PC的业务互补性很强,并购能发挥巨大的协同效应,同时使两个公司在各自领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竞争力。
到2005年5月1日联想集团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
联想集团无疑跨出了国际化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
但与此同时,很多分析人士并不看好这次并购,指出并购将给联想集团带来巨大的整合风险,同时把这场实力悬殊的并购形象地称之为“蛇吞象”。
跨国并购获得资源不等于能够产生预期的效果,关键是看能否有效地驾驭资源,使之产生应有的价值。
从分析联想集团并购前后的整合效果来看,联想集团并购第一年业绩明显滑坡,运营受到全球化挑战。
面对并购后的IBM PC部门,联想集团并没有采取立即全面整合的方法而是选择有条不紊的分阶段进行整合,通过削减成本获得利润增长,帮助其逐步从并购后第一年的低谷中走出来,全球运营效率的改善进一步提升了联想集团的整体业绩。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却并不会因此而停止,与居于市场份额前两位的戴尔和惠普相比,联想集团还存在明显的弱势;而居于联想的市场份额之后,位于第四的宏基紧追不舍,竞争将更趋激烈。
二、对联想并购案的评价(一)从联想集团角度的评价1、业绩贡献依靠大中华区,国际业务一波三折无论是销售增长还是经营业绩贡献指标都显示,联想目前的主要销售增长和盈利来源都集中在大中华区,国际业务的业绩表现起伏不定,特别是亚太区业务在并购后的持续亏损提出了警告信号。
联想的国际化战略的首要任务仍是如何实现国际业务销售和盈利的持续稳定增长。
2.科研能力投入不足,成长性欠佳要保持原IBM PC产品高质量的形象,研发投入本身就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联想收购ibm管理学案例分析
联想在收购IBM PC业务时,充分考虑了自 身的战略发展需求,将IBM的PC业务与联想 自身的业务进行了有机结合。
资源整合与风险控制
资源互补
01
联想收购IBM PC业务后,实现了资源互补,提高了整体竞争力。
风险评估
02
联想在收购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充分评估,并采
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面对全球硬件市场的激烈竞争,联想希望通过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快速 提升自身在服务器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并获取IBM的先进技 术和品牌影响力。
02
联想收购ibm的动因分析
扩大市场份额
联想希望通过收购IBM的PC业务,快 速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IBM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和品牌影响力,联想希望借助其品牌 优势,提升自身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 份额。
THANKS
感谢观看
联想收购ibm管理学案例 分析
• 引言 • 联想收购ibm的动因分析 • 收购过程的管理学分析 • 收购后的整合与管理挑战 • 联想收购ibm的启示与建议
01
引言
主题简介
联想收购IBM x86服务器业务
联想集团于2014年完成了对IBM x86服务器业务的收购,此举对联想的业务发展 、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力资源整合
人才流失
收购后,IBM的部分员工担心职业前景而选择离职, 造成人才流失。
激励机制
联想需要设计有效的激励机制,以吸引和留住IBM的 关键人才。
团队融合
通过组织培训、团队建设等活动,促进双方员工的交 流与合作。
市场定位与战略调整
市场定位
收购后,联想需要重新定位市场,以满足不同 客户的需求。
联想收购IBM_案例分析
联想收购IBM_案例分析2004年12月,中国科技公司联想集团宣布收购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IBM) 个人电脑业务,此后,联想成为全球最大的电脑制造商之一。
这一收购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成为了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一个典型案例。
本文将从收购背景、收购价值、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收购背景IBM是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厂商,公司业务涉及硬件、软件、服务等领域。
1990年代初期,IBM进入了中国市场,成立了IBM中国公司,致力于将IBM的业务带入中国。
但是,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到2000年,IBM个人电脑业务的亏损额达到了10亿美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IBM在2004年决定将个人电脑业务出售。
而联想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电脑制造商之一,具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和成熟的渠道资源,因此成为了IBM出售个人电脑业务的最佳选择。
收购价值1.扩大全球市场份额联想是中国电脑制造的领导者,而IBM则是全球大型企业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这一收购使得联想获得了IBM的全球个人电脑业务,进一步扩大了联想在全球电脑市场的市场份额。
2.提高公司技术和品牌价值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联想获得了IBM的一些技术和品牌价值。
这对于联想扩大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和提高公司品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3.实现资源优化和成本控制由于中美两国市场的体制、规模和文化的差异,IBM在中国市场存在多项管理困难和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后,可以优化全球资源,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管理方式1.保留IBM个人电脑品牌收购后,联想保留了IBM个人电脑品牌,继续使用IBM的全部知识产权和品牌资产,并且继续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和宣传IBM个人电脑。
这一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联想品牌在全球市场上的不足。
2.吸收IBM的先进技术和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在收购过程中,联想注重吸收IBM的先进技术和人才,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
此举使得联想在全球市场中更加具有竞争力。
完整word版,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汇总,推荐文档
联想跨国并购IBM全球PC业务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的几个问题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事件回顾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的背景与原因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过程与资源整合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意义与启示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事件回顾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 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
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
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联想集团简介一、1989-1993年创业阶段年创业阶段年创业阶段年创业阶段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投资二十万元成立的。
1988年在香港成立“香港联想科技有限公司”并实现了 1.2亿港元的营业额。
1989年正式命名为“联想集团公司”拥有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6月份在深圳成立深圳联想公司,建成低成本的生产基联想,6月份在深圳成立深圳联想公司,建成低成本的生产基地。
从此开始批量生产和出口主板。
1990年分别在美国洛杉矶和法国德斯多夫设立分公司,开始跨国经营。
1992年初在美国硅谷设立实验室,以便及时获取电脑最最新技术情况与信息。
1993年国际PC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大批国内电脑生产厂商处境艰难。
二、1994-2003年的PC阶段 1994年2月联想在香港挂牌上市。
标志着公司已经正式成为一个集研究、生产和销售于一身的大型企业。
开始以市场为导向,改变管理体制,精简人员,改直销为分销,一举扭转了联想的颓势。
1997年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合并为中国联想,柳传志为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
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案例分析及其启示
3、整合风险:收购完成后,联想需要整合两家的业务和资源,这无疑会带 来一定的整合风险。例如,在人员、文化、管理等方面的整合上,联想都需要面 对和解决一些难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收购影响
1、对市场格局的影响:此次收购使得联想在全球PC市场的地位显著提升, 对市场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使得全球PC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也加速了市场 变革的步伐。
五、总结与启示
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的案例,既是一次企业成长的机遇,也是一次充满 风险的挑战。通过这次收购,联想获得了迅速提升市场地位、拓展技术和品牌资 源、以及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然而,这也带来了技术转移、品牌形象和整合风 险等挑战。
对于其他企业来说,这个案例提供了一个深思熟虑的决策模式:如何在面对 机遇和风险并存的情况下,做出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 在面对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时,企业需要具备强大的整合和管理能力,才能成功 地实现国际化战略。
谢谢观看
一、收购背景
IBM的PC业务虽然在此次交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实际上,IBM早已在 2001年与联想达成了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原始设备制造 商)协议。根据该协议,联想开始销售IBM品牌的PC,并逐步扩大其市场份额。 这一合作关系,为联想在此后的收购中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源。
3、国际市场拓展:IBM的PC业务拥有广泛的国际销售网络和渠道。联想通过 收购,可以迅速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其市场份额。
三、收购风险
1、技术转移风险:虽然联想通过与IBM的OEM协议已经获得了部分PC制造技 术,但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仍然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如技术不适应、知识产 权问题等。
2、品牌形象风险:联想作为一家源自中国的企业,其在国际市场上可能面 临品牌形象的风险。此次收购完成后,联想需要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形 象。
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Efficiency-效率:指企业IT系统的运行效率,包含产品自身效率 和系统效率。
Management-管理:指IT系统的可管理性,包括部署、升级、 维护、监控等。
Security-安全:指IT系统的运行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安全和系 统安全。
1、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经济因素
经济危机对全球所有企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我国的经济也不例外,但我国还是尽力地保持着稳 步发展的状态。因此,对联想来说虽然多少都有一 定的冲击,但我国的保护措施相对比较大,中国企 业还可以继续稳定的往下发展。再加上中国加入 WTO的影响,外资企业也成为了国内企业的竞争对 手,而我国的信息化产业技术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对于国内信息行业的企业来说竞争力加大了,威胁 也在加大。联想也要面临该问题。
(二)联想的企业定位及使命
1、联想的企业定位:联想是从事开发、制造 及销售最可靠的、安全易用的技术产品。 联想的成功源自于不懈地帮助客户提高生 产力,提升生活品质。
2、联想的企业使命(为客户利益而努力创 新):创造世界最优秀、最具创新性的产 品。像对待技术创新一样,对待成本创新。 让更多的人获得更新、更好的技术。最低 的拥有成本,更高的工作效率。
1、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社会和文化因素
我国信息产业属于初级发展阶段,国内的消费 者的数量及消费理念有待提高。而且我国人口众 多,在经济发展的未来时间内,对信息技术的需 求量会有很大的增长空间,那么,信息化产业在 中国存在着大量的潜在客户群,更有利于联想企 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做大做强。
1、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目录
• 一、案例简介 • 二、联想集团分析 • 三、IBM的简单介绍 • 四、相关疑问解答
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具体的来说:
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是17.5亿美元,具体支付方式则包括 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的联想股票和5亿美元的债务。股份收购上,联想 以每股2.675港元向IBM发行包括8.21亿股新股和9.216亿股无投票权的股份。
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时,过桥贷款是其重要融资方式。在获得过桥贷款 之前,联想账面上有4亿美元的现金。高盛在收购中担当了联想的财务顾问, 并为在2005年中期即将到来的资产交割为联想提供5亿美元的过桥贷款,
联想收购IBM PCD的动因主要来自联想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国际化战略的 需要以及追求巨大的协同效应等方面。
(一)·联想发展战略的需要
2003年,联想做出新的重大战略调整,决定重新回归PC主业,确立个人计算 机业务及相关业务作为集团的核心业务来发展,并出售全部的IT服务和IT咨 询业务。然而, 03/04财年的营业额由02/03财年的202亿港元提高到231亿 港元,而利润却由0.7亿港元微降到0.2亿港元。在国内联想面临着戴尔、惠 普全球最大的两个厂商及国内众多中小品牌的激烈竞争,营业额、利润的停 滞不前,严重困扰着一直追求发展的联想管理层。如何突破PC业务发展的瓶 颈做精做大,成了联想管理层首要考虑的问题。
0联8金想工1班并聂购晶IBM案例分析
目录
一、并购背景及交易简介 二、联想并购IBM的动因分析 三、收购方式及中介机构的作用 四、对IBM的价值评估
一·并购背景及交易简介 (一)·并购背景
联想 中国最大的IT企业 年产量约500万台,员工总数一万余人 1994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总市值为
202亿港元 IBM
网络。
2·技术
收购的范围包括IBM的有关PC业务的研发体系,包括日本大和、美国罗
联想收购ibm案例分析汇总
联想跨国并购IBM全球PC业务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的几个问题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事件回顾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的背景与原因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过程与资源整合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意义与启示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事件回顾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亿美元;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此次联想收购IBM 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联想集团简介一、1989-1993年创业阶段年创业阶段年创业阶段年创业阶段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投资二十万元成立的;1988年在香港成立“香港联想科技有限公司”并实现了亿港元的营业额;1989年正式命名为“联想集团公司”拥有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6月份在深圳成立深圳联想公司,建成低成本的生产基联想,6月份在深圳成立深圳联想公司,建成低成本的生产基地;从此开始批量生产和出口主板;1990年分别在美国洛杉矶和法国德斯多夫设立分公司,开始跨国经营;1992年初在美国硅谷设立实验室,以便及时获取电脑最最新技术情况与信息;1993年国际PC 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大批国内电脑生产厂商处境艰难;二、1994-2003年的PC阶段 1994年2月联想在香港挂牌上市;标志着公司已经正式成为一个集研究、生产和销售于一身的大型企业;开始以市场为导向,改变管理体制,精简人员,改直销为分销,一举扭转了联想的颓势; 1997年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合并为中国联想,柳传志为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同年以10%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市场首位; 2000年联想集团分为“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由联想集团控股公司作为母公司; 2001年杨元庆出任联想总裁兼CEO 三、2004年开始的全球化阶段 2004年,联想公司正式从“legend”更名为“lenovo”,并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 2005年联想正式宣布并购IBM全球PC业务,标志着联想集团国际化战略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IBM公司简介IBM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英文简称,1911年创立于美国, 是全球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她曾列为美国四大工业公司之一,被称为“蓝色巨人”;该公司创立是主要业务为商用打字机,然后转为文字处理机,最后才转到计算机和有关服务; IBM目前仍然保持着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地位;自 1993年起, IBM IBM连续十七年出现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公司的业务可分为全球服务、硬件、软件、全球和企业投资及其他总共五大部分;IBM是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 小型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成就瞩目;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 PC标准,至今仍不断的沿用和发展;另外IBM还在大型机, 超级计算机,UNIX,服务器方面领先业界;软件方面也为软件界的领先者和强有力的竞争者;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的背景与原因IBM就IBM PC而言,IBM总部的战略是发展软件和服务业,要PC为其战略服务,他只卖给大客户,PC 的发展就受到了限制;虽然毛利达到了24%,但却是亏损,将PC部分卖出,就节省了对PC部门的费用成本的投入,又可以盈利,更何况,出售PC业务是IBM原定的战略目标的继续一、IBM面临危机全球计算机需求量出现下滑,经济萧条导致企业开支缩减, IBM增长率下降; PC产业已经度过了它的黄金时期,就在04年底,Gartner发布了警示,从2005年开始,全球PC市场将进入为时3年的低迷时期;二、IBM的PC业务连年亏损,已失去金字招牌的光彩,变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IBM于1981年率先打开个人电脑市场,直到1994年之前,IBM一直是个人电脑领域的领头羊;但从那以后,个人电脑销售额不断下滑,亏损有增无减;到1998年,个人电脑业务的亏损达到了亿美元;2003年和2004年,PC业务收入约占IBM总业务收入的10%,已不再是IBM的核心业务;同时,PC业务一直在亏损,2004年税前亏损亿美元,毛利率为%,2003年税前亏损亿美元,毛利率为%,为所有部门亏损之最;盈利始终是的目标,IBM卖掉个人电脑业务不仅可以让损益表的亏损减少,把握时机把不值钱的个人电脑品牌换成对一家将有更高成长率的个人电脑公司的部分持股,是个好投资;PC业务拖累IBM的整体业绩 IBM的服务业务收入金额和占比在1994-2004年间成上升趋势, 软件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维持在15%-18%之间,且利润贡献率达 33%,但PC业务2001-2004年上半年期间累计亏损亿美元;三、IBM战略要求 IBM的市场战略已经与PC业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IBM要全力争夺的是IT 服务以及服务器等高技术含量、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领域;IBM正日益变得更多地从事服务和软件业务,而不是硬件;自九十年代组织改造后,IBM完成战略转型,重新定位,不再以计算机硬件公司自居,而提供顾客完整解决方案,因此IBM积极进入顾客服务,成立全球服务部门,扩大软件的服务;至此之后,IBM销售的成长几乎全来自服务和软件部门,并且它们逐渐成为IBM的优势;如今客户的需求正在转移,具体表现在他们的需求从零散的系统转为业务解决方案、从各自独立运作转向整合的基础设施、从专属转向开放的标准、从维护信息系统运营转向更加专注于业务创新、从手工操作变为自动化和自感式方向发展;在这样的趋势下,剥离PC业务后,IBM将战略重点放在更高价值的领域,IBM将直面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系统科技、软件和服务方面的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帮助客户实现价值;推动联想收购的原因中国PC市场强大,但中国IT行业有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缺少资本;第二,缺少核心技术;第三,经营规模停滞不前、新增长点乏力,而在精神上则表现为疲乏的状态;第四,差异化发展,大部分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有些企业甚至还没有明确的方向;第五,中国内地的IT制造业大都还停留在组装的阶段,并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靠的只是廉价的劳动力和较低的运营成本;虽然存在这一系列问题, 但中国IT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对于联想而言,1,企业并购对规模经济产生直接影响,联想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在收购IBM PC之后,公司规模将大幅度增加,这将会有利于从营销、管理、科研开发等环节促进企业的规模经济目标,是原有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组合;2,联想商誉的增加大于收购成本,对于联想而言,完全凭自身力量打造IBM这样一个品牌,资金和时间上的成本不可估计;国际化发展的抱负,并购成为联想国际化路径的首选联想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国际化的品牌的发展思路,但是树立品牌,打通渠道靠一己之力很难;3,发展品牌、技术、营销渠道的需要联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市场上品牌认知度不高,缺乏销售渠道;而IBM拥有覆盖全球的强大品牌知名度、世界领先的研发能力以及庞大分销和销售网络;4,联想收购IBM PC后可借此机会迅速打开国际市场的进入壁垒,形成市场势力,为长期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5管理层驱动力;国内个人计算机市场遭遇瓶颈; 国外厂商的进入,国内个人电脑市场容量虽然增加,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和PC产业的成熟,售价逐渐降低,并且幅度很大,利润空间大幅降低;为了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企业经营者往往倾向于并购;因为并购是扩大企业规模最迅速有效的手段,而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则有助于促进经营者个人效用的最大化;从现在各方对联想此次收购的态度来看,最担心风险的往往是投资者和股东,管理层的态度却是最乐观的;总而言之,就是IBM拥有的覆盖全球的强大品牌知名度、世界领先的科研能力以及庞大的分销和销售网络正符合联想发展品牌、技术、营销渠道的需要,还有助于实现联想国际化发展的抱负;联想收购的风险其风险主要是:1,市场风险;新公司成立之后,原来的客户是否承认你的产品,且以前买IBM产品的客户又是否会流失对此,联想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产品品牌不变,二是和客户打交道的业务人员不变,三是专门把总部设在了纽约;2,员工流失风险;对此,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对IBM的高层骨干员工讲述新公司的愿景,他们的能力将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二是人员待遇不变,而且部分高层骨干还比原来的待遇有大幅度的提高;3,人员、文化磨合,业务整合的风险;组织文化是影响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什么样组织文化会影响到组织成员对待变化的态度,进而影响到一个组织对方案的选择和实施;联想跨国IBM全球PC业务过程一筹备安排从2003年12月起,联想开始着手对该项收购进行尽职调查,聘请麦肯锡为顾问全面评估并购的可行性;2004年春节过后,联想又聘请高盛作为财务顾问,开始了与IBM长达一年的艰苦谈判;联想进入战略转型的时候,先实施了两次战术准备,即全球改换标识和加入奥运TOP 计划,因此,此次收购IBM的PC业务是联想实施国际化重要标识,而不是起点;双方为本次交易能够顺利通过美国政府的审查做了充分的准备;IBM曾邀请包括前国家安全顾问在内的正要出面游说政府部门;联想方面积极配合美国政府部门调查,并作出让步:不寻求获得IBM美国政府客户的名单等;审查最终于2005年3月9日通过;二交易结构代价支付以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成为新联想;收购的代价包括亿美元的现金、6亿美元联想集团股票以及要承担IBM双方均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精心做出了安排,既综合享有了两种支付方式各自的优点,又有利于合作双方在未来的合作中共享利益;部分以股票支付有两个因素;一方面是联想不愿动用太多的现金,以免降低资产流动性,影响其偿债能力;联想必须保障并购后新集团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IBM也有意持有联想股票,一是分享其可能的利润,二是仍将维持其在PC业务的影响力,这对它的整体销售策略有着很大影响;和IBM的股份分置状况品牌管理品牌管理为期5年,分成三个阶段;2004年12月-2006年5月,在合作中只能使用IBM原品牌以及旗下的thinkpad系列,IBM将继续销售贴有其品牌的电脑;2006年5月-2008年3月,IBM与合作开发新的品牌;2008年4月-2009年12月,的品牌lenovo将成为双方合作中的主要品牌,IBM将以标签的形式注明其在品牌中的贡献;业务整合1. IBM的全球PC业务全部交给联想管理2. IBM向联想提供范围广泛的三年期过渡服务向联想提供策略性和资产处置的五年服务4.联想委托IBM进行五年期维修服务和质保服务向联想提供五年期市场支持服务6.联想向IBM出售作为内部使用的PC,为期五年收购IBM的协同效应收购后的整合1.整合初期,力求稳定,制造供应链整合2.对组织架构进行整合3.市场与销售的整合4.开始对人事进行调整5.拓展海外市场,复制中国模式6.进行文化方面的整合7.品牌调整,由复杂到简单的财务状况2010年8月10日,集团在香港公布了截至2010年6月30日第一财季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该财季总销售额为亿美元,净利润5500万美元; 季内,在全球的市场份额首达双位数, 季度费用率创历史最佳水平;借此,连续第三个季度成为全球前五大电脑厂商中增长最快的厂商,并连续五个季度增长速度快于整体市场;集团公布2010/11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整体概况如下:全球市场份额首达双位数%;季度销售额为51亿美元;除税前溢利为7,500万美元;股东应占溢利为5,500万美元;每股基本盈利为美分或港仙;于2010年6月30日, 净现金储备为22亿美元; 在第一季度,的全球个人电脑销量年比年上升%,而同期整体市场销量增幅约为%;集团综合销售额年比年增长%至51亿美元,毛利年比年增长%至亿美元,毛利率为%; 第一季度的经营溢利为8,200万美元不包括重组费用100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经营溢利的五倍;第一季度的除税前溢利为7,500万美元;股东应占溢利为 5,5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提升7,100万美元;季内,每股基本盈利为美分或港仙;在2010年6月30日,集团的净现金储备为22亿美元;2010年11月10日,公布了截止到 2010年9月30日的第二季度业绩;据财报显示,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达%,集团综合销售额年比年增长41%至58亿美元,毛利年比年增长 37%至亿美元;在第二季度,的全球个人电脑销量年比年上升33%,而同期整体市场销量增幅约为%;集团综合销售额年比年增长41%至 58亿美元,毛利年比年增长 37%至亿美元,毛利率为%;从市场分布来看,中国区仍是利润主要来源,第二季的综合销售额包括移动的销售额年比年增长32%,达26亿美元,占集团全球总销售额46%;同时,继续保持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市场份额年比年增长个百分点达%;个人电脑的销量较去年同期上升21%, 是整体市场12%增速的两倍; 具体而言,在新兴市场,第二季度综合销售额首达11亿美元新高,占集团全球总销售额 18%;个人电脑销量年比年飙升65%,区内整体市场销量增幅为17%;在区内所有主要市场的占有率持续增长,市场份额年比年增长个百分点;而在成熟市场,第二季度综合销售额达21亿美元,占集团全球总销售额36%;在季内个人电脑销量年比年增长40%,明显高于整体市场销量增速 %;值得关注的是,在区内的市场份额年比年上升个百分点,并成功扭亏为盈; 从产品细分看,二季度笔记本电脑仍是销售最大来源,占总销售额的60%;今年 10月份,宣布thinkpad自诞生至今的总销量突破6000万部;台式机销售同比增长27%, 占集团总销售额33%;本季度是移动回购后的首个完整季度,成为新的业务亮点, 实现销售额亿美元;战略整合与股东价值分析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战略整合 1. 人力资源整合:留用外方人才 2. 市场渠道资源整合:留住客户 3. 文化资源整合:融合双方优秀的企业文化因素 4. 品牌资源整合:保留IBM的高端品牌形象 5. 财务资源整合Lenovo与IBM并购后的变化与分析据IBM向美国证交会提交的文件显示,其卖给联想集团的个人电脑业务持续亏损已达三年半之久,累计亏损近10亿美元,而联想并购IBM PC业务三个月后就实现赢利,意味着并购后的资源整合初步成功;此次收购IBM PC是联想国际化战略的继续,是联想高层在合适的时间做出的一个合适的决定;我国企业走向世界最缺少的是品牌和技术,通过收购,联想得到了需要多年积累的资产:高端品牌、核心技术;联想今后可以在IBM搭建的平台上从事业务,可以说,联想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到目前为止,联想的整合正按计划进行,整合效果超过预期;联想并购IBM PC的资源整合是成功的,这意味着联想已走出其国际化道路的关键—步;但联想要真正成为有实力的跨国公司,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扩大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走国际化的道路促进公司的发展收购后的分析收购IBM给联想的发展创造了优势;对于联想而言,并购IBM PC资产意味着公司在国际扩张的道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凭借其当前%的市场份额,以及%的份额,联想将一举成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这次收购,在联想公司看来,是其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对整个中国来说,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重要事件;中国企业从该交易中看到的绝不仅仅是“蓝色巨人”带给联想的个人电脑业务,而是联想已成为首家收购全球驰名品牌的中国国有,而且与此前中国公司的多数跨国交易不同,联想收购IBM的业务,不是因为政府的命令或收购自然资源的宏观经济需求;对中国企业来说,这首先在心理上是一次信心跳跃,毕竟联想和IBM之间的这笔交易可能会是中国并购市场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联想整合了IBM的PC业务,这意味着PC时代迎来了中国起点;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强强联合”,对合作双方来说都充满了希望;联想执掌着中国乃至亚太PC市场的牛耳,而IBM则在全球企业市场和笔记本业务领域占据着显着的优势;新联想了IBM的Think系列产品后,将在相当长的周期内享用IBM公司的品牌;强强联合整合了两个互为补充的市场,并通过两个深具互鉴性管理团队的结合,打造出了一个全新的、国际化的管理团队这一点尤其令我们欢欣鼓舞,因为它既是联想博弈全球、决胜未来的关键,也是起步较晚、积淀较浅的中国企业快速切入世界市场的重要保障;联想与IBM的博弈不是简单“收购”式的买卖行为,而是各自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是两个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这种强强合作的形式,可以互相促进,各取所需,这种合作利用对方的品牌优势,将产生强大的品牌优势和多样化的产品;联想集团抓住机遇,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极大地带动了其他中国内地企业的国际化战略、计划,为中国的企业走出国门,进行全球竞争树立了榜样,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当然,联想收购IBM后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联想购并IBM的消息传出后,报纸的评论众说纷纭,但是最综合而准确的指标是:IBM股价微升而联想股价大跌;这客观地反映了投资者的理解:对IBM壮士断臂的赞许,以及对联想可能消化不良的忧虑;众所周知,PC业务早已经不是IBM的战略重点,且屡拖业绩后腿;2003年,IBM全球营收为亿美元,硬件只占亿美元,硬件设备中大型机和服务器才是主要部分;很显然,怎么整合PC 业务对联想来说是难点;同时,这次收购完成以后,联想成为世界第三大PC生产商,而联想的目标决不仅仅是世界第三,因此这引起戴尔和惠普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不满,因此,戴尔董事长麦克尔·戴尔在联想收购IBM的同时,公开表示对于联想收购IBM的PC部门不看好,因为此前在计算机产业有太多并购失败的例子;与戴尔相比,处于下面的惠普可能危机感更强;因此,在中国市场上,惠普和戴尔因利益驱动联手,正全力以赴对新联想进行“围剿”;并购完成之后,新联想将进入平稳的过渡期和整合期,各方面运营将有序进行;新联想承诺公司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不变、服务团队不变、已签署和在执行的合约不变;中国市场仍是新联想的大本营,中国业务将保持稳定和持续的增长;联想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的后续工作;正如新联想的董事长杨元庆所说:“我现在关注最多的就是整合能不能顺利进行,关注IBM那边的客户能不能保留,关注那边的员工能不能保留,我们整合既定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文化是不是能够很好的磨合,这大概是我现在最关心的问题;”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意义与启示收购IBM的总结1.在收购前后表现出来的勇气2.收购方式的慎重选择3.有条不紊的整合4.明确收购的目的5.注重经验学习国内企业海外并购的启示一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学会控制风险,客观把握优势和劣势1.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一些具备实力的企业可发挥我独特的劳动力成本、一般制造业和选择合适的并购对象;市场优势,选择欧美一些受经济景气低迷影响而面临资金制约的中小企业进行并购,整合国外的品牌、技术和网络等资源;对于有条件的企业,也可直接根据行业特点,同步扩大资源领域或高端产业的并购;2. 选择合适的并购方式和时机;对多数企业来说,可多采取联合并购方式,与当地有实力的企业分担资金和风险压力,慎用独资全面;3. 学会控制并购中的财务风险;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海外并购经验,尤其由于信息不对称学会控制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等因素,很多并购交易当中或之后经常出现中外财务系统不匹配、税收黑洞、不正当的交易等一系列财务风险;因此国际并购前期的调研与分析非常重要,要对自身能力有客观的评估,同时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有足够的估计;4. 高度重视并购中的监管、竞争和劳工等法律问题高度重视并购中的监管、竞争和劳工等法律问题;尤其当中国企业进入法律比较健全、依法维权意识比较强的发达国家时,不仅要关注投资国受监管和限制行业对于外商持股量限度和外汇管制的问题,也应注意并购所带来的反托拉斯问题;此外,对一些失业率高、劳工问题突出的国家和地区,更要认真考察东道国的劳工、工会和福利状况,对并购可能带来的雇工风险给予足够考虑,避免带来新的劳资纠纷5. 要高度重视海外并购中的舆论环境;一些大型并购案要注意防止过早成为舆论焦点,要高度重视海外并购中的舆论环境;以免带来被动;尤其对于一些资源、高技术等重要和敏感领域的跨国并购,更要注重适当、有计划地引导舆论导向,多介绍并购所带来的利益分享,消除可能有的敌意或担忧,为并购顺利完成打造好的外部氛围;努力为企业实施“海外并购”二努力为企业实施“海外并购”营造良好的环境客观、冷静地看待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海外并购行为;既不能因为我们这些年经济实力有了一定增长就盲目支持企业上项目;同时也不能因为外界出现了一些负面的舆论,就对一些企业的并购失败产生过度反应,给正常的微观经济行为“浇凉水”;一个总的原则, 仍然是要遵循市场化规则,努力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内外氛围;1.为企业海外并购创造必要的法律环境;要加快建立起与企业对外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体为企业海外并购创造必要的法律环境;为企业海外并购创造必要的法律环境系,逐步完善企业海外并购的通报、管理、统计体系;在多双边场合,加快商签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把保护我对外投资企业的利益纳入签署双边投资保护的议题;2.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积极培育金融、法律、会计、咨询等市场中介组织, 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 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为企业海外并购提供规范的中介服务;政府和驻外机构可利用各种资源,为国内企业寻求境外合作伙伴搭建信息平台;3.努力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进一步规范和健全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商业银行职能,加大努力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努力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对海外并购的融资支持力度;通过分析联想收购IBMPC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经验启示:1,战略并购是并购成功的关键;2,合理选择目标企业是并购成功的根本;3,双方互补性强是并购成功的基础;4,完整的整合计划是并购成功的重要环节;5,聘请国际一流咨询顾问是并购成功的保证;6,支付方式合理是并购成功的重要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想跨国并购IBM全球PC业务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的几个问题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事件回顾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的背景与原因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过程与资源整合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意义与启示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事件回顾2004年12月8日,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占有近30%市场份额的联想集团宣布,以12.5 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知名品牌IBM的全球台式电脑和笔记本业务,及5亿美元的净负债转到联想名下,交易总额达到17.5亿美元。
届时,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为联想的第二大股东。
此次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将组建起继戴尔、惠普之后的世界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并意味着联想的个人电脑年出货量将达1190万台,销售额将达120亿美元,从而使联想在目前个人电脑业务规模基础上增长4倍。
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易,将对全球PC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联想集团简介一、1989-1993年创业阶段年创业阶段年创业阶段年创业阶段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投资二十万元成立的。
1988年在香港成立“香港联想科技有限公司”并实现了 1.2亿港元的营业额。
1989年正式命名为“联想集团公司”拥有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6月份在深圳成立深圳联想公司,建成低成本的生产基联想,6月份在深圳成立深圳联想公司,建成低成本的生产基地。
从此开始批量生产和出口主板。
1990年分别在美国洛杉矶和法国德斯多夫设立分公司,开始跨国经营。
1992年初在美国硅谷设立实验室,以便及时获取电脑最最新技术情况与信息。
1993年国际PC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大批国内电脑生产厂商处境艰难。
二、1994-2003年的PC阶段 1994年2月联想在香港挂牌上市。
标志着公司已经正式成为一个集研究、生产和销售于一身的大型企业。
开始以市场为导向,改变管理体制,精简人员,改直销为分销,一举扭转了联想的颓势。
1997年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合并为中国联想,柳传志为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
同年以10%的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市场首位。
2000年联想集团分为“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由联想集团控股公司作为母公司。
2001年杨元庆出任联想总裁兼CEO 三、2004年开始的全球化阶段 2004年,联想公司正式从“legend”更名为“lenovo”,并与国际奥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宣布成为第六期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
2005年联想正式宣布并购IBM全球PC业务,标志着联想集团国际化战略迈出实质性的第一步。
IBM公司简介IBM是“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的英文简称,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她曾列为美国四大工业公司之一,被称为“蓝色巨人”。
该公司创立是主要业务为商用打字机,然后转为文字处理机,最后才转到计算机和有关服务。
IBM目前仍然保持着拥有全世界最多专利的地位。
自 1993年起, IBM IBM连续十七年出现在全美专利注册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公司的业务可分为全球服务、硬件、软件、全球融资和企业投资及其他总共五大部分。
IBM是计算机产业长期的领导者,在大型/ 小型和便携机(Thinkpad)方面成就瞩目。
其创立的个人计算机(PC)标准,至今仍不断的沿用和发展。
另外IBM还在大型机,超级计算机,UNIX,服务器方面领先业界。
软件方面也为软件界的领先者和强有力的竞争者。
联想并购IBM全球PC业务的背景与原因IBM就IBM PC而言,IBM总部的战略是发展软件和服务业,要PC为其战略服务,他只卖给大客户,PC的发展就受到了限制。
虽然毛利达到了24%,但却是亏损,将PC部分卖出,就节省了对PC部门的费用成本的投入,又可以盈利,更何况,出售PC业务是IBM原定的战略目标的继续一、IBM面临危机全球计算机需求量出现下滑,经济萧条导致企业开支缩减, IBM增长率下降。
PC产业已经度过了它的黄金时期,就在04年底,Gartner发布了警示,从2005年开始,全球PC市场将进入为时3年的低迷时期。
二、IBM的PC业务连年亏损,已失去金字招牌的光彩,变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
IBM于1981年率先打开个人电脑市场,直到1994年之前,IBM一直是个人电脑领域的领头羊。
但从那以后,个人电脑销售额不断下滑,亏损有增无减。
到1998年,个人电脑业务的亏损达到了9.92亿美元。
2003年和2004年,PC业务收入约占IBM总业务收入的10%,已不再是IBM 的核心业务。
同时,PC业务一直在亏损,2004年税前亏损0.1亿美元,毛利率为-0.1%,2003年税前亏损3.49亿美元,毛利率为-3.7%,为所有部门亏损之最。
盈利始终是上市公司的目标,IBM卖掉个人电脑业务不仅可以让损益表的亏损减少,把握时机把不值钱的个人电脑品牌换成对一家将有更高成长率的个人电脑公司的部分持股,是个好投资。
PC业务拖累IBM的整体业绩 IBM的服务业务收入金额和占比在1994-2004年间成上升趋势,软件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维持在15%-18%之间,且利润贡献率达 33%,但PC业务2001-2004年上半年期间累计亏损9.65亿美元。
三、IBM战略要求 IBM的市场战略已经与PC业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IBM要全力争夺的是IT服务以及服务器等高技术含量、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领域。
IBM正日益变得更多地从事服务和软件业务,而不是硬件。
自九十年代组织改造后,IBM完成战略转型,重新定位,不再以计算机硬件公司自居,而提供顾客完整解决方案,因此IBM积极进入顾客服务,成立全球服务部门,扩大软件的服务。
至此之后,IBM销售的成长几乎全来自服务和软件部门,并且它们逐渐成为IBM的优势。
如今客户的需求正在转移,具体表现在他们的需求从零散的系统转为业务解决方案、从各自独立运作转向整合的基础设施、从专属转向开放的标准、从维护信息系统运营转向更加专注于业务创新、从手工操作变为自动化和自感式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趋势下,剥离PC业务后,IBM将战略重点放在更高价值的领域,IBM将直面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系统科技、软件和服务方面的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帮助客户实现价值。
推动联想收购的原因中国PC市场强大,但中国IT行业有以下几点问题:第一,缺少资本。
第二,缺少核心技术。
第三,经营规模停滞不前、新增长点乏力,而在精神上则表现为疲乏的状态。
第四,差异化发展,大部分企业还处在起步阶段,有些企业甚至还没有明确的方向。
第五,中国内地的IT制造业大都还停留在组装的阶段,并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靠的只是廉价的劳动力和较低的运营成本。
虽然存在这一系列问题,但中国IT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对于联想而言,1,企业并购对规模经济产生直接影响,联想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成本优势,在收购IBM PC 之后,公司规模将大幅度增加,这将会有利于从营销、管理、科研开发等环节促进企业的规模经济目标,是原有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优化组合。
2,联想商誉的增加大于收购成本,对于联想而言,完全凭自身力量打造IBM这样一个品牌,资金和时间上的成本不可估计。
国际化发展的抱负,并购成为联想国际化路径的首选联想在20世纪90年代就有国际化的品牌的发展思路,但是树立品牌,打通渠道靠一己之力很难。
3,发展品牌、技术、营销渠道的需要联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在全球市场上品牌认知度不高,缺乏销售渠道。
而IBM拥有覆盖全球的强大品牌知名度、世界领先的研发能力以及庞大分销和销售网络。
4,联想收购IBM PC后可借此机会迅速打开国际市场的进入壁垒,形成市场势力,为长期战略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5管理层驱动力。
国内个人计算机市场遭遇瓶颈。
国外厂商的进入,国内个人电脑市场容量虽然增加,但是随着竞争的加剧和PC产业的成熟,售价逐渐降低,并且幅度很大,利润空间大幅降低。
为了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企业经营者往往倾向于并购。
因为并购是扩大企业规模最迅速有效的手段,而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则有助于促进经营者个人效用的最大化。
从现在各方对联想此次收购的态度来看,最担心风险的往往是投资者和股东,管理层的态度却是最乐观的。
总而言之,就是IBM拥有的覆盖全球的强大品牌知名度、世界领先的科研能力以及庞大的分销和销售网络正符合联想发展品牌、技术、营销渠道的需要,还有助于实现联想国际化发展的抱负。
联想收购的风险其风险主要是:1,市场风险。
新公司成立之后,原来的客户是否承认你的产品,且以前买IBM产品的客户又是否会流失?对此,联想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产品品牌不变,二是和客户打交道的业务人员不变,三是专门把总部设在了纽约。
2,员工流失风险。
对此,采取了两方面的措施:一是对IBM的高层骨干员工讲述新公司的愿景,他们的能力将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二是人员待遇不变,而且部分高层骨干还比原来的待遇有大幅度的提高。
3,人员、文化磨合,业务整合的风险。
组织文化是影响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什么样组织文化会影响到组织成员对待变化的态度,进而影响到一个组织对方案的选择和实施。
联想跨国并购IBM全球PC业务过程一筹备安排从2003年12月起,联想开始着手对该项收购进行尽职调查,聘请麦肯锡为顾问全面评估并购的可行性。
2004年春节过后,联想又聘请高盛作为财务顾问,开始了与IBM长达一年的艰苦谈判。
联想进入战略转型的时候,先实施了两次战术准备,即全球改换标识和加入奥运TOP 计划,因此,此次收购IBM的PC业务是联想实施国际化重要标识,而不是起点。
双方为本次交易能够顺利通过美国政府的审查做了充分的准备。
IBM曾邀请包括前国家安全顾问在内的正要出面游说政府部门。
联想方面积极配合美国政府部门调查,并作出让步:不寻求获得IBM美国政府客户的名单等。
审查最终于2005年3月9日通过。
二交易结构代价支付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收购IBM全球PC业务,成为新联想。
收购的代价包括6.5亿美元的现金、6亿美元联想集团股票以及要承担IBM PC的5亿美元债务。
6亿美元股票包括以发行价每股2.675港元向其发行最多821234569股(占比8.9%)新股份和921636459股(占比10%) 新无投票权股份总共18.9%。
采用现金、股票混合支付方式,并购双方均结合公司的发展战略精心做出了安排,既综合享有了两种支付方式各自的优点,又有利于合作双方在未来的合作中共享利益。
部分以股票支付有两个因素。
一方面是联想不愿动用太多的现金,以免降低资产流动性,影响其偿债能力。
联想必须保障并购后新集团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IBM也有意持有联想股票,一是分享其可能的利润,二是仍将维持其在PC业务的影响力,这对它的整体销售策略有着很大影响。
联想和IBM的股份分置状况品牌管理品牌管理为期5年,分成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