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式的性质教案(二)
等式的性质(二)(教案)
等式的性质(二)(教案)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二)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等式的单项式加减法与等式的倍数关系的概念。
2、通过练习掌握等式的单项式加减法与等式的倍数关系的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熟练地解决等式的单项式加减法与等式的倍数关系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等式的单项式加减法与等式的倍数关系的概念与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等式的单项式加减法与等式的倍数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2、通过让学生计算下面两个式子的结果来引进本节课的新知识:4x + 5x = ___________;6y - 2y = ___________。
二、讲授新知1、等式的单项式加减法等式的单项式加减法是指将同一等式两边相等的单项式加或减起来,仍可以得到一个等式的运算法则。
例如:2x + 3x = 5x,7y - 4y = 3y等。
2、等式的倍数关系等式的倍数关系是指将等式中的每个单项式的系数乘以同一个非零常数,所得到的新等式仍是一个等式。
例如:如果A = 4x + 3y,那么2A = 8x + 6y,3A = 12x + 9y等。
三、案例演示1、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口算下面算式:3x + 2x - x = _____________;4y - 3y + 2y = ______________。
2、通过经典案例的展示向学生呈现等式的单项式加减法和等式的倍数关系的实际应用。
例1:有一家酒厂生产红酒,80升葡萄汁加50升水可以生产80升红酒。
若酿造120升红酒,需要多少升的葡萄汁与水?解题思路:由前面的条件得到如下等式:80升葡萄汁 + 50升水 = 80升红酒。
若要酿造120升红酒,则需要新的等式:y升葡萄汁 + z升水 = 120升红酒。
由等式的倍数关系可知:80升葡萄汁 + 50升水 = 80升红酒是等式的倍数关系的例子。
将方程两边分别乘以一个常数就可以得到新的方程:1.5y升葡萄汁 + 1.5z升水 = 180升红酒。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等式的性质(二)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2 等式的性质(二)︳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青岛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中的4.2节,主要围绕等式的性质(二)展开。
课程将介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并运用这些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等式两边同时进行加、减、乘、除操作后,等式依然成立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数学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等式性质背后的数学原理。
2. 指导学生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演示文稿,展示等式性质的具体例子。
2. 学生需准备练习本和文具,以进行课堂练习和笔记。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性质(一),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利用PPT展示等式性质(二)的定义和例子,通过动画演示等式两边同时进行加、减、乘、除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直观理解等式性质。
3. 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期间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中的难点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总结反馈:每组选取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等式性质的应用。
板书设计板书将围绕等式性质(二)的主题,分步骤展示定义、例子和运用方法。
通过图表和颜色区分,使得板书内容清晰易懂。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布置与课堂练习类似的题目,巩固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
2. 拓展练习:设计一些需要运用等式性质解决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效果,评估学生对等式性质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教案二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
本节课主题:探索等式的基本性质授课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等式的加减乘除的规律,并能够自如地应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表达和思考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了解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培养出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以及对团队合作、互助学习、共同进步的认识与体验。
教学重点:1.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等式的加减乘除的规律。
2.能够自如地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何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等式的性质和规律。
学前导学:1.让学生思考:等式是什么?2.要求学生回忆等式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并引导学生讨论等式的性质和规律。
能直接通过简单的运算得出等式成立的叫等式,如2+3=5;两个等式左右两边都相等的叫作等式,如4+5=9,7+2=3+6;等式包括等号两侧各有若干个数字或字母,中间用等号“=”连接。
在等式中,若有a=b,这个等式就可以被转化为b=a。
教学步骤: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等式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等式的性质和规律。
2.通过举例和让学生多说多看,深入了解和探究等式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二、讲授1.讲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及解决等式的方法。
2.针对等式的不同种类和不同解法,逐一进行讲解和解析。
三、探究1.带领学生一同探究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规律,发现不同种类与不同解法的共同特点。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等式的性质,探索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四、巩固与拓展1.布置相关练习和小作业,巩固学生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2.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等式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总结学生对等式的认知和掌握。
2.引导学生思考和反思本节课的学习体验和收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和探究。
等式的性质(二)(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等式的性质(二)-五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1. 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等式的性质。
2. 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等式的性质。
2. 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等式的性质相关的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性质(一)的内容,复习等式的性质。
2. 提问:等式有什么性质?等式的性质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1. 讲解等式的性质(二)的内容,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等式的性质。
2. 讲解等式的性质的应用,通过具体的练习题来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讲解等式的性质与等式的变形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等式的性质在等式的变形中的作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等式的性质的应用。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等式的性质(二)的重点和难点。
2. 强调等式的性质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五、作业布置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等式的性质的应用。
2. 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思考等式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等式的性质(二)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变形,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同时,要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练习环节,要注意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在课堂小结环节,要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等式的性质(二)的重点和难点。
在作业布置环节,要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等式的性质的应用,并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思考等式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数学教案——等式的性质(二)
五年级数学教案——等式的性质(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的性质。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在等式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这一等式的性质。
教学流程:一、复习等式的性质1、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谁还记得?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五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例五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3、通过这些图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4、接下来,请大家要课练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
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数,还是等式吗?能同时除以0吗?5、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又有什么发现?6、引导学生初步总结等式的性质(关于乘除的)7、板书出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8、练一练第一题三、教学例六1、出示例六教学挂图,指名读题,同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例六图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3、根据题意怎样列出方程?指名口答,你是怎么想的?板书:40X=9604、在计算时,方程两边都要除以几?为什么?5、生计算,指名上黑板。
全班核对6、计算出X=24后,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个数是否正确?请大家口算检验一下。
最后将例六填写完整。
7、小结:在刚才计算例六的过程中,我们将方程的两边都同时除以40,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将等式两边都同时除以40,等式仍成立?8、试一试⑴、出示X÷0.2=0.8⑵、生解方程,指名上黑板。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等式的性质(2)与解方程》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等式的性质(2)与解方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平衡两个不同情况的问题?”(如天平两端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等式性质的奥秘。
-对于等式的性质(2),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背后的数学原理,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如天平的平衡原理,来形象说明等式性质。
-在方程移项和合并同类项时,学生可能会在操作中忘记变号,例如将-2(x + 1)误写为-2x - 2,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讲解来突破这一难点。
-对于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难点在于提取关键信息,如上述例子中,学生需要识别出书和笔的单价与数量的关系,以及总价的表达方式,才能正确建立方程。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探讨了等式的性质(2)与解方程的内容。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等式的性质(2),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这个性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讲解过程中,我尝试用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或许,我可以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亲自参与演示,以提高他们对这个性质的理解。
实践活动方面,虽然学生们对实验操作表现出较高的兴趣,但在操作过程中,仍有一些学生对实验原理掌握不够扎实。针对这个问题,我可以在实践活动前,对实验原理进行更为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等式的性质(2)。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我可以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关于如何表达观点和论证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语言和思路。
3.1.2 等式的性质(2)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由于这一课时 也是学习用等
在学生解答后的讲评中围绕两个问题: 复习引入
① 每一步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式的性质解方 程,所以通过
② 求方程的解就是把方程化成什么形式?
复习来引入比
这节课继续学习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较自然。
探究新知
对于简单的方程,我们通过观察就能选择用等式的哪
一条性质来解,下列方程你也能马上做出选择吗?
小结:(1)这个方程的解答中两次运用了等式的
性质(2)解方程的目标是把方程最终化为 x=a 的形式,
在运用性质进行变形时,始终要朝着这个目标去转化. 你能用这种方法解第(2)题吗?
在学生解答后再点评. 解后反思: ①第(2)题能否先在方程的两边同乘“一 3”? ②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允许学生在讨论后再回答.
课堂小结 (2) 我有哪些收获?
机会,以达到
(3) 我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激发兴趣,巩
②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固知识的目的。
③思考题 用等式的性质求 x:-2x=-5x+7
评价包括对学
Hale Waihona Puke 生个人、小组,对学生的学习
态度、情感投
入及学习的效
果方面等。
① 必做题:教科书第 73 页第 4(1)、(2)、(4)题;补充:
你能检验一下 x=-27 是不是方程 1 x 5 4 的解 3
吗? ① 教科书第 73 页练习 第(3)(4)题。 ② 小聪带了 18 元钱到文具店买学习用品,他买了 5
支单价为 1.2 元的圆珠笔,剩下的钱刚好可以买 8 本笔记 本,问笔记本的单价是多少?(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 建议: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进行评议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式的性质(二)第1课时_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教学内容教材第55-56页,解简易方程。
教学提示这节课是在学生把握了x+a=b,x-a=b类型的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要紧讨论ax=b,a-x=b,x÷a=b类型简单方程的解法。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要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用等式的性质解ax=b这类形式的方程,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看、分类、比较、交流等过程,运用知识的迁移,结合具体实例,应用等式的性质,让学生自主探究明白得简易方程的解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检验的良好学习适应,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迁移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ax=b,a-x=b,x÷a=b类型简单方程的解法难点明白得把握方程的解法原理。
教学预备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导入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1)11+X=43 (2)x-12=33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订正。
师生共同总结要注意的问题,师强调书写格式。
师:今天我们连续学习简单方程的解法。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解简单的方程和检验的方法,巩固旧知,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动物园的小朋友每天伙食可好了,饲养员叔叔每天给他们做好多好吃的,每个小动物都长高了、长胖了。
看:金丝猴和鹦鹉在树上谈天呢?观看教材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出:鹦鹉重多少千克?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要解决鹦鹉重多少千克那个问题,我们能够用方程的方法,用方程来解,第一要找到等量关系,现在你能用天平想象出平稳现象吗?生:天平的一边是一只小猴子,另一边是三只鹦鹉,这时天平是平稳的,师:想一想:要解决那个问题,关键是什么?你能写出这道题的等量关系式吗?那谁能用式子表示出来生:鹦鹉的质量×3=金丝猴的质量。
等式的性质(二)教案
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制定日期10.15 课型初学课课题等式的性质(一)主备人姜海燕执教人姜海燕使用时间10.2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等式的性质,掌握形如aχ=b的方程的解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唤起学生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等式的性质,掌握形如aχ=b的方程的解法教学难点掌握形如aχ=b的方程的解法教学方法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实铺垫】(一检)解方程:32+χ=62(写出检验过程)【处理方式】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方程并写出检验,然后点名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1。
【设计意图】回顾窗2知识,为窗3等式的性质2打好基础。
二、【出示目标、情景导入】【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性质1,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探究有关方程的知识。
1、目标:理解等式的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2、出示情景图学生根据情景图发现信息:1、猴子的体重是2.4千克,相当于鹦鹉的3倍。
3、学生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问题:鹦鹉重多少千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自主探究、合作探索】1.问:想一想,你能用一个数量关系式来表示鹦鹉的质量与小金丝猴的质量的数量关系吗?学生1:小金丝猴的质量÷3=鹦鹉的质量学生2:小金丝猴的质量÷鹦鹉的质量=3学生3:鹦鹉的质量×3=小金丝猴的质量2.问:如果用χ表示鹦鹉的质量,你能列方程解答吗?学生:3χ=2.4质疑:怎样求χ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等量关系式的能力。
3、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4、借助天平研究。
第一步得出结论: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第二步继续观察:得出结论等式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数(0不做除数),等式依然成立。
第三步:把以上两个结论进行总结,用一句话表示,指名试着描述,再课件出示。
五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二)》教学设计
3)、看清图意,解决问题。
X米高的斜坡,至少需要12X米的水平长度。
尝试解答
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独立回忆
指名谈收获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二)
等式两边都乘上(或除以不为0的)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4X=380
解:4X÷4=380÷4
X=95
师:如果左侧加上2个X克的砝码,右侧加上2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平衡2X=20)
师:如果左侧拿走一个X克的砝码,右侧拿走一个1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在中间,又说明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2X÷2=20÷2
通过上面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五年级数学上册《等式的性质(二)》教学设计
学校: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等式的性质(二)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都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天平游戏活动,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3、小结规律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两个规律,谁能把这两个规律概括为一句话呢?
生1: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小组讨论
猜测
实验验证
观察口答
说算式
概括规律
实验验证
概括汇报
小组交流
概括规律
三、启思导疑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式的性质》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式的性质》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等式的性质》第2课时的人教新课标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等式的性质。
通过学习,学生们将掌握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两个重要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方程的化简和解方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难点是如何让学生们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以及学生们需要的纸笔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明的钱数加上5元等于小华的钱数,已知小明的钱数为10元,请问小华有多少元?”让学生们通过讨论解决这个问题,引出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这个性质。
然后,我会引入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我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讲解这个性质,并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练习。
在学生们掌握了这些性质后,我会给他们一些实际问题的例子,让他们独立解决。
例如:“小明的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他行驶了3小时后,距离是多少?”我会让学生们尝试自己列出等式,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等式的性质的两个关键点: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我会用简洁的语言和清晰的符号来展示这两个性质。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一些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题目,例如:2x+5=15,3(42y)=21等。
我会给出详细的答案和解题步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等式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性质,并能够独立解方程。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二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教案二【导言】等式是研究数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在两个数或多个数之间指示相等或相同的数学符号。
通过等式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就衍生出来了。
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等式及其性质的问题,是很多数学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教学案例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等式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小明家的自来水表读数是4268m³,但小明家从1月到3月用水量分别为173m³、205m³和232m³,怎么算出来自来水表的读数呢?【分析】这个问题要求我们通过已知的用水量来计算出自来水表的读数,需要运用一个可以描述读数和用水量之间关系的等式。
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下面的等式:自来水表读数 = 初始读数 + 总用水量或者用代数方式表达为:x = a + b其中,x表示自来水表的读数,a表示初始读数,b表示总用水量。
我们已知初始读数a = 4268m³,总用水量b = 173m³ + 205m³ + 232m³ = 610m³。
将已知信息代入等式,我们就可以列出一个包含未知数 x 的等式:x = 4268 + 610通过简单的运算可以得出:x = 4878m³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明家的自来水表的读数是4878m³。
【教学目标】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学习等式及其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主要介绍如何通过等式的运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掌握等式及其性质的含义和概念。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等式及其性质的概念和运用。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海报,上面写有一道数学题。
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求解这个问题。
等式的性质(二)教案(第一单元 方程)
等式的性质(二)教案(第一单元方程)一、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性质,在解方程的过程中灵活应用;2.掌握等式的基本运算性质,能正确地运用到解方程的过程中;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解方程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等式的性质的回顾与扩展;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
三、教学步骤及时间分配Step 1: 热身(5分钟)通过小组活动或互动讨论,复习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课件或板书的形式,对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基本方法进行讲解和示范。
Step 3: 例题讲解(20分钟)提供一些简单的例题,讲解解方程的步骤和技巧,鼓励学生参与解题过程。
Step 4: 练习(15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加深对解方程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Step 5: 拓展(20分钟)通过一些拓展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Step 6: 综合应用(15分钟)根据实际情境,设计一些综合应用题,让学生将解方程的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Step 7: 总结归纳(5分钟)学生总结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强化知识点,帮助记忆。
四、教学手段1.多媒体演示(课件、投影等);2.板书和彩色笔(用于解题和总结);3.小组活动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练习题和解答(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练习和作业,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2.课堂参与度,包括学生的主动回答问题和与他人合作的情况;3.解答问题的准确率和解题过程的合理性;4.课后反馈,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反思。
六、教学资源1.课件或投影仪设备;2.板书笔和彩色笔;3.练习题和答案。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展开,突出了灵活应用性质和方法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通过活跃的课堂氛围和实例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的解题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2课时 等式的性质 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第2课时等式的性质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者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的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等式的性质2.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教学重点:1. 等式的性质2.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 等式的性质的理解2.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等式,让学生观察并找出规律。
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教师总结并板书等式的性质。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等式问题。
2.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三、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等式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等式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等式的性质。
2. 学生分享总结,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探究、练习和总结,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总结所学内容。
重点关注的细节:在以上教案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探究”环节,即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个环节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环节。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探究环节的重要性探究环节是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环节,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等式性质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式的性质教案(精选2篇)
等式的性质教案(精选2篇)等式的性质教案篇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例3、例4,“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1第4—6题教学目标:⑴ 同学在详细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洁的方程。
⑵ 同学在观看、分析、抽象、概括和沟通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的阅历,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进展初步的抽象思维力量。
⑶ 同学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育独立思索、主动与他人合作沟通、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胜利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旧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洁的方程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并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洁的方程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⑴ 口答:什么是方程?⑵ 推断:下列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8-x=3 20+30=50 5+x>9 y-16=54老师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熟悉了等式和方程,今日我们连续学习与等式和方程有关的学问。
二、新知教学⒈ 教学例3一起来看屏幕(课件出示课本例3第一行图片)⑴ 观看图1:你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图片意思吗?(板书20=20)老师谈话:假如在一边加上一个10克的砝码,天平会怎样?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⑵ 出示图2,观看,谁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板书20+10=20+10)⑶同时出示图1和图2,分析比较,用一句话来说说你的理解。
⑷ 出示图3和图4同学观看,完成填空。
并组织同学同桌争论,用一句话说说理解。
老师相机引导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数,结果仍旧是等式。
⑸ 出示第3组和第4组天平同学开展小组学习,引导同学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结果仍旧是天平。
⑹ 出示两个结论,引导同学用一句话来说说,引出等式的性质。
同学阅读性质,找出关键字词,加深理解和印象。
⑺ 课堂练习书本第4页练一练1同学独立完成填空说说填写的依据思索:为什么+25和―18?可以填其他吗?⒉ 教学例4出示图⑴ 同学观看,列出方程(板书x+10=50)怎样求出方程中未知数x的值呢?先独立思索,然后在小组沟通方法。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等式的性质(二)》教案(word版)
3.等式的性质(二)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55-56页,等式的性质(二)练习课。
⏹教学提示学习ax=b,a-x=b,x÷a=b类型简单方程的解法。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方程和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是本单元的重要的内容之一。
因此,这节课通过多层次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比较熟练地解答x±b=c 、ax=c、ax±b=c这类形式的方程。
过程与方法回顾总结、自主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会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难点比较熟练地解答x±b=c 、ax=c、ax±b=c这类形式的方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回顾整理,梳理知识。
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等式,等式有什么性质呢?学生回答预设:(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等式仍然成立。
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找出图中等量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完成填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思考的,实现学生隐性思维的可视化,达到深刻理解等式的目的。
(二)探究新知:1.解方程X+28=36 x+10=12.5 5x=3.64x=220 2x=4.6 19x=57师:先让学生说一说,在解方程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
如先想根据什么解方程,等号对齐,算后检验等。
具体操作步骤,可以让部分学生进行板演,做完后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出评价,再集体订正。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做这几道题时,哪里做错了,有什么提醒其它同学的吗,同桌相互交流交流2.自主练习第4题。
(1)教师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小组交流。
师:我们全班交流,请同学们说一说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式列出的方程。
自主练习第5题。
出示课件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相关的计算公式,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在交流的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优秀3篇)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优秀3篇)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将迎来新的进步,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
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3篇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小学数学《等式的性质》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天平实验让学生探索等式具有的性质并予以归纳。
(2)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新知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在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借助于等式的性质来解一元一次方程。
为下几节的学习铺平道路。
首先通过天平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观察、尝试分析、归纳等式的性质。
然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解方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3、难点:对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及应用。
三、教学准备:天平,砝码.四、教学过程:活动(一):温故知新:实验一:天平一边放重300克的一本书,另一边放5克0的砝码多少各个才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准备天平,让学生边做边观察边思考活动(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一: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天平平衡后,两边分别同时放上两个砝码,天平还能保持平衡吗?试一试。
问题二:如果把天平看成等式,你能得到什么规律,试一试用文字语言叙述后再用字母表示先合作、交流,后找多名学生归纳规律,在学生都理解后教师出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设x=y, 则:X+c=y+c x-c=y-c(c为一个代数式)问题三:如果天平两边砝码的质量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或同时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那么天平还保持平衡吗?你能得到什么规律?并用字母表示。
小组进行实验,总结规律。
5.9《等式的性质2》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5.9《等式的性质2》适用学段: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 培养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
2. 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具。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等式的性质1,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的性质1,那么等式还有其他的性质吗?二、探究1. 让学生观察PPT上的等式,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2。
2. 提问:同学们,观察这些等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4. 让学生举例说明等式的性质2,并验证其正确性。
三、应用1.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等式的性质2。
2.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答问题。
3.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四、总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等式的性质2的理解。
2.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等式的性质2。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导入、探究、应用、总结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了等式的性质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需关注以下几点:1. 加强对等式的性质1的复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从 = 能得到a=c,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都乘以b.
(4)从a-b=c-b能得到a=c,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都加b.
(5)从xy=1能得到x= 由xy=1隐含着y≠0,因此根据等式的性质2,在等式两边都除以y.
四、课堂小结
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意几个问题:
1.根据等式的两条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必须等式两边同时进行,即:同时加或减,同时乘或除,不能漏掉一边.
2.等式变形时,两边加、减、乘、除的数或式必须相同.
3.利用性质2进行等式变形时,须注意除以的同一个数不能是0.
用脑思考、与同伴讨论,得出结论.
观察思考
类似可以得到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相等.
怎样用式子的形式表示这个性质?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0),那么 = .
性质2中仅仅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而不包括整式(含字母的),要注意与性质1的区别.
运用性质2时,应注意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才能保持所得结果仍是等式,但不能除以0,因为0不能作除数.
(2)两边同除以0.3,即乘以 ,得x=150,检验略.
(3)解法1:两边都减去2,得2- x-2=3-2
化简,得- x=1
两边同乘以-4,得x=-4
解法2:两边都乘以-4,得-8+x=-12
两边都加上8,得x=-4
检验:将x=-4代入方程,2- x=3的左边,得:
2- ×(-4)=2+1=3
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4是方程的解.
(2)错,最后一步是根据等式的性质2,两边同除以-9,即 ,于是x=- .
(3)错,两边同乘以3,应得2x-3=-1
两边都加3,得2x=2
两边同除以2,得x=1
本题还可以这样解答:
两边都加上1,得 -1+1=- +1
化简,得= =
两边都除以 (或乘以 ),得x=1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84页练习.
(1)两边同加上5,得x=11,把x=11代入方程左边=11-5=6=右边,所以x=11是方程的解.
学生合作交流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并发言
注意观察算式
学生思考
观察思考
学生合作交流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观察式子
学生独立完成
作业
1.课本第85页习题3.1第4、7、8题.
2.思考课本第85习题3.1第10、11题.
板书设计
概念例题练习
教
学
后
记
检签记录
例如:m+n=n+m,x+2x=3x,3×3+1=5×2,3x+1=5y这样的式子,都是等式,我们可以用a=b表示一般的等式.
2.探索等式性质.观察课本图来自.1-2,由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从左往右看,发现如果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加上同样的量,天平还保持平衡.
从右往左看,是在平衡的天平的两边都减去同样的量,结果天平还是保持平衡.
解: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都加上5,得
- x-5+5=4+5
化简,得-x=9
再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同除以- (即乘以-3),得
- x·(-3)=9×(-3)
于是x=-27
同学们自己代入原方程检验,看看x=-27是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
3.补充例题:下列方程的解法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哪里?应当怎样改正?
课题
3.1.2等式的性质
教学内容
等式的性质
教学目标
会利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方程.
教学重点
了解等式的概念和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能运用这两条性质解方程.
.
教学难点
由具体实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
预习要求
用等式的两条性质解方程.
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方法
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利用天平,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等式的两条性质.
(1)解方程:x+12=34
解:x+12=34=x+12-12=34-12=x=22
(2)解方程-9x+3=6
解:-9x+3-3=6-3
于是-9x=3
所以x=-3
(3)解方程 -1=
解:两边同乘以3,得2x-1=-1
两边都加上1,得2x-1+1=-1+1
化简,得2x=0
两边同除以2,得x=0
分析:(1)错,解方程是根据等式的两个性质,将方程变形,所以不能用连等号;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
备注
一、引入新课
我们可以估算出某些方程的解,但是仅依靠估算来解比较复杂的方程是很困难的.这一点上一节课我们已经体会到.因此,我们还要讨论怎样解方程.因为,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为了讨论解方程,我们先来研究等式有什么性质?
二、新授
1.什么是等式?
用等号来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运用性质1时,应注意等号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才能保持所得结果仍是等式,否则就会破坏相等关系,例如,对于等式3+4=7,如果左边加上5,右边加上6,那么3+4+5≠7+6.
观察课本图3.1-3,由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可以发现,如果把平衡的天平两边的量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量,天平还保持平衡.
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
等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相等.
例如等式:1+3=4,把这个等式两边都加上5结果仍是等式即1+3+5=4+5,把等式两边都减去5,结果仍是等式,即1+3-5=4-5.
怎样用式子的形式表示这个性质?
如果a=b,那么a±c=b±c.
一般采用方法1.
2.补充练习.
回答下列问题:
(1)从a+b=b+c,能否得到a=c,为什么?
(2)从ab=bc能否得到a=c,为什么?
(3)从 = ,能否得到a=c,为什么?
(4)从a-b=c-b,能否得到a=c,为什么?
(5)从xy=1,能否得到x= ,为什么?
解:(1)从a+b=b+c,能得到a=c,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同减去b,就得a=c.
(2)分析:-5x=20中-5x表示-5乘x,其中-5是这个式子-5x的系数,式子x的系数为1,-x的系数为-1,如何把方程-5x=20转化为x=a形式呢?即把-5x的系数变为1,应把方程两边同除以-5.
解:根据等式性质2,两边都除以-5,得
于是x=-4
(3)分析:方程- x-5=4的左边的-5要去掉,同时还要把- x的系数化为1,如何去掉-5呢?根据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和为0,所以应把方程两边都加上5.
例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x+7=26;(2)-5x=20;(3)- x-5=4.
分析:解方程,就是把方程变形,变为x=a(a是常数)的形式.
在方程x+7=26中,要去掉方程左边的7,因此两边都减去7.
解:(1)根据等式性质1,两边同减7,得:
x+7-7=26-7
于是x=19
我们可以把x=19代入原方程检验,看看这个值能否使方程的两边相等,将x=19代入方程x+7=26的左边,得左边=19+7=26=右边,所以x=19是方程x+7=26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