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意象之组合方式_逆推与并置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技巧
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技巧意象是诗人表现情感的载体,更是诗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象与意象的完美组合,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诗人十分讲究诗歌意象的组合,常见的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一.真实意象与真实意象的组合“战士生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这是唐代诗人高适《燕歌行》中的著名诗句。
诗的主旨是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兵士受到极大的痛苦和牺牲。
诗歌中多处使用了这种实景对比的方法,突出主题。
一边是士兵的效命死节,一边是汉将的怙宠贪功;一边是士兵的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一边是汉将的临战失职,纵情声色。
作者把这两种实景叠加在一起,大大加强了作品的讽刺力量。
类似的还有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也采用了同样的组合方式,诗人把“一骑红尘”“妃子笑”两个特写镜头组接在一起,使之彼此叠映,形成鲜明对比。
简短两句十四个字,把唐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娇,专使们的挥汗如雨、人马僵毙、相望于道的惨状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诗人对统治者骄奢淫逸生活的愤怒谴责不言而喻,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二.真实意象与虚拟意象的组合“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诗句。
此诗是作者溜滞巴蜀时怀念妻子之作。
夜雨绵绵,诗人设想日后重逢的光景:什么时候我们夫妻能在故园重逢,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从意象的组合上看,作者将此时此地的现实意象――巴山夜雨、独自客居异乡,与彼时彼地的虚拟意象――夫妻重逢、西窗共剪叠加在一起。
把想象的未来之虚景与现实之实景对接起来,突出了今夜之凄苦,设想的未来生活之情趣,则为诗人带来一丝心灵的慰藉。
当然,实景与虚景的组合还有象梦境与实境的组合。
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一边是战场上“誓扫匈奴”的征人白骨,一边是春闺少妇的梦境。
两个意象,两组画面组合在一起,使征人与思妇,现实与梦境,枯与荣、生与死两两鲜明对照,特别是“河边骨”“梦里人”的组合,再加上一个“可怜”一个“犹是”的深沉慨叹,便使全诗产生震撼人心的巨大悲剧力量。
意象组合的方式
意象脱节式(并置)
诗句在结构上尽量略去起连接作用的虚 词。(连词、介词)只有实词(名词) 来构成意象。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江亭 杜甫
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时。 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 寂寂春将晩;欣欣物自私。 故林归未得,排闷强裁诗。
相交式意象
同一组合中两个意象互相包含对方,是 个可以用较少的字句表现较丰富的内容。
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年华那朋友真好, 他明天就教你老;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如果是有人要问, 就说没有那个人;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象春风里一出梦, 象梦里的一声钟, 忘掉她,象一朵忘掉的花!
如果
如果你真的要走 我又怎能将你挽留 即使将你留住 你的心也在远方浮游 如果你注定一去不回头 我又何必独自烦忧 即使终日以泪洗面 也洗不去心头的忧愁
2.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组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李绅:《悯农》)
3.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跳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叠加式意象
不同词语表示同一意象。
春怨 刘方平
要走, 你就潇洒的走 人生本来有春也有秋 失去了你 我并非一无所有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 意象组合
例2:(2007广东卷)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Leabharlann 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
情感?(2 分)
参考答案:(1)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 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 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自主赏析]
(06年湖北卷)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本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意象组合
[赏析指导]
意象组合,就是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把若 干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密集而 精致的意象群,使它们产生隐喻、对比、反衬、 递进、象征等艺术效果。好的意象组合会以诗 人的情绪或意念为线索,将意象作有机排列, 从而达到对主题的逼近。
古典诗歌有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衬托 式等四种意象组合方式。
(三)对比式组合 对比式组合,是指诗的上下联中,以某类
性质相反或相对的不同意象组合在一起,借以 表达诗意的组合方式。如《诗经·小雅·采薇 》卒章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四)衬托式组合 衬托式意象组合是指以一个或多个意象去映
衬、垫托中心意象,并通过这种衬托,更加凸显 着力刻画的中心意象。例如刘桢《赠从弟》(其二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 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赏析示例]
例1:(2011浙江卷)
解读中国古诗词意象并置与概念整合之关联
解读中国古诗词意象并置与概念整合之关联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与鉴赏的焦点。
读者欣赏的过程即意象意义的建构过程。
本文从认知语义的视角,运用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对南唐李煜著名的词作《相见欢》中的意象建构与在线认知过程进行解读,旨在证明概念整合理论对诗词的意象组合的意义建构具有强大的阐释力。
标签:意象意象并置概念整合映射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诗词作者进行创作不可或缺的手段,也是读者理解欣赏诗歌的关键。
意象是“意”与“象”的完美结合,是作者主观情思与具体物象的完美融合。
意象承载着作者的各种情感,但是单一的意象往往不足以表达某一特定情感,作者往往通过意象组合形成语义上的互补,构建连贯的语篇。
本文从认知语义的视角,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以李煜的著名词作《相见欢》为例,来诠释其意象选择、并置及建构过程。
一、概念整合理论简介1985年,Fauconnier在他的专著Mental Spaces中提出了心理空间理论。
心理空间理论后来发展成为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又称作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
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概念整合看成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普遍的认知方式,是人类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活动中的一种认知过程。
Fauconnier和Turner认为,我们所没有意识到的人类思维方式才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而概念整合理论的目标就是研究揭示人类表层的思维能力背后所隐藏的,也就是幕后的那座认知冰川。
(Fauconnier,G & Turner,M,2002:34)概念整合网络是概念整合理论中最核心的内容,它包括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input space),一个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一个合成空间(blended space)。
(Fauconnier.G,1997:149)两个输入空间直接建立起跨空间的映射,输入空间所共享的抽象空间称为类属空间。
例解诗词的意象组合方法
例解诗词的意象组合方法诗的意象组合是诗人创作的一种艺术方法。
诗人往往通过“景”与“情”相融合,而成为意象,并以意象组合的艺术手法,表达独特的艺术意境与复杂的内心感受。
一、横向组合即以空间的移动来组合意象。
意象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互补的。
诗词中的对仗句都是并列的意象。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诗人采用了意象并列组合的艺术手法,同时从多角度描绘了一副色彩明快、富有生命气息的立体春景图。
第一句写初春的景物(近景),第二句写空中的远景,第三句横向展开特写远处积在山上的雪,第四句又特写近处泊在河上的船,这四句诗的意象,经诗人的艺术组合,有色有音,有动有静,景物准确、明快,对比鲜明,生动的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喜悦之情。
二、纵向组合即以时间的移动或感情上的承接关系来组合意象。
表现了感情的纵向运动,有较强的叙述性、流动性。
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诗人按照时间移动来组合意象,第一、二句只是一简要的先后地叙述,便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特定的境界里。
“生白露”与“夜久”相对应说明只有夜久才能有白露生,只有夜深在台阶上站久了,脚上的罗袜才能被寒露湿透。
当她有感阶寒露冷难忍时,才想回室安睡,接着,从放下的帘子外又透进了月光,更引得她对月凝望。
这月之玲珑,人之幽怨,重新产生了许多想象。
描写了一位难以入寐的女子,秋天深夜对月痴望,情浓怨深的情景。
三、错综式组合这种组合有两种基本情况,即较简单地交叉和较复杂的意象结构的错落交织。
●简单的交叉是指用较少的字使意象的组合更紧密表达更多的内容。
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中的第一句“月”和“关”两个意象从字面上看是分属秦、汉,但在内涵上是合指的,即“秦时明月秦时关,汉时明月汉时关。
”省掉了七个字。
古人写边塞诗,常突出“明月”和“雄关”这最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
“月”、“关”这个广阔的空间意象与“秦”、“汉”这个绵远的时间意象融汇交织,既拓展了诗的空间范围,也给读者创造了更为广阔的想象余地。
诗歌意象的组合方法虽然千变万化
诗歌意象的组合方法虽然千变万化、形态各异,但作为诗歌艺术构思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类型,下列几种主要的组合类型可供诗歌作者借鉴。
1、并置式组合邹获帆一首题为《蕾》的诗歌这样写道:“一个年轻的笑/一股蕴藏的爱/一坛原封的酒/一个未完成的理想/一颗正待燃烧的心/”诗人一口气并列排出5个意象来描绘花蕾的风姿。
诗人把花蕾感觉为“笑”、“爱”、“酒”、“理想”、“心”,这是非常独特的诗美体验,当诗人将它们全部并列为一个意象系统时,具象的花蕾与一些抽象的情绪情感连接了,5种意象的并列,把一种对青春的礼赞作了突出的渲染。
这种并置式组合是把表面上看来跳跃很大,一般人认为是互不相干的意象,由诗歌作者内在感情体验将它们联结起来。
这种组合方式是从意象开始又终于意象,读者几乎直接读不到诗人隐藏很深的情感,需要读者透过这些并置的意象系统来细心咀嚼它的深意。
这是现代朦胧诗、意象诗比较常用的组合方法。
2、交错式组合这种方法也要组合众多意象,但是诗歌作者有意把完全相反、互相矛盾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正一反、一平一奇的意象系统,造成一种出人意料、发人深省的审美效果。
这种意象组合方式在中国古诗中十分常见。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都是典型诗例。
在新诗写作中,这种组合方法也常见。
何宜陵的《变迁》这样写道:“田野上的花/被爱她的人/关进珐琅瓶蓝色的围墙/急流中的船/被嬉戏的浪/搁置在金色的沙滩/在一部人间的喜剧里/在一部人间的悲剧里/”花长在田野与关进花瓶,船的前进与搁浅,这些矛盾的意象交错组合,给人的启迪比一般的陈述更为显豁与深刻。
3、突反式组合这种方法也要组合众多意象,诗歌写作者先从一个核心意象出发,围绕它组合一些层层推进的相似的意象,待诗歌意象的渲染做足后,最后推出一个相反的意象,形成先扬后抑、先虚后实的诗歌情境,而最后一个意象,才是这首诗的真正旨趣。
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先放笔写了一个可爱少女在等“我”重温旧梦的3个意象,但最后一个意象,“我”只是打江南走过的“过客”,这一意外把“美丽的错误”引起的哀怨情绪传染给了读者。
意象组合四种方法
意象组合四种⽅法意象组合四种⽅法意象是诗歌空间的构成的主要⽀柱和实体元素。
意象组合⽅式,变幻⽆穷,多种多样,如果就意象间的关系看,⾄少有下列⼏种:⼀、意象派⽣。
在意象组合系列中,从⼀个意象演化出另⼀个意象,层层蜕变,辗转相⽣。
这⼀过程,⾃由联想起着催化和促发的作⽤。
例如,江河的《祖国啊,祖国》中有这样⼀节:我把长城庄严地放在北⽅⼭恋象晃动着⼏千年沉重的锁链象⾼举起刚死去的⼉⼦他的⾝躯还在我⼿中抽搐……硝烟从我头上升起⽆数破碎的⽩⾻叫喊着随风飘散惊起⽩云惊起⼀群群洁⽩的鸽⼦在这是,“长城”作为基本意象,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锁链”、“⾝躯”的意象都由“长城”派⽣⽽出。
“硝烟”由“长城”联想⽽来,“⽩⾻”、“⽩云”、“鸽⼦”⼜均由“硝烟”依次衍化⽽成。
基本意象派⽣出⼀系列等价意象(派⽣意象不是对基本意象的修饰)。
这种从个别到繁复的⽹络状意象结构,有⼒地表达了诗⼈对⼈民从苦难到抗争,从过去到未来的历史浑厚繁重的思绪。
这是单纯就长城写长城的诗所不易做到的。
⼆、意象串连。
与意象派⽣不同,它不是从⼀个意象⽣发出另⼀个意象,⽽是⼀些意象按照事物逻辑和情感逻辑串连起来,组成意象链条,以开拓诗歌空间的纵深。
例如,裘⼩龙的《在图书馆⾥》:永远缺⽔的⽔瓶终于找到了⼀处⽔源,是为了留给⾝后,是为了继续前进⼤漠,孤烟,⽆限“缺⽔的⽔瓶”隐喻求知的饥渴,找到了“⽔源”暗⽰了⼈们终于如愿以偿,然后在过去与未来的历史座标中写事业的艰难——“⼤漠”,意志的⾼耸——“孤烟”,以及“⽆限”美妙的前景。
这⼀系列的意象有明显的诗意线索贯穿,形成⼀个有机整体,象征地表达了⼈们求知的热情和理想。
这种写法⽐直⽩地表露和实写更耐⼈深思和寻味。
三、意象并置。
把⼏个表⾯上并不关联的意象完全靠⼼灵的粘合⼒,拼并组织在⼀起,在⽭盾交织的境界中,呈现诗⼈繁复的情怀。
有点类似电影时空“蒙太奇”。
例如,舒婷的《思念》:⼀幅⾊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题清纯然⽽⽆解的代数,⼀具独弦琴,拨动檐⾬的念珠,⼀双达不到彼岸的浆橹。
论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
论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诗歌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
而意象是诗歌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是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图像,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但是,意象的组合方式对诗歌的表现力和观赏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进行探讨。
首先,意象的组合方式要符合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如果诗歌的主题是爱情,那么诗人可以通过用花、月亮等浪漫的形象来表现爱情的美好和甜蜜。
但是,如果诗歌的主题是战争,那么诗人使用的意象就要更为残酷和现实,比如用火、刃、血等形象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惨烈。
因此,意象的组合方式需要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情感做出相应的调整。
其次,意象的组合方式要有一定的规律和节奏感。
诗歌是有韵律的,而意象的组合方式应该与韵律相呼应,使整个诗歌呈现出一定的节奏感。
例如,如果诗歌的韵律为抑扬格,那么意象的组合方式也应该有一定的节奏感,例如在每个上升的抑音处使用一些生动的意象,这样可以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韵律美。
此外,意象的组合方式还要考虑诗歌的表现手法。
不同的诗歌表现手法需要使用不同的意象组合方式。
例如,如果诗歌使用了抒情的表现手法,那么意象的组合方式也应该是柔美和深情的,可以用一些柔和的色彩和形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而如果诗歌使用了夸张和夸张的表现手法,那么意象的组合方式也应该更为夸张和离谱,以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
最后,意象的组合方式还要考虑到读者的欣赏感受。
诗歌本身是一种艺术形式,而意象则是诗歌的灵魂。
因此,意象的组合方式要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感动,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例如,在诗歌中使用一些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比如风、雨、花等,可以使读者在想象中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综上所述,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不仅要考虑到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还要有一定的规律和节奏感,并与诗歌的表现手法相呼应,最终要考虑到读者的欣赏感受。
只有将这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深入人心的优美诗歌作品。
中小学古诗词中典型意象及意象组合方式的梳理
龙源期刊网 中小学古诗词中典型意象及意象组合方式的梳理作者:梁龙飞宋端凯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11期摘要: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实例分析法,整理、架构出古诗词审美意象以及组合方式,最终形成诗词意象的赏析体系,将之运用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水平,旨在为中小学古诗词教学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诗词意象;意象组合;梳理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11-0134-01意象之说最早现于《周易·系辞》中的“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这里的象原指卦象,表达的是阴阳变化规律。
后来其被引申为具体可感的物象,但其“立象以尽意”的基本原则未变。
经过长时间发展,古诗词中意象种类繁多,有植物类如柳、梅、菊、兰等;动物类如黄鹤、归雁、猿猴、子规等、事物类如明月、宝刀、征蓬、大江等。
随着意象种类增多,意象组合方式应运而生,现已知的有并置、叠加、对比等。
1.古诗词中常见的典型意象1.1 植物类意象古诗词中植物类意象主要包括柳、梅、菊、兰、桃花、松、竹、柏等。
柳谐音“留”,古代文人送别多“折柳”相送,“折柳”之风盛行在唐代、宋朝,之后“折柳”便成为离别的象征,代表离人的离别之苦与难分难舍难言之情,因此柳的意象是离别。
比如:“羌笛何须怨杨柳”中“杨柳”指《折杨柳》歌曲,表达离别之愁,留念之意。
梅花傲雪盛开,不畏严寒,古人根据梅花的特点将之意象锁定为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求生精神的象征,常被诗人用来表达自己冰清玉洁、高雅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比如:《卜算子·咏梅》,陆游的词上片集中写梅花的困境难处,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梅花喻人,托物言志,暗喻词人虽终身坎坷却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毛泽东的词是其读陆游的词之后反其意而作,这首词通篇不带愁字,借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歌颂革命者的高尚操守与傲骨。
论述类文本张中成《古典诗歌意象组合方式新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意境是诗人创作孜孜以求的目标。
那么诗歌的意境是怎么形成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求艺术地组合诗歌意象。
如果从意象之间关系入手研究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可分为并列式、递进式、对比式、衬托式等组合方式。
这里谈谈对比式与衬托式两种。
所谓对比式组合,是把某类性质相反或相对的不同意象组合在一起,借以表达诗意的组合方式。
阮籍的《咏怀》诗善用对比的方式组合意象,借以表达诗人的爱憎和褒贬。
这些性质相反的意象,既揭示了诗人对社会的独特看法,也显示了诗人内心不可排解的矛盾,多角度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如《咏怀·十五》:“昔年十四五,志向好诗书。
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开轩临四野,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冈,万代同一时。
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乃悟羡门子,噭噭今自嗤。
”诗歌首先追忆自己少年时代以安贫养德、好学深思的孔门弟子颜回、闵损为效法对象,虽穿粗衣而怀高尚之德的情形,然后诉说自己“开轩临四野”、目睹社会动荡、荣名无所的现状,思想发生了根本转折的情况。
怎么发生了这样的转变呢?因为诗人开轩、登高所见尽是“丘墓蔽山冈”的凄凉景象,原来鲜活的生命转瞬消失,荣名再也毫无意义,所以他便悟出了羡门子之辈超脱世事的原因,因而大笑自嗤、觉今是而昨非也就成为了必然。
很显然,诗歌就是通过性质相反、相对的意象——儒学之士(颜回、闵损)与玄学之士(羡门子)的对比组合,来表达诗人今昔志趣的不同与思想的转变。
有论者认为意象组合的形式之一叫“并置”,认为并置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象进行罗列,它们或为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意象并列,或者是不同时空的意象并列,构造审美艺术形象”。
根据此定义,论者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意象组合诗例,指出“酒肉臭”和“冻死骨”形成对比。
用对比事例阐释并置方式,就好像说“玫瑰花是花”一样,在逻辑上是不够严密的。
意象的组合就是意象的并置,诸如对比、并列、递进、衬托、叠加、聚合等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意象并置于一首诗中,而它们只是并置的不同形式。
论洛夫诗歌“意象并置”的运用
论洛夫诗歌“意象并置”的运用宁如愿摘要:台湾诗人洛夫被誉为“诗魔”,他的诗歌想象恣意、富于变化,这与其中“意象并置”的运用密不可分。
洛夫的“意象并置”根植于中国古典作家与作品,汲取西方超现实主义意识,以“意象群”或“情感”为中心进行并置组合。
在他的衔接缝合之下,诗歌呈现出或荒诞诡谲,或圆融空寂的审美效果,并被赋予深厚的隐喻意味。
洛夫将古典意蕴与超现实融合的独创理念,使读者从炽热而饱满的意象中感受到其诗歌意境的巨大张力。
关键词:意象并置审美效果古典诗词独创性“意象并置”是古典诗词语句基本的组合方式,即两个及以上的意象按并列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
并置的意象之间不必以特定的时空或逻辑作为支撑,而侧重以情感为纽带,构成并置组合。
意象并置具有单个意象所不具备的整体性效果,独立的意象存在于并置结构之中,其意义方得完整的解构,诗境的审美意味进而形成。
简政珍指出:“洛夫诗作的精华就在于其语言经营意象的能力。
”a悉读洛夫诗作《灵河》《石室之死亡》《魔歌》《月光房子》等,無不感叹于其意象并置的震撼性,庞杂繁复的意象通过诗人的连缀,形成和谐的整体。
在洛夫长达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其意象并置的审美效果也随之而改变,由空灵清新再到哲学隐喻,在跋涉于古典诗词传统和西方超现实主义的道路上,不断超越,最终形成其“意象并置”的独特风格。
一、意象并置的组合方式洛夫的“意象并置”打破传统时空限制,虚实相织,迸发出强烈的情感体验。
纵观其“意象并置”,大致分为以“意象群”为中心的意象并置(其中可归类为分解式、流动式、交叉式并置)和以“情感”为中心的意象并置。
b(一)以“意象群”为中心的意象并置第一,分解式并置。
即诗歌中的意象通过“并列”式的组合方式,多侧面描摹细节和事件。
选取的意象之间并无逻辑上的关联,它们的并置排列,分解了诗歌的主题,使之由抽象转为具象。
以《无声》为例,组诗由《花落无声》《叶落无声》《月落无声》《雪落无声》等十部禅帖组成,每部禅帖之间构成了“意象并置”,从花落、叶落、月落、雪落、日落、果落、潮落、剑落、梦落、泪落十个意象来阐释“无声”这一概念。
浅谈古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
浅谈古代诗歌中的意象组合诗就广义而言,就是诗歌,包括古体诗、近体诗,也包括词和曲。
从感性的描述上说,鉴定诗的优劣、好坏的基本尺度,就是诗味的有无浓淡。
诗味也称为诗意,就是诗的本质属性。
诗主要有三味:诗情美、意象美和意境美。
“三味”愈浓则诗愈好。
本文主要谈诗的意象美方面的问题。
意象包括意和象两种元素,“意”指情思,“象”指物象,意象是意与象、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统一体,是客观的外在物象与诗人的内在情思相融合而成的艺术形式。
如黄巢的《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香正气透长安,满城尽是黄金甲。
”诗中的菊花透出了作者的反叛情绪。
李清照笔下的菊花则渗透着作者孤芳自赏、顾影自怜的情怀。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同样是浮云,在李白不同的诗里也表达不同的意思。
意象组合方式最主要的是剪影式。
在一定的时空领域内截取生活里富有典型性的转瞬即逝的横断面就叫一幅剪影,其特点是富有凝固感。
如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就是截取了一位戎马倥偬的诗人回马遥望看不见的家园泪水沾湿衣襟时,遇到回京使者,让他捎个口信以报平安这样一个横断面构成的一幅剪影。
也可以由几幅剪影组成一首诗,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1.层递式:即以空间位移或时间流动为线索来组合意象。
有多种具体方式:1.1时间层递式。
主要以时间流动为方式组合意象,串联若干幅剪影。
此类诗往往有较强的叙事性和情节性,有鲜明的节奏感,造成诗的多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如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作者截取了一生中少年、壮年、老年三个时期的三个典型性片段,构成三幅剪影,以时间为序层层递进展示意象,营构全词意境。
同时以“听雨”为线索,描绘这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生活境遇中“听雨”的内心感受。
依次写了“少年听雨歌楼上”的温馨柔情、“壮年听雨客舟中”的苍凉凄清、“老年听雨僧庐下”的孤凉幽情。
论意象之组合方式_逆推与并置
意象组合上 ,虽采取倒叙的方式 ,但仍然表现出两个 特点 :一是层次性 ,犹如剥蕉抽茧 ,剥去一层 ,又有一 层 ;二是连续性 , 正所谓 ‘篇法圆紧 , 中间增一字不 得 ,着一意不得 ’(王世贞《艺苑卮言 》卷四 ) ,‘就一意 中圆净成章 ’(王夫之《姜斋诗话 》卷下 ) ,‘一气蝉联 而下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卷十九 ) 。”[4 ]125 - 126
第 23卷第 1期 2008年 2月
Jou rna l
平顶山学院学报 of Pingdingshan U
nive
rsity
Vol. 23 No. Feb. 2008
1
论意象之组合方式 ─逆推与并置
陈满铭
(台湾师范大学 ,台湾 台北 106)
摘 要 :意象之组合方式 ,已有多人作过有益之探讨 ,其中以赵山林《诗词曲艺术论 》所举最为多样 ,而 受到重视 。以此为基础 ,特锁定其中“逆推 ”与 “并置 ”两式 ,以层次逻辑所形成之章法结构切入 ,作一观察 ,以见 其深 晴 图 (焦点 ) :“疏烟 ” 底 (背景 ) :“明月树 ” 雨 图 (焦点 ) :“微雨 ” 底 (背景 ) :“落花村 ”
再次 ,如欧阳修《秋怀 》: 人 图 (焦点 ) :“西风 ” 底 (背景 ) :“酒旗市 ” 天 图 (焦点 ) :“细雨 ” 底 (背景 ) :“菊花天 ”
以上 三 例 之 次 层 结 构 全 由 两 迭 “先 图 后 底 ”[ 10 ]191 - 196所形 成 , 而 上 层 则 依 次 由“先 时 后 空 ”、 “先晴后雨 ”、“先人后天 ”[10 ]187 - 191所形成 。如此凸显 其层次逻辑 ,似乎没有不妥之缺憾 。
至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补上结二句“夕阳 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即为完整一篇 。而本曲旨在写 流浪天涯之苦 ,采 “先底后图 ”的结构写成 。在 “底 ” 的部分 ,主要用以写景 ,它先就空间 ,以“枯藤 ”两句 写道旁所见 ,以 “古道 ”句写道中所见 ;再就时间 ,以 “夕阳 ”句 指 出 是 黄 昏 , 以 增 强 它 的 情 味 力 量 ; 在 “图 ”的部分 ,则由景转情 ,点明浪迹天涯者“人生如 寄 ”、“漂泊无定 ”的悲痛 ,亦即“断肠 ”作结 。
浅谈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及其意义
浅谈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及其意义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孕育了诗人深厚的内涵能量,触动了读者的精神世界。
其独特的意象组合方式,为古典诗歌创造了优雅的艺术空间,使其能够深入挖掘、表达人的心灵世界。
本文结合古代诗句的典型分析,来浅谈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及其意义。
一、古典诗歌意象的组合方式古典诗歌是用意象的拼凑作艺术,意象的组合方式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一般来说,古典诗歌的意象组合方式主要有三种:(1)象征组合。
象征组合是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组合方式,例如柳宗元的《芙蓉楼送辛渐》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其中“酒”与“西出阳关无故人”就是象征关系,其中“酒”象征短暂的相逢,而“西出阳关无故人”则象征着离别的别离。
(2)比喻组合。
比喻是古典诗歌意象的重要组合方式,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其中月光象征着朦胧的沉思,而地上霜象征着清新的夜晚。
(3)对比组合。
对比是古典诗歌中极具表现力的组合方式,例如唐磊的《秋浦歌》中“满坛无酒唯有泪,满目落花又一年”,其中“酒”与“落花”互相对比,象征着寂寞与分离。
二、古典诗歌意象的意义古典诗歌的意象是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其组合产生的意义又是多么的丰富!(1)意象的组合可以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
古典诗歌的意象组合使诗人能够更具体、更精准地把握自己心灵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表达出来。
(2)意象的组合可以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古典诗歌的意象组合引发了读者的共鸣,令读者能够经历到诗人情感上的变化,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3)意象的组合可以使古典文学具有更强烈的生命力,古典诗歌的意象组合能够使作品更加丰满,从而使古典文学具有更强烈的生命力,能够跨越时空,流传千古。
综上所述,古典诗歌的意象组合方式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而组合产生的意义更是多么的丰富。
古典诗歌的意象组合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表达诗人的情感,还能给读者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从而使古典文学具有更强烈的生命力。
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试析埃茨拉·庞德意象诗歌的创作技巧.
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试析埃茨拉·庞德意象诗歌的创作技巧意象叠加(superposition)和意象并置( juxtaposition)都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意象叠加实际上是意象并置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们在20世纪初远隔重洋来到欧美,对欧美现代派诗人,特别是美国意象派诗人产生了重大影响。
庞德对这一技巧的运用经历了一个从“意象叠加”到“意象并置”的过程,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无论是其短小精确的意象主义诗歌,还是其译著《神州集》,或是其现代史诗《诗章》,我们都可以看到庞德对意象叠加、意象并置技巧的妙用。
一庞德在早期创作的意象主义诗歌中,还没自觉地运用意象并置这一创作技巧,更多地是采用了意象叠加的技巧。
意象叠加是庞德创用的一个术语,专门用来指日本俳句中常用的技巧。
在庞德看来,“这种单意象诗(即俳句)是一种意象叠加形式,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思想放在另一个思想之上。
[1](P5)。
所谓“一个思想放在另一个思想之上”也就是一个意象叠加在另一个之上,即把两个意象不用任何联接词放在一起,其中一个修饰另一个,它们之间是比喻的关系。
实际上,中国古典诗歌中也常用意象叠加的技巧,只是叠加的意象比较多,叠加的意象往往不在诗尾,因而不如日本俳句中的叠加那样明显。
如司空曙的“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黄叶树”与“白头人”互为映衬,互为比拟,增强了单个意象所表达的意境。
而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诗中“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早春二月缀在红豆蔻梢头上的那含苞初放、鲜艳娇美的春花这一意象,经过诗人的联想幻化,当即又叠加在“娉娉袅袅十三余”的妙龄少女如花的脸庞上,造成了一种新的复合意象,其间并没有运用任何联接词,而两者之间却互成比喻关系,即少女如花,花如少女。
庞德等意象派诗人先是注意到了日本俳句中的简单的意象的叠加,这对于意象派要创作出鲜明的意象很有启发。
在创作意象主义诗歌时,庞德有意识地运用了意象叠加这一技巧。
试论诗的意象组合方式
试论诗的意象组合方式甘肃省宕昌县理川中学包玉德邮编:748502 “诗言志”,这里的“志”,指的就是思想和感情。
对诗歌而言,表现思想、抒发感情,就是其最终目的。
而这抒发感情,表现思想,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或手段,才能实现。
可以说,意象的选择、创设,意境的营构,就是上述方式或手段的重要方面。
下面,以唐诗为例,谈谈诗的意象组合的几种基本方式。
先列一个表式提纲:那么,什么是意象呢?所谓意象,包括“意”和“象”两种元素,“意”指情意,即思具客体的主体化、主题的对象化双重性质。
也就是说,意象是指诗人内在的情意与客观外在的物象相互融合而形成的艺术元件。
换句话说,意象就是有意之象、表意之象。
如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中所别之“地”,所别之人“燕丹”,所送之人“壮士”,壮士之“发冲冠”等,都是物象,是同诗人构成审美关系的审美对象。
诗人所见、所闻是表象,是客体的物象经过诗人审美视觉中枢的折射在头脑中形成的视觉映象,是审美表象,是一种审美感受。
是诗人送别友人时激荡心情的象征。
当然,也许诗人胸中就有关于荆轲的悲壮场面,恰好于“易水”送别友人,于是,有意中之象:“燕丹”、“壮士”、“发冲冠”、“水”、“犹寒”,它是自然地物象和眼中的表象经过诗人用联想、想象、移情等手段,加工改造而创设出来的审美心象,是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契合而被人格化、人性化了的审美意象。
于是,诗人以这一群心象为触媒,由艺术构思进入艺术传达,以语音或语言为载体,把这一组心象升华为意象。
诗中这一群意象的形成是一种双向的混融过程,既融情入景,又以景载情。
“壮士发冲冠”这短短一句话中包含了三个最能表现壮士慷慨赴难的典型意象:“壮士”、“发”、“冲冠”这一切都和谐地统一于作者对勇士精神敬意的心情之中,渲染出悲凉、壮阔的氛围。
“今日水犹寒”中的“水”和昔日之“水”一明一暗、一隐一现,都成了英雄事迹的见证者,深刻有力地把诗人激荡澎湃的情感烘托了出来,并给读者心弦以重重地撞击,产生强烈的共鸣。
写作技巧之运用意象组合
写作技巧之运用意象组合写作技巧之运用意象组合“意象”,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物象(自然意象)或事象(社会意象)。
它既包括借以寄托情思的春草、秋风、落叶、红梅等自然之物,也包括用来寄托情思的社会事物、人物形象、生活场景、文学情节和历史事实等社会意象。
意象组合,就是缘于表达统一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本不太相关的,寄托了情感意趣的典型人物、事件、实物或景物片段,构成一组画面,实现无缝、组合成文的构思技巧。
这种“拼盘”式的组合,绝非是对事例、景物材料这些“形”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文章主题下的有机整合。
运用意向组合的方法能让作文呈现板块式结构,从而使作文内容充实,结构清晰,思路流畅,适宜考场上错落有致地安排材料,很容易达到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对一类文的“内容充实”“构思巧妙”“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等要求。
用意象组合法构思成文,常有三种组合手段:一、横向组合就是组合特定主题下的几幅画面为几个素材,各片段间是平行的并列关系。
如中考满分作文《秋来了》,首段先用“秋来了,梦醒了,心碎了”开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接着传神而简洁地描写秋风秋雨秋景,用“一首首凄美的诗篇便从诗人心中涌起”过渡,然后分别用“梧桐细雨冷清秋”“巴山夜雨话别情”“浔阳江头琵琶行”作小标题,引出李清照、李商隐、白居易这几位文学史上的悲情人物,用诗意的语言化用他们相关的诗词意境,表达自己对秋的独特感悟。
最后用忧伤的笔调作结,照应开头:“秋风起,秋雨浓,梧桐芭蕉夜雨声。
秋意老,愁丝层层,几曲秋声,哀怨几重。
秋来了,带来无限的哀思,留下无数凄美的诗篇。
”采用这样总分总的横向结构,条理清晰、内容充实、语言优美,给人深刻印象。
二、纵向组合就是组合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中的几幅画面或若干意象,各片段间是鱼贯式的层递关系。
如中考满分作文《你的热情,让我记住了你》,考生先在开头解释了题目的“你”为何物:“你,就是那热情蓬勃明媚灿烂的阳光!”然后分别用“幼时,你如风”“童年,你如水”“青春,你是天”三个独句段落引出自己在三个不同人生阶段对阳光的不同感受,这样一气呵成之后,自然地在结尾用想象和抒情点明题旨——“沐浴在你的热情蓬勃下,我感受着母爱般的温暖,洋溢着生命的激情……我仿佛感觉到我的双臂变成了美丽的翅膀,在你的引领下,我飞向了广阔的天空,飞得很高很高……去创造属于我自己的美好未来,描绘属于整个社会的绚丽蓝图”。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并置叠加手法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并置叠加手法意象”,是我国古典美学中的—个术语。
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
这里的“意”,指的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这里的“象”,指的是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
所谓“意象”,就是作者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它是“一种心灵的图画”,是“自心灵的眼所见的东西”(帕莱恩语,转引自姚一苇:《李商隐诗中的视觉意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们常常凭借意象来完成诗歌的各种功能,如表达感情,描写事物,创造气氛,提示言外之意,等等。
能够想见,意象对于诗歌来说,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古人写诗,往往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美的规律,组成有机的、有时空距离的、有层次的面面,使其产生连贯、对比、烘托、暗示等作用,向读者展示绚丽多彩的生活图景,传达丰富深邃的思想感情。
诗人们常常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意象的组合,并置叠加乃是其中较为常用的一种。
所谓意象的并置叠加,就是将众多单一的意象按照一定的感情逻辑或想象逻辑并列在一起,不通过任何语法联系,使意象一个接一个地表现在读者的眼前,使读者直接接触到事物本身,从而留下极为鲜明的感觉印象。
这种意象的组合方式颇类似于影视中镜头的剪辑与组接,所以人们常把它与“蒙太奇”手法相提并论。
意象的并置叠加,纯粹是将一组寻常的景物名称组合在一起。
不过,这些景物的组合,不是大杂烩式的掺合,而是诗人将自己在规定的情境里为表达特定的意蕴而精心选择出来的景物通过巧妙的搭配,组接所构筑成的意象世界,诗人正是凭借这既有统一情绪而又有特定意蕴的意象世界来传达自己丰富的内心感受或深刻的人生体验。
元代诗人马致远有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支二十八字的小令共五句,只用寥寥几笔,便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令人感伤的秋郊黄昏旅行图。
小令的前三句每句均用三个意象井置叠加,构成一种艺术境界,可谓组合精巧,浑然天成,毫无堆砌的痕迹。
诸多意象的相互配合,共同渲染出一种萧瑟苍凉的艺术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此组合方式 ,赵山林认为 :“逆推式意象组合与 承续式意象组合均为直线型 , 不同处在于一者为顺 行 ,一者为逆行 。现在我们就来讨论逆行的逆推式意 象组合 。”
他先举唐金昌绪《春怨 》诗为例说明 : 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 辽西 。 他说 :“此诗起句有些突兀 。好好的黄莺 ,为什么 偏要打起 ? 原来是不要牠啼圆转悦耳的黄莺啼声 ,为 何不要听 ? 原来是怕啼声惊梦 。什么好梦 ,值得如此 留恋 ? 原来是梦中与在辽西的亲人相会 。这首诗在
梳理此诗内容 ,其章法结构可用下表来呈现 : 果 果 :“打起 ”句 因 :“莫教 ”句 因 因 :“啼时 ”句 果 :“不得 ”句
由此看来 , 此诗结构 , 主要用了“先果后因 ”与 “先因后果 ”(章 )各一迭与一迭“先果后因 ”的移位结 构 , [5 - 6 ]以组合篇章 , 统一全诗的意象 。其分层简图 如下 :
·100·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8年
景 ,是四幅独立的风景画图 ,但诗人的内情感是一以 贯之的 。一开始 ,诗人看到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 上欢快地歌唱 ,一行白鹭在碧蓝如洗的天空里自在地 飞翔 ,而西山的晴雪正像镶嵌在窗框里的一幅图画 , 诗人的心情是极为舒畅的 ;而当一只来自东吴 ,即将 沿岷江 ,穿三峡 ,返回长江下游的船儿映入诗人眼帘 的时候 ,便触动了诗人的乡思 。这样 ,四组似乎并无 关联的并置意象便完整地表现了诗人此时此地的特 定情感 。而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在并置三组九种 意象以后 ,接以‘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便给全 诗的画面抹上了一层统一的感情色调 ,完成了这幅天 涯游子秋思图 。如果没有这后两句 ,没有这种统一的 感情基调和情绪色彩 ,那么这首小令是无论如何不会 成为千古传诵的‘秋思之祖 ’的 。”[4 ]126 - 128
就在这首曲里 ,可说一句一意象 (狭义 ) ,形成了
丰富之“意象 ”群 ,其中以“枯藤 ”、“老树 ”、“昏鸦 ”、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பைடு நூலகம்西下 ”(黄昏 )等“物 ” 与“人在天涯 ”之“事 ”,针对着“断肠 ”之“意 ”,透过 “异质同构 ”[11 ]1 - 5的作用 ,而形成正面“意象 ”,很技 巧地与“小桥 ”、“流水 ”、“人家 ”等“物 ”所形成的反 面“意象 ”,把流浪的孤苦与团圆的温馨作成强烈对 比 ,以推深作者“人在天涯 ”的悲痛来 。
三 、并置之意象组合方式
对此组合方式 ,赵山林认为 :“无论承续式 、层递 式 、逆推式意象组合中的哪一种 ,其意象之间存在的 都是纵的方向上的承续关系 。而当意象之间主要表 现为平行的并置的关系的时候 ,便产生了并置式意象 组合 。明人谢榛《四溟诗话 》曾按写法将诗分为两 种 ,一种是‘一篇一意 ’‘摘一句不成诗 ’,如前举金昌 绪《春 怨 》; 另 一 种 是‘一 句 一 意 ’,‘摘 一 句 亦 成 诗 ’。”
而对“句子当中也是意象并置 ”, 他也举了如下 几个例子 :
首先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 》: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
其次 ,如宋余靖《子规 》: 疏烟明月树 ,微雨落花村 。
再次 ,如欧阳修《秋怀 》: 西风酒旗巿 ,细雨菊花天 。
最后 ,如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
接着他又举李煜《浪淘沙令 》词上片作说明 :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
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 它解析说 :“这是词的上片 ,用的是倒叙的手法 。
收稿日期 : 2007 - 10 - 26 作者简介 :陈满铭 (1935 - ) ,男 ,台湾省苗栗人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章法学 、儒学 、词学研究 。
近 低 (听觉 ) :“两个 ”句 高 (视觉 ) :“一行 ”句
远 高 :“窗含 ”句 低 :“门泊 ”句
由此看来 , 此诗结构 , 主要用了“先低后高 ”与 “先高后低 ”(章 )各一迭与一迭“先近后远 ”的移位结 构 ,以组合篇章 ,统一全诗的意象 。其分层简图如下 :
上层 次层 “高 ←低 ”
他举杜甫《绝句四首 》其三为例作说明 :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
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 他说 :“这种绝句 ,杨慎称为‘一句一绝 ’(《升庵
诗话 》卷五 ) ,四个画面之间采取的正是并置式的组 合方式 。当然更典型的并置式组合 ,不仅句与句之间 意象并置 ,句子当中也是意象并置 。”[4 ]126
可见首例由“章 ”(两迭因果 ) 而成“篇 ”(因果 ) 的两层逻辑结构来连结 、统合各个意象 ,次例由“章 ” (因果 →情景 、先后 →先后 )的三层逻辑结构来连结 、 统合各个意象 。如此 ,显然比较能具体而完整地呈现 以“果 →因 ”与“后 →先 ”为基础之“逆推 ”的内蕴 ,见 出“其深层的因素和逻辑 ”。
第 1期 陈满铭 :论意象之组合方式 ─逆推与并置
·99·
词人身为降虏 ,只能于梦中暂时忘却痛苦 。一晌贪欢 而遽然梦醒 ,倍觉五更之寒 。凄寒失寐而卧听帘外之 潺潺雨声 ,想到春天已将逝去 ,春意已经消歇 。就意 象组合说 ,用的也是逆推式的组合方式 ,其艺术效果 是特别耐人寻味的 。”[4 ]126
关 键 词 :意象组合 ;逆推 ;并置 ;章法结构 中图分类号 : H15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 1670 (2008) 01 - 0098 - 04
一 、前言
对于诗歌意象结构的组合方式 ,盛子潮 、朱水涌 《诗歌形态 美学 》( 1987 ) 、陈 振濂《空间 诗 学导 论 》
( 1989) 、李元洛《诗美学 》( 1990) 、陈植锷《诗歌意象 论 》( 1990) 、陈庆辉《中国诗学 》( 1994 )等 ,已进行过 一些有益的探讨 ,而赵山林《诗词曲艺术论 》( 1998 ) 则总结为承续 、层递 、逆推 、并置 、对比 、反讽 、辐辏 、辐 射 、交错 、与迭映等十式作了进一步之展开和深入讨 论 ,受到学界之重视 。而这些意象之组合方式 ,虽呈 现其多样面貌 ,却正如王长俊等《诗歌意象学 》所言 “那 些 起 连 接 作 用 的 纽 带 隐 蔽 着 , 并 不 显 露 出 来 ”, [1 ]215因而有必要试着由直接与“意象之组织 ”相 关的“章法结构 ”[ 2 ]70 - 77切入作 一 系列 探 讨 , 以挖 掘 “其深层的因素和逻辑 ”。[3 为 ]74 此 ,笔者特就“逆推 ” 与“并置 ”两种组合方式加以探讨 ,以见一斑 。
以上例子之前三例 ,仍然在“并置 ”之外 ,可寻得 “纵的方向上的承续关系 ”。
因为如试以层次逻辑切入分析 ,则似乎可依序将 结构表作如下之呈现 :
首先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 》: 时 图 (焦点 ) :“鸡声 ” 底 (背景 ) :“茅店月 ” 空 图 (焦点 ) :“人迹 ” 底 (背景 ) :“板桥霜 ”
根据这种分析 ,此半阕词内容之逻辑结构 ,可呈 现如下表 :
后 景 :“帘外 ”句 情 :“春意 ”句 后 :“罗衾 ”句
先 先 因 :“梦里 ”句 果 :“一晌 ”句
由此看来 ,此半片结构 ,主要用“先因后果 ”、“先 景后情 ”、“先‘后 ’后‘先 ’”(章 ) 各一迭与一迭“先 ‘后 ’后‘先 ’”的移位结构 ,以组合篇章 ,统一全片的 意象 。其分层简图如下 :
意象组合上 ,虽采取倒叙的方式 ,但仍然表现出两个 特点 :一是层次性 ,犹如剥蕉抽茧 ,剥去一层 ,又有一 层 ;二是连续性 , 正所谓 ‘篇法圆紧 , 中间增一字不 得 ,着一意不得 ’(王世贞《艺苑卮言 》卷四 ) ,‘就一意 中圆净成章 ’(王夫之《姜斋诗话 》卷下 ) ,‘一气蝉联 而下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卷十九 ) 。”[4 ]125 - 126
风瘦马 。 对上举作品 ,他作综合说明说 :“值得注意的是 , 并不是将不同时空的几个意象随便并置在一起 ,便能 形成并置式意象组合 。要形成组合 ,必须有一种统一 的感情基调 ,或曰情绪色调 ,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统一 的意境 。用古人的说法 , 就是要有一个贯穿全篇的 ‘意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 ,俱以意为主 。意犹帅 也 。无帅之兵 , 谓之乌合 。’(王夫之《姜斋诗话 》卷 下 )比如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首 ,看起来一句一
以上 三 例 之 次 层 结 构 全 由 两 迭 “先 图 后 底 ”[ 10 ]191 - 196所形 成 , 而 上 层 则 依 次 由“先 时 后 空 ”、 “先晴后雨 ”、“先人后天 ”[10 ]187 - 191所形成 。如此凸显 其层次逻辑 ,似乎没有不妥之缺憾 。
至于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补上结二句“夕阳 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即为完整一篇 。而本曲旨在写 流浪天涯之苦 ,采 “先底后图 ”的结构写成 。在 “底 ” 的部分 ,主要用以写景 ,它先就空间 ,以“枯藤 ”两句 写道旁所见 ,以 “古道 ”句写道中所见 ;再就时间 ,以 “夕阳 ”句 指 出 是 黄 昏 , 以 增 强 它 的 情 味 力 量 ; 在 “图 ”的部分 ,则由景转情 ,点明浪迹天涯者“人生如 寄 ”、“漂泊无定 ”的悲痛 ,亦即“断肠 ”作结 。
上层 次层 “因 ←果 ”
“因 ←果 ”← ψ “果 ←因 ”
如对应于“多 、二 、一 ( 0 ) ”[7 ]68 - 72来看 ,则由次层 “因果 ”两迭所形成之移位性调和结构与节奏 ,可视 为“多 ”,由上层 “因果 ”自为阴阳 ,彻下彻上所形成 之移位性结构与节奏 (韵律 ) ,可视为“二 ”,而由此呈 现的“怀 念 征 夫 的 悲 怨 之 情 ”之 主 旨 与“自 然 天 成 ”[ 8 ]931 - 932的风格 、韵律 ,则可视为“一 ( 0) ”。
第 23卷第 1期 2008年 2月
Jou rna l
平顶山学院学报 of Pingdingshan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