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七年级科学光和颜色.docx
1.4光和颜色(1)教案
1.4 光和颜色(一)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光源;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体中沿直线传播,并能用来解释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成因;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米/秒;4.知道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光在其它介质中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要慢;5.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敢于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激光手电筒、烧杯、厚的玻璃砖、牛奶、水、线香、照相机。
学具:激光手电筒、烧杯、牛奶、水、线香、带孔的纸板。
【设计说明】观察周围发光的物体,使学生明确我们看见的物体有两类:一类是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另一类是物体本身不能发光,但能反射光。
使学生领会光源的概念。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使学生领会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空气中传播,学生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经验。
因此实验1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证明。
光在水中和玻璃中的传播,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实验2和3一定要演示给学生看。
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一些现象,并让学生列举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实例,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和培养学习兴趣。
光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传播路线的一种方法,画光线时必须用箭头标明光的传播方向。
通过示范使学生学会画点光源发出的光线和平行光线,并指出太阳光是从遥远的地方射来,因此可以看成是平行光。
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每秒通过的距离达3×105千米,这是一个重要的常数,经常用到,要让学生记住。
同时使学生认识光在空气中传播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快。
光年是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约为9.46×1012千米,让学生知道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探究“阳光下树阴中的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是一个较完整的探究式学习活动。
这个探究放在课外进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的基本方法: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和解释、反思和评价。
2.4光和颜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
答案: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时,光线会向法线方向偏折,即折射角度比入射角度小。因此,当我们从空气中观察水中的鱼时,实际上看到的是折射后的光线路径,从而产生了鱼向上游动的视觉错觉。
例题3:请解释为什么镜子里的人像是左右颠倒的。
答案:这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在平面镜中,光线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然而,由于我们习惯于从左到右阅读,所以当我们将视线与镜面垂直时,我们看到的反射光线路径与实际光线路径相反,从而产生了左右颠倒的人像。
其次,我会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使用。我使用了讲授法结合实验演示,但是有些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理解不够深入。我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更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可能的改进措施包括更多地使用互动式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案例研究等,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再次,我会反思媒体的使用。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视频和图片,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然而,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多媒体的注意力大于对课堂内容的关注。我需要更好地利用媒体资源,而不是让它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可能的改进措施包括更有效地利用媒体资源,例如,在关键概念上使用动画和视频,而在实验演示时则更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参与。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2.光的反射: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是指光在平滑表面上的反射,漫反射是指光在粗糙表面上的反射。
3.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称为折射现象。折射定律: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为常数,称为折射率。
《第二章 第4节 光和颜色》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光和颜色》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时学习主题为“光与颜色的初步探索”。
通过对光的物理特性及颜色产生的原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光学知识,并初步了解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光的基本物理特性,理解光波的传播原理及颜色产生的科学机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活动,学会分析光的传播现象和颜色变化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光学科学的兴趣。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光的基本特性和颜色产生原理的理解程度。
2. 技能操作评价: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评价学生分析光传播现象和颜色变化规律的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态度,评价学生对光学科学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多彩的图像和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对光的感知和认识,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新课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介绍光的基本物理特性和颜色产生的原理。
重点讲解光的传播、光的波粒二象性以及颜色产生的科学机制。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观察光的传播现象和颜色变化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心得,深化对光和颜色知识的理解。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强调重点知识,拓展相关知识,提升学生对光学的认识。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对光的基本特性和颜色产生原理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和实验报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提交。
作业内容应涵盖本课时的重点知识,以巩固学生对光和颜色知识的理解。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和不足,明确下一步学习目标。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课时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2023-2024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_2-4 光和颜色(第1课时)
光和颜色(第1课时)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样的物体是光源,了解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学会光线的画法;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光速的应用;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实验来展示科学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三、教具PPT课件、蜡烛、火柴、激光灯、玻璃砖、水、牛奶、烧杯、玻璃水槽、镜、三棱镜、红色玻璃纸、绿色玻璃纸、白纸、手电筒、绿叶、橘子(黄皮)。
四、教学过程问题引入:同学们,你们对光有哪些了解,学生个别回答。
教学意图:通过问题的回答,可以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的水平,对接下来的教学有一个准备。
师:什么是光源?(1)光源活动: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分析它们之间各自发光的特点,并思考,哪些属于光源?定义:我们把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我们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为什么?可我们明明看到了月亮钻石了,我们不是说看见物体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吗?(能反射光)所以月亮钻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
你可以帮它们分类吗?(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附)点击“进入人造光源发展史”师:为了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我们可以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条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种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叫做光线。
(板图示范光线的画法)注意,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是表示光的传播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2)光的传播演示1: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水中掺入少量牛奶演示2: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演示3: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线结论: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是按直线传播的。
《光和颜色》教案
《光和颜色》教案学习目标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
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
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
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2、难点:太阳光的组成;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准备:各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片。
各种光源(蜡烛、手电发等)、水槽、玻璃砖、平面镜、光的色散演示仪、三棱镜、带圆孔的硬纸板,红、绿、蓝三种透明的塑料薄膜,红、绿、蓝三块有色玻璃,红、绿、蓝、黑四种纸屏。
教学过程设计新课引入设疑激趣: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为什么有的是红色、有的是蓝色、而有的又是黑色,夏天雨过天晴,天上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带上蓝色的有色眼镜看物体会是什么样子?新课教学光源:设问:哪些物体能够自己发光?哪些是人照的?哪些是天然的?学生举例归纳: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分为:人照光源、天然光源。
人照光源简介。
光的直线传播设问:光发出后是如何传播的?直线、曲线?在水中呢?玻璃中又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1: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观察并得出结论:光在空气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2: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水中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实验3:观察用手电筒发出的光,在玻璃中是怎样传播的?注意:可以在最后使光斜射到水面或玻璃面上,让学生观察到:虽然光在空气、水中、玻璃中传播的路线都是直的,但在空气与水、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处,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以加深对“光沿和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的理解,同时也为下一节讲述光的折射现象打下伏笔。
结论: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三点一线”,射击、站队、栽树。
光速演示:闭合开关整个教室几乎同时被照亮。
设问:是离灯近的地方和远的地方,哪个先被光照亮?光传播需要时间吗?讲解光速:光在不同的物质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每秒达3×105千米,相当于每秒钟围绕地球赤道七圈半;在空气中传播比在真空中稍慢一点;在水中每秒钟传播的距离为真空中的3/4。
初中光和颜色教案
初中光和颜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光源的分类,知道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2. 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理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原理。
3. 理解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掌握色光和颜料的混合原理。
4. 认识到光具有能量,并了解光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光源的分类和白光的组成。
2. 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混合原理。
教学难点:1. 光的色散现象和光的混合原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括光源的图片、光的色散实验的图片、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的图片等。
2. 学生准备实验材料,包括太阳光、三棱镜、白屏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不同光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光源的分类。
2. 学生分享对光源的分类的理解,教师总结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的概念。
二、光的色散实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光的色散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的色散现象的原理,学生分享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
三、光的混合原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的概念,学生通过观察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的图片。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色光和颜料的混合原理,学生分享对光的混合原理的理解。
四、光的应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光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享对光的应用的例子。
2.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光具有能量,并解释光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能量转化。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学生分享对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混合原理和光的应用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和思考中的收获,学生分享对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混合原理和光的应用的思考。
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者从业者,进行专题讲座或者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光和颜色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光的创意实验,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探索光的奥秘。
七年级下科学教案:光和颜色
七年级下科学教案:光和颜色七年级下科学教案:光和颜色[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2.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能力培养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知识迁移和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科学思想:通过观察白光色散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思想.科学品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实验探究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教学重点]1.光的色散的观察和分析2.物体的`颜色[教学难点] 物体的颜色[教学过程设计]引入:观看彩虹的照片,学生讨论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是水把光分成七种颜色,形成彩虹介绍: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1.光的色散(1)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2.看不见的光(1)红外线(家用电器上的遥控器,可发出红外线)(2)紫外线(消毒灭菌,鉴别纸币的真伪)3.物体的颜色书P.24思考题,课前请同学回家做实验,课堂上讨论结果,得出结论(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2)不透明物体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吸收跟物体颜色不同的色光(3)物体呈现黑色说明它能吸收各种颜色的光,物体呈现白色,说明它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4.三原色(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红+绿+蓝=白蓝+红=紫红+绿=黄蓝+绿=青(2)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布置作业:课后练习题【七年级下科学教案:光和颜色】。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4光和颜色教案1
科学初一下浙教版1.4光和颜色教案1一、教学目标:1、明白什么是光源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3、明白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4、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5、明白白光是复色光6、明白物体颜色的成因二、教学重点: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三、教学难点:物体颜色的成因四、教学方法:实验、讨论、讲解、探究五、教学用具:激光、水槽、镜子、玻璃板、白纸、手电筒、玻璃纸六、课时安排:三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师:请伸出你的手,看见五个手指吗?生:看见了师:那么“伸手不见五指”是什么意思?生:什么也看不见。
师:什么原因看不见?生:没有光师:现在有光吗?生:有师:请你闭上眼睛,还能看见吗?生:不能师:什么原因?生: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师:对,我们能看见物体就必须有光从那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
阳光使得我们的世界绚丽多彩,使得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光学的初步知识——光和颜色板书:1.4光和颜色【二】新课教学师:我先不讲新课,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请问什么是声源?生:正在发出声音的物体。
师:那你能猜猜看什么叫光源吗?生:正在发光的物体板书:我们把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师:请看这四个物体:太阳、电灯、蜡烛、萤火虫、月亮、闪闪发光的钻石。
你能说出那些是光源吗?我们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什么原因?可我们明明看到了月亮钻石了,我们不是说看见物体必须有光从那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吗?〔能反射光〕因此月亮钻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因此就看到了。
〔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师:请看老师手中的小激光器,它发出的光在远处会打出一个亮点〔演示〕。
请大伙猜测一下,光源发出的光是怎么样传播的呢?生:可能沿直线传播。
师:你如何明白的?生:师:能不能举例或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演示实验: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用烟充满瓶子,思考:什么原因用烟?〕2、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_242光和颜色
光和颜色(二)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4节第2课时教学内容第4节光和颜色(二)浙教版内容分析(教材处理)第二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光的色散、不可见光、颜色等内容,这部分内容必须以实验与生活实例为基础,让充分的事实去“说话”,从而形成科学的现实主义事实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及色光照射透明与不透明物体表面的实验,分析色散实验的规律及色光在不同物体上的发生反射、透射后的物体颜色,形成以实验现象归纳总结的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及色光照射透明与不透明物体表面的实验,认识自然界各现象的奥妙,树立科学的实验观。
教学重点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教学难点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教学用具教师准备:三棱镜、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颜料工具一套、电视摇控器一个、三块玻璃(红、绿、蓝)。
情境设置情境一:雨过天晴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下面模拟彩虹实验。
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
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情境二:(演示)用摇控器转换电脑,让学生思考,摇控器是以什么实现频道转换的?情境三:你知道验钞机是利用什么原理的?情境四:(讨论)你知道红外线与紫外线哪能些应用吗?情境五:(演示实验1)实验一:让太阳光透过纸板的圆孔,照到白纸上,先后将红、蓝、绿三种透明塑料薄膜蒙在纸板上,你在白纸上依次看到了什么颜色?(演示实验2)分别使用红、绿、蓝、黑、白五种颜色的纸屏,直接接受经棱镜色散后的彩色光,观察纸屏上分别出现什么颜色的条纹?情境六:1.在暗室中,把红色玻璃纸挡在手电筒前,将光照射到绿色植物,植物将会是什么颜色?2.将玻璃纸换成绿色,然后照在黄色的橘子上,橘子将变成什么颜色?再用绿光照绿色植物,植物将呈什么颜色?教学过程边教边悟情境一:雨过天晴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下面模拟彩虹实验。
七年级科学光和颜色教案
教师备课记录表小结:板书:光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正在发光;2、光必须是自身发出的。
如太阳是光源,而月亮不是光源;台灯只有在打开时才是光源。
以上的月亮、宝石、电影屏幕、镜子类似光源却不能称为光源。
我们却能看到它,是因为它能反射光,反射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并不是他们自身发光。
而火柴、电视、火炬、各种霓虹灯,如果没有说明点燃过点亮也不能算作光源。
提问:你可以把它们按一定的共同特征分类吗?答:光源还可分为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夜光石)和人造光源(如篝火、点燃的蜡烛、照明灯、激光手电筒、手电筒)【例1】: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C)A.水母 B.萤火虫C.月亮 D.发光的霓虹灯练1、下列物体中一定属于光源的是(D)A.电灯 B.蜡烛 C.钻石 D.太阳【知识点2】:光的传播一、光的传播设问:1、你是怎么区分白天和黑夜的?太阳光从哪儿发出来的?太阳离我们近吗?那么太阳发出的光是怎么传播到地球表面的呢?2、打开电灯时,整个房间都会亮吗?那么光是怎么从电灯传到各个角落的?问:同学们看到过光传播的路径吗?那你能否作出一种假设,假设光在空气中是以什么路径传播的?你能否举出生活中你曾经能明显地看到过光的传播路径的例子?(放映机的光束;穿过森林的太阳光束;雾天车灯的光束)提问:光能在什么物质中传播?(空气、水、玻璃……所有透明物质)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特点?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限制呢?演示:激光的图片(用激光手电,将光的红点射在墙上。
)活动:1. 将一束激光射到空气中,观察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路径。
2. 将一束激光射到水中,观察激光在水中传播的路径。
3. 将一束激光射到玻璃中,观察激光在玻璃中传播的路径。
小结:从这些实验可以得出:板书2、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提问:①那在不同的物质中呢?(在同一种物质中光线是直的,但射到两种物质的界面上时会弯折。
《第二章第4节光和颜色》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光和颜色》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理解光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观察并分析不同物体对光的反射、透射、吸收等光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能将所学的光的基本理论运用到生活中,如光源、光线及对生活环境的观察和感受等。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光的特性和传播原理,特别是关于颜色是如何通过光来表现的基本知识。
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不同颜色的光如何产生及其在不同物质中发生的复杂的光学反应,包括颜色的折射、反射等。
教学时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互动探究来理解这些概念。
三、教学准备教学前,需要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光源、棱镜、各种颜色的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等,以及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同时,教师需要准备充足的实验指导材料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操作。
此外,教师还需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课堂互动问题,为了学生创造一个具有探索和交流的环境,提供尽可能丰富的信息以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在实验操作中,教师必须确保所有设备都经过安全检查,并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操作步骤和安全指导。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理论知识,还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培养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教师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课堂互动问题,有助于在授课过程中更自如地引导学生思考,启发他们的思维。
这样的准备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还能让学生在一个活跃、开放和有深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和交流。
在互动和探索中,学生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这样,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安全有效,既教授知识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阶段1. 导入话题:在课堂的开始,教师通过展示多彩的图片或短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讨论并理解“光”和“颜色”的概念。
2.4光和颜色(第1课时)(教学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浙教版)
3. 虚拟实验室: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在线实验操作,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实验,培养其实验操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光的色散时,可以利用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在线操作,观察彩虹的形成过程。
当堂检测:
1. 请简述光在空气和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 请解释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请说明光的折射定律,并举例说明。
4. 请描述光的色散现象,并解释彩虹的形成原理。
5. 请解释颜色的三原色理论,并说明颜色混合的原理。
答案:
1. 光在空气和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3×10^8 m/s和2.99×10^10 m/s。
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光学的故事》:一本介绍光学发展历史的书籍,讲述了从古至今光学领域的重要发现和发明。
- 《色彩的魅力》:一本关于色彩应用和设计的书籍,探讨了色彩在艺术、设计、心理学等领域的应用。
- 《光学实验手册》:一本包含光学实验的书籍,提供了多种光学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步骤。
- 《光的奇迹》:一部介绍光学现象的纪录片,展示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的奇妙之处。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等现象。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色散等现象。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首先,对于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部分学生仍然存在困难。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讲解的深入性和直观性,通过更多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_《光和颜色》第一课时参考教案
《光和颜色》参考教案1新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2、知道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
技能目标:通过实例分析、比较、探究实验,构建光源、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等概念与规律。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2、明确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发展勇于创新的精神。
3新设计4学情分析学生对光源和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应从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入手,层层深入。
5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光沿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
教学难点: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6教学过程6.1第一学时6.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皮影戏视频:播放热门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中皮影戏片段。
师:刚才这里面放的是什么?生:皮影戏。
师:那大家来说说看,皮影戏里最重要的道具是什么?生:皮影或灯。
师:电灯提供了什么呢?生:光。
师: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光明,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好有关于光的知识,大家有没有信心?生:有!活动2【活动】光源师:首先我们来看大屏幕,下列物体有什么共同点?生:会发光。
师:我们把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就叫做光源。
(引出光源的概念)师:接下来请同学判断下列物体是否属于光源?先小组讨论,再请同学来分享,下面开始吧!学生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模式开展这一环节。
生:略师:点评。
强调自身会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如月亮、镜子是反射太阳的光的就不是光源。
活动3【活动】光的传播规律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光源,那投影仪是不是光源呢?生:是。
师:投影仪发出的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还是沿曲线传播的呢?生:曲线(直线)。
师: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生:略师:要想确切了解光的传播路线是怎样的,同学们必须通过做实验去验证自己的想法。
请看活动一。
(给学生时间看)师:在进行实验之前,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这里的几个小提示。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七年级科学光和颜色1.docx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七年级科学光和颜色1光和颜色(1)教学目标1、能从几个物体中找出哪些是光源2、理解光传播和声音传播的区别:光在同一种透明物体中沿直线传播。
3、记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4、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5、知道不透明物体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在同一种物体中光以直线传播,并能解释某些现象2、难点:太阳光的组成;透明物体与不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教师准备:图片,幻灯,激光手电筒、全反射器、太阳镜、微机、投影机、学生准备:太阳镜、激光手电筒、太阳底下树荫下的光斑实验探究、蜡烛、水槽、烧杯、带孔的纸板、厚的玻璃砖、果冻、水、蚊香、可乐瓶教学过程[准备引入]利用媒体展示有关光的一些图片,在学生欣赏时提问:你为什么能看到这些图片?(因为有光进入了人的眼睛)请你闭上眼睛,你还能看见这些图片吗?(不能)为什么?(光没有进入我们的眼睛。
)[课题揭示]我们能看见物体就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
[新课展开]一、光源问:那么光从哪里来?(学生举例)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吗?(能够自身发光)我们把能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观看媒体上播放出的一些物体,判断是否是光源)我们经常说皎洁的月光,月亮是不是光源?光彩夺目的钻石是不是?为什么?可我们明明看到了月亮钻石了,我们不是说看见物体必须有光从这个物体上射入我们的眼睛吗?(能反射光)所以月亮钻石包括桌子、椅子也不是光源,我们却能看到它,因为它能反射光,光再进入我们的眼睛,所以就看到了。
你可以帮它们分类吗?(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展示几幅有关光现象的图片,让学生感觉一些有趣的光现象:彩虹、日食、影子、海市蜃楼、筷子为什么在水中会折断等。
问:你知道这些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吗?讲述:自然界中有大量与光有关的有趣现象,我们将一一学习。
提问:1、你是怎么来区分白天与黑夜的?太阳光从哪儿发出来的?太阳离我们近吗?那么太阳发出的光是以什么形式传播到地球表面的呢?1、打开电灯时,整个房间都会亮吗?那么光是怎么从电灯传到各个角落的演示:用激光电筒,将光的红点射到墙上。
光和颜色-教学设计
《光和颜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一)内容与地位《光和色彩》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第四节,是对颜色之谜的揭秘。
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为知道级,与前后知识点联系不太紧密,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各种颜色,但对颜色成因知之甚少,有比较迫切的了解需求。
因此,本节课确定为让学生掌握白光色散知识点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用实验来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一定的光学基础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在能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对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但在理论上对一些现象还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难点:色光的混合及物体的颜色(四)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
(2)知道光的三原色。
(3)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4)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5)会用色光的混合和物体颜色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把白光分解成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经历研究透明体和不透明体颜色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兴趣,激发他们乐于交流、善于合作的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机、手电筒、三张玻璃纸(红、绿、蓝)、。
2、学生准备:三棱镜、平面镜、三张玻璃片(红、绿、蓝)、三色陀螺(不同比例的三原色)3个、紫光灯、餐巾纸、洗衣粉。
3、课前做好用平面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
三、教学过程[准备引入]我们能看到太阳,是因为犹太阳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欣赏各种花的图片,五彩斑斓的自然界总会让我们赏心悦目,我们能看到各种物体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
[课题揭示]阳光下的肥皂泡会展现什么颜色?展示图片:肥皂泡的图片。
与这个现象相似的还有天空中的彩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七年级科学光和颜色
1.4光和颜色(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了解光的三原色是:红、蓝、绿及三原色的组合后的颜色
3、了解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4、知道看不见的光:紫外光和红外光
5、知道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和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
重点难点
1、点:白光是复合光,三标棱镜对白光的折射作用,物体颜色的成因
2、点: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及规律;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的成因和透明物体颜色的成因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1、教师准备:幻灯机、蜡烛、电灯、三张玻璃纸(红、绿、蓝)、颜料工具一套、太阳能小电扇、电视摇控器一个。
2、学生准备:三棱镜、平面镜、肥皂泡泡盒,太阳能计算器、光盘、颜料工具一盒、每组同学做一幅太阳镜:红、黄、绿、蓝。
3、课前做好用平面镜分解太阳光的实验。
[准备引入]
打开窗帘让学生判断射入的光是什么颜色的?
[课题揭示]
小游戏:让学生玩用肥皂水吹泡泡的游戏。
同时观察吹出来的泡泡表示是什么颜色?
展示图片:彩虹图片
演示:让一位学生上台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反射到白墙上,并观察白墙上光的颜色。
找一找墙上出现了几种颜色?
[新课展开]
一、光的色散
提问:白色的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和肥皂泡后,为什么会出现七色色呢?经过三棱镜后也出现了七种颜色,说明白光是单色光吗?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呢?
讲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现象称为光的色散,是由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发现的
生活中的哪个现象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
观察: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电视屏幕上的颜色。
能看到几种颜色。
太阳光的组成——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注意与生活中说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不同。
二、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讲述:电视屏幕上只能观察到三种颜色:红、绿、蓝。
但是我们却能看到更多的七色。
这是怎么回事呢?
动画演示:光的三原色及二色、三色的混合色。
红、蓝——品红色红、绿——黄色绿蓝——青色红、绿、蓝——白色
三、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合
光有红、绿、蓝三种色光,颜料盒里也有红、绿、蓝三种颜料,把他们混合会怎样?
小组实验:每个同学作一个混合实验:红、绿——
红、蓝——绿、蓝——红、绿、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