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认知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有意注意
• 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 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
• 有意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自觉性较好,保持 时间较长,但人在有意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多, 很容易因疲劳而导致注意分散。
3、有意后注意
• 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 意志努力的注意。 • 有意后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个体认为有意义或有 价值的源自文库象的指向与集中,是在一定的条件下 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 • 有意后注意是一种高级类型的注意。事先有预 定目的,自觉性较好,具有高度稳定性,可以 长时间坚持,人在有意后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 较少,不容易疲劳,工作效率高。
• 注意的起伏是不随意的,是意识很难直接控 制的。 • 注意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它具有防止疲 劳,提高注意稳定性的作用。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 • 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一定的活动
上,并随着活动的进行变换注意的具体对象。
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客观因素:
活动对象的特点,活动内容越丰富,活动形式越 活泼多样,注意的稳定性就越高。 2、主观因素: 人们对所从事的活动认识得越深刻,态度越积 极,兴趣越浓厚,注意就越稳定。 良好的情绪状态与平静快乐的心境对提高注意 的稳定性也有重要作用。
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4.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 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 原来注意的强度:原先的注意越集中,转移就 越困难。 • 新注意对象的特点:新的活动越符合人的需要 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越容易。
二、注意规律与教学
1.感觉的后象 (1)定义:
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 立即消失,而是继续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 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叫感觉后象。
(2)感觉后象的示例: 视觉后象表现得最明显。 • 图1:盯着灯泡看三十秒种以上,尽力不要 移动你的目光。 然后把你的目光移到灯泡 右边的区域,或者任何白色的区域。
• 研究证明,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80 %左右的信息是靠视觉获取的。
(1)视觉的适宜刺激时波称为380~780毫微米的光 波(电磁波)。 可见的光谱


绿 500
黄橙 600
红 700
400
波长(毫微米)
(2)颜色视觉 ① 颜色的基本特性:
• 颜色(color)是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的 视觉经验。 • 颜色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 这些特性是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 图2:颜色后象
第二章
认知理论
第一节 认知理论概述
第二节 注 意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第四节 记 忆
第五节 想象和思维
第一节
认知理论(自学)
一、认知的含义
(一)认知的概念
(二)认知理论
二、认知发展与学习
(一)认知发展的概念
(二)认知发展的条件与动力
(三)认知发展与学习的关系
德国间谍现形记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某集团军司令部来 了一个检查组,自称是检查工作。一次偶然的 机会,苏军的一个参谋发现检查组的一名成员 随着德国交响乐的节奏用手指在桌上敲击。苏 军参谋立即将情况向上级作了汇报。上级调查 后发现,根本没有派什么检查组去检查工作, 这些人全是德国的间谍。德国间谍的手指随德 国音乐的节奏敲击的动作引起了苏军参谋的注 意,从而粉碎了德国间谍的阴谋。
注意的种类
类型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目的 性 无

意志努 力 不需要
需要
性质 低级、 自发的 高级、 自觉的
例如 窗外的歌 声 学习、听 课
有意后注意

最高级、 电脑打字 自觉性 “盲打”, 不需要 程度很 打毛衣不 强 用看
(四)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
7.平衡觉 • 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 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 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
8.机体觉 • 机体觉也叫内脏感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 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产生的。 • 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疼痛等感觉。
(三)感觉现象
• 感觉的后象 • 感觉的适应 • 感觉的对比 • 感觉的相互作用
(一)注意规律
1.无意注意的规律
2.有意注意的规律
3.有意后注意的规律
1.无意注意的规律
• 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的特点: 1.刺激的强度(包括绝对强度和相对强度) 2.刺激之间的差异程度 3.刺激的变化 4.刺激物的新异性 • 个体的主观状态 1.需要和兴趣 2.情绪与精神状态 3.知识经验
2.有意注意的规律 • 有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是一系列心理因素共同
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 • 黑色圆点 8~9个;
• 外文字母
• 几何图形 •汉 字
4~6个;
3~4个; 3~4个。
列宁的注意广度 • 列宁具有超人的注意广度,他能提纲挈领地抓 住文意,具有“一揽子”的阅读能力。根据列 宁战友回忆说:“列宁读电报似乎连扫一眼电 报内容都不能那么快,可是他已把所有的电文 记熟了,以后还能逐字逐句援引,并且提到数 字时总是很准确„„”
4.味觉(sense of taste)
•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5.皮肤觉(skin sense) •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 皮肤觉(肤觉)。 • 皮肤感觉可以分为触觉、冷觉、温觉、痛 觉等。
6.动 觉 • 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 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是内部 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人类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
感觉类别
视 听 味 觉 觉 觉
绝对阈限
晴朗的夜空中可以见到30英里外的烛光 安静条件下可以听见20英尺外手表的滴 答声 一茶匙糖溶于2加仑水中可以辨别出甜 味 一滴香水扩散到三个房间的套房 一只蜜蜂翅膀从1厘米高处落在你的面 颊 皮肤表面温度有摄氏1度之差既可觉察




温冷觉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图中有多少个小圆点?
T C I A H N E 图 1
G
TEACHING 图 2
2. 注意的稳定性
• 注意的稳定性也称注意的持久性,是个体将注
意保持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时间的久暂性。
请你聚精会神地看这个图形,
你看到了什么?
注意的起伏
• 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 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注意的起伏。
三、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学生注意力发展的特点 (二)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
一、感觉的含义
二、知觉的含义
三、感知规律与教学 四、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感觉的含义
(一)感觉(sensation)的概念
1.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 的觉察。 • 感觉是一种直接反映,它要求客观事物直接作 用于人的感官。 • 感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 事物整体和全貌。 • 感觉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二)注意的功能
1.选择功能
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同一瞬 间,只能加工部分信息。注意的选择功能使大 脑选择那些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排除其 他信息的干扰作用。
• 下面请大家看一张图,图上写着几个数 字,请大家看完后回答出是什么数字? 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7 9
5
3
问:图上写着什么数字?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② 色觉异常 • 色觉异常主要包括色弱和色盲两类。
2.听觉(hearing) • 听觉是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
(1)听觉是适宜刺激是频率为16~20000HZ 的声波,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是 1000~4000HZ。 (2)听觉的基本特性: 人类的听觉具有音调、音响、音高三种特 性。
3.嗅觉(sense of smell) • 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
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 对象的特点,知觉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规 律,注意的广度就越大。 • 个体的经验,知识经验丰富的人善于把所感知 的对象组织成一个整体来感知,因而其注意广 度也就较大。 • 活动任务的特点,一般而言,活动任务越多, 越复杂,其注意广度就越小。 • 个体的情绪状态,情绪越紧张,注意广度越小。
第二节
注 意
一、注意的含义
二、注意规律与教学
三、学生注意力的发展与培养

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的门户,意识中的一 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乌申斯基
一、注意的含义
(一)注意的概念
1.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 心理过程。
2. 注意的特点 (1)指向性 指向性就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指 向一部分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表现出心理 活动的选择性。 (2)集中性 通常注意的集中性有两种含义。广义的集中 性是指相关的心理活动集中于一定的对象上; 狭义的集中性是指同一心理活动集中于一定的 对象上。

答案:数字分别是9,7,5,3
总和:24
•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7 9
5
3
下面图形中,你先注意到的是哪个圆?
你注意到了图中的哪一个小脸?
2.维持功能
• 所谓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的对 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这是人脑进行信息 加工的必要条件。
2.感觉的作用(意义):
• 感觉是认识的开端;
• 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 有助于生存。
如:感觉剥夺实验。
感觉剥夺实验
• 1954年,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在加拿大的麦 克吉尔大学进行了首例感觉剥夺试验研究。他 们在付给大学生每天20美元的报酬后,让他们 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逗留。具体的说,就是在 没有图形试图视觉(被试须戴上特制的半透明 的塑料眼睛)、限制触觉(手和臂上都套有纸 板做的手套和袖子)和听觉(实验在隔音室里 进行,用空气调节器的单调嗡嗡声代替其听觉) 的环境中,静静地躺在舒适的帆布床上。
作用的结果。
– 对活动任务的认识
– 对活动的间接兴趣
– 个体的意志努力
– 对活动的精心组织
3.有意后注意的规律 • 对活动浓厚的兴趣
• 活动的自动化
(二)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1.根据注意的外部表现了解学生的听课状态
2.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3.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4.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相互交替的规律 组织教学活动
3.调节功能 • 当人脑的信息加工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 对象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顺利完成,这就 是注意的调节功能。
(三)注意的分类 • 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维持注意是否需要意志 努力,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 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
•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 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 • 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自觉性较差,保持时 间较短,但人在无意注意状态下消耗精力少, 不容易疲劳。
(二)感觉的种类 •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 类。 • 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主 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 觉。 • 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主 要包括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 其中视觉和听觉是最重要的感觉。
1.视觉(vision) • 视觉是个体对光波刺激的觉察。是个体辨 别外界事物的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 •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
小 资 料 • 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15分钟左右,7~10 岁的儿童可达20分钟,10~12岁的儿童可达25 分钟,高中生一般能坚持30~45分钟。 • 超常儿童与普通儿童相比,表现出高度的注意 稳定性。
3. 注意的分配 • 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 的对象的特点。 • 注意分配的条件 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活动只有一种
• 实验结果显示:感到无聊和焦躁不安是最 起码的反应。在实验过后的几天里,被试 者注意力涣散,不能进行明晰的思考,智 力测验的成绩不理想等。通过对脑电波的 分析,证明被试的全部活动严重失调,有 的被试者甚至出现了幻觉(白日做梦)的 现象。
3. 感觉的测量 • 感受性(sensitivity)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 力,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 • 每个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即感受性)是 不同的。 • 通常,感觉能力是通过感觉阈限来测量的。 • 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 感觉能力越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