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防治法亮点解读

合集下载

《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

《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
法律还规定,编制可能对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有关工业园区、开发区、区域产业和发展等规划,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编制机关应当与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会商。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可能对相邻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气环境质量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当及时通报有关信息,进行会商。会商意见及其采纳情况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或者审批的重要依据。
加强监督强化政府责任
此次大气污染防治法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注重强化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改善大气质量方面的责任,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并逐步改善。
此外,为了保障公民参与和监督大气环境保护的权利,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作出多项规定。新修订的法律规定,环保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保监管职责的部门应当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方便公众举报。新律同时规定,环保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大气环保监管职责的部门接到举报的,应当及时处理并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对实名举报的,应当反馈处理结果等情况,查证属实的,对举报人给予奖励。在保障公民依法享有获取大气环境信息的权利方面,法律规定,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当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应当向社会公布。
完善制度坚持源头治理
一直以来,大气污染治理之所以难,重要原因就在于很多手段都是末端治理,不但成本高,效果也差强人意。此次大气污染防治法在修改过程中,尤其注重加强源头治理,从制定产业政策、调整能源结构、提高燃煤质量、防治机动车污染治理等几个方面着手,从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的角度完善相关的制度。

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

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
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大了行政处罚力度。童卫东说,“这部法规定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措施,并设定了相应的处罚责任,具体的处罚行为和种类接近90种,提高了法律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新修改的法律取消了现行法律中对造成大气污染事故企业事业单位罚款“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封顶限额,同时增加了“按日计罚”的规定。
新大气法规定: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上一年度从本企业事业单位取得收入50%以下的罚款。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大气污染事故的,按照污染事故造成直接损失的1倍以上3倍以下计算罚款;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大气污染事故的,按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3倍以上5倍以下计罚。
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找准方向,在控车减煤,特别是提高油品和燃煤治理方面打出一记重拳。
在提高燃油质量标准方面,修订后的法律规定,制定燃油质量标准,应当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控制要求,同时,石油炼制企业应当按照燃油质量标准生产燃油.
为减少燃煤大气污染,法律提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同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民用散煤的管理,禁止销售不符合民用散煤质量标准的煤炭。
在百姓对蓝天白云的期待中,这部三易其稿的法律作出了哪些重要修改?能否解除人们的“心肺之患”?
总量控制强化责任
污染物总量减排,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前提和重要手段。但根据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我国实行总量控制的“两控区"——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1。4%,不能适应全国总量减排的需要。
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将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由“两控区”扩展到全国,明确分配总量指标,对超总量和未完成达标任务的地区实行区域限批,并约谈主要负责人。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亮点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亮点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亮点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亮点新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有什么亮点?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亮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

据悉,该法从修订前的七章66条,扩展到现在的八章129条,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条文增加了近一倍,现行法律中几乎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经过了修改。

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这部修订后的法律主要是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

其中亮点就是将近年来联防联控、源头治理、科技治霾、重典治霾等大气污染治理经验法制化。

联防联控将成新常态如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污染不再局限于单个城市内,城市之间大气污染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同步性,区域性污染特征十分显著。

例如,2014年2月19日至26日,我国发生大范围持续严重空气污染,持续时间长达7天,涉及北京、天津、河北等15个省区市。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缺乏大气污染防治的区域协作机制,只提到城市空气污染的防治,未涉及如何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导致行政辖区“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治污合力。

同在一片天空下,面对严重的大气污染,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以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分别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在目标措施制定、重污染天气共同应对等方面开展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这次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由国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协同控制目标。

“经过实践证明可行的经验,需要有法律保证,这次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就是把成功经验上升为法律。

《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

《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

精心整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经过了订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以下简称 ?《大气污染防治法》 )。

历经三审 , 从从前的 7 章 66 条扩展为八章129 条 ,8 月 29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经过的新订正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不单在法条数目几近翻一倍,内容上也基本对全部现行法条作出改正。

作为新环保法经过此后改正的第一部单项法 ,此次立法过程中主假如依据当前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局势,依据中央提出的加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对大气污染防治法作出的改正。

?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将于2016 年 1 月 1 日起实行。

增强监察增强政府责任此次大气污染防治法以改良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着重增强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改良大气质量方面的责任,增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监察。

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该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归入公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该对本行政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 拟订规划 ,采纳举措 ,控制或许逐渐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并逐渐改良。

法律还明确 ,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依照国务院的规定 ,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气环境质量改良目标、大气污染防治要点任务达成状况进行查核。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拟订查核方法 ,对本行政地区内陆方大气环境质量改良目标、大气污染防治要点任务达成状况实行查核。

查核结果应该向社会公然。

关于地方政府的看管职能,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也作出了明确,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行一致监察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余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行监察管理。

完美制度坚持源泉治理向来以来 ,大气污染治理之因此难 ,重要原由就在于好多手段都是尾端治理 ,不只成本高 ,成效也差强者意。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的说明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的说明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的说明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1987.06.11•【分类】立法草案及其说明正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的说明--1987年6月11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部长叶如棠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必要性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之一。

1979年以来,在加强大气环境管理,防治大气污染方面,国家制定了必要的政策和措施,各部门和地方也制定了一些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取得了成效,某些城市在大气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大气污染仍然是严重的,甚至还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据近几年部分城市对大气环境质量的监测,大气中总悬浮微粒为每立方米600微克左右,相当于发达国家五、六十年代大气污染最严重的程度。

除了粉尘和二氧化硫等主要大气污染物质外,排放含有氟、氯、汞、砷、铅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废气,虽发生在局部地区,但这些物质毒性较大,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危害严重。

所以,大气污染是我国环境保护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加强大气环境管理,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法》是必要的。

二、《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的起草经过早在1980年,由原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牵头,国务院有关部委、部分地方环保局的同志和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专家参加,组成了《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起草小组。

在起草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收集了国内外有关的法规资料,多次召开会议讨论协商,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拟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

这个草案于今年2月10日业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

根据会议精神,会后又进行了必要的修改,形成现在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草案)》。

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完整版

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完整版

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

历经三审,从以前的7章66条扩展为八章129条,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不仅在法条数量几近翻一倍,内容上也基本对所有现行法条作出修改。

作为新环保法通过以后修改的第一部单项法,此次立法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目前大气环境污染严峻形势,根据中央提出的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对大气污染防治法作出的修改。

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加强监督强化政府责任此次大气污染防治法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注重强化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改善大气质量方面的责任,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财政投入。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控制或者逐步削减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并逐步改善。

法律还明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考核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地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实施考核。

考核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开。

对于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能,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也作出了明确,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完善制度坚持源头治理一直以来,大气污染治理之所以难,重要原因就在于很多手段都是末端治理,不但成本高,效果也差强人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法规说明:为了进一步加强大气环境保护,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法》。

该法规旨在规范大气环境管理行为,减少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详细阐述该法规的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

第一章:总则《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总则部分包括法律的适用范围、主要原则以及法律监督等内容。

其中,法律适用范围界定了针对大气污染的控制和防治措施。

主要原则包括源头治理、综合防治、依法管理和公众参与,旨在确保大气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第二章:大气污染源治理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大气污染源的分类和管理。

根据不同的大气污染源,设立了相应的管控标准和限值,并规定了监测、考核、奖惩等措施。

此外,大气污染源的减排还需要采取工艺改进、推广绿色低碳技术等措施,以降低排放浓度和总量。

第三章:区域协同防治第三章主要描述了大气污染跨界、区域防治的重要性和要求。

根据区域环境特点、大气污染传输规律等,制定了相关的区域协同防治措施,包括建立监测体系、信息共享平台、跨区域合作机制等,以推动区域间的大气污染协同防治。

第四章:大气环境监测大气环境监测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基础。

第四章规定了大气环境监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包括监测方法、监测数据的公开、监测机构等。

此外,还规定了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运用和发布,以提供科学依据,监测大气质量的变化和污染情况。

第五章:大气污染应急管理大气污染应急管理是应对突发大气污染事件的重要举措。

第五章规定了相关应急管理的制度和要求,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指挥、应急演练等。

此外,还强调了应急信息的发布和公众参与,以提高应对突发污染事件的能力。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六章对违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行为予以了惩罚性措施和法律责任。

不同级别的违法行为将会面临相应的处罚措施,同时还规定了行政强制措施、公益诉讼以及责任追究机制,以保障法律的有效实施和公众权益的维护。

第七章:附则最后一章是《大气污染防治法》的附则部分,主要涉及法律施行的时间、法规的解释以及其他相关规定。

解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五大亮点

解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五大亮点

解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五大亮点解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五大亮点解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五大亮点09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7版国务院12日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我国未来五年大气污染防治勾勒出一幅明晰的路径图。

编制耗时近一年,修改几十稿……这份被称为大气国十条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备受各方关注。

创新在哪里?亮点有哪些?实施后能否让百姓的蓝天白云梦不再遥远?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官员和专家,进行详细解读。

亮点一:行动目标“跳一跳就能够得着”行动计划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将目标一一列出: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到20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2*年下降10%以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这些都是非常明确和具体的目标,意味着非常重的任务。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说,这代表着政府对公众健康的关注,也是对目前一些不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反思。

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设定了不同的PM2.5控制目标,其中京津冀地区目标最严,表明中央的决心很大。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说。

在柴发合看来,行动计划中的环境改善指标是一个比较高的指标,但也是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

环保部污防司副司长汪键表示,这需要我们不仅仅要治理污染,还要从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多管齐下,用一系列的配套经济政策和法律建设来落实。

亮点二:实行“两高”行业产能总量控制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行动计划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

第1页我国大气污染问题是长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积累造成的,如果不从经济结构的源头控制污染问题,单纯依靠末端治理缓解环境压力,无异于‘扬汤止沸’。

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多次强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认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缩过剩产能。

大气污染防治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为了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维护公众健康,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法律法规。

它为各行各业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规程和标准,以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大气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一、大气污染控制标准大气污染控制标准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基础,它规定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并要求各行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遵守这些限值,以减少大气污染的产生。

例如,工业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城市焚烧垃圾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等,都属于大气污染控制标准的范畴。

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要求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要求是指各行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应采用的具体技术措施和装备,以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水平。

例如,在火力发电行业,要求采用高效、清洁的燃煤技术、燃气技术或者清洁能源技术,以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三、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管理规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有效管理是确保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关键。

管理规定具体规定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了企业和居民的责任和义务。

例如,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大气污染监测网络,开展大气污染源的排放监控,制定监管措施和奖惩制度,以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落实。

四、大气污染防治机构和人员资质要求大气污染防治需要专业的机构和人员来进行监管和管理。

因此,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机构和人员的资质要求,明确了他们的职责和权益。

例如,大气污染监测机构和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资质,以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五、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评估和修订要求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是动态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修订。

因此,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评估和修订的要求,以保证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例如,相关部门应当定期对大气污染控制标准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修订和升级。

六、大气污染防治信息公开要求大气污染防治的信息公开是保证公众参与和监督的重要途径。

中国空气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中国空气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中国空气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空气污染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关注焦点。

作为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并不断加强环保力度,促进了空气质量的改善。

一、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中国打击空气污染的基本法律,于2016年颁布实施。

该法规定了大气污染的监测、排放控制、重点区域污染防治等方面的要求,对于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该法规定了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应当履行的环保责任,强调了污染源的减排和治理,推动了中国空气质量的改善。

二、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控制工业和交通等活动对大气环境的污染,中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这些标准规定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限值及相应的监测和治理要求,如颗粒物、硫 dioxide、氮氧化物等。

通过对排放标准的限制和实施,有效地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了空气环境。

三、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国还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于新建、改建、扩建重点工程和开发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项目是否可行和环境保护设施建设的依据。

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各类建设项目在规划阶段就必须充分考虑环境保护要求,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了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中国加大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力度,通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了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能源利用的监管,推动高能效和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五、加强督查和执法力度为了确保法律法规与政策的有效执行,中国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督察和执法力度。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定期组织对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监测和排放情况进行检查,对于不符合标准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罚,大力打击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法律威慑,促使各方积极履行环保责任。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全文解读_规章制度_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全文解读_规章制度_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全文解读对于《大气污染防治法》,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全文解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制定,1995年、2019年经历过两次修改,本次修改在2019年已经启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修订工作一拖再拖,直到2019年12月,大气污染问题已威胁到公民的日常生活和生命健康安全之时,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初次审议修订草案并公开征求意见,经过八个月的三次审议,这部被称为“雾霾法”的修订案终获通过。

“治霾”亮点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共八章129条,从内容上看,不仅实现了与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的衔接,也将“大气十条”中的有效政策转化为法律制度,除总则、法律责任和附则外,分别对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和限期达标规划、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重污染天气应对等内容作了规定。

一、立法目的。

以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公众健康,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及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强化了地方政府责任,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同时以标本兼治的理念,不仅制定严格的治理措施,还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的角度从根本上解决大气污染的问题,如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优化煤炭使用方式,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减少煤炭生产、使用、转化过程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等。

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限期达标制度。

大气污染的防治,以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推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加强对燃煤、工业、机动车、船舶、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将挥发性有机物、生活性排放等物质和行为纳入监管范围,鼓励清洁能源的开发和优先并网。

实行限制达标制度,限期达标规划向社会公开,政府每年向本级人大报告限期达标规划执行情况,也向社会公开。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解读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解读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解读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是为了加强对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制定的。

该条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措施。

首先,条例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问题。

为了减少大气污染源的排放,条例规定了对各类大气污染源的排放标准和限值。

同时,还要求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此外,条例还规定了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排放标准,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

其次,条例要求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测体系。

为了及时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条例要求建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并加强对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应用。

监测数据要公开透明,便于公众了解大气环境状况,并与相关部门共享共用。

同时,还将建立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制度,对污染源进行动态管理。

再次,条例强调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组织领导。

为了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条例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并要求建立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和措施。

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定期公布防治工作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最后,条例还规定了违反大气污染防治的行为和相应的处罚措施。

对于违法行为将依法进行罚款、责令停产停业等行政处罚,并将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列入信用记录。

同时也规定了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方式和渠道,鼓励公众举报污染行为。

总的来说,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是一项为了加强大气环境保护和改善人民生态环境而制定的法规。

通过规定相应的限值和标准,建立监测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惩治违法行为等措施,可有效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实现大气环境质量的提升,保护人民健康。

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继续强调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和要求,旨在加强监管和管理,推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首先,条例要求各级政府要制定相应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并将其纳入政府年度工作计划。

大气污染防治法最新版

大气污染防治法最新版

大气污染防治法最新版引言大气污染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地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的影响,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

而作为中国的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大气污染防治法被广泛关注并不断完善。

法律背景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中国国家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87年9月3日通过的一项法律。

该法律的初衷是依法有效地防治大气污染,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随着国内外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该法律也在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环境保护的需要。

最新修改根据2020年国家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三次会议的决定,大气污染防治法进行了最新一次的修订。

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更新:1. 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提高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进行了提高。

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针对不同行业和污染源,进一步压缩了允许排放的污染物浓度。

这一举措将更有效地减少大气污染的程度,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2. 督察和执法力度的加强为了确保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有效实施,修订后的法律增加了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加强了对排污企业的日常监管和巡查,同时加大了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

这将有助于推动企业加大环境治理措施的投入,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3. 公众参与的促进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在公众参与方面进行了进一步的促进。

鼓励公众参与大气污染监测、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制定等环节,增加了公众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了解和参与感。

通过公众的参与,将形成共同治理大气污染的合力,提升环境治理的效果。

未来展望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最新修订进一步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问题将持续受到各界的重视。

未来,我们期待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并为人类的美好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论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最新修订标志着中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大气法解读

大气法解读
南京市环境保护局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2)减少煤炭燃烧污染
我国主要使用的能源是煤炭,短期内这种能源结构 难以改变。 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燃煤大气污染。 修订后的第三十三条第一款:国家推行煤炭洗选加 工,降低煤炭的硫分和灰分,限制高硫分、高灰分 煤炭的开采。新建煤矿应当同步建设配套的煤炭洗 选设施,使煤炭的硫分、灰分含量达到规定标准; 已建成的煤矿除所采煤炭属于低硫分、低灰分或者 根据已达标排放的燃煤电厂要求不需要洗选的以外 ,应当限期建成配套的煤炭洗选设施。
南京市环境保护局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5. 重污染天气应对
对于重污染天气的治理措施,专设一章即第六章,规 定建立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机制,地方政府制定应急预案
,根据预警等级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停产、限产、限行、
禁燃、停止建筑施工、停止露天燃烧、停止学校户外活动 等应急措施,并鼓励燃油机动车驾驶人在不影响道路通行 且需停车三分钟以上的情况下熄灭发动机。
南京市环境保护局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修订主要亮点
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
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
坚持源头治理,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抓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 加大惩处力度。
南京市环境保护局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1. 强化大气环境质量管理
修订前没有环境质量管理和考核的内容,只是笼统 地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 量负责,制定规划,采取措施,使本辖区的大气环 境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但是,对如何负责、未达 标如何处理,没有做出明确规定。
南京市环境保护局
新《大气污染防治法》宣贯 第三十二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 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逐步降低煤炭 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同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加强民用散煤的管理,禁止销售不符合民用散煤质量标 准的煤炭。 第三十五条: 国家禁止进口、销售和燃用不符合质量标 准的煤炭,鼓励燃用优质煤炭。 第三十六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民 用散煤的管理,禁止销售不符合民用散煤质量标准的煤 炭,鼓励居民燃用优质煤炭和洁净型煤,推广节能环保 型炉灶。

解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五大亮点

解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五大亮点

解读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五大亮点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中国政府制定的一项大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该计划于2013年发布,针对全国范围内的严重大气污染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与目标,旨在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量、改善环境质量、保障公民健康。

2018年发布的新版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有以下五大亮点:
1. 更加严格的排放标准。

新版计划提高了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标准,特别是以PM
2.5为代表的细颗粒物、臭氧等容易造成健康影响的污染物,要求全国范围内的企业和机构必须实现更严格的排放控制。

2. 明确了具体的目标和任务。

新版计划未来五年的目标是,实现71个重点城市细颗粒物(PM2.5)的平均浓度下降25%,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

同时,计划强调了全国范围内各项具体的治理任务,涵盖了搬迁污染企业、推广清洁能源、提供奖惩措施、加强空气质量监测等等。

3. 全面普及高效的治污技术。

新版计划鼓励使用高效的清洁生产技术、低排放技术,推广清洁必须燃料,同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措施,以鼓励企业采用高效、绿色的技术手段。

4. 加大百姓参与力度。

新版计划强调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性,要求开展环境诉讼、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以推动污染治理意识的普及。

5. 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

新版计划强化了各级政府环保主管部
门的责任制,制定了一套具体的问责机制,对未完成治理任务的责任人进行问责,以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效率和禁止。

【规章制度】20xx年新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要点解读

【规章制度】20xx年新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要点解读

20xx年新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要点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20xx年8月29日修订通过,并于20xx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从修订前的七章66条,扩展到现在的八章129条,法律条文增加了近一倍。

该法修改按照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修改完善:一、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强化地方政府责任,加强考核和监督。

规定了地方政府对辖区大气环境质量负责、环境保护部对省级政府实行考核、未达标城市政府应当编制限期达标规划、上级环保部门对未完成任务的下级政府负责人实行约谈和区域限批等一系列制度措施。

二、坚持源头治理,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提高相关产品质量标准。

一是明确坚持源头治理,规划先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能源结构。

二是明确制定燃煤、石焦油、生物质燃料、涂料等函挥发性有机物的产品、烟花爆竹及过滤等产品的质量标准,应当明确大气环境保护要求。

三是规定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调整能源结构,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

三、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完善相关制度。

新增“大气污染防治标准和限期达标规划”章节并前置,规范大气污染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行为,以及标准运用和落实。

四、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着力解决燃煤、机动车船等大气污染问题。

实现了从单一污染物控制向多污染协同控制,从末端治理项全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的转变。

在第四章“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中,对加强燃煤、工业、机动车船、扬尘、农业等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作出具体规定。

例如在加强燃煤污染防治方面,一是明确要求优化煤炭使用方式,推广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二是明确国家推行煤炭洗选加工,降低煤炭的硫分和灰分,限制高硫量、高灰分煤炭的开采。

三是明确国家禁止进口。

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_规章制度_

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_规章制度_

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防治大气污染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篇“大气污染防治法解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大气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8月29日,经过三次审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

新法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大阅兵”良好的空气质量让人们享受到了蓝天的美丽。

如何让蓝天常在,让人民群众的期待变为现实?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就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法》)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新《大气法》抓住了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这个主线,为推动大气污染物全防全控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下一步,环保部还将继续吸纳社会各界的建议,把大气污染治理水平提到新的高度。

潘岳介绍说,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明确提及“大气环境质量”达36次之多,接近全部条文的1/3,这正是此法的最大亮点。

《大气法》明确提出,防治大气污染应当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并规定了地方政府对辖区大气环境质量负责、环境保护部对省级政府实行考核、未达标城市政府应当编制限期达标规划、上级环保部门对未完成任务的下级政府负责人实行约谈和区域限批等一系列制度措施,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转向以质量改善为核心提供了法律保障。

潘岳说,立法要对执法真正够用、管用。

《大气法》立法宗旨明确、制度主线清晰、监管措施严密、处罚违法有力,有诸多创新,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顺应了公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新期待,明确了新时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是一部符合当前环保实际需要的法律。

潘岳说,修法过程中,很多环保专业人士认为当前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但环境质量改善不明显,考核质量改善比考核总量减排便于公众监督,这完全正确。

新《大气法》已经吸纳了这些意见。

环境质量的改善是检验环保工作的唯一标准,环保部门需要在过去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改进考核方法,直接回应公众的期待,让环保考核工作和老百姓的感觉直接挂钩。

大气污染防治法释义

大气污染防治法释义

大气污染防治法释义2.环境预防和治理工程从其中一种程度上来说,人类的很多活动都是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

虽然生态环境具备一定的自净功能,不过一旦污染物超过一定范围,环境就无法发挥自动恢复功能,无法保持其持续循环状态。

而以上所提到的污染后的范围就是所谓的环境容量。

在这个容量内,人类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工程使生态环境得到净化,而尽可能的限制释放污染物质是环境保护的最有效方法。

工业污染危害极大,其污染物大多为未被充分利用的物质。

不过人们对于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与预防的,所以限制环境污染物质的释放成为环境保护工程的重要目标。

对于环境的各个方面展开的环境保护工程如下:2.1水污染预防与治理我国对于水资源的保护技术由来已久。

在公元前两千三百年,凿井技术的出现使得大量人口集中在一起,也就形成了原始的村落。

而后持刀守卫水井制度能够从武力、制度等方面给予当地的水资源必要的保护。

之后顺次出现了地下排水道、明矾净水等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与治理了水污染。

而国外也不乏水污染预防与治理技术,漂白粉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生活中水污染的危害,活性污泥法的发明有效的降低了水污染中的污染物质,有利于水资源的自动恢复。

这些技术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尽可能的降低水污染中的污染物质,改善水质,从而实现治理效果。

当然,通过法律明确限制污染物排放也是预防与治理水污染的有效方法。

2.2大气污染预防与治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提高。

但是现代化生活所依赖的电器等不断排放出对大气不利的有害物质。

冰箱与空调是人们夏天离不开的制冷工具,不过二者在使用中所释放的氟氯昂能够对臭氧层造成巨大的危害;汽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但是它所制造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污染生活空气,危害人身健康。

为了有效的预防与治理大气污染,诸如除尘、工业气体净化等技术逐渐出现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另外,各国更加重视无污染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力求通过大气自身的力量净化污染,恢复其正常循环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大气污染防治法亮点解读
8月29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

据悉,该法从修订前的七章66条,扩展到现在的八章129条,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条文增加了近一倍,现行法律中几乎所有的法律条文都经过了修改。

将于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这部修订后的法律主要是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目标。

其中亮点就是将近年来联防联控、源头治理、科技治霾、重典治霾等大气污染治理经验法制化。

1.联防联控将成新常态
如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大气污染不再局限于单个城市内,城市之间大气污染变化过程呈现明显的同步性,区域性污染特征十分显著。

例如,2014年2月19日至26日,我国发生大范围持续严重空气污染,持续时间长达7天,涉及北京、天津、河北等15个省区市。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缺乏大气污染防治的区域协作机制,只提到城市空气污染的防治,未涉及如何解决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导致行政辖区“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治污合力。

同在一片天空下,面对严重的大气污染,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地区都不可能独善其身。

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以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分别建立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在目标措施制定、重污染天气共同应对等方面开展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这次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规定由国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协同控制目标。

“经过实践证明可行的经验,需要有法律保证,这次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就是把成功经验上升为法律。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研究所主任周珂表示,意味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模式发生改变,将由过去属地管理向区域联防联控转变,由单打独斗向齐心协力、群策群力转变。

进而言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将成为我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合力找回蓝天白云的新常态。

2.源头治理发力精准
目前,机动车尾气污染和散煤燃烧污染是我国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成效不明显,煤炭消费量居高不下,致使大气污染治理困局难解。

据了解,燃油品质直接关系到机动车尾气排放,为在源头解决机动车大气污染问题,该法修改后增加规定:一是制定燃油质量标准,应当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控制要求;二是石油
炼制企业应当按照燃油质量标准生产燃油。

另外,为了加强对行驶中的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该法还规定,在不影响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遥感监测等技术手段对行驶的机动车的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抽测,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配合。

为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减少燃煤大气污染,该法提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的生产和使用,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同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民用散煤的管理,禁止销售不符合民用散煤质量标准的煤炭。

“划出重点领域,对于保护大气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京津冀地区,根据监测和观察,机动车、燃煤、工业排放还是主要的,我们解决大气污染防治问题,必须找准关键,找准牛鼻子,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因此《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这次修改,重点解决的就是工业、交通,以及燃煤污染问题,我认为这是找准了这个问题的所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3.科技将在治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相关专家表示,创新驱动是解决环保制约瓶颈和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强化环境管理的重要支撑。

虽然我国有很多科研机构及高校开展雾霾研究,但数据共享难、科研遭条块化和体制性割裂,研究重复多、科技成果转化难等问题比较突出,治霾技术研究进展缓慢。

接下来,应加快建立大气科研数据共享平台,打破雾霾研究机构间的壁垒,推动各地科技治霾水平尽快提高。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约10%。

据悉,新大气污染防治法提出,国家鼓励和支持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适用的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和装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学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值得注意的是,修订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结合同日表决通过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今后治霾科技成果将会得到更快更好的转化。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贺泓认为,此次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学技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支撑作用,就是表明要打破治理雾霾的科技藩篱,促进信息共享和成果转化,让科技在治霾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4.环保罚款取消50万元封顶
一直以来,环境污染“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导致环保法罚则虚设、执行不力。

对此,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秘书长于法稳认为,主要是因为过去在治理大气污染时,往往用行政罚款方式,结果企业交完钱,还接着排放污染。

因此,罚款的经济措施和行政的处罚措施都不能取代法律的强制措施。

一旦严格执法,我国大气污染也好、生态环境保护也好,相信都会提升一个很高的程度。

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行政法室副主任童卫东介绍,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措施,并设定了相应的处罚责任,具体的处罚行为和种类接近90种,提高了法律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据了解,该法取消了现行法律中对造成大气污染事故企业事业单位罚款“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封顶限额,同时增加了“按日计罚”的规定。

另外还增加了其它罚款新规定: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上一年度从本企业事业单位取得收入50%以下的罚款。

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大气污染事故的,按照污染事故造成直接损失的1倍以上3倍以下计算罚款;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大气污染事故的,按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3倍以上5倍以下计罚。

由此不难看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明显加大。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其中取消造成大气污染事故环保罚款50万元上限额度,变为按倍数计罚,是重典治霾的具体体现,必将对污染企业产生极大的震慑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