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圆的认识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主要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课内容是学生对几何图形学习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形状、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圆的模型、圆规、直尺、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对圆的特点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定义和特征,让学生初步认识圆。
然后,利用圆规和直尺现场画圆,让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使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圆的周长和面积,验证圆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圆的认识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轮子、圆桌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圆的特点和优势。
6.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的定义、特征、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小学苏教版圆知识点总结
小学苏教版圆知识点总结圆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几何图形,它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小学苏教版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圆的知识,包括圆的定义、性质、相关定理等内容。
本文将对小学苏教版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一、圆的定义圆是由平面内到一个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
这个定点叫做圆心,定长叫做半径。
通常,我们用符号“O”表示圆心,用符号“r”表示半径。
二、圆的性质1. 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就是圆的半径。
2. 圆的直径是通过圆心,且与圆相交,且长度等于圆的半径的两倍。
3. 圆的内部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等于半径。
4. 圆的外部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
三、圆的相关定理1. 同弦定理:如果两条弦在同一个圆的同侧,那么它们对应的弧相等。
2. 弧长定理:圆的弧长等于这个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
3. 弧与角的关系: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这个弧的弧长对应的圆心角。
4. 正多边形内接圆关系定理:圆的外接正多边形与内接正多边形所对的圆心角都是360度的等分。
以上是小学苏教版数学课程中关于圆的常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圆的性质和相关定理,解决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
四、圆的应用1. 圆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比如,钟表、轮胎、盘子等都是圆形的。
2. 圆也在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建筑物的圆形窗户、广场的喷泉等都是圆形的。
3. 在工程中,圆形的零件加工容易,稳定性好,因此在机械设计中也有很多圆形的应用。
通过对圆的应用,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总结:圆是数学中重要的几何图形,我们通过学习圆的性质和相关定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也能够发现很多圆的应用,这些都表明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和掌握圆的知识,将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周长、直径等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课堂上,学生可能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还需通过实例进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
2.学会计算圆的周长、直径,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特点、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2.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的掌握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际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圆、探索圆的性质。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圆的定义、特点等。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巩固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方法。
4.运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圆形的实物,如硬币、圆桌、圆形玩具等。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展示圆的性质。
3.准备圆的周长、直径的计算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圆形实物,如硬币、圆桌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物体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圆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如圆心、半径等。
同时,教师讲解圆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3. 操练(10分钟)教师发放圆形纸片,让学生亲自测量圆的直径、周长,并记录数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圆章节复习知识梳理+典例分析+课后作业
第六单元圆【知识梳理】一、圆的认识1.圆的特征。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没有顶点。
2.圆和多边形的异同。
(1)相同点:圆和多边形都是平面图形。
(2)不同点:多边形由线段围成,有顶点;圆由曲线围成,没有顶点。
圆的画法:(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2)把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
(3)把装有铅笔芯的脚旋转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
旋转圆规时,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
3.圆的各部分的名称。
(1)圆心: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如线段OA)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 表示。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半径越长,圆越大;半径越短,圆越小。
(3)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如线段BC)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图:4.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圆的对称性。
(1)圆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
在同圆或者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2)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是d=2r或r=d2数条对称轴。
二、扇形1.扇形。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点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作扇形。
2.扇形各部分的名称。
弧的意义:圆上任意两点之间的曲线叫作弧。
3.圆心角的认识。
(1)圆心角的意义:顶点在圆心的角叫作圆心角。
(2)圆心角的大小:把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圆心角的一边重合,角的另一边对应的刻度是多少,这个圆心角就是多少度。
三、圆的周长1.圆的周长的意义。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作圆的周长。
2.圆周率的意义。
任何一个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都是一个固定的数,叫作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π=3.141592653…在计算时,一般保留两位小数,取它的近似值3.14。
3.圆的周长的公式。
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那么周长C与直径d或半径r的关系:C=πd或C=2πr。
四、圆的面积1.圆的面积公式。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公式用字母表示为S=πr2。
最新圆的认识教案详案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最新圆的认识教案详案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圆的认识”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圆的基本概念、圆的半径与直径、圆周率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理解圆的半径、直径和圆周率,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周率的含义及其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半径、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规、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规、直尺、三角板、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圆桌、车轮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为什么是圆形的?(2)通过讨论,引出圆的基本概念。
2. 新课导入(1)讲解圆的基本概念,如圆心、半径、直径等。
(2)引导学生用圆规画圆,体会圆的特征。
3. 例题讲解(1)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讲解圆周率的含义及应用。
(2)通过例题,讲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2)让学生画给定半径或直径的圆,并计算其周长和面积。
(2)拓展:讨论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圆形建筑设计、圆形交通标志等。
六、板书设计1. 圆的基本概念:圆心、半径、直径、圆周率。
2.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
3.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给定圆的周长和面积。
(2)画给定半径或直径的圆,并计算其周长和面积。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圆的概念、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思考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课件
CHAPTER 05
圆的绘制方法
使用圆规绘制圆
总结词
精确、简便
VS
详细描述
使用圆规绘制圆是最常见和简便的方法。 首先确定圆心,然后调整圆规的长度,使 其等于半径,最后将圆规的针脚固定在圆 心,另一只手转动圆规的外脚,即可完成 圆的绘制。这种方法能够确保圆的精确度 ,适用于各种绘图需求。
使用圆弧绘制圆
圆的性质
圆心与半径的关系
总结词
圆心与半径是圆的基本构成要素,它 们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详细描述
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而半径决定了 圆的大小。圆心到圆上任一点的距离 都相等,这个距离就是半径的长度。
圆的对称性
总结词
圆是一种具有高度对称性的几何图形。
详细描述
圆关于圆心具有中心对称性,即任意一点关于圆心的对称点都在圆上。此外, 圆还具有旋转对称性,即任意角度旋转圆后都与原图重合。
圆的度量性质
总结词
圆的度量性质是指圆的一些与度量有关的属性。
详细描述
圆的度量性质包括圆的周长、面积和圆弧的度数等。这些度量属性在几何学、解 析几何和微积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CHAPTER 04
圆的实际应用
生活中的圆
总结词
无处不在,形状优美
详细描述
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餐具、交通工具、建筑等。它的形状流畅、对称,给人以美的享受。
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 》课件
汇报人:
202X-01-01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圆的基本概念 • 圆的性质 • 圆的实际应用 • 圆的绘制方法 • 课堂互动与练习
CHAPTER 01
引言
教学目标
01
02
03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认知基础,对形状、长度、面积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殊性质和计算方法,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点和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圆的形状,了解圆的直径、半径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形状、直径、半径的概念,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趣味性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圆的特点和应用。
2.探究式教学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直观教学法:运用实物、模型、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圆的概念。
4.讲解法:教师耐心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掌握圆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模型、图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圆规、直尺等。
3.课件:利用多媒体制作教学课件,包括圆的形状、直径、半径等概念的介绍,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地球、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圆的特点。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圆的认识(一)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圆的认识(一)一、知识目标1.了解圆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2.掌握圆的构造方式。
3.能够根据给定条件画出圆。
二、教学重点1.圆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
2.圆的构造方式。
三、教学难点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掌握圆形的构造方法,根据给定条件画出圆。
四、教学过程1. 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如钢珠、圆形饼干、硬币等,引出圆形的认识。
2. 概念讲解1.定义:所有与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圆。
(在黑板上画出圆形,并标出圆心和圆的半径)2.相关概念:–圆心:圆的中心点。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长度。
–直径:连接圆上任意两点,并通过圆心的线段长度。
–圆周:圆上所有的点构成的线段。
–弧:圆周上的一部分,两个端点与圆心组合而成。
–扇形:以圆心为顶点,圆周上两点间的连线为边的图形。
3. 构造圆1.利用圆规画圆:用圆规的两只脚量出半径长,其中一只脚固定在圆心上,另一只脚按半径长在圆心的位置绕圆周滑动,完成整个圆的绘制。
2.利用圆形拓线器画圆:将圆形拓线器的针置于圆心处,按下铅笔,拉拓线器完成画圆。
4. 练习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画出圆。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出圆上一点的坐标和半径,画出圆。
五、课堂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圆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学习了构造圆的方法,并进行了练习。
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掌握圆形的构造方法,可以根据给定条件画出圆形。
下堂课将进一步学习圆的运用。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1课《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圆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图形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学习圆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此外,学生还需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圆,了解圆的性质,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圆的周长和直径的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圆的性质,以及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圆,理解圆的性质。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形的实物、圆规、直尺、绳子等。
2.学具:学生自带的圆形物品、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关注圆形物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对这些圆形物品有什么认识?”,让学生初步了解圆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1)教师介绍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所有点到一个固定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2)教师讲解圆的性质: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圆的直径是圆的最长线段,圆的周长公式为C=2πr,其中r为圆的半径。
(3)教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
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1. 能正确说出圆的定义。
2. 能用切割法验证圆的认识。
3. 能正确区分圆、圆心、半径和直径。
教学重点:能正确说出圆的定义和切割法验证圆的认识。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圆、圆心、半径和直径。
教学准备:教学PPT、白板、彩色粘纸、剪刀、圆规、橡皮擦。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识(15分钟)1. 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之处。
2. 导入圆的概念:将圆的定义呈现在教学PPT上,“圆是指平面上距离一个点(圆心)的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 出示一个圆形的图片,问学生如何证明这是一个圆。
4. 引导学生运用切割法验证圆的方法:先将一张彩色粘纸按照直径剪成两半,然后再将其中一半再次剪成两半。
然后将这四份粘纸分别粘贴在圆的四个方位,最后结果是彩纸的边缘与圆的边缘完全重合。
5. 提问学生,通过这种切割法得出的结论是什么?二、讨论与实践(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2. 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选取不同大小的圆,并使用圆规测量其半径和直径。
3. 没个小组成员都能参与测量,然后记录测量结果和计算圆的面积。
4.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比较结果的正确性,并交流思考如果测量有误,可能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
三、达标检测(15分钟)1. 使用白板或者小黑板,出题目让学生写出圆的定义和切割法验证圆的方法。
2. 展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为圆,并简单解释自己的答案。
3. 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圆的直径是什么?圆的半径是什么?如何计算圆的面积?等。
四、梳理与扩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并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 教师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圆?3. 教师布置下节课预习任务:研究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准备相关材料。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激发学生对圆的认识,并通过切割法验证圆和讨论计算圆面积的方法,提高学生对圆的理解。
最新圆的认识教案详案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最新圆的认识教案详案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基本概念、圆的画法、圆的半径和直径的认识、圆的特征等。
具体章节为第1课时《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基本概念,了解圆的画法,认识圆的半径和直径,并能够运用圆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圆的半径和直径的认识,圆的特征。
2. 教学重点:圆的基本概念,圆的画法,圆的半径和直径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模型。
2. 学具:圆规,直尺,画图纸,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新课导入(2)介绍圆的画法,示范操作圆规,指导学生动手实践。
3. 例题讲解(1)讲解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讲解圆的特征,如圆心、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动手画一个圆,并用直尺测量半径和直径,验证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分组讨论,探讨圆的特征及其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圆的认识》2. 内容:(1)圆的基本概念(2)圆的画法(3)圆的半径和直径(4)圆的特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个圆,并用直尺测量半径和直径,记录下来。
(2)思考:为什么圆的半径和直径是圆的重要特征?(3)举例说明圆的特征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半径:r,直径:d(2)半径和直径是圆的基本组成部分,决定了圆的大小。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圆,探索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圆周率的研究等。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圆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知识,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圆的认识的初步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对形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理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特征,学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主动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圆规、直尺、圆的图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的物品,如圆的玩具、硬币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圆形物品,如硬币、圆桌、地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可能回答到圆形、中心点、半径等。
教师总结:这些物品都是圆形的,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圆的一些基本知识。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黑板,向学生呈现圆的定义和特征,如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直径等。
同时,教师可以用圆规和直尺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特征。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 圆的认识(走进圆的世界)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走进圆的世界)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走进圆的世界)●背景分析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历史、文化、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完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想起美国学者泽布罗夫斯基,曾因为在凝望波涛的时候而产生了写作《圆的历史》这一迷人著作的冲动,而我――一个普通的年轻教师,又是如何想起要在自己的课堂里打破常规、冲破樊篱,演绎走进圆的世界这一多少有些另类的教学案例的呢?如今回想起来,是平静水面上漾起的一圈圈涟漪?是阳光下朵朵绽放的金色向日葵?是慈母心中那轮永恒的明月?是长河落日圆中夕阳下落日的余辉?是伟大思想家墨子笔下圆,一中同长也和数学巨著《周髀算经》中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的召唤?是古老的阴阳太极图所给予的神秘诱惑?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一古训背后的力量?还是西方数学哲学中圆是最美的图形所带来的无限诱惑?似乎都是,又不完全是。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圆》单元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圆的认识1.圆的特征。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没有顶点。
2.圆和多边形的异同。
(1)相同点:圆和多边形都是平面图形。
(2)不同点:多边形由线段围成,有顶点;圆由曲线围成,没有顶点。
圆的画法:(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2)把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
(3)把装有铅笔芯的脚旋转一周,就画成了一个圆。
旋转圆规时,两脚间的距离不能变。
3.圆的各部分的名称。
(1)圆心:用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如线段OA)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半径越长,圆越大;半径越短,圆越小。
(3)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如线段BC)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如图:4.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圆的对称性。
(1)圆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
在同圆或者等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是d=2r或r=d2。
(2)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二、扇形1.扇形。
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两端点的两条半径所围成的图形叫作扇形。
2.扇形各部分的名称。
易错提示:生活中的球不是圆,球是立体图形,圆是平面图形。
重点提示:画圆时,固定住针尖,不可以移动。
旋转时要捏住圆规的顶端。
知识巧记:圆的认识并不难,心径特征要记全。
圆心一点定位置,大小二径说了算。
直径半径都无数,圆心圆上线段连。
二者关系有条件,同圆等圆说在前。
直径为兄半径弟,兄长弟短二倍牵。
圆规画圆挺容易,半径即在两脚间。
针尖定在圆心位,笔芯一转就画完。
重点提示:扇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
通过扇形两条半径的交点(即圆心)和曲线中点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圆的认识》教案、评价量表、实录、反思
《圆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用圆设计的图案,发现数学美,提高学习的兴趣。
2、掌握圆规画圆的正确方法,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3、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感受圆的特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4、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培养大家科学的探究态度,发展大家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1、知道圆各部分名称与关系2、学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学具准备:直尺圆规纸片教学过程:课前欣赏图片《美丽的圆》:大自然中的圆、建筑设计中的圆、工艺设计中的圆、标志设计中的圆、工业生产中的圆、科技中的圆。
一、直观感受-----体会生活中的圆1、谈话:今天这节课丁老师将带着大家走进圆的世界,一起来学习《圆的认识》。
2、课前同学们欣赏了一组图片《美妙的圆》,现在你能说说哪些地方看到了圆?全班交流。
指出球是立体图形,圆是平面图片,球的一个切面是一个圆形。
3、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板书:圆是由曲线组成的平面图形。
曲线图形还有吗?二、动手操作----画圆中感受圆1、想办法画一个圆,在小组里交流。
说说是怎样画的。
归两类:一类借用物体的圆面描画,一类用圆规来画,你觉得哪种更好些?2、介绍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
3、用钉绳画圆。
师生比赛,学生用的绳是有弹力的。
思考:要画好一个圆,关键是什么?强调:绳的长度不能改变。
那用圆规画圆呢?关键是什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变。
)4、思考:我们用圆规画圆,用钉绳画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强调画圆时要定点、定长。
介绍圆心(o )、半径( r)、直径(d )。
指出:这固定的一点,绳子不变的长度,在数学上还有专门的名称呢。
揭示:固定的一点是圆心,用字母“o”表示。
问:用圆规画圆时圆心就是什么?出示定义:圆心: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指出这条绳子的长就是半径,我们可以用线段把它画下来。
用圆规画圆时半径在哪里?出示定义: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你还能找一条半径吗?对吗?你是怎么判断他对不对呢?还有一个很关键的要素:直径。
《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教材解读《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内容,是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从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知识,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变化。
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而且也能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一些新的内容,使学生的广间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
圆的有关知识也是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0-11岁之间,学习了近五年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基本特征及其周长、面积公式,并在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学生已具备探究平面图形特点的能力,由于本课从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转化,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都存在差异,所以学习时归纳概括圆的特征有一定的困难,发展和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也有难度。
教学工具圆规、圆片、课件、直尺、学习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圆与其他图形的区别,沟通它们之间的联系,获得对数学美的丰富体验,提升学生对数学文化的认同。
苏教版圆的认识
苏教版圆的认识
一、圆的定义
1.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
2. 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二、圆的相关元素
1. 半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半径越大,圆越大;半径越小,圆越小。
2. 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即;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即。
三、圆的特征
1. 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直线,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 在同圆或等圆中:
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四、圆的画法
1. 借助实物画圆
例如用圆形的瓶盖等物体,沿着物体的边缘画圆。
2. 用圆规画圆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五、练习题
1. 填空
在同一个圆里,有()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有()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
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3厘米,画出的圆的直径是()厘米。
2. 判断
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
半径一定比直径短。
()(这里要注意前提是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就是错误的)
3. 操作题
用圆规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并画出一条直径和一条半径,分别用字母表示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的认识》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十册 P93 P94,认识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学习画图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及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及其空间观念的建立。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画圆的步骤和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学生边回答边从老师准备的图形中,找到相应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看老师这还剩了一个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它吗?(圆)
在日常生活中你看到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圆桌面、井面、钟表面、胶布圈、硬币、车轮)
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的运用,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在这就不再列举了,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两位大家熟悉的好朋友——喜羊羊和灰太狼,我们来看一下。
多媒体显示:喜羊羊和灰太狼第一次赛车大赛,其中灰太狼的推车车轮的不是圆的,喜羊羊的车轮是圆的。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探索获取
谈话:喜羊羊获得胜利,为什么?那么谁来帮帮灰太狼设计下车轮。
(一)、画圆。
1、看谁用什么办法在白纸上画一个圆?
学生有的用手中的圆形物体画,有的用圆规画。
(1)刚才画圆时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用这个工具画圆,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吗?下面请这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圆规的组成和用法。
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上装有画笔。
画圆时,首先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固定好两脚的距离,其次,把有尖针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然后,把装有画笔的另一只脚旋转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
(师边听边课件出示画圆的步骤)
(2)指生复述画圆的步骤。
(3)学生照样子在本上画圆,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2、提问:画圆时圆规的哪个脚始终不动?(针尖)
3、小结:这个脚所在的点是固定不动的点,画圆时固定不动。
请你在这点上向老师这样做个标记。
(二)、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掌握圆的特征。
课件演示:喜羊羊和灰太狼第二次赛车大赛,其中灰太狼的推车车轮的是圆的,但轴心不在圆上,喜羊羊的车轮在轴心。
1、认识圆心。
(1)、把你手中的圆对折几次,用红笔沿着折痕画下来。
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折痕相交在了画圆时的固定点上。
)
讲解:画圆时,固定不动的点,叫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让学生标出所画的两个圆的圆心,并用字母表示。
(2)、你们能在纸上不同的位置画两个圆吗?
提问:你怎么让你画的圆在不同位置的?这说明谁决定圆的位置?
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2、认识半径
课件演示:喜羊羊和灰太狼第三次赛车大赛,其中喜羊羊的车轮比较大。
这个红点是圆心吗?对这是圆上的任意一点,在圆上还有许多这样的点。
这个点在什么位置?(指着圆内一点)这个点呢?(指着圆外一点)
课件演示(圆心连接圆上一点)这条线段是圆的什么?在演示一条,这是圆的半径吗?谁来描述下什么样的线段是圆的半径?
讲解:半径通常用字母r表示,自己在圆上画出一条半径,标出字母r。
画圆时半径是什么?圆规两腿之间的距离。
3、教学直径
谈话:我又画了一条线段,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它还经过了哪个点?你知道它是圆的什么吗?你能描述下什么是圆的直径吗?
谈话:圆的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在你的圆上画一条直径,并标上字母d
3、课堂练习:
(1)学生拿出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上找到圆心,画出半径、直径,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1 教师巡回指导,有问题及时解决。
2 抽生将自己画的结果展示给大家看,集体订正。
(2)说出下面圆中的线段,哪条是半径?哪条是直径?为什么?
4、引导学生认识同圆直径与直径、半径与半径、直径与半径间的关系。
(1)出示问题:
a 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圆的直径和半径?你是怎么知道的?
b 在同一圆里,直径与直径、半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c 在同一圆里,直径与半径间有什么关系?
(2)分小组讨论。
(3)小结:
在同一圆里有无数条圆的直径和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5、学生自主学习画圆的方法。
(1)讲述:我们初步了认识圆这种新的几何图形,了解它的一些特征,那么,该怎样来画一个圆呢?
(2)抽生说出不同的画图方法。
(3)让学生自学教材上介绍的利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1 组织学生讨论:利用圆规画图要先确定什么?再确定什么?
2 学生尝试用圆规任意画一个圆。
(4)学生画完圆后,教师引导他们思考:在画圆的过程中,你认为圆心的作用是什么?圆的半径的作用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说一说下面的线段是不是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并说明理由。
P94练一练第1题
2、课本第95页第1题,填表。
3、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
(2)、直径的长度总是半径的2倍。
()
(3)、半径2厘米的圆比直径3厘米的圆大。
()
四、生活中的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