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载水公约和处理技术现状
压载水管理公约
压载水管理公约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运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之而来的是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其中压载水的管理成为了全球航运业的热点问题。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维护全球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国际航运界积极探索压载水管理的有效途径,最终形成了《压载水管理公约》。
一、压载水的概念压载水是指在船舶进入各港口和航行过程中,为了增加船舶稳定性和保持良好的航行状态,船舶所注入的水。
这种水一般来自港口或海洋,含有各种物质,如海水、淡水、污水、生物等。
在船舶进入下一个港口时,这些水会被排放出去,因此,压载水的管理是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一环。
二、压载水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压载水中含有大量的生物,如细菌、病毒、海藻、有害的水母等,这些生物可能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此外,压载水中还可能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油污、化学物质等,这些物质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破坏。
由于船舶数量的不断增加,压载水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愈发明显。
三、国际压载水管理的发展历程国际航运业对压载水的管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海事组织就开始探讨压载水管理的问题,并于1984年制定了《国际压载水管理准则》,这是国际航运业对压载水管理的首个尝试。
该准则规定了船舶在注入和排放压载水时应遵守的标准和程序,但由于其并不强制执行,因此其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1992年,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国际船舶防污染公约》,其中包含了对压载水管理的更加严格的规定。
该公约规定了船舶应遵守的压载水管理标准,要求船舶在注入和排放压载水时应遵守一系列的程序和标准,以确保压载水的质量符合国际标准。
此外,该公约还规定了国际压载水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管理机制,以确保其有效执行。
四、国内压载水管理的现状随着国内航运业的快速发展,压载水管理也成为了国内航运业的重要议题。
目前,国内压载水管理的主要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发展概况
新 设 备 、 新 技 术 的线 索 。
关 键 词 :压 载 水 公 约 ;压 载 水 处 理技 术 ;压 载水 处 理 系统
遵 照 压 载 水 公 约 导 则 一 一 “ 用 活 性 使 物 质 的 压 载 水 管 理 系 统 批 准 程 序 导 则 ( 9 ” , 批 准 过 程 包 括 初 步 批 准 和 G)
可 证 书 , 以 确 认 其 符 合 公 约 D 2 则 一规
( 大连 中远 造 船 工 业 有 限 公 司 ,大连 1 6 5 0 2) 1
提
要 :首 先 介 绍 了 国 际 海 事 组 织 ( M )颁 布 的 《 际 船 舶 压 载 水 及 沉 I0 国
淀 物 控 制 与 管 理 公 约 》 的基 本 内容 生 效 日期 及 性 能 标 准 , 其 次 介 绍 了现 有 的 主 要 船 舶 压 载 水 处 理 方 法 , 并 对 其 优 缺 点 进 行 了 分 析 ; 最 后 给 出 了 目前 符 合
船舶压载 水处理技 术多是源于市 政
排 放 的 压 载 水 中 携 带 的 有 害 水 生 物 会 美 国 、 法 国 和 英 国 等 通 过 国 内 立 法 对
破 坏 生 态 平 衡 , 为 有 效 地 控 制 和 防 止 进 入 他 们 国 家 水 域 的 船 舶 , 压 载 水 必 和 工 业 污 水 处 理 技 术 , 其 应 用 受 到 诸 但
标 准 与 实践
ST ANDARDS & PR ACTI CE
家 的 生 产 商 争 相 研 究 “压 载 水 处 理 技 术 ” 及 相 关 设 备 的 制 造 并 进 行 商 业推广 。
公约 船舶压载水处理
公约船舶压载水处理随着航运行业的不断发展,船舶的压载水处理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压载水是指在船舶运输过程中,进入压载水舱内的水。
这些水源可能来自于海洋、港口、船舶的机舱排水、甲板排水以及船舶广泛的日常活动等多种途径。
压载水中含有大量生物、微生物、污染物等,如果未得到正确处理,将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船舶压载水处理已成为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
船舶压载水处理公约于2004年2月6日在伦敦国际海事组织(IMO)总部通过,自2007年9月8日起正式实施。
公约旨在规范船舶压载水的处理、排放标准并保障船舶压载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安全。
公约适用于所有载重量超过400吨的船舶及其压载水舱的安装、使用和维护。
公约主要内容包括压载水的概念、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的要求、压载水的排放标准等。
其中最重要的要求是确保防止与控制外来生物的交叉污染。
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应该能够彻底清除可能携带的外来水生生物,确保船舶压载水不会作为外来生物的传播媒介。
此外,公约还规定了船舶处理压载水时应遵循的处理程序和压载水排放的标准。
按照公约的规定,船舶压载水排放应满足一定的质量和数量要求,且只能在指定的区域进行,以确保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对于船舶压载水的处理,公约还提出了一些技术要求。
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需要保证能够有效去除船舶内携带的有害物质,确保排放的压载水符合国际标准。
船舶压载水排放时,必须确保满足痕量金属、放射性物质、病菌等相关标准。
此外,船舶压载水处理过程中,也要保证对船舶、船员和环境的安全考虑。
船舶运输业者必须合法地处理压载水,负责任地管理压载水排放以及尽可能地规避对环境和人的危害。
总的来说,船舶压载水处理公约被广泛认为是船舶行业进一步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公约的实施不仅有助于维护海洋环境的健康状态,也有利于保护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
未来,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船舶压载水处理的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将不断更新完善,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环境。
压载水管理公约解读及现状
压载水管理公约解读及现状上海远洋运输有限公司应功伟郦平怿压载水管理公约背景为了控制和防止船舶压载水传播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国际海事组织()于年月日至日在英国伦敦总部召开了船舶压载水管理国际大会。
大会以()决议通过了《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 , ),简称压载水管理公约。
该公约规定的生效条件是,合计占世界商船总吨位不少于%的至少个国家批准年后生效。
压载水管理公约的主要构成《压载水管理公约》由条正文和个附则组成,附则作为公约的技术要求分为部分。
公约正文内容包括:定义,一般义务,适用范围,控制有害水生生物和病原体通过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转移,沉积物接收设施,科学技术研究和检测,检验和发证,对违反事件的处理,船舶检查,对违反事件的调查和对船舶的监督,检查并采取行动的通知,避免对船舶的不当延误,技术援助、合作与区域协作,信息交流,争端的解决,与国际法和其他法律文件的关系,签署和批准,生效,修正程序和退出等。
公约的附则《控制和管理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以防止、减少和消除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转移规则》包括总则(部分)、船舶压载水管理和控制要求(部分)、某些区域的特殊要求(部分)、压载水管理的标准(部分)和检验发证要求(部分)等部分内容。
为使《压载水管理公约》能统一实施,通过制定一系列技术导则提出具体要求。
截至年月召开的()会议,个导则都已经完成,还对其中个进行了修改(见表)。
表导则制定和通过时间注:()该导则于()会议上修订。
()该导则于()会议上修订。
压载水管理公约的要求简述和技术导则公约生效后,船舶应备有一份经批准的压载水管理计划和压载水记录薄。
压载水管理计划的制定应参照以()决议通过的压载水管理和制定压载水管理计划导则(导则)。
船舶压载水的排放应分阶段符合下述标准:压载水置换标准(标准)或压载水性能标准(标准)。
表为实施该标准的时间期限:表标准的公约规定实施日期注:*上述提及的“压载水容量”系指船上用于承载、装填或排放压载水的任何液舱、处所或舱室,包括被设计成允许承载压载水的任何多用途液舱、处所或舱室的总体积容量。
压载水管理解读及现状公约
报告并提交。到达时 ,船舶压载水排放润应处于关闭和铅封状态,在 卫生检查和主管机关打开铅封之前,船舶确保没有在港 I需要排放的 Z ] 压载水。在 P A E河航行的船 舶不能排放压载水 ,只有航行到河的 LT 界限 以外方可排放 。船舶航行到 P A E河的入 口,应通过无线电就 LT 以下信息和有关部门联 系:船位 ( 经纬度 )、最近压载作业的日期和
过7 “ 南极海域压载水更换指南” ,该决议作为公约生效前在南极水 域实施压载水更换作业船舶的通用指南。要求在压载水处理技术成熟 前,南极航 行的船 舶实施更换压载水作为临时措施,同时要 求更换 压载水时应尽可能排空压载舱。更换压载水 的水域应距最近 陆地至少
2 0 l、水 深 至 少 2 0 0 nmi e 0 m。 如不 可 行 ,应 在 距 岸至 少 5 nmi 、水 0 l e
所 述且 存 放于 船 上 的用 于 描述 特 定船 舶 压载 水 管理 过 程 和 实施 程序 的
在 I 通 过决 议 之 前 ,已 经制 定 了有 关 的 法律 。 M0
612 0 0 7年 7月 ,在 ME C 5 P 6上 以 ME C 1 3( 6)决 议 的 形 式 通 P 6 5
20 0 1年 7月 1日 A S对船舶 实施强 制压载 水管理 ,禁止来 自澳大 QI 利亚 1 nmi 2 l e领海 以外的船舶向澳大利亚领海排放 “ 高风险”压载水。 只有在海上使用批准的方法更换 了压载水的船舶在澳大利亚水域排放 压载水是允许的。但同时要求船舶必须持有压载水记录簿并保存所有 的压载水记录,并在港 口国检查官要 求时出示该记录簿。
录系统或者其他记录簿或系统的一部分 ) 该记录簿 中应至少包含 《 , 压 载水管理公约》附录 I I 所要求的信息。压载水记录簿应在完成最后一 项记录后在船上至少保 留 2年 ,并且此后 由船公司至少保管 3年。
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技术研发现状及展望
强国—— 日 本和韩 国, 其次是美 国,作为造船大国向
造船强 国转 变 的中 国 ,其 拥有 的专 利量位 居第 四位 。 比较早 开始 该领 域 的技 术研 发 ,尤 其是 日本在 20— o3 年来 的专利 拥有 量增 幅 明显 ,在 20和2 0年均 赶超 08 0 9 日本 ,这 与韩 国造船技术 综合 实力 一度超 过 日本 成为 世界第 一造 船大 国是分 不开 的 。中 国 自20年起 专利 01
5 2
结合图3 分析可知 ,日本 、美国和德国与其他 国家相 请量排名前l位的公司 ( 0 科研 院所 )。由图4 可知 日 20年期 间研发投人较高;韩国起步相对较晚 , 07 但近 说明两者综合技术和研发实力相对较强。中国大连海 事大学跻身该列,与我国作为六个压载水风险评估示
范 国家之 一 的活动 主要 在 大连进行 有关 。大连 海事 大
、
有关专利 的基本概 念
16年 ,每周 增 加约 2 0 件 专利 ),利 用 “als 3 9 50 0 bl t a w t ”主题 词 ,结 合IC ae r P 分类 号 ,查 找到截 至 2 1年 02
1 专利 优 先权 .
专利优 先权 是指 专利 申请人 就其 发 明创 造第 一次 在某 国提 出专利 申请后 ,在 法定期 限 内,又 就相 同主
总 吨位 占世 界商船 总吨位 的2 . %。与B 66 4 WM公约 “ 占
国际专 利分类 法是 根据专 利 申请 涉及 的技术 方案 所 属 的领 域来 确定 的 ,可以利用 分类 号从宏 观上 确定 专 利 申请 的 内容 ,大 致反 映专 利涉 及 的技术 范 围。
需 要说 明 的是 ,由于从专 利提 出 申请 到专利公 开
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现状研究
另一 类 是 使 用 或 产 生 活性 物 质 的 压 载 可 。 下 介 绍 的 是 三 个 获 得 型 式认 可 证 书 以 2 % 总吨 可 ; 8 占2 . 3
位 ) 准 了该 公 约 , 仍 未 达 到 公 约 生 效 的 水 处 理 系 统 , 批 但 由于 对 环 境 存 在 潜 在 的 有 害 要 求 。 载 水 处 理 系 统 的 研 发 进 程 一 直 是 影 响 , 类 系 统 在 主 管 机 关 进 行 型式 认可 压 该 制约 公 约 生 效 的 一 个 重 要 因 素 。 1 2 压载 水性 能标准 .
皿圆
工 业 技 术
船舶 压 载水 处 理 系统 的现 状研 究
王帅 军 孙永 明 吕伟 马玉麟 ( 上海 海事大学 商船学 院 上海 2 1 0 ) 0 6 3 摘 要: 根据2 o 年 国际海事组 织制定的压裁水公 约, 04 本文综述 了国内, 船舶压裁水处理 系统的研 究现状 , 通过 分析三种符合 国际海 事组 织 压 裁 水 排 放 标 准 的 压 载 水 处 理 系统 的 各 自特 点 , 出 适 合 船 厂 及 船 运 公 司在 近 期 及 远 期 满 足 压 裁 水 公 约 的 最 佳 应 对 系统 。 找 关键词 : 国际 海 事 组 织 压哉 水 公 约 排 放 标 准 处 理 系统 中 图 分 类号 : 6 U6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3 9 ( 0 20 () 0 9 — 2 1 - 1 2 1 ) 3a一 0 4 0 7 7 2
2 准的要求。 标
1 船舶 压载 水公约概 述
1 1 公约 生效条 件 . 2 0 年 2 , 英 国伦 敦 I 总 部 召开 04 月 在 M0
实 的步 伐 ( 如表 1 。 )
读解国际压载水管理公约
读解国际压载水管理公约
国际压载水管理公约是一项重要的公约,用于协调某些国家在压载水管理方面的权利义务。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压载水的操纵权
1、对横切国境的压载水,各国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充分利用该水资源。
2、任何涉及压载水管理的跨国行政和行为,都要按照相关条约和国际法律程序执行。
3、压载水的操纵得到法律保障,不得被任何民族、部落或宗教组织不合理地占用。
二、压载水的环境保护
1、各国都应防止对横切国境的压载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消耗,保护横切国境压载水资源。
2、各国应制定适合自己情况的环境保护措施,禁止无视环保控制的行为。
3、各国应以共同的道德使命,担负起压载水环境保护的责任,致力于
改善跨境河流的生态状态。
三、压载水的数据交流
1、各国应互相分享境内压载水的测量结果和水质信息,以帮助做出合理的压载水管理决策。
2、各国要开展定期的科学调查,为后续的分析与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促进下游国家对上游国家实施的压载水操纵行为的评估与监督。
四、压载水的风险管理
1、各国应探讨有关风险及排灾应急管理方面的合作机制,共同维护压载水管理的有效性。
2、各国应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识别压载水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并开展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
3、各国应改善应急响应机制,针对压载水过多、超标等极端状况准备有效的应急决策。
总之,国际压载水管理公约规定了对受此规定约束的国家,在压载水管理方面的义务,包括操纵权、环境保护、数据交流以及风险管理等
特定领域。
我们期待今后各国以此为基础,通力合作,有效调控压载水资源,为人类社会健康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进展现状
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进展现状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是指对船舶在运输过程中所积聚的压载水进行处理和管理的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和海洋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发展。
本文将从压载水的处理需求、处理技术和进展现状三个方面对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进行介绍。
首先,压载水处理的需求。
压载水指的是船舶在进出港口时所必须船载的水,主要是用来增加船的重量以提高稳定性和适航性能。
然而,由于压载水来自于港口或海洋,可能含有细菌、病毒、海草、沉积物、悬浮物、有机物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有可能对港口、海洋生态环境和船舶运输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需要对压载水进行处理,保证船舶运输过程中不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污染。
其次,压载水处理技术的进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目前常见的压载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
物理处理主要是采用过滤、沉淀、浮选等方法对压载水进行处理。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过滤器或颗粒沉淀器来去除压载水中的杂质和悬浮物;利用离心机和分离器可以将压载水中的油脂和有机物分离出来。
物理处理技术通常适用于处理压载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可以有效去除可见的污染物。
化学处理主要是利用化学反应来处理压载水中的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等有害物质。
例如,可以通过添加氯化物、臭氧、次氯酸钠等消毒剂来消灭压载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利用氧化剂和酸碱中和反应来降解有机物;利用絮凝剂来加速颗粒物的沉淀。
化学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去除压载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污染物,提高水质的卫生安全性。
生物处理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来处理压载水中的有机物。
例如,可以利用厌氧生物反应器或生物滤池来降解压载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利用微生物活性池来促进压载水中有害物质的降解。
生物处理技术具有能耗低、处理效果好、环保性强等优点,逐渐成为船舶压载水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最后,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的进展现状。
随着相关标准和法规的不断制定和完善,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推广。
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进展现状
1 . 压 载 水 处 理 的 基 本 方 法
一
、
远 洋 船 舶 在 航 行 中 , 普 遍 使 用 压 载 水 来 调 整 船 舶 的 吃 水 和 重 心 的 平 衡 , 以 保 证 航 行 的 安 全 。 但 船 舶 在 加 装 压 载 水 的 同时 ,海水 中的一 些生物 也随之 被加 入到 压载舱 中 , 直 至 航 程 结 束 才 被 排 放 到 目的 海 域 。 压 载 水 跟 随 船 舶 从 一
二 、 船 舶 压 载 水 公 约 概 述
1 压 载 水 公 约 生 效 条 件
害 的水生物及颗 粒滤 除掉 。它 一般和其他 方法 配合使 用。
物 理 处 理 法 包 括 紫外 线 照 射 、 超 声 波 、 加 热 处 理 等 。
紫 外 线 照 射 对 灭 杀 海 洋 细 菌 、微 生物 非 常 有 效 ,但 对 外 来 有 害 水 生 物 效 果 不 一 定 好 , 加热 处 理 的 温 度 一 般 可 控 制 在 3 8  ̄ 5 0  ̄ C,持 续 2  ̄ 4 h, 可 灭 杀 大 部 分 生物 ,但 存 在 处 理 时 间 长 、 能 耗 过 高 、热 应 力 大 影 响 航 行 安 全 等 问 题 。 化 学 式 处 理 法 主 要 采 用 的 是 化 学 方 法 或 各 种 化 学 试 剂 ,常 见 的 有 臭 氧 处 理 、 氯 化 法 、 羟 基 自 由法 、 过 氧 化 氢
2 . 船 舶 压 载 水 性 能 标 准
国内外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现状分析
-4-科学技术创新2019.06国内外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现状分析何德涛(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摘要:船舶压载水能保证空船的稳定性,对船舶的安全航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压载水带来的外来物种入侵所带来的生态问题的日益关注,压载水的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本文研究了国内外船舶压载水的处理技术和处理系统,对其进行了现状分析,希望可以推动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与系统的发展。
关键词:国内外;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现状中图分类号:U69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390(2019)06-0004-02在国际贸易中,百分之八十的贸易通过船舶进行运转。
为了保证船舶不倾覆,船舶需要保持一定的吃水深度,因此需要在船舶底仓的位置注入一定的海水,以增强船舶在载货时的抗风浪能力,然后释放海水,这种海水叫做船舶压载水。
1船舶压载水公约概述2004年2月在伦敦国际海事组织总部举行的压载水和底泥管理外交会议最终通过了《压载水和底泥控制和管理国际公约》。
《公约》生效的条件是至少有30个国家批准《公约》,这些国家加起来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35%以上叫《公约》规定,2016年所有远洋船只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而安装在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必须通过国际海事组织或主管机关批准类型叫2国内外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船舶压载水作用是为了保证船的稳定性和和航行安全,具体目的如下:调整船舶的稳心高度;控制船体变形,使船体震动下降;使空舱适航性提高。
船舶压载水的分类及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一般有两种船舶压载水:油罐压载水和货舱压载水。
压载水或货舱排出的洗涤水是有毒液体的主要来源,主要由化学船舶引起。
排入海洋的有毒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千差万别,其影响的程度和形式也千差万别。
一些会沉到海底,一些会浮在水面,一些会很容易与海里的物质反应,一些会很快消散在海里,它们的危害也是不同的。
国际船舶压载水管理条例要求国际海事组织的国际条例规定,船舶压载水的处理必须按照安全、效率、环境保护、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的规则进行叫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成功开发或开发了60多个系统,包括瑞典的Alfa Laval Pure压载系统、韩国Techcross Electro Clean系统和日本日立Clear压载系统。
国内外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现状
2、化学污染
船舶压载水中的化学污染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化学污染主要来源于燃油、润 滑油、清洗剂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毒性作用,并对目 的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因此,在船舶压载水处理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 施去除这些化学物质。目前,常用的化学污染处理方法包括吸附、沉降、分解等。 其中,活性炭吸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溶解在水中的有 害物质。
3、防腐涂层的性能要求
船舶压载舱的防腐涂层需要满足多种性能要求。首先,涂层应具有良好的耐 腐蚀性,能够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长期保持稳定。其次,涂层应具有优良的耐磨 性,能够抵抗货物和海水的冲击。此外,涂层还应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绝缘性, 以应对船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温度变化和电化学反应。
4、防腐涂层的研究与发展
一、国外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现 状
国外的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发展较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紫外线消毒技术 和臭氧氧化技术。紫外线消毒技术利用紫外线的辐射作用破坏微生物的DNA,从 而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臭氧氧化技术则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去除压载水中的 有害物质。
此外,国外的一些新兴技术也引起了广泛。例如,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 学开发了一种利用超声波和过氧化氢联合处理船舶压载水的方法,可以有效去除 污染物和有害生物。另外,挪威科技大学采用了一种名为“DeepOcean”的船舶 压载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利用射流混合和曝气技术改善压载水的水质。
目前,针对船舶压载舱防腐涂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新型的防腐涂料和优 化现有涂层的性能。例如,使用具有优良耐腐蚀性的环氧树脂涂料、聚氨酯涂料 等;应用新型的表面处理技术,如超高压水射流除锈、激光熔覆等;以及对涂层 的固化工艺进行优化,提高涂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5、防腐涂层的未来展望
船舶压载水的处理现状及进展
科技视界
船舶压载水的处理现状及进展
王时悦 渊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袁中国 北京 100088冤
揖摘 要铱船舶压载水可保证空载船舶的稳定袁对船舶安全航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遥 随着人们对于压载水所带来的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 生态问题的关注不断提升袁船舶压载水的处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遥本文就压载水的管理方法及处理系统情况进行研究袁为船舶压载水问题的研 究提供参考遥
广大船东可根据不同船型尺寸尧布置尧种类及航线的需要袁综合考 虑工作能效尧装船可行性尧机械运行成本尧对船舶的总体影响等选择合 适的处理系统遥
3 小结
目前国际上包括我国对于压载水问题的关注度都在持续发酵袁对 于压载水管理技术的研究的生效袁船舶压载水的处理真正有约可依尧有法可治时袁彻底解决 船舶压载水引起的环境尧生态问题的目标将日渐实现遥
主要是通过机械物理方法去除压载水中包含泥沙尧 块状垃圾尧可 见生物等较大颗粒物质遥排放压载水时袁对于 50 微米以上的生物多采 用过滤尧气旋等简单的固尧液分离方式进行分离遥其中过滤是利用固定 式筛网或带有自动反冲洗功能的迭片过滤超过特征尺寸的固体物质袁 气旋分离是利用高速水流产生的离心力使悬浮液中的固体沉降分离 的技术遥 员援员援圆 深度处理要要要灭活去除小尺寸微生物
主要使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介于 10~50 微米之间的微生物遥常 见的物理方法有加热处理尧巴氏尧空化技术尧紫外线尧脱氧尧超声波或絮 凝曰化学方法有臭氧尧氯化尧过氧化氢尧电解氯化尧二氧化氯尧过氧乙酸尧 维生素 K 等遥
以下详细介绍几种处理方法院 物理处理方法院 加热法需安装加热装置袁 通过将压载水加热的方法杀死水中生 物袁这种方法能杀死主要生物袁但对处于休眠状态的孢子不能起到有 效作用遥 随环境水温不同所需能源也不同袁处理时间相对较长尧能耗 大袁另外若压载水排放时标准水温控制不当袁也可能对停泊海域生物 造成损害遥 巴氏杀菌法能有效杀死压载水中存活的微生物袁但需改变船的控 制系统袁将使船舶产生热应力袁影响船舶的航行安全遥紫外线处理压载 水法也可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袁但其有效性受到水体混浊程度的影 响袁对于较混浊的压载水却无法达到预期结果遥 空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船舶压载水通过孔板时受到阻碍袁使得压 力骤减袁流速剧增袁当压力降低到某一临界压强以下时袁即空化初生压 (一般为相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会产生大量的空化泡遥 随后液体 喷射扩张袁压力值逐步恢复袁空化泡在正压作用下瞬间溃灭袁一般仅持 续几微秒袁从而在该点渊即热点冤产生瞬时高温高压袁发生空化遥通过空 化技术袁压载水内的有机物可直接热解或与水热解生成的羟基自由基 反应遥 该项技术真正做到绿色无污染袁且设备简单尧能耗低曰但其对管 路腐蚀性较大遥 化学处理方法院化学处理法的优点是机械结构简单易用尧低能耗尧 低成本遥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多为通过化学注射泵直接输送到主压载水 泵的方式向压载水中添加化学物质袁以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曰或通 过改变压载水中部分物质的化学结构抑制压载水中微生物的生长袁从 而达到处理效果遥 化学试剂主要包括臭氧尧氯或氯化物尧过氧化氢尧羟 基自由基等袁它们对压载水中微生物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遥 由于不同 的海洋微生物需要不同的化学物质来处理袁为达到理想的效果袁常需 要添加多种化学物质袁这些化学物质在运输尧存储的过程存在着一定 的风险袁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会对管路尧船体等相关部件造成腐蚀影 响船舶的性能或排放入海造成二次污染遥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袁多数船 舶采用电解氯化法处理压载水袁其工作原理如下院在电解水的过程中 通过电化学反应杀灭电解水中的海洋生物体袁杀菌消毒由电势尧次氯 酸钠和氢氧基产生电化学氧化直接进行袁它消毒杀菌效果好袁使用方 便袁可以进行预过滤遥此法袁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袁占用船舶空间小袁能够 满足 IMO 规范 D2 生物性能标准要求遥 员援圆 压载水更换 压载水更换是指在船舶驶入目的港之前袁在远离岸线的海域将压
《压载水公约》履约难点及对策
《压载水公约》履约难点及对策宋朋飞摘要:《压载水公约》的通过和生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预示着包括海事部门在内的航运业各个方面都将面临挑战。
揭示海事部门面临的一些挑战,包括在执行D-2标准方面法规和技术的不完善、港口国监督的难点以及港口接收设施和检测实验室的短缺,并提出立法、设施建设以及技术合作方面的一些对策,为有效和准确地实施公约提供建议,从而实现保护海洋环境的目标。
关键词:压载水公约;海洋环境;港口国监督;技术合作DOI:10.16176/ki.21-1284.2020.04.005一、背景介绍船舶运输是全球物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运输货物期间,有害的生物和病原体通过压载水被引入其他国家海域。
长期以来,海洋生物入侵一直被认为是海洋生态环境的几种重大威胁之一,对生物多样性和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不可逆转的影响。
研究表明,截至2014年,已有24种鱼、虾、贝、藻类等海洋生物,8种病菌,21种赤潮生物,16种污损生物进入渤海。
某些外来海洋生物入侵已对局部区域造成严重破坏,导致当地物种消失、生态结构失衡。
[1]为解决这一问题,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2004年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简称《压载水公约》),并于2017年9月8日生效。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涉及生物学、机械和电气工程、船舶建造等多个学科)以及各方经济利益的影响,公约经过很长时间才最终通过并生效,这也预示着公约的有效实施会经历艰难的历程。
二、履约难点1.取样和分析压载水的取样和分析是履约重点,也是阻碍港口国监督进行详细检查的主要原因。
首先,目前公约的G2导则为主管机关提供了针对D-1标准和D-2标准的技术取样程序,但G2导则很多规定较为模糊,例如,对于样品的取样量、保存方法和时间、指标性分析的阈值以及超出阈值范围多少后采取详细分析方法都没有明确规定。
由于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标准和指南,执法人员在对船舶检查过程中往往不对压载水取样或者用不正确的方法取样,导致下一步对压载水的检测无法有效开展[2]。
压载水接收设施的现在和未来--压载水公约下压载水接收设施立法问
压载水接收设施的现在和未来——压载水公约下压载水接收设施立法问题及实施建议曾超摘要:与船上的压载水处理设施相比,压载水接收设施具有许多优点,比如效率更高,经济和环境优势更强。
但是由于压载水管理公约中关于压载水接收设施的相关检验要求不完整,缺少良好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导致各国对于压载水接收设施的建设十分保守,无法彻底解决压载水公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简要介绍压载水接收设施,分析建设压载水接收设施的必要性,重点分析当前压载水公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履约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压载水管理公约;压载水接收设施;立法问题;履约分析DOI:10.16176/ki.21-1284.2020.02.009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灾难性的后果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注[1]。
作为全球航运监管机构,国际海事组织(IMO)自3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解决压载水排放引起的外来生物入侵问题,以减少和最终消除有害水生物的转移对环境、人体健康、财产和资源引起的风险。
2004年2月13日,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简称“压载水公约”),该公约已于2017年9月8日正式生效,我国也在2018年10月22日向IMO递交了加入公约函,并已于2019年1月22日对我国正式生效。
根据压载水公约,船舶除了使用压载水置换和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外,还可以利用包括接收设施在内的其他方法来处理压载水,“只要该方法确保至少具有保护环境、人类健康、财产或资源相同的水平且经本组织原则批准”。
然而,从压载水置换角度来说,其对船舶稳性安全产生了巨大风险,且只是压载水处理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标准。
同时,由于航线、船舶空间、能耗、成本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传统的船舶压载水处理设备不适用于所有船舶,且不能在所有状态下达标排放。
压载水置换和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均对公约的履约、船舶安全及港口国监督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很多研究机构开始将重心放在码头和港区,通过理论论证和实验论证等方式开展压载水接收设施的研究工作。
船舶压载水的处理现状及进展
生态问题 的关注不断提升 。 船舶 压载 水的处理技术也在不 断发展。 本 文就压载水的管理 方法及处理 系统情 况进行研究 , 为船舶压载水 问题的研 究提供参考 。 【 关键词 】 压栽水 ; 管理方法 ; 处理 系统
Tr e a t me n t St a t u s a n d De v e l o pme nt Of S hi p s "Ba l l a s t W at e r W ANG S hi - yu e
科技・ 探索・ 争l 毫
S c 科 i e n c e & 技 T e c h 视 n o l o g y 界 V i s i o n
船舶压载水的处理现状及进展
王 时悦 ( 交通 运输 部水 运 科学研 究 所 , 中国 北京 1 0 0 0 8 8 )
【 摘 要】 船舶 压栽水可保证 空载船舶 的稳 定, 对船舶安全航行起 着至 关重要 的作 用。随着A4 / 1 对于压载水所带来的外来物种入侵 造成的
c o n t i n u o us i n c r e a s e o f 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p r o b l e m wh i c h i s c a u s e d b y t h e i n v a s i v e a l i e n s p e c i e s o f Ba l l a s t Wa t e r , t h e t e c h n i c a l me a s u r e s o f b a l l a s t wa t e r t r e a t me n t i s a l s o de v e l o p i n g a l l t h e t i me .T h i s p a p e r ma k e a s t u d y o f t h e ma n a g e me n t me t h o d o t b a l l a s t wa t e r a n d i t s t r e a t me n t s y s t e m,t o p r e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s t u d y o f s h i ps ’b a l l a s t wa t e r .
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进展现状
关键部件有过滤器、控制单元和 EUT 处理单元(催化单
元和超声波单元)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十三分。
国产压载水处理系统
BalClor 压载水处理系统 BalClor 压载水处理系统 由中国船级社与青岛双瑞公司联合研制 国际海事 组织的最终批准,这是中国第一家获得 CCS、BV、 DNV、NK 的型式认可USCG 的 AMS 临时认可 过滤、电解和中和三步采用模块化设计运行成本和
Back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十三分。
基本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法
有加热处理、紫外线照射、超声波、氮气、
高压电场灭火、Y射线磁化等方法
化学处理法
通过向压载水中施加化学试剂, 或者通过改变压载水中部分物 质的化学结构,从而抑制了压 载水中微生物的生长,达到处 理效果
机械分离法
过滤或离心分离等技术将有害的 水生物及颗粒滤除掉
2、在物理处理法中值得一提的是空化技术。空化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当船舶水通过孔板时,将 受到阻碍,使得压力骤减,流速剧增,当压力降至空化初生压(一般为相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时 就会产生大量的空化泡。随后液体喷射扩张,压力值逐步恢复,空化泡瞬间破灭,从而产生空 化。在液体中,当压强降低到某一临界压强以下时,就会产生空化泡,这些空化泡在正压作用 下溃灭,其溃灭过程仅持续几微秒,从而在该点产生瞬间高温高压,该点即所谓热点。热点处 的有机物可能直接热解,也可能与水热解生成的经基自由基反应。
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
进展现状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十三分。
答辩纲要
压载水简介 01 处理技术 03 技术展示 05
02 公约概述 04 研发进展 06 影响作用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十三分。
2024年船舶压载水系统市场发展现状
船舶压载水系统市场发展现状概述船舶压载水系统是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用于调整船舶姿态、保持平衡以及增加船舶稳定性的重要装备。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和船舶运输量的增加,船舶压载水系统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本文将分析船舶压载水系统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对市场的前景进行展望。
发展现状市场规模船舶压载水系统市场在过去几年里保持着稳定的增长。
根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船舶压载水系统市场规模达到了X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XX亿美元。
这一增长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
市场驱动因素船舶运输量的增加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增加,船舶运输量也在逐年增加。
这使得船舶压载水系统的需求量不断提升,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船舶安全意识的增强船舶在海上运行面临着一系列的安全风险,如大浪、风暴等。
船舶压载水系统能够通过调整船舶的姿态和重心来增加船舶的稳定性,减少翻覆的风险。
船舶安全意识的提高也促使了船舶压载水系统市场的增长。
市场挑战因素技术难题船舶压载水系统的开发需要克服一系列的技术难题,如船舶压力均衡、压载水储存和释放等。
这些技术难题限制了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进程。
环境保护压力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船舶运输行业也受到了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的约束。
船舶压载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一定的压载水,如果处理不当将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船舶压载水系统市场在环保压力下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市场前景技术发展趋势自动化控制系统传统的船舶压载水系统往往由人工操作控制,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未来船舶压载水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船舶压载水系统的精确控制和优化管理,提升系统的效能和安全性。
新材料的应用船舶压载水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水压力,因此对材料的要求也相对较高。
传统的船舶压载水系统主要使用钢材作为结构材料,但其重量较大。
未来,随着新材料的应用,轻质高强度材料将逐渐取代传统材料,提升系统的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1月1日之前
2016年1月1日开 始
2009 年 1 月 1 日 2010年1月1日
﹤5000m3
2012年1月1日之前
2012年1月1日开 始
2010年之后
﹤5000m3
2010 年 1 月 1 日 开
始
2010 年 1 月 1 日 2012年1月1日
﹥5000m3
2016年1月1日之前
G14 指定压载水更换区域的导则
船舶检查(第9条)
1 适用于本公约的船舶,在另一当事国的任何港口或近岸装卸站时,应
接受该当事国正式授权官员的检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本公约的要求。 除本条(2)条规定以外,任何该种检查应限于: (a) 检验船上是否有有效证书,如有效应被接受;和 (b) 检查压载水记录簿,和/或 (c) 根据本组织即将制定的导则对船舶压载水进行取样。但对样品进 行分析需要的时间不应作为延误船舶营运、行动或离港的理由。
实验室 申请IMO 型式认可 研发成功 初步批准 岸基测试
申请IMO 最终批准
型式认可 船上测试
IMO最终批准 型式认可证书
使用活性物质的方法
G5
压载水接收设施的导则
G6
压载水更换导则
G7
压载水公约A-4下的风险评估导则
G8
压载水管理系统认可的导则1
G9
使用活性物质的压载水管理系统批准的程序
G10 原型压载水处理技术项目的批准和监督导则
G11 压载水更换设计和建造标准的导则
G12 有利于船上沉积物控制的船舶设计和建造导则
G13 包括应急情况下压载水管理附加措施的导则
对船舶的要求
• 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 • 国际压载水管理证书 • 压载水管理计划 • 压载水记录簿 • 应对港口国检查 (证书和文书,取样点和协助取样)
对船员的要求
• 高级和普通船员应熟知其在供职船舶实施其具体压 载水管理方面的职责并应熟知与其职责相应的船舶 压载水管理计划。
压载水处理技术的要求
大连海事大学 2012年5月
压载水公约
• 国际海事组织于2004年召开的国际船舶压载水管 理大会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及其沉积物控制 和管理公约》(以下简称压载水公约),其中对于 公约生效的条款规定为:占世界商船吨位35%的3 0个国家批准的12个月之后生效。
• 截至2012年3月31日,占商船总吨位26.46%的33个 国家加入。
相关的导则
• 压载水公约通过以来,IMO已经制定完成14个技术导则(G1-G14)以及南极条约区域压 载水置换导则。
• IMO第25届大会还通过决议A.1005(25),为2009年建造的船舶制定了一定的履约宽限 期(到第2个年度检验实施D2标准,但不得迟于2011年12月31日)。MEPC61还散发了B WM.2/Circ.29/Rev.1通函,对压载水公约B-3.1条关于D2标准实施日期予以澄清。
对船旗国的要求
• 压载水管理系统型式认可 • 国际压载水管理证书的发证 • 审批压载水管理计划 • 原型压载水处理技术审批
• 使用活性物质的压载水管理系统,在船旗国主管机关型式 认可之前应经国际海事组织的初步和最终批准。
对港口国的要求
• 港口国检查(证书和文书+取样和分析) • 沉积物接收设施 • 指定压载水更换区域 • 压载水管理的免除(风险评估后) • 紧急情况下提出附加措施
• 公约最终目的是要求船舶实施压载水处理以满足基于存活生物 和微生物浓度的压载水排放标准-D2标准。D2标准的生效时间根 据船舶建造的时间和压载能力。
• 在此之前可以采用满足D1(更换) 标准作为替代措施。
相关导则
G1
沉积物接收设施导则
G2
压载水取样导则
G3
压载水管理等效符合的导则
G4
压载水管理和制定压载水管理计划的导则
2 如果船舶未持有有效的证书或有确凿证据表明:
(a) 船舶的实际状况或设备不符合证书资料,或 (b) 船长或船员不熟悉船上压载水管理的基本程序,或未执行该程序
,则可以进行详细的检查。
3 根据本条第2款规定,进行检查的当事国应采取措施保证船舶不排放
压载水,直到该排放对环境、人类健康、财产及资源不构成有害影响
.2 大肠杆菌,小于250 cfu/100 mL; .3 肠道球菌,小于100 cfu/100 mL。
D1和D2标准适用的时间表
建造日期
压载能力
符合D1更换标准 符合D2处理标准
1500m3-5000m3 2014年1月1日之前 2014 年 1 月 1 日 开
2009年1月1日之
始
前
﹤1500m3 ﹥5000m3
• 对船舶和船员安全 • 对环境无害 • 生物有效性 • 操作上可行 • 符合成本效益
D1标准
• 满足第D-1条标准进行压载水更换的船舶应: • .1 如果可能,在距离最近陆地至少200海里和
水深至少200米以上处,按照本组织制定的导则 进行压载水更换。 • .2 根据本条第1.1款不能进行压载水更换的船 舶,其压载水更换须考虑第1.1款所述的导则进 行并尽可能地远离陆地,在任何情况下距离最 近陆地不得少于50海里和水深不得少于200米。
D2标准
• 按压载水公约规则D2的规定,实施压载水管理的船舶排放 的压载水中,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50μm的存活生物应少 于10个/m3;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0μm、且小于50μm的 存活生物应少于10个/ml,对指标微生物的排放不应超过 下述特定的密度:
.1 有毒霍乱弧菌(O1和O139),小于1 cfu/100 mL或小于1cfu/1克浮游动物(湿重) ;
2016年1月1日开 始
2012 年 1 月 1 日 之 ﹥5000m3
2012 年 1 月 1 日 开
后
始
D2标准适用的时间的解释
• 追溯性适用 • 对于不同年份建造、不同压载水容量的船舶适用的时间不同 • 不优惠条款
压载水处理技术分类
• 使用活性物质的方法 • 不使用活性物质的方法
压载水管理系统的批准和型式认 可
压载水公约核心内容
• 压载水公约的核心技术内容是压载水管理。 “压载水管理”系 指用机械、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单独或联合使用以清除、 无害化、或避免加载和排放含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压载水和 沉积物。从该定义理解压载水管理主要就是对压载水进行处理 ,从而避免船舶通过压载水传播和转移外来生物和病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