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咏物诗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题模式 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分析表现手法,具体 分析事物的特征
第3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注:漏: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 • 词中所刻画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反衬、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识特点—析情志
1、判断诗歌中描写的主要
命 意象(物象)是什么。 题 2、分析意象(物象)或抒 形 情主人公的主要形象特征。 式 3、分析诗歌的主要表达技
巧。 4、分析诗歌的所蕴涵的思 想情感或主旨。
咏物诗标志
1、以物象为题,如《小松》、 《子规》
2、咏(题、赠、赞)+物象,如 《咏梅》、《赏牡丹》
如何赏析咏物诗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 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 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 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 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常见思想或情感:
• 1、品质高洁,坚贞不屈,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求 高位,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坚贞自守)
• 2、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志向高远,坚忍不拔, 勇往直前
• 3、身处逆境、孤危,但仍有宏伟抱负或力挽狂澜的坚 定信念;
•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 • 5、游子思乡、思人的相思之苦; • 6、人生短暂的感叹; • 7、逍遥闲适、乐观旷达 • 8、对所咏之物的喜爱; • 9、有时也用来表达某种理趣。
白 云 泉 (白居易 )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2)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 试简要分析。
答: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手法),
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 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 社会风浪(分析),言浅意深,理趣盎 然(作用)。
2013天津卷)《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喻人)
1、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

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 也就是说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

加以发挥。 2、不同的诗人其处境、性格、思
想等的差异,故同咏一“物”,而
主题大多各异。
3、阅读时须认真揣摩诗人所托之
情,所言之志,可借助诗人生平、
注解等。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 诗歌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 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 情(步骤三)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 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 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 清玉洁之质。
咏物诗鉴赏
小试身手,判断下列哪首是咏物诗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
作者对坚贞品格的追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注: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时逢安史之乱,诗人一 直戍守边关。
花开不并百花丛,
待到秋来九月八,
独立疏篱趣未穷。
我花开后百花杀。
宁可枝头抱香死,
冲天香阵透长安,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 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 不中。
1、这两首诗中的菊花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
物的 特点
“新茎犹枯”还很柔弱,
未完全复苏;“高架复扶” 杂乱攀附,需要照顾扶持
通过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
①韩愈于贞元十九年12 情与志 需要人多加呵护培育,表
月被贬谪阳山县,元和 元年遇赦赴江陵待命。
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 人援引的心情。
他于旅舍中题本诗。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②“支离”,指葡萄不 规则的攀络状态。
艺术 手法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 外在特征: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
(环境特点) “乐游春苑”、“舞筵”,
春之柳的繁盛。
“清秋”、“斜阳”、“秋蝉” , 秋之柳的稀疏衰落,一派凄凉 。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与志。
《小松》 杜荀鹤 情与志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以小松喻人,刻画“小 松”形象,借以象征出 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 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 也批评“时人”的以身 势取人,目光短浅,趋 炎附势
艺术 手法
托物言志、对比(时 人对“小松”的前后
态度)、比喻(小松


1、事物特征:
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


郑思肖(南宋)
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 决不被北风吹落。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2、所言之志:
宁可枝头抱香死, 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
何曾吹落北风中。 高脱俗。表达自己表达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和忠贞爱国的情怀。
示不忘故国。)
艺术 手法
托物言志 拟人
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 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 或者远大抱负,老当益壮的情怀。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①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 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1、形象特点: 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两首诗“柳”的形象有何不同?各自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嫩于金色软于丝”和“曾逐东风拂舞筵”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这两首诗共同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1)白诗中的柳是春日之柳,李诗中的柳是秋日之柳; 白诗表达了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被埋没的感慨,李诗则 表达了自伤身世、自感迟暮的思想感情。
咏物诗鉴赏步骤: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声色形味、 活动心 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
2、体悟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志(由物及 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借物喻人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比喻、象征、对比、烘托、拟人、 借代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由物及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契合点
诗人少年得志, 老来沉沦失意
诗人处境:诗人年轻时怀有远大抱负, 17岁中进士,后 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 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一生襟抱未曾开。”
所言之志:作者以柳自喻,借春柳之荣,秋柳之衰, 构成强烈的反差。叹己之少年得志,老来沉沦失意。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 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 士考试,不中。
1、事物特征:
在百花凋谢后,菊 花盛开,香透长安。
2、所言之志:
抒发了自己的凌云 壮志,不甘为人下 的远大抱负。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物的 特点
与同伴离散、想念 同伴、孤独、渴望 跟同伴相聚的孤雁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情与志 与家人离散、想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念家人、渴望与
家人亲友团聚
注:写作于安史之乱之后, 艺术 以物喻人,拟人,
暂时寓居夔州。
手法 对比
葡萄 韩愈 新茎未遍半犹枯, 高架支离倒复扶。 若欲满盘堆马乳, 莫辞添竹引龙须。
(2)前句比喻,后句拟人。
(3)共同运用了托物言志和对比手法。白诗托“西角荒 园”的春柳抒发人才不得其位的感慨,李诗托清秋之柳发 迟暮之叹;白诗以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作对比,李诗以春 日之柳与秋日之柳作对比。
• 托物言志的“志”可指感情、 志向、情操、爱好、愿望、 要求等,
• 托物抒情的“情”专指热爱、 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 感情。
战 思乡 乱 同情百姓 图 渴望休战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看描写对象,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 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写景诗中多是 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 分。
2、看作用,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 托作者的情志理;而写景诗中景物描写是通过 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 思想感情。
2、所言之志: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
何外在凭借。
3、手法:
托物言志 象征
借蝉声远传无需借秋风的特点,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洁的 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和对才华的高度自信。
物的 由小到大,不被人注意,但 特点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2句)
作者以梅自喻,托物言志,展示了一个孤寂 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小结: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
三步到位: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分析表现手法
第3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象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 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 感。
• 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 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步骤一)
词人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沙洲” 等冷色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 “孤”“惊”“回”“恨”“寂寞”等富有情态的 字词极写孤鸿之神态和心理。 (步骤二) ,
诗人以孤鸿自比,表达自己幽居清冷的心境和不甘 随俗的高洁品格。(步骤三) 。
2、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 云 泉 (白居易 )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 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 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诗人以 “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 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 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 独白。
以物喻人,比喻 (“龙须”喻葡萄 的藤蔓)
画菊 郑思肖
物的 不随俗不媚时,傲
花开不并百花丛, 特点 骨凌霜,宁死不屈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情与志
不愿同流合污, 坚守高尚节操, 宁死也不委曲求
全的坚贞不屈。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 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 词科元兵南下,忧国忧 民,上疏直谏,痛陈抗 敌之策,被拒不纳,痛 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 终身未娶。宋亡后,他 改字忆翁,号所南,以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拟人、对比
(主旨)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这是咏柳寄慨之作,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
咏物诗的鉴赏思路: 物的特点 艺术手法 寄托的情与志
•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 1、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 2、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 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 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坚持 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北陂(bēi)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骤一 •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
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 强调杏花的傲岸不屈的品行(步骤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