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咏物诗鉴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咏物言志诗鉴赏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咏物言志诗鉴赏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 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词刻画了梅什么形象?表达了词人 什么思想感情?
外在
物 特征
的 特
内在 特征

生长在荒僻之处,寂寞开放, 无人欣赏,备受风雨摧残
不慕虚荣, 始终保持芬芳高洁的品行
寓意: 表达了诗人虽遭排挤打压,但仍然坚持操
守,终生不渝的心志。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赏咏物绘言源自寄 寓尽 天 下志 诗
世 间
万 物

感态


一、含义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
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 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 情(精神、品格、理想、情感) 的诗歌。
咏物&写景
区别 类别
描写对象
作用
咏物 一般只有一个主体 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
描写对象,主要描 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
写此物的特点。 情。
谢谢观赏!
写景 大多是由多个景物 通过一幅画面,渲染
构成一幅总体的画 一种气氛,从侧面烘
面,没有主次之分。 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考查方向
➢形象 ➢手法
描写(正面、侧面)、抒情、 对比、衬托、象征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思想情感 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借物讽世、借物喻理
➢语言
赏牡丹 刘禹锡 (唐)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释】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 (今江苏徐 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 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 分)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咏物诗歌鉴赏

咏物诗歌鉴赏

咏物诗歌鉴赏
嘿,你知道吗,咏物诗歌就像是一个个神秘的小盒子!里面装着诗人对各种物品的独特情感和深刻洞察。

比如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简单的几句诗,就把梅花在严寒中独自绽放的坚韧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不就像生活中的那些坚强的人吗,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就像隔壁的王大爷,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能笑着面对。


再看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写的石灰,经历了那么多磨难,却依然从容淡定。

这不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品质吗?(想想我们自己,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唉声叹气,真该好好反思一下。

)每一首咏物诗歌都像是诗人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它们用最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最深刻的情感和寓意。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把柳树的柔美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那柔软的柳枝就在眼前随风摇曳。

(就好像跳舞的小姑娘,身姿轻盈优美。


我们在欣赏咏物诗歌的时候,不就像是在和诗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吗?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能理解他们通过物品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咏物诗歌还像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子。

当我们读到“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时,是不是也会反思自己是否过于在意别人的眼光,而忽略了内心的坚守呢?
总之,咏物诗歌是诗歌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展现了世间万物的魅力和意义。

我们应该用心去欣赏,去感受,去领悟其中的美好和智慧!咏物诗歌真的太奇妙了,太让人着迷了!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

高中语文-咏物言志诗鉴赏

高中语文-咏物言志诗鉴赏

海棠 (宋)苏轼
惜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 惆怅阶前红牡丹,
香雾空蒙月转廊。 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 明朝风起应吹尽,
故烧高烛照红妆。 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 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这二首诗都写到了“把烛赏花”的情景,但表达 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苏诗先写东风微微地吹拂,海棠花 透出高洁美丽的光泽,散发阵阵幽香,使人有空蒙迷茫 之感。这时,月亮已转过曲折的走廊,照不到海棠花了。 诗人只怕那花儿在深夜里也会睡去,自己更加寂寞,所 以点燃起明亮的灯烛,照看着那一簇簇红艳艳的海棠, 表达了作者对盛开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
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感情1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 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 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 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⑴试析“曾逐东风拂舞筵”中“逐”字的精妙之 处。 ⑵试析这首诗对比的表现手法。 ⑶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因此,一拙万事皆妨。二句字字是说己,却 无字不是讽世,反语藏锋,颇多余韵。
• 末联将诗意再推进一步。虽然琴棋二物始终 相随,方直之品持守不变,却只落得小斋独 处,无关乎国家兴亡了。感慨由一己浮沉提 升到了家国兴亡的高度,诗境更高了。方直 主人无关国家兴亡,那么什么样人占据着有 系国家兴亡之重位呢?联系到徽宗以来,蔡 京等“六贼”当路,国事日非的时局,更可 体会到这联感慨之深。但表现上又是多么含 而不露.这联同时又回扣首联的琴棋,使首 尾紧密关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咏物抒怀诗含解析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咏物抒怀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8 咏物抒怀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古人很喜欢咏物,据统计,仅《全唐诗》已存咏物诗6261首,其中初唐504首,盛唐746首,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

咏物诗最多的在盛唐时期。

一、主要特点1、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

”屠隆在《论诗文》中认为:咏物诗“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如:古诗中虞世南的《咏蝉》、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和李商隐的《蝉》等咏物诗。

又如左河水的《咏棉花》:“不恋虚名列夏花,洁身碧野布云霞。

寒来舍子图宏志,飞雪冰冬暖万家。

”短短四句托物言志特征明显。

2、充分运用形象思维无论是虞世南想表达高洁也好,骆宾王想表达怨情也好,李商隐想表达孤清也好,都不是直说,都是通过对蝉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出来的,这就不生硬,不直白,能够让人有生动的想象。

写诗,必须注重形象思维,必须写得鲜活生动,只有这样,才是文学作品而不是报告也不是论文。

在这个意义上,所有的诗歌都或多或少具有此类特点。

3、形象思维都是经过理性思维烛照过想通过一首诗表现什么样的思想内涵,作者是应当明白的。

在形式上怎么才能表达好这样的思想内涵,用什么样的构思和章法安排,这也离不开理性思想。

当然,这样的思维,有些是在潜意识中完成的。

写诗,不仅要有对诗的感觉,而且要掌握写作的要领,对所写内容本身的规律及诗的文本要求,要有熟悉的掌握。

只有从理性上理解了,认识了,才能从形象上更好地感觉和表现。

4、诗都是物情交融的产物上述三首诗都写到蝉,也都表达了情。

虽然有的是直接表达,有的是曲折表达。

咏物诗,必须有物,没有物就称不起咏物诗。

但只简单写物不行,还要有人的思想情感作其灵魂。

【古诗鉴赏】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一):咏物诗

【古诗鉴赏】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一):咏物诗

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一):咏物诗咏物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比喻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一类诗歌。

【一】特征感知首先,咏物诗要能逼真地写出所咏之物的特征,并能深入其里,摄出事物的神韵、品格来,即要做到“神似”。

画菊南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其次,在欣赏咏物诗时,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再者,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手法的不同,往往能反映出所咏之物与诗人自我形象融合的深浅程度。

菊花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二】知识储备1、咏物诗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物喻人、形神兼似的咏物诗,如《画菊》《石灰吟》等;另一类是描摹形象、只求形似的咏物诗,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的《咏柳》等。

2、咏物诗典型表现手法: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修辞手法:拟人、比喻、双关等。

3、从《离骚》开始赋予美木香草以人的高洁品质,经后世传承发扬,已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情结,用所咏物的特征表达高洁情操或积极的理想追求的主旨。

【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

秋空一碧无今古。

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

人间多少闲狐兔。

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翻译:几座山峦险峻肃杀,在广阔平原上秋风迅猛急速地掠过大地。

天空澄清静谧古今不变。

醉酣敞开貂裘,约略记得当年打猎时呼鹰逐兽的事情。

男儿的空有一身武功绝技来和谁一争高下呢?年老了仍然意气飞扬,因为人间还有多少狐兔啊!月黑天的时候,正是鹰出猎的时机,在这样的时刻,我特别想你!(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古诗词鉴赏(咏物诗)

古诗词鉴赏(咏物诗)
这首诗寓含着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答:许多事故往往出于人人自 以为安全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 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节操 反复无常的小人
• 找出特点:抓住所咏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生长环境,分析物的外在特点。
• 联系背景:把物的特征和作者的生平、遭遇
或者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 物志契合: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揣摩
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比兴、象征、反衬、拟
人、对比
鉴赏思路 写了什么物
有什么特点
(表现手法) 寄托的情感
答:对比。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
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 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思路总结
1、“读清”全诗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 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4、体会表现手法的高妙。
三点注意:
1、不能对象外之意牵强附会,胡乱 猜测,一定要结合事物的特征以及 作者的具体身世处境来分析。 2、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 会有不同的寓意,应细加区别。 3、一些咏物诗表达上存在多义性。
答题技巧总结:
• 一般提问方式: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 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题思路: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 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 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 模式: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 么感情。

咏物诗鉴赏要点

咏物诗鉴赏要点

咏物诗鉴赏要点一、概念解说1、概念咏物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2、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物与景: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志与情: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二、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构思上——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三、咏物诗分类⑴描摹情态类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点蜡烛去欣赏花。

将海棠比拟为美人,写出了海棠的娇艳妩媚,深切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爱花惜花之情。

⑵托物言志类作者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竹石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

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⑶咏物抒怀类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如: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寓情于物,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技巧

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技巧咏物言志诗的鉴赏方法技巧一、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追求贴切逼真,但如果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那也不是一首好的咏物诗。

也就是说,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

如“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行踪漂泊不定),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蝉》)这是一首咏物诗,以蝉喻作者自己。

前四句写蝉的艰难处境:由于自命高洁,总是食不果腹;虽然竭尽全力地叫,也是白费精神,得不到同情。

这实际是说诗人自己。

下面四句则直抒胸臆。

三联上句说自己官位低微,无所归依;下句说田园都荒芜了,还做这个官干什么呢?透出要辞官归隐的心意。

尾联又把自己的命运和蝉联系起来,从蝉的叫声得到警示,醒悟到自己和蝉一样清苦。

作者是怀着崇敬和同情的心情写蝉的,用蝉来警戒自己,要像蝉那样保持清高和廉洁,即使政治环境恶劣,也永远不变初衷。

二、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为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观察角度的不同,即使写同一事物,他们也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

当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诗人明确意识的寄托。

但是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解,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这就是我们在读解时要细加领悟的。

如“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李贺《南国十三首》)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

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把花人格化。

花开时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的脸蛋,美不胜收。

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

“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咏物诗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鉴赏〕《咏风》一诗,不仅是王勃咏物诗的代表作,也是历代咏风诗中的佳作。

“肃肃凉风生”,首句平直轻快,习习凉内飘然乍起。

“加我林壑清”,是紧承上句,概写风不管深沟还是浅壑,不分高低贵贱,北风都遍施恩惠。

“我”字的运用,加强了主观情感,表现了诗人胸襟的开阔。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描写风为平民百姓送爽的具体情态。

风,驱散了烟云,卷走了雾霭,穿行于涧户山舍将清爽带给人们。

第五六两句是赞扬风的品格。

“去来固无迹”,指它行踪不定,似乎施惠于人们没有所图,不求回报。

“动息如有情”,借用《抱朴子·畅玄篇》“动息知止,无往不足”之意,形容风慷慨惠施,不遗余力,来去仿佛一个有情有义之人。

这两句诗,夹叙夹议,巧妙地承前启后,自然地引出结句:“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白天,风为劳作的人们送来清凉,宁静的傍晚,又为歇息的人们吹奏起悦耳的松涛声。

欣赏松涛的大多是士子或隐者,当然也包括了诗人自己。

这里与“加我林壑清”中的“我”一样加深了主观意趣。

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元帝的《咏风》诗:“入镜先飘粉,翻衫好染香。

度舞飞长袖,传歌共绕梁。

”陈祖孙登的《咏风》诗:“飘香双袖里,乱曲五弦中。

”又如唐太宗的《咏风》:“披云罗影散,汎水织文生。

”这些诗里所写的风,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难怪宋人计有功说:与上面的诗相比,王勃的《咏风》“最有余味,真天才也。

”王勃的这首《咏风》诗,立意新颖。

他抓住了秋风凉爽,令人愉悦,无所不在的特点,以拟人化的手法,把风写得独具性灵,慷慨无私,普济平民士子。

不是习见的柔弱的香风,也并非宋玉《风赋》中的取悦于大王的雄风,肆虐于庶人的雌风。

这首《咏风》小诗里,寄寓着诗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归燕诗张九龄海燕虽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鉴赏

参考答案


(1)空”字既传神的描绘出贪夫卷听却不得不听的矛盾之 态,又形象地表达出了贪夫徒劳无奈、难以排遣的惆怅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 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归人, 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 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 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 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 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 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 难归之情。
(1)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前人认为这首诗写雨是妙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 说法吗?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1)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 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 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 (2)同意。虽然诗题是“雨”,但作者却不是正 面描写雨势、雨景,而是通过写动植物何人在雨中 的感受来写雨,这就给人一种若即若离的感觉。
实战演练5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 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 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 雨声。”的妙处。 (2)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 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 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飞流而下时,水石 相击,如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 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两句先抑后扬。前两句写山泉的平淡 无名,为抑;这两句彰显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为诗歌最 后两句赞美山泉做了铺垫。 (2)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有满涧平池之能 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咏物诗鉴赏方法

咏物诗鉴赏方法

咏物诗鉴赏方法(一)咏物诗的定义咏物诗,又称“咏物体”,是一种古典文学体裁,指运用文字抒发赞美或描写客观事物的诗歌。

它属于象征性思维的特殊形式,在表现形式上有其自身的诗体特色,多数以对比的手法来抒写客观事物,强调主题的气度和诗情,有意宣揚无限境界的美好艺术意境。

(二)正确理解咏物诗1. 尊重自然:咏物诗歌把历史文化和自然信息作为艺术材料,使人们意识到从自然深处藏拥有一种隐秘的力量,贴近自然美,把自然界的美好宁静表达得淋漓尽致。

2. 把握节奏:咏物诗歌的意境是内心的一种体验,也是诗歌的核心内容。

咏物诗的节奏表现,是最恰当的表现方式,可以利用僻韵、夸张等手法表现诗歌的温柔,以及诗歌执著的坚守与热情,以此达到唱物诗最高境界。

3. 注重形式:咏物诗对形式有较高的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抒情诗、短句式诗或者联想诗等,以最精致的文字表达自然的美丽。

(三)咏物诗鉴赏方法1. 综观整体:首先要仔细审阅咏物诗的结构,搞清楚整个诗的主旨及抒情脉络,了解整首诗的信息内涵与情感色彩,抓住主题以及其字里行间的柔情细腻,尤其滋润耳鬓心神。

2. 分析形式:要深入分析咏物诗歌的句法与语意,注意诗人选择了怎样的文体,怎样加工语言,是抒发出柔情细腻还是凝重强烈,以及内部结构与主次是如何分布的,这些都是要认真分析的重要视角。

3. 把握情趣:诗中的反复押韵使粗犷的言语增添几分妩媚,交融出一种甜蜜的诗情,让人回味无穷。

要特别关注咏物诗的诗句搭配,以及隐藏的乐意与诗情的质感,把握好细节,领略诗歌的柔美与绚丽。

(四)总结综上所述,咏物诗歌既有它自身的特色,也有它自身的诗体特色。

了解咏物诗歌需要全面囊括它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以及鉴赏方法,以便准确把握它运用的语言、情感与审美价值。

咏物诗歌的本质是深藏的意境,人们要从比喻、写景、比方等手法中,解析咏物诗中暗藏的真谛,使读者能体味到它的温情与绚丽,以传递它萦绕而出的美好感受,以达到最精致的艺术体验。

高中语文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高中语文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高中语文鉴赏咏物诗的方法诗歌题材分类有: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羁旅之思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宫怨诗、爱情诗、讽谕诗、哲理诗、悼亡诗等。

以下资料大概分为:“明确概念——归纳风格——鉴赏训练”三大部分。

接下来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

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

(一)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1、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

2、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3、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整体构思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二)鉴赏训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规(吴融)举国繁花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1、诗歌咏物托意,反复渲染子规鸣啼的衰声,写出作者怎么一种思想感情?2、颔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说明之。

【解析】子规,杜鹃写的别称。

这也是古人写诗时常用的典故。

蜀国国王杜宇,号望亭,失国身死,化为杜鹃,悲啼不已,故李高隐有名:“望常春心托杜鹃”。

本诗中的“行人”,可视为自指。

【答案】1、反映作者漂泊异乡、仕途失意的愁绪。

2、以春草葱茏于宫苑,杜鹃啼血于异乡,反衬、映照鲜明,突出杜鹃鸟孤身飘荡、衰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高考语文咏物诗鉴赏

高考语文咏物诗鉴赏

D.尾联实写一群群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在浩 瀚的湘江上回响,在“日西向”时,它们飞回苦竹丛中。 D(理解太实,是群群鹧鸪在低回飞鸣呢,抑或是 佳人游子一“唱”一“闻”在呼应呢,这是值得想象 和玩味的。)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山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这首诗刻画“小松”形象,借以象征出身低微的 士 不甘埋没 人__________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 目光短浅 的__________。
刺 2.对“小松”形象的塑造,第一句的 ___字显示其 出 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____字写出其锐不可挡 的发展势头。
B.第三句由描写转入议论,讽刺社会上的一些小人见 风使舵,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溜须拍马的时弊。 C.诗人自身微寒,才华山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D.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 精练传神,描写和议论,抒情和哲理,达到了有机统一。 B(应是艺术地表现了社会上的一些人目光短浅,缺乏远 见,在新事物刚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不去关注,待到长 成气候,才去重视。)
3.两人在诗中都表明自己的心迹,骆诗表示自己的 心迹的词语是_________,李诗表示自己 高洁 的心迹是____________ 。 举家清
4.对两首咏蝉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位诗人都以寒蝉的清高来表现自己的志行高洁, 以寒蝉所处环境的冷酷来表现自己的不遇于时。
B.骆诗的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两句,写 出自己在特殊处境中,听到秋蝉的悲鸣,引发心中的深 沉悲恨。
贬斥、嘲讽 ____________ 的态度。
3.两首诗虽然写法不同,但都抓住了柳枝的特点展 开联想,请分析两位作者抓住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而 由此联想到什么? 前者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姻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 丝带,后者由柳枝的随风摇摆、披拂不定联想到没有 节操、反复无常的小人。

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诗歌鉴赏之咏物诗

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 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 泛清波。 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 为例分析说明。(3分) 1、“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1分); 2、“跳”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雨打荷叶的动 态美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2分)。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形象特点 — 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 不须借秋风声音自然远扬 所言之志 —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 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手法分析 — 托物言志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所处环境 — 断桥黄昏,风雨交加,苦寒荒凉。 自身特点 — 不与群芳争春,粉身碎骨仍矢志不渝 作者处境 — 主战派,仕途坎坷,屡屡受挫。
蒙日月”的描摹,讽刺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
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
难逃灭亡的命运。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想?
前两句描绘了画眉在林间自由自在的美好 形象:山花绚丽,树阴浓密,画眉鸟在其间宛 转地鸣叫,自由地飞翔; 后两句用了对比手法,将笼中画眉和林间 画眉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歌颂和追求, 以及对个性束缚的憎恶与否定。
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 要分析。(4分)
1、上阙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满 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 2、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命名诗 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抱怨之情; 3、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 的境界,感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 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每种感情1 分)

咏物诗高中语文

咏物诗高中语文
石灰吟 于谦
题竹石画 郑板桥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咏物诗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 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 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 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诗。
1、意象分析
诗人笔下的子规有何特点?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冤亡、积怨、啼血
2、情感分析
诗人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规寄寓了什么感情?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 蒙冤屈死之人多,诗人对他们的 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抨击。
总结主旨
此诗借咏子规,抒发诗人对历代遭 受苦难、蒙受冤屈而死的人的深深同情 和对黑暗社会的不满。
此诗咏物与言志融为一体。表面写葡萄, 实际是表达自己谪后的希冀。
诗中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再见
主旨
这首诗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 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反映出作 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 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
3、手法分析
此诗托物讽喻,借松写人,说理精当, 寓意深长。
练一练
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问题:为了塑造梅花的形象,作者主要运用 了哪些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情”,来反衬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 爱。
3、手法分析
②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 “唯有牡丹真国色”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
从正面描写牡丹。“国色”,诗人把牡丹比喻 为国中最美丽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 其他诸花之上。突出牡丹的高贵富丽。

高三复习咏物诗鉴赏

高三复习咏物诗鉴赏

不幸遭遇、坚贞人格 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化身 象征意义 的写照
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通过描写梅花 不畏严寒、傲雪开放的形象,表现了作者 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表现了作者低沉孤傲、消沉
无奈的思想感情。
咏物诗鉴赏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 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小结:鉴赏咏物诗步骤与方法
三步到位: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第3步:分析表现手法
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 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 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 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 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侧面描写(环境 烘托)的手法。 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指特点—析感情
感受咏物诗
阅读下面一首诗, 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 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 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 的思想感情?
答:托物言志。林 中鸟与笼中鸟不同 境遇的对比手法表 达了对自由的热情 赞美,对束缚个性、 禁锢思想、窒息性 灵的憎恶和否定。
古人云:“一枝一叶总关情”“歌 诗合为情而发”。以客观事物为描写对象, 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抒发出来或暗示自 己的志向情操,这就是咏物诗的定义。咏 物诗常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咏物诗的目 的不在“物”,而在“情”。“物”只是 一个载体。要提高赏析咏物诗的能力,关 键是要找准“物”的特点,然后与自己的 感情引起共鸣,使物品与感情相统一。
咏物诗的鉴赏思路: 咏物诗鉴赏步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 思乡 乱 同情百姓 图 渴望休战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看描写对象,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 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写景诗中多是 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 分。
2、看作用,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 托作者的情志理;而写景诗中景物描写是通过 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 思想感情。
以物喻人,比喻 (“龙须”喻葡萄 的藤蔓)
画菊 郑思肖
物的 不随俗不媚时,傲
花开不并百花丛, 特点 骨凌霜,宁死不屈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情与志
不愿同流合污, 坚守高尚节操, 宁死也不委曲求
全的坚贞不屈。
(郑思肖,南宋末为太 学上舍,曾应试博学宏 词科元兵南下,忧国忧 民,上疏直谏,痛陈抗 敌之策,被拒不纳,痛 心疾首,孤身隐居苏州, 终身未娶。宋亡后,他 改字忆翁,号所南,以
2、所言之志: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
何外在凭借。
3、手法:
托物言志 象征
借蝉声远传无需借秋风的特点,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洁的 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和对才华的高度自信。
物的 由小到大,不被人注意,但 特点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2句)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 危救急; 爱读书,参加进 士考试,不中。
1、事物特征:
在百花凋谢后,菊 花盛开,香透长安。
2、所言之志:
抒发了自己的凌云 壮志,不甘为人下 的远大抱负。
杨柳枝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答题模式 第1步:概括事物的特征
第2步:分析表现手法,具体 分析事物的特征
第3步:指出作者寄寓的情志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 注:漏: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 • 词中所刻画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示不忘故国。)
艺术 手法
托物言志 拟人
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 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 或者远大抱负,老当益壮的情怀。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①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 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1、形象特点: 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
物的 特点
“新茎犹枯”还很柔弱,
未完全复苏;“高架复扶” 杂乱攀附,需要照顾扶持
通过描绘葡萄生长状态和
①韩愈于贞元十九年12 情与志 需要人多加呵护培育,表
月被贬谪阳山县,元和 元年遇赦赴江陵待命。
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 人援引的心情。
他于旅舍中题本诗。
②“支离”,指葡萄不 规则的攀络状态。
艺术 手法
咏物诗标志
1、以物象为题,如《小松》、 《子规》
2、咏(题、赠、赞)+物象,如 《咏梅》、《赏牡丹》
如何赏析咏物诗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断肠,销魂②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 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 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 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 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咏物诗鉴赏
小试身手,判断下列哪首是咏物诗
菊 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
作者对坚贞品格的追求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乡菊,应傍战场开。
注:重九之日,岑参正行军在外。时逢安史之乱,诗人一 直戍守边关。
喻人)
1、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而

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取一瓢饮”, 也就是说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

加以发挥。 2、不同的诗人其处境、性格、思
想等的差异,故同咏一“物”,而
主题大多各异。
3、阅读时须认真揣摩诗人所托之
情,所言之志,可借助诗人生平、
注解等。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咏物诗鉴赏步骤: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声色形味、 活动心 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
2、体悟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志(由物及 人,知人论世,抓物与情志的契合点 )。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借物喻人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比喻、象征、对比、烘托、拟人、 借代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北陂(bēi)杏花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 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步骤一 •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
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 强调杏花的傲岸不屈的品行(步骤二)
白 云 泉 (白居易 )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2)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 试简要分析。
答: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手法),
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 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 社会风浪(分析),言浅意深,理趣盎 然(作用)。
2013天津卷)《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 诗歌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 诗人宁愿为理想而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感 情(步骤三)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 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 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在困境中的冰 清玉洁之质。
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反衬、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
5、注意答题规范:明物象—识特点—析情志
1、判断诗歌中描写的主要
命 意象(物象)是什么。 题 2、分析意象(物象)或抒 形 情主人公的主要形象特征。 式 3、分析诗歌的主要表达技
巧。 4、分析诗歌的所蕴涵的思 想情感或主旨。
花开不并百花丛,
待到秋来九月八,
独立疏篱趣未穷。
我花开后百花杀。
宁可枝头抱香死,
冲天香阵透长安,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 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 不中。
1、这两首诗中的菊花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的பைடு நூலகம்
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


1、事物特征:
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


郑思肖(南宋)
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 决不被北风吹落。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2、所言之志:
宁可枝头抱香死, 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
何曾吹落北风中。 高脱俗。表达自己表达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和忠贞爱国的情怀。
(2)前句比喻,后句拟人。
(3)共同运用了托物言志和对比手法。白诗托“西角荒 园”的春柳抒发人才不得其位的感慨,李诗托清秋之柳发 迟暮之叹;白诗以柳树之美与环境之差作对比,李诗以春 日之柳与秋日之柳作对比。
• 托物言志的“志”可指感情、 志向、情操、爱好、愿望、 要求等,
• 托物抒情的“情”专指热爱、 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 感情。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声色形味、活动心理、品质特点、所处环境等) 外在特征: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
(环境特点) “乐游春苑”、“舞筵”,
春之柳的繁盛。
“清秋”、“斜阳”、“秋蝉” , 秋之柳的稀疏衰落,一派凄凉 。
2、体悟诗人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情与志。
•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 1、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 2、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 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 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
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坚持 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 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 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步骤一)
词人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沙洲” 等冷色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 “孤”“惊”“回”“恨”“寂寞”等富有情态的 字词极写孤鸿之神态和心理。 (步骤二) ,
诗人以孤鸿自比,表达自己幽居清冷的心境和不甘 随俗的高洁品格。(步骤三) 。
柳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断肠天:令人销魂的春天
3、分析诗人运用的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拟人、对比
(主旨)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这是咏柳寄慨之作,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