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赵洪飞..
病毒灭活FFP提取冷沉淀凝血因子中主要成分含量分析
![病毒灭活FFP提取冷沉淀凝血因子中主要成分含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cc62d0cc1755270622080d.png)
病毒灭活FFP提取冷沉淀凝血因子中主要成分含量分析目的:探讨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FFP)提取的冷沉淀凝血因子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改变。
方法:采集45袋400 ml全血,然后用CR-7型大容量低温血液成分离心机(3800 r/min,10 min)分离出血浆(200ml/袋),每袋再平均分为100 ml两袋,分别作为对照组液体血浆和试验组液体血浆。
对照组(FFP组)立即置于低温血浆速冻机中速冻保存备用;实验组(病毒灭活FFP组)用亚甲蓝/光化学法进行病毒灭活后,再速冻保存备用。
将两组FFP分别提取两组冷沉淀凝血因子速冻保存备用,而后分批用START-4全自动血液凝固检测仪,快速测定凝血因子Ⅷ(FⅧ)和纤维蛋白原(Fg)的含量。
结果:经两组对比可见,用亚甲蓝/光化学法进行病毒灭活后FFP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中,凝血因子Ⅷ(F Ⅷ)和纤维蛋白原(Fg)含量都有一定幅度的减少,但仍然符合国家标准。
结论:以病毒灭活FFP提取冷沉淀凝血因子,对FⅧ和Fg的含量无显著影响,因此病毒灭活FFP提取冷沉淀凝血因子是可行的。
标签:病毒灭活;冷沉淀;成分分析冷沉淀凝血因子是FFP在4 ℃条件下水浴中解冻,收集到的不溶冷沉淀物,其主要成分为凝血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g)等,是局部止血药纤维蛋白胶的主要成分。
广泛应用于FⅧ和Fg等凝血因子缺乏的疾病,如因FⅧ缺乏或活性下降的甲型血友病、VWF缺乏或分子结构异常的血管性血友病、凝血因子I(Fg)缺乏症等。
对于以上患者,输注的冷沉淀凝血因子中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的活性对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1]。
在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广泛应用于临床以来,它的效果与安全已被验证。
所以用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FFP为原料提取冷沉淀凝血因子,对进一步减少因输血传播疾病的发生率有积极作用。
为发现病毒灭活FFP提取的冷沉淀凝血因子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改变,笔者分别对实验组FFP和对照组FFP提取的冷沉淀凝血因子中凝血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g)进行了含量分析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分析不同制备方法对病毒灭活血浆效果
![分析不同制备方法对病毒灭活血浆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89df895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7.png)
分析不同制备方法对病毒灭活血浆效果【摘要】目的评估病毒灭活血浆两种制备方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2020年3月-2021年12月本血站病毒灭活血浆制备两种方式进行分析,应用穿刺连接方式进行制备(参照组),应用无菌接驳方式进行制备(观察组)。
比较两种制备方式的应用效果。
结果观察组血浆报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取方式二进行血浆制备,能够降低血浆报废率,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关键词】毒灭活血浆;制备方式;应用效果;报废率输血是临床治疗以及抢救出血过多或者有出血风险患者常用一项医疗手段,因此,输血的安全性也受到了医学工作者以及患者的重视。
虽然在采集血液的过程中会对献血者进行检查筛选,但是由于检测方法、技术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还是目前无法避免的一个问题[1]。
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的发展作为阻断血液疾病传播的有效手段备受青睐,使用病毒灭活血浆可有效杀灭血浆中的未检测病毒以及弥补检测窗口期的作用,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
本次研究应用两种血浆制备方式,对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见下文: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20年3月-2021年12月本血液中心负责采集制备的病毒灭活血浆数量共133264.9U,其中制备方式一共66723.58U;制备方式二共66541.32U。
1.2 方法1.2.1制备方式一制备环境:净化台局部100级,采取的开放系统,所有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章进行。
制备时间:由于无菌室的应用流程限制,所以制备时间比较统一,制备节奏比较紧密。
核对体系:从穿刺连接到转换标签的过程均由两人或两人以上进行操作。
1.2.2制备方式二制备环境:使用无菌接管机,根据血浆的容量连接好血浆袋以及灭活滤器袋,然后打开止流夹,亚甲蓝元件在血浆中停留1min后,关闭止流夹。
整个过程为密闭系统,利用无菌接管机操作。
制备时间:不受到无菌室的影响,可灵活安排制备时间。
核对体系:一对一打印并粘贴好标签,且可追溯性强。
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赵洪飞
![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赵洪飞](https://img.taocdn.com/s3/m/f1a83fd7ce2f0066f53322bc.png)
七、 输注血浆的适应症 1、单个凝血因子缺乏; 2、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3、大量输血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 4、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 5、抗凝血酶(AT)缺乏; 6、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7、血浆置换; 8浆的规格及制备 规格:
目前国内血浆计量单位为ml,常用的规格 为200ml/袋、 100ml/袋和50ml/袋,允许容量 误差范围为±10%。
制备: 手工制备方法:可用二联袋、三联带或 四联袋来制备。 。 用二联袋制备时,制备血液成分用的全血, 就难过一次强离心后即可将浓缩红细胞和血 浆分离,把血浆挤入空卫星袋,迅速冷冻即 成。 用三联采血袋制备悬浮红细胞和新鲜冰冻血 浆时,制备成分用的全血,经第一次强离心 将血浆分入第二袋,再将第三袋的红细胞保 存液加入首袋与红细胞混合即为悬浮红细胞。
血浆再经第二次强离心,上清血浆分入第三 袋中,立即速冻后即为新鲜冰冻血浆。 。 血液成分单采机采集血浆:绝大多数的 血液成分单采机都可以采集血浆。所采集的 血浆在国外可分为原料血浆和临床使用血浆 两种,我国目前只用于原料血浆的采集。 采集过程的操作规程,一定要按不同厂 家的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离机的使用说明来 制定并严格执行。
(三)、巴斯德消毒法
法国已经研究开发出用60℃10小时加热处理液态血 浆进行病毒灭活的方法。原则是将新鲜冰冻血浆融 化混合后,加入保护剂。一般选用低分子量糖,如 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目的是在加热处理时减少对血浆蛋白,特别是凝血 因子的破坏,同时对病毒无保护作用,因此,不会 显著影响加热灭活病毒的作用。加入保护剂后边搅 拌边加热, 60℃10小时,加热后用超滤等方法除去 加入血浆中的保护剂,使血浆基本恢复原体积,然 后除菌分装热压封口后冰冻低温保存备用。
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赵洪飞
![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赵洪飞](https://img.taocdn.com/s3/m/f1a83fd7ce2f0066f53322bc.png)
五、血浆的病毒灭活意义、原因及要 求
1、血浆病毒灭活的定义 血浆病毒灭活指的是,通过物理或化学 手段使病毒蛋白的结构受到破坏,让血 浆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失去感染、致病和 繁殖能力。
2、血浆病毒灭活的意义
输血可以传播疾病,特别是各种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病 毒,广泛存在血浆里,通过应用血液制品而传播的疾病更是令 人担忧,特别是目前艾滋病的迅速蔓延和全球性的传播,很多 国家把预防和控制HIV感染作为国家生死存亡的一项重大国策。 因此,如何防止因输血而被传染上疾病,是当前输血医学和临 床医学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控制 和杜绝血源性的传染病,除了加强对一系列血液传播疾病的筛 选外,还必须对血液进行灭活病毒处理,才能做到输血安全。 对血液成分进行病毒灭活是实现安全输血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这样大大减少病毒感染的几率,为我国的输血及临床事业做出 了重大共享。为防止输血而传播疾病,临床应用病毒灭活血液 制品对防止经血液传播疾病意义是深渊而重大的。
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
输血科
赵洪飞
主要内容
一、血液组成 二、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三、血浆的分类 四、血浆的规格及制备 五、血浆的病毒灭活意义、原因及要求 六、血浆病毒灭活的制备方法 七、 输注血浆的适应症 八、输注血浆的禁忌症
一、血液的组成
简单地说,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就是人 们所说的血球)两大部分组成,将血液用抗凝剂抗凝 处理后,放在离心机内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就可发 现血浆和血细胞明显分为两部分,血细胞因为分量较 重被沉淀在底部,悬浮在红色血细胞上面的黄色透明 液体就是血浆。 血细胞部分是由有固定形态的红细胞、白细胞 和血小板三部分组成的。
血浆中含有91%~92%的水分,其他的主要成分 是血浆蛋白、激素、营养物质、代谢产物、酶类、电 解质、微量元素和血液气体等。 如果血液不经过抗凝处理,让其自然凝固,血液 也会分成两大部分,沉淀在下面的是凝固在一起的红 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有形成分;浮在上面的清 晰透明的淡黄色液体是血清,血清中不含有血细胞和 纤维蛋白原成分。
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的建立](https://img.taocdn.com/s3/m/d3019b4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0b.png)
•新型冠状病毒专题•一种抗新型冠状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的建立胡勇,余鼎2何彦林2段凯3杨汇川4侯继锋5梁洪2彭[周志军1林连珍1吴晓1喻剑虹1韩初1梁小龙1邢延涛1刘莹1郑宵蓓1卢奎林6吴强6江砚芳6丁亚凌6李伟6张勇6朱晨1邓志军1陈克金1詹骞1李陶敬2王泽鋈3孟胜利3卢佳3杨晓明4李策生1付道兴21国药集团武汉血液制品有限公司科研开发部430207; 2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100024; 3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病毒性疫苗研究二室430207; 4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研管理部,北京100029; 5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血液制品室,北京102629; 6成都蓉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科研开发部610041胡勇和余鼎对本文有同等贡献通信作者:杨晓明,E m a il:yangxiaom ing@;李策生,E m ail:licesheng@;付道兴,E m ail:fudaoxing@sin o p h arm.co m【摘要】目的建立一种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EM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为原料制备抗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灭活血裝的工艺及其质量标准。
方法采集2020年1一3月期间中国武汉441人份C()VII>19康复者捐献的恢复期血浆,开展2019-nCoV、H IV和梅毒螺旋体等病原体的筛查,进行亚甲蓝光照灭活,并通过检测蛋白含量、抗2019-nCoV抗体、凝血因子1活性等,判断亚甲蓝光照灭活对血浆的影响并建立质量标准。
结果亚甲蓝光照灭活前后灭活血浆的蛋白含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血浆的凝血因子《含量>().50 IU/ml,抗体滴度未出现明显下降,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质量要求。
结论确立了以C()VII>19康复者恢复期血浆制备抗2U19-nCoV灭活血浆的关键质量控制及工艺参数。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亚甲蓝;病毒灭活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2()2()YFC()841800)【中图分类号】R563.1 DOI: 10. 3760/311962-20201018-00098Prepar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standard for an anti-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activated plasmaHu Yong' , Yu Ding2 , He YanLin2 , Duan K ai3, Yang Huichuan4, H o u jife n g、Liang Hong2 ,Zhou Zhijun1 , Lin Lianzhen 1 , Wu Xiao1, Yu ] ianhong,Han Ren1 , Liang Xiao l ong1 ,Xing Yantao1, Liu Ying1, Zhe?7^ Xiaobei1, Lu Kuilin6,Wu Qiang6, Jiang Yanfcmg6,Ding Yaling6 , Li Wei6 , Zhang Yong6 , Zhu Chen ' , Deng Zhijun 1 , Chen Kejin 1 , Zhan Qian2,Li Taojing2 , Wang Zejun}, Meng Shengli3, Lu Jia3 , Yang Xiaoming4, Li Cesheng1, Fu Dauxiji^2'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epartment >,Sinopharm Wuhan Plasma-derived Biotherapies Co., Ltd.,Wuhun 430207,China; 2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Beijing Tiaritcm Biological Products Co.,Ltd.,Beijing 100024,China; 3Laboratory 2 o f Viral Vaccine Research,Wuhan Institute o f BiologicalProducts Co.,Ltd.-, Wuhan 430207 ^China; 4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Management Department ^China National Biotec Group Co.^ Ltd.-, Beijing 100029, China;^Blood Product Department ^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s Beijing 102629, China;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Department,Chengdu Rongsheng Pharmaceuticals Co.,Ltd.,Chengdu 610041,ChinaHu Yong and Yu Ding have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e articleCorresponding authors ••Yang Xiaoming ^Email:yafigxiaoming @ sitiophann. com;Li Cesheng * Email-. ***********************;FuDaoxing, Email:fudaoxing@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duction and quality standard of an inactivated plasma of anti-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prepared from convalescent plasma of COVID-19 patients. Methods Four hundred and forty-one convalesc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COVID-19 patients in Wuhan, China from January to March 2020, and screened for pathogens including 2019-nCoV, HIV, Treponema pallidum and so on. Qualified plasma samples were inactivated by methylene blue light. By carrying out protein content of plasma, anti-2019-nCoV antibody, coagulation factor \1 activity and other testvS, the effect of methylene blue light inactivation on plasma was determined and the quality standard was established. Results Protein content of inactivated plasma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before and after methylene blue irradiation inactivation, Coagulation facctor V H activity was X). 50 IU/ml. Antibody titer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t decrease. All test results met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Conclusion The key quality control and process parameters of anti-2019-nCoV inactivated plasma prepared from the plavsma of COVIEH 9 convalescent patients are established.【Key words】GOVIEH% 201() novel coronavirus; Methylene blue; Virus inactivationFund program:Key Project of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2020YFC084180) DOI:10. 3760/cma. j. cn311962-20201018-00098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0V I I>1y)是由新型冠状病 毒(2019 n o v e l c o r o n a v i r u s,2019-nCoV)感染引起的急 性传染性疾病w。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技术及应用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技术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5cdd84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c.png)
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技术及应用亚甲蓝光化学法病毒灭活血浆技术及应用马静瑶徐元宏【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
血液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提高输血安全性,在血液检测项目增加的同时,血液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改进。
但这些都无法完全杜绝输血传播病毒的可能性。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亚甲蓝光化学法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对于提高输血安全性有很大潜力,本文就该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在我国血站开展后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亚甲蓝光化学病毒灭活血浆【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中国分类号】.输血既能够治疗疾病,又可能引起经血传播的相关病灭活病毒过程中,病毒核酸是最主要的靶结构,其灭活能力毒性感染。
目前主要通过严格筛选无偿献血者以及对血液依赖于亚甲蓝与病毒核酸的结合口。
亚甲蓝表面携带正电进行病毒检测这两个途径来控制经血传播病毒性感染的发荷.可以嵌入/中。
特别是与病毒核酸的带负电生。
随着科技的发展.血液检测项目逐渐增加。
检测技术不荷的碱基对相结合。
在一项亚甲蓝诱导组氨酸与断改进。
但血液输注的风险仍然存在.原因主要有:一是检交联的试验中发现.亚甲蓝的嵌合作用也很重要】.测方法的局限性。
即使将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在光照下,亚甲蓝吸收光能.从基态澈活为单线态筛查中,仍避免不了试剂灵敏度的限制和“窗口期”感染 ,。
可再回到基态或成为更稳定的三线激活态的问题;二是检测项目的局限性.目前常规检测的病毒种类,可通过衰变缓慢回到,或通过型、型仅为,、/.而血浆中还有可能携带未列入途径发生反应。
型途径是指把激发能转移到邻近分检测范围的人类细胞白血病病毒、肝炎病毒子.通过电子转移或夺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如与邻近水分、、,、巨细胞病毒、病毒子反应形成超氧化物、与细胞膜分子反应形成脂过氧化物.等,以及一些未知病毒,上述未经检查的病毒可通过或与包膜氨基脂及多肤作用,从而导致病原体的损伤。
输血途径感染人体。
因此,仅依赖传统的途径尚不能完全型途径发生在有氧环境下,分为快反应和慢反应两种。
评估病毒灭活血浆两种制备方式的应用效果
![评估病毒灭活血浆两种制备方式的应用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8811c66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9.png)
评估病毒灭活血浆两种制备方式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分析病毒灭活血浆两种制备方式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60份,时间为2020年4月-2022年4月,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份。
分离新鲜血浆后制备病毒灭活血浆,A组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制备,B组采用巴斯德液态湿热法制备。
比较两组血浆病毒灭活后的各项指标水平。
结果:在指标水平上,A组总蛋白(59.75±3.47)g/L、纤维蛋白原(2.57±0.46)g/L、凝血因子Ⅷ(0.86±0.33)IU/ml,分别高于B组的(50.16±2.84)g/L、(1.93±0.32)g/L、(0.68±0.16)IU/ml,P<0.05。
结论:在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法制备,对血浆成分影响更小,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关键词】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方法;应用效果在临床抢救及治疗当中,经常需要应用输血的方法,并且对于血液需求量也比较高。
为了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应重点加强血液管理措施,提升血液筛查技术,降低感染性输血风险。
不过,为了进一步提高用血安全,减少输血参与分线,需要将血浆制品进行血液筛查之后,再利用灭菌工艺将参与病原体彻底杀灭,形成合格的病毒灭活血浆,满足安全输血的要求[1]。
目前常用的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方法,主要由于亚甲蓝光化学法、巴斯德液态湿热法等方法,对于血浆成分可能产生不同影响。
基于此,本文选取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60份,时间为2020年4月-2022年4月,分析了病毒灭活血浆两种制备方式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60份,时间为2020年4月-2022年4月,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份。
所有血液标本均经初步检查合格,用于分离新鲜血浆后制备病毒灭活血浆。
1.2方法1.2.1仪器设备材料所用仪器设备和材料主要包括: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检测试剂盒、总蛋白试剂盒、纤维蛋白原检测试剂盒、亚甲蓝、一次性使用病毒灭活输血器材、一次性使用血液病毒灭活剂吸附过滤器、CA-500血凝仪、PUZ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ZBK-YBM-01医用血浆病毒灭活柜等。
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方法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研究
![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方法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c98893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0.png)
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方法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研究杨梅【摘要】目的:探讨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方法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为临床使用病毒灭活血浆治疗提供剂量及安全使用依据.为病毒灭活血浆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100份全血分离制备的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前后留样,制成新鲜冰冻血浆后融化,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法检测灭活前后各成分及凝血因子活性的变化.结果:灭活前纤维蛋白原为(2.24±0.12)mg/mL、凝血VIII因子为(0.78±0.09)IU/mL、凝血酶原时间为(14.02±2.63)S,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4.62±4.76)S.残留白细胞计数(3.0±2.1)×106/L灭活后纤维蛋白原为(2.10±0.14)mg/mL、凝血VIII因子为(0.71±0.10)IU/mL、凝血酶原时间为(14.14±2.75)S,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34.88±4.86)S.残留白细胞计数(7.4±1.4)×104/L,经过数据统计学分析发现,采用亚甲蓝光法病毒灭活血浆后纤维蛋白原、凝血VIII因子、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无显著的变化.残留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结论:采用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血浆病毒对凝血因子活性影响在合理范围之内,病毒灭活后血浆临床使用比较安全、有效.【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7(023)022【总页数】2页(P13,147)【关键词】亚甲蓝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方法;凝血因子;影响【作者】杨梅【作者单位】辽宁省血液中心辽宁沈阳 1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3输血是临床抢救和治疗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全血容量的55%~60%,并且血浆中含有多种成分,包括:水分、蛋白质、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糖类及无机物等。
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流程的建立及其对血浆质量的影响
![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流程的建立及其对血浆质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a09827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67.png)
病毒灭活血浆制备流程的建立及其对血浆质量的影响周学勇;魏家余;胡珉;纪庆麟;金惠新;徐惠【摘要】目的探讨病毒灭活过程对血浆质量的影响;建立病毒灭活血浆的工艺流程.方法分5次共制备200 ml病毒灭活血浆34袋,血浆容量和外观检测34袋,凝血因子Ⅶ效价检测15对样本,并对病毒灭活柜性能进行了控制和监测.结果经病毒灭活处理后血浆回收率为(91.8±1.4)%,与灭活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4.85);凝血因子Ⅷ回收率为(78.84±6.04)%,有9份样本凝血因子Ⅷ效价低于0.7 IU/ml;病毒灭活柜性能稳定.结论建立了优化的工艺流程,临床应用效果安全可靠.【期刊名称】《临床输血与检验》【年(卷),期】2011(013)004【总页数】3页(P332-334)【关键词】病毒灭活;血浆;亚甲蓝;凝血因子Ⅷ【作者】周学勇;魏家余;胡珉;纪庆麟;金惠新;徐惠【作者单位】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中心血站;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中心血站;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中心血站;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中心血站;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中心血站;230061 安徽省合肥市中心血站【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7.1+4输血过程存在着诸多病毒传播的危险,如HBV、HCV、HIV等,即使对血液进行初检和复检,但受到检测试剂灵敏度和病毒感染窗口期等问题的制约,不能完全剔除携带致病病毒的血液。
另外还有一些未列入必检项目的病毒(如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及尚未发现的新病毒,都有可能经输血传播。
因此,为从根本上控制和杜绝血源性的传染病,必须对血浆进行病毒灭活处理,以达到输血安全的目的。
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亚甲蓝(MB)光化学灭活血浆病毒是一种最安全、有效的适合于临床用单袋血浆病毒灭活的方法[1,2]。
笔者对血浆病毒灭活工艺流程进行摸索,并就灭活工艺对血浆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以病毒灭活血浆为原料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性检测研究
![以病毒灭活血浆为原料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性检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ffd578dc850ad02df804126.png)
以病毒灭活血浆为原料制备的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性检测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在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具体制备当中,以病毒灭活血浆为原料进行制备的具体含量及活性等。
方法:选择本血站2016年一整年当中常规采集的100袋血液,每袋血液为400ml,分离出血浆之后将每袋平均分作两袋,将其中新鲜冰冻血浆作为研究的对照组,将病毒灭活血浆作为研究的分析组,将两组血浆进行制备处理后提取冷沉淀凝血因子,并对两组血浆进行相关指标的分析。
结果:分析组血浆的相关活性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浆,两组血浆的相关指标在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
结论:在冷沉淀凝血因子活性检测方面,以病毒灭活血浆为原料进行制备的血浆活性相对稍低一些,这一点值得血站工作人员关注。
【关键词】病毒灭活;制备;血浆;凝血因子;冷沉淀;活性冷沉淀主要成分包括有凝血因子Ⅷ、vw因子等,一般适用于临床中患有甲型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患者的治疗当中。
目前,我国各地的血站在实际工作当中为了严格控制血液的质量,在制备过程当中减少或者完全避免凝血因子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会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等,选择不一样的方式去进行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处理[1-2]。
本血站在冷沉淀凝血因子的制备处理当中选择了病毒灭活血浆的方式,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如下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血站在2016年1—12月时间段内抽取的同一批次的新鲜血浆,并且选择四联袋按照标准化操作方法采集100袋,每袋含量为400ml。
在采集之后的3h以内,相关人员需要选择离心机将新鲜的血浆分离出来,具体的分离时间为10min,离心机的转速则为3800r/min。
工作人员需要选择无菌接驳处理技术将血浆均匀分成两份,将其中用常规方法进行制备的新鲜冰冻血浆作为研究中的对照组,而将另外一组利用专门的灭活耗材进行过滤制备的血浆作为分析组。
相关人员利用速冻机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速冻处理,确保血浆可以在40min之内其自身的中心温度降到-30℃,且血浆的制备过程需要在全血采集之后的6小时之内完成操作。
亚甲蓝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有效成分分析
![亚甲蓝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有效成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c5c22ccc17552707220866.png)
亚甲蓝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有效成分分析作者:宋雪梅孙庶丽王明静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第36期[摘要]目的探讨亚甲蓝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
方法通过比较同源新鲜冰冻血浆在灭活前后制备的冷沉淀的质量得出结论。
结果亚甲蓝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FⅧ、Fbg含量均有所降低,其中FⅧ留存率为(62.5±8.8)%,Fbg留存率(62.0±11.7)%,而vWF、FⅩⅢ、Fn与同源未灭活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用亚甲蓝灭活后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两种主要成分FⅧ和Fbg含量均有损失,如果从降低输注冷沉淀传染病毒风险的角度考虑,则应对病毒灭活冷沉淀降低标准,加大临床输血量。
[关键词]亚甲蓝;病毒灭活;冷沉淀;可行性[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3-9701(2012)36-0101-02冷沉淀因富含凝血因子Ⅷ(FⅧ)、纤维蛋白原(Fbg)、瑞斯托霉素因子(vWF)、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ⅩⅢ)、纤维结合蛋白(Fn)等有效成分,被广泛用于出血性疾病的治疗。
但因冷沉淀易造成输血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在所有血液制品中,输注冷沉淀传染病毒的风险高于血浆及红细胞和血小板[1]。
因此,冷沉淀的输注安全与输注有效性缺一不可,采取有效措施两者兼顾尤为重要。
本课题通过比较同源新鲜冰冻血浆在灭活前后制备冷沉淀的质量评价分析血浆灭活后制备冷沉淀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设备与试剂日本CA530血凝仪;试剂包括乏FⅧ批号:546545、APTT批号:547118、CaCl2批号:549448;正常参比血浆批号:503222A;Fbg批号:40938、FN批号:201205;FⅩⅢ批号:201205;vWF批号:201205;威高WG-LRH-I型低温融化箱;日立大容量离心机;亚特斯全自动酶免仪;上海医用病毒灭活柜及配套病毒灭活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血浆的病毒灭活意义、原因及要 求
1、血浆病毒灭活的定义 血浆病毒灭活指的是,通过物理或化学 手段使病毒蛋白的结构受到破坏,让血 浆中可能存在的病毒失去感染、致病和 繁殖能力。
2、血浆病毒灭活的意义
输血可以传播疾病,特别是各种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病 毒,广泛存在血浆里,通过应用血液制品而传播的疾病更是令 人担忧,特别是目前艾滋病的迅速蔓延和全球性的传播,很多 国家把预防和控制HIV感染作为国家生死存亡的一项重大国策。 因此,如何防止因输血而被传染上疾病,是当前输血医学和临 床医学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要从根本上控制 和杜绝血源性的传染病,除了加强对一系列血液传播疾病的筛 选外,还必须对血液进行灭活病毒处理,才能做到输血安全。 对血液成分进行病毒灭活是实现安全输血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这样大大减少病毒感染的几率,为我国的输血及临床事业做出 了重大共享。为防止输血而传播疾病,临床应用病毒灭活血液 制品对防止经血液传播疾病意义是深渊而重大的。
已开发出用于过滤吸附去除亚甲蓝的滤 器,亚甲蓝/光照处理的血浆经过滤后残存的 亚甲蓝量已低于一般测定方法的可检出量, 血浆恢复原来的的外观和色泽。 亚甲蓝/光照血浆已在欧洲用于临床, 在美国也正在进行临床研究。我国上海市血 液中心已完成实验室研究,并进入临床研究, 相关器材已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亚甲蓝/ 光照处理的血浆用于临床必将提高我国输血 安全性水平作出贡献。
另外还有些病毒我们还不知道或还没有进行 常规检测。当混合许多单位血浆一起做处理时, 其中只要有一袋或几袋血袋为病毒污染尚未阳 性血浆时,即会导致整个混合血浆的病毒污染, 只是病毒滴度由于稀释而有所下降。如果由于 某种原因或偶然的操作失误而导致病毒灭活不 彻底,就会使所有处理后的血浆均成为病毒污 染的血浆,严重影响输血患者的安全。因此必 须严格操作规范化和质量管理,做到万无一失。
血浆再经第二次强离心,上清血浆分入第三 袋中,立即速冻后即为新鲜冰冻血浆。 。 血液成分单采机采集血浆:绝大多数的 血液成分单采机都可以采集血浆。所采集的 血浆在国外可分为原料血浆和临床使用血浆 两种,我国目前只用于原料血浆的采集。 采集过程的操作规程,一定要按不同厂 家的不同型号的血细胞分离机的使用说明来 制定并严格执行。
4、血浆病毒灭活的基本要求 (1)病毒的灭活和去除; (2)保持血浆中有效成分的活性和存活力。
六、血浆病毒灭活的制备方法
血浆输注在临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用于治疗 各种凝血因子缺乏/活性降低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补 充凝血因子。在发达国家一般从全血中分离的血浆 10%-20%直接应用于临床输注,其余大部作为原料制备 血浆蛋白制品。为什么应该强调避免血浆滥用,即不 应将血浆用作血容量扩充剂使用,因为血浆在各血液 成分中是传播病毒危险较大的血液成分之一。因此, 当患者需要提高胶体渗透压维持和扩充血容量时应选 用经病毒灭活处理、安全的白蛋白制品。在我国,还 较广泛的存在血浆滥用现象,大部分从全血分离出的 血浆直接在临床输注。
(二)、有机溶剂/清洁剂法
有机溶剂 / 清洁剂法首先成功的应用于血浆白蛋 白制品的病毒灭活。在此基础上,此技术已延伸并 成功的用于血浆的病毒灭活。血浆融化混合后加入 1% 的有机溶剂 N- 丁基三磷酸盐 (TNBP) 和 1% 的清洁 剂TritonX-10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是一种非离 子型表面活性剂(或称去污剂) >, 搅拌混匀于 30℃孵育4小时,出去加入的有机溶剂和清洁剂后除 菌过滤并分装到塑料袋中再次冰冻保存备用。
清中无纤维蛋白原,这一点是与血浆最大的区别。
三、血浆的分类
血浆制品主要有新鲜冰冻血浆和普通冰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是抗凝全血干6-8小时之内在4℃条件下离 心将血浆分出,并迅速在-30℃以下冰冻成块,即为新鲜冰冻 血浆。冰冻状态一直持续到使用之前,有效期为1年。制品内 含有全部凝血因子,主要用于各种凝血因子缺乏症病人的补 充治疗。 普通冰冻血浆是全血在保存期内或过期5天以内经自然沉 降或离心分出的血浆,立即放人-30℃冰箱冰冻成块,即为普 通冰冻血浆。冰冻状态一直持续到使用之前,有效期为5年。 该制品内含有全都稳定的凝血因子,但缺乏不稳定的凝血因 子VIII和V,主要用于凝血因子VIII和V以外的因子缺乏症病人 的治疗。新鲜冰冻血浆保存期满1年,可改为普通冰冻血浆。
七、 输注血浆的适应症 1、单个凝血因子缺乏; 2、肝病患者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3、大量输血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 4、口服抗凝剂过量引起的出血; 5、抗凝血酶(AT)缺乏; 6、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7、血浆置换; 8、大面积烧伤; 9、DIC病人。
这是长波紫外线/补骨脂法能用于血小 板病毒灭活的理论基础。红细胞也不含细胞 核,但是实验证明当有红细胞存在时将使病 毒灭活效果降低,因此长波紫外线/补骨脂 方法不能用于红细胞制品的病毒灭活,在用 于处理血小板制品时也要按标准控制血小板 制品的红细胞污染量,以免因过多红细胞的 存在而影响血小板病毒灭活的效果。 血浆病毒灭活的紫外线(UVA)照射 法与此方法的原理相似。
(一)、亚甲蓝/光照法
亚甲蓝又称美蓝,为暗绿色并带铜样光泽的结 晶性粉末。临床应用于一些疾病的治疗,半致死量 40~125mg/kg体重。 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发现亚甲蓝加上光照 可以灭活病毒,近年来对亚甲蓝/光照病毒灭活方法 做了广泛深入的研究,证明1μ m的浓度下,加上荧光 灯照射,可以杀灭大多数脂质包膜病毒,包括HIV、 HCV、HBV,但是对非脂质包膜病毒如HAV、B19杀 灭效果不理想。近来发现用低压钠灯代替荧光灯进行 照射能提高病毒灭活的效果,而对血浆蛋白影响较小。
亚甲蓝/光照法对血浆中凝血因子有一定 的损伤,纤维蛋白原受损最明显,处理后约 损失20%,其他凝血因子回收率较高。 由于作病毒灭活时的浓度仅1 μ m,远低 于临床用量,和半致死量的差距更大,因此 处理后的制品是安全的,不会因为含亚甲蓝 产生毒性。在早期临床应用中,处理后的制 品不去除加入的亚甲蓝而直接应用。几年来 考虑到亚甲蓝使血浆呈蓝色,容易使患者产 生不必要的担心,同时有报道称经光照的亚 甲蓝可能使细胞出现低分化,因此最好在病 毒灭活后去除亚甲蓝。
血浆中含有91%~92%的水分,其他的主要成分 是血浆蛋白、激素、营养物质、代谢产物、酶类、电 解质、微量元素和血液气体等。 如果血液不经过抗凝处理,让其自然凝固,血液 也会分成两大部分,沉淀在下面的是凝固在一起的红 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有形成分;浮在上面的清 晰透明的淡黄色液体是血清,血清中不含有血细胞和 纤维蛋白原成分。
(四)、紫外线(UVA)/光敏物病毒灭活血浆 最近研究发展的单袋血浆病毒灭活方法是 紫外线(UVA)照射,在照射前血浆中已加入补 骨酯类化合物S-59.这种方法最早应用于血小板 的病毒灭活,现转用于血浆病毒灭活,其作用原 理和杀病毒机制亦相似。已证明应用这种方法处 理能取得满意的病毒灭活效果,并且处理对血浆 蛋白特别是凝血因子的损伤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在美国进行了经处理的血浆和未处理血浆(对照) 临床试验的比较研究。结果证明紫外线/S-59处 理血浆在凝血因子的治疗作用方面和未处理血浆 类似,无明显差别。
二、血浆和血清区别
血清是血浆除去纤维蛋白原后的胶状液体,其中主要是 白蛋白和球蛋白,血清不会凝固。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呈半透明,淡黄色粘稠状.在 体外可用各种方法使与血液中的细胞成分相分离。 血浆含有血清和纤维蛋白原,后者对凝血有一定作用。 在某种病变情况下,可单独输入血浆,以补充患者的体液。 在凝血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块,所以血
3、血浆病毒灭活的主要原因: (1)窗口期血液漏检; (2)试剂灵敏度的限制; (3)人为差错; (4)有些已知的可经输血传播的病毒尚未进行 常规筛选检测,例如小病毒B19、巨细胞病毒、 HTLV(人类嗜T细胞病毒)、朊病毒等; (5)目前还有我们尚不知道的可经输血传播的 病毒
由于上述原因,尽管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 危险性已经大幅度降低,但是仍存在受血者感染 病毒的危害。因此,除进一步提高血液检测的水 平外,有必要研究和应用病毒去除/灭活技术和方 法处理将用于临床输注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去除 和杀灭其中可能存在的病毒,以进一步提高输血 的安全性。
主要原因是医生对血浆输注适应症和血浆输注的 病毒危险认识还不够充分,另外,血浆的输注价格较 白蛋白低。由于我国血浆输注量较大,而血浆输注传 播病毒的危险也较大,因此,应用适合于血浆的病毒 灭活方法处理用于临床输注的血浆,对于提高输血的 病毒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血浆病毒灭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现在已应用的或正在研究中的方法主要有:有机溶剂 /清洁剂法,亚甲蓝/荧光照射法,巴氏液态加热法和 补骨脂/紫外线照射法。下面我们将逐一了解一下常 用的这几种病毒灭活的方法:
病毒灭活血浆的制备
输血科
赵洪飞
主要内容
一、血液组成 二、血浆与血清的区别 三、血浆的分类 四、血浆的规格及制备 五、血浆的病毒灭活意义、原因及要求 六、血浆病毒灭活的制备方法 七、 输注血浆的适应症 八、输注血浆的禁忌症
一、血液的组成
简单地说,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就是人 们所说的血球)两大部分组成,将血液用抗凝剂抗凝 处理后,放在离心机内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就可发 现血浆和血细胞明显分为两部分,血细胞因为分量较 重被沉淀在底部,悬浮在红色血细胞上面的黄色透明 液体就是血浆。 血细胞部分是由有固定形态的红细胞、白细胞 和血小板三部分组成的。
(三)、巴斯德消毒法
法国已经研究开发出用60℃10小时加热处理液态血 浆进行病毒灭活的方法。原则是将新鲜冰冻血浆融 化混合后,加入保护剂。一般选用低分子量糖,如 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氨基酸,如甘氨酸等, 目的是在加热处理时减少对血浆蛋白,特别是凝血 因子的破坏,同时对病毒无保护作用,因此,不会 显著影响加热灭活病毒的作用。加入保护剂后边搅 拌边加热, 60℃10小时,加热后用超滤等方法除去 加入血浆中的保护剂,使血浆基本恢复原体积,然 后除菌分装热压封口后冰冻低温保存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