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依依_1-课件
合集下载
《往事依依》ppt课件

乐在其中:指所做的事情很有乐趣。多形容自得其乐。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津津有味:形容兴味特别浓厚。津津,兴趣浓厚的样 子。 历历在目: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历历,(物体或 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的。
一、回忆“往事”,体悟情怀
1、朗读课文,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并理清结构层次。
kānɡ kǎi cuàn juān chán
liáo
慷 慨 逃窜 镌刻 婵娟 眼花缭乱
词语解释
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记忆犹新:过去的事,印象还非常清楚,如刚发生的一样, 比喻记忆深刻。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身历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也作“身临其境”。 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读宋词和诗歌
感染
阅读的兴趣
老师谆谆教导
铭刻在心
使“我”一生 受用不尽
小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围绕“读书” 分别选取了看画、读诗、听课等事件进 行叙写,且各有侧重。可谓线索明晰, 选材精当。这些往事都与“读书”有关, 不仅在当时带给“我”很多乐趣,而且 对于“我”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读 书,不仅启发了“我”的形象思维,也 给“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还 使“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热爱自然、生活、 祖国 多读书、读好书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看画、读书、 听课的经历?你能否举例来谈一谈“文学与你的成 长”有什么关系?
写作背景
● 《往事依依》是原是于漪老师应河 南《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 部一再邀请而写,刊登在该刊1999 年第7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文章题目显示了对美好往事的深深 怀恋之情。 于老师教学风格独特, 著述颇多,成就斐然。这与其青少 年时期所受的文学熏陶分不开。
《往事依依》ppt课件

再读文本,自主探究
4.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 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听国文课、 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
再读文本,自主探究
5、文中提到的几件往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深远影响?
(1)看山水画——带来生活的乐趣,乐在其中
4、.课文第5段写了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讲课的情形。试结合文章内容, 梳理这两位老师上课的异同点。这样安排是否重复?有何作用?
老师 所教内容
国文老师 宋词(古)
不同点
代课国文老师 现代诗(今)
诵读课文的特点 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动作 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眼睛里
学生们的感受
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学生都被深深感动
相同点
都是国文老师 都是抒情诗词,作者都是爱国诗人
都采用诵读法,都深入人心 学生都深受感染
对我产生的影响 从此喜欢读辛弃疾的词 对新文学更有兴的兴趣
不重复。虽然都是写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讲课的情形,但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也不同,对同学 们及“我”的影响更不一样。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学生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 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再读文本,合作探究
1、看山水画、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课,删去一部分行不行?颠倒次序可以吗?
不能删去。这三件事分别从热爱自然、热爱 生活、热爱祖国的角度来写,各有侧重。 这三件事之所以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说明 它们在作者成长的道路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 用,如果去掉,文章就显得单薄了。 这三件事的内涵是逐步丰富的。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 拾穗集》等。她主编了《中学语文备课手册》 12册、《高中语文教学指导书》等书,另有 各种文体的教学录像20部。
10 往事依依 课件(共31张PPT)

往事依依 ,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
1.“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深深 的留恋之情。 2.这些往事对“我”的成长意义重大,也在今后不断 催“我”奋进,是“我”十分珍贵的记忆。因而, “金色的回忆”一语也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的 珍视之情。
——习近平
片段仿写 作者写两位国文老师上课的情景十分有感染力。 你在学习中有这样的经历吗?试着写一写你最受感 染的一个课堂片段。
【写作策略】 ①多角度:可以从正面写老师讲课的表现,也 可以从侧面写你听课的感受或对你的影响。 ②抓细节:抓住老师讲课的特点,从动作、神 态、语言等角度精选词语进行描写。 ③有情感:融入真情实感,增强感染力。
第5段中的“雕镂”和“镌刻”在词典中都解释为“雕 刻”,既然意思相同,为什么不用同一个呢?谈谈你的理解。
1.为了避免重复,使语言富于变化。 2.二者表达的情感及程度不同。“雕镂”写出了老师的讲课对 “我”的影响之深,让“我”永不忘记;“镌刻”则指“我” 对诗歌的深刻印象。
模糊的村庄迎在面前, 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 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 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本文谈到了一些读书方法,如作 者看《评注图像水浒传》插图和读 《千家诗》时运用的图文结合法、联 想想象法,国文老师教的诵读法,都 值得我们在读书时借鉴运用。
2.课文第5段写了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讲课的情形。试结合文章内容, 梳理这两位老师上课的异同点。这样安排是否重复?有何作用?
老师 所教内容
不同点
不重复。虽然都是写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讲课的情形, 但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也不同,对同学们及“我” 的影响更不一样。这样写,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 于学生开启心智、陶冶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深
结合文章内容,梳理这两位老师上课的异同点。说说这样安排是否重复,有何作用。
老师 所教内容
国文老师 宋词(古)
不同点 代课国文老师
现代诗(今)
相同点 都是国文老师
都是抒情诗词
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 把深深的感情凝注在 都采用诵读法,都深入人心
诵读课文的特点 体动作
眼睛里
学生们的感受 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学生都被深深感动
深
题目中的“依依”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往事怀有怎样
的情感?
轻柔的样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依依”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表明作者对往事充满着深 深的留恋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深 作者在第2段写了看图画,从艺术形象中受到了最初的文学熏陶。 作者看了哪些景色?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朗读,并赏析。
背
本文主要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教育界的变革有关,特别是素质 教育和人文化教育的强调。 这一时期,中国教育开始注重学生的全 面发展,强调人文关怀和审美教育。于漪老师,作为一位在教育战 线上辛勤工作多年的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执着,对中学生 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和关注。这些个人背景和教育环 境的变革,为《往事依依》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思考, 使得这篇文章不仅回忆了作者的童年生活,还表达了对教育问题的 深刻思考和情感。
深
诗词背景 《南归》是田汉早期的一部浪漫主义话剧,作者运用浪
漫的想象,童话般地描写了春姑娘和流浪诗人辛先生、青 年农民李正明之间的男女感情,表现他们倦于现实人生的 苦恼与美好憧憬的幻灭,悲叹理想、现实间的冲突。剧作 弥漫着悲伤的气息,同时又交织着坚决的反抗。
《往事依依》ppt课件

你能说说对本文标题中的“依依”的理解吗?
“依依”在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往事依 依,让人珍惜、感念,催人不断奋进。任务二 读文Fra bibliotek寻“依依”往事
我们将深入《往事依依》,走进于漪老师的阅读世界。同学们借助时 间轴记录于老师在文章中提到的关键阅读时刻,快速默读文章,完成下 面表格。
时间
主要事件
感受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诗词提示
南归(节选)
田汉
模糊的村庄迎在面前, 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 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 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从耕夫踏着暮色回来, 我就伫立在她的门前, 月儿在西山沉没了,
沉浸:浸入水中,多用来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雕镂:在竹木、玉石、金属等上面刻画。 凝注:凝聚、聚结。
教学目标
1、掌握“徜徉、浩渺、雕镂”等字词的字音词义。 2、默读课文,通过标题、开头、结尾及文中的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 者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3、领悟作者热爱生活、留心生活的美好品质以及“往事”对作者成长的激励作用。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萦绕胸怀,十 分留念”这份感情,同学们认真品味句
子,用“我觉得最能体现依依之情 的是——,因为——”的句式来回答
。
总结
作业:
1、静心思考:我们在于老师的读书往事中汲取到哪些精神养分? 请同学都留下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示例: 欣赏作品须入神 ......
2、再读课文,结合你对“往事依依”的理解,仿照示例写句子: 往事依依,在那小屋的山水画里,有我热爱大自然的依依之情; 往事依依,在那———————,有我—————的依依之情; 往事依依,在那———————,有我—————的依依之情; 往事依依,在那———————,有我—————的依依之情。
苏教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 第6课《往事依依》课件1

2019/9/14
4
三、积累古诗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山居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题榴花 [宋]朱熹
2019/9/14
于漪
1
2019/9/14
2
自由朗读课文
一、注音
漪( yī )
淼( miǎo)
徜徉(chángyáng) 骚( sāo )
郁( yù) 凝( níng )
慷慨( kāngkǎi) 镌(juān )
谆谆( zhūn)
2019/9/14
3
二、词语解释
徜徉: 安闲自在地步行。 浩淼: 形容水面辽阔。 雕镂: 雕刻。 走投无路:形容无路可走,陷入绝境。 心旷神怡: 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搜索枯肠: 形容竭力思考。 依稀: 模糊。 万端: 极多而纷繁。
2.通过对语言的品味,你有何收获?
2019/9/14
11
作业
将你印象最深或影响最大的一次 读书经历用你最美的语言记录在你的 笔记本上。
2019/9/(mou):古代作战时戴的盔.7 ]
2019/9/14
8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 阅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说说 文中记述 了哪几件事。
看图画 读诗歌 听讲课
2.这几件事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如果选 取其它方面素材可以吗?
3.跳读课文,说说作者用了哪些语句或段落
将这些往事巧妙地连缀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2019/9/可14 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PPT《往事依依》1

课文通过“我”对少年时期求学生涯中几件 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热爱美、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 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
备用资料:文中的古诗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朱熹《春日》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韩翃《寒食》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山居夏日》
第3段: “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与“让人看不上眼”
——显示了石印本《千家诗》的魅力。
语言品析示例
1、词语角度: 例1: “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一句中“搜索 枯肠”一词用得好,形象地表现了许多事情竭力 思索都想不起来,也衬托出文中所写的几件事留 给作者的印象之深刻。 例2:“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 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一句中“凝注”一词用得 好,形象准确地描绘出老师在朗诵时那激动的心 情、专注的神态。
给下列字注音:
ng yang ) 烟波浩淼(miǎo ) 晦 ( huì ) 徜徉( chá n) 青女素娥( é ) 婵(chá )娟 绚( xuà n u) 镂( lò 心旷神怡( yí ) 镌( juān )刻
谆谆( zhūn)
二、整体感知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思考:文章开头说“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 记忆犹新”,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几件 事”。(小组合作完成)
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 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 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 的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 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
1、儿时看图画:山水画、《评注图像水浒传》。 2、学生时代读石印本《千家诗》。 3、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
《往事依依》ppt课件

精读细研
2、两位国文老师留给她什么印象,对她有哪些影响讲课入情
入理。梳理他们上课的异同点。这样安排是否重复?有何作用?
相同点
教古文的老师
代课老师
讲课内容都是抒情诗歌,诗作者都是爱国诗人;都采
用诵读的方法,都入情入理,学生都深受感染。“我”
都牢记了所讲内容,且由此培养了课外阅读兴趣,激发
了喜爱诗词,爱好新文学的热情。
读到这里你是否觉得前后有些矛盾呢?
不
这一节写了我看画的乐趣,我用
矛
心看了,看画时融入了自己你的想
盾
象,仿佛自己走进了画中,在山水
间徜徉,享受到无限的乐趣。
探究新知
“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冠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 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 是津津有味。”
读到这里你是否也宛若身临其境,这是什 么原因呢?
抒发爱国、爱美、爱生活之情, 从而启发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 ,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精读细研
仔细阅读5-7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我就是从那时开始读辛弃疾词的。””这几句 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这两句有什么表达作用?
侧面表现老师课上的 “入情入理”,突其出 对“我”的激励作用。
朗读课文时的特点 不 同 学生们的感受 点 对“我”产生的主
要影响
描写作用
把慷慨的感情融入身体的动作
把感情凝注在眼睛里
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
同学们全被深深地打动
从此喜欢上了读辛弃疾的词
对新文学产生了兴趣
充分展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有利于开启心智, 陶冶情感,培养兴趣。
精读细研
不重复。虽然都是写两位国文老师入情入理讲课 的情形,但所讲内容是一古一今,讲课情状也不同, 对同学们及“我”的影响更不一样。这样写,充分展 现了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学生开启心智、陶冶 情感、培养兴趣所起的重要作用。
《往事依依》PPT课件 (共23张PPT)

(宋)卢梅坡<雪梅>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 了绚丽的色彩:
红紫芳菲 橙黄橘绿 黄鹂鸣翠柳 白鹭上青天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 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兜鍪(mou):古代作战时戴的盔.]
在这些依依往事中你最喜欢 哪一件?
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情雨晦,日丽蓝天,风云变 幻,真是美不胜收.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前: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城无处不飞花 绿树阴浓夏日长 五月榴花照眼明 青娥素女俱耐寒 月中霜里斗婵娟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朱熹<春日> (唐)韩翃<寒食> (唐)高骈<山亭夏日> (宋)朱熹<题榴花> (唐)李商隐<霜月>
往事
一 小时侯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 犹如身历其境.
二 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 美丽的生活花环.
三 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 中雕镂出鲜明的印象. 四 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铭刻在心,一生受 用.
梁山雄伟险峻 水泊烟波浩淼 水边有无边无际的芦苇 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
何涛,黄安率领的军官在茫 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港 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
在作者所介绍的这些往事中都有 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与“读书” 有关,到底读书有什么好处呢?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从作者自身受到启发:多读书、读好书,
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机动练习:
作者在介绍依依往事的时候都不 同程度的表现了自己的一些思想 感情,请同学说说都有哪些思想 表现?
在作者所介绍的这些往事中都有 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与“读书” 有关,到底读书有什么好处呢?
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共27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老师这句话的落脚点在“做人”。 在作者看来,“当时老师并不说多少大道理,但 教我们读书明理,明做人的道理”(于漪)
5.文章结尾“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呼应开头的“记忆犹新”,简短有力收束全
点题
文,点明文章中心。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①“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深深的留恋之情; ②这些往事对“我”的成长意义重大,也将在今后不断催“我” 奋进,是“我”十分珍贵的记忆,因而,“金色的回忆”一语也 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的珍视之情。
检查预习
漪( yī )
烟波浩淼(miǎo)
徜徉( chángyáng )骚( sāo)
郁( yù)
慷慨( kāngkǎi )
凝( níng )
镌刻 ( juān )
谆谆( zhūn ) 雕镂( lòu )
素娥( é ) 婵娟(chán )
积累词语
心旷神怡:意为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记忆犹新:过去的事,印象还非常清楚,如刚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 鸦雀无声:意思是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身历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也作“身临其境”。 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乐在其中:指所做的事情很有乐趣。多形容自得其乐。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津津有味:形容兴味特别浓厚。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 历历在目: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 的。
这里“几十年过去”“至今”可以看出时间过去之久,“镌刻” “信口背出”可以看出记忆之深。
(5)“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 和那注 满情思的眼睛。”
5.文章结尾“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呼应开头的“记忆犹新”,简短有力收束全
点题
文,点明文章中心。
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①“金色的回忆”一语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深深的留恋之情; ②这些往事对“我”的成长意义重大,也将在今后不断催“我” 奋进,是“我”十分珍贵的记忆,因而,“金色的回忆”一语也 包含着“我”对这些往事的珍视之情。
检查预习
漪( yī )
烟波浩淼(miǎo)
徜徉( chángyáng )骚( sāo)
郁( yù)
慷慨( kāngkǎi )
凝( níng )
镌刻 ( juān )
谆谆( zhūn ) 雕镂( lòu )
素娥( é ) 婵娟(chán )
积累词语
心旷神怡:意为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记忆犹新:过去的事,印象还非常清楚,如刚发生的一样,比喻记忆深刻。 鸦雀无声:意思是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身历其境:亲身到了那个境地。也作“身临其境”。 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乐在其中:指所做的事情很有乐趣。多形容自得其乐。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津津有味:形容兴味特别浓厚。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 历历在目:十分清楚地出现在眼前。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 的。
这里“几十年过去”“至今”可以看出时间过去之久,“镌刻” “信口背出”可以看出记忆之深。
(5)“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 和那注 满情思的眼睛。”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10 《往事依依》课件 (共30张PPT)

“编织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 ”与“看不上眼”形成强烈的对比,显示 出《千家诗》的魅力。
文本研读
③第四段:引用的春夏秋冬的诗词,很美,“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 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中。”突出了诗歌的意境,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文章的美感。 ④第五段:描写两位国文老师读诗的状态最能打动我的心,国文老师教 古文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晃着”的动作描写很深刻,激发了作者的爱国 主义情怀;代课的国文老师教现代文时,自己进入角色,写到了他情满 双眸,注满情思的眼睛,让同学们受到了震撼与感染。这样写也展现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兴趣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
徜徉(chángyáng) 慷慨(kāngkǎi) 谆谆(zhūn)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有味,有趣味。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划分文本层次 第一部分(1):引出往事。 第二部分(2-- 6):金色的回忆。
第一层(2):看画的乐趣。 第二层(3--6):读书的乐趣。 第三部分(7):往事给我的鼓舞
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儿。到了别人家里,我是安静的, 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墙壁上的报纸。那些报纸,是大人贴在墙 上做装饰用的,不至于到处露着墙皮。有字可读,真好。看着看着, 我的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 面的报纸,往往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慢慢读完 一面墙,真畅快呀。
习题检测
1、在加点字后的括号内填写正确的拼音。
①我们徜徉( chánɡ yánɡ ) 在一幅幅新奇而美妙的民俗风情 画卷里,感受着多样的生活方式、多彩的地域文化。 ②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 lòu ) 下深刻的印象, 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文本研读
③第四段:引用的春夏秋冬的诗词,很美,“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 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中。”突出了诗歌的意境,增添了文章的文采, 文章的美感。 ④第五段:描写两位国文老师读诗的状态最能打动我的心,国文老师教 古文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晃着”的动作描写很深刻,激发了作者的爱国 主义情怀;代课的国文老师教现代文时,自己进入角色,写到了他情满 双眸,注满情思的眼睛,让同学们受到了震撼与感染。这样写也展现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对于开启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兴趣起到了重要 的作用。
徜徉(chángyáng) 慷慨(kāngkǎi) 谆谆(zhūn)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有味,有趣味。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划分文本层次 第一部分(1):引出往事。 第二部分(2-- 6):金色的回忆。
第一层(2):看画的乐趣。 第二层(3--6):读书的乐趣。 第三部分(7):往事给我的鼓舞
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儿。到了别人家里,我是安静的, 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墙壁上的报纸。那些报纸,是大人贴在墙 上做装饰用的,不至于到处露着墙皮。有字可读,真好。看着看着, 我的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 面的报纸,往往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慢慢读完 一面墙,真畅快呀。
习题检测
1、在加点字后的括号内填写正确的拼音。
①我们徜徉( chánɡ yánɡ ) 在一幅幅新奇而美妙的民俗风情 画卷里,感受着多样的生活方式、多彩的地域文化。 ②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 lòu ) 下深刻的印象, 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往事依依》课件

03 强化文学社会责任
《往事依依》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 问题的多维度,强调了文学在反映社会现实、 传递价值观念方面的重要作用。这部作品鼓励 现代文学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强化 了文学作为社会良心的角色,影响了一代又一 代作家的创作方向和思考深度。
02 推动文学形式变革
此作品对现代文学的影响还体现在它对传统叙 事结构的突破上。《往事依依》采用非线性叙 述方式,打破了时间顺序的限制,这种新颖的 表现手法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也 促使更多的作家开始尝试不同的叙事技巧,从 而推动了文学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02 人物关系探讨
在《往事依依》这部作品中,人物之间的关系 错综复杂,既有亲情的牵绊,也有友情的支持 。通过分析这些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 物的行为动机和情感变化。
结合生活现象
01
往事与现实交织
生活中,往昔的记忆常常与眼前的现实 相互交织,形成一幅幅独特的生活画卷 。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我们能更好地 理解现在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变化,从而 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前行的方向。
在《往事依依》的课堂互动环 节中,学生将有机会选择扮演 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通过模拟 角色的行为和语言,深入理解 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增强学 生的同理心和表达能力。
02
角色表演的准备
为了确保角色扮演活动的效果 ,教师需指导学生进行充分的 准备,包括熟悉剧本、理解角 色背景、练习台词以及表情动 作的模仿,帮助学生更好地融 入角色,提升表演的自然度和 感染力。
04 文学价值探讨
艺术表现手法
情感表达的细腻
《往事依依》通过丰富的内心描 写和细腻的情感刻画,展现了人 物复杂的心理状态。作者运用生 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人物 的情感波动和内心冲突表现得淋 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 故事中的情感力量。
《往事依依》ppt课件

活动二:关注细节描写,品味情感
2.请默读课文第5自然段,圈画作者写两位老师讲课时的具体语句
,借助下面思维导图,赏析两位老师的形象及对我产生的影响。
关键语句
人物形象
深刻影响
国 文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 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 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 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 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活动一:关注领起句,理清层次
默读课文,勾画文章记叙中的领起句。借助下面的结 构梳理图,概括相关内容。
活动一:关注领起句,理清层次
①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 ②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 ③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 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④老师常对我们说……
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 味深长。“凝视”“徜徉”,用词精准,既
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 表现出看画时的专注,又有一股悠闲,凝结
得其乐。
出作者对山水画的痴迷,乐在其中。
画面 神态 ……
活动二:勾画关键句,概括影响,领悟情感
细节 角度
动作
画面
神态 ……
原文摘录
范例: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 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 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 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 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 得其乐。
领起句的巧妙使用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层次,也对应 了开头的“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结构严谨。
活动一:关注领起句,概括内容,理清层次
年华似流水
领起句
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事件+感受
看画和插图 乐在其中 记忆深刻
读《千家诗》 国文老师教学 沉浸美的享受 心与时代贴近
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整体把握
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文中最 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 是哪一句?
“依依”一词的意思是对往事的留 恋,不忍心分离。
“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 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 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整体把握
作者回忆了哪些往事?它们分别带给作者怎 样的感受和影响?
不能调换。 因为它们是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来编 排的,同前文相照应。如果随意调换, 会使文章条理不清,显得杂乱。
合作探究
为什么作者说“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 环的,竟是一本让人家看不上眼的石印 本《千家诗》”?
因为“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 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 ,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 云变幻”在这本书中都有反映。
合作探究“金色”的回忆,读完全文,你来说说,于
老师为什么说这些依依的往事是金色的回忆 。
“金色”代表美好,读书带给她童年的 乐趣,带给她的美的享受,情感的熏陶,都 是美好的回忆。
“金色”代表珍贵,这些故事让她与书 结缘,丰富了知识,增添了智慧,更成为一 个志趣高尚的人。
“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 催我不断奋进”。
合作探究
从作者的往事中,你得到哪些启迪?
我们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 爱祖国,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 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合作探究
主旨
课文通过“我”对童年及初中求学生 涯中几件往事的回忆,抒写了作者热爱自 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热爱祖国的深情, 告诉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 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看画可以在作者脑子里形成生动 的形象。
我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孩子。
合作探究
作者所说的“形象思维的作用”具体 指的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2/282021/2/282021/2/282021/2/28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自学内容二:
• 自学方法:品读课文 • 1、划分课文的结构,并归纳大意。
• 2、于漪老师在教坛上辛勤耕耘,做出了突 出的成绩,她的成长的源头是什么?(用 文中的材料回答)
划分课文的结构,并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1)引出往事
金色的回忆
第二部分(2~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 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认一认
于漪
• 江苏省镇江市人。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 系。1978年获“特级教师”称号,上海市杨浦 中学语文教师。凡与于漪交往过的人,都称赞 她的做人。她正直,敏捷,纯粹,真诚,厚道; 她胸襟开阔,性格开朗,才华横溢……”这是语 文教育界对她一致的评价,她之所以从一个教 育学专业毕业初教历史的中学教师,成为一个 有口皆碑、充满人格魅力的语文教育学家,和 她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文学熏陶是分不开的。
自学内容一:
❖自学方法: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请简要概括出作者回忆的几件依依往事?
2、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都与什么有关?为什么?
从中得到的启迪是什么?
课文回忆了于漪少年生活中哪几件事?
• 看山水画-----读《水浒传》-----读《千家诗》----------- 听国 文课---------(登北固楼-------读 中外小说)------听老师的谆谆教 导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 的错儿 。2021/2/282021/2/282021/2/28Sunday, February 28, 2021
•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 力,自 胜者强 。2021/2/28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2月28日星期 日2021/2/282021/2/282021/2/28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2月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2/282021/2/28Februar y 28, 2021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2/282021/2/28Sunday, February 28,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2/282021/2/282021/2/282/28/2021 6:31:18 PM
•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21/2/282021/2/282021/2/28Feb-2128-Feb-21
第三部分(7)往事给我的鼓舞
从“依依往事”中寻找作者成长的源头:
答:正是学生时代所读的书编织了 “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开阔 了“我”的眼界,给“我”以美的 享受和情感的熏陶(对自然、对生 活、对家乡、对祖国的情感),使 “我”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当堂练习:
• 1.题目“往事依依”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 依依: 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 “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
• 2.第1段用什么方法引出回忆的?
用鲜明的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引出 对几件往事的回忆,给读者造成强烈的 悬念。
知者加速:
• 依依往事对于“我”的成长有什么深远影 响?
概括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是 什么?
答:抒写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热爱祖国的深情,告诉青少年要多 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做一个志 趣高尚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互阅作业一
漪( yī )
淼(miǎo )
徜徉( chángyáng ) 骚(sāo )
郁(yù) 凝( níng )
慷慨(kāngkǎi ) 镌(juān )
谆谆( zhūn ) 镂(lòu )
娥( é )
婵(chán )
互阅作业二
①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
②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