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细胞融合

合集下载

细胞融合的原理

细胞融合的原理

细胞融合的原理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这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物学现象,也是许多生物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细胞融合的原理涉及到细胞膜的融合、细胞核的融合以及细胞器的融合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为大家详细解析细胞融合的原理。

首先,细胞融合的过程中,细胞膜的融合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膜,它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半透性和选择性通透性。

在细胞融合的过程中,两个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融合,形成一个新的大细胞。

这一过程需要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融合蛋白和其他相关蛋白的作用,通过融合蛋白的介导,细胞膜得以融合,从而实现细胞融合的第一步。

其次,细胞融合的过程中,细胞核的融合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中包含着遗传物质DNA。

在细胞融合的过程中,两个细胞的细胞核会发生融合,使得两个细胞的遗传物质得以合并。

这一过程是由细胞质融合引起的,细胞质是细胞核外的细胞质的总称,其中包含着各种细胞器。

细胞融合的过程中,细胞质的融合会导致细胞核的融合,从而实现细胞融合的第二步。

最后,细胞融合的过程中,细胞器的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细胞器是细胞内的各种功能结构,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等。

在细胞融合的过程中,两个细胞的细胞器会发生融合,使得两个细胞的功能结构得以合并。

这一过程是由细胞膜的融合和细胞核的融合引起的,细胞融合的过程中,细胞膜的融合和细胞核的融合会导致细胞器的融合,从而实现细胞融合的第三步。

综上所述,细胞融合的原理涉及到细胞膜的融合、细胞核的融合以及细胞器的融合等多个方面。

这一过程是由细胞膜的融合、细胞核的融合和细胞器的融合相互作用引起的,通过这些步骤,细胞得以融合,从而实现生物体内的细胞融合现象。

希望本文的解析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细胞融合的原理。

细胞融合知识点总结

细胞融合知识点总结

细胞融合知识点总结细胞融合的原理是两个细胞的质膜和细胞质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多核细胞。

在自然界中,细胞融合常常发生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例如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子的融合。

人工细胞融合可以通过电脉冲、化学方法或病毒载体等手段进行。

一般来说,细胞融合的原理是将两个或多个细胞的细胞质和核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细胞。

细胞融合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细胞培养。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研究人员可以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将不同类型的细胞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细胞株,同时可以将其用于体外试验,以便对细胞的生理活动和病理活动进行研究。

其次,细胞融合可以用于基因编辑。

通过将不同类型的细胞融合在一起,研究人员可以将特定的基因或DNA序列导入到目标细胞中,从而实现基因编辑。

另外,细胞融合还可以用于干细胞研究。

通过将成体细胞融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多核细胞,从而实现干细胞的制备和研究。

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对医学和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用于研究人类疾病。

通过将来自患者的细胞与正常细胞融合在一起,研究人员可以模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其次,细胞融合还可以用于干细胞疗法。

通过将患者的成体细胞与干细胞融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多核细胞,从而实现干细胞的制备。

这些干细胞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等。

细胞融合技术的发展也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首先,它可以用于研究细胞的功能。

通过将不同类型的细胞融合在一起,研究人员可以模拟细胞的功能,并探索细胞的生理活动和病理活动。

其次,细胞融合还可以用于研究干细胞的命运。

通过将成体细胞融合在一起,可以形成多核细胞,从而模拟干细胞的生成和分化过程。

这有助于揭示干细胞的命运和分化机制。

总之,细胞融合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技术,具有许多重要的应用。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细胞融合技术将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5章细胞融合介绍

第5章细胞融合介绍

三 基本原理 对于植物细胞而言, 1、一般先将两种不同植物的体细胞(来自其叶或 根)经过纤维素酶、果胶酶消化,除去其细胞壁, 得到原生质体; 2、 而后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诱导其细胞融合形成杂 种细胞; 3、 继而再以适当的技术进行杂种细胞的分检和培养, 促使 杂种细胞分裂形成细胞团、愈伤组织、直 至形成杂种植株,从而实现基因在远缘物种间的 转移。 4、由 于这个新细胞得到了来自两个细胞的染色体组和 细胞质,在适宜的条件下来培养,长成的生物个 体就是一个新的物种或品系。
3.体细胞融合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创造 细胞质杂种。在体细胞杂交中双亲的细胞质 都有一定的贡献。据试验,融合后的杂种细 胞质最终会选择某一亲本的叶绿体,但线粒 体可以实现双亲重组。因此,有可能通过细 胞融合获得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基因组 的不同组合,这在育种上无疑有着重大价值。 4.体细胞杂交在作物育种和种质创新上有其独 到的意义和作用。随着新的融合技术(如电融 合技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体细胞杂交对作 物改良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 基本过程 以植物原生质体为例,PEG法诱导原生质 体融合的过程见图5-4所示。 融合中应注意: (1)事先要做好两种原生质体的识别标记,如 色素、缺陷型、抗性标记等。 (2)原生质体的密度应在105个/ml左右,两种 原生质体按1:1等量混合。
(3)常用PEG的分子量通常为4000~6000,加热熔 化与Eagle溶液配成50%(W/V)浓度(小分子质 量的PEG配成55%浓度)。加入PEG后,24 ℃ 培育10-20min(注意时间宜短不宜长,过长,使 原生质体周围包裹一层膜形成凝集体,会降低 融合率),缓缓加入高pH、高钙离子溶液, 15min后用冲洗液清洗,离心收集原生质体。 (4)计算:融合率=(融合细胞的细胞核总数/视野 内全部细胞的细胞核总数)×100%

第5章 细胞融合

第5章 细胞融合

第5章细胞融合5.1细胞融合的概述5.2细胞融合技术的意义5.3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5.4细胞融合材料5.5细胞融合的方法5.6融合细胞的筛选5.7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举例5.8 展望5.1 细胞融合的概述5.1.1 细胞融合的定义细胞融合(Cell fusion)又称体细胞杂交(Somatic hybridization):是指将不同来源的细胞或原生质体通过人工方法诱导融合形成杂种细胞,并使之分化再生,形成新物种或新品种的技术。

5.1.2 细胞融合的类型根据所选用的亲本细胞或原生质的来源可分为以下4种:体细胞杂交1、利用双亲的体细胞或原生质进行融合,是真正意义上的细胞融合技术,目前细胞融合的大多数组合仍以体细胞杂交为主。

2、配子-体细胞杂交融合亲本一个为体细胞,另一个为性细胞(精、卵细胞),可获得三倍体细胞杂种。

3、配子间细胞杂交融合双亲本均为性细胞(精、卵细胞),配子间细胞杂交有多种组合形式。

其中以精、卵细胞进展最快。

例如:玉米4、微细胞杂交先诱导细胞中形成高频率的微核,再分离和制备具有此微核的细胞或原生质体,作为融合的亲本而进行体细胞杂交。

用于转移单个完整的染色体以建立单体或多体的“染色体杂种”。

5.2 细胞融合技术的意义可以避开生殖细胞的受精过程,在亲缘更远的物种间实现基因转移,创造出自然界中所没有的新物种。

体细胞融合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创造细胞质杂种。

体细胞杂交在作物育种和种质创新上有其独到的意义和作用。

5.3 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将来自小鼠和人体的两个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得到含有两者遗传信息的新的杂合细胞,然后通过培养基筛选出这种杂合细胞,就有可能得到一个新生物。

细胞融合的研究历史细胞融合现象最初是在动物细胞中表现的。

1858年Virchow叙述了正常组织、发炎组织以及肿瘤组织中的多核细胞情况。

1875年,Lange第一个观察到脊椎动物(蛙类)的血液细胞发生的合并现象。

1962年日本冈田善雄发现一种叫日本血凝性病毒(HVJ)能引起艾氏腹水瘤细胞融合成多核细胞的现象。

植物细胞工程课件第五章细胞融合

植物细胞工程课件第五章细胞融合
单细胞的制备
• 用胰蛋白酶、机械法或二者兼用来分离细 胞,对其进行单层或悬浮培养,获得单个分 散的细胞。
5.3 细胞融合的方法
•自发融合 NaNO3 高pH-高Ca离子
仙台病毒
•诱发融合
PEG
电场
……
5.3.1 生物融合法-----仙台病毒法
• 病毒类是研究得最早的促融剂 • 疱疹病毒、天花病毒、副流感型 病毒、副黏液病毒等致癌、致病 病毒,都能诱导细胞融合
不对称杂种:亲本双方原生质体发生部分融
合,或发生了融合,但融合体在分裂过程中一
方的部分核或质被排斥,因而其体细胞染色体
数目达不到双亲之和。其外部形态呈双亲的中
间型或偏一方形态,一般表现为雄性器官退化,
正常花粉粒极少,育性低。
胞质杂种:携带一个亲本的核和两个亲本的
细胞质。
细胞融合的意义
• 实现远缘遗传重组 植 物
P1
融合液
P2
混合静止1min. P1 P2 加入PEG
选 择
融 合 加入稀释液
稀 释 加入培养基
培 养
洗 涤
洋葱根尖原生质体 (40×)
烟草叶肉原生质体 (40×)
烟草叶肉细胞和洋葱根 尖细胞原生质体融合
烟草叶肉和洋葱根尖细 胞原生质体的异源融合
原生质体的 诱导频率;同时 群体密度 与pH 值相关。
德国生理学家 Johannes Müller 1801-1858
• 毒性大,应用受到限制
• 1958 年 , 日 本 学 者 冈 田 善 雄 (Okada)发现了HVJ病毒可促
进细胞融合。
• 仙台病毒(HVJ)毒力低,对人
的危害小
日本学者Okada
• 易被紫外线或 β -丙炔内酯所灭 活

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在肺结核,天花,水痘,麻疹等疾病患者的病理组织中观察到多核细胞。
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在蛙的血细胞中也看到了多核细胞的现象,但是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1962年,日本科学家发现日本血凝型病毒能引起艾氏腹水瘤细胞融合的现象。
细胞融合
通过培养和诱导,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cell fusion)或细胞杂交(cell hybridization)。
基因型相同的细胞融合成的杂交细胞称为同核体(homokaryon);来自不同基因型的杂交细胞则称为异核体(heterokaryon)。
细胞融合 - 融合诱导物
细胞融合的诱导物种类很多.常用的主要有生物法用灭活的仙台病毒(Sendai virus),化学法如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和物理法如电脉冲。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聚乙二醇,因为它易得、简便,且融合效果稳定。PEG的促融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它可能引起细胞膜中磷脂的酰键及极性基团发生结构重排。动植物细胞融合方法不同,生物法利用灭活仙台病毒是动物细胞融合所特有的。
细胞融合细胞融合不仅可用于基础研究,而且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植物育种方面已经成功的有萝卜+甘蓝、粉蓝烟草+郎氏烟草、番茄+马铃薯等等。细胞融合另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作诊断试剂,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等优点。
细胞融合 - 细胞融合的成功例
细胞融合 - 融合方法
同种细胞在培养时2个靠在一起的细胞自发合并,称自发融合;异种间的细胞必须经诱导剂处理才能融合,称诱发融合。
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有三种:生物方法(如病毒诱导融合法)、化学方法(如聚乙二醇PEG诱导融合法)、物理方法(如电场诱导融合法)。

细胞融合原理

细胞融合原理

细胞融合原理
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多个细胞在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的作用下,产生一个新的细胞。

这一过程通常发生在发育过程中,也可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

在细胞融合过程中,两个或多个细胞的核合并在一起,并形成一个新的细胞核。

这种融合过程常常发生在多细胞生物体内,例如动物和植物。

细胞融合的原理主要涉及细胞膜的相互作用。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壳,由脂质双层构成。

当两个细胞膜相遇时,它们会产生相互作用,并且可能会发生融合。

这种融合过程是由特殊的蛋白质——融合蛋白质调节的。

融合蛋白质可以帮助细胞膜形成一个桥梁,使两个细胞膜连接在一起。

随后,细胞膜可以开始融合,并形成一个新的细胞膜。

细胞融合过程对于生物的发育和生长至关重要。

例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融合可以帮助形成多种细胞类型,并为机体提供所需的功能。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细胞融合也可以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

例如,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子会发生细胞融合,并形成一个新的胚胎。

细胞融合还可以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作用。

例如,在免疫反应过程中,某些细胞(如巨噬细胞和肿瘤细胞)会发生细胞融合,以消灭对机体有害的细胞。

总的来说,细胞融合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在生物的
发育和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胞融合的原理

细胞融合的原理

细胞融合的原理
细胞融合是指两个或更多细胞的膜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一的细胞。

这个过程在自然界中广泛发生,也可以在实验室中人为地进行。

细胞融合的原理主要涉及细胞膜的相互作用和融合机制。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层构成的,其中磷脂分子具有疏水性的疏水端和亲水性的亲水头部。

当两个细胞相遇时,它们的膜上的疏水端会相互吸引,同时亲水头部会相互排斥。

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两个细胞膜靠近并融合在一起。

细胞融合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融合剂。

融合剂能够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使细胞融合更容易发生。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高温或电脉冲等外部刺激来促进细胞融合。

这些方法都能够让细胞膜发生变化,使得细胞之间的融合变得可能。

细胞融合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生物学研究中,细胞融合被广泛用于创建杂交细胞或植物。

通过融合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可以获得具有新特性的杂交细胞或植物。

此外,细胞融合还被用于修复损伤的组织,例如通过融合干细胞和患者体内的细胞,可以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

总之,细胞融合是一种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过程,通过膜的相互作用和融合机制实现。

它在生物学研究和医学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对物质通透性的一般规律。

2、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3、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屏障。

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进行物质进出细胞。

各种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

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通透性高(肾小管、肠上皮、植物根细胞更高)水快速穿膜之谜:水孔蛋白水分子可以由渗透压低的一侧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

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可使细胞胀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将红细胞放在某些等渗盐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各种溶质的通透性不同,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发生改变,也会发生溶血现象。

因此,发生溶血现象所需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本实验选用红细胞作为细胞膜通透性的实验材料,将其放入不同的介质溶液中,观察红细胞的变化。

溶血(Hemolysis)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

可由多种理化因素和毒素引起。

在体外,如低渗溶液、机械性强力振荡、突然低温冷冻(-20℃~—25℃)或突然化冻、过酸或过碱,以及酒精、乙醚、皂碱、胆碱盐等均可引起溶血。

哺乳动物血浆的等渗溶液为0.9%NaCl 溶液,红细胞在低于0.45%NaCl 溶液中,因水渗入,红细胞膨胀而破裂,血红蛋白逸出。

在体内,溶血可为溶血性细菌或某些蛇毒侵入、抗原-抗体反应(如输入配血不合的血液)、各种机械性损伤、红细胞内在(膜、酶)缺陷、某些药物等引起。

溶血性细菌,如某些溶血性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杆菌可导致败血症。

疟原虫破坏红细胞和某些溶血性蛇毒含卵磷脂酶,使血浆或红细胞的卵磷脂转变为溶血卵磷脂,使红细胞膜分解。

物质穿膜运动符合物理化学规律:物质扩散速率除依赖于浓度梯度的大小外,还同物质的油水分配系数和分子大小有关。

5细胞融合

5细胞融合

原生质体融合细胞的再生愈伤组织
三、物理法--电融合法
1、原理:
交流电场使原生质体表面电荷偶极化,沿着电极 排列,形成串珠。高频直流脉冲使原生质膜击穿, 从而导致两个紧密接触的细胞融合在一起。
与PEG融合比较起来,电融合有三大优点:
一是不存在对细胞的毒害问题; 二是融合效率高; 三是融合技术操作简便。

1)亲本 2)同核体:同源原生质体的融合体


3)异核体:非同源的原生质体的融合体
4)多核体:含有双亲不同比例核物质的融合体
5)异胞质体:具有不同胞质来源的杂合细胞。
为什么要筛选杂种细胞?
A+B
A、B、A+A、B+B ; A+B
生长快
如何筛选杂种细胞?尚无特定规律可循
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双亲细胞形态和色泽上的差
+
-
桥梁
+
-
+
-
电荷重排
+
- +
融合
+
- + -
原生质体膜接触
原生质体纯化
PEG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融合过程影响因素:
分子量:400—6000(通常:1000—4000) 浓度: 20—60% (通常:30—50%) 时间: 悬浮法 1—2 min 离心法 5—8 min pH: 偏碱为宜(pH7.4—8.0)
二、动物细胞的筛选方式

1)利用抗药性筛选: 利用动物细胞对药物敏感性的差异筛选杂种细胞。 亲本A:对氨苄青霉素敏感,对卡那霉素不敏感 亲本B:对卡那霉素敏感,对氨苄青霉素不敏感 杂种细胞可以在含有两种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融合实验简介: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是指真核细胞通过介导和培养,两个或多个细胞合并成一个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

细胞融合包括质膜的连接与融合,胞质合并,细胞核、细胞器和酶等互成混合体系。

细胞融合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病毒学、肿瘤学的研究。

例如,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基因互补分析、检测病毒,胞对病毒敏感因素的分析、肿瘤细胞恶性分析等等。

单克隆抗体技术就是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发展起来的,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及医学方面的应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诱导细胞融合的主要方法有:1.病毒诱导融合2.化学融合剂诱导融合3.电融合本实验采用鸡红细胞和大鼠红细胞为研究对象,在融合剂聚乙二醇(PEG)的作用下,促使鸡-鸡红细胞、鸡-鼠红细胞等发生融合。

PEG介导的鸡血细胞融合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PEG 诱导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

2. 通过PEG 诱导的鸡红细胞之间或鸡红细胞与大鼠红细胞之间的融合实验,初步掌握细胞融合技术。

[实验原理]化学融合剂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是乙二醇的多聚化合物,存在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多聚体。

PEG 可与水分子借氢键结合,在高浓度(50%)的PEG 溶液中自由水消失,导致细胞脱水而发生质膜结构的变化,引起细胞融合。

为了发挥PEG 促进细胞融合的效力,必须采用较高浓度的PEG 溶液,但在高浓度PEG 溶液下,细胞可能因脱水而受到显著的破坏。

因此,选择合适的分子量、浓度及作用时间是PEG 融合技术的关键。

PEG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胞相互接触部位的膜脂双层中磷脂分子发生疏散、进而使其结构发生重排,再加上膜脂双层的相互亲合以及彼此间表面张力的作用,引起相邻的重排质膜在修复时相互合并在一起,使两细胞的胞质沟通,从而造成相互接触的细胞之间发生融合。

利用PEG介导细胞融合,其融合效果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

1.PEG的分子量与浓度:细胞融合效果与PEG的分子量及其浓度成正比;但PEG的分子量越大、浓度越高,对细胞的毒性也就越大。

第5章细胞融合

第5章细胞融合

(一)生物法——仙台病毒法 我们知道很多病毒都具有凝集细胞的能力,它一边黏 接在一个细胞表面,另外一边黏接在另一个细胞表面, 从而使两个细胞在病毒的作用下靠近发生凝结。 在动物细胞融合中,仙台病毒(HVJ)已成为产生细胞 杂种的标准融合剂。 病毒促使细胞融合的主要步骤如下: (1)两个原生质体或细胞在病毒黏结作用下彼此靠近。 (2)通过病毒与原生质体或细胞膜的作用使两个细胞膜 间互相渗透,胞质互相渗透。 (3)两个原生质体的细胞核互相融合,融为一体。 (4)进入正常的细胞分裂途径,分裂成含有两种染色体 的杂种子细胞。 过程图解如下图所示。
(三)物理法——电融合诱导法 1 基本原理 电融合法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细胞融合技 术。在直流电脉冲的诱导下,原生质体质膜表面 的电荷和氧化还原电位发生改变,使异种原生质 体黏合并发生质膜瞬间破裂,进而质膜开始连接, 直到闭和成完整的膜形成融合体。与PEG法比较, 电融合法优点较多,如融合率高、重复性强、对 原生质体伤害小;装置精巧、方便简单、可在显 微镜下观察或录像融合过程;免去PEG诱导后的 洗涤过程、诱导过程可控制性强等等。电融合设 备及原理如图5-5:
2.组织的消化 通过生物化学的方法将剪碎的组织块分散成 细胞团或单细胞。可根据不同的组织对象采用不 同的酶消化液,如最常用的有胰蛋白酶和胶原酶 等。其他的酶如链霉蛋白酶、黏蛋白酶、蜗牛酶 等也可用于动物组织的消化。EDTA最适合消化 传代细胞,常与胰蛋白酶使用。 下面分别以胰蛋白酶和胶原酶为例介绍一下 动物组织的消化方法:
2.动物细胞融合 在动物细胞融合过程中,除促融剂外,其他如细胞 性质、温度、pH、离子强度及离子种类等均会影响细 胞融合效率。 (1)首先,亲本细胞表面性质影响较大,表面覆盖绒毛 而不规则者较易融合,而表面光滑者较难融合。 (2)细胞种类不同,融合效果也不同,如腹水癌及株化 细胞较易融合,而淋巴细胞或血球细胞几乎不融合。 (3)细胞融合时需要适宜温度和运动状态。如仙台病毒 诱导欧利希氏腹水癌细胞融合时,于37 ℃振摇时易于 融合,且融合效率与病毒量呈正比。但在34 ℃振摇则 融合率下降。在37℃时不振摇则几乎不融合。

第五章 细胞融合1

第五章   细胞融合1

2.融合细胞的筛选
2.1遗传互补筛选法:利用每一亲本贡献一个功
能正常等位基因,纠正另一亲本的缺陷,令杂 种细胞表现正常。 如: 亲本1:叶绿体缺陷型 亲本2:光致死型 两亲本在光照下一种死亡,另一种呈白色,融 合细胞长成植株呈绿色,并能成长。
(2)抗性互补筛选法:利用亲本细胞原生质体
对抗生素、除草剂及其它有毒物质抗性差异选择杂 种细胞。 l 亲本1:对放线菌素D抗性,但在MS培养基上不能超 过50个世代; l 亲本2:对放线菌素D很敏感,但能在MS上生长; l 杂种细胞能在含有放线菌素的MS培养基上生长,而 亲本和其它细胞死亡。
基因转移通常是在后代中某些性状得以表达, 有时由于基因的重组也可能产生双亲均没有的新 性状。
3.体细胞杂种遗传上的不稳定性
五、细胞融合技术应用
5.1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制备
5.1.1动物细胞融合研究简史 5 1.2动物细胞融合技术主要应用 5.1.3 淋巴细胞杂交瘤与单克隆抗体.
5.2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培育新品种
2.基本原理

细胞质膜的特性 细胞膜融合的原理 质膜靠近, 质膜局部区域紧密粘连,磷 脂分子重排,形成细胞桥;
胞质融合,
细胞核融合。
3.细胞融合大致过程
三、细胞融合技术
1.融合材料 2.融合方法 3.影响融合的因素
1.融合材料
获得 首先获得动物组织,然后经消化液消 化获得单细胞。常用消化液:胰蛋白酶 适于细胞间质较少的软组织;胶原酶适 于消化胶原和细胞间质丰富的纤维组织、 癌组织等。
-8 × 104
• 电融合时,加入少量CaCl2,可维持电导率,保护细 胞;交变电流强弱、处理时间长短及电脉冲的大 小影响融合率。 • 添加促融合剂,可提高融合率。

细胞融合过程

细胞融合过程

细胞融合过程嘿,咱今儿来聊聊细胞融合这神奇的过程呀!你说细胞融合,就像是一场细胞界的盛大聚会。

想象一下,一个个细胞就像小伙伴们,平时都各忙各的,突然有一天被召集到了一块儿,要一起干件大事儿!细胞们要融合,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的。

这就好比两个人要成为好朋友,得先互相认识、了解嘛。

细胞们得先靠近彼此,就像两个人慢慢走近,试着接触。

然后呢,它们得打破那层隔阂,这可不是容易的事儿啊!就好像要打破一堵墙,得费点力气呢。

在这个过程中,有好多因素在起作用呢。

比如说,细胞表面的那些分子,就像是它们身上的标记,得配对成功了,才能更好地融合。

这就跟钥匙和锁一样,得对上号才行。

有时候,还得有一些外界的力量来帮忙推动一下,就像有人在旁边加油鼓劲似的。

细胞融合之后会咋样呢?哎呀,那可就有意思啦!它们会产生新的特性,就像两个人结合后,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新的能力。

这新产生的东西,说不定就能发挥大作用呢!也许能帮我们解决好多难题,比如治病啦,研发新的药物啦。

你想想看,要是我们能很好地掌握细胞融合的技术,那岂不是很厉害?我们可以让细胞们按照我们的想法融合,创造出我们想要的东西。

这就像是我们是细胞界的导演,指挥着它们演一场精彩的大戏!细胞融合的应用可广啦!在农业上,可以培育出更好的品种,让庄稼长得更壮,果子更甜。

在医学上,那更是不得了,可以用来治疗好多疾病呢。

这多让人兴奋啊!不过呢,这事儿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就像走路一样,路上会有坑坑洼洼,会遇到困难。

但是咱可不能怕呀,得勇敢地去面对,去解决。

总之呢,细胞融合是个特别神奇又重要的过程。

它就像一个神秘的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去发现它的奥秘。

咱可得好好研究,让它为我们人类带来更多的好处。

细胞融合,真的是太有意思啦!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

聚乙二醇 诱导
是化学试剂, 是化学试剂,使 用起来很方便, 用起来很方便, 诱导细胞融合的 频率比较高
电诱导
优 点 缺 点
有一定毒性, 有一定毒性, 对有些细胞 (如卵细胞)不 如卵细胞) 适用
影响因素较多, 影响因素较多, 例如培养液的 选择,温度、 选择,温度、 渗透压等都是 影响电融合的 因素。 因素。
请思考: 请思考: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过程
植物细胞A 植物细胞
去壁
植物细胞的融合
方法? 方法?
融合 完成 的 标志
植物组织培养
原生质体A 原生质体A 原生质体B 原生质体
去壁
人 工 诱 导
融合的 原生质 体AB
杂种 细胞 脱 再 AB 分
生 出 细 胞 壁 化
愈 伤 组 织
再 分 化
杂 种 植 株
一、 动物 细胞 融合 过程
1.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 动物细胞融合的过程
细胞A 细胞
物理法
细胞B 细胞
灭活的病毒 化学法
杂交细胞
2.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手段 2.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手段
①化学法: 聚乙二醇(PEG)等试剂 ②灭活 灭活病毒 灭活
• 仙台病毒 • 疱疹病毒 • 新城鸡瘟病毒
③物理法: 离心、 融合技术、振动、显微操作等 离心、电融合技术、振动、显微操作等
练习
C
思考下列问题: 思考下列问题:
• 1、什么叫动物细胞融合?植物体杂交技术与动物细胞 、什么叫动物细胞融合? 融合有什么不同呢? 融合有什么不同呢? • 2、动物细胞在结构上有何区别?这与它们杂交或融合 、动物细胞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过程有什么影响? 过程有什么影响? • 3、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是否 、 相同?两者的融合过程是否也一样? 相同?两者的融合过程是否也一样?

第五章-细胞融合与体细胞杂交

第五章-细胞融合与体细胞杂交
体细胞杂交是解决远源杂交不亲和性的有力
手段之一,更好地利用自然界基因资源,培育新 物种。
2021/3/24
6
问题:有没有可能培育出地下 结土豆,地上结番茄的超级植 物? 1978年德国科学家梅歇尔斯 将番茄与马铃薯进行体细胞 杂交育成薯番茄“泡马豆” (po(tato)-(to)mato)。马铃 薯与番茄两种原生质体的融 合率竟高达40%~50%。
➢1962年日本学者发现一种叫日本血凝性病毒(HVJ)能引起艾氏腹水
瘤细胞融合成多核细胞的现象。
➢ 20世纪70年代初,华裔加籍科学家高国楠发现聚乙二醇(PEG)能促
使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开拓了植物细胞融合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齐默曼(Zimmerman)等建立电场
202诱1/3导/24细胞融合方法。
11
四 细胞融合原理
1、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磷脂分子 扰动出现通道 ——细胞桥
2021/3/24
12
2.主要环节
(1)亲本选择(单细胞或原生质体制备) (2)两原生质体或细胞互相靠近,粘附 (3)质膜融合形成细胞桥 (4)胞质渗透 (5)细胞核融合 (6)融合细胞筛选
2021/3/24
13
原生质体及其制备
1972年,卡尔森(Carlson)利用NaNO3诱导融合了粉兰烟草和郎氏 烟草原生质体,培育出世界第一株体细胞杂种植物。
NaNO3的钠离子可以中和原生质体表面负电荷,引起原生质体聚 集,促进细胞融合。NaNO3对原生质体无损害,但融合效率低, 一般小于4%。
2021/3/24
22
(2)高pH的高浓度Ca2+离子诱导融合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 素(纤维素微纤丝Cellulose microfibrils )、果胶(pectin)、多 糖glycan)。 果胶酶、纤维素酶等处理植物组织, 可以破坏胞间层和去掉细胞的纤维 素外壁,得到游离的裸露原生质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上面主要途径被阻断时可由此途径代替补充,即可在次黄嘌呤核糖核酸转移酶 (HGPRT+)和胸腺嘧啶核苷激酶(TK+)作用下,利用 H(次黄嘌呤)合成嘌呤核苷酸,利用
T(胸腺嘧啶)来合成胸腺嘧啶核苷酸,进而合成 DNA。 救急(应急)途径 HAT 筛选法
一个亲本细胞株为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陷型(HGPRT-) 另一个亲本细胞株为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缺陷型(TK-) 在含有次黄嘌呤(H)、氨基喋呤(A)、胸腺嘧啶核苷(T)的 HAT 选择培养液中,上述亲 本细胞都无法生存,只有融合以后的杂种细胞才能生长,因此可有效地选择出杂种细胞。 杂交瘤筛选过程 亲本 1 (突变型细胞株) 亲本 2 骨髓瘤细胞(或胸腺瘤细胞) (HGPRT-和 TK-) (HGPRT+和 TK+) 加 A 后正常和应急两条途径 均被阻断不能合成 DNA 加 A 后主要(正常)途径被阻断,可走应急途径合成 DNA ,但该细胞在一般培养条件下不能 较长时间存活,只有同瘤细胞融合后才获取无限增殖能力 故只有杂交细胞才能在 HAT 培养基上增殖 (骨髓瘤细胞从免疫脾细胞获取 HGPRT+和 TK+,脾细胞则从骨髓瘤细胞获取无限增殖能力) 免疫脾细胞 (三)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与融合 总过程包括: 原生质体的制备 原生质体的培养 原生质体的融合 杂种细胞的筛选 杂种细胞的分化 1 原生质体培养的意义 1)融合产生体细胞杂种 2)分离或引入各种细胞器 3)导入外源基因 4)诱发突变体 5)研究细胞信息传递、能量代谢、物质运输等功能 6)研究细胞壁的合成机理 7)研究膜的功能和细胞膜的相互作用 8)研究核质关系 9)研究疾病与抗性生理 2 原生质体的制备 3 原生质体的培养 1)培养方法 液体培养法 固体平板培养法 双层培养法 4 原生质体的融合
此途径可因加氨基碟呤(A,一种叶酸的抵抗剂)被阻断。
DNA 合成过程中所需的脱氧胸苷酸(dTMP)是由脱氧尿苷酸(dUMP)经甲基化形成。甲 基供体是四氢叶酸,四氢叶酸是由二氢叶酸还原酶还原二氢叶酸而来。
氨基碟呤在分子结构上是二氢叶酸的类似物,可与二氢叶酸竞争二氢叶酸还原酶发生不 可逆结合,从而阻断四氢叶酸的形成,不能提供甲基形成 dUMP,最后阻断 DNA 的合成。 3 杂交瘤筛选原理
量在 200—20000 之间。诱导机制可能是由于带有大量负电荷的 PEG 分子和原生质体表面的负 电荷间在钙离子的作用下形成静电键,促使原生质体间的黏着而结合,导致电荷平衡失调并 重新分配,使两种原生质体上的正负电荷连接起来,进而形成具有共同质膜的融合体。 2 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
(1)亲本原生质体事先做好识别标记(色素、缺陷型、抗性标记等) (2)原生质体密度在 105/ml 左右,比例 1:1 (3)PEG 分子量通常为 4000—6000,浓度 50% (4)加入 PEG 后迅速混匀,置 24℃培育 10—20min,然后缓缓加入高 pH、高钙离子溶 液,15min 后用洗涤液洗涤,离心收集。 (三)物理法——电场诱导细胞融合 电融合是 20 世纪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优点是融合率高、重复性强、伤害小、方法简便 易行、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全过程。 原生质体在短时间内强电场(高压脉冲电场,场强为 kV/cm 量级)作用下,极化产生偶 极子,紧密排开成串珠状,在适当时间和强度(如 50mA、1.2kV/cm)的直流电脉冲作用下, 细胞膜被击穿,进一步形成融合体。 (四)物理法——激光诱导细胞融合 更具高度选择性、有效性 六、融合细胞的选择
膜融合是两个不同的膜相互接触和融合,导致两膜脂和膜蛋白的相互混合及两侧内含物 的混合。细胞融合的基本步骤包括:
1 细胞密切靠近 2 细胞桥形成 3 细胞质渗透 4 细胞核融合 ★ 融合机制种种 1) “脂无序”模型 Lucy,1970-1975 2)Ca2+诱导的侧向“相分离”模型 Papahadjopoulos 1978 3)六角形 HII 构象与膜融合 Cullis and Hope1978 4)Ca2+诱导局部脱水与膜融合 Wilschut and Hoekstra 1984 5)渗透模型与膜融合 Lucy 1986 6)质子泵驱动膜融合 刘树森 1986 膜融合过程大体概括为两大阶段:首先是两膜脂相互聚合和接触,其次是接触部位的局 部脱水,形成不稳定中间结构,使膜脂发生混合而最终导致膜的融合 四、细胞融合的材料
第五章 细胞融合(cell fusion) 一 、细胞融合的概念
用人工方法把同种或不同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通过介导物作用,融合成一个细 胞的技术。亦称体细胞杂交(somatic hybridization) 二、 细胞融合的意义(应用) 1 进行基因定位,绘制人类基因图 基因定位的方法 家系分析法 细胞融合法 基因剂量效应法 重组 DNA 法 分子杂交法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脉冲电泳法(PEGE) 基因图:指将人类染色体上所有基因按其具体位置、次序和间隔距离详细地排列而成的图, 又叫染色体连锁图 2 诱导 PC 染色体 3 体细胞杂种的致瘤性分析 4 遗传缺陷的基因互补 5 分化功能表达调控的研究 6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与单克隆抗体 ☆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体融合培育杂种植株 8 核质相互作用关系 9 基因治疗 10 疾病诊断 三、细胞融合的机理
由于核融合的情况不同,形成不同的杂种植株。 1) 亲和的细胞杂种 具有双亲全套染色体,异源双二倍体。
2) 部分亲和的细胞杂种 一个亲本的染色体有少量重建或重组于另一亲本的染色体组中。
3) 胞质杂种 一亲本的染色体被全部排斥,但胞质是双亲的
4) 异核质杂种 具有一个亲本细胞核和另一个亲本细胞质的类型。 4)利用生长特性选择
6 融合细胞和杂种筛选 1) 利用遗传互补选择 a 叶绿体缺失互补选择 b 营养缺陷型互补选择 c 抗性互补选择 2) 敏感差异选择 3) 利用物理特性选择 1978 年,西德科学家获得蕃茄—马铃薯的杂种植株; 1982 年,美国培育出“土豆西红柿”; 1986 年,日本培育出稻(C3)和稗(C4)之间的新品种,同时“生物白蓝”(38)[白菜(20) +甘蓝(18)]成功; 1988 年,联邦德国培育出地下结马铃薯,地上结西红柿的“马铃柿”。
七、细胞融合技术的应用举例
制备细胞悬液 双亲细胞的选择 诱导细胞融合 杂种细胞筛选 1)由抗药性细胞组成的杂种细胞筛选 2)由营养缺陷变异型细胞组成的杂种的筛选 3)由温度敏感突变型细胞组成的杂种的筛选 杂种细胞的培养 (一)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基本步骤 (二)动物细胞融合举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 单克隆抗体的制作原理 2 单克隆抗体的制作过程 1) 动物免疫与免疫脾细胞悬液的制备 2)骨髓瘤细胞的获得与培养 3) 细胞融合 4) 抗体的检测及杂交瘤的选择 5) 单抗的大量生产 细胞合成 DNA 有两条途径 主要途径(生物合成):糖、氨基酸→核苷酸→DNA
近 20 几年来,利用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众多的杂种植株。 ☆ 动、植物细胞杂种—“牛肉蕃茄” 7 杂种细胞的再鉴定 1)杂种植株和亲本植株的形态学特征比较 2)杂种和亲本的核型分析
3)杂种和亲本的同工酶谱分析 4)分子生物学方法
★ 已得到的细胞杂种 8 细胞杂交的几个重要进展 八、细胞融合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1 融合体的类型 在整个融合液中,除了未融合的单亲细胞外,主要包括三种类型的融合细胞。 1)同核体——同源原生质体的融合 2)异核体——非同源原生质体的融合 3)多核体——含有双亲不同比例核物质的融合体
融合体的筛选方法 1)遗传互补筛选法 2)抗性互补筛选法 3)生长特性筛选法 4)物理特性筛选法 5)其他方法
5)水溶性蛋白质和多肽(如牛血清蛋白) 20 世纪 70 年代,华裔加籍科学家高国楠发现 PEG 能促进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开辟了 植物细胞融合的研究。 目前化学法主要包括:NaNO3 诱导、高 Ca2+、和 pH 诱导、PEG 诱导、PEG 结合高 Ca2+ 和 pH 诱导等,后者最为常用。
1 基本原理 PEG(polyethylene glycol)是一种多聚化合物,分子式为 H(OHCH2-CH2)nOH,平均分子
植物细胞杂交是指将两个原生质体融合成一个细胞的过程,又称体细胞杂交。 Cocking(1971)建议程序的代表图示
起源细胞(降解细胞壁) ↓
亲本原生质体(诱导融合) ↓ 集聚粘连 ↓ 胞质融合(异核体培养) ↓ 核融合、壁再生(杂种细胞选择) ↓ 细胞分裂(杂种愈伤组织) ↓ 诱导分化(器官、胚状体形成) ↓ 杂种植株 5 再生植株的种类
1 植物或微生物原生质体的制备
2 动物单个细胞的获得 酶解消化法(胰蛋白酶、胶原酶)
五、 细胞融合的方法 (一)生物法——病毒诱导细胞融合
仙台病毒(Sendal virus)又称日本血凝性病毒(HVJ),是一种 RNA 病毒,1962 年冈 田善雄发现,能引起艾氏腹水瘤细胞融合成多核细胞。
引起细胞融合的有效部位在于它的细胞膜成分,特别是磷脂成分,而与核酸活性无关。 (二)化学法——PEG 结合高 Ca2+、pH 诱导法 1)高级脂肪酸衍生物 2)脂质体 3)钙离子 4)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聚乙二醇(PEG) 最为常用
1 不对称融合——将亲本之一遗传物质部分破坏后再同另一完整原生质体融合的方式。 结果形成各种非整倍体。
2 胞质杂种——是一亲本去核后的胞质体与另一亲本完整细胞的融合。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细胞融合?诱导细胞融合有几种方法? 2 试述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 3 细胞融合技术有哪些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