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妇女的裹脚传统
中国古代妇女为什么裹脚,从什么时期出现裹脚这种现象?
中国古代妇女为什么裹脚,从什么时期出现裹脚这种现象?裹脚也叫做缠足,在女孩四五岁的时候,用布帛把女子的双脚缠裹起来,在女孩子双脚随着身体成长的过程中,变成为又尖又小畸形的脚,这种被裹过的脚称作“莲”。
据说根据脚的大小,也就是“莲”的大小分作大于四寸的叫“铁莲”,四寸的叫“银莲”,而三寸的就叫做“金莲”,可见在古代这“莲”以小为美,以小为最好。
那么这种国脚现象是在什么时期出现的呢?有人说是隋朝,有人说是唐朝,还有人说是在五代,现在普遍认为裹脚现象的出现是在北宋。
到南宋时期也只是盛行在上流社会,民间也并没有普及,而且在宋朝的时候裹脚长度也没有那么小,也没有那么尖。
裹脚这种现象在元明清三个时期得到了发展,在明末裹脚之风开始盛行,对裹脚的审美也达到极致,不仅要求脚小,还要小到三寸,而且还要有弓,还要有形状,可以说从小脚到三寸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
裹脚是一步步完成的,分为试裹,试紧,裹尖,裹瘦,裹弯几个步骤,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个煎熬的过程,是一个被摧残的过程,一双好好地脚愣是被弄成了畸形,你说这得有多遭罪!!据说睡觉的时候,两脚痛得抽痉,或一夜频频痛醒,饮食无味。
解开裹布,往往溃烂的部位和裹布紧紧粘着,勉强撕下来,便是一片血肉模糊,差不多得用六个月的时间,强忍痛苦挨到脚趾头都抄到脚内侧边,由脚内缘能摸到脚趾头,这样才算是瘦到家。
溃烂的伤口,处理不当往往愈来愈严重,到最后甚至会导致小趾腐烂脱落形成慢性骨髓炎,多年不愈。
那么为什么古代妇女要裹脚呢,要遭受这份活人罪呢?一个原因是上层社会的示范带动效用。
裹脚最开始也只是在宫廷小范围内流行,后来传到民间富贵人家,最后才来到民间普通人家。
我觉得这就是跟风行为,上面的人觉得漂亮,下面的人也就似乎觉得漂亮,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就这么一代又一代的传递下来,后来再加上统治者的一些别有用心,一种习俗成为了明文规定,你再去想改那已经是不可能了。
本身女孩子都有爱美之心,觉得别人裹出来的脚漂亮,那自己也要这样做,形成了一种畸形的审美。
古代女人裹脚的相关知识
古代女人裹脚的相关知识古代中国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地位低下,不仅在社会地位上受到限制,连身体也受到束缚。
裹脚是古代中国女性的一种特殊习俗,也是对女性身体的一种虐待。
本文将介绍古代女人裹脚的相关知识。
裹脚,又称为缠足,是一种将女性的脚部束缚起来,使其永久性地变小的行为。
这一习俗起源于10世纪的北宋时期,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消失。
裹脚的目的是追求小巧的脚型,被视为美丽和高贵的象征。
裹脚的过程需要从幼年开始,通常是在女孩子五岁左右开始进行。
首先,将女孩的脚浸泡在热水中,然后用一块细绳将脚趾和脚弓部分紧紧地绑起来。
绑好后,再用一块布或绷带将脚部包裹起来,使其紧密贴合。
每隔几天,需要重新调整绑带的紧度,以逐渐将脚部压缩变小。
裹脚的过程十分痛苦,被裹脚的女性常常会感到剧痛和不适。
长时间的束缚导致脚趾骨折、皮肤溃烂、感染等严重后果。
即使成年后脚足已经完全裹好,女性在行走时也只能小步慢行,因为双脚变得僵硬而无法自如地活动。
裹脚的习俗源于中国古代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控制。
男性认为小巧的脚部是女性的美丽象征,裹脚成为了一种标志地位和身份的符号。
女性被迫接受这种习俗,以显示自己的贞节和婚姻的忠诚。
裹脚的女性在寻找配偶时往往更具有竞争力,因为她们的裹脚脚型被认为是高贵和美丽的象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裹脚逐渐被认识到是一种对女性身体的虐待和剥夺。
在20世纪初,中国开始进行民主革命,倡导男女平等,裹脚逐渐被废除。
现代社会,女性不再接受裹脚的束缚,开始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权益。
总结一下,古代女人裹脚是一种对女性身体的虐待和束缚。
这种习俗起源于中国古代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控制,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转变,裹脚逐渐被废除。
现代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权益,不再接受裹脚的束缚。
旧时妇女的桎梏——裹脚
说起 裹 脚 . 就J j H 战心惊 . 怕 得要
命 孩 子 的父 母 也是心 痛之 极 . 很 不 情 愿 让 孩 了 受 那 份 苦 罪 、但祖 宗 留下来 的 习俗 . 1 - - ‘ 年形 成 的习
紧靠 着 .中间一 道深缝 四五厦 米 , 小趾 夹 在深缝 里 . 脚背 因 为脚掌 弯
伯母 、 姑 姑是 小脚 , 我 的外讯 母 、 外
姑母 也 是 小 脚 她 仃 J 走 起 路 来 摇
摇 摆摆 . 颠 颠扭 扭 . 男人 叫她 们 “ 小
脚 女人 ” .孩子 们称 呼 她们 是尕脚
儿 阿 奶
挤 在一 起 . 脚 尖 太粗 裹 时小趾 耍
压 在脚 腰底 下 . 二 趾压 在 大趾关 节
裹 脚 是 一 件 很 痛 苦 的 事 情 据 老辈 人说 .女 孩 子 长到 l 兀 { 压岁 .
一
蜷f f f j . 连 带 的第 、 第 四个 趾 头也 跟 着 向脚 下蜷 曲 裹 脚 布 浆 得 较
硬, 捶去 皱褶 , 略 紧地 缠在脚 一 I , 使 脚受 惯 硬裹脚 布 及 紧缠 的 压力 . 接
折的关系 . 向上 膨 成 高坡 状 , 裹
中l 到卫族 ・ 2 0 1 7 ・ 春季号
CH 八’ S
NA I C
:
之后 脚 的长度 明显缩 短 . 一般 为三
寸, 约 l 0厘米 。
有找上 . 最后 , 嫁 给 了居 住 在 浅 山 地 区 的表 哥 , 表 哥 家里 地 多 、 牛多、 羊多 . 吃穿虽然不缺 , 可是 苦 大 活
忍受 小 痛为度 这时把 脚趾 裹 弯 。
三寸金莲的故事
三寸金莲的故事
三寸金莲是一种裹足行为,通常是指女性用布将脚紧紧缠绑在鞋子里面,使脚畸形变小。
这种做法在中国古代非常普遍,但实际上是一种对女性的压迫和虐待。
以下是一些与三寸金莲相关的故事:
1. 缠足起源:关于缠足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普遍的一种是认为缠足起源于南唐后主李煜时期。
当时,他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要求宫女们用布将脚紧紧缠绑在鞋子中,使其形成弓形的小脚,以此作为美妙的装饰品。
这种做法逐渐流传开来,成为了一种陋习。
2. 小脚文化:除了对女性的身体造成了伤害外,三寸金莲还被视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审美标准。
在一些地区和文化中,小脚被视为美丽、优雅和高贵的象征,因此形成了以小脚为美的文化观念。
3. 历史上的批判: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和学者都对三寸金莲进行了批判。
例如,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他的小说《警世通言》中就描写了一个名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摧残和人性的扭曲。
清代诗人梁绍壬也在他的作品《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表达了对缠足的谴责和批判。
总之,三寸金莲是一种对女性的压迫和虐待,我们应该摒弃这种陋习,尊重每个人的身体权利和人格尊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清末民初缠足妇女的故事
清末民初缠足妇女的故事在中国的历史中,有一个久远而残酷的传统——缠足。
这个传统在清末民初时期达到了顶峰,成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一大特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讲述一些关于清末民初缠足妇女的故事,以展现这一传统带来的苦难和对妇女生活的影响。
1. 缠足的起源清末民初缠足现象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纪左右。
当时,北宋朝的贵族妇女开始以缠足的方式来彰显自己的阶层地位。
这一习俗逐渐传播开来,并在后来的明清时期渗透到了普通百姓中。
2. 缠足的工艺和哲学缠足过程中,女性的脚会被包裹在绷带或布料中,以保持其小巧纤细。
这一过程非常痛苦且漫长,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余年的时间。
缠足不仅仅是为了美观,也被视为一种对女性气质的培养和礼仪的体现。
尽管这是一种残酷的做法,但当时社会普遍认同。
3. 缠足妇女的生活缠足后的妇女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她们不再能进行日常活动,比如跑步、跳跃和长跑。
这意味着她们的行动受到了严重的限制,甚至无法离开自己的家园。
此外,缠足也会导致严重的脚趾疼痛和行走困难,给妇女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困扰。
4. 缠足的社会影响清末民初时期,缠足不仅仅是妇女个人的遭遇,更是整个社会的反映。
它成为了中国封建思想、妇女地位和家族观念的重要标志。
缠足妇女被视为乖巧、柔弱和易于控制的象征,而男性则被认为是家庭和社会的主导者。
5. 反对缠足运动的兴起随着现代思潮的传入,一些知识分子开始质疑和反对缠足这一传统。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对妇女的虐待和束缚,妇女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自由。
于是,一些人开始积极参与反对缠足运动,试图改变这一传统。
6. 缠足传统的逐渐消失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缠足传统逐渐式微。
新时代的涌现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与观念,妇女们也开始争取自己的权益和地位。
终于,在20世纪初,清末民初缠足传统正式被废除,给妇女带来了解脱。
通过以上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清末民初缠足妇女的苦难和生活的限制。
这个传统不仅是对妇女权益的侵犯,也是整个中国社会落后和封建思想的体现。
中国妇女缠足的历史
中国妇女缠足的历史中国妇女缠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自10世纪起,开始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尤其在中国南方长盛不衰,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废止。
这一习俗几乎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然而,妇女缠足的历史却充满了争议和探讨。
妇女缠足的起源可追溯到10世纪的五代时期。
当时,女性缠足并非受到社会规范的要求,而是出于个人的审美标准和追求。
相传当时的舅妈李氏缠足后,春蚕破茧时向她的丈夫展示,“玉骨丁宁”的足部纤巧而曼妙,深深迷倒了她的丈夫。
这一事件被誉为缠足的始祖。
随着时间的推移,妇女缠足的风气逐渐在北方地区蔓延。
妇女缠足主要是通过束缚女性的足部骨骼来阻断其生长,使足部呈现出小巧、纤细的形态。
一般来说,女婴在十来岁时开始缠足,足绑大约持续两、三年,直到足部完全束缚和弯曲为止。
这个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疼痛和感染,但女性们却无怨无悔地承受。
妇女缠足的理论支持者主张,小脚能够使女性更加妖娆,体现妇德和家庭美德。
而且,小脚也被认为是不受世俗纷扰的象征,因为这些缠足的女性基本上被限制在家庭内,不能外出工作或参与社交活动。
缠足被视为巴金式的束缚,代表了封建社会的压迫和歧视。
然而,在现代来看,妇女缠足已经被广泛批评。
这种传统习俗被认为是对女性权利和自由的剥夺,严重违反了人身尊严和人权。
妇女缠足难以为现代女性提供任何实际价值,反而造成了许多身体健康问题。
缠足导致足部骨骼和关节变形,行走不便,甚至很难进行正常的生活活动。
为了废除这一传统习俗,中国妇女从19世纪末开始发起了多次反对运动。
这些妇女组织了示威游行,呼吁废除缠足,并争取妇女平等的权利。
在这些持续不断的努力下,妇女缠足逐渐开始消失。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一项禁止缠足的法令,这标志着妇女缠足的合法化。
然而,即使法律已经废除,习俗的彻底消失仍需要时间。
妇女缠足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它既是对家庭美德和传统价值的体现,又是对女性权益和健康的伤害。
如今,妇女缠足已经成为了过去的象征,在当代社会被全面禁止。
中国古代女人的缠足
16
17
18
为了容纳这一双“美脚”,鞋的造型
也别具风格
• 缠足作为一种习
俗,也造成了另
外一些习俗的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成,如古时候山
西大同的赛脚会,
就是女人们在农
历六月初六这天,
向人们展示自己
的小脚,以博得
好评为荣。
19
“美脚”是如何练出的??
• A缠足前需要准备的物品: • B盛热水在脚盆里,将双脚洗干净,将大拇
有说始于唐朝,还有说始于五代。有人甚至称夏、
商时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脚。可谓是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
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确有此痕迹。传说大
禹治水时,曾娶涂山氏女为后,生子启。而涂山
氏女是狐精,其足小;又说殷末纣王的妃子妲己
也是狐精变的,或说是雉精变的,但是她的脚没
有变好,就用布帛裹了起来。由于妲己受宠,宫
了评判女子美与丑的重要标准,将会直接影响到终身大事。“三寸金
莲”深入人心。
•胡应麟:“妇人缠足,
皆五代唐末始之,
盛于宋,极于元,
而又盛于今。”
14
形: 短、窄、薄、平、 直、锐
钗头金莲 上等金莲 单叶金莲 穿心|碧台金莲
锦边金莲 红绫金莲
态 中等金莲 鹅头金莲
并头金莲|并蒂金莲 下等金莲
神: 无可解释,只靠悟
• 起于汉代说:游史《急就章》:“跋革 是卬角褐袜巾”,注中说,跋谓韦履,头 深而尖,平底,俗名靴子;革是薄革小履 也;巾者,裹足也。…………
8
9
10
11
12
13
缠足的传播、发展
•南宋时,缠足已比较多见,甚至南宋末年时,“小脚”已成为妇女的
中国女人裹脚的简介
中国女人裹脚的简介
中国女人裹脚的习俗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独特现象。
裹脚是指中国女性在过去几个世纪里通过束缚和限制脚部生长来达到一种审美标准的做法。
这一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10世纪,当时是贵族妇女为了追求小巧的脚部形状而进行的。
然而,裹脚逐渐成为广大中国女性的社会现象。
裹脚的目的是要使女性脚部看起来纤小、修长。
这一审美标准是基于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即温柔、贤良和顺从。
裹脚过程中,女性的脚被捆绑成为形状独特的小脚,并长期受到束缚。
这种束缚不仅对脚的正常发育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还给女性带来了不少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
尽管裹脚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一度被视为一种美丽和身份的象征,但这个传统在20世纪初被废除。
这一举措在当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最终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废除裹脚的背后是对女性权益的重视和对人身自由的尊重。
如今,裹脚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但其影响仍然存在。
一些博物馆和文化遗产机构致力于保留和展示与裹脚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裹脚也成为了研究中国女性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角度之一。
总之,中国女人裹脚是一个曾经存在于中国历史中的独特习俗。
尽管其对女性脚部造成了损害,并且被废除,但其文化和历史价值依然存在,并为我们理解中国女性的角色和地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缠足
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元代继续纤
小。明代兴盛时期出现了“三寸金莲”之说,
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清
代的缠足之风蔓延至社会各阶层的女子,不 论贫富贵贱,都纷纷缠足。
三寸金莲”一词代表赞美女性脚美
的名词。而四寸之内被称为“银莲”,
大于四寸者则称为“铁莲”。
பைடு நூலகம்
1912年3月13日孙中山发布命令通全国劝禁缠足,不缠足 运动在全国展开。各地方政府采取种种具体措施实行“放 足”。提出“不要小脚女为妻”的口号,甚至规定“二十五 岁以下小足女子,不准在马路上行走”等方式促使女子脚之 解放。“缠足”在法令上得到禁止,中国的缠足风俗开始从 大城市消失,并逐渐影响到偏远乡村地区。但放足运动也受 到不小的嘲弄。1929年国民政府又发布放足布告,并派专员
缠足
授课:李燕婷
缠足是中国古代乃至近代的一种习俗,即把女
子的双脚用布帛缠裹起来,使其变成为又小又尖
的“三寸金莲”。“三寸金莲”也一度成为中国
古代女子审美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缠足时代,大
多数妇女从四、五岁起便开始裹脚,直到成年后
骨骼定型了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
据考证,缠足兴起于北宋。宋代的缠足
督查落实。中国缠足风俗的完全消失最晚则要到1940年代甚
至1950年代以后。
缠足
金莲的保养
各地足形概况
• 江苏扬州脚——细长纤直 • 浙江宁波脚——短小背隆,圆如 马蹄 • 湖南益阳脚——纤瘦短小,脚背 平直 • 广东顺德脚——短小尖生 • 山西大同脚——能合“瘦、小、 尖、弯、香、软、正”七字律的很多, 是全国最知名的小脚。 • 闽台小脚——短小、跟粗背凸 • 苏州脚——尖端微翘,脚身肥
缠足
政教1001 张晨园
• 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 特有的一种装饰陋习。 其具体做法是用一条 狭长的布袋,将妇女 的足踝紧紧缚住,从 而使肌骨变态,脚形 纤小屈曲,以符合当 时的审美观。在缠足 时代,绝大多数妇女 大约从四、五岁起便 开始裹脚,一直到成 年之后,骨骼定型, 方能将布带解开;也 有终身缠裹,直到老 死之日。
缠足流行的社会根源
• 其一:有利于把妇女禁锢在闺阁之中,对她们的活动范围 加以严格的限制,以符合“三从四德”的礼教,从而达到 按男子的欲望独占其贞操的目的。 • 其二:由此引起妇女本身体态和性生理等变化,从而更好 地承当延嗣后代的生育工具。因为缠足以后,足的形状成 为畸形,当足部接触地面时,全身的重量集中于踵部。 • 其三:统治者的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在五代以前,虽 然也有过缠足的记载,如“足下蹑丝履,纤纤作细步”等 等,但大概是指把脚裹小一点而已,使步态轻盈、优美, 起舞时婀娜多姿,而并未折骨缠裹,使脚弯成弓型。裹脚 的起源就与统治者相关 • 其四:封建士大夫病态的审美观使然。许多封建文人士大 夫视女人如玩物,病态审美,赏玩小脚成为癖好。
•缠足前需要准备的物品
1.蓝色的裹布六条。大约要八尺到十尺以上,裹布 要比一般的长且要浆好,缠到脚上才不会挤出皱折。 • 2.平底鞋五双。鞋形稍带尖,鞋子大小宽窄要能随 着缠脚的过程慢慢缝小、缝瘦。 • 3.睡鞋两三双。睡觉时穿着,可防裹布松开来。 • 4.针线。裹布缠妥后,把裹布的缝及裹布的头密密 缝好。 • 5.棉花。缠足时脚骨凸出的部位,穿鞋时用棉花垫 着,免得把脚磨破生鸡眼。 • 6.脚盆及热水。缠足前用温水洗脚。 • 7.小剪刀,修脚趾甲及鸡眼之用。
缠足——裹脚制度
其二:由此引起妇女本身体态和性生理
等变化,从而更好地承当延嗣后代的生 育工具。
三:统治者的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
传说缠足始于五代,南唐李后主的嫔妃窅娘美丽多才,能 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 装饰,命窅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形似新月,再穿上 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于是后宫 中就开始缠足,后来又流传到民间。
谢谢观看
近代
缠足之反抗
思潮萌芽
到近代以后,反对缠足形成一种声浪,一种思潮, 开启了妇女放足的先声。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太后寿诞时,又颁懿旨: “汉人妇女率多缠足,行之已久,有伤造物之和, 嗣后缙绅之家,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 期渐除积习。不准官吏胥役借词禁令,扰累民间。 如遴选秀女仍由旗人挑取,不得采及汉人以示限 制”。这样一道谕旨,与其说是一种命令,不如说 是一种温和的劝慰。
足虽未放,但清统治者反对或至少是不提倡缠足却是明确 的。这使反对缠足者有恃无恐,放胆直言。最激烈的反对 之声甚至把缠足与国家强弱与兴亡联系起来。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列举了历代裹足的王朝为不裹 足的王朝所取代的史实后说:“盖妇女裹足,则两仪不完, 两仪不完,所生男女必柔弱,男女一柔弱,而万事隳矣”。 梁启超也论道:“且中国之积弱,至今日极矣,欲强国本, 必储人才,欲植人才,必开幼学,欲端幼学,必禀母仪, 欲正母仪,必由女教,人生六七年,入学之时也,今不务 所以教之,而务所以刑戮之,倡优之,是率中国四万万之 半,而纳诸罪人贱役之林,安所往而不为人弱 也!”(《饮冰室文集》卷一,《戒缠足会叙》。)把妇女 缠足之害,已上升到国家兴亡与强弱的高度来认识。
起源
古代女子裹脚总结
古代女子裹脚总结引言古代中国是一个十分封建的社会,其中对女性的束缚及其明显。
裹脚是古代中国女性的一种习俗,也是一种身体改造的方式。
本文将对古代女子裹脚进行总结,包括裹脚的起源、流行时期、原因以及对女性身体健康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起源与流行时期裹脚作为一种习俗始于古代中国北方地区,约可追溯至13世纪。
随着时间的推移,裹脚逐渐成为中国女性的传统文化,流行于明清时期,并延续至20世纪初。
裹脚的流行地区主要包括北方地区,如山西、陕西、河北、山东等。
裹脚的原因1.视觉美观:裹脚可以使女性的脚看起来更加小巧玲珑,符合当时的审美观念。
小脚被认为是女性的魅力符号之一,被视为美丽和温柔的象征。
2.社会地位:裹脚是古代中国社会中一个女性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只有裹小脚的女性才被认为是尊贵的,有婚嫁资格的。
这使得很多女性为了追求社会地位和婚姻的幸福,主动选择裹脚。
3.传承与传统:裹脚是一项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由母亲教女儿,代代相传。
女性裹脚也是为了符合社会期望和尊重传统。
裹脚的方法与经验1.选择合适的布料:一般使用棉布作为裹脚布料,这种布料柔软、透气性好,对脚部的保护较好。
2.裹脚的时间与方法:女性通常在出生后四五岁开始裹脚,这时脚骨尚未完全发育。
裹脚的方法是首先修剪脚趾甲,保持脚部清洁。
然后将棉布卷起,先固定脚趾,再逐渐将布料紧贴脚背进行包裹,并用细线固定住。
3.裹脚的训练与后续维护:女性在裹脚后需经过长期的脚部训练,使脚的骨骼得到良好的发育。
此外,经常按摩和保持脚部清洁也是裹脚过程中的重要维护手段。
裹脚对女性身体健康的影响裹脚对女性身体健康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裹脚会导致足部骨骼发育不良,造成足弓塌陷,脚部畸形。
这不仅严重限制了女性的行动能力,还带来了长期的疼痛和行走困难。
其次,裹脚使女性更容易受到感染和其他足部疾病的侵袭。
由于脚部长期被裹紧,透气性差,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引发足部皮肤感染、溃疡和甚至坏疽。
此外,由于裹脚后脚的活动受限,女性的身体平衡能力较差,增加了跌倒和受伤的风险。
女人裹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女人裹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缠足开始于北宋后期,兴起于南宋。
缠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装饰陋习。
其具体做法是用一条狭长
的布袋,将妇女的足踝紧紧缚住,从而使肌骨变态,脚形纤小屈曲,以符
合当时的审美观。
在封建时代,绝大多数妇女大约从四五岁起便开始裹脚,一直到成年
之后,骨骼定型,方能将布带解开;也有的终身缠裹,直到老死之日。
缠足在宋朝时就非常普遍了。
明朝时,它更成为了坊间女子的时髦。
清朝入关后曾禁止过汉人女子缠足,遭到了汉人的反对。
康熙七年,一道
开禁令使得一些满人女子竟也缠起了脚。
扩展资料:
放足
放足运动真正意义上拉开序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败,
激发知识分子强烈的民族危机感,他们认为缠足不仅危害了女性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削弱了中华民族的抵御能力,女子因缠足而身体羸弱,使大丈
夫无法专心御敌。
将国家弱小归因于女性缠足虽然有些可笑,但是却直接激发了放足运
动的兴起。
康有为于1882年开办全国第一个"不缠足会",并率先将自己
的女儿和侄女放足。
此后,"改良派"将"反缠足"作为一项重要的纲领,社会上反缠足渐盛。
1902年,慈禧太后颁布劝戒缠足上谕,首次从官方的态度上对缠足陋习
表态,全国上下的"不缠足"风潮由此掀起。
秋瑾说过,"放足后,出外无须把男子求,自活成时堪自立,女儿资格自然优。
"不仅是"半边天"得以解放,中国向现代社会之转变亦由"不缠足"始。
妇女缠足自南唐始
妇女缠足自南唐始
据史料记载,缠足是由南唐后主李煜发明的,南唐李后主的嫔妃窅(yǎo)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
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6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璎珞装饰,命窅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
后来,凡寻找民间美女,均要看脚是不是小的。
这样就造成了当时一种时尚,凡大脚女人就是难看的妇人,全国的女子,不得不也全裹起小脚来。
后来的各个朝代,也都基本推崇小脚。
这种陋习,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才遭到以陈独秀、胡适、鲁迅与周作人等人的猛烈批判,此后,才渐渐绝迹。
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缠足
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缠足缠足现象始于五代时期。
南唐后主李煜的宫嫔娘用布帛缠脚,使其呈“新月”状,穿着素袜,在黄金做成的莲花上跳舞,李煜看后十分喜欢,称其有凌云之态。
这种风气先兴起于宫帷之中,后进入民间,到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就广为流传了,并把缠脚当成了妇女的美德,把不缠脚当做耻辱。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皇后马娘娘,就是因为有一双天然大脚而受尽嘲笑。
过去的女孩-般在五六岁时开始缠足,其方法是用长布条将拇趾以外的四个脚指连同脚掌折断弯向脚心,形成“笋”形的“三寸金莲”。
其惨其痛,可想而知,这样做一般大都是在长辈的逼迫下进行的。
母亲或祖母不顾孩子的眼泪与喊叫,以尽到她们的责任,并以此保证孩子未来的婚姻生活。
这种人为的伤残行为之所以能广为流行,是因为它以人工的方式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女性美”。
在五代之前,即有诗文称赞女性小脚之美,五代之后缠过的小脚更是被誉为“金莲”、“香钩”、“步步生莲花”等等。
文人们甚至总结出了小脚的“四美”(形、质、姿、神)、“三美”(肥、软、秀)。
到清朝。
缠足之风大盛,汉族女子没有不缠足的。
这种审美心理事实上包含了浓厚的性意识,清朝文人李渔在其《闲情偶寄》中甚至公然声称,缠足的最高目的是为了满足男人的性欲。
由于小脚“香艳欲绝”。
玩弄起来足以使人“魂销千古”,他竟将小脚的玩法归纳出了48种之多。
如:闻、吸、舔、咬、搔、脱、捏、推等。
可以说,在古代小脚是女人除阴部、乳房外的第三“性器官”。
在古典名著《金瓶梅》中就有“罗袜一弯,金莲三寸,是砌坑时破土的锹锄”之类的说法。
甚至穿在小脚上的绣鞋也被赋予了性的内涵。
清朝时,一位中国留学生被日本海关官员要求解释为什么携带一些小巧的编织绣鞋,这位学生有点害羞地说他希望在他空闲时间能欣赏到他爱人的“脚除此以外,缠足似乎还有另一个目的。
由于脚小不便于行走,让女人缠了足就可以防止“红杏出墙”。
如同古代埃及的男人不给妻子鞋穿;中世纪的欧洲男人为女人制作了贞操带。
古代裹足的故事
古代裹足的故事介绍古代裹足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足部变形习俗。
这种习俗在唐朝开始流行,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消失。
古代裹足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女性美,并且被认为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然而,这种传统的实施方式引发了许多争议和困扰。
本文将探讨古代裹足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一现象。
古代裹足的起源1.源于古代文人雅士对女性美的定义–古代文人雅士认为小脚是女性的优雅和高贵的象征–相信裹足可以帮助女性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古代裹足的实施过程1.裹足的年龄和流程–女孩子通常从5岁左右开始裹足–裹足过程中,将脚弯曲并缠绕在一起–足部经过长时间的束缚和挤压,逐渐变得异常小巧2.裹足的痛苦和健康问题–足部长期受到挤压和束缚,导致骨骼变形–疼痛和感染是裹足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足部变形还可能导致行走困难和身体不平衡3.裹足的意义和象征–裹足被视为对女性美的追求,对女性品格的标志–裹足是贵族和富有家庭高贵地位的象征–家族中有裹足女性的婚姻更容易找到更好的家庭古代裹足的影响1.文化传承和美学价值–古代裹足方式被视为一种独特而美丽的艺术形式–裹足与中国古代文学、绘画和诗歌紧密相连2.反叛和废除–随着现代思潮的兴起,对古代裹足进行了广泛的批评和反抗–具有进步思想的人们开始呼吁废除这种残忍的习俗3.裹足的遗产–尽管现在古代裹足已经消失,但仍旧可以在博物馆和历史文化展览中见到其遗迹–它提醒着我们历史上的文化传统和对美的追求结论古代裹足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困扰的现象。
它是对女性美的定义和地位的一种反映,但同时也给女性带来了长期的痛苦和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美的定义的变化,古代裹足逐渐被废除,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遗产。
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古代裹足,理解其中的文化传承和美学价值,同时也要警惕其中的问题和局限性。
裹小脚的历史原因
裹小脚的历史原因裹小脚是中国传统的一种鞋履习俗,特指将女性的脚裹得非常紧缩,导致脚变得非常小巧的文化现象。
这一传统习俗起源于中国古代,具体时间可以追溯到10世纪的北宋时期。
裹小脚的原因有多重,既有历史、社会、文化和审美等方面的因素。
裹小脚的历史原因之一是对女性地位和家族荣誉的追求。
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的观念根深蒂固。
裹小脚的女性被视为柔弱、贤良的象征,被认为是好妻子和好母亲的代表。
裹小脚成为了女性地位和家族荣誉的体现,是一种符号性的象征。
裹小脚的原因还与古代审美观念有关。
在古代中国,小脚被认为是美的象征,被视为女性的标志之一。
传统的审美观念认为,女性的美应该是柔弱、娇小的,而裹小脚正好满足了这一审美标准。
小脚被视为女性的艺术品,可以通过裹绷带来改变脚的形态,使其变得娇小而美丽。
裹小脚的历史原因还与社会地位有关。
在古代中国,裹小脚的女性多为贵族阶层或富有家庭的女子,因为裹小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普通人家很难承担。
裹小脚的女性也被视为社会地位高的象征,因为她们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追求这种特殊的造型。
然而,裹小脚的习俗却给女性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健康问题。
裹小脚需要在儿童时期开始,通过束缚脚部并使用绷带来逐渐缩小脚的尺寸。
这个过程非常痛苦,不仅仅是因为束缚的疼痛,还因为长期裹小脚导致脚部畸形和损伤。
许多裹小脚的女性一生都要忍受脚痛和行动不便。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社会观念的改变,裹小脚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20世纪初,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现代化运动,裹小脚被认为是一种封建迷信,被废除和禁止。
如今,在中国,裹小脚已经成为过去的记忆,而不再是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
裹小脚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习俗,有着丰富的历史原因。
它既是对女性地位和家族荣誉的追求,也与古代审美观念和社会地位有关。
然而,裹小脚也给女性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健康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观念的改变,裹小脚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过去的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妇女的裹脚传统
中国古代女性以小脚为美,所以中国古代妇女流行裹脚。
为什么中国会流行裹脚呢?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统治者的意志对天下百姓的影响,另外就是文化人欣赏和赞美。
裹脚就起源,就与统治者相关。
据说裹脚是起源于那位吟唱“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南唐后主李煜,南唐后主李煜喜欢观看女人在“金制的莲花”上跳舞,由于金制的莲花太小,舞女便将脚白绸裹起来致脚弯曲立在上面,跳舞时就显得婀娜多姿,轻柔曼妙,本来是一种舞蹈装束,后来慢慢地从后宫向上流社会流传,在以后,民间女子纷纷仿效,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习俗,成为一种病态的审美。
只要皇帝喜欢什么,民间一定会流行什么,唐代的皇帝喜好道教文化,唐玄宗甚至号称自己是道教皇帝,所以,道教在唐朝达到了发展的颠峰,乾隆皇帝酷爱书法,所有推动了书法的发展,李后主喜欢小足女人,所有就流行了裹脚。
关于裹脚的起源,还有几个说法,有说是起于南朝齐废帝妃潘玉奴,有说是起于唐末,有说是起于隋炀帝等等,但是无一例外地都与统治者们发生了关系,这也说明了这个原因。
除了统治者的意志之外,那就是文人对社会风俗的影响。
古代妇女很注重头饰,然后就脚了,成语“品头论足”、“品头题足”都有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的含义,头和足,成为文化人眼里女性美的一个重要标准。
文化人有很多对小脚的赞美之词,什么“金莲”、“三寸金莲”、“香钩”等等,都是文化人赋予小脚的赞美之词,苏东坡《菩萨蛮》咏足词云“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甚至还制定出了小脚美的七个标准:瘦、小、尖、弯、香、软、正,又总结出了小脚的“七美”:形、质、资、神、肥、软、秀,真是博大精深。
缠足这一陋习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
缠足这样一个对女性身体残害的习俗,却能在中国延续近千年之久,有许多社会文化上的因素,包括:审美的理由:当时人不论男性或女性,都认为足小为美,尤其对男性来说,小脚具有性的吸引力。
例如「三寸金莲」一词代表掀美女性脚美的名词。
关於对小脚的审美,最著名的小脚审美著作,是清代李渔的《香莲品藻》,把女性的小脚,从形状、尺寸、装饰、气味等角度来作分类品评。
因此不缠足的女性在婚嫁上常有困难。
缠足作为标识女性特点的重要一环,以缠足来强化男女有别的传统规范。
缠足也使得女性因行走的困难而不易自行活动外出,即使外出也多需要乘车或乘轿,强化了当时男外女内的空间区划。
民族意识的原因:清人入关以后,对汉族男性及女性的身体都视图加以控制,男性要剃发,女性要禁止缠足,前者在清朝的强力推行下达成成功,但禁缠足却未能奏效,因此在清代,缠足常被认为是对抗满人意识的一种表现。
事实上,这种违背自然与健康、建立在摧残妇女身体基础上塑造出来的“美”,不仅是美的极度扭曲和变态,对于父权制社会施行对女性的压迫与控制,也的确收到了强化的实际功效,正如《女儿经》所说:“恐他(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约束”。
那么裹足这一对妇女身体的摧残具体是如何进行的呢?一般而言,女孩子在5-8岁左右,便要开始缠足。
缠足的工作,多由母亲或熟习缠足方式的女性仆人实行。
缠足时,除拇指外,其余四指下屈,并用长布包裹,用针线缝住。
下面我们来研究下裹脚这一陋习的历史演化过程。
女人裹脚不是从清代开始的,一直上推,大约产生于五代或宋初。
反正,唐朝人不裹
脚。
裹脚之风兴盛于明清。
宋朝时只有高贵女人才裹脚,普通妇女是不裹的。
而且当时对裹脚的要求只是纤直,还不至于到后世伤筋动骨那么厉害。
缠足风俗兴盛于明清时代,则逐渐普及於一般阶层妇女,汉族各地妇女几乎都有缠足的风俗,但也有少数例外,例如客家人因妇女有采茶的传统,所以不实行缠足。
部分少数民族也受汉族风气影响而缠足。
清朝建立后,朝廷多次下令不准民间缠足,尤其禁止满族人缠足,但是由於这一习俗的影响颇深,成效不大。
清朝中后期的太平天国,首先开始推行反缠足,但最后未能成功。
到了清朝末期,缠足被当时的知识分子们,视为中国社会落后的象徵之一,并认为缠足造成中国妇女的柔弱,进而影响到整个民族及国家的力量,因此开始推行反缠足运动,成立许多天足会。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缠足风俗开始从沿海大城市消失,并逐渐影响到内陆地区,缠足风俗的完全消失,最晚则要到1940年代甚至1950年代以后。
台湾的缠足风俗在日治时期时,与鸦片、剃发列为三大传统陋习,并受到严格取缔。
当时台湾成立许多「天足会」,鼓励妇女遗弃旧习,一时成为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