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数与量的对应
中班数学课件《感知10以内的数量》教案学具PPT课件
小组合作任务
任务目的:通过小组合作任务,培养 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同时加深他们对10以内数量的理解 。
任务材料:准备一些小组合作游戏所 需的材料,如数字卡片、计数器等。
任务玩法: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若干 小组,每组4-5名幼儿。然后,教师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任务,例如:“ 请用数字卡片摆出最大的两位数”, 或“请用计数器数出指定数量的物品 ”。小组内的幼儿需要共同讨论并完 成任务,期间可以相互帮助和提示。 完成任务后,每个小组可以选派一名 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并与其 他小组进行交流和分享。
线上线下互动
通过线上资源引导学生学习,线下资源进 行巩固和拓展,形成良性互动。
家长参与和支持
家长沟通
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 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 需求,鼓励家长积极参与 孩子的数学学习。
家庭作业
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让 家长了解教学内容和要求 ,指导孩子在家中完成相 关练习。
家长反馈
定期收集家长的反馈意见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 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
游戏化评价
采用游戏化的评价方式, 对幼儿的学习成果进行综 合评价,了解幼儿掌握情 况,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
03
互动环节与活动设计
实物操作游戏
游戏目的
通过实物操作游戏,使幼儿能够直观 地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培养他们的 计数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游戏材料
准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或玩具,如积 木、小球、水果等,确保每个幼儿都 有足够的操作材料。
数量比较
引导幼儿学习数量比较的方法,能够 判断两组物品数量的多少,并进行简 单的比较和排序。
运用游戏化教学手段
游戏化教学设计
通过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 戏环节,激发幼儿的学习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数与量的对应》
《数与量的对应》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能够正确匹配数和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能够正确匹配数和量。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与量的对应关系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橘子、香蕉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数量。
(二)探究数与量的对应关系1.老师分发学具,每个学生一套,包括1-10的数字卡片和相应数量的物品图片。
2.学生按照数字卡片上的数字,找出对应数量的物品图片,进行一一对应摆放。
(三)游戏巩固1.老师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张数字卡片和相应数量的物品图片。
2.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找到自己的“朋友”,即找到与数字卡片数量相同的物品图片。
3.老师宣布游戏结束,学生展示成果,老师点评。
(四)拓展延伸1.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铅笔、书本等,让学生自己找出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老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作业布置1.请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找出生活中存在的数与量的对应关系,记录下来,明天课堂上分享。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游戏互动中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在教学中,老师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参与度。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掌握了数与量的对应关系,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需要老师在课堂管理方面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目标。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能够正确匹配数和量。
1.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卡片“3”,问:“谁能告诉我,3可以代表什么数量?”学生甲:“3可以代表3个苹果。
”学生乙:“也可以是3个橘子。
幼儿园中班数学《10以内数与量的对应》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10以内数与量的对应》教案中班数学《10以内数与量的对应》参考教案,活动目标是培养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10,通过让幼儿数出皮球的个数,在下图涂出出相对应的数量并圈出正确的数字。
设计背景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我发现我班的幼儿在手、口一致的的数数时,还不能完全正确掌握,我想让他们具体的感知把具体的量抽象成数的过程,特别选择了这个教学内容。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10。
2.通过让幼儿数出皮球的个数,在下图涂出出相对应的数量并圈出正确的数字个过程,使幼儿学习数量的对应,感知把具体的量抽象成数的过程。
3.帮助幼儿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培养其抽象概括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让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
难点:感知把具体的量抽象成数的过程。
活动准备数字卡各类物品、食物卡。
活动过程一、从《拍手歌》导入复习数字宝宝1:10,并随机抽取数字卡,让幼儿念出来。
二、按顺序排列让幼儿到黑板上把数字卡从1排列到10。
三、数一数让幼儿数一数物品(铅笔、蝴蝶、小鸭子等)的数量,并能用数字几来表示它。
四、点数给相应数量的圆涂上颜色,并把数字圈出来。
1.请小朋友到嘟嘟牛家做客,嘟嘟牛拿出了很多好吃的东西,如玉米、西瓜、糖果等。
2.点数:请幼儿到黑板手、口一致的点数。
3.嘟嘟牛忘记了这些好吃东西的数量,请幼儿用涂圆圈的方法标识起来,并把数字圈出来。
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点数、涂色、圈数字。
4.请幼儿把课本翻到P11页,教师详细讲解,幼儿作业。
5.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结构合理,幼儿兴趣,培养了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10。
通过让幼儿数出皮球的个数,在下图涂出出相对应的数量并圈出正确的数字这个过程,使幼儿学习数量的对应,感知把具体的量抽象成数的过程。
幼儿非常积极的上前做题。
但有一点,就是有个别幼儿还不会点数的,要加强数数的能力了。
大班蒙氏数学数与量的对应教案 (2)
大班蒙氏数学数与量的对应教案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践等方式,掌握一些基本的意义、计数和估量。
教学准备•数字牌 0~9;•黑色计数珠 10 条。
教学步骤第一步:理解数与量的概念首先,我们需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和“量”。
数就是我们在数数的时候使用的数字,比如“1”、“2”、“3”等等,而量则是指我们通过测量来得到的数据,比如长度、重量、容积等等。
第二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现在我们来告诉学生数与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我们可以拿出数字牌中的“5”这个数字,问学生这个数字代表了什么意义。
学生可以回答出这个数字代表了“五个”这个数量。
接下来,我们可以拿出一组计数珠,点出其中的五颗珠子,同样向学生问这组计数珠代表了什么意义。
这时,学生可以回答出这组计数珠应该代表了同样的“五个”这个数量。
通过这样的一组示范,应该能够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从而对于后续的教学有了更好的基础。
第三步:教学实践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操作来巩固学生对于数与量的认识。
实践一:认识数我们可以将数字牌中的数字摆放在桌面上,让学生进行数数练习。
此时,数字牌应该排列成为一个从 0 到 9 的数列。
实践二:计算我们可以用数字牌向学生出示一个简单的加法问题,比如“3+4=?”学生可以先用计数珠或者手指等方式模拟出3个和4个,然后相加起来,再用计数珠或者手指数出答案。
实践三:实际估量我们可以拿来一些常见的物品,比如书、水杯、橙子等等,让学生估量它们的数量。
这时,学生可以先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再采用数数或用计数珠的方式来估量它们的数量。
总结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通过理解数与量的概念、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实践操作来对数学数与量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的意义、计数和估量。
数与量的关系教案
数学教案《10以内数与量的对应》作者:范岩时间:2012-08-16 16:12:02活动内容:科学领域<<10以内数与量的对应>>活动目标: 1.加强幼儿10以内数数的能力,进一步理解数字的含义。
2.感知10以内的数与量对应关系,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3.激发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教具:1-10的数字卡片,树婆婆与鸟娃娃课件。
学具:鸟窝拼搭形式卡,数字卡片与小棍一套。
活动过程:一、拍手歌:巩固10以内数字的认读随歌曲,幼儿进行听口令认数,拍手。
二、故事导入集体活动:(1)、感知10以内数量:教师出示树婆婆图片,树婆婆很孤单,到底怎么了来听故事!1、教师用故事导入目测5以内数量:路边有一棵大树,他很孤单,一天飞来了一只小鸟,它想在树婆婆身上做个鸟窝,小鸟很快生了一窝鸟宝宝,(播放课件)让幼儿目测出有几只鸟宝宝呢?鸟宝宝们整天叽叽喳喳的,树婆婆再也不冷清了。
2、继续出示不同数量的小鸟,(感知6-10的数量):渐渐地来树婆婆身上的小鸟也越来越多了!(出示6-10只小鸟图片)引导幼儿分别点数说出总数。
后来小鸟发现树婆婆的背也弯了,小鸟们要想一个好办法,让树婆婆既不累,也不冷清。
(2)、学习数量对应:小鸟们呼吁大家种了许多树,有多少棵呢?(幼儿点数 10棵)我们来给它们配上数字吧!1、数字卡片排队请幼儿将1-10的数字按序排列在10棵小树上。
2、小鸟与数字对应:教师演示,并让幼儿上前操作。
(教师小结);操作结果。
3、游戏;树婆婆与小鸟一天树婆婆发现小鸟们都搬走了,好伤心!树婆婆忽然又听见了小鸟的叫声:树婆婆早上好!小鸟又回来陪树婆婆了。
邀请树婆婆一起做游戏,树婆婆更加开心了。
(教师与幼儿一同游戏,桉树卡玩抱一抱游戏)。
三、操作活动:天气冷了,我们来给小鸟搭鸟窝好吗!以后小鸟可以晚上住进鸟窝里,白天出来陪着树婆婆。
(幼儿操作):按照鸟窝拼搭形式卡数出相同数量的小棒进行拼搭,并将小棒数量用数字表示出来。
《数与量的对应》小学数学教案
《数与量的对应》小学数学教案第一章:数的概念与认知1.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能够数数并说出数的名称。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能够快速识别和记忆数字。
1.2 教学内容:认识数字0到10,学会数数,从1数到10。
理解数的顺序,能够正确排列数字。
掌握数的名称,能够准确地读出数字。
1.3 教学活动: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并能够正确读出数字的名称。
学生进行数数练习,从1数到10,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学生分组进行数字接龙游戏,增强对数字的记忆和敏感性。
第二章:量的认识与比较2.1 学习目标:让学生理解量的概念,能够对物品进行数量的比较。
培养学生对量的敏感性,能够准确地估计和比较物品的数量。
2.2 教学内容:认识数量的概念,学会使用数词(如:一、二、三等)来描述物品的数量。
学会比较物品的数量,能够判断哪个物品多,哪个物品少。
2.3 教学活动:教师出示不同数量的物品,引导学生用数词描述物品的数量。
学生进行物品数量的比较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学生分组进行“哪个多,哪个少”的游戏,增强对数量比较的理解和应用。
第三章:数的加减法3.1 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学习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的运算规则。
学习减法的概念,理解减法的运算规则。
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练习。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解加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学生进行加法计算的练习。
教师讲解减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学生进行减法计算的练习。
学生进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第四章:量的分组与分类4.1 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会对物品进行分组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分组和分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学习分组的概念,理解分组的方法和原则。
学习分类的概念,理解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对物品进行分组和分类的练习。
如何教孩子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如何教孩子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孩子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是数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孩子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练习,孩子可以逐步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技巧,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下面是一些教孩子计算10以内加减法的有效方法:一、引入概念首先,要向孩子介绍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加法是一种用来计算两个或多个数的运算符号。
“+”代表加法运算。
通过加法,可以将两个或多个数的数量合并在一起,得到他们的总和。
减法是一种用来计算两个数之间差值的运算符号。
“-”代表减法运算。
通过减法,可以计算出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所得到的剩余量。
在介绍概念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具体的示例,如用水果或玩具进行实际操作,让孩子亲自体验加法和减法的过程。
二、认识数字和数量为了进行加减法运算,孩子首先要认识10以内的数字和对应的数量。
可以使用卡片、计数棒或计数板等辅助工具,帮助孩子逐个认识数字,并将其与相应的数量进行对应。
可以用游戏的方式,例如让孩子一边数数一边拿起相应数量的物体,或者在纸上画出相应数量的物体等。
三、理解加法运算1.加法的顺序不影响结果。
教孩子认识加法的交换律,并逐步引导他们理解这一概念。
可以通过使用具体的示例进行说明,例如:2+3与3+2的结果都是52.加法运算的结果不会超过10。
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孩子体会到两个数相加时,结果不会超过10。
可以使用具体的示例进行展示,例如:4+6=10、7+3=10等。
3.加法的组合。
引导孩子认识到加法运算可以有不同的组合方式,但结果不变。
例如:2+3=5、3+2=5、1+4=5等。
四、学习加法运算技巧1.加法零律。
向孩子介绍加法零律的概念和运用。
即任何数字与0相加的结果都等于这个数字本身。
例如:3+0=3、7+0=7等。
2.加法补数。
教孩子通过加法补数的方法来简化计算。
例如,对于6+4这个例子,孩子可以将其转化为6+6-2=10,通过减去2来得到结果10。
3.加法进位。
大班数学10以内的数量守恒教案
大班数学10以内的数量守恒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数学教材第三章《数的认知》第三节《10以内的数量守恒》。
主要内容包括:理解数量守恒的概念,运用多种方式表达10以内的数量关系,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幼儿理解数量守恒的概念,能够识别10以内的数量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数量守恒的概念,运用多种方式表达10以内的数量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从具体操作中抽象出数量守恒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小白板、磁性扣。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包括小石子、扣子、小棒等)、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装有10个小球的盒子,邀请一名幼儿上台,将盒子中的小球逐个放入两个不同的碗中,观察两个碗中小球的数量。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小白板展示例题,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并讨论数量守恒的概念。
教师邀请几名幼儿上台操作磁性扣,将10个扣子分成两组,使两组的数量相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自主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内容:将10个石子分成两组,使两组数量相等;用小棒和扣子表示10以内的数量关系。
六、板书设计1. 10以内的数量守恒2. 内容:数量守恒的概念10以内的数量关系操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用画笔和记录表,画出10以内的数量关系,并标明数量。
2. 答案示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对数量守恒的概念有了初步理解,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仍然存在困难。
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个体差异,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发现数量守恒的现象,如:水果、玩具等。
鼓励幼儿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中班数学《10以内数量的对应》优质教案附反思
中班数学《10以内数量的对应》优质教案附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第二节,主题为《10以内数量的对应》。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数量的概念,掌握10以内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学会用点数、物数等方法进行数量对应。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10以内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能准确点数、物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数字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点数、物数等方法进行数量对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动物卡片、水果卡片等。
学具:学生人手一份数字卡片、动物卡片、水果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动物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多少只?”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以动物卡片为例,讲解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示范点数、物数方法。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两人一组,互相展示数字卡片和动物卡片,进行数量对应的练习。
5.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用水果卡片进行数量对应,巩固所学知识。
6. 汇报交流(5分钟)学生分组汇报操作结果,互相交流心得。
7. 游戏巩固(10分钟)教师组织“找朋友”游戏,学生根据数字卡片寻找相应数量的动物卡片,巩固数量对应。
六、板书设计1. 数字卡片:1102. 动物卡片:10以内数量对应的动物3. 水果卡片:10以内数量对应的水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题,用点数、物数方法进行数量对应。
2. 答案:见教材第33页。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10以内数量的对应。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 拓展延伸:课后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量对应现象,如家庭人数、购物数量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应用能力。
《数与量的对应》小学数学教案
《数与量的对应》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与量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数数和量测。
2.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数:学会从1数到100,能够倒数,认识序数。
2. 量测:学习使用尺子、量筒等工具进行长度、体积的测量。
3. 数字对应:理解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数数和量测的基本方法,理解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字进行加减法运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数与量的概念。
2. 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完成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量筒、数字卡片、实物等。
2. 学具:学生尺子、量筒、练习本等。
3. 教学课件:数数、量测、数字对应等相关的图片、动画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数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导入:介绍数与量的概念,讲解数数和量测的方法。
3. 课堂讲解:通过示例,讲解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数和量测的实践活动。
七、课堂练习1. 数数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从1数到100的练习。
2. 量测练习:让学生使用尺子、量筒等工具进行长度、体积的测量,并记录数据。
3. 数字对应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巩固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八、课后作业1. 数数作业:让学生在家里数一数家庭成员的手指头,并记录下来。
2. 量测作业:让学生在家里找一个物品,用尺子测量其长度,并记录下来。
3. 数字对应作业:让学生在家里找一个物品,用尺子测量其长度,用笔在纸上画出相应长度的线段。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地数数,正确地进行量测。
《10以内数与量的对应》PPT课件中班数学
01
按照数值大小从左到右排列
大小比较符号
0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大于(>)、小于(<)、等于(=)
比较方法
03
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则从左到右依次比较每
一位上的数字大小
03
量的认识与表示
量的概念及分类
量的定义
量是描述物体属性或特征大小的 物理量,如长度、面积、体积、 质量等。
量的分类
根据量的性质,可分为连续量和 离散量;根据量的表示方式,可 分为标量和矢量。
教材分析与选用
教材分析
本课程选用适合中班幼儿 的数学教材,内容贴近幼 儿生活实际,注重幼儿的 操作和实践。
教学内容
包括数的认识、数的大小 比较、数的顺序、数的组 成、加减法运算等。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导入、游戏教学 、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 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
02
数的认识与表示
数的概念及分类
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数与量现象
01
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数字标识 ,如门牌号、电话号码、时钟等 ,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
02
鼓励幼儿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数量 现象,如“我有两只手”,“家 里有三口人”等,初步建立数与 量的概念。
操作和体验不同物品的数量关系
提供不同数量的物品,让幼儿通过比 较、分类等操作,感受数量之间的关 系,如“多”与“少”、“一样多” 等。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元素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数学元素,如数数、比较大小等,加深 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参加数学竞赛和活动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数学竞赛和活动,展示自己的数学才能和成果, 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中班数学10以内数量的对应教案反思(1)
中班数学10以内数量的对应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三章“数的认识”,主要围绕10以内数量的对应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数量的概念,学会用点数和物数进行数量对应,掌握10以内数字与数量的关系,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数量的概念,知道数量是用数字来表示物体个数的。
2. 学会用点数和物数进行10以内数量的对应,提高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3. 掌握10以内数字与数量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进行正确的点数和物数对应。
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学会10以内数量的对应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点数卡片、物数卡片、磁性小白板、磁性数字和点数。
学具:幼儿用数字卡片、点数卡片、物数卡片,每人一套。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帮忙整理玩具,观察玩具的个数,引导幼儿关注数量。
提问:“我们刚才数了哪些玩具?数了几个?怎么表示这些数量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磁性小白板展示数字卡片、点数卡片和物数卡片,讲解数字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举例说明,如数字“3”可以表示3个苹果,也可以表示3个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套数字卡片、点数卡片和物数卡片,进行数量对应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 小结与点评(5分钟)邀请部分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成果,点评其正确性。
5. 课堂游戏(10分钟)玩“找朋友”游戏,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找到与自己手中数字卡片对应的点数卡片和物数卡片。
游戏结束后,进行点评,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在磁性小白板上,左边展示数字110的卡片,中间展示点数卡片,右边展示物数卡片。
2. 用线条连接数字、点数和物数,表示对应关系。
七、作业设计数字1对应几个点?数字5对应几个苹果?数字8对应几个香蕉?2. 答案:数字1对应1个点。
数字理解教案二:把10以内的数字联系到实际生活
数字理解教学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字理解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增强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应用能力,并将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使学生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篇文章将主要介绍数字理解教案二:把10以内的数字联系到实际生活,帮助学生了解10以内的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量化物品数量10以内的数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数字,例如菜市场中的蔬菜水果数量、超市的商品价格、家中的衣物数量等等,都涉及到10以内的数字。
在日常生活中,把10以内的数字联系到实际生活,能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这些数字的用途,例如加减法的使用、货币的计算、物品的数量等。
2、时间的记录和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时间的计算特别常见,例如一天有多少小时、一周有几天、一年有几个月等,这些时间的计算都涉及到10以内的数字。
通过数字理解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时间的分段和计算,例如5分钟等于多少秒、10分钟等于多少秒、60分钟等于多少小时等。
3、数字的排列和组合在日常生活中,数字的排列和组合也是非常常见的,例如电话号码、门牌号码等,通过数字理解教学,可以让学生理解数字的排列和组合的规则,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记忆数字和灵活应用数字。
4、序号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序号也是非常常见的,例如排队等待、公交车站台等,都涉及到序号的理解。
通过数字理解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数字与序号的对应关系,并且能够运用数字来标示序号,例如排队时的序号、车站台的站点编号等。
5、数量的比较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对物品的数量进行比较,例如比较两件商品的价格、比较两个人拿的钱数等。
通过数字理解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比较数字的方法,例如增量法、减量法等,并且能够用数字来量化和比较物品的数量。
以上是把10以内的数字联系到实际生活的主要方面,通过数字理解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字的应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并且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使学生觉得数学不仅是一种理论知识,而更是一种实用技能。
幼儿园教案:猜猜乐
The sacred work is in everyone's daily affairs, and the ideal future lies in starting bit by bit.(页眉可删)幼儿园教案:猜猜乐幼儿园教案:猜猜乐1活动目标:1、感知10以内数与量的对应关系,理解数列排列中量的递增和递减关系。
2、体验游戏的乐趣,能在游戏中比较数的大小。
活动准备:(教师准备)花片,木珠,黄豆等若干分别装在盘子里,笔、记录纸。
(幼儿准备)数字1—10的扑克牌点卡。
活动过程:1、幼儿在自主操作活动中感知数与量对应。
幼儿将1—10的数字卡片依次排成一排,然后在数字卡的下面摆出对应量的积木。
引导幼儿发现1—10的数量按顺序排放时的递增(递减)关系。
2、游戏活动“猜个数”教师分别从各盘中抓一把食物食物或玩具,请幼儿来猜个数。
如果幼儿说的量比实际的量大,就说“大了”,反之,则说“小了”。
依次进行,直到幼儿猜对为止。
教师把结果记录在纸上,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抓的数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3、幼儿5人一组玩游戏。
游戏:“猜个数”玩法:一幼儿从盘中抓物体,另一幼儿来猜,猜对后记录个数;然后,互换角色玩。
游戏:“猜数字”玩法:一个幼儿从另一名幼儿的手中抽取一张数字卡片,让对方猜数字。
如果猜的数字比卡片上的数字大,就说“大了”,反之,则说“小了”。
直到对方猜对为止,然后互换角色玩。
活动结束:小朋友一起探讨。
幼儿园教案:猜猜乐2活动目标:鼓励幼儿根据图片信息,尝试描述主要特征,并在猜猜乐的游戏中了解一些与中国有关的事和物,激发孩子对中国的感情。
活动准备:图片(筷子、汽车、飞机、小狗、国旗、熊猫、天安门、长城、牡丹、乒乓球、胡锦涛等)计分牌、铅笔、10分的扑克牌7张。
活动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中午好!幼:老师中午好!师:看看今天的主题活动是什么?幼:猜猜乐。
师:想想看,猜猜乐会是干什么的活动呀?幼:脑筋急转弯师:今天可不是脑筋急转弯,我们要像猜谜语一样的玩。
中班数学《10以内数与量的对应》教案
中班数学《10以内数与量的对应》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1~10的数词。
2.能够根据所给量词,选择相应的10以内数。
3.认识量词“个”,并能够正确运用。
教学重点1.10以内数的读法。
2.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1.讲台、黑板、白板、笔。
2.数字卡片和不同的量词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将数字卡片摆在黑板上,让学生逐一朗读数字,然后让学生将数字卡片根据大小排列,并让学生指出数码大小的规律。
2. 新知讲解(1)听觉先导出示不同数量的颜色卡片,让学生根据颜色卡片的数量进行听觉预测,即根据卡片数量猜测颜色卡片所代表的数量。
(2)视觉教学让学生认识不同量词,如“个”、“只”、“条”、“支”、“篇”等。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做示范,如拿出10颗石子说:“这里有10个小石子”,示范“个”的用法。
然后让学生学习其他的量词,并通过多媒体呈现相关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加深对不同量词的理解。
(3)习题教学让学生根据所给出的量词,选择相应的数字。
例如,让学生选择“2个”所代表的数字,正确的答案是2。
其他类似的题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3. 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一些量词,然后让学生根据量词选择相应的数,然后再将其写在黑板上。
4. 讲解“个”字在上面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有很多量词可能会对应同一个数字,如“个”既可以代表1,也可以代表10,而其他的量词只能代表某一个数字。
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向学生详细讲解“个”字的用法,告诉学生当没有特别规定时,一个“个”只能代表1。
教学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不同量词所对应的不同数字,从而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量词,并帮助学生在数学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强化对数字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关习题,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周围的日常生活问题。
例如,让学生将自己的鞋子放在一起,然后问学生有多少只鞋子;或者让学生数一数自己每天早餐吃多少个鸡蛋,然后再用课上所学知识进行相关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