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21七律长征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七律长征 苏教版
③指读,读出对词语的理解;齐读。 [设计意图] 到了高年级写字指导仍然不能放松。为此,本设计对比较难写的、容易写错的字,给予了特 别的关注。“推想词语的意思”是高年级词语教学的要求,它与中年级“理解词语的意思”区别就在于不是 依靠查字典、词典,主要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积累,大胆地猜想词语的意思,这是一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将字典中的意思找出来验证等,这既能够引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2)课件出示带这些词语的句子: PPT 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些词语的音读准了,把它们放到诗句中是否能读得更好呢? 指生读,读出诗的节奏。引导读,标节奏。 课件出示: PPT 出示: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齐读。 (3)这节课的生字虽然只要求认识,不要求会写,但是你能在脑海中记住它们的样子吗? 学生交流识记生字“逶迤”“礴”的方法,指生谈。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由读,指名读,其他学生及时正音。 (2)诗读通顺了,现在你能读出诗的节奏吗? (3)课件出示诗的节奏: PPT 出示: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教师范读,学生再读,齐读。 (5)在读的过程中,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呢?能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 (6)带着自己的感悟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价引导,齐声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 从有目的的自读,再到指名读、指导再读、齐读,让全体学生都能把诗读通读顺;从诗本身的 味道,再到学生读诗的味道,教师范读的味道,学生再齐读的味道,让全体学生都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得到了 充分读诗的机会。 3.引导学生了解诗意。 师:诗是读正确、读通顺了,不知道诗的意思大家明白了没有?请同学们拿出笔来,我们再把这首诗读一读, 想一想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圈一圈、画一画,也可以和同桌交流。 4.指生谈诗意,师生评议补充。 预设: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经历的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 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 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 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 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各个笑逐颜开。 5.想一想,哪两句诗在全诗中起到总领的作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 师点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在毛 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以下六句 是把主题化作了一系列有典型意义的形象。作用是为我们展示出红军战士一幅幅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6.师:我们理解了诗意,再来读读这首诗,一定有不一样的感觉。 自由读,齐读。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注释等闲:平平常常。
逶迤:蜿蜒曲折的样子。
逶,wēi。
迤,yí。
磅礴:广大无边,气势大。
磅,páng。
礴,bó。
走:本诗中是“滚动”的意思。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岷山:山名。
岷,mín。
尽开颜:个个脸上都显出高兴的样子。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七律·长征》句子解析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中国工农红军不怕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的难难险阻;无数的山、无数的水、无数的艰难困苦,在红军眼中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总括,也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概叙。
长征之“难”,一是“远”,纵横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余里;二是“万水千山”,无数的险山恶水造成了征途的艰险;三是前有敌人的堵截,后有敌人的追击。
但这些艰难被红军视作寻常,这是多么豪迈的气概呀!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乌蒙”都是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是“千山”的代表。
这两句诗是说,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的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
实际上的“五岭”、“乌蒙”都是“逶迤”、“磅礴”的高山大岭,但在红军眼里却是小小的“细浪”、“泥丸”。
写山势高峻,是红军远征艰难的实际状况;写山的微不足道,是红军一往无前英雄气概的真实写照。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大渡”都是红军跨越过的河流,是“万水”的代表。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七律·长征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七律·长征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长征”这篇课文,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借助这篇课文,让学生深入了解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长征》。
2.学习要点:课文内容概述、历史背景、优美语言、诗意表达、故事情节、军民团结、革命精神等。
3.教学方式: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讨论互动等。
三、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长征》这篇课文。
2.引导学生思考:“长征”是什么?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的过程是怎样的?2. 课堂探究步骤一: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1.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引出中国革命的历程,营造出“长征”这个时期的背景氛围。
2.结合教材和图片,讲述长征背景:蒋介石的清剿、红军战略转移等。
3.让学生自己判断,为什么红军要长征?长征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步骤二:表达红军的革命精神1.学习课文《长征》,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和过程。
2.借助提供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红军的革命精神。
3.分组讨论,让学生自己表达红军的革命精神。
步骤三:品味优美的语言1.讲解《长征》中的诗意表达,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中的优美语言。
2.教师为学生详细解读文中的部分语句,让学生理解文学艺术中的意蕴。
3.让学生自己欣赏文中的优美语言,并能够写出一段优美的句子。
步骤四:探讨军民团结的意义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军民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
2.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和意见。
3.让学生自己表达军民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并自己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3. 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长征》,让学生自己写一篇“我的长征”作文。
2.提供参考答案供学生参考。
四、教学效果评价1.对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有深刻的理解。
2.掌握和运用了一些优美的语言和句子。
3.对军民团结的意义和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七律 长征》
21《七律长征》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3、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教学方法: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课前一字:“岳”记:“山”上有座小土堆(丘),一下成为大高峰。
练:教师黑板范写,学生根据教师范写练习。
评:同桌互评、教师点评一、反馈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逶迤(wēi yí )磅礴(pánɡbó )岷山(mín )2、解释词语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3、文体介绍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
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有规定。
“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始于南北朝,形成于唐朝。
在平仄、压韵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
全首一般为八句,超过八句的成为“排律”。
五字的律诗称为“五律”,七字的则称为“七律” )二、制定目标结合学生质疑出示学习目标: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有感情的朗读全诗,理解其内容。
三、交流探究1、学生个人自由读、悟2、小组合作交流四、汇报展示1、交流“红军不怕远征难”从“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2、理解诗意理解“等闲”即平常事“逶迤”即绵延不绝“磅礴”即气势“暖寒”指红军的心情五、有效训练学了本课,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六、总结拓展搜集红军长征的故事。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七律 长征
诗意: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险阻, 他们把经历的万水千山看作是平 平常常的事。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这两句诗在本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总领全诗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战士不 怕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四、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山或 水,能够举例说一说吗?我们应该怎样战胜这些山 或水呢?
例如:平时学习很用功,考试成绩却不理想。
勇敢面对困难,分析原因,不放弃,坚持不 懈,从而战胜困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高耸入云的山崖
诗意:金沙江的水拍打着两岸高耸入云的山 崖,给人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锁桥只 剩下十几根铁链让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金沙江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大渡桥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怎样理解诗中的“暖”和“寒”?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事情发展的顺序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课堂演练 一、请为划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 )
A.随随便便 B.平常 C.无端;平白无故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二、判断对错。
1.“逶迤”的 “迤”读yí,不读tuō。 (√)
2.“尽开颜”的“尽”读jǐn,不读jìn。 (×)
苏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朗读本诗第三、四句,思考: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3.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七律长征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七律长征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是革命的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店铺在此整理了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长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等。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一、解题。
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师生交流有关长征资料。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重点理解这些词语:远征、万水千山、等闲、逶迤、磅礴、尽开颜)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五、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品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指名读。
(2)结合长征资料体会诗意。
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3)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七律长征》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七律长征》苏教版教学目标:1.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明白得课文大致意思,能依照词句展开想象,生成画面。
3.在明白得、诵读中了解七律押韵、对仗的特点;在明白得、诵读中培养想象力,受到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情感熏陶;在“腾”、“走”、“暖”、“寒”等字的咀嚼中学习“想象入境”、“字词知冷暖”、“知事(史)明情”的读书方法;在明白得、诵读中了解课文总分、前后呼应的谋篇布局。
教学重难点:重点:1.正确、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明白得课文大致意思,能依照词句展开想象,生成画面。
难点:在明白得、诵读中了解七律押韵、对仗的特点;在明白得、诵读中培养想象力,受到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情感熏陶;在“腾”、“走”、“暖”、“寒”等字的咀嚼中学习“想象入境”、“字词知冷暖”、“知事(史)明情”的读书方法;在明白得、诵读中了解课文总分、前后呼应的谋篇布局。
学习预备:学生阅读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故事。
教学过程:一、导入:七十几年前的中国有如此一支队伍,他们为了储存实力和北上抗日,他们在跋山涉水,他们在翻越连续不断、雄壮险峻的高山,他们在争渡惊涛骇浪的江河,他们正行进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他们在——长征。
长征是题目,七律指七言律诗。
苦不苦,红军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今天,我们就随着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去重温那段传奇的岁月。
二、诵读:自读课文,仔认真细读四遍,前两遍读准字音,后两遍读出节奏、韵律。
检读,关注字音(逶迤、礴、岷);检读,关注节奏。
齐读。
三、明白得、感悟、诵读:导语自学:诗读到那个地点,红军给你留下如何样的印象?再深入地读、更用心地读!借助注解,展开想象明白得这首诗的大致意思。
同桌交流。
检查、交流:(一)抓“万水千山”,探讨如何样的“山”,如何样的等闲,如何样的画面:考一考大伙儿是否明白得了诗的意思,谁能用课文中一个词概括遇到的困难——万水千山。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七律 长征》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七律长征》精品教案(附教学反思)教材分析:全诗重点讲了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展现了五幅“征难图”:山势逶迤的五岭图,群峰叠嶂的乌蒙图,水拍云崖的金沙图,桥横铁索的大渡图,千里雪盖的岷山图。
字里行间表达了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时抓关键词句,指导学生认真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读第一联,要紧紧抓住“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词语来理解。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概括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读第二、三联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帮助学生弄清诗句的大概意思;第二步是引导学生品词析句,边读边想象画面,读中感悟,培养语感。
如“五岭山脉”,那么高峻险陡,但在红军眼里,不过是跳跃着的“细浪而已”;而乌蒙山,尽管气势磅礴,但在红军看来,也不过如流动的泥球罢了。
这具体生动地诠释了“只等闲”的内涵。
再如,浪急水大的金沙江把岸边的云崖也拍击得发热了,而大渡河上惊险的铁索桥寒光闪闪,但这一切并没有吓退红军,还是被英勇的红军战胜了。
学情分析: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相当于当代的孩子,比较遥远,所以,要如何让学生在课前能更多更好地对长征有一个较好的理解,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就在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必须通过各种手段,读过至少一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
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学会2个生字;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有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及难点:弄懂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长征》主题歌导入,你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内容吗?2、你们了解长征吗?简介写作背景。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课件课文21《七律.长征》苏教版 (共31张ppt)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在修改 前是“金沙浪拍悬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你认为“金沙 水”和“金沙浪”,“云崖暖”和“悬崖暖”在表达效果上有何 不同?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寒”, 你是怎么理解的?
“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 “更 喜”。
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文中把“五岭”的逶迤、 “乌蒙”的磅礴和 “腾细浪”,“走泥丸”合在一起说,你觉得相矛 盾吗?为什么?
看似矛盾,其实是一种反衬手法,作者把高 大的五岭、乌蒙比作“细浪”“泥丸”,极言 其小,从而突出了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 大形象和伟大气魄。表现红军不畏艰险、英勇 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比喻、对偶、夸张
中心思想
本文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 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 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 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中的“暖”“寒”,你是怎么理解的?
“暖”字写出了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 腾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 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写出了泸定桥险恶的自然环境,反衬出红军 战胜艰难险阻的英雄形象和大无畏精神。
互动交流三
阅读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回 答下列问题。
(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 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 藐视困难的气概和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 己的体会。)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七律 长征 苏教版
20 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等。
【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解题。
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师生交流有关长征资料。
二、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
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
(重点理解这些词语:远征、万水千山、等闲、逶迤、、磅礴、尽开颜)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五、作业。
1.朗读这首诗。
2.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朗读全诗。
2、指名背诵并解释全诗。
二、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品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指名读。
(2)结合长征资料体会诗意。
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3)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根据提示,在小组里练说。
第一步、找出是那一句。
第二步、从中看出遇到了什么困难。
第三步、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3、学生交流后,汇报。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
(观看录象)(2)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21七律 长征
1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①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句中的“不怕、只等闲”等词语应怎样理解?]赏析: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3[②这两句写的都是“山”,二者有什么不同?这两句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写?]赏析:红军对山的征服,充分地表现了红军顽强豪迈的英雄气概。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运用具体的事例有什么作用?]赏析:通过红军的主观感受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
这两句通过写景来记事,通过记事来表现红军的英雄事迹。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④“更喜”两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赏析: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
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1 ☜2①这两句有统领全篇的作用。
“不怕”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概括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
“万水千山”则概括了“难”的内外蕴意。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风度。
3②重点句解析:五岭写出山之长,连绵起伏;乌蒙则写出山之高,气势雄伟。
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
这样夸张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
4③表现红军的乐观精神及大无畏精神,写出了红军在抢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这两次战斗中所经历的困难,但这些困难没有吓倒红军,而是被红军征服了。
④“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2.了解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
3.正确、流利、有韵律地朗读课文。
理解诗中词语和专有名词的含义。
1.课前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和飞夺泸定桥的录像。
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
一导入新课1.出示毛泽东的相关图片。
21七律 长征 优质精美课件(苏教版五5年级语文下册)
1.这首诗围绕那一句来写的?
这首诗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一句来写的,“不怕难”是
全诗的中心。
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几幅红军长征途中的“远征难”的 图画? 全诗展示了五幅“远征难”图:腾越五岭山、疾跨 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这五 幅图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3.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译文: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经历千山万水的艰苦看
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连绵不绝, 可在红军眼中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 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 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 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 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使红军 欣喜的是翻过了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千里岷山,人人心情舒
毛泽东:
(1893—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 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 主要作品:《沁园春·雪》《卜算 子·咏梅》《念奴娇·昆仑》《清平 乐·六盘山》等。
《清平乐·会昌》 1934 年7 月,敌军重兵开始 向根据地中心地区进攻,形势十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分严峻,第五次反“围剿”败局
已定。毛泽东曾说:“1934 年, 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 郁闷的。” 从这首词中可以看出 诗人当时郁闷雄沉的心境。
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 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 更加郁郁葱葱。
半包围结构:逶、迤 左右结构:礴、岷
质,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七律长征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21七律长征通过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让学生了解长征,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小编在此整理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原文《长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教材解读《七律·长征》是小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
这首诗生动地再现了红军长征艰险、壮观的场面,抒发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
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气势恢弘,朗读时总体感情基调应是昂扬、激越、奔放的。
首联是诗的总纲,应以高昂的语调、略快的节奏朗读,以表现对红军的赞颂之情,“不怕”要读得坚定有力;“万水千山”音节略拖长,表现红军长征的漫长和艰辛;“等闲”略微舒缓。
颔联开始叙述长征的经过,节奏应较首联略舒缓,“腾”“走”要读得刚劲有力,为后面蓄势,“细浪”“泥丸”不要过重,以表现红军战士不畏天险的必胜信心。
颈联中的“云崖暖”“铁锁寒”语调一扬一低,声音一实一虚,节奏一松一紧,处理为对比重音。
“拍”“横”可适当拖长字音。
尾联展现出了美好前景,语调转高,要读得欢快、流畅,尤其是结尾的“尽开颜”三个字要一字一顿,高昂有力,形成全诗感情的最高峰。
此外,由于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朗读时要将每个音节读得清晰、略长,并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同时讲究押韵、平仄和对仗。
这首诗每句都可划分为四个“音步”,第一、三、四联可按二、二、二、一的节拍处理,第二联可按二、二、一、二的节拍处理。
朗读时,要注意平仄声调的相互映衬调节和节奏的均匀多变,以突出律诗音乐旋律的和谐美和造型整饬的复迭美。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件21七律·长征
七 律 长 征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 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 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 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 世。他是中国人民的领袖, 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 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 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 书法家。
“围剿”与“反围剿”
红军和根据地的日益壮大,使国民党反动派 分恐慌。从1930年开始,在三年的时间内, 蒋介石调兵遣将,先后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四次 “围剿”,最后都被红军粉碎。
蒋介石不甘心失败,1933年10月,又 调集了100万军队、200架飞机,对革命根 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王明犯了“左”倾错误,命令红军全线出击, 死打硬拼。结果,红军奋战一年,不但没有打退 敌人的进攻,反而遭受了很大的损失,被迫转 移。
红军长征的背景
•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 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 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 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 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 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 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 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6年 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 上一个伟大的事件。
小练笔
诗句把 五岭 把 乌蒙山
比作 细浪 比作 泥丸
诗句体现了红军的 英雄气概,
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 的精神。
上承“千山”二 颈联
字 金沙 水 拍 云崖 暖,
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 给人以温暖的感受
大渡 桥 横 铁索 寒。
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 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七律长征五年级七律长征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七律长征|五年级七律长征教案》摘要: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课《七律长征》课原,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课《七律长征》教案,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课《七律长征》教学建议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课《七律长征》是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不朽作编整理了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课《七律长征》供参希望程有所收获!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课《七律长征》课原长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渡桥横铁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尽开颜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课《七律长征》教案【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并背诵全诗、理诗句体会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认识课生理由生组成词语【教学重难】理长征红军遇到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态体会红军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教学准备】国地图;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情景录象等【教学数】课、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师生交流有关长征二、学生课并提出不理问题三、、教老师先课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学生按节奏试达到能上口会停顿程四、句、释词每句诗先理句词语思(重理这些词语远征、万水千山、等闲、逶迤、磅礴、尽开颜)再诗句说说每句话思五、作业朗这首诗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词语思二课、复习检、朗全诗、指名背诵并释全诗二、品诗、品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品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指名()结合长征体会诗这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但红军战士对这切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3)指导朗这两句诗进步体会诗句所表达思想感情、由朗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根据提示组里练说步、出是那句二步、从看出遇到了什么困难三步、是如何对待困难)3、学生交流汇报、你能有感情地朗诗句吗?5、想象诗句所展示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寒等词语所包含思想感情()轻声四句诗想象下红军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情景(观看录象)()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寒这四词语包含着作者怎样思想感情(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6、红军长征途征了万水千山作者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渡河写?7、齐两句用更喜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什么精神?四、有感情地朗全诗背诵全诗五、欣赏歌曲《长征》六、总结、扩展推荐毛泽东另首歌颂长征词【作业设计】、背诵课默写课、收集有关长征感人故事3、课3、3题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课《七律长征》教学建议有条件地方课前可组织学生观看反映长征纪录片、故事片或者助学生集些反映长征、图片以增加对长征了课教学可采用下列基步骤()简要介绍长征如历省份、山水些重要战斗等可让学生根据己了介绍老师作必要补充()初全诗交流收获初要尽可能地多几遍力准音通句子交流容可以是质疑可以是滴体会也可以是印象深刻地方(3)细全诗理每句诗思弄清每句诗思应引导学生结合(如、图片、影视)深刻体会红军长征途难以及红军战士不怕难不要仅仅就就词孤立地分析讲()有感情地朗和背诵诗句诵进步体会红军战士战斗豪情(5)拓展延伸所收集到毛泽东其他诗词3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国工农红军无畏精神和英雄豪迈气概是课教学重教学是要充分借助各种教学手段重形象感悟尽量引导学生通己电视、电影、籍、看到实例感悟课诗句思不要孤立地讲词析句二是充分运用对比方法对比助学生领悟蕴体会情感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可先出示绵延不绝五岭山脉和雄伟高乌蒙山图片或录像(如无图片、录像可画示图)让学生感受到即使是平常要翻越这些山岭是何等艰难然出示泛着微波河图和路上有些泥球图(也可画简笔画)组织学生讨论红军是什么情况下越五岭和乌蒙山?红军把逶迤五岭和磅礴乌蒙山视什么?你从感受到了什么?三是要充分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感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诗句要采用多种方式必要还可以通适当指导些朗技巧如二行红军不怕远征难要出红军不怕难语气语气要坚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只等闲要轻出当作平常事平淡语气三、四行要突出五岭绵延不绝、乌蒙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得平淡表现出红军不怕难五行要出红军欢快心情六行语气要低沉些以表达对牺牲战士沉痛缅怀情两行应出欢欣鼓舞语气因红军历千辛万苦终翻了终年积雪岷山更喜二既是红军现心情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展望课要学生认识和会写不多但这些学生容易忘记音容易写错教学要助学生利用熟加深记忆如礴练习薄薄加上石旁b,磅礴礴课有些特指词语如五岭、三军这些词语思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些词语思如远征、等闲、细浪可理诗句不必单独讲5课安排了三道练习题题提出了、背要二题要学生重理诗二、三两句诗提示了课教学重难和体会方法助学生理诗句应予重视选做题可通举办诗歌朗诵会、长征故事会等形式鼓励学生集毛泽东其他诗词或长征其他作品6袋介绍了长征、原因、省份、路程、跨越山水可以布置学生课前课理铺垫猜你感兴趣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课七律长征苏教版五年级语下册七律长征教学设计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生组词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目录5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店铺在此整理了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长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七律长征》教学札记《七律长征》是1936年红军胜利结束,人民领袖毛泽东挥毫写下的一首气势恢宏的七言律诗。
诗歌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歌颂了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客观主义精神。
课前,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预习单,从字词到课文的理解以及相关资料的搜集,都对学生做了细致的要求,并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相关习题。
就在今天上课之前,教师又发给学生导学单和长征故事的资料,似乎对于一堂随堂课已经准备到位了。
然而,教者显然也受到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的影响,忽略了学生对于长征历史的茫然和空白,之前没有文字和图像的熏陶铺垫。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是情感是多么的苍白呀!江苏省特级教师、县教研室的张建平主任光临课堂,诚惶诚恐之余,聆听指导和点拨,也倍觉醍醐灌顶。
井底之蛙虽不能有见识大课、优课的机会,但这样一节常态课,一节随堂课能得到张特教的批评和指正,内心感到十分愉悦。
张特教指出,要上好此课,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至少也要提前三天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或图像资料知晓红军长征的历程,从而做好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上的丰实铺垫。
另外,有一点,我的课堂上用了导学案,忽略了学生课本上的批注。
这个批评很受用,高年级学生应该养成读书做批注的学习习惯,这个在我的课堂上没有充分体现,说明我对于学生的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还很不到位。
直至课堂结束,我才有刚刚进入情境之感。
我的感受如此,学生恐怕也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ppt
14
自学成果展示一
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红军不怕远征难, 总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纲
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 英雄气概。
我会填本文的写作特点: 1.文中用了( 比喻 )、( 夸张 )的修辞手 法。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第三、四句,第五、六句( 对仗 )工整。 3.文章善于通过( 景物 )描写渲染气氛。 。
整理ppt
27
课后作业 背诵并默写全诗。
整理ppt
28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整理ppt
22
暗示红军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金沙水拍云崖暖, 承“万水”
大渡桥横铁索寒。
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 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 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 感到深深的寒意。
整理ppt
23
承上启下: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 神,又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只等闲 细浪 泥丸 更喜 尽开顔
整理ppt
25
自测自评二
律诗结构我知道:
• 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 中心思想
)。
• 颔联:承(“千山”),以( 五岭 )、( 乌蒙 )为代表。
•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江)、(大渡河)为典型。
•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
越过岷山
)的喜悦。
整理ppt
26
自测自评三
21 七 律 长 征
整理ppt
——陈艳1玲
毛泽东
这首诗写于1935 年10月,当时毛泽东 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 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 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 阻,他满怀喜悦的战 斗豪情,以极其轻松 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 整理pp壮t 山河的伟大诗篇。2
七律:
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 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一 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 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 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和福建长汀,经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
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个省,最终到达陕甘苏区和陕北
苏区。
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经艰苦,击溃了
敌人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胜利
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
第一方面军会合。至此,红军长征结束,中国革命出现一个新局
面。
整理ppt
6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大雪山
红四方面军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金沙江
遵义
整理ppt
红一方面 军
瑞金7
自学成果展示三 我读《七律 长征》
整理ppt
8
红军/不怕/ /远征/难,
万水/千山/ /只/等闲。
五岭/逶迤/ /腾/细浪,
乌蒙/磅礴/ /走/泥丸。
金沙/水拍/ /云崖/暖,
大渡/桥横/ /铁索/寒。
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 艰难困苦都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
出来的前所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整理ppt
15
自学成果展示二Leabharlann 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 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整理ppt
16
更喜/岷山/ /千里/雪,
三军/过后/ /尽/开颜。
整理ppt
9
自学成果展示四
《七律 长征》是( 毛泽东 )同志在
(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时写下的一首诗,全
诗生动概述了( 二万五千里长征 )
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 大无畏 )的
英雄气概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整理ppt
10
自测自评一
我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
只等闲: 腾细浪: 走泥丸: 铁索:
逶迤: 磅礴: 云崖: 开颜:
整理ppt
11
自测自评一
我能补充诗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
)。
2.五岭(
),乌蒙(
)。
3.金沙水拍(
),大渡桥橫(
)。
4.(
)千里雪,(
)尽开颜。
整理ppt
12
课后作业 搜集毛泽东的诗词。
整理ppt
13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腾越南五岭
整理ppt
17
疾跨乌蒙山
整理ppt
18
巧渡金沙江
整理ppt
19
飞夺泸定桥
整理ppt
20
喜踏岷山雪
整理ppt
21
自学成果展示三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承“千山”
夸张手法,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以此 突出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 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 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高潮
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指整个红军)。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 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整理ppt
24
自测自评一
1.文中最能概括全诗中心的诗句是?它们体现了红 军怎样的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2.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其中, 哪些词语最能感受到“红军不怕远征难”?
整理ppt
3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2.了解诗歌所处的时代背景。 3.正确、流利、有韵律地朗读课文。
整理ppt
4
自学成果展示一
逶迤礴岷
五岭 乌蒙 磅礴 铁索 三军 开颜 腾细浪 走泥丸
云崖 只等闲
整理ppt
5
自学成果展示二
关于长征
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起点是江西瑞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