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七律长征之欧阳光明创编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七律·长征》教案(部级优课获得者)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示范课:《七律·长征》教案(部级优课获得者)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细节融读课(四)——《七律•长征》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并熟读成诵。

2.通过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补充资料等方式,理解诗文大意,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书写提示”,创作硬笔楷书作品,充实“红色纪念馆”书法展厅。

【学习准备】教师:《飞夺泸定桥》视频片段;课件学生:阅读长征故事,如《老山界》《大雪山》等;观看纪录片《长征》的第4集“战史奇观”。

【学习过程】一、承接情境,初知长征概况1.明确任务。

历史的车轮已来到21世纪,但中华儿女谁也无法忘却那段为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战的革命岁月。

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丰富了“红色纪念馆”的前厅、文物厅、有声厅,这节课我们将来完善书法展厅。

2.聚焦毛主席手书《七律•长征》,了解创作背景。

(1)欣赏毛主席《七律•长征》手书,了解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

(2)猜一猜书法作品的内容,揭示诗题:《七律▪长征》。

(3)学生交流对长征的认识,教师补充并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

3.学生朗读诗文,教师随机正音,并指导读出节奏。

二、结合资料,体会长征精神1.诗、书对照,聚焦诗眼。

(1)已故著名毛体书法家唐步田先生盛赞毛主席“诗书合璧,双峰并秀”,擅长利用书法的特殊表现手段来体现诗词的内容、意蕴,将两者进行了完美融合。

所以,欣赏毛主席的书法作品对于我们理解所写的诗文是有一定帮助的。

(2)欣赏毛主席《七律•长征》手书,交流:这幅作品整体给你什么感受?其中哪些字笔画不多,却被写得特别大?(难、闲、后)①聚焦“后”字,结合创作背景思考:毛主席借“后”字想表达什么?②聚焦“难”与“闲”,激发探究欲望。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七律长征》完美版ppt

情感的抒发与表达
情感的抒发
这首诗充满了对红军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精神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和自豪。
表达方式
诗人通过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等多种方式,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深思。
PART 05
《七律长征》的影响与评 价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 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 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个人背景
•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当 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 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这 首诗。
经典之作
01
作为毛泽东的代表作之一,《七律长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地位,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高度评价
02
该诗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和历史意义。
文学地位稳固
03
经过时间的考验,《七律长征》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
篇章,被列为必读作品之一。
对后世的影响
激发创作灵感
该诗对后来的诗人和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 他们的创作灵感。
对仗精妙
诗中运用了许多对仗的修辞手法,如 “万水千山”对“等闲”,“腾细浪 ”对“走泥丸”,使得诗歌语言更加 生动有力。
语言的优美与精炼
语言质朴自然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自然,不矫揉造作 ,读来朗朗上口。
精炼传神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说课稿第【1】篇〗说课稿《七律·长征》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回想起红军所走过的千山万水,所经历的艰难坎坷,心情激动地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标对高年级诗歌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多媒体课件等资源,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红军长征线路图二、说教法与学法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是红军长征时期,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比较远,学生要把握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文特点,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朗读体会法”,即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受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另外,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说教学过程本课设计总体上分五个环节:了解背景,走进长征——放手阅读,感知长征——细读鉴赏,深入长征——回归全文,升华长征——拓展延伸,学习长征。

《七律·长征》优秀课件

《七律·长征》优秀课件

《七律·长征》的历史背景
长征历史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重要历 程,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 苏区,开始进行战略转移,经过两年 的艰苦斗争,最终在1936年10月三大 主力会师,胜利结束。
《七律·长征》的作者介绍
毛泽东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 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文本解读
详细解读诗歌内容,包 括字词解释、句意理解
、主题提炼等。
艺术分析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点, 如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等。
拓展延伸
引入相关作品或文化现 象,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和分析。
教学评价的策略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表 现和反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作业评价
布置相关作业,包括朗读、翻译、 写作等,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和表 达能力。
诗词意境的分析
总结词
本课件通过对《七律·长征》意境的深入挖掘,展现了毛泽东诗歌的独特意境。
详细描述
课件通过丰富的图片、音乐和文字,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毛泽东诗歌 的宏伟壮丽和革命豪情。
诗词中历史典故的解读
总结词
本课件通过对《七律·长征》中历史典 故的解读,增加了学生对毛泽东诗歌 背景的了解。
通过《七律·长征》所表达的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讲解《七律·长征》中蕴含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和民族自豪感。
革命精神传承
借助《七律·长征》所体现的革命精神,激励学生勇于拼搏、敢于 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牛牛范文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五年级语文教案《七律长征》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2、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1、教学多媒体及课件。

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

[课前预习]: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

2.借助工具书及注释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走近长征。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七律诗——《七律·长征》.师:长征是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光辉历史,齐读课题——师:长征是国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历史。

齐读课题——师:七律长征的作者是一代伟人毛泽东。

让我们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呼唤他的名字——师:你对长征又了解多少呢谁来说说(指名说)师小结:中国工农红军为了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四渡赤水,越过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击溃了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带着你的理解,我们一起走进《长征》.二、初读诗歌,感知大意,质疑问难(一)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师:请同学们翻书80页,朗读诗歌,把诗读通顺,生字读准确。

《七律长征》完美版(通用版)全集精品模板

《七律长征》完美版(通用版)全集精品模板

03
完美版呈现方式探讨
文字排版设计
字体选择
选用清晰易读的字体,确保文字在各种设备 上都能清晰显示。
字号与行距
根据内容的重要性和阅读习惯,合理设置字 号和行距,提高阅读舒适度。
文字排版布局
采用合适的对齐方式和排版布局,使页面整 体美观且易于阅读。
图片素材选择与运用
01
02
03
图片质量
选择高清、高质量的图片 素材,确保图片清晰度和 色彩饱满度。
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索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作者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尝试。通过 反复推敲和修改,最终形成了完美的七律诗形式,使作品 更加生动、形象。
语言表达的锤炼
在语言表达上,作者进行了反复的锤炼和打磨。通过不断 的修改和调整,使作品的语言更加精炼、生动,富有诗意 。
创作心得体会分享
1Hale Waihona Puke 深入挖掘历史事件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深刻体会到深入挖 掘历史事件的重要性。通过对历史事件 的深入了解和研究,能够更好地把握历 史背景和时代背景,为创作提供更加丰 富的素材和灵感。
时代背景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深入了解了长征 时期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和革命精 神,通过挖掘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 激发了创作灵感。
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历史细节的考证
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遇到了历史细节的考证问题。为了确 保作品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历史研究和 考证工作,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文献。
01
继续加强红色基因的传承
我们要继续加强红色基因的传承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让更多的
人了解和认识红色基因,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02
不断弘扬长征精神
我们要不断弘扬长征精神,让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为中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七律长征课件(完整版)

04
七律长征的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概述
七律长征是一首描绘红军长征壮丽征 程的诗歌,主题思想是歌颂红军英勇 无畏、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
该主题思想强调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 展现的团结协作、不畏艰险、英勇奋 斗的精神风貌,以及对中国革命事业 的坚定信念和忠诚。
主题思想解析
解析七律长征的主题思想,需要深入挖掘诗歌中的意象、象 征和语言特点,理解诗人如何通过这些手法表达红军长征精 神的内涵。
语言简洁明快,表达了红 军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 想。
结构特点
严谨的结构布局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 不同的诗节和韵脚,展现出红军
长征的完整历程。
起伏跌宕的节奏感
通过起伏跌宕的节奏感,表现出红 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和 英勇奋斗。
结尾收束有力
结尾收束有力,总结全诗主题,强 调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和价值。
七律长征的诗意
诗意概述
01
七律长征是一首描绘红军长征壮 丽场面的诗歌,通过七个律句, 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 艰难险阻和英勇奋斗。
02
诗歌以豪迈的气势和生动的语言 ,表现了红军英勇无畏、百折不 挠的精神风貌,以及中国革命事 业的伟大和正义性。
诗意解析
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概括了红军在长征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强调了红军的 英勇无畏精神。
第二句“万水千山只等闲”则表现了红军在长征中克服重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以 及对胜利的坚定信念。
接下来的律句则分别描绘了红军在长征中跨越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等 历史事件,展现了红军英勇奋斗、不畏艰险的精神风貌。
诗中意象
“万水千山”表现了红军在长征中跨 越的艰难险阻,象征着中国革命事业 的曲折和漫长。

《七律长征》ppt课件

《七律长征》ppt课件

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
深入学习七律长征
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中,继续深入学习七律长征,了解其历 史背景、文学价值和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拓展阅读相关作品
建议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拓展阅读与七律长征相关的文学作品 ,如诗歌、小说、散文等,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
培养爱国情怀
本诗以长征为背景,通过七言律诗的 形式,展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 的艰难险阻和英勇奋斗。
具体内容
诗中描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各种场景 ,如翻山越岭、渡江涉水、遭遇敌人 围追堵截等,同时也展现了红军指战 员的英勇顽强和无畏牺牲精神。
主题思想解析
主题思想
本诗以长征为主题,通过描绘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历程,展 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英勇顽强、不畏艰难、不怕牺 牲的革命精神。
04 七律长征影响与价值
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影响
鼓舞士气
七律长征是一首充满革命激情和 乐观主义精神的诗歌,它鼓舞了 红军战士的士气,坚定了他们对
于革命事业的信念。
宣传革命
七律长征通过诗歌的形式宣传了红 军长征的伟大事迹,提高了人民群 众对于革命事业的认知和支持。
促进团结
七律长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了红军 内部的团结和统一,增强了红军战 士之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希望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了解国家 的历史和文化,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THANKS 感谢观看
《七律长征》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2
• 引言 • 七律长征背景 • 七律长征内容解析 • 七律长征影响与价值 • 七律长征与其他长征诗歌比较
• 七律长征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 结语

《七律长征》完美版

《七律长征》完美版

飞夺泸定桥
这是一首七律 诗,每句七个字, 在节奏上是每句 四顿。读时应按 以下节奏读出“红 军不怕远征难”的 英雄气概。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首 联 颔 联 颈 联
尾 联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远征: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 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 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常
万水千山只等闲。
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 的一切困难。 远征难:
等闲: 平平常常
“万水”以金沙江和大渡河为代表 。 “千山”以五岭和乌蒙为代表。
“远征难”三个 红军不怕远征难, 字怎么理解?
首联
远征:行程之远,历时之 万水千山只等闲。长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 难: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路上的一切艰难困 远征难:总领全文,总 苦,把千山万水都 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 看得极为平常。 到的一切艰难困苦。体 现了红军不怕艰难险阻 的英雄气概。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 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革 命前途的美好向往和自信。



会宁
吴起镇
水草地
红四方面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大雪山
大渡河 红二方面 军 赤水 红一方面 军 瑞金
遵义
金沙江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2023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9篇《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及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律长征》教案篇一设计意图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喜欢阅读的文章。

作为一篇优秀诗作的《七律长征》可能会因为与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差甚远而不被学生所喜欢。

如何引导学生喜欢它并能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获得新的体验与发现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疏导学习情绪,找准体验的切入点,结合学生生活阅历设计体验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阅读一旦有了体验目标,学生就会因诗中的喜悲而变色,因诗中的山水而心动,会因诗中的寒热而共鸣,如身临其境,人文合一,百感交集,诗的艺术感染力才真正体现出来。

而学生也不再是仅仅学会了一首诗,有了自己对诗的独特理解和体会。

教学目标(总)1. 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增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

3.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 一)课时教学目标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

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教学重点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读出节奏。

课前准备教学流程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七律长征的朗诵七律长征的朗诵稿件

七律长征的朗诵七律长征的朗诵稿件

七律长征的朗诵七律长征的朗诵稿件
长征的胜利,成为人类坚强无畏的象征。

你知道多少七律长征的朗诵稿?下面WTT为你整理了几篇七律长征的朗诵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律长征的朗诵稿一
人民不怕远征难,
科技兴国只等闲。

险壑激流飞越过,
群星治理似泥丸。

民强国富人心暖,
武器尖端宝剑寒。

遍扫全球侵略者,
神舟万众笑开颜。

七律长征的朗诵稿二
三军踏破长征路,
步步登高八十弦。

赤水金沙翻作浪,
雪山草地化为川。

誓将火种传天下,
且让红旗挂陕边。

一曲悲歌多壮志,
千秋史册谱新篇。

七律长征的朗诵稿三八十年前苦风雨,
铸就长征诗空前。

星火燎原两万五,
前扑后继动人寰。

华夏文明五千年,
唯见红军业齐天。

长征长城与长江,“三长”长征首当先。

喚醒民众千千万,
中华终于见天蓝。

一朝醒狮吼东方,
五星红旗满人间。

长征精神乃瑰宝,
发扬光大代代传。

天时地利人和谐,
继往开来更灿烂。

七律长征的朗诵稿。

《七律·长征》说课稿之欧阳家百创编

《七律·长征》说课稿之欧阳家百创编

11、七律长征说课稿欧阳家百(2021.03.07)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七律长征》是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一课。

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全诗共四联(一联包括上、下两句),56个字,记载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它是中国革命的壮丽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读读这首诗,你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阅读要求和本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三个维度”来考虑,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2、技能目标:熟读课文,读出诗的韵味;看注释,结合搜集的有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目标: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本文是一首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史诗,适于朗读,教学中引入诵读法。

在这堂课中,我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利用远教光盘中的“配乐朗读”教学片段来范读,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诗意,在读中感受毛主席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另外,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再利用远教模块二中的相关影片和图片,让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说学法通过多种方式诵读诗句,体会情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精神;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影像资料感受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教案编写:仇恒亮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难点: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教学时数:一教时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反馈,交流预习成果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逶迤..(páng bó)岷.山(mín )..(wēi yí)磅礴2.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3.口头回答讲义中其他问题,整体感知课文二、导入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教师介绍长征的历史事实,并让学生欣赏歌曲《七律长征》,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三、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诗歌之后,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其中的一句诗,并说说理由。

四、自主探究,精要赏析1、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讨论交流后,明确: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2、赏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

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七律 长征文章

七律 长征文章

七律长征文章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七律长征诗歌的概述
2.七律长征诗歌的历史背景
3.七律长征诗歌的主题与意义
4.七律长征诗歌的艺术特点
5.七律长征诗歌的当代价值
正文
【提纲】
1.七律长征诗歌的概述
七律长征诗歌,是指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为题材的七言律诗。

这些诗歌主要反映了红军长征时期的战斗、生活和思想状态,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和大无畏精神。

七律长征诗歌不仅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2.七律长征诗歌的历史背景
1934 年,中国工农红军为躲避敌人的围剿,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在艰苦的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们以诗歌为武器,激发斗志,抒发豪情。

这些诗歌在战斗与生活中产生,反映了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风貌。

3.七律长征诗歌的主题与意义
七律长征诗歌的主题主要是歌颂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团结奋进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些诗歌通过描述长征途中的战斗、生活场景,展现了红军战士为信仰而斗争、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伟大情怀。

在当代,七律长
征诗歌依然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可以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4.七律长征诗歌的艺术特点
七律长征诗歌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形式上,采用七言律诗的形式,结构严谨,对仗工整,富有音韵之美;二是内容上,真实反映了长征时期的历史,生动描绘了红军战士的生活与战斗;三是情感上,表现出红军战士坚定的信念、乐观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

5.七律长征诗歌的当代价值
七律长征诗歌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当代价值。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七律长征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揭题导入,了解七律
1、知道毛泽东是谁吗?
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家、外交家、诗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

读读课题,发现了什么?七律是诗体名,它有什么特点?打开课本,数数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
2、这样的诗叫做——七律。

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

(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

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深情):七律长征(缓慢):七律长征
二、朗读感知,了解内容
1.细读三遍诗:
学法渗透:有一句老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辈。

”请同学一定要好好地读读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三遍。

第一遍注意诗中的生字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

后两遍争取读通顺,读出诗句内部的停顿。

听明白要求了吗?请认真读。

2.指名读诗,正音:好,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你来。

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4个生字,看他有没有念错。

来,谁来给他一些建议。

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
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次吗?
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

(出示,生字显红)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意
1、默读,静思大意。

读得好!书读到这儿,老师有个要求了:联系书上的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大概什么意思。

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的并一起尝试解决。

(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那句诗?(生试着说说意思)
哪些地方还不理解呢?预设:
(1)a “逶迤”与“磅礴”的理解。

b“腾细浪”与“走泥丸”的理解。

c “云崖暖”和“铁索寒”意思。

d“万水千山”虚指,如“万言千语、万险千阻”。

(2)若学生提问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时将第五部分提前。

3、明确诗意: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翻腾着的小细浪,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脚下滚过的小泥丸。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滔滔江水拍击着高耸入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根根铁索,使人寒意阵阵。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四、深入探究,感悟体会(10分钟)
1.体会“远征”。

这里有段资料,让咱们特别留意一下这段话中的这几个数据。

(引读)在短短一年时间里,
红军穿过了——11个省
翻过了——12座大山
跨过了——24条长河
行程——二万五千里(点击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这就是红军走过的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如果把这条线路拉直,那就跨过了半个地球呀。

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远征。

2、透过资料我们明白“远征难”,那毛泽东是如何透过这56个字告诉我们远征难呢?你从哪里知道?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桥横铁索寒”“岷山千里雪”等。

)(播放长征途中的课件)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8.6万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

这一路走来,除了偶
尔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外,更多的是面队飞夺泸定桥的那种惊心动魄。

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他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吃的是草根和树皮,脚下是吞噬他们生命的沼泽地。

在红军走过这漫长的征途的时候,八万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这一切都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段征途的“难”。

面对这样重重的困难,红军有没有被吓倒?(没有)
用诗中的一个词来说——不怕(师板书:不怕)
指导读:坚定地说——不怕
铿锵有力地说——不怕
3、是的,不怕,因为他们坚信胜利就在前方,坚信一切困难都将被踩在脚下。

这一切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无所畏惧、豪迈、乐观……)
4、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

5、看着地图,读着毛泽东的诗,我们感受了“远征难”。

但是,作为红军的领路人,作为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远征难”吗?(不是)他还想表达什么情感?从哪知道?
预设:A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体会出毛泽东还想表达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与危险。

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不怕与只等闲(板书)
师:什么对他们来说只等闲?在红军的眼里,那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只不过是什么?(那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一个滚动的小泥丸;那逶迤的五岭只不过是大海里的一个细浪而已。


从这儿咱们感受到,诗人毛泽东还想告诉我们不怕,带着这样的感受来一起读一读这句诗。

B从“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体会到他们到达之后的喜悦心情,你能感受到他们为什么而喜悦?
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的心情齐读这两句。

五、探究重难点
1、自由读全诗,想想还有哪里不太明白?(交流)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行诗中,诗人用了一对反义词,能不能找出来?(板书:暖寒)为什么过金沙江的时候毛泽东觉得是暖的,过大渡河的时候觉得寒呢?咱们先来了解当时的两个故事?
3、课件出示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生自由读。

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回想我军巧计渡江,你会怎样?这个“暖”字,正是军民一家亲的暖,是不费一兵一卒取得胜利的喜悦。

就让咱们把笑容挂在脸上,一起再体会体会。

齐读。

4、可是为什么过大渡河的时候,诗人要用一个“寒”字呢?
(1)来看一看这段录象。

(师播放课件)
(2)写话: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如果说暖是喜悦的心情,那这个寒指的是什么?
是啊,每当毛泽东回忆起飞夺泸定桥的场面时,感到的是胆战心惊,是寒彻骨的悲痛。

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5、男女生分读,体会诗人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胜利的喜悦和感受诗人的痛心。

6、师(引读):193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下了这首诗,并且亲自在八千战士面前朗诵了这首诗。

七律长征——齐读全诗。

7、尝试背诵
7、小结:如今“长征”已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频使用的一个词语, •那就是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

•恰如我们学习的长征,万里长征只迈开了第一步,•同学们任重而道远。

六、布置作业,延伸继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