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学案:第五单元第2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课程标准素养解读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

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宗教改革首先在德意

志开始的原因。

从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角度理解马丁·路

德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和内容。

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认识马丁·路

德宗教改革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一、“九十五条论纲”——宗教改革的序幕

1.原因

(1)根本原因:四分五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国进行神权统治和经济掠夺。

(3)思想原因: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

(4)主观原因:马丁·路德立志宗教改革。

(5)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发表: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关于赎罪劵的九十五条论纲》。

3.影响: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

[深度点拨]天主教会的腐朽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旧文明的矛盾冲突加剧、德意志近代化的发展要求,更主要的是德意志地区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这一切决定了宗教改革必然首先在德意志地区展开。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教义

(1)理论基础:“因信称义”。

(2)坚持《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在上帝与《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2.宗教仪式

(1)主张减少教堂、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

(2)提出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3.世俗权力

(1)国家权力为神所授,是唯一合法的权力,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2)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深度点拨]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宣称人们必须以教会为中介,履行复杂的圣礼,多做“善功”才能“赎罪”;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认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就可以得救,马丁·路德的主张承认了教民与上帝对话的主动权,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特权。

三、马丁·路德改革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

1.对德意志:冲击天主教会统治

(1)迅速得到广泛传播,不少宗教团体陆续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

(2)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

(3)路德把《圣经》译成德文,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1555年,德意志确立“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的地位。

2.其他影响

(1)人们不再盲目迷信罗马教廷的说教,出现了新的基督教派,称为新教。

(2)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缺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深度点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质上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为德意志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1.16世纪初,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严重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使得天主教会有很大的影响力。

2.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是对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特权的否定,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思想统治,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

史料一路德并未采取步骤把他的肯定命题(注:“九十五条论纲”)散布民间。他①只邀

请学者来辩论以及显要者来阐释,但别的人暗暗地把肯定命题译成德文并交给报界。不久它们便成了德意志人的话题……他(路德)形容自己像一个人黑夜在一间古老教堂尖塔上攀登盘旋的楼梯,在漆黑中他伸出手臂平衡自己,他的手抓到一条粗绳。立时钟声大响,使他大吃一惊。

——(美)罗伦培登

《这是我的立场——马丁·路德传记》史料二教皇的代表后来沮丧地报告:“②十分之九的德国人欢呼‘路德’,剩下十分之一的少数则高呼‘罗马教廷该死’!”

①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深得民心,被人们广泛接受。

②马丁·路德得到德国各阶层人民的拥护。

(1)如何理解史料一中路德想要“平衡自己”,却“立时钟声大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源于德国的社会条件。

提示理解:路德原本只是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改革。

条件: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近代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人文主义的影响。

(2)史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说明了德国各阶层人民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德国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支持。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

(1)必要性

①天主教会不仅控制着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而且大肆在德意志搜刮掠夺财富,这使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尖锐,引起各阶层的不满。

②四分五裂的局面,不仅阻碍了德意志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便于天主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使得天主教会对德意志有很大的影响力。

(2)可能性

①16世纪初,德意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特别是手工业部门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分享政治权利,自由发展工商业。

②马丁·路德深受人文主义影响,立志进行宗教改革。

全面认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

史料一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的本身,正如所写的:“①义人必因信得生”),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史料二上面所说的,虽然只就新兴的中等阶级必然要同现存的教会发生冲突这方面提到了两点,但已经足以证明:第一,在反对罗马教会权力的斗争中,最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阶级是资产阶级;第二,当时反对封建制度的每一种斗争,②都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必然首先把矛头指向教会。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

①体现了“因信称义”的主张。“义人”是指灵魂得到拯救的人,灵魂得到拯救的关键是对上帝的虔诚信仰,而不在于繁缛的仪式和向教会捐赠等“善行”。

②指出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形式,即“披着宗教外衣”。

(1)依据史料一概括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基本观点有何意义。

提示“因信称义”否定了教皇的神权地位,否定了罗马教廷支配下的天主教会存在的必要性。

(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的观点。

提示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必然会引起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对;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尚处于手工工场阶段,资产阶级力量还很弱小,这种斗争必然要披上宗教的外衣。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体现新兴

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1)“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主张,它把灵魂得救的决定权由教皇、教士转移到个人手中,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要求。

(2)认为宗教的最高权威是《圣经》,不是教会,从而否定了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