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疗效关键被发现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疗效关键被发现

三阴性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为阴性,对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治疗无效,目前以化疗为主。免疫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及其配体PD-L1等免疫检查点的抑制剂可以防止癌细胞逃避被人体免疫细胞杀死,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IMpassion 130研究证实,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泰圣奇,又称T药)可显著提高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白蛋白紫杉醇一线化疗效果。不过,IMpassion 131研究未能证实阿替利珠单抗可显著提高晚期三阴性乳腺紫杉醇一线化疗效果。

2021年10月14日,美国《细胞》旗下《癌细胞》在线发表北京大学张园园、胡学达、张泽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洪岩、莫红楠、牛丽娟、王勇、常青、管秀雯、徐兵河、马飞、刘芝华等学者的研究报告,通过目前最大规模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细胞的单细胞组学分析,发现了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对三阴性乳腺癌疗效的关键免疫细胞特征。

该研究利用单细胞核糖核酸(RNA)测序和转座酶染色质(ATAC)测序,对11例接受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化疗和11例接受紫杉醇化疗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细胞动态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高水平的治疗前趋化因子配体CXCL13阳性杀伤型(CD8)和辅助型(CD4)T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促炎特征显著相关,并且可以预测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化疗有效。

对于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化疗有效的患者,联合治疗后淋巴组织诱导细胞、滤泡B淋巴细胞、CXCL13阳性T淋巴细胞、常规1型树突状白细胞一致增加,但是紫杉醇单药化疗后减少。

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CXCL13阳性T淋巴细胞对于三阴性乳腺癌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化疗效果至关重要,紫杉醇(或紫杉醇用药前的地塞米松预处理)通过减少某些免疫细胞可能影响阿替利珠单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结局。这是国际上迄今为止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细胞规模最大的单细胞组学研究,为深入理解三阴性乳腺癌免

疫特征以及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方案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可靠基础,也为后续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数据资源。该研究结果为解析肿瘤及其他疾病免疫细胞的动态调控、指导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分型和精准治疗、开发新的临床检测与治疗手段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链接

•IMpassion130:阿替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第一次中期分析

•IMpassion130:阿替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第二次中期分析

•IMpassion130:阿替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分析

•IMpassion130:阿替利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一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生物学标志物分析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瓶颈可突破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无效怎么办

•三阴性乳腺癌“冷肿瘤”治疗新契机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微环境预后意义

•癌症免疫研究技术进展:从免疫基因组学到单细胞分析和人工智能

•三阴性乳腺癌耐药:适者生存有代价

•紫杉类化疗前:地塞米松该用多少?

•地塞米松可促进三阴性乳腺癌肺转移

Cancer Cell. 2021 Oct 14. Online ahead of print.

Single-cell analyses reveal key immune cell subsets associated with response to PD-L1 blockade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Yuanyuan Zhang, Hongyan Chen, Hongnan Mo, Xueda Hu, Ranran Gao, Yahui Zhao, Baolin Liu, Lijuan Niu, Xiaoying Sun, Xiao Yu, Yong Wang, Qing Chang, Tongyang Gong, Xiuwen Guan, Ting Hu, Tianyi Qian, Binghe Xu, Fei Ma, Zemin Zhang, Zhihua Liu

Peking-Tsinghua Center for Life Sciences, Academy for Advance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Inter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National Cancer Center/Na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Cancer/Cancer Hospital,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and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Beijing, China; Cancer Hospital of HuanXing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Shenzhen Bay Laboratory, Shenzhen, China.

HIGHLIGHTS

•Dynamic immune cell alterations revealed in TNBC following anti-PD-L1 treatment

•CD8-CXCL13 and CD4-CXCL13 T cells predict effective responses to PD-L1 blockade

•Proinflammatory macrophages expressing CXCL9 are associated with CXCL13+ T cells

•Paclitaxel impairs the expansion of responsive immune cells caused by atezolizumab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the benefit of combining chemotherapy with checkpoint inhibitors is still not very clear. We utilize single-cell RNA- and ATAC-sequencing to examine the immune cell dynamics in 22 patients with advanced TNBC treated with paclitaxel or its combination with the anti-PD-L1 atezolizumab. We demonstrate that high levels of baseline CXCL13+ T cells are linked to the proinflammatory features of macrophages and can predict effective responses to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In responsive patients, lymphoid tissue inducer (LTi) cells, follicular B (Bfoc) cells, CXCL13+ T cells, and conventional type 1 dendritic cells (cDC1) concertedly increase following the combination therapy, but instead decrease after paclitaxel monotherapy. Our data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XCL13+ T cells in effective responses to anti-PD-L1 therapies and suggest that their reduction by paclitaxel regimen may compromis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accompanying atezolizumab for TNBC treatment.

KEYWORDS: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anti-PD-L1 blockade, single-cell RNA-seq and ATACseq, temporal dynamics, immune cells, atezol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paclitaxel DOI: 10.1016/https://www.360docs.net/doc/1219331607.html,ell.2021.09.010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疗效关键被发现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疗效关键被发现 三阴性乳腺癌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为阴性,对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治疗无效,目前以化疗为主。免疫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及其配体PD-L1等免疫检查点的抑制剂可以防止癌细胞逃避被人体免疫细胞杀死,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IMpassion 130研究证实,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泰圣奇,又称T药)可显著提高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白蛋白紫杉醇一线化疗效果。不过,IMpassion 131研究未能证实阿替利珠单抗可显著提高晚期三阴性乳腺紫杉醇一线化疗效果。 2021年10月14日,美国《细胞》旗下《癌细胞》在线发表北京大学张园园、胡学达、张泽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陈洪岩、莫红楠、牛丽娟、王勇、常青、管秀雯、徐兵河、马飞、刘芝华等学者的研究报告,通过目前最大规模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细胞的单细胞组学分析,发现了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对三阴性乳腺癌疗效的关键免疫细胞特征。 该研究利用单细胞核糖核酸(RNA)测序和转座酶染色质(ATAC)测序,对11例接受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化疗和11例接受紫杉醇化疗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细胞动态变化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高水平的治疗前趋化因子配体CXCL13阳性杀伤型(CD8)和辅助型(CD4)T淋巴细胞与巨噬细胞促炎特征显著相关,并且可以预测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化疗有效。 对于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化疗有效的患者,联合治疗后淋巴组织诱导细胞、滤泡B淋巴细胞、CXCL13阳性T淋巴细胞、常规1型树突状白细胞一致增加,但是紫杉醇单药化疗后减少。 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CXCL13阳性T淋巴细胞对于三阴性乳腺癌阿替利珠单抗+紫杉醇化疗效果至关重要,紫杉醇(或紫杉醇用药前的地塞米松预处理)通过减少某些免疫细胞可能影响阿替利珠单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结局。这是国际上迄今为止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免疫细胞规模最大的单细胞组学研究,为深入理解三阴性乳腺癌免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

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预后探讨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乳腺癌中缺乏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一种亚型,它占乳腺癌总发病率的10%至20%左右,目前被认为是乳腺癌中最具有异质性和最具有挑战性的亚型之一。三阴性乳腺癌的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一直备受关注和研究。本文将对其病理特征和临床预后进行探讨。 一、病理特征 1.肿瘤形态学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通常呈现高度异型性,具有高度浸润性和侵袭性,形态多变,常见的有实性、糜烂性、团块状、瘢痕性等多种形态。肿瘤细胞核分裂相、细胞间质增生明显,边缘模糊,含微小的核分裂象,是典型的恶性肿瘤生长特征。 2.分子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主要以基底样亚型和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具有高度异质性,主要由肿瘤干细胞、浆细胞、上皮细胞、肌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类型组成。该亚型缺乏ER、PR和HER2的表达,通常表现为蛋白水平的缺失或基因的缺失,这就使得三阴性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无效。 3.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三阴性乳腺癌通常更年轻化,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下者占到一半以上,肿瘤生长快,侵犯淋巴管径路和血管,同时也因为缺乏ER和PR的表达而使得其亚型对激素治疗无效。此外,三阴性乳腺癌还有和BRCA1突变有关的遗传背景,肿瘤细胞具备更高的增殖能力和更强的DNA损伤修复能力。 二、临床预后 一般而言,三阴性乳腺癌较其它亚型的发生率更快、复发率更高,疗效评估也较为困难。化疗和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治疗手段,然而三阴性乳腺癌不同于其他亚型,不像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或ER/PR阳性的乳腺癌可以使用靶向药物和内分泌治疗,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处理要强调病理特征和体征诊断。 1.预后指标 三阴性乳腺癌疾病预后因人而异,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病人的年龄、肿瘤分期和治疗方式等。 (1)肿瘤分期:三阴性乳腺癌的分期是预测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肿瘤分期越早,预后越好。

2022 CSCO BC指南:三阴性乳腺癌的更新要点及解读(全文)

2022 CSCO BC指南:三阴性乳腺癌的更新要点及解读(全文) 新版指南-三阴性晚期乳腺癌更新要点 原“蒽环冶疗失败〞分层,调整为“紫杉类治疗敏感”;原“蒽环类和紫杉类治疗失败,调整为“紫杉类治疗失败“。 紫杉类治疗敏感分层中:I级推荐去除GP方案;II级推荐去除白蛋白紫杉醇+PD-L1方案。 紫杉类治疗失败分层中:艾立布林由II级推荐调整为I级推荐;优替德隆+卡培他滨由II级推荐,调整为I级推荐;II级推荐中新增戈沙妥珠单抗;III级推荐中新增奥拉帕利方案,新增化疗+PD-1抑制剂方案。 分层因素变化的理由 三阴性乳腺癌的辅助及新辅助化疗方案中,不含蒽环但含紫杉类的方案如TC或TCb占比逐渐提高。 蒽环类存在心脏毒性相关的累积剂量限制,因此它在晚期乳腺癌姑息治疗模式中的价值有限。 要指出的是,蒽环类特别是心脏毒性较低的脂质体阿霉素,在部分晚期乳腺癌的姑息治疗中仍有一定的价值。 三阴性晚期乳腺癌解救治疗策略

三阴性晚期乳腺癌解救治疗策略 对于CSCO BC三阴性晚期乳腺癌解救治疗,分层因素包括紫杉类治疗敏感和紫杉类治疗失败。 在紫杉类治疗敏感患者中,I级推荐单药优选白蛋白紫杉醇(1A),其他I级单药推荐有多西他赛(2A)和紫杉醇(2A)。I级推荐联合方案包括TX方案(1A)、GT方案(1A)和TP方案(2A)。 在紫杉类治疗失败患者中,I级推荐单药优选艾立布林(1A),2A类推荐包括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和卡培他滨。I级推荐联合方案包括NP方案(1A)、GP方案(1A)、NX方案(2A)和优替德隆+卡培他滨(2A)。 I级推荐共14种方案,均为化疗方案,而II级和III级推荐中,包含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包括ADC类药物),对于这部分患者,不断有新疗法纳入指南和临床实践,丰富了治疗选择。 化疗——中流砥柱 在新版指南中,I级推荐的14种方案均为化疗方案,对于三阴性晚期乳腺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二)2024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二)引言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三阴型乳腺癌更是其一种亚型。三阴型乳腺癌常具有高度侵袭性和易转移的特点,且缺乏目前可用的靶向治疗手段。因此,寻找并改善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策略成为医学界的研究重点。 正文: 1. 免疫治疗的应用: - 肿瘤免疫疗法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肿瘤领域,近年来在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PD-L1和PD-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被应用于三阴型乳腺癌的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潜在的协同效应。 - CAR-T细胞疗法也被探索用于三阴型乳腺癌患者,但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 2. 新一代化疗药物的研发: - 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特异性的化学药物被积极研发,如类似紫杉醇的新一代微管抑制剂,表现出更好的抗肿瘤活性和较小的毒副作用。 - PARP抑制剂能够引起三阴型乳腺癌细胞DNA损伤修复缺陷策略的死亡,已在临床试验中展示出某种程度的治疗效果。 - HER2靶向药物和WEE1抑制剂也被研究用于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但仍需更多实验和临床数据的支持。 3. 放疗和手术治疗的改进:

- 针对三阴型乳腺癌的放疗方案被进一步优化,如加强剂量辐射治疗和放疗前后的化疗联合,显示出提高生存率和无复发率的趋势。 - 许多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瘤,采用乳房保留手术和乳房重建技术来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治疗的一部分。 - 新技术如冷冻切割辅助手术等也在手术治疗中逐渐应用,提高了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4. 综合治疗策略的发展: -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放疗和手术等的结合,作为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模式,已经逐渐被广泛接受。 - 通过综合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小肿瘤的体积,控制细胞增殖,降低转移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5.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前景: - 基因检测和分子分型技术的发展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可能性,使医生能够更好地预测患者的疾病进展和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 个体化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基因组特征和药物敏感性,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总结: 三阴型乳腺癌的治疗进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涵盖了免疫治疗、新一代化疗药物的研发、放疗和手术治疗的改进、综合治疗策略的 发展以及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前景。这些进展为三阴型乳腺癌患者提 供了更多治疗的选择,并带来了希望和机会。然而,仍需进一步的 研究和临床实验来验证这些治疗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改善 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进展荟萃,这些临床研究不可不知!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进展荟萃,这些临床研究不可不知! 三阴(ER/PR 阴性、HER2 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约占乳腺癌人群的15-20%,侵袭性高,预后差,化疗仍为该类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基石。 三阴乳腺癌亟需新兴的治疗方式以改善预后。本文罗列近期对TNBC 临床实践有启示意义的研究,以期拓宽肿瘤科打工人的临床视野。 SYSUCC-001 研究:标准辅助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 既往研究中,TNBC 患者在标准蒽环类+紫杉类辅助化疗基础上联用卡培他滨,结果均折戟而归。对于卡培他滨能否改善TNBC 无病生存,疑问重重。 SYSUCC-001 研究成功验证了卡培他滨「低剂量、高频次(Lower Dosage and Higher Frequency)」维持治疗 TNBC 的可行性。该研究中,对完成标准辅助化疗的 TNBC 患者进行为期 1 年的每日口服、不间断、低剂量(650 mg/m2 bid)卡培他滨维持化疗,结果显示:卡培他滨治疗组 5 年无病生存率显著优于对照组(82.8% VS 73%),且安全性可耐受。 免疫药物为 TNBC 带来更丰富的治疗选择与更好的预后 免疫治疗改善了多数癌种的预后,TNBC 能否从中获益引人关注。 •PD-1 单抗 Pembrolizumab(「K 药」帕博利珠单抗) KEYNOTE-086 研究中,PD-1 单抗 Pembrolizumab 分别在 1 线/后线单药治疗晚期 TNBC 患者,疗效见表 1。

表 1:KEYNOTE-086 研究数据一览 由上表可见,PD-L1 阳性患者可从Pembrolizumab 治疗中获益。KEYNOTE-355 顺水推舟,探讨了在化疗方案基础上联合K 药一线治疗 TNBC 的疗效,见表 2。 表 2:KEYNOTE-355 试验设计与数据概览 可见,晚期TNBC 患者一线化疗联合使用PD-1 单抗Pembrolizumab 时可带来生存获益。 •PD-L1 单抗 Atezolizumab(阿替利珠单抗) IMpassion130、IMpassion131 分别探讨了PD-L1 单抗Atezolizumab 联合白蛋白紫杉醇、紫杉醇对晚期TNBC 患者的疗效,其中,IMpassion130 取得阳性结果,见表 3。

中国学者发现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新靶点

中国学者发现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新靶点 由于三阴性乳腺癌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这三个最常见的治疗靶点,故对最常用的内分泌治疗和抗HER2靶向治疗无效。不过,这三个受体阴性并不等于没有靶点,而是仍然存在其他无数已知和未知的靶点,需要不断探索。 2020年2月19日,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旗下《科学进展》发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的研究报告,又双叒叕发现了三阴性乳腺癌的新靶点。 首先,该研究发现,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与其他亚型乳腺癌患者相比,膜突蛋白(全称:膜组织化延伸突出蛋白,缩写:MSN)表达水平显著较高,并且表达水平越高,总生存越差。 随后,该研究又发现,膜突蛋白能够显著刺激体外乳腺癌细胞增殖和浸润以及体内肿瘤生长,其具体机制为蛋白质激酶C将膜突蛋白磷酸化,并在细胞核蛋白质NONO的帮助下一起进入细胞核,激活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质CREP磷酸化信号传导,进一步促进细胞周期蛋白CCNA1和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ALS2的信号传导,从而促进乳腺癌的生长、繁殖和浸润。 最后,该研究还证实,蛋白质激酶C抑制剂Go 6983、CREP抑制剂666-15(HY-101120)等针对膜突蛋白、NONO或CREP的靶向靶向药物可以显著抑制体内乳腺肿瘤生长。 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膜突蛋白对于三阴性乳腺癌具有重要作用,膜突蛋白或其下游分子有望成为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Sci Adv. 2020 Feb 19;6(8):eaaw9960. Interfering MSN-NONO complex-activated CREB signaling serves as a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Yuanyuan Qin, Weilong Chen, Guojuan Jiang, Lei Zhou, Xiaoli

2020-2021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2020-2021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完整版)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的一种亚型,其特征是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蛋白表达。在临床上,TNBC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乳腺癌亚型,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0%~20%。与其他亚型的乳腺癌相比,TNBC患者具有总生存期(OS)短、恶性程度高、侵袭潜能强、复发率高等特点,确诊时往往已处于晚期,内脏转移风险较高,预后较差。 TNBC的临床和分子异质性现在得到了很好的认识。基因表达分析显示,免疫标记物、雄激素受体、间充质表型、干细胞标记物和基础标记物都与TNBC的亚型相关。根据转录组学研究结果,可将TNBC分为6种亚型,分别是基底1型(basal-like 1)、基底2型(basal-like 2)、免疫调节型(immunomodula-tory)、间质型(mesenchymal)、间质干细胞型(mes-enchymal stem-like)和管腔雄激素受体型(luminal androgen receptor)。其中,基底1型与DNA损伤修复及细胞周期改变有关,可能对铂类敏感;基底2型与生长因子信号通路、糖酵解及糖异生途径有关;间质型与间质干细胞型主要与细胞运动与分化、肿瘤干细胞生长因子调节有关,而且与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化密切相关,前者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通路抑制剂敏感,后者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敏感;管腔雄激素受体型表现出对雄激素受体抑制剂比卡鲁胺和PI3K抑制剂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免疫调节型的免疫治疗敏感性高,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肿瘤疫苗等表现出更为敏感的特性。

乳腺癌免疫治疗新进展

乳腺癌免疫治疗新进展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有数百万的女性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但这些方法往往会对患者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并且对于一些患者来说,这些方法可能不再有效。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其中免疫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 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的治疗方法。这种方法的目标是激活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NK细胞,以攻击和摧毁肿瘤细胞。与传统的治疗方法不同,免疫治疗旨在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攻击肿瘤,而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 近年来,乳腺癌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PD-1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的研究。 PD-1抑制剂是一种阻断PD-1信号通路的免疫疗法,可以激活患者体内的T细胞,使其能够更有效地攻击肿瘤。目前,PD-1抑制剂已经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乳腺癌,并且正在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以研究其在治疗乳腺癌方面的效果。

CAR-T细胞疗法是一种基于T细胞的免疫疗法,通过基因工程改造T 细胞来增强其攻击肿瘤的能力。在CAR-T细胞疗法中,医生会从患者的血液中提取T细胞,然后通过基因工程将一个特殊的受体基因导入T细胞中,使其能够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经过改造的CAR-T细胞被重新注入患者的体内,以攻击肿瘤。目前,CAR-T细胞疗法正在进行一系列的临床试验,以研究其在治疗乳腺癌和其他癌症方面的效果。除了PD-1抑制剂和CAR-T细胞疗法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免疫疗法正在研究中,包括肿瘤疫苗、细胞因子疗法和免疫调节剂等。这些新方法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并且有望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方案。 免疫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人员的不断努力,我们有望在未来看到更多的免疫治疗新进展,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乳腺癌免疫治疗进展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女性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治疗已经从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发展到了免疫治疗等新兴领域。本文将重点介绍乳腺癌免疫治疗的进展情况。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的乳腺癌亚型,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为阴性而得名。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本文将探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领域的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近年来,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化疗是三阴性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化疗研究不断涌现。一方面,新型化疗药物如紫杉醇、卡培他滨等不断问世,为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另一方面,化疗方案的优化和联合化疗策略的应用,提高了三阴性乳腺癌的缓解率和生存率。 靶向治疗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为三阴性乳腺癌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研究发现,部分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存在BRCA1/2基因突变或其他致癌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因此,针对这些异常信号通路的靶向药物如PARP抑制剂、MEK抑制剂等逐渐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显 示出较好的疗效。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免疫治疗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为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免疫治疗药物如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在临床试验中展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治疗手段的优缺点。例如,化疗虽然能够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害,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靶向治疗具有高度针对性,能够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但易产生耐药性,需要不断研发新的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则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较低的不良反应,但治疗周期长且疗效因人而异。 通过总结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现状和不足,我们呼吁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们继续努力,推动该领域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和遗传学特征,以便发现更多的治疗靶点。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比较不同治疗手段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案。加强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型治疗手段的研究与开发,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三阴性乳腺癌治疗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挑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以改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

这个仅限肿瘤干细胞表达的蛋白,是CAR-T细胞疗法治疗三阴乳腺癌与肺腺癌的绝佳靶点丨医麦猛爆料

这个仅限肿瘤干细胞表达的蛋白,是CAR-T细胞疗法治疗三阴乳腺癌与肺腺癌的绝佳靶点丨医麦猛爆料 今天是2017年7月24日 农历六月初二 医麦客:肿瘤干细胞的靶点开发需要大力支持 2017年7月24日/医麦客eMedClub/--近日,加利福尼亚再生医学研究所(CIRM)独立公民监督委员会给予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医学院研究人员580万美元的奖金,用于开发针对那些使用标准疗法无效或者生存期很短的癌症患者的一种新的免疫疗法,研究人员通过改造患者的T细胞使其能够靶向肿瘤干细胞表面的某种特殊标记物。 该奖项授予的是由UC San Diego Moores癌症中心的Ezra Cohen博士所领导的研究团队。所开发的免疫疗法是建立在酪氨酸激酶受体ROR1的早期和正在进行的研究上,先前的研究结果表明酪氨酸激酶受体ROR1蛋白在实体瘤和血液癌中都表达,但在正常组织中不表达。 Thomas Kipps博士(图片来源 https://www.360docs.net/doc/1219331607.html,)

另外一个UC San Diego团队由Moores 癌症中心的Thomas Kipps博士负责,目前已经开展了cirmtuzumab(ROR1-基于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针对复发性或难治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首例人类I期临床试验。其中cirmtuzumab这个名称的开头正是CIRM,因为UC San Diego的ROR1治疗的基础研究以及开发,是由加利福尼亚再生医学研究所(CIRM)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的。 ROR1,这种新型靶点在许多恶性肿瘤中高度表达,包括CLL、MCL等血液肿瘤以及肺癌、卵巢癌和三阴性乳腺癌等实体瘤。cirmtuzumab与ROR1在肿瘤细胞上的结合抑制Wnt5a信号传导,这是阻断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存活的重要途径。 Cohen 表示,ROR1几乎完全是在胚胎和早期胎儿阶段产生,其帮助新生组织迁移到身体的正确部位。而在这个阶段过后,它几乎没有任何用处。这个靶点也许是一个很安全的目标,其实在发现他之前,因为肿瘤干细胞的遗传活性有些类似于正常的干细胞,给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

中国学者发现二甲双胍抑制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的新机制

中国学者发现二甲双胍抑制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的新机制 前情提要 •【精彩回放】中国乳腺癌重要基础转化研究 •二甲双胍显著改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辅助治疗生存结局 •老药新用:又一种糖尿病药物可能用于治疗乳腺癌 2017年4月18日,英国《自然》旗下《细胞探索》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昆明生命科学学院、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医学中心、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省肿瘤医院)的研究报告,发现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为二甲双胍用于临床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三阴性乳腺癌靶向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靶点。 肿瘤干细胞又称肿瘤起始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并能产生异质肿瘤细胞。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对肿瘤干细胞不仅无杀伤作用,反而可聚集肿瘤干细胞,造成耐药和复发。三阴性乳腺癌富含肿瘤干细胞,因此,深入研究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发现有效靶向药物,可能较好控制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该研究发现,毒副作用较小的糖尿病一线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可降低醛脱氢酶阳性乳腺癌干细胞群以及抑制微球体形成能力。进一步通过肿瘤干细胞检测金标准,有限稀释体内成瘤实验发现,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在动物体内的肿瘤形成和肿瘤增殖能力,表明二甲双胍可抑制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 该研究进一步发现,二甲双胍可以显著下调干细胞转录因子KLF5表达,而KLF5过表达可以部分阻止二甲双胍对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的抑制。根据有限稀释体内成瘤实验发现,在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中敲低KLF5可显著降低体内成瘤,表明二甲双胍部分通过下调KLF5抑制三阴性乳腺癌干细胞。此外,二甲双胍通过抑制PKA活性,进而激活

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乳腺癌亚型,其特点是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这种乳 腺癌亚型对目前主流的乳腺癌治疗手段,如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 的反应较差,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比较棘手的乳腺癌亚型。 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一些研究表明,遗传突变和 基因突变可能与其发病相关。此外,年龄、家族史、乳腺密度、肥胖、早经、晚育、未生育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患者患上三阴性乳腺癌的风险。有研究指出,三阴性乳腺癌在亚洲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但确切的原 因尚需更多的研究来阐明。 三阴性乳腺癌较为常见的临床特征是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较多和 较高的复发率。由于其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表达, 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选择有限。手术切除是三阴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 手段,但常常伴随着较高的复发率。因此,术后综合治疗策略对于提 高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 目前,化疗被认为是三阴性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化疗可以通过 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从而控制和消灭肿瘤。然而,由于 三阴性乳腺癌的异质性,化疗的疗效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一些患者对 化疗药物敏感,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一些患者则对化疗药物 耐药或者产生不良反应。因此,在化疗中,个体化治疗策略显得尤为 重要。

近年来,免疫治疗成为三阴性乳腺癌研究的热点之一。免疫治疗通 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攻击能力。目前,研 究人员正在积极寻找能够有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方法。一 些早期的研究已经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中 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探索其潜力。 除了化疗和免疫治疗,放射治疗也是三阴性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 组成部分。放射治疗可以通过靶向肿瘤区域释放高能量射线,杀灭残 留的肿瘤细胞,从而减少复发的风险。然而,对于三阴性乳腺癌来说,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和疗效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明确。 总体来说,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比较复杂且难治的乳腺癌亚型。目前,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仍在不断探索中,以期提高 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深入, 相信对于三阴性乳腺癌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会不断完善,给患者带来更 多希望。

雄激素受体,三阴性乳腺癌一个冉冉升起的作用靶点

雄激素受体,三阴性乳腺癌一个冉冉升起的作用靶点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类ER、PR、HER2均不表达的一类乳腺癌亚型,约占浸润性乳腺癌的10%-20%,具有侵袭性强和容易远处转移的临床特征,转移性的三阴性乳腺癌的中位生存期仅为13个月。无论从全球视角还是从国内情况看,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健康的疾病,不同于Luminal A/B型适合内分泌治疗,HER2阳性适合于靶向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进展期五年生存率不到15%。一些耳熟能详的名人如陈晓旭,姚贝娜,唐家三少都是因为三阴性乳腺癌而离开人世,因而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成为乳腺癌研究中的难点和热点。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群异质性很强的肿瘤,根据分子分型,可以将三阴性乳腺分为同源重组缺陷型,腔面雄激素受体阳性型,免疫调剂型与间质型这四个亚型,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只有根据分子病理特点,针对性的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的中已经得到了广泛深入,比卡鲁胺、恩杂鲁安、普克鲁安、阿帕鲁胺用于转移性前列腺癌,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三阴性乳腺癌中存在一组雄激素受体(AR)高表达的亚型,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对13个研究组2836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统计,雄激素受体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率约为24.4%,在老年患者,低KI-67指数者更易表达。雄激素受体的表达,在不同亚型中的临床意义并不相同,在三阴性乳腺癌中,AR的表达与更长的的DFS 以及更低的复发风险相关,而与OS无关。在激素受体阳性中,AR表达者临床分期高,ER,PR均阴性乳腺癌表达AR者预后较好。多因素分析显示,AR表达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 大量的实验表明,Akt信号通路被雄激素及雄激素受体通过基因转录途径和非基因转录途径所调控。AR与PI3K的p85亚基相互作用,通过非基因转录途径激活PI3K,并上调Akt磷酸化。在腔面雄激素表达的TNBC亚型中,大约40-50%存在PIK3CA激活突变。在所有携带PIK3CA突变的AR表达的乳腺癌细胞系,表现出了对PI3K抑制剂

中美学者发现阻止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的新方法

中美学者发现阻止三阴性乳腺癌转移的新方法 2017年1月9日,英国《自然·通讯》在线发表暨南大学肿瘤药理学研究所、美国梅奥医院、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东方医院、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的研究报告,发现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4/6抑制剂,通过调节癌转移蛋白SNAIL,可以阻止难治性三阴性乳腺癌转移。 转移是乳腺癌的一个标志,也是乳腺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尽管在乳腺癌治疗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阻止乳腺癌的转移仍然是一个未完成的挑战。 三阴性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0~20%,由于缺乏目前乳腺癌内分泌疗法和靶向疗法的靶点: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neu),对于靶向作用于这些受体的治疗药物无效,故使治疗非常困难。 此前,CDK4/6抑制剂(帕泊昔布、利泊昔布、阿本昔布)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而非三阴性乳腺癌。既往研究表明,CDK4/6抑制剂并未有效减少雌激素受体阴性乳腺癌的生长。 本研究发现,虽然三阴性乳腺癌的生长不受CDK4/6抑制剂的影响,但是该类药物通过抑制去泛素化酶(DUB3)而进一步抑制促进上皮间质转化和乳腺癌转移的锌指转录因子SNAIL1蛋白,能够显著抑制不同三阴性乳腺癌模型(包括患者来源的异种移植物)的远处转移。 这些发现可能为阻止肿瘤转移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新的研究将集中于CDK4/6抑制剂的作用,及其抑制转移风险最高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转移的潜力。 不过,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研究证实该重要发现,有望扩大CDK4/6抑制剂的使用,以阻止其他SNAIL1蛋白高表达癌症的转移。 相关阅读 •2016年乳腺癌解救治疗进展:意犹未尽 •蒙娜利莎Ⅱ: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的利布昔利布一线疗法

三阴乳腺癌:化疗耐药的原因被找到

三阴乳腺癌:化疗耐药的原因被找到 三阴性乳腺癌 (TNBC)是最难治疗的乳腺癌形式,标准治疗需要多种化疗药物,不幸的是,这些药物往往无法治愈患者。我们必须开发预测化疗反应的方法,以便给予有效的治疗。此外,对标准药物没有反应的患者需要全新的治疗方法。根据发表在《癌症发现》的研究,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的研究人员等已经确定了三阴性乳腺癌(TNBC) 中与化疗耐药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该研究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临床蛋白质组学肿瘤分析联盟 (CPTAC) 资助。 研究小组使用他们之前开发的一种称为“microscaled proteogenomics”的创新分析方法来分析在卡铂和多西他赛联合化疗治疗之前从TNBC 患者身上采集的肿瘤活检样本。来自标准DNA 和 RNA 测序方法的数据与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相结合,以获得更完整的治疗反应性与治疗抗性肿瘤的分子画像。预处理活组织检查的蛋白质组学分析独特地揭示了与治疗抗性相关的代谢途径,包括脂肪酸代谢。当研究小组同时考虑蛋白质组学和基因表达数据时,他们观察到对化疗的敏感性以更高的 DNA 修复特征、干扰素γ 信号传导和免疫检查点成分为标志。这些数据表明,化疗反应的多组学预测指标是可以实现的。然后,该团队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治疗反应、染色体缺失或增加以及 mRNA 和蛋白质表达的一致减少或增加。这导致研究小组确定,位于 19q13.31-33 区域的第 19 号染色体上的缺失与对化疗治疗的耐药性有关。在该位置删除的数百个基因中,DNA 连接酶基因 LIG1 的表达是在 mRNA 和蛋白质水平上最常被抑制的基因之一。在模型系统和其他 TNBC 数据集中,LIG1 的表达缺失和/或缺失与选择性卡铂耐药性和不良临床结果相关。LIG1 缺失也与其他癌症类型的预后不良有关,表明这种缺失具有更广泛的临床意义,目前正在开展临床级检测,以确认LIG1 缺失可安全地用于指导TNBC 中的卡铂化疗。LIG1 是连接Okazaki(必须连接以完成合成反应的小 DNA 片段)的滞后链 DNA 合成的关键组成部分。有趣的是,滞后的 DNA 聚合酶 POLD1 经常与 LIG1 共同缺失,这表明多基因机

三阴性乳腺癌新治疗靶点被发现

三阴性乳腺癌新治疗靶点被发现 作者: 来源:《健康人生》2019年第11期 中科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化与细胞所)曾艺研究组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邵志敏研究组,新近合作研究鉴定了新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分型标记和治疗靶点PROCR,为乳腺癌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案。 三阴性乳腺癌即雌激素受体阴性、孕激素受体阴性、生长素受体阴性,是临床上最难治愈的乳腺癌。这类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具有发病年龄早、恶性程度高、器官转移率高、患者5年存活率低等特点。TNBC不表达激素受体和生长素受体,对于现有的激素或生长素抑制药物不响应,由于没有特异的分子标记物,目前临床上没有靶点药物和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TNBC分化程度低,被認为有可能是从干细胞起源的病变。曾艺研究组长期从事成体干细胞与癌症发生研究,首次鉴定了小鼠乳腺中存在的多潜能干细胞,其表达PROCR标记分子。在此基础上,曾艺研究组与邵志敏研究组的科研人员进一步考察了PROC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功能。通过对570例各亚型乳腺癌样本进行PROCR的免疫组化染色,发现了PROCR在TNBC样本中特异性的高表达。PROCR高表达的病例约占TNBC病人的一半,相比PROCR 低表达的病例表现出更差的预后。研究人员还发现,遗传性BRCA1基因突变引起的TNBC主要存在于PROCR低表达的病例中。 上述研究结果提示,PROCR高表达的TNBC是一类新的TNBC亚群。利用病人移植瘤模型,科研人员发现PROCR阳性细胞富集于这类亚群中的肿瘤干细胞。由于PROCR是细胞膜

表面分子,针对该分子设计的抗体药物不需要进入细胞内就能起作用,因此PROCR是理想的药物靶点。 科研人员还通过噬菌体展示,筛选制备了PROCR的具有拮抗能力的人源单克隆抗体。在PROCR高表达的TNBC病人的移植瘤模型中,该抗体能够非常显著地在小鼠体内抑制肿瘤的生长。该抗体(靶向肿瘤干细胞)与化疗药物(杀伤其他肿瘤细胞)联用,展现了更好的肿瘤抑制效果。

中大发现三阴性乳腺癌免疫逃逸新靶点

中大发现三阴性乳腺癌免疫逃逸新靶点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PD-1与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PD-L1对于肿瘤免疫逃逸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三阴性乳腺癌与其他乳腺癌相比,已被证实PD-L1表达水平显著较高。 2020年4月3日,英国《自然》旗下《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研究报告,发现核仁磷酸蛋白NPM1可以提高三阴性乳腺癌的PD-L1转录水平,并且抑制T淋巴细胞活性,从而促进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逃避。 该研究发现NPM1可以结合至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PD-L1转录起始位点DNA序列,并且激活PD-L1转录,从而抑制T淋巴细胞离体和在体活性。 此外,该研究还证实,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1通过与NPM1的PD-L1转录起始位点DNA序列核酸结合区发生相互作用,可以抑制PD-L1转录。PARP1抑制剂奥拉帕利可以提高三阴性乳腺癌的PD-L1表达水平,从而充分PD-L1抑制剂的疗效。 因此,该研究结果表明,NPM1作为三阴性乳腺癌的PD-L1转录调节因子,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有助于提高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效果。 相关阅读 •奥林匹亚:新靶向疗法对转移性乳腺癌伴基因突变患者优于标准化疗 •奥拉帕利可改善转移性乳腺癌的生存 •解决BRCA突变乳腺癌耐药新方法 •奥拉帕利+艾立布林→三阴乳腺癌 •复旦发现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新靶点 •奥拉帕利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结局 •科学家发现乳腺癌基因突变耐药新对策 •基因突变晚期乳腺癌患者耐药逆转机制

Nat Commun. 2020 Apr 3. [Epub ahead of print] NPM1 upregulates the transcription of PD-L1 and suppresses T cell activity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Ge Qin, Xin Wang, Shubiao Ye, Yizhuo Li, Miao Chen, Shusen Wang, Tao Qin, Changlin Zhang, Yixin Li, Qian Long, Huabin Hu, Dingbo Shi, Jiaping Li, Kai Zhang, Qinglian Zhai, Yanlai Tang, Tiebang Kang, Ping Lan, Fangyun Xie, Jianjun Lu, Wuguo De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Cancer Center, Guangzhou, China; The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Sun Yat-sen Memorial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China.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 (PD-L1) interac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umor-associated immune escape. Here, we verify that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NBC) has higher PD-L1 expression than other subtypes. We then discover that nucleophosmin (NPM1) binds to PD-L1 promoter specifically in TNBC cells and activates PD-L1 transcription, thus inhibiting T cell activity in vitro and in vivo. Furthermore, we demonstrate that PARP1 suppresses PD-L1 transcription through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nucleic acid binding domain of NPM1, which is required for the binding of NPM1 at PD-L1 promoter. Consistently, the PARP1 inhibitor olaparib elevates PD-L1 expression in TNBC and exerts a better effect with anti-PD-L1 therapy. Together, our research has revealed NPM1 as a transcription regulator of PD-L1 in TNBC, which could lead to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efficacy of cancer immunotherapy. DOI: 10.1038/s41467-020-15364-z

免疫疗法终于来到乳腺癌治疗门前

免疫疗法终于来到乳腺癌治疗门前 展开全文 前不久,英国《自然》旗下《自然医学》正式发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和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医学院的病例研究,报告了一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接受体外培养后仅对4种新生抗原有反应的自体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治疗,产生了激动人心的临床疗效。对此,有读者留言询问如何获取此种治疗。其实,免疫疗法包括很多类型,分别针对不同的特殊患者,有些已经登堂入室,有些刚刚来到门前。 2018年7月16日,美国乳腺外科医师学会和肿瘤外科学会官方期刊《肿瘤外科学年鉴》在线发表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南佛罗里达大学莫菲特癌症中心的综述:免疫疗法终于来到乳腺癌治疗门前。 免疫疗法正在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和遗传性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虽然乳腺肿瘤淋巴细胞的强烈应答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并且预测长期生存,但是乳腺癌仍然尚未经历细胞免疫学重大突破。 单克隆抗体形式的免疫疗法,例如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通过抗体依赖型细胞毒性,已经对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产生了显著影响。现有证据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以及其他细胞疗法正将开始改善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的结局,尤其与标准疗法联合时。

因此,疗法万千种,浮云莫去求;免疫若彩虹,遇上方知有。虽然迄今为止,免疫疗法仅使少数患者获益,但是大量临床研究正在确定免疫疗法可能对乳腺癌治疗发挥的相对作用。当免疫疗法来到门前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事情是选择相信:相信科学,相信医生,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因果。 相关阅读 •转移性乳腺癌免疫疗法的希望之光 •早期乳腺癌术前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疗效与免疫细胞受体的相关性 •乳腺癌免疫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的肿瘤特异性CD8阳性T细胞免疫治疗 •标记物引导下的PARP抑制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疗法 •美国科学家发现胆固醇通过免疫细胞促进乳腺癌转移机制 •抑制CDK4/6可触发抗癌免疫 •中美合作揭示乳腺干细胞逃避免疫抑制的关键 •中意学者通过小分子核糖核酸揭示乳腺癌细胞外基质与免疫的相关性 •彩色高清扫描电镜照片展示免疫细胞与乳腺癌细胞搏斗 •乳腺癌血管正常化与免疫刺激重编程存在相互调节作用 •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

【大咖面对面】HopeRugo教授王晓稼教授:精准选择人群,让乳腺癌免疫治疗更高效、更安全

【大咖面对面】HopeRugo教授王晓稼教授:精准选择人群,让乳腺癌免疫治疗更高效、更安全 整理:肿瘤资讯来源:肿瘤资讯 Hope Rugo教授就职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肿瘤中心,她是著名的乳腺癌专家,参与多项重量级的乳腺癌临床研究,为推动乳腺癌治疗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近日,Rugo教授接受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晓稼教授的邀请,访问浙江省肿瘤医院并现场畅谈了自己对乳腺癌免疫治疗的认识,王晓稼教授充分认同Hope Rugo教授的看法,二位专家一致认为乳腺癌免疫治疗有极大提升空间,需要更多努力与探索。 Hope RugoM.D. 医学教授 Professor of Medicine 乳腺肿瘤学和临床试验教育主任 Director, Breast Oncology and Clinical Trials Education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海伦迪拉勒家族综合癌症中心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Francisco Helen Diller Family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San Fransisco, CA 王晓稼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助理、乳腺肿瘤内科主任 国家卫健委合理用药专家组成员兼乳腺癌实践基地主任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 浙江省肿瘤诊治质控中心副主任 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浙江省省免疫学会副理事长 浙江省转化医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精准医学分会会长等 王晓稼教授:您如何看待晚期乳腺癌的免疫治疗? Rugo教授:我个人认为,目前处于乳腺癌免疫治疗新时代,出现了一些让人震惊的研究结果,因为既往研究显示,免疫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十分有限。随着对乳腺癌亚型和宿主免疫系统影响理解的深入,现在我们有理由相信,免疫治疗对部分乳腺癌亚型具有治疗价值。IMpassion130研究显示,对于SP142检测免疫细胞PD-L1表达阳性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免疫治疗可使患者总生存提高7个月,这对于众所周知的预后极差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意义相当巨大,因为免疫治疗确实改变了这部分患者的治疗结果。目前正在对IMpassion130研究中的患者人群特征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得出哪些患者最可能受益于免疫治疗,因为一定会有部分患者生存时间更长,甚至是多年后仍然生存。这些分析结果将帮助我们选择最恰当的患者进行治疗并进一步改善治疗结果。 王晓稼教授:您如何看待免疫治疗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安全性? Rugo教授:现在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是使用atezolizumab 联合白蛋白紫杉醇,虽然单药免疫治疗也有疗效,但较联合治疗明显减低,免疫单药治疗的研究结果与其他肿瘤中的结果极为类似,有效率很低,但确可导致一系列免疫毒性,可累及所有器官,最常见且结局较好的改变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和皮疹,较为严重且较多发生的并发症包括结肠炎、肝炎、肾上腺功能不全、肺炎。但我个人认为,化疗毒性较免疫治疗的毒性可能更突出,KEYNOTE-119研究中比较了帕博利珠单抗与化疗的安全性和毒性,总体而言,化疗的急性毒性明显高于单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而免疫毒性正如IMpassion130研究所示,非常轻微,采用局部激素即可很好控制皮疹,全身激素即可良好控制其他部位毒性。目前我们正在探索如何更早发现这些治疗毒性,在其他类型肿瘤中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努力发现可用于预测毒性的标志物。总体来说,免疫治疗毒性适中,很好控制。 有一点非常重要,在免疫治疗研究与临床实践中,我们必需熟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