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应注意问题
武术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武术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武术教学要以鼓励为主,保护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在武术教学中,要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师应善于及时发现小学生的优点并给予表扬。
教学实践表明,小学生喜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
例如:在教学中,可让表现好的同学在其他同学面前进行演练,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
往往有些教师或教练员一看到他们完成不好就训斥、责备,使学生自信心下降,甚至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还有一些教师或教练员在教学中看似严肃,反而使小学生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训练效果不佳。
第二,武术教学,要详细介绍武术基本功及基本动作的作用、难易程度,让学生知道武术基本功及基本动作的用处,而且有能力学好,从而使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
在武术课之前,同学们都有畏惧学习的困难,教师要多进行由简单动作到较复杂动作的演练,让同学们学得轻松、自然,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学习的信心。
第三,武术教学要创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造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要从两方面入手:(1)打破旧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充分地结合起来。
不只是教师教,还可以让学生互当老师,进行教学、组织练习、纠正错误等,而后同学互评、老师点评。
为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练的能力,教学中给学生留出自学和思考的时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了“弹腿”和“冲拳”的方法以后,在练习“弹腿冲拳”这个动作时,让学生自己把动作做出来,并把动作方法、要领总结出来,而后教师再讲解、示范、评议,让学生对照、比较。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该动作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养成动脑的好习惯,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武术教学要多进行课堂练习,给予学生自己发挥的空间。
要掌握武术基本动作,就必须花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
武术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其各种方法技巧,在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后,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介绍一些难度相当的动作作为随堂练习,让学生相互进行讨论,教师最后作点评或总结,让做得较好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做得差的能及时发现不足,以便及时进行补救练习,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从而增加对武术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这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巩固了所学的基本动作。
论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论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张 梅(沧州市体育运动学校少儿体校 河北 沧州 061014)摘 要:少儿阶段的体育学习对于个人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武术训练,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培养少儿勇敢、坚韧的性格。
为了促进少儿武术教学的进步以及更好地继承我国这项优秀的传统体育运动,本文对少儿武术教学中应注意到的一些事项以及具体的训练原则进行了分析论述,希望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少儿武术;教学;训练【中图分类号】G62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377(2016)33-0224-01 少儿武术训练是一项长期复杂、充满科学性、挑战性的工作,对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
笔者通过对少儿武术的实践教学和长期观摩研究发现,少儿武术训练除了要遵循一般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原则之外,还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设定科学的训练目标和训练方法,这样才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根据少儿生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1.1 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少儿软骨较多,骨骼虽然不宜折断但容易变形;少儿关节窝交钱,韧带较为松弛,所以少儿的柔韧性、灵活性、伸展性都较好,但同时关节的牢固性较差,在外力的刺激之下很容易脱位;再者,由于少儿处于成长期,所以各部分肌肉发展不平衡,且肌肉的收缩力和耐力较成人差,但恢复起来也较快。
针对这些生理特点,在教学少儿武术的时候要以塑造仪态、培养良好的身体姿势为主,以伸展练习为核心内容,避免负重练习,以防少儿骨变形。
1.2 确保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及时纠正少儿错误动作:少儿的神经抑制系统发育不完善,比较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对于一些比较枯燥的内容更是缺乏学习兴趣。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丰富教学内容、形式,避免动作的的单调和重复,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此外,虽然少儿掌握动作要领比较快,但也最容易出现错误动作,且错误动作一旦形成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
小学武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武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汇报人:日期:•引言•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个体差异与需求目录•安全与防护措施•教师素质与能力要求•总结与展望01引言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武术教学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文化培养意志品质提高身体素质武术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
武术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柔韧性等方面。
030201小学武术教学的重要性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小学武术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武术技能和知识,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
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安全。
02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适合小学生的武术内容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武术动作和套路,注重基础和趣味性。
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分层次安排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掌握。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除了武术动作和套路,还可以融入一些武术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知识,丰富教学内容。
通过模拟实际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武术动作。
情景模拟教学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武术动作设计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
游戏化教学法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通过观察、测试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教学效果的评估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馈的及时性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反馈的针对性教学效果的评估与反馈03学生个体差异与需求兴趣爱好差异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和爱好程度不同,有的学生可能更喜欢实战技能,而有的更喜欢表演。
身体素质差异学生身体素质存在差异,如力量、速度、柔韧性等。
学习风格差异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如有的学生更善于通过视觉学习,而有的更善于通过听觉学习。
学生个体差异的表现与影响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如针对力量不足的学生加强力量训练,针对柔韧性不足的学生加强柔韧性训练。
浅议小学武术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议小学武术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武术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和体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把武术列入了各教育阶段的教学大纲。
做为一名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普及武术教学,提高武术教学质量。
为了将武术教学工作实施好,我将这几年实践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罗列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
一、遵循武术教学原则,科学安排武术教学方法。
在武术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教会学生两点:第一要让学生知道武术在我国的悠久历史及传统地位;第二要让学生知道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掌握武术动作和武术的特有规律。
强调实践练习,加强动作的规范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达到直觉锻炼的目的。
在武术教学中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教学规律。
与其他教学相比,武术教学的突出特点是,教师通过各种身体练习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来掌握武术动作,从而收到相应的教学效果。
这一特点决定武术教学必须遵循这样几条教学规律:武术教学中,教师要做的武术动作示范应当是正确的,优美的,轻松的,完整的,常速的和具有表现力的,使学生对动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形成初步动作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练习的动机;武术教学中多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以便学生形成清晰的动作概念。
对一般动作结构简单易学的,采用完整法,如武术的基本动作;对动作结构复杂又不易掌握的,采用分解法,如武术的套路和组合动作。
在武术套路教学中教师应着重示范讲解动作之间得衔接和转换,使学生对动作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便于学生更好进行动作练习。
在武术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根据学生不同情况,特点,在教学的组织上,在课的安排上要周全考虑,不可以偏概全,要因材施教,安排好生理负荷,运动强度、密度。
在武术教学中,要注重进行系统全面的教学,使学生明白武术基本功,武术基本技术,武术套路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基本动作到完整套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对已学会掌握的动作技术和套路要经常不断地反复练习,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动作。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作者:李竑李立来源:《体育师友》2012年第01期摘要: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除了遵循一般的武术教学与训练的方法外,还要结合少儿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与训练。
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实践,浅谈在少儿生理、心理及其他方面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武术教学;武术训练;少年儿童1 、引言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通过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教学与训练的方法。
在教学与训练实践中,除了遵循一般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外,还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少儿生理问题2.1 少年儿童与成人不同,有自身的生理特点,因此在少儿武术的教学与训练中也应该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与训练的方法,有利于少儿武术的成长少儿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
少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少儿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
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
2.2 少儿运动员的培养根据第一点的这些特殊生理特点,对少儿运动员的武术训练应当确立专门的目标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的训练在不同项目和不同年龄阶段要有所区别,应根据少年儿童生长规律科学地安排训练计划。
2.3 以“双基”教学为主,控制耐力、静力训练少儿的血液量相对成人含量多,但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成人相比较低。
少儿心脏的相对重量和容积均和成人相近。
由于少儿的神经调节不够完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故心率较快。
心肌纤维收缩力弱,心脏泵血能力小,故每搏输出量小。
少儿的血管因易扩张而相对较粗,血压也比成人低。
少儿的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
少儿学武术的最佳年龄及注意事项
少儿学武术的最佳年龄及注意事项武术与人体的柔韧性以及骨骼发育相关,年龄如果偏大,柔韧性变差,骨骼发育完全,有些武术动作做不了。
下面整理一些少儿武术学习注意事项:学武术的最佳年龄4岁以后,孩子身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等能力发展较快,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行为控制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这时就可以开始学习武术了。
但此时孩子的学习和运动能力毕竟还不高,仅适宜学习一些简单的武术动作和动作组合。
家长:孩子学武术的注意事项1、运动强度要控制。
一定要控制耐力型、力量型的练习,可以进行柔韧练习,以及短时间的速度型练习,果断拒绝长时间、枯燥地练习动作和类似百米跑等大运动量、高强度的练习方式。
2、注意营养。
学习武术体力消耗很大,家长一定要注意增强孩子的营养。
3、做力量型练习要谨慎。
力量型的练习,最典型的是举重,虽然很有力量,但是骨关节会提前钙化,影响孩子长高。
4、家长最好陪伴孩子上课。
家长要跟踪孩子的学习过程,注重教练的练习方法,避免孩子受到意外伤害。
教练:少儿武术训练的注意点1、身体素质锻炼和武术技巧训练同样重视:青少年儿童正处在长身体,启心智的发育阶段,这个时期最重要的锻炼身体各方面的素质,打好结实的武术功底,而非各种炫目的武术技巧展示。
2、控制全面锻炼和专项训练比例:少儿武术全面锻炼和专项训练的比例要有长远规划,合理搭配,科学地控制武术训练全过程。
以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并结合简单的踢腿、冲拳、抡臂等,发展肌肉协调用力能力,提高掌握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并注意专门发展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
3、及时采取恢复措施:少儿武术训练要注意恢复,放松活动与有效的按摩对少儿消除疲劳有良好作用,应引起重视。
控制少儿训练后仍去玩耍,如打游戏机等等,晚上要按时睡觉,减少无形的训练。
还要督促少儿不挑食,保证充分的营养补充,以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迎接下一次的训练。
少儿武术训练早期,主要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如基本功训练来挖掘和发展少儿的潜在身体机,对基本技术规格和完成动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目的就是把身体素质锻炼与武术技巧训练相结合,使基本技术得到熟练、巩固与提高,把身体素质锻炼的成果通过专项武术训练转化到习武者的整体武术水平上去。
小学武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传承文化
小学武术教学是传承中华传统文 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帮助学 生了解和认识中华文化的瑰宝— —武术,并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
。
小学武术教学的历史与发展
小学武术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华民国时期,当时武术被视为强身健体、保家卫 国的重要手段,许多学校开始将武术纳入体育课程。
随着新中国成立,小学武术教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国家颁布了相关政策法规, 推动了武术教育在各级学校的开展。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武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 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武术教学,并将其纳入课程体系。
02 小学武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兴趣和动机培养
兴趣培养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活动, 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提高学 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动机引导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动机,明确 学习武术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学 习动力。
给予鼓励和奖励
对于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 ,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奖 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 努力得到了认可。
引导学生体验成功
在教学中,可以设置一些 难度适中的任务,让学生 能够完成任务,体验到成 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在武术学习中,学生会遇到一些 困难,如动作难度大等,教师应 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他们的
考核与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多元化评价
考核与评价不应仅关注学生的技术水平,还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实 施多元化评价。
客观公正
评价标准应客观公正,评价过程应严谨认真,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05 小学武术教学的实践和案例分析
优秀教学实践案例一
总结词
激发学生兴趣
少儿武术技术训练
少儿武术技术训练武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传统的体育运动,武术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而武术作为一种全面的体育运动,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少儿武术技术训练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少儿武术训练中达到最佳效果。
一、少儿武术技术训练的意义1. 培养孩子的身体素质少儿武术技术训练可以促进孩子的身体发育,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通过训练,孩子的身体素质将得到全面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各种体育活动。
2. 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武术训练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毅力,通过训练,孩子的意志品质将得到锻炼和提升。
在训练中,孩子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培养自信心和勇气,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3. 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武术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技能,通过训练,孩子可以学会一些基本的防身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这对于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二、少儿武术技术训练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武术项目不同的武术项目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素质选择合适的武术项目。
例如,太极拳适合年龄较大的孩子,而跆拳道适合年龄稍大的孩子。
2. 选择合适的训练场地训练场地应该安全、宽敞、通风、明亮,地面应平整且有一定的弹性,以减少孩子训练时的受伤风险。
3. 选择合适的训练时间和频率训练时间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素质来定,训练频率也应逐渐增加,以免孩子过度训练导致身体疲劳和受伤。
4. 保持良好的训练态度孩子应该保持良好的训练态度,积极参与训练,克服困难和挑战,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5. 注意安全问题武术训练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家长和教练应该注意安全问题,提醒孩子注意安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确保训练的安全。
三、少儿武术技术训练的方法1. 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武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基本动作、基本步法、基本招式等。
浅谈少儿武术训练方法及应当注意的问题
科技视界Science&Technology Vision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少儿武术训练的意义武术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少儿武术更是身兼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它不仅表现为外在的形体上的动作套路,更重要的是其蕴含有高深的哲学思想和修身养性的内在精神。
但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西方思想文明正在冲击着我们队传统文化,中小学体育训练已逐渐被西式的体育项目所充斥,学生们很难接触到传统武术的训练。
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大力倡导“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而武术,尤其是少儿武术,就应当在全国范围内被当做重点项目来推广。
综合来说,通过少儿武术训练,一方面能够使青少年从小打下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自觉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并且还能培养其自身坚韧的品格,有助于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为以后人生道路中的各种拼搏做好充分的准备。
另一方面,我们一再强调,中华武术是我国的一项优秀传统文化,它代表了我国劳动人民数千年来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表达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与岁月斗争,以及修身养性的过程所积累的先进经验,应该被永远传承并弘扬下去。
2少儿武术训练应当注意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武术训练是一项艰苦的运动项目,必须长期坚持,由于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因此进行科学的训练很有必要。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身体和思想都还没有定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但同时又有很强的不可控性。
并且少儿武术训练对青少年的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训练要求又非常严格,如果把握不好训练的“度”,可能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做好少儿武术训练任务还很艰巨。
做好少儿武术训练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是武术训练要考虑少儿的生理特点,第二是武术训练要考虑少儿的心理特点。
第一,生理方面。
青少年在身体上还处于发育时期,过度的武术训练会对其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
武术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武术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武术作为一门古老而精湛的艺术形式,在传承和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一些问题以保证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技术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以下是教授武术时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1. 安全是首要任务:在教授武术的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学生的安全。
这包括在练习过程中正确指导学生,提供适当的保护装备,并设置适当的练习场地。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经验提供适当的挑战,并监控学生的动作,及时纠正错误姿势和习惯。
2. 强调基本功训练:武术技艺建立在坚实的基本功之上。
教师应时刻强调学习者必须牢固掌握基本功练习,如平衡、灵活性、力量和爆发力。
这些基本功是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武术技巧的基础,也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身体姿势和运动模式。
3. 着重技巧和应用: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也是一种实用的自卫技能。
因此,教师应重视技巧和应用练习,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技术。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武术的实际应用场景,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应变能力。
4. 尊重传统价值观:武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应该在教学中传承和弘扬。
教师应教导学生尊重武术的起源、传统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遵守武德精神和道德准则的意识。
这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品格和培养他们对武术的深厚理解。
5. 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体质和进步速度都不尽相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目标进行训练和进步。
个体差异的尊重有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教学体验,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通过关注上述问题,教授武术将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对武术的兴趣和热爱,同时也将传承和弘扬这一珍贵的传统艺术形式。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少 儿 武 术 教 学 与 训 练 是 一 项 长 期 的 、艰 巨 的 、科 学 性 很
22 .4在 安 排 训 练 方 法 时 ,应 多 样 化 ,可 采 用 一 些 游 戏 及 带 .
有 趣 味性 的运 动方 法 ,提 高 运 动 员 的 兴奋 性 ,使 之 更 容 易 达 到 训 练效 果 。
并 和 掌 握 专 项 技 术 以及 其 它 运 动 素 质 有 机 结 合 起 来 . 以求 共 同发 展 ,为 培 养 高 水 平 标 枪 运 动 员 打 下 坚 实 的 基 础 ,创 造 出
优 异 的 比赛 成 绩 。
32 在 训 练 过 程 中所 采 取 的发 展 运 动 员 的专 项 力 量 的训 练 手 . 段 和 方 法 ,应 根 据 标 枪 运 动 技 术 的特 点 ,与 专 项 动 作 技 术 密
人 民教 育 出版 社 。18 92
[ 田 麦 久. 动 训 练 学 【 4 】 运 M]. 京: 民 体 育 出版 社 ,20 北 人 00 【 侯 立 东, 国庆 . 于 少年 标 枪 运 动 员力 量 素 质 训 练 的探 5 】 张 关 讨 Ⅱ . 京 体 育 大 学 学报 , ]北
了 统 计 学 处 理 ,从 中 获 得 了 以下 几 个 方 面 的 主 要 训 练 方 法 :
专 门 性 力 量 训 练 主 要 以模 仿 性 的 抗 阻 练 习 为 主 ,主 要 有 以下 训练手段:
切 联 系 ,多 采 用 接 近 或 近 似 于投 掷 标 枪 时 肌 肉用 力 顺 序 的 练
径 , 2 0 ,( 2 00 1)
1 体 绕 环 、体 前 屈 、体 侧 屈 等 练 习 ; )
2 )仰 卧 起 坐 、两 头 起 、俯 卧 两 头 起 等 练 习 ; 3 )多 级 跨 跳 、单 腿 跳 跃 等 练 习 。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长期的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少儿武术;训练;前言从竞技运动发展的历史和趋势来看要达到高水平成绩,训练就必须从儿童、少年开始。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在训练时必须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及环境特点去安排各种练习,使之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为高级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改进和充实教学与训练的方法。
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注意身体各项素质的发展特点1、柔韧素质是武术训练中重要的环节,它是武术运动员提高技术,进行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保障和前提。
少儿武术运动员一开始训练时,首先进行腿、肩、腰等各部位的柔韧练习。
在进行静止及被动的搬、压、撕等腿、肩、腰等部位的柔韧练习时、要循序渐进、动静结合、轻重结合、以防止过急、过猛而造成拉伤。
2、力量素质与支撑运动器官有密切关系,了解骨骼、肌肉生长发育的特点,可以对少年儿童的力量素质发展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安排练习。
7—9岁适合发展绝对力量训练,10—12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
少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要搭配练习。
3、在速度素质的发展中,反应速度9—12岁提高较快,动作速度在武术套路演练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演练中要求动作干脆利落,动迅静定等。
以动作的速度练习为主,如快速冲拳、推掌、原地快速摆腿、正踢、侧踢等五种腿法。
4、耐力素质在15岁以后可逐步进行无氧耐力的训练。
可根据专项素质的特点把它充分地结合到专项训练中去,以促进专项成绩的提高。
二、注意技术训练的全面、规范及长远性1、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技术训练,应十分重视基本功、基本技术的训练,使之既是掌握技术的过程,又是打基础的过程。
7-12岁为打基础阶段,12-16为竞技阶段,16岁以后为最高竞技阶段。
2、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技术训练要全面,尤其在基础训练阶段更应如此(训练大纲中规定13岁前是全面发展)。
因此,必须从小进行全面培养,使他们成为“多面手”,这样既可以避免及早选择专长而产生错误,也利于选择专长后的发展。
浅谈小学生武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产学研理论与实践科技经济导刊 2016.24期浅谈小学生武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苏 杰(封开县体育发展中心 广东 封开 526500)我国的武术源远流长,且已经成为目前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
据记载,武术分为上、中、下三个级别,上武为较高级别,以周武王平定天下的例子予以讲述;中武为中间级别,是将文化与实力相融合的层面,可以以此来使自己得以安身;下武是初级,讲究技术的精密、严谨、技巧等,可用于强身健体与防身[1]。
目前,据相关数据指出,大多数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出现体质相对较弱的情况,且其数据仍然呈上升趋势,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隐患问题。
将武术教学融进小学教育中,不仅是传承了中国的文明产物,同时是促进学生养成强健体质方式,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有利措施,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属于较为特殊的阶段,所以在对其展开武术教学的同时应注意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2]。
1 从生理角度分析小学武术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1控制力量型训练,以培养良好体质为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是指6-12岁在接受小学教育的少儿,身体机制尚未达到成熟的阶段,骨骼、肌肉、韧带等组织也都处于未定型的阶段,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武术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小学生的生理特性,根据小学生的生理情况进行武术力量型训练的调整,以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质为基础,避免在训练的过程中,因力度、量度上的控制失误对小学生的韧带、骨骼等组织造成伤害,从而影响少儿身体机制的发育,与武术教学的最初目的背道而驰。
据相关调查分析,大多数的小学生平时很少进行锻炼,且在平时的行走、坐姿上均未注意到自己的不良行为,所以武术教学中应通过对小学生的肢体进行拉伸等形式,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体态,防止小学生的骨骼变形,为今后形成良好体态打下基础。
1.2把控耐力、静力的训练,以基础教学为主要依据由于少儿血液量、新陈代谢速度等方面均高于成人,但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神经调节、心肌纤维收缩率等又相对较弱,所以通常出现心率较快、耗氧量大、呼吸频率较快等现象,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武术教学时,不宜加入武术的专项耐力、静力训练,应以基础的武术教学为主要的教学依据,以简单的动作为主,例如冲拳、推掌、踢腿等,训练的量也不宜过大,注意密度与强度相结合,予以小学生适当的间歇休息,尽量较少紧张性等训练以及注意训练中的呼吸方式,例如在进行跳跃的动作时,提醒学生同时进行吸气,而在落地的时候,同时进行呼气。
武术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训练策略
武术教育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训练策略一. 初步练习基本功在小学生练习武术之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让他们练习基本功,如平衡、肌肉协调等。
这些基本功对于掌握武术技巧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渐适应训练并调整姿势。
二. 强化学生协调性、灵敏度和反应能力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的协调性、灵敏度和反应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武术,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可以通过训练孩子的视觉反应,提高孩子的防御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武术招法。
三. 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管理方向在小学的武术培训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练习,在不同的项目中寻找不同的感觉。
同时,对于学生的管理也非常重要,这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武术中不同的技术要领,指导他们在不同的场景中进行关键的操作。
四. 培养集体感和自信心在小学阶段,学生发育尚不成熟,必须注重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自信心。
可以采取“帮助别人,成为团队中的重要成员”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在团队中的存在感。
此外,要注重表彰成绩和梦想,帮助学生建立正面的自我概念和信心,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
五.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思维武术并不只是技能,还涉及到一些哲学和思维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思考。
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应该主动思考和探究,了解不同的概念和规则。
这样的学习方式将有助于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学生的未来生活和工作中也有很大的提升。
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种重要训练方式,武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身体素质、增强自信心和集体合作能力。
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人差异和特点,注重训练的基本技巧,同时强调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社交技巧,使得小学生真正从中取得持久的收益。
浅谈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少儿武术训练计划
浅谈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少儿武术训练计划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群众根底,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与斗争实践中逐步积存和进展起来的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
武术的内容很丰富,形式也许多样,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防卫、熬炼品质意志、消遣欣赏、沟通技艺、增进友情的功能,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工程。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活动是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工程。
运动实践的阅历证明,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要到达较好的效果,必需充分地进展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所必需的体能、技能和心理品质。
而要获得这些力量和品质,是建立在多年的有科学规划的武术训练实践活动的根底上的。
因此,留意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消失的问题具有战略意义。
一训练中的承受力问题依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训练负荷的增加要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地逐步提高。
有关专家讨论说明:一次极限负荷后,一般要经过48小时以后,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训练调剂要遵循这些根本参数,并结合运发动求个体实际,实事求是地安排。
对于参差不齐的训练水平,应力图在肯定时间内渐渐运用不同的训练手段争取较快地趋于相对全都。
运动负荷要有节奏,详细到每一次训练课,也应有小、中、大等不同的节奏,这样才能使少年儿童能较长时间地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体能,有利于提高技能和素养。
二训练中难易程度的问题依据中学《体育与安康》水平四的教学内容,武术教学的任务主要是对根本技术运用方法的把握,这是由于武术的根本技术很重要,假如学生能正确做好各种武术根本动作技术,了解其在攻防中的运用方法,他们就可以进展以武术为内容的课外熬炼和与武术有关的嬉戏活动了,从而产生对武术的兴趣和进一步提高武术水平的愿望。
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阶段,难度不宜太高,要先把根底夯实,避开消失“拔苗助长”的现象。
三训练中兴趣爱好的培育众所周知,兴趣爱好是最好的教师,武术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由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奇妙结合而构成不同表现形式的动作套路组合,更主要的是它的攻防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加之电影、电视中的武术技击镜头、武打影星的英雄形象对少年儿童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把握技能的同时,常常体验到当英雄的乐趣,要在“玩法”上进展创新,多结合武术的美学特点和技击本质奇妙地安排练习内容和方法。
武术在教学中注意事项包括
武术在教学中注意事项包括武术是一门古老而独特的体育运动,对于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有很多要考虑的因素。
以下是我认为在武术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1. 安全第一:在教学中,保证学生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教练应该确保学生使用正确的装备并正确地使用武术器材。
同时,教练还应该进行足够的热身运动和拉伸,以减少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受伤风险。
2. 个体差异:教练应该意识到每个学生的体能、技术和心理素质都有所不同。
因此,他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心脏病患者或有特殊疾病的学生,教练需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健康状况,并调整教学内容。
3. 渐进式训练:武术的技巧和动作较为复杂,学生需要通过渐进式的训练逐步提高自己的水平。
教练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该遵循一个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原则,确保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能够适应和掌握。
4. 重视基础:基础功是武术训练中的关键,教练应该重视基本动作和技术的训练。
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学生能够牢固掌握基础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武术技巧。
5. 强调技术细节:在教学过程中,教练需要注重技术细节的讲解和示范。
通过详细解释动作的每个步骤和点滴,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术要领。
6. 鼓励积极心态:武术教学不仅仅是技术和动作的训练,还包括思想品质的培养。
教练应该鼓励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毅力和坚持。
7. 督促规范动作:武术中的每个动作都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
教练应该教导学生正确的动作形态和技术要领,并不断监督和纠正学生的动作。
8. 重视自我保护意识:在武术教学中,教练需要教导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和意识。
学生应该明白在练习中自己的身体状况,并不断强调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9.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武术训练中有很多的合作和配合动作,教练应该鼓励学生们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组织合作练习和团队训练,学生能够增强互相理解和配合的能力。
10. 耐心和耐性:教练应该具备足够的耐心和耐性,因为不同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
浅谈少儿武术教学
浅谈少儿武术教学作者:李治坤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23期一、根据少儿生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 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
少儿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
少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少儿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
少儿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储备较少。
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
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
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养成良好体态仪表,防止骨变形。
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
12~13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
少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
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
2. 以“双基”教学为主,控制耐力、静力训练。
由于少儿的神经调节不够完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心率较快,肺活量较小,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少儿不宜过早的进行专项的耐力训练。
少儿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
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大多凭兴趣。
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其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较快。
神经活动中,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善于模仿,但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差。
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教学与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
在进行套路动作练习时,应穿插比赛或游戏。
同时,安排短暂的休息,以免出现疲劳。
在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应以模仿性质为主,少讲解、多示范,从而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
小学武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20年(第10卷)第20期学校体育学DOI:10.16655/ki.2095-2813.2001-5411-5568小学武术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陈思豪(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 江苏苏州 215131)摘 要:在小学阶段开展武术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对武术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但是从当前的课堂实践情况来看,存在学生缺少兴趣、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甚至还有安全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以小学武术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究如何提升小学武术教学效果,并提出和解决小学武术教学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提供可行性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小学武术 课堂教学 注意问题 解决方法中图分类号:G8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7(b)-0115-03Some problems in martial art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CHEN Sihao(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Suzhou experimental school,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215131 China) Abstract: To carry out martial arts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s conducive to increas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knowledge,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martial arts, and improve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However, from the current classroom practice,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students' lack of interest, teachers' lack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even safety.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will take primary school martial arts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rimary school martial arts, and propose and solve several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when primary school martial arts teaching, in order to adjust the teaching plan for teachers provide feasible guidance.Key Words: Martial arts in primary school; Classroom teaching; Attention problems; Solutions少年儿童武术教学是一个长期、艰巨且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的工作,在小学武术教学过程当中,因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心重、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等特点,而武术教学又强调了学生身体的参与性,所以二者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
儿童夏季武术注意事项
儿童夏季武术注意事项夏季是儿童参与武术活动的热门季节。
武术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毅力和自信心。
然而,参与武术训练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儿童在夏季武术活动中的安全性,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选择合适的训练场所:确保训练场所的环境安全、卫生,并且有合格的教练指导训练。
儿童应该避免在没有专业指导的情况下进行武术训练,以免受伤。
2.适度控制训练强度:儿童的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高强度训练的伤害。
在夏季高温天气下,更应注意控制训练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和中暑。
3.合理安排训练时间:夏季高温天气下,训练时间应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段,避免中午烈日炎炎的时间段。
同时,训练时间也要合理安排,避免过长时间的连续训练。
4.注意饮食和水分摄入:在高温天气下,儿童需要增加水分摄入量,以防中暑。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均衡,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5.穿戴适合的装备:儿童在进行武术训练时,应穿戴适合的装备,包括舒适的运动鞋、柔软的武术服和透气的袜子。
避免穿戴过紧或过宽松的装备,以免影响运动效果或造成意外伤害。
6.正确的热身和拉伸:在进行武术训练之前,儿童应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以准备身体。
热身活动可以包括跑步、拉伸等,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弹性,减少受伤的风险。
7.遵循教练指导:儿童参与武术训练时,应遵循教练的指导和安排。
不要随意进行危险的动作或尝试高难度的动作,以免造成伤害。
8.充足的休息和恢复:儿童在进行武术训练后,需要充足的休息和恢复时间,以保证身体的健康和发展。
过度训练会增加受伤的风险,因此要合理安排训练和休息时间。
9.避免在恶劣天气下训练:夏季不仅会出现高温天气,还可能有雷雨等恶劣天气。
在恶劣天气下,儿童应暂停训练,以免受到雷击或其他不可预测的危险。
10.家长的陪同和监督:在儿童参与武术训练过程中,家长应陪同和监督,确保他们的安全。
家长可以与教练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孩子的训练情况和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科学性很强的工作。
通过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实践,不断总结和发现新的规律。
改进和充实教学与训练的方法。
在教学与训练实践中,除了遵循一般教学与训练的原则外,还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 、根据少儿生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1 培养良好体态,控制力量训练
少儿的骨骺比较柔软,软骨成分多,故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折断但易弯曲变形。
少儿的关节窝较浅,关节囊及关节周围的韧带较薄弱、松弛,故少儿的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较大,灵活性与柔韧性易得到发展,但关节牢固性较差,在外力作用下轻易脱位。
少儿肌肉中水分多,蛋白质、脂肪和无机盐类较少,肌肉细嫩而富有弹性,能量储备较少。
收缩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易恢复。
身体各部分肌肉发育不平衡,大肌肉、上肢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下肢肌肉,肌力增长不均匀。
所以,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各种动作的正确身体姿势的培养,防止骨变形。
在力量训练中,负重练习要慎用,宜用伸展练习发展力量。
12-13岁后,力量训练可逐渐增加。
少儿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应均衡发展,各项素质搭配练习。
特别应加强他们的柔韧性练习,为以后的教学与训练打好基础。
1.2 以“双基”教学为主,控制耐力、静力训练
与成人相比少儿的血液量含量多,但单位体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
含量较低。
少儿的心率较快,心肌纤维收缩力弱,心脏泵血能力小,每搏输出量小,血压也比成人低。
少儿的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大,因而呼吸频率较快,但肺活量较小。
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少儿不宜过早的进行专项的耐力训练。
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以“双基”的教学与训练为主,以平和的简短武术套路进行教学与训练。
以动作的速度练习为主,如冲拳、推掌等。
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少儿的运动量不宜过大,应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密度与强度要注意交替节奏,练习时间不宜过长。
1.3 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少儿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不完善,兴奋过程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
学习动作和技术时,大多凭兴趣。
学习和掌握动作较快,但多余动作或错误动作较多,其神经细胞工作能力低,易疲劳,但恢复较快。
所以,我们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教学与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应多样化,避免单调的重复和静止性的活动。
在进行套路动作练习时,应穿插比赛或游戏。
同时,安排短暂的休息,以免出现疲劳,提高他们的兴趣。
在传授新的动作技术时,应以模仿性质为主,少讲解,多示范。
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的能力,全面发展各项基本技能。
2 、根据少儿心理特点,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以下问题:2.1 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
在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应掌握少儿的心理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
教练员要及时发现少儿优点给予表扬。
教学训练实践表明,少儿喜
欢表扬,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了。
在教学与训练中,可让他们谁完成的好,谁出来示范。
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提高训练效果。
往往有些教师或教练员一看到他们完成不好就训斥、责备,使学生自信心下降,甚至因此产生逆反心理。
在教学与训练中看似严肃,反而使少儿的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训练效果不佳。
2.2 创设优良情绪体验情景,激发竞争意识
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把已形成的潜在学习和训练的需要充分调动起来,创设优良的情绪体验情景,活跃少儿的学习和训练情绪,激发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教学与训练的内容、方法、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环境的改变;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游戏;变换教学与训练的项目和形式等,都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身体各器官尽力完成教学与训练任务。
当然,教师或教练员在定教学与训练的任务时,应注意要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经过努力能够克服的,这样才能推动少儿心理的适应性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3 、在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其他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3.1 掌握好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
少儿武术全面身体训练和专项身体训练的比例,要有长远规划,合理搭配,力争科学地控制教学与训练全过程。
在早期教学与训练阶段,以全面身体素质练习为主,以发展各种运动能力和机能能力为主。
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以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为主,并结合简
单的踢腿、冲拳、抡臂等,发展肌肉协调用力能力,提高掌握基本动作技术的能力,并注意专门发展柔韧、协调、灵活性等素质。
随着少儿武术运动员的各种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年龄的增长,专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比例逐渐加大,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增多,难度增大,要求逐渐提高,围绕专项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如力量、柔韧和速度等进行专门性基础训练。
3.2 专项身体训练与基本技术训练有机结合
在少儿武术的专项身体训练的早期,主要是通过专项训练手段如基本功训练,来发展他们的专门能力,在专项能力教学与训练的全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基本技术的规格和完成动作的完美程度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把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基本技术得到熟练、巩固与提高,把身体训练的成果通过专项技术训练转化到少儿武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上去。
3.3 注意恢复,控制无形训练
不懂得恢复,就不懂得训练。
教师或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结束后要采取适当的恢复措施。
放松活动与有效的按摩对少儿消除疲劳有相当作用,应引起重视。
另外,还要与家长保持联系,控制少儿训练后仍去玩耍,如打游戏机等等,晚上要按时睡觉,减少无形的训练。
还要督促少儿不挑食,保证充分的营养补充,以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迎接下一次的训练。
4 、结束语
4.1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
所以,在
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根据少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切合少儿实际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
要不断加强身体、心理训练,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4.2 少儿正处于武术打基础和积极提高的有利时期。
所以,在进行少儿武术教学与训练中,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培养他们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少儿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