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道家养生的原则
武当练养生长寿功的注意事项
![武当练养生长寿功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af02200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e6.png)
武当练养生长寿功的注意事项◆◆◆◆◆◆练功前的注意事项1.练功首先应注意的问题,是要对气功有一个正确认识。
气功是通过调心、调息、调身来调整内脏功能,加强稳态机制,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目的的自我身心锻炼方法。
通过对气功定义的理解,可以看出气功锻炼主要是通过“三调”来完成的,是一种以祛病延年为目的的自我身心锻炼方法,因此,无论进行何种气功锻炼,都应自觉按照“三调”的要求去进行,进而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而不应急于求成,刻意去追求气功的神奇效应,最终导致练功出偏。
2.初学气功者应在气功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到辩证选功。
在开始进行具体功法练习时,应有专业人员或熟练掌握者进行指导,帮助初学者去掉疑虑和杂念,尽快掌握功法。
3.练功前半小时,应停止一切剧烈的体力和脑力活动。
4.练功前应排除大小便。
5.练功前换上宽松的衣裤,领扣、腰带要松开,除去饰物、眼镜、手表等,以免影响气功入静。
6、练功房内温度要适宜,保持空气流畅,当风之处、潮湿之地、强光之下不宜练功。
◆练功中的注意事项1.在练功过程中,通过“三调”的锻炼,最终使意识处于一种安静状态。
初学者应避免由于过分注意功法中的具体要求(如对意念、呼吸等的要求)而造成新的精神紧张。
可通过反复长期的锻炼来达到要求。
2.在气功锻炼中,由于注意力高度集中,对本体感觉的敏感性增强,会产生一些异样的感觉,古代成为“八触十六景”。
一般认为这是自然产生的现象,有的属练功反应,功中出现一些景观时,不要过分注意,任其自然消失。
还可适当地运用良好的心理暗示,如出现气血流动时,可以因势利导,设想经络已通,病气尽除但不可强领。
当流动的感觉停滞不前时,可设想气血慢慢疏散,不可执着,以免产生气滞等出偏现象。
3.练功中避免昏沉入睡,忌对景欢喜,不可贪恋功中景象。
◆练功后的注意事项每次练功完毕,缓开双目,慢慢收功,口中如有津液,可缓缓咽下,意念引向丹田。
然后双手轻轻搓摩头、面,再慢慢伸腿,活动肢体。
武当山武当三丰派的武术养生思想
![武当山武当三丰派的武术养生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a57488e42e3f5727a5e962ef.png)
武当山武当三丰派的武术养生思想武当为内家之祖庭,张三丰独创内家太极拳,达到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的最高武学境界。
三丰派武学也自然受惠于张三丰这一武学境界,因为三丰派武学也吸取了张三丰的内家精华,而且更有所发挥。
现从几个侧面谈谈道家哲学思想对三丰派武学的影响。
一、源于道家的养生思想道家对人现实生命的关注,集中体现在了养生方面,道家讲究"长生久视"之道,"性命双修"之学,并且产生了不同流派的内丹法,对于人类养生习武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而三丰派的养生,首先是养心。
养心就是养神,是养生的内在的精神基础。
老子说:"道常无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只有保持无为的心态,知足(对物质)知止(不求名誉、地位),淡泊名利的品德,才能保证身心健康。
有的人一谈养生就只提养气、练拳,那是十分片面的。
其次是养气。
气是养生家和武术家内在的物质基础,是长生之宝和劲力之根本。
三丰派的各项功夫都是要内炼丹田,以气为归。
太极拳、内圈手,大力神功,武当拳,都能充实丹田气。
而三丰派尚有专门内炼丹田气之法。
所以有些不得真诀的内家武术家,苦练十多年,功力总上不去,口中夸夸其谈,空话连篇,动起手来,则不堪一推一拉,更谈不到一击了。
第三是养形。
形是养生家和武术家外在的物质基础。
一般说,外家多重形,内家多重气,而三丰派是形与气都重视的。
三丰派炼丹田气,圆满力,外炼金刚不坏之身。
而且养生与习医药相结合,实得道家延年益寿,济世救人之真诀。
二、道法自然老子所说的道法自然,内容多而广,修身、居家、治国都离不开道法自然。
武术中的圆运动、螺旋劲、爆发力都是效法自然的。
太阳、月亮、行星都是作螺旋式的圆运动。
太极拳重视螺旋劲,就是外家拳,出手也绝无直来直去。
太极拳以丹田丹转而出螺旋劲,而外家拳则从腰腿拧转而打出螺旋劲,而爆发力则无不从丹田气的外放而来。
三丰派的内圈手,便是由外而内的练出螺旋劲(尚可练出其他功力),双手由内而外的螺旋转动,带动身形及丹田的内转,逐渐丹田内气充实,产生出无比的自然而然的内劲而又形之于手。
武当山道家的养生秘诀星星论道
![武当山道家的养生秘诀星星论道](https://img.taocdn.com/s3/m/4bced1e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4.png)
武当山道家的养生秘诀*星星论道
武当山是道教圣地,千百年来,深邃的道家文化催生了道医和道家养生体系。
武当道人用四句话概括了他们所理解的养生精髓:
生死只在一气间,五脏平衡是本源。
呼吸吐纳用导引,祛病强身更延年。
下面是武当道人的养生口诀:
其实,不管你是什么家,只要是养生,便都少不了一动一静。
动能生阳,静宜养阴。
一动一静,一阳一阴,内外平衡,相得益彰。
但是,至于怎么动,怎么静,全赖于自己的感悟了。
什么样的感悟才是正确的呢?就是道法自然,也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的,顺应天地自然变化的就是正确的,就是道。
道家符养生
![道家符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068070cad5bbfd0a79567355.png)
道家符养生今年暑假,我与来自全国的60多名游客一起参加了武当山举办的“体道”活动,对于道家的一些理念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道家养生、道家经典、养神之道。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其代表人物,其学说以自然天道观为主,着眼人本身,追求生命本质的解脱与精神力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渴望人生的自由。
其养生理念主要有四:一、顺乎自然二、清静虚无三、以气养生四、精神修练。
一、顺乎自然顺乎自然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要悖天地之理,一切都应顺应自然规律。
因此,养生要返朴归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
二、清静虚无庄子的养生法则为“虚静自守”,“养神,守形,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
他主张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以精神修炼1.广积善德道家从天人感应,善恶报应的角度,确立了善德的修炼内容。
认为心地善良,与人为善,多做好事,多做善事,也就是多积善德,才能感动主宰人间善恶的天君,由此才能得道成仙。
2.清心寡欲老子哲学观核心是清静无为,反映在精神修炼上就是清心寡欲。
即思想清静安宁而无杂念;不要有过多的欲望,对不良和欲要节制。
方法上主张清静无为,绝学无忧,离境坐忘等。
3.信道修练即。
宣传“道”的功用,坚定“道”的信念,确立学道的志向,自觉地学道。
道家豪放地提出:“天不可信,地不可信,人不可信,心不可信,唯道可信”,“我命在我,不在于天”,这种与天争寿,积极进取,人定胜天的乐观主义精神。
4.知足长乐老子在《道德经》中认为,世上没有比不知足而更大的灾祸了。
只有知足,才能经常得到满足,精神上就乐观,少有烦恼,这样身心清静,就可以健康长寿。
精神修炼又称心理养生、精神调养,是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它所包含的道理很简单,“胸怀大度,无忧无恼”就能够使人的身心处于自然安详,平和的欢乐之中,保持身心健康。
武当养生法
![武当养生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766875f242336c1eb95e61.png)
练法:适于清晨、夜晚(任择一时)习练。每次习练以气运三关、三田各一功为宜。初练此功者,男性习练五十六日,女性习练四十九日受益。
按:三关、三田功法,有疏通任督二脉,调和气血周流之益,有固精壮力,补气养神之利,习练日久,可精满气足,神旺智盛。
四、九窍功
功法:正身站立位,双手掌背重叠(男左手掌心按于关元穴,右手掌心按于左手背,女右手掌心按于关元穴,左手掌心按于右手背)。清心,闭目,舌舔上颚,意守舌根两边左丹井穴,右石泉穴,徐徐以鼻吸气,引气于左右目窍,缓缓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意守左右耳窍,缓缓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意守左右鼻窍,缓缓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意守口窍,缓缓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意守前阴窍,缓缓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意守后阴窍,缓缓以口呼气;徐徐以鼻吸气,意守舌根两边左丹井穴,右石泉穴,缓缓以口呼气。功法之妙,在于:气,生发丹田关元;气,生发于舌下灵液;气,贯通于人身九窍。《太上黄庭内景经》云:“七孔已通不知老。”乃是。
道家修练内功,意在运精化气,运气化神,运精思固守,习气摄精神,精、气、神合一,方利于延年。
道书《丹经》云: “阳中之阴,其名日精;阴中之阳,其名日气;两者相须而物生焉”。故,道家习练内养功法,以养精气为首。因“精能生气,气能生神”,养生须生养其精,精足气方壮,气壮神方旺,神旺身方健。可见,精气为生神之本,精充气盛实乃习气练功之基础。故,习练气功,实乃保精养气,养气生神之道。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b7b2b37d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8.png)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以自然为依据,强调和谐与平衡。
以下是道家养生的一些基本原则:
1. 顺应自然:道家强调顺应自然的规律,按照天地之道去生活和养生。
人应当和自然环境相融合,不违背自然规律。
2. 和谐平衡:道家认为健康的状态是身体、心理和精神的和谐平衡。
人要保持身心健康,注重内外平衡和谐。
3. 静养养生:道家注重静养养生,通过修炼内功、冥想等方法,调养身心、平衡阴阳,保持身体和心灵的平静。
4. 饮食调理:道家养生注重饮食调理,以清淡养生为主,尽量少食肉,多食谷物、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保持身体的清净和纯洁。
5. 节制性欲:道家主张节制性欲,保持生活的适度与节制,以保持身心的健康和精力的充沛。
6. 保持心态:道家认为保持平和的心态和愉悦的情绪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修炼心境,保持乐观、宽容、平和的心态,不过分执着和情绪化。
7. 动静结合:道家认为运动对养生很重要,但也强调运动要适度,不过分执着于过于激烈的运动,要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自然运动的平衡。
以上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认为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调养身心能够达到长寿和身体健康的效果。
武当养生
![武当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a8b5453c580216fc700afd3e.png)
武当养生武当内家拳首要是重视养生,把技击视为养生的副产品(即在不违背养生的原则下发挥技击作用)。
纵然是技击,体现的是贵化不贵抗、借力打力,在意识上强调的是先天直觉、灵感,在劲力上体现的是内气内力。
所以内家拳一般体现的都是松柔、中和、轻缓的行拳姿态。
所以有人说,内家拳实际上就是高级的养生气功。
武当内家拳在修炼实践中,极其重视人体精、气、神的锻炼,讲求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以"三调"(调心、调息、调身)贯彻始终,处处不违背卫生原理。
无论在何种功法上,对外强调手、眼、身、法、步的训练,对内则强调精、神、气、力、功的培养,内与外还都要坚持"中、正、平、圆、松、静、柔、和"八字兼修,注重阴阳虚实的运化。
修持到一定程度,一方面增强了人的生命活力,取得祛病益寿之效;另一方面,又以人生理特征的合理运用,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技击效果。
这是其它武术、其它体育运动项目所无法做到的。
养生与技击兼顾,正是武当武术(养生功)历千百年而不衰的魅力所在。
武当内家拳是把养生、技击与人体美学结合得很好的一门功夫。
拋开技击性,它就是中医治病术,神仙长生术。
武当内家拳是贵柔贵静的功夫,肢体运动处处适中,不超过极限,体现"中、正、平、圆、轻、灵、柔、和"八字要领,并且有行、立、坐、卧和动、静相别的多种功法。
例如太极拳就是动功功法之一。
显而可见,它可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和不同身体状况(包括残疾人)各类人学练,具有极强的普及性。
武当武术是中华武术中的一块瑰宝,饮誉海内外,在我国武林中,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
武当武术与武当道教的渊源很深。
武当道士在修炼学道时,常常伴以练习武功。
宋代以前,武当道士中的武林高手不凡其人。
元末明初,武当道士张三丰集武当拳技之大成,创立了武当内家拳,被尊为武当武术的开山祖师,为武当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由于武当武术受道教隐秘单传的传统影响,武当武术长期隐没不彰。
道家养生20字箴言大全
![道家养生20字箴言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0bd5401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18.png)
道家养生20字箴言大全
以下是一些道家养生的20字箴言:
1. 道法自然,养生顺其规律。
2. 深思熟虑,心境平和养神。
3. 动静结合,适度运动强身。
4. 食饮有节,五谷杂粮为本。
5. 睡眠充足,子午觉养精蓄锐。
6. 节欲保精,避免过度损耗。
7. 心情愉悦,笑口常开延年。
8. 四时调摄,顺应季节变化。
9. 少言多行,言语温和养气。
10. 形神兼养,内外和谐一致。
这些箴言体现了道家养生的核心理念,包括顺应自然、平衡身心、合理饮食、充足休息、调节情绪、适应环境、节制欲望、保持乐观、言行得体以及身心共养等方面。
道家养生强调的是整体性和持久性,旨在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态度,达到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
道家武当派练功中常用的保健养生法
![道家武当派练功中常用的保健养生法](https://img.taocdn.com/s3/m/2fc5b2e5376baf1ffc4fade2.png)
道家武当派练功中常用的保健养生法武林人天天习武练功,如不明白养生之法,不但成不了高功夫,而且往往练出一身病来。
所以养生之道非常重要。
下边我将武当派练功中的养生八法献出,供同道参考。
第一法:忌凉法前辈师长们说:“热成功,凉看病”。
武功练习之后,全身出汗,自然发热,此为正常必然的现象。
而停动之后,切忌受凉。
热身突然受凉,身体生病。
练铁沙掌、铁臂功等硬功的人,停功后一小时内不可遇凉水、摸凉处手掌不可碰冷水、石头、铁管等一切凉物,否则功夫退尽而成疾病。
所以练功人首先忌凉而知保暖才行。
第二法:守汗法练功出汗以后,不可凉水洗、冷风吹,而应知守汗之法。
出汗后,应该用干毛巾擦汗,不可突然跳入凉水中贫凉,不可用电风扇吹。
汗毛孔开时,突然遇冷闭住,汗浊余毒积牛于皮下,久而生病。
汗出后要保汗,不但不要脱衣服,反要穿上衣服,待全身汗自干后,以热水毛巾擦洗身体。
以上为守汗法。
第三法:饮水法人体由水组成,汗后大量失水,故应及时补水,但如汗后如马上大量饮水,即成疾患。
正确的方法是:早上练功前先饮一杯头天晚上备好的凉开水,以补一夜的身体失水。
晚上练功前,也先饮一杯温凉开水为好。
每次练功出汗后,不宜马上饮水,汗干后再少量饮半杯至一杯为宣。
第四法:解雾法大雾天不应练功,且尽量不要出屋子。
因为雾毒浊气,对人体有极大伤害。
在这样天气,应知解雾防毒之法。
其法是:凡遇下雾天,要饮三口酒,即饮三小杯白酒,可解雾毒、气毒。
一杯酒亦可有效,然三杯为最好。
第五法:防风法练功出汗后,不可冷风吹身体,不可面对电风扇。
防风如防箭,防止风毒入侵身体。
不可在阴处呆,不可在门洞风中站,否则均可生病。
风湿之病,多因中风毒而致,故习武练功之人,一定要防风。
第六法:解疲法练功之后,身体若出现疲累现象,用打拍身体穴位方法可以解除。
一是拍打双肩井穴。
右手掌拍打左肩井穴,左手掌拍打右肩井穴,双手交叉同时进行,各三十六下;二是砍打足三里穴。
双掌以掌根部同时砍打双腿三里穴三十六下;三是拍打足心涌泉穴。
道家武当纯阳子午静养生功
![道家武当纯阳子午静养生功](https://img.taocdn.com/s3/m/b04cce19eff9aef8941e069f.png)
道家武当纯阳子午静养生功道家武当纯阳子午静养生功纯阳子午静,系指“子午”二时的静养之法,故此称谓,从时间上来说中午十一时至十三时为午时,晚十一时至一时为子时,午时为阳衰阴盛之时,子时为阴衰阳盛之始,均为阴阳相合之时,云:子午与坎离相合,为炼功静养最佳时间。
(注:打坐功夫,无论佛家或道家,均以每日子时和午时修炼最为适宜!)纯阳子午静其要领以“五心扑地”,别于佛家“五岳朝天”.所谓“五心扑地”是指眉心,两掌心.两膝心.称之为五心是也,静坐之时头微低垂,以眉心略向下,目亦下视,两掌心向下,两膝勿上仰以掌心盖于膝心,一切动作顺乎自然之,身体方能得以放松,心定则能神闲。
纯阳子午静其呼吸方法自然而绵长,均细匀长,达到心静神闲,精神内守忘我之境.其手中动作配合呼吸亦到气形合一,达到神形相依,气形相合,精形相交。
恩师刘理航先生曾对纯阳功呼吸的三个特点,所论:“首以长吸短呼,次以长吸长呼,后以不吸不呼”。
所谓不吸不呼并不是不呼吸而是深入细致的呼吸以达到心静神闲之境,故喻而言之,称谓:“五行内外手中成”。
是清静无为修身养性之道,吾师以此长养精神,故年近百岁仍耳聪目明,步履矫健。
笔者三十余年亦言听先生之法,尤与纯阳拳相互为用、甚觉神清目朗、百骸顺畅,实践中証明武当纯阳功全面的修炼对人体心、肝、脾、肺、肾、三焦、六腑都能起到推陈出新的促进作用。
故而获得动形、静性、养气、舒神、修真、固本、疏导、护体的精妙内涵。
从而通润五脏、长养百骸安抚各节之功。
外炼一身之筋骨足以铸成武当上乘金钟罩、铁布衫之能,且独有根除笃疾得一身康健之玄机。
纯阳三步功(纯阳子午静)歌诀一:起由两掌盖两膝,揉膝归圆两东西;掌旋悟定奇偶数,呼吸同步自然习。
歌诀二:两掌行如两腿侧,龙心归位入丹舍;两拳相依旋太极,练养脾胃合中脉。
歌诀三:阴阳双合两掌开,左先右后拇指怀;吸指天突呼胃腕,气血调和青松在。
歌诀四:双掌劳宫相对齐,吸开呼合暗中依;合离三寸开肩齐,自然之道是太极。
武当练养生长寿功的“三个要素”
![武当练养生长寿功的“三个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06623c02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64.png)
武当练养生长寿功的“三个要素”一、调心所谓调心,就是自觉控制意识活动,这是气功锻炼的中心环节。
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做到“清心寡欲”,排除杂念,达到“入静”状态。
难以入静是初练气功的一大障碍,由于入静与效果有关,所以往往求静心切,反生急躁,越练越烦,更难入静。
所谓“入静”,就是通过“意守”,改“胡思乱想”为“静思专想”,进而做到“无思无想”,恬静愉快,悠然自得。
所谓“意守”,就是把注意力集中于体内某一部位或某种活动,或意想某种对身体有益的事情。
最常用的“意守”方法,是意守呼吸结合意守“丹田”。
丹田,指脐下一寸半的“气海穴”,意守呼吸与意守丹田结合,就叫做“气贯丹田”。
气贯丹田的一般方法是:行腹式呼吸,吸气时膈肌下降,腹压增加,使小腹外鼓,好像气经肺吸入丹田;呼气时小腹回缩,好像气从小腹经肺而出。
这种气贯丹田是气功产生良好效果的主要措施,它既可健脾,又可交通心肾。
二、调息所谓调息就是自觉控制呼吸,其基本要求是“细、柔、慢、匀、长”,逐步达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境地。
初练时,求其自然,不可勉强,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由短促到深长。
最好是练“气贯丹田”法,至于“大周天”“小周天”等运气方法,待有一定功夫后再去学习。
调息的意义首先在于提高了呼吸效率,虽然每分钟通气量下降,但潮气量上升,肺活量增加,呼出气与肺泡气的二氧化碳增加,养气减少,说明消耗最少的能量,获得最多的养气。
更由于缓慢的呼吸运动,有节奏地改变着胸、腹腔的压力,对内脏起了柔和的按摩作用,从而改善了内脏的血液循环。
气功中调息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改变呼吸运动的形式而已。
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内容和方法。
据有关资料记载,呼吸方法至少有18种,这里我们只简单介绍常用的几种。
一是自然呼吸法。
自然呼吸的特点在于随其自然,多数人的呼吸是胸、腹式混合型呼吸,呼吸时胸、腹部都随呼吸起伏,并且非常明显,所以称之为全呼吸。
虽然采用自然呼吸法来调息练功要随其自然,但也不是说原有的呼吸形式一成不变,要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把呼吸频率逐渐减慢,呼吸深度逐步加深,使呼吸显得更为柔和、自然、舒畅。
武当道医养生
![武当道医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d840f6ae02d276a200292ea7.png)
武当道医养生*导读:自古武当山十道九医,修道之人都知医理。
道家仙道贵生的思想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自古武当山十道九医,修道之人都知医理。
道家仙道贵生的思想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同源于气,要求为医者审查病机,勿失气宜,并把修练内丹的成就用于诊治疾病,从而形成了以防病养生为特色的道教医学体系,称之为道医。
道医理论主要包括精、气、神理论、经络理论、脏腑理论和丹道理论。
道医的诊治始终不离一阴一阳谓之道范畴,把阴阳之气的开、合、枢的调节与和谐作为入手处。
尊重人体自身的自治机制,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审其阴阳,以别刚柔,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擎引之。
不时地调整机体气机,帮助其恢复自治的能力。
实际上,道医真正注重的不是治病,而是养生。
养生就是对生命的滋养。
道医的养生理论一方面是涉及导致人体出现疾病状况的原因、机制及其过程;另一方面是涉及消除导致人体疾病衰老死亡的原因,延缓和制止衰老死亡过程的方法及理论。
其着眼点是正向的,是立足于人体内在的精气神及其在宇宙气运构架中的关系,对待疾病的态度只是作为生命动态的一种辩证加以考虑。
在现代医学中,疾病与人类是敌对抗争的关系。
简单的疾病被治愈,然后就会产生困难的疾病。
你治好一种疾病,另外一种就会进来,而且比第一个来的更复杂。
你压制了第二个,第三个就会出现,而第三个就会更难对付就这样继续下去。
目前癌症是最难对付的,如果癌症被压制住了,那么更困难的疾病将会被生物体制造出来道医则认为:健康与疾病两者同是生命活力的显现。
疾病是健康的特殊表现方式,是健康的一个特殊状态。
生命通过疾病与人类对话,警示人体及时收回外溢的能量自我调适。
并通过疾病使生命层次在进化中不断提升。
所以,在道医的眼里没有病人,只有人的气立与神机的不同状态。
因此从根本上避免走入人类对疾病压迫越深反抗越剧的怪圈。
道医还注重食疗,所谓食其时,百骸理。
中国有句俗语:药补不如食补。
道医善于运用食物的寒热温凉,汗清消补的食性进行调理,使人们在通过日常生活的饮食调节达到预防为主,自我保健,自然健康的良性状态。
武当道家养生内涵
![武当道家养生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f95284c19ec3d5bbfd0a745b.png)
武当(道家)养生内涵武当道家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始于史前文明时期,闻名于先秦时代,后历经各个朝代,数千年历史,至明朝达到系统完备而驰名天下,成为中华道家养生文化的一个缩影。
武当道家养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遵循传统道家“天人合一”、“我命在我不在天”等人与自然相关连的系统论和生命自主的积极人生观,敞开博大胸怀,积极吸收如儒、释、医、武、巫等一切有益的养生原理与养生方式,为自己所用,终于形成独具特色、内容丰富、内涵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体系。
武当道家养生文化内涵概括如下:一是性命双修。
性指人精神的一面,命指人体物质的一面。
性修的内容一方面是开启智慧,通悟天人之理;一方面是修复人的正确人生观,进行人格道德修养,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
命修则是肉体生命锻炼修养的方法,它追求的不仅是一般的长寿,而是成为超生命原质而永生不死并无限自由的仙人。
这可视为总的养生原则和理想。
二是动静兼练。
武当道家养生汲取了前代道家以及儒释两家只静不动,仅动不静的弊端教训,总结实践出的经验。
特别在张三丰时代,将太极拳发展完善,不仅使其成为道家内丹养生的最好动功功法形式之一,并且在不违背养生宗旨、养生原理和道德原则的基础上,又发挥出巧妙神奇的技击作用。
三是功药并用。
武当道家的养生文化,一方面提倡“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自主意识,强调自体精气神的主动修炼,但同时又认为,在“天人合一”的系统关联中,较好地利用大自然的赐予,乃能有益并加速自体的生命修炼。
四是低高递进。
从方法上讲,首先要从最基础的行立坐卧日常生活行为做起,要从一些常见的吐纳导引动功做起,循序渐进,才可步入高层次的内丹养生功夫领域。
认为不如此就如高楼没有基础,既不稳固,也迟早会塌下来。
五是益生皆施。
“益生皆施”就是凡有益于生命修养的理论和方法统通融合进来,不拘门派,不拘形式。
不拘门派。
不仅内外功并施,且草药、针炙、推拿按摩等,相兼为用。
此外膳食、茶道、酒道,以及读书、音乐、书画、游历等各种有益养生与陶冶情操的方式内容,都相贯兼融,真正体现广采博收。
观武当武术养生
![观武当武术养生](https://img.taocdn.com/s3/m/2c74662376a20029bc642de3.png)
观武当武术养生近常向会馆学员学习探讨养生之道,期间重点说到中医养生及“经络学说”,所谓“十道九医”,学习道家武术不得不明中医基础之理。
学习道教养生、武当武术绝不仅仅是懂一两套拳法足矣,它更多地涵盖了道教的养生文化,它包含生活起居饮食各方各面,关系中医药学诸多层次因素,配合日升日落十二时辰、春夏秋冬四时变化。
武当武术养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几千年来医药、饮食、宗教、武术等文化方面的养生理论。
武当武术养生理念基本可以归为四点:顺其自然、天人合一;形神兼养、性命双修;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审因施养、辩证调理。
而养生之术则基本包含:神养、气养、形养、食养、药养、术养和行为养等。
纵观当下中国养生文化事业,可从武当道教养生文化为开始。
没有道教,中国文化就像大树没有枝干;没有武当,道家养生就像溪流没有源头。
武当山被称为“内家拳发源地”;武当太极拳则有“太极拳源头”之称——“天下太极出武当”。
武当武术集技击与养生于一体,自成中华武术一大流派。
武当太极拳不同于外界太极拳,其包涵俩仪、太极、无极三种层次的拳理功法。
有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先制之特点;有静如山岳、动如流水、含而不露的风格;有壮人体魄、发人潜能、益寿延年之功效,其间又包涵了丰富的人生处事哲学,是极好的养生之术。
武当道教文化历史悠久,医、道、佛、儒四大养生学说体系中以老子道教为代表,《道德经》五千言奠定了中国古代修身养性的哲学体系,以此为根基的武当道家养生功法则更是备受推崇。
武当道教养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遵循道家“天人合一”的古老哲学思想,汲取纵家之所长,逐步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养生文化体系,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之瑰宝。
武当三丰会馆2011年5月29日。
道家养生: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
![道家养生: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https://img.taocdn.com/s3/m/d65e0a3a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80.png)
道家养生: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
问道武当,立足中国道家文化,内容涉及道家智慧、太极拳、中医、养生、经济、历史、人文、地理、玄学、生命科学、风水、医学等多方面,以鲜活的形式使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历史深处走向民间,让现代生活与中华民族元气对接,继承古人智慧为现在人们所用;武当名家亲授玄机,玄门高道面解迷津,关注我们,让您全息感知“养生、解惑、悟道”之人生三重境界!“善养生者,上养神智、中养形态、下养筋骨。
”。
养生不单单是锻炼身体养筋骨,吃饱吃好养形态,更要滋养我们的心神,荣养我们的心智。
而现在的社会环境,压力很大,每个人都在忙忙碌碌的为了名利生活。
无暇顾及自己的情志与健康。
往往当一个人功成名就之时,他的神智也耗散了,健康也就失去了。
那么,如何滋养自己的神智呢?如何让自己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呢?这就需要让人们认识一下我们最古老的传统文化——道。
道。
是宇宙的根本。
而道家养生,最关键的就是——天人合一。
如何做到天人合一?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道既规律,规律又有大小之分。
一定时空下的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
例如冬天,北方零下十几度,而南方还是温暖如春。
道法自然中的“自然”是指宇宙中的这个大规律,这种大规律是无始无终,小至精微,大到无穷。
你看不见她,但是你又无时无刻的在体验着她。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寒来暑往……养生能懂得顺其自然,也就是真正开始接近了天地万物。
才能够,天人合一。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各有自身的独到之处。
而每个人又都或多或少的接受的来自自然和大宇宙的信息和灵感。
当人体的小宇宙,与自然的大宇宙十分的吻合,毫无偏差的时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这时,养生的意义就不单单是健康的生活,而是以超越一帮常人的寿命,健康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现在的大众养生,还只是停留在健康的基础上。
认为吃的健康一点,运动合理一点,就能够健康一点。
生活质量也就随之提高一点。
但还没有人提出活的长久一点。
武当道家养生观
![武当道家养生观](https://img.taocdn.com/s3/m/f80b18fcc1c708a1284a449d.png)
武当道家养生观
*养生导读:道教以神仙之术、先秦哲学、道家黄老思想立教,其门人向来以致力追求长生久视、乐享天年为目标,积极发挥重生贵命、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理念,经过两千多年的不断发展、实践,成就卷帙浩瀚的养生典笈及实践方法,用来炼养身心、防病强身、益寿延年、长命百岁。
由于道教在养生文化上的努力,所以发展出炼丹化学、医学理论等丰富的人文宝藏,这是其它宗教难以望其项背的,而道教的养生理论,至今仍是众生期望健康长寿的必要取经师法之门。
*一、宇宙养生观。
现代人运用科技破坏了自然机制,造成恶性循环,使人无法独善其身而免于影响。
例如冷气的发明,导致人类贪图享受,不想忍耐夏日的酷暑,结果冷气造成的热气全部排往室外,导致在冷气
房以外的地方温度节节攀升,整个地球像火炉般。
冷气使用的时间愈来愈长,温室效应日益严重,气候时序生态产生骤变,于是该下雨时不下,该下雪时不下,或是好端端的忽然下起冰雹,无端形成龙卷风等气候异常。
人类生存在如此不自然的环境中,文明病便成为附加在身体上的产物。
道教养生学为宏观的观点,将一己之身融合于自然宇宙之内。
《黄帝内经》写到: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老子也云:人法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因此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是养生最基本的要求,唯有不悖于自然法则、因应时序变化而调整,将人与天地变化整合一致,生命系统与外在环境互融,生命的延长与强化才有可能。
武当养生功
![武当养生功](https://img.taocdn.com/s3/m/c88769f2ccbff121dd3683fd.png)
武当养生功武当养生功源于武当山,为武当道门所传,迄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为我国著名的传统养生功法。
本功在练习时,宜取面南背北方向,以顺应地球磁场。
一、混元一气动作:立正姿势,两脚跟并拢,两脚尖分开呈60度夹角,头正身直,虚灵顶劲(头上如顶皮球状)下颌微收,鼻尖和肚脐上下垂直一线。
目平视,舌抵上腭,两手下垂,手指贴于两腿外侧,中指按于风市穴处,意守丹田,身体自然放松,呼吸自然。
要点:本式注意全身松静自然,意守下丹田,足心踏地。
二、阴阳两仪动作:承上式,两掌小指向上,分别向左右两侧徐徐上举,与两胯呈一条直线(意念小指,手太阳小肠经),上起至45度高,然后手掌稍放平(意念无名指,手少阳三焦经),当起至腰部时,中指向两侧前伸(意念中指),起至肩(意念两虎口),然后两手虎口相对,上举于头顶,目平视。
要点:两手在上举的过程中,先意念小指,次及无名指、中指等。
三、旋转乾坤动作:承上势,双手下落于头前,手掌相合(意念劳宫)身体微蹲,两腿微曲,目平视,接着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手心相对呈抱球状,目平视,紧接着,右手翻至上,左手翻至下,两掌如抱球状,目平视。
要点:在“抱球”时要意注两手劳宫穴,并使气注于掌心。
四、倚马问路动作:两腿原势不动,两手右上左下,手心相对,向右前方伸掌,然后双掌心相对并向后捋(朝自己身体方向)。
捋至身前,然后右手翻成仰掌,左手翻成俯掌,向右前方伸出,呈倚马问路姿势,目平视。
要点:双掌向后捋时,身体要微下蹲。
五、左右挑打动作:原势左脚向左前方上步的同时,左掌由右前臂下向左前方挑出(意念右手劳宫穴),目光随手扫视。
接着,右脚提起贴近左脚的内踝部,向右前方上步的同时,右掌在左前臂下向右前方挑出定势后,左手大拇指对准右臂的少海穴,目光随动作扫视。
要点:挑打定势后,大拇指要对准另一侧的少海穴。
六、掤捋挤按1、拥:承上式,右掌变俯掌,左手变仰掌,上左脚呈左弓步的同时,左臂向正前方掤劲。
在右臂前掤时,右手掌在左手的下方,目视左臂。
武当养生功
![武当养生功](https://img.taocdn.com/s3/m/5c96cdbb7cd184254a353533.png)
武当养生功
本功法具有独特的养生长寿之功效,民间称为南功,是一种速成,自然,专炼内气的武当内功。
该功法动静兼备,炼修并重,招式精简,易学易练,得气快,安全可靠无偏差,百日即可功成,速通周天,不但使内气集于双手克敌制胜,并能从劳宫穴发出强劲的外气为人治病。
一、部功
1、姿势: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双腿曲膝马步站立,双手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大小臂约呈九十度角,沉肩垂肘,舌顶上腭,下腭微收,头项正直,全身放松,意守丹田。
2、呼吸:一切顺应自然。
3、意念:是守非守,排除一切杂念。
二、部功
接上式,双手打开,两手心相对,掌指向前,大小臂约呈120度角,双手如捧气球状。
1、吸气时,气球膨胀,双手拉开;呼气时,气球缩小,双手合拢,但不要接触。
2、开合时,必须与呼吸高度统一,做到全身放松,动作柔和缓慢。
三、部功
接上式,吸气,双手提于胸前,掌心向前,掌指向上。
呼气的同时,口中喊“哈”,双掌向前快速推出。
再吸气的同时,双手缓缓拉回,于胸前反复习练。
1、吸气应缓慢柔和,呼气应短促有力。
2、意念:吸气时意想丹田,呼气时意想丹田之气沿人体中线两臂,从双掌劳宫穴射出极远。
双手拉回胸前,吸气时,意念天空之真气从双手劳宫进人体内,汇聚丹田。
3、呼气,双手前推时,双臂要放松,双臂将要推直的瞬间用力,随即放松。
收功
双手重叠于小腹丹田处,全身放松,意守丹田5分钟,口中反复默念“气聚丹田”,随即全身放松,缓缓伸直双腿,散步2分钟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当道家养生的原则
武当道家养生的原则
1、性命双修形神俱妙
武当道教认为:“命无性不灵,性无命不立。
”这种性命双修的思想对道教养生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将道教养生推向了一个层次更高、更完整的方法体系。
修性即是修心性,明道理。
《清静经》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太上云:“道生于安静,福生于勤俭,罪生于不仁,祸生于多贪。
无罪方为贵,无祸即是福。
心向公处想,理向公处说,事向公处办,自然心性成矣。
”因此,惟有心不妄想、口不妄言、身不妄行,三孽消除才能心性澄明。
修命即是修生命的肌体。
经络疏通,筋骨强健,肢节灵便,行体配合,年老不衰,则炼行成矣。
性命双修既注重“命功”的身体保健修炼,又注重“性功”的思想道德的修炼,使道教的生命伦理与其社会伦理紧密联系起来,正是道教所倡导的“长生之本,唯善为基”。
2、动静结合身心愉悦
无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都需要有劳有逸,劳逸结合才能使身心不亏,处于健康状态。
现代人的工作多属于定势工作,稳定的同时也带来诸多“定势”的疾患。
按照道家的阴阳平衡学说,动极需要静养,静极需要活动,人体才能平衡,身心才能健康。
所以,用静功和动功相结合的养生功来调整呆板的筋肌与经络定势,是解决看似健康,实则虚弱的亚健康疾病的最佳方法。
这十分符合道家“养生以养气炼气为主”的理论。
元气是人的生命之源,生命之基,生命之本。
养生以炼养元气为根本,因此,无论是导引行气、服食药饵、房中补导还是日常卫生,其目的无不在于炼气养气,使人体元气充实,精神旺健,最终达到健康长寿,长生不死。
呼吸静功六字妙诀、慢动功武当十二段锦,以及
养生小方术均是适合大众炼气养生的`简单易学之法,坚持练习自然筋肌舒展、身轻体健。
3、天人合一自然康泰
天地自然者,即宇宙事物变化规律,无非阴阳二字。
有阴有阳即是道。
人亦在天地太阴太阳、白天黑夜、寒暑往来之中生存,岂能逃避自然之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性不可违背,得阳光雨露,万物滋长,人生亦然。
修炼宜“趋阳避阴”。
趋阳者,如一年之分阴阳二遁也。
年中阴阳:冬至后夏至前为年中之阳,夏至后冬至前为年中之阴;月中阴阳:初一至十五为阳(月之复圆),十六至三十为阴(月之损缺);日中阴阳:子时至巳时为阳,阳气生,午时至亥时为阴,阴气升;天之阴阳:太阳为阳,月亮为阴;
四季之阴阳: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趋阳者,假借生发成长之意,取其常旺;趋阴者,常养畜精之意,取其收藏。
地理环境对修炼起着一定的作用,宜向阳背风。
绿林青草、湖河池边、古刹庙宇、安静之处为适宜;若再能配天罡月建,南辰北斗的旺气,纳入脏腑经络,则事半功倍,攻效神奇。
人在天地之中,若能巧借天地之灵气,贯通自身,岂有不成之理?
4、博医通药常养常护
人体就像一部完整的机器,要使这部有血有肉的精密机器运转自如,一是要了解和熟悉它的生理结构,知晓不同部位对疾病的反映;二是要学会日常的观察与养护。
如此,养生犹如保养、维修机器一样。
唐代著名道士孙思邈在全面分析致病的主客观因素后,明确提出“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的积极医学思想。
称“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
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以主观能动的态度寻求健身长生的途径,使自身的小宇宙积极地配合天地大宇宙,才有可能得道成仙。
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孰能无病?故当疾病发作时,亦应积极地采用药物,有针对性的治疗。
因此,带病者练功最好先以药物相助,如:脾胃虚弱者,首要健补脾胃;气虚者,应先补气血等等。
药、功同时进行,修、养兼顾,更为有益身体康复,方不失修炼之真
谛。
5、调理饮食医食同源
饮食是生命之源,也是致病的根源;就像雨露一样,既能滋养万物生长,也助长了杂草丛生。
这就要看人们采取什么态度和方法来对待了。
一个不失时务的勤劳者,能及时除掉杂草,使庄稼茁壮成长;一个懦夫懒汉四体不勤,肯定会让庄稼荒废。
这里的时机和措施都在人主动积极地把握之中。
饮食,不同的年龄段对其要求有所不同:食不可偏、偏则有弊。
青少年饮食当促其发育、中成年要促其强壮、老年则善其保养。
温补并非人人有益,清消也并非人人都忌。
不同的体质对食物调理也有不同的要求,应因人而异。
虚则补之、实则泄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消补兼用,酸咸中和,热凉不偏,荤素齐备才是食养之道。
总之,对自身有益就用,无益就避。
合理膳食乃道教“医食同源”的思想,对于现代养生仍具有最为切实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