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听课记录
幼儿园科学领域听课记录及评析
幼儿园科学领域听课记录及评析
幼儿园科学领域听课记录及评析
一、听课安排
1. 一学期的科学教育
听课教师:xxx
听课时间:2019年11月30日
听课内容:科学教育
听课对象:幼儿园三年级小朋友
二、听课记录
1. 教师介绍课程的总体安排
教师对本学期科学教育的总体安排作了介绍,包括:安排的主题、开班仪式安排、教师介绍、教学内容、课程安排等。
主题是“有趣又实用的科学活动”,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学习、体验科学活动的有趣和实用性。
2. 教师对本次课程的安排
教师对本次课程安排作了具体的说明,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教学方式等。
本次教学的内容是让学生体验科学实验,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以及科学的有趣性以及
实用性,教师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实地体验科学实验,并通过思考科学问题来加深记忆。
3.教师对本次课程的评价
教师对本次课程作出了肯定的评价,指出本次课程可以让学生们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施科学实验,让学生们能够初步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以及学习科学知识的有趣性与实用性,并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三、听课评析
本节课的内容和教师的安排都非常有帮助,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实验,让学生们可以更加了解有关科学实验的基本流程,以及科学知识的有趣性、实用性。
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为他们的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苏教版小学科学听课记录20篇
苏教版小学科学听课记录20篇在11月30日来自xx区各小学的专兼职科学教师齐聚xx小学多媒体教室。
由xx教师带来的《运动起来会怎样》一科在此观摩研讨,赵老师首先出示了集气瓶和盖玻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其名称和用途,然后出示透明的塑料袋让学生装满一袋空气。
提问:“人体的某一器官就像一个装满空气的袋子?”提问恰到好处,即形象又化难为易。
人体的肺就像一个装满空气的袋子。
从而轻易导入人体的肺这一器官;在学生回答完后又接连提问:“人说话时肺在如何”?“空气是从哪儿进入肺部的”?问题慢慢转向呼吸系统。
感知经验往往是最直接的,“在我们做完运动后呼吸会变得怎样”?在此基础上赵老师带领学生测试平静时呼吸次数和运动后的呼吸次数。
得出结论的不同,为什么运动后呼吸快,运动前满?在揭题时无声无息学生就被带入情景之中。
第二个实验室紧扣第一个问题而精心设计的,用塑料袋罩在口和嘴上呼吸十次感到呼吸难受拿下口袋紧扣袋口,这样我们就得到一袋二氧化碳,为了区分氧气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视频。
氧气支持燃烧,而我们呼吸需氧气,运动后血液含氧量少,所以需要加强呼吸而得到充分的氧气。
学生在做试验时教师出示了注意事项,加强安全教育。
在学生明白本科重、难点后。
教师又结合实际例举了运动员的肺活量,补充说明人体只有加强体育锻炼才能提高肺活量。
对学生进行了锻炼身体的教育。
本课赵老师教法上紧扣现实感知经验,启发和教育学生。
使课上较为生动活泼,学生思维被老师牵引着步步深入。
但我的疑惑是一、学生在做第一个实验时教室小而学生多,学生在教师口令中不能一致去完成动作,而密集会造成学生不必要的伤害。
二、呼吸塑料袋十次后袋中空气是否就是二氧化碳,剩余的氮气哪去了?视频只能说明氧气支持燃烧。
不能证明剩下的气体是什么。
我认为还要认真研究一下。
科学教研活动听课笔记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XX小学科学实验室三、活动主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讨四、活动内容:1. 听课环节2. 评课环节3. 专题讲座五、听课笔记一、听课环节1. 课题:《植物的根》2. 教师姓名:张老师3. 课堂基本情况:本节课主要围绕“植物的根”这一主题展开,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根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土壤的关系。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4. 课堂亮点:(1)教学设计合理,环节紧凑。
张老师从导入、新课讲解、实验操作、总结归纳等环节,层层递进,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知识点。
(2)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张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实验操作规范。
在实验环节,张老师亲自示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正确操作。
5. 课堂不足:(1)课堂时间分配不均。
部分环节讲解时间过长,导致其他环节时间不足。
(2)课堂评价方式单一。
主要采用口头评价,缺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二、评课环节1. 评课教师姓名:李老师2. 评课内容:李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全面评价,认为张老师的教学设计合理,课堂氛围良好,但同时也指出了课堂时间分配不均、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
三、专题讲座1. 专题讲座主题: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讨2. 讲座内容:(1)教学目标明确。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4)加强实验操作。
实验是科学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5)多样化评价方式。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高课堂效果。
四、个人反思1. 本节课的优点:(1)教学设计合理,环节紧凑。
(2)注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学生正确操作。
小学科学课听课记录
小学科学课听课记录科目:小学科学课时间:20XX年XX月XX日教师:XXX老师班级:XX班课堂记录:1. 教师介绍了今天课程的主题是“生态系统”,并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生态系统?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联想到自然环境中的各种生物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教师向学生介绍了生态系统的定义: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自然单位。
4. 教师提出了几个生态系统的例子,例如森林、河流和湖泊等,并解释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在这些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5. 教师展示了一段视频,介绍了食物链的概念和原理。
学生们通过观察视频中的生物间的捕食关系,理解了食物链的概念。
6.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以生态系统中的一个角色为主题,创作一幅图画来展示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7. 学生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展示了他们对生态系统理解的深度和创造力。
8.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作品并简要解释了其中的关系。
9. 教师总结了今天的课程内容,强调了生态系统对于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课堂反思:1. 教师在课程中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教师通过小组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
3. 教师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原理讲解的比较生动易懂,学生们对课程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
4. 教师在课堂结束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了简要的点评,激励了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关注和思考。
以上是今天小学科学课的课堂记录和反思,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科学听课记录
五年级科学听课记录
课程名称:五年级科学
授课教师:XXX
听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听课地点:XXX教室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基础的自然科学概念,如生物链、生态平衡等。
能力目标:能够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分析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认识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教学内容和方法
内容:生态系统、生物链、生态平衡的讲解与实验。
方法: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实验操作。
3.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展示生态环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构成。
讲授新课:详细讲解生态系统和生物链的概念,解释生态平衡的意义。
巩固练习:小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态平衡被打破的后果。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4. 教学效果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知道生物链和生态平衡的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实验环节中,学生操作基本规范,观察仔细。
5. 改进意见
部分学生在讨论环节较为沉默,建议教师加强引导,鼓励学生发言。
实验环节时间较短,部分学生未能完成实验,建议教师根据学生进度调整实验时间。
小班听课记录科学3篇
小班听课记录科学3篇这是小班听课记录科学3篇,是优秀的幼儿园观察记录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小班听课记录科学第1篇小班科学活动『响瓶摇摇』听课记录及评课一、摇一摇,听一听,初步感受不同物体在瓶内发出的撞击声教师:桌子有什么?请你们摇一摇它们,会听到什么?请每个小朋友哪一个瓶子,轻轻地在耳边摇一摇,听一听.教师:这三个瓶子摇起来,声音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二、观察记录板,根据声音猜想、验证瓶中物品.1、观察了解瓶中物品.教师:瓶子摇起来声音不一样,是因为里面放的东西不一样.2、听辨声音,猜想自己瓶子所放物品.教师:猜猜看,里面可能放了什么?教师:请你们摇一摇,听一听.3、验证猜想,按声音归类.教师:你的瓶子摇起来声音怎么样?大家来听一听.教师:谁的瓶子摇起来声音跟他一样呢?教师:里面是什么呀?教师:这些瓶子应该送到哪里?请小朋友一边送一边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里面放的是什么(教师示范,幼儿学习边说边送).4、再次听辨,将瓶子按声音分类.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里面可能放的是什么?教师:请小朋友将这些瓶子送到前面来,一边送,一边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里面放的是三、幼儿尝试自制响瓶教师:这里有一些空瓶子和什么呀?〔幼儿识别〕教师: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选一样东西放进去,盖紧瓶盖,摇一摇,听一听,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请其他小朋友猜猜看.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里面可能放的是什么?教师:请小朋友将这些瓶子送到前面来,一边送,一边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里面放的是幼儿拿起瓶子摇起来,有的放在耳边听,有的没有放在耳边听.摇得很用力.浩博:我的好似是纸团.牛牛:积木.幼儿没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有的幼儿瓶子摇起来跟在上面的幼儿声音不一样,也上去了.有幼儿的瓶子摇起来没有声音,后来发现是回形针卡在瓶口.问题:混乱:瓶子乱响成一片,听觉游戏,主要靠安静地听,幼儿在听的时候,包括老师请幼儿上去的时候都有点儿混乱,很多声音和有用的信息被掩盖了.匆忙:幼儿忙着摇瓶子玩,没有注意到要听,也没有来得及听和说,老师已经替他们说完了.材料准备方面:回形针容易卡在瓶口.纸团声音比拟闷,也不容易描述闷这种声音.桌子摆放有点儿冷.摆了三张桌子,每张隔得比拟远,每张桌子边做四个幼儿.老师在说各种不同声音的时候,也没有准确描述出来.建议:1、可请幼儿围坐在桌子旁边,便于交流,也便于老师及时听到的话语、看到幼儿的动作.2、响瓶里放回形针,显然不是很适宜,可放些声音听起来更容易识别的,又不容易卡在瓶口的材料.3、老师的节奏要慢下来,要听幼儿说,鼓励幼儿去说,而不是自己包办.小班听课记录科学第2篇幼儿园小班科学『白盐和白糖』听课记录授课教师:王小妹时间:2021年11月19日星期三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通过两位老师品尝白糖和白盐水装出表情让幼儿猜想杯子里面装的是什么水〕1、师:今天小小班来了两位客人老师,我们请客人老师喝水吧.(师扮演)2、师:咦,杯子里的水到底放了什么呢?为什么她们的表情都不一样呢?3、师根据幼儿经验引导大胆猜想杯子里装的是什么水?二、引导幼儿观察糖和盐.(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1、出示白糖和白盐.师:这是我们已经认识过的宝贝,你们还记得吗?让幼儿说说白糖和白盐的特点(师小结)2、观察白糖和白盐.师:如果老师把这两件宝贝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奇怪的现象呢?(1)师将糖和盐分别倒在水里,用筷子轻轻搅拌,待糖和盐溶化后.问:糖和盐到那里去了?(2)幼儿观察并说一说.(3)师小结:这两件宝贝都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溶解于水.三、幼儿操作实验.〔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善于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师:你们想不想也自己动手玩一玩呢?(1)幼儿操作,师巡视引导〔先让幼儿进行白糖实验,再进行白盐实验〕(2)幼儿品尝,并说一说品尝的味道四、比拟糖和盐.〔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糖和盐什么地方是一样的?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小结:糖和盐都是白颜色的,一颗一颗亮晶晶的它们都能溶化到水里,它们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糖和盐的味道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点评:老师的导入很精彩,并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白盐、白糖的区别,再进行操作,幼儿注意力很集中,教师如果能再客人老师的杯子上用红色、蓝色区分杯子,那幼儿会很清楚的看出谁什么回事.小班听课记录科学第3篇小班科学活动『响瓶摇摇』听课记录及评课一、摇一摇,听一听,初步感受不同物体在瓶内发出的撞击声教师:桌子有什么?请你们摇一摇它们,会听到什么?请每个小朋友哪一个瓶子,轻轻地在耳边摇一摇,听一听.教师:这三个瓶子摇起来,声音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二、观察记录板,根据声音猜想、验证瓶中物品.1、观察了解瓶中物品.教师:瓶子摇起来声音不一样,是因为里面放的东西不一样.2、听辨声音,猜想自己瓶子所放物品.教师:猜猜看,里面可能放了什么?教师:请你们摇一摇,听一听.3、验证猜想,按声音归类.教师:你的瓶子摇起来声音怎么样?大家来听一听.教师:谁的瓶子摇起来声音跟他一样呢?教师:里面是什么呀?教师:这些瓶子应该送到哪里?请小朋友一边送一边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里面放的是什么(教师示范,幼儿学习边说边送).4、再次听辨,将瓶子按声音分类.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里面可能放的是什么?教师:请小朋友将这些瓶子送到前面来,一边送,一边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里面放的是三、幼儿尝试自制响瓶教师:这里有一些空瓶子和什么呀?〔幼儿识别〕教师: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瓶子,选一样东西放进去,盖紧瓶盖,摇一摇,听一听,会发出什么声音呢?请其他小朋友猜猜看.教师:你听到了什么声音?里面可能放的是什么?教师:请小朋友将这些瓶子送到前面来,一边送,一边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里面放的是幼儿拿起瓶子摇起来,有的放在耳边听,有的没有放在耳边听.摇得很用力.浩博:我的好似是纸团.牛牛:积木.幼儿没说,我的瓶子摇起来声音有的幼儿瓶子摇起来跟在上面的幼儿声音不一样,也上去了.有幼儿的瓶子摇起来没有声音,后来发现是回形针卡在瓶口.问题:混乱:瓶子乱响成一片,听觉游戏,主要靠安静地听,幼儿在听的时候,包括老师请幼儿上去的时候都有点儿混乱,很多声音和有用的信息被掩盖了.匆忙:幼儿忙着摇瓶子玩,没有注意到要听,也没有来得及听和说,老师已经替他们说完了.材料准备方面:回形针容易卡在瓶口.纸团声音比拟闷,也不容易描述闷这种声音.桌子摆放有点儿冷.摆了三张桌子,每张隔得比拟远,每张桌子边做四个幼儿.老师在说各种不同声音的时候,也没有准确描述出来.建议:1、可请幼儿围坐在桌子旁边,便于交流,也便于老师及时听到的话语、看到幼儿的动作.2、响瓶里放回形针,显然不是很适宜,可放些声音听起来更容易识别的,又不容易卡在瓶口的材料.3、老师的节奏要慢下来,要听幼儿说,鼓励幼儿去说,而不是自己包办.。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听课记录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听课记录
第一课:太阳与地球
- 教师主要讲解了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关系,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是一个恒星,是地球所在的太阳系的中心。
- 太阳提供了光和热能给地球,使我们能够生存。
- 太阳的光照和温度影响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和气候。
-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使得我们能够有白天和黑夜的周期性变化。
第二课:水的存在与形态变化
- 教师讲解了水的存在形态和不同形态之间的变化。
- 水可以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 液态水有流动性,可以被装在中。
- 固态水叫做冰,它的形态比较稳定,一般在0摄氏度以下形成。
- 气态水叫做水蒸气,它的分子很活跃,可以升腾到空气中。
- 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水可以互相转化形态。
第三课:空气与呼吸
- 老师讲解了空气的组成和呼吸的过程。
- 空气是由氧气、氮气和少量其他气体组成的。
- 氧气对我们的生存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呼吸将氧气带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 呼吸的过程是,我们吸入空气,将氧气吸入肺部,然后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 过度的空气污染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注意事项
- 听课时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 课后可以进行实验、观察和练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以上是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的听课记录摘要,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听课记录
小学科学听课记录课程信息- 学校:[学校名称]- 年级:[年级]- 班级:[班级]- 日期:[日期]- 科目:科学课程内容课程目标本堂科学课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并鼓励他们对植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课程重点本堂课程的重点是介绍植物的各部分(根、茎、叶和花)、植物的功能(制造食物、吸收水分和光合作用)以及植物的种类和特征。
课堂活动- 导入:老师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导入:老师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 知识讲解:老师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知识讲解:老师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 实践探究:学生们分成小组,观察一盆植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和花,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实践探究:学生们分成小组,观察一盆植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植物的根、茎、叶和花,并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 小结:老师带领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强调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植物的意义。
小结:老师带领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强调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植物的意义。
教学反思本堂科学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们积极参与了实践探究活动,并能准确描述植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示范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的知识。
---以上是小学科学听课记录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与我联系。
谢谢!。
科学课听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3年4月10日活动地点:XX小学科学实验室参与人员:全体科学教师、教研组长、教导主任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科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我校于2023年4月10日开展了科学课听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全体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活动内容1. 观摩课展示本次活动共安排了两节观摩课,分别由我校科学教研组两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展示。
第一节课由张老师执教,课题为《光的传播》。
张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的传播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张老师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科学知识。
第二节课由李老师执教,课题为《植物的生长》。
李老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课堂上,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会了科学方法。
2. 教学研讨观摩课后,全体科学教师齐聚实验室,开展了热烈的研讨活动。
首先,两位执教教师分别对所执教的课程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
接着,教研组长对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肯定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同时也指出了需要改进的地方。
随后,全体教师针对两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大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果。
3. 教学反思在研讨活动结束后,全体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了教学反思,深入分析了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活动总结本次科学课听课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全体科学教师受益匪浅,对科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1. 教师们认识到,科学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2. 教师们意识到,科学教学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科学知识。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第一节动物的卵(四年级)1、观察动物的卵有什么特点?2、颜色不同、形状不同,都有小点点3、为什么动物妈妈都要产卵呢?4、他们都要生宝宝5、观看视频――各种动物产卵的过程。
很美丽!青蛙、蝴蝶、小鱼、小鸡(从蛋里面出来的)、鳄鱼(从蛋里出来的)6、鸡蛋也是卵的一种。
7、回忆:鸡蛋由那几个部分组成?蛋黄、蛋清、蛋白、蛋壳8、仔细探究一番――从外部到内部9、实验提示:用手电筒和放大镜仔细观察――外形、蛋壳内壁、打开的鸡蛋10、老师演示照鸡蛋的方法,照蛋壳的方法。
11、材料员领取实验器材12、请大家讲观察工具放在桌上,一起整理记录表,咱们要交流成果了。
(没有展示台?)13、最外面是蛋壳,蛋壳里面有一层膜,系带、在内面有蛋白(蛋清),蛋白的内层有蛋黄,气室在鸡蛋的大头部位,蛋壳表面有许多小孔,熟鸡蛋的中间部位颜色深一点。
(我发现有的孩子的放大镜使用方法不对),生鸡蛋蛋黄周围有像棉花一样的东西14、我只顾贴上鸡蛋的结构,忘记了贴上部位的名称,请同学们帮忙贴上去。
(第三次掌声了。
)15、发放补充资料16、你按照从外部到内部的顺序汇报你的'观察结果吗?17、蛋壳那么薄,能起什么保护作用呢?用手捏一下。
18、膜防止细菌侵入,气室内有空气,给小鸡呼吸,鸡蛋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气孔,蛋白为坯胎的发育提供了养料与水分,蛋黄为坯胎提供营养,系带起稳定作用。
19、为什么鸡蛋没有一个变成小鸡呢?20、要有适当的温度,受精卵才可能变成小鸡。
21、鸡蛋的形成――小鸡的形成视频22、谈感受:好不容易来到世上的小鸡,鸡妈妈真辛苦!23、每个新生命的到来都不容易,要爱惜生命,爱惜自己。
艰辛、奇妙(第四次掌声)24、鱼、鸭子、虾子、螃蟹25、科学概念――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第二节课(六年级)《减少丢弃,重新使用》1、主题:减少丢弃,重新使用2、要求:积极思考,举手发言,有小礼物3、看图片有什么想说的。
科学教研活动听课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1年10月26日开展了科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区教研员担任评委,我校全体科学教师参加。
二、活动内容本次教研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听课本次教研活动共听课两节,分别由我校两位科学教师授课。
2. 说课评课课后,两位授课教师分别进行了说课,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
随后,区教研员和听课教师进行了评课,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进行了点评,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3. 专题讲座区教研员针对科学课堂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把握教学方向,提高教学质量。
三、听课记录(一)第一节课:五年级《地球的形状》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树立环保意识。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播放地球卫星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地球的形状,并总结出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3)巩固: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球的形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教学亮点(1)教学设计合理,注重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方法多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掌握了地球的形状。
(二)第二节课:六年级《植物的呼吸作用》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知道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区别。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
2.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进行呼吸的。
(2)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并总结出呼吸作用的原理。
小学科学听课记录及评议
小学科学听课记录及评议一、听课记录本次听课的科目是小学科学课程,以下是对课堂的详细记录:1. 时间:[填写具体的时间]2. 主题:[填写课堂的主题或内容]3. 教师:[填写授课的教师姓名]4. 学生:[填写参与听课的学生人数]5. 教学方法:[填写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实验等]6. 互动形式:[填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如提问、小组讨论等]7. 教学资源:[填写使用的教学资源,如课件、实物、实验器材等]8. 教学内容:[填写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重点]二、评议对于本次听课,我对以下方面给予评议:1. 教师教学技巧:[填写教师的教学技巧,如讲解清晰、实例讲解生动等]2. 教学互动:[填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如提问回答积极、学生参与度高等]3. 教学资源利用:[填写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情况]4. 学生研究效果:[填写学生在本节课中的研究效果,如理解深刻、兴趣浓厚等]5. 评价总结:[填写对本次听课的总体评价和建议]三、建议根据本次听课及评议情况,我对未来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 提高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授课水平,注重讲解的逻辑清晰性和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2.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积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如课件、实物和实验器材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5. 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成果。
四、总结通过对本次小学科学课堂的听课记录和评议,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互动形式。
然而,还有一些方面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
本次听课也给我提供了一些启示和思考,对于未来的教学和评价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以上是对小学科学听课记录及评议的文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
小学五年级科学我们的小船听课记录
三、全班交流
1.组内论证。设计图的合理改进设计。学生根据观摩的收获以及其他组同学提出的建议,改进本组设计,在记录单上修改设计图。
4.教师谈话。小工程师们,你们太厉害了都有自己的设计与思考。
四、动手制作
1.小组合作进行制作。2.交流展示。
五、全课小结
小工程师们,你们太厉害了,动手能力很强。
小工程师们,你们太厉害了,动手能力很强。
激发学生兴趣。
加强小组合作探究。
学生在明确造船的要求和材料后,充分调动已有的认知和技能进行方案设计。
让学生充分地去动手操作。
评价与建议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船的历史、造船的材料、船的结构特点、船的载重量、船的动力系统等有了较充分地了解,同时在探究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动手造船经验,这些都可视作技术工程的支持性课程。有了这些课程作支撑.学生又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技能基础,再来开展设计、制作、测试我们的小船活动,就会有比较好的基础。
小学五年级科学我们的小船听课记录
日期
6.10
班级
五(2)
听课举办单位/地点
本校/五(2)班
执教者
张毅x
学科
科学
教学内容
我们的小船
教学过程记录
点评
一、导入谈话
1.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船?
生1:木船、钢船、水泥船等。
生2:我还见过:驱逐舰,巡洋舰,护卫舰,邮轮等。
2.师:你们研究过船吗?了解它们特点吗?学生进行交流。
3.揭示课题我们想要造一艘自己的小船,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板书课题我们的小船)
二、进行制作
1.出示图片。出示船的图片,让学生展开讨论: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们要先做好设计,首先要考虑哪些因素呢(生交流)。
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听课记录
冀人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听课记录科学听课记录:1. 第一节课主题:星星与卫星内容概述:老师首先介绍了星星和卫星的定义和特点。
星星是太阳系以外的恒星,卫星则是绕行行星或恒星的天体。
老师还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些常见的星座和它们代表的故事。
接着,老师讲解了卫星的种类,如人造卫星和自然卫星,以及它们的用途。
2. 第二节课主题:太阳系的组成与行星运动内容概述: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太阳系的组成,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带和彗星等。
然后,老师讲解了行星的运动规律,即行星绕太阳公转,自转产生白昼和黑夜。
老师还通过模型向同学们展示了行星间的相对运动和行星轨迹的形状。
3. 第三节课主题:水的性质与变化内容概述: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老师还讲解了水的特性,如透明、无色和可溶解等。
接着,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水的物态变化实验,包括水的沸腾和凝固。
最后,老师提到了水的重要性,强调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4. 第四节课主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内容概述: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环境对生物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老师通过实例向同学们展示了生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接着,老师引导同学们讨论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5. 第五节课主题:灰尘与过滤内容概述:老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灰尘的由来和成分。
然后,老师讲解了过滤的原理和方法。
老师通过实验向同学们展示了过滤的过程,如用滤纸将水中的杂质过滤掉。
老师还提醒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环境的清洁,避免灰尘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以上是我对六年级上册科学课的听课记录,希望对你有帮助。
(完整版)八年级科学听课记录
(完整版)八年级科学听课记录八年级科学听课记录1. 第一堂课:物质的密度背景介绍本节课主要讲解物质的密度概念以及如何计算物质的密度。
内容概要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接着,他以多个实例来说明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例如铁、铝和木材的密度。
然后,老师详细讲解了如何计算物质的密度。
他给出了计算密度的公式:密度 = 质量 / 体积。
他强调了质量和体积的单位要一致,否则计算结果会有偏差。
最后,老师分发了一份实验报告表格,要求我们按照他的指导做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计算它们的密度。
实验过程中,老师耐心地解答我们的问题,并指导我们正确操作测量仪器。
个人感悟通过这堂课,我对物质的密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意识到密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特性,通过计算密度,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物质,并推断它们的性质。
我在实验中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如何正确读取仪器的刻度、如何准确测量体积等。
但是老师的耐心指导让我很快掌握了这些技巧。
我觉得通过实际操作,我对密度的计算方法更加熟悉了,也对科学实验有了更深的认识。
2. 第二堂课:热与温度背景介绍本节课主要讲解热与温度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
内容概要老师首先向我们解释了温度和热的区别。
他告诉我们,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的快慢程度的度量,而热是能量的传递方式。
他通过比喻和实例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接着,老师讲解了温度的量纲和常用的温度计单位。
他介绍了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公式,并给出了一些常见温度的示例。
最后,老师通过实验演示了热传导和热膨胀的现象。
他用金属棒浸入热水中,我们观察到金属棒的一端迅速变热,证明了热的传导性质。
然后,他展示了通过加热使物体膨胀的实验现象,并解释了热膨胀的原理。
个人感悟这节课让我对热和温度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理解了温度是一个衡量物体热量大小的标准,而热是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方式。
实验部分让我对热传导和热膨胀有了直观的感受。
我觉得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热与温度的关系,也对热的传导和热膨胀的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科学课听课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进一步提升科学课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于2023年4月10日开展了科学课听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区教研员及我校科学教师共同参与,旨在通过听课、评课、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3年4月10日(星期一)上午9:00-11:30地点:我校科学实验室三、活动流程1. 听课环节:首先,由我校科学教师李老师执教《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课。
李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评课环节:听课结束后,区教研员及我校教师对李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点评。
大家肯定了李老师的教学优点,如:教学设计合理、教学方法灵活、课堂气氛活跃等。
3. 研讨环节:在研讨环节中,区教研员针对李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改进建议,并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a. 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研员指出,在教授科学课程时,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也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既要保证知识的深度,也要注重知识的广度。
b.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教研员强调,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观察、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c. 课堂评价的多样化:教研员提出,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 总结与反思:最后,我校校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教师提出了以下要求:a. 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b. 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教学质量;c. 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四、活动成果通过本次科学课听课教研活动,我校教师对科学课程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主要成果:1. 教师们对科学课程的教学有了更明确的方向;2. 教师们掌握了更多的教学方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3. 教师们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科学听课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活动地点:XX中学科学实验室参与人员:XX中学科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主持人:张老师活动主题:提升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科学教研组于2023年4月15日开展了科学听课教研活动。
二、活动流程1. 听课环节本次活动首先由李老师执教《光的折射》一课。
李老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李老师通过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光的折射原理。
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2. 评课环节听课后,全体教师集中进行评课。
首先,李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
接着,其他教师依次对李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
张老师:李老师的课堂设计新颖,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实验环节,李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
王老师:李老师的课堂氛围很好,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讨论。
但在个别环节,如课堂小结部分,可以更加精炼,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刘老师:李老师的教态自然,语言表达清晰,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
但在课堂管理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确保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3. 研讨环节针对本次听课活动,全体教师围绕以下主题进行了研讨:(1)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2)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3)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们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张老师: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王老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要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还要让他们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
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科学课听课及评课记录第一节:动物的卵(四年级)在本节课中,学生们观察了动物的卵并记录了它们的特点。
他们还观看了视频,了解了各种动物产卵的过程。
老师演示了照鸡蛋的方法和照蛋壳的方法。
学生们用手电筒和放大镜仔细观察了鸡蛋的外形、蛋壳内壁和打开的鸡蛋。
他们还研究了鸡蛋的结构和功能。
最后,学生们看了鸡蛋的形成视频,谈论了生命的可贵和保护生命的重要性。
第二节:减少丢弃,重新使用(六年级)在本节课中,学生们研究了如何减少生活中的垃圾,以及如何延长物品的使用寿命。
老师通过图片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生们还了解了减少纸袋、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的使用,并研究了如何减少包装礼盒。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更加了解了环保的重要性,也掌握了一些实用的环保技巧。
7.高锰酸钾溶解实验说明为了让大家了解观察结果,需要配一份《高锰酸钾实验报告》。
报告可以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表达:1.高锰酸钾的外观是什么样子的?2.将高锰酸钾颗粒轻轻放入水中,观察颗粒和水的变化。
3.搅拌一下,观察颗粒和水的变化。
4.轻轻搅拌,观察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5.观察整杯液体,还能看到高锰酸钾颗粒吗?描述水的状态。
请将你们的发现写在下面的方框中,建议使用图文并茂或表格。
记录单上要求看到每个组员的笔迹,不同意见也需要记录下来。
20分钟后开始交流。
8.慢慢观察,我只能做一位实验员应该做的事情。
9.颗粒越来越小,水的颜色越来越深,最后消失,看不见,水的颜色一样了——这是溶解。
10.我的思考:在聆听“同行”的交流介绍后,我对今天的观察研究有了新的思考。
例如,像面粉、沙、能否溶解在水中?如何判断?有没有办法将消失在水中的食盐“变”出来?如何实现新的突破?教学评点:优点:1.三位老师的课非常棒!实验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方式多样化”的理念。
实验、白板和黑板的结合突出了实验教学,符合“动手动脑”、“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科学听课记录及评析
科学听课记录及评析一、听课记录。
# (一)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李老师。
授课年级:三年级。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李老师一上课就拿出两盆植物,一盆长得绿油油、枝繁叶茂,另一盆则有点枯黄、没什么精神。
然后问同学们:“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两盆植物,有什么不一样呀?”同学们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颜色不一样,有的说叶子多少不一样。
李老师接着问:“那你们猜猜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时候就有同学小声说是不是因为浇水不一样,还有同学说是因为阳光。
李老师笑着说:“今天呀,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植物的生长和阳光到底有什么关系。
”2. 知识讲解(10分钟)李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简单的太阳,然后在旁边画了一株植物。
开始讲解植物生长需要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理。
老师说:“同学们,植物就像一个小工厂,阳光就像小工厂的动力源。
没有阳光这个动力源啊,植物这个小工厂就没办法生产出它生长所需要的东西啦。
植物通过叶子里的叶绿素吸收阳光,然后把二氧化碳和水变成自己的食物,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在讲解的过程中,李老师还时不时地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比如把叶绿素比作小厨师,在阳光的厨房里制作食物。
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眼睛紧紧盯着黑板上的图画。
3. 实验演示(15分钟)李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实验器材,有三个透明的塑料盒子,三株差不多大小的豆芽苗,还有黑色的卡纸。
李老师把三株豆芽苗分别放在三个盒子里,第一个盒子侧面开了个大口子,第二个盒子侧面开了个小口子,第三个盒子完全用黑卡纸遮住,没有任何光线进入。
李老师一边操作一边说:“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来做个小实验,看看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豆芽苗会有什么变化。
这第一个盒子里的豆芽苗可以晒到很多阳光,第二个盒子里的豆芽苗只能晒到一点阳光,第三个盒子里的豆芽苗完全晒不到阳光。
”老师把三个盒子放在教室的窗台边,然后对同学们说:“接下来的几天,我们每天都来观察一下这些豆芽苗的生长情况哦。
”4. 小组讨论(10分钟)老师布置了一个讨论话题:“根据我们刚刚学的知识和这个实验,你们觉得这三株豆芽苗在几天后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呢?”同学们分成小组开始讨论,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听课记录
任课教师:邓勇学科:科学班级:四(1)课次:骨骼、关节和肌肉
时间:20xx年11月17日星期二第2节地点:多媒体室
问题导入:说说我们身体里面有哪些器官?揭题,板书课题:骨骼、关节和肌肉
让学生自己找身体上的骨骼、关节、肌肉,并用手指指出具体的位置。
师出示骨骼模型,学生看骨骼模型,说骨骼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看展示资料,总结。
PPT出示: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完成运动。
又提出问题:骨骼能运动吗?还需要什么?有哪些组织与它协调工作?
让学生体验上肢运动,PPT出示了解体验观察的内容和方法。
学生进行活动体验,交流体验和观察的结果。
记录上肢运动的变化,教师为模特,贴着黑板做动作,让一学生在黑板上依次画轮廓,以轮廓图为观察对象,记录骨骼、关节和肌肉三者是怎样运动的,它们有什么变化?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进行进行对比,看哪些描述不够准确,应该怎么说?
教师布置:让学生体验下蹲,踢腿,并对活动进行描述。
看课本69页图片,说图片中的机械材料与人身体在作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教师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
科学教研记录
主持人:李志明时间:20xx年11月17日第2—3节课。
主讲人:邓勇、李志明参加教师:全体科学教师
一、听课:听邓勇老师所上的一节四年级的科学公开课《骨骼、关节和肌肉》。
二、由邓勇老师进行说课。
1、教材内容分析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4、学生学情分析
5、教学过程设计及其意图。
三、评课、议课:
郑显东:邓勇老师的这堂课教学突出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准确,紧扣目标施教,突出了重点,也突破了难点,让学生充分地对知识进行了理解和掌握。
黄永刚:教师课前准备充分,钻研了教材,把握住了重点,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课件、教具准备较为丰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唐建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做得比较好,教师教学中适时点拨,引导,总结,学生运用方法进行学习,教学效果好。
李志明:教学中让学生围绕问题先亲身体验感受,充分激发了学生的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注重了对学生体验观察结果记录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
但应安排学生做一些课前准备,如可收集相关图片、模型、资料等。
四、李志明作专题讲座:
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如何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1、以探究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
2、探究过程中要明确师生间的分工与合作;
2、合理安排教材,有选择地开展探究活动;4让学生充分活动,体验科学探究;
5、探究后组织学生研讨,充分倾听学生;6引导学生把探究活动向课外延伸;
7、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探究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