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优化语文课堂提问“六性”论文
![优化语文课堂提问“六性”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b5f74e0172ded630b1cb6a1.png)
优化语文课堂提问的“六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达成自己知识的建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好的提问,能使全班学生都处于思考问题、参与讨论的积极状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何设计好课堂提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有位教育家说过:“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
”教师上课时都应该有一个个纵向的时间意义上的“问点”,只有课文空间上的问点和学生思维时间上的问点“时空交叉”时,才真正说得上是问点的优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思维活动,关键是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提问。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感悟到可从以下“六性”来优化课堂提问。
一、精心设计,优化目的性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内容和形式,问题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所提的问题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如第十一册《小抄写员》一课中,赞扬了叙利奥小小年纪懂得关心体贴父母,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的美德。
根据这一中心,设计问题为:“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工作的,他为什么要偷偷地做,当他被爸爸误解后,又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是什么力量使他坚持工作的?”这是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内容而设计的提问,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其作用是扣住教材主要内容,明确学习重点,让学生学习时直奔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循循善诱,优化启发性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
为此,千万要避免那种不分巨细,处处皆问的做法;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运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针对不同的课题不同的内容循循善诱,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在提问中创新。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一般都是按事件的发生发展、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例如小学语文第八册《鱼游到了纸上》一课,根据“画鱼”这一事件的发展顺序可设计以下提问:课文讲了几次鱼游到了纸上?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聋哑青年的所作所为给你什么启发?再如第七册《科利亚的木匣》一课同样采用这种方法设计:科利亚怎样埋木匣?怎样挖木匣?从埋木匣和挖木匣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学生既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作者的写作目的,从而自己也受到了启发。
语文课堂中提问艺术[论文]
![语文课堂中提问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d851acc5fbfc77da269b172.png)
浅谈语文课堂中提问的艺术如何优化课堂提问,增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呢?就语文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拙见。
一、把握最佳时机提问要使提问收到最佳效果,就必须把握最佳时机。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提问的时机,从教学内容的角度来说,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从教学的进程来说,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要及时提问,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提问,以便及时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麻痹,倦怠心理时,也应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
这些时候,就是提问的最佳时机,绝不能错过。
例如我在讲授鲁迅小说《药》一文时,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语文内容后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⑴刑场一节的环境描写,揭示了哪一个时代的特征?⑵夏瑜的“血”没有治好华小栓的病,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⑶小说明写华家,暗写夏家,构成小说明暗两条线索,最后在坟场交汇,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⑷文章的主题该如何归纳?⑸有人认为小说中写的最多的人就是主人公。
《药》这篇小说华老栓写的最多,他是否就是主人公。
你同意吗?为什么?⑹《药》的坟场一节中,写到华大妈看到的夏瑜的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块的黄土,煞是难看。
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圆的坟顶。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自称:“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
”那么,“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它真正的含义是什么?这样的提问,环环相扣,适时地出现在教学的过程中,很便于师生互动讨论,既激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又让学生抓住了重点,课堂气氛积极热烈。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回答,可以使学生对《药》的内容、结构、主题,形成全面深刻的理解。
二、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问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把思维分为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类型。
传统教学以获取知识为主要目的,因而注重求同思维。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8eb7093c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5.png)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论文•相关推荐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索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既能全面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还能进一步深化教师与学生间的对话,共同发现并探索问题。
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对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能具有重要价值。
下面结合人教版语文教材实际,探索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思路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提出,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关注过程和方法、技能和知识、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处在重要环节,有效性对教学活动效能来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是有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路径,因此,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效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下面结合小学人教版语文课文,来谈下课堂中如何开展有效提问。
一、课堂提问要抓住教材核心,善于突破难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关键是提问要精,能抓住教材的核心,善于突破难点。
重点、难点是教材的主干部分,是学生把握文章的核心,帮助学生明确课文思想情感。
比如,教学人教版教材中的课文《一面》时,因为该课文的篇幅长,内容对也多,既让学生能掌握基础性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去掌握文章的思想内涵,这对学生来讲存在一定难度。
语文教师需要在研究课文内容之后,从文章讲述的重点出发,去引导学生感悟文章内核,引导学生去分析“一面”留给人的印象如何?“一面”对我的影响如何?教师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真正明白“一面”给大家的印象是极为深刻的,是激励学生个人要不断进步。
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辐射到整篇文章,指导学生对该《一面》有所感悟,提升学生对课文的领悟能力。
可见,课堂提问需要抓住教材核心,便于寻找好突破点,为课堂有效提问打下基础。
二、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课堂提问,需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是课堂提问的方向。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班级内的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教师应该将班级内语文学习处在中游的学生作为提问的`立足点,然后辐射全部学生。
语文课堂中提问技巧论文
![语文课堂中提问技巧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5b4647f7ec4afe04a1dfae.png)
语文课堂中提问技巧摘要:语文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出色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获得知识智慧,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有价值的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刻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他们提出新的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认知能力,促进阅读技巧的发展,反之,也会造成不良的效果。
正确的提问,应该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要研究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性质、形成和涉及到的范围和相互间的关系,努力去把握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减少提问的盲目性。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技巧语文课堂教学是评价一位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一链——课堂提问,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进行双向的交流。
课堂提问关键在于“问什么”、“怎样问”。
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内容要精选,角度要新颖,能使学生自我读书中获取知识,炼就能力,学会学习。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课堂提问要注意层次知识有难易之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层次地提问,使学生加快理解,巩固深化。
有层次地提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注意外延拓展,提问趋于生活化。
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要熟悉教材,要将教材内容与生活挂钩。
贴近生活提问,会让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如在教学《信用卡》一文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见过信用卡吗?它是什么样的?你们用过信用卡吗?又是怎样使用的呢?”一连串的问题让学生从课文中跳了出来,学生通过回忆或倾听回答,可以产生对信用卡的初步认识。
这一“跳跃”比单纯的概念解释更能抓住孩子的心,从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要重视“题眼”点拨,提问进一步深入。
教学中,有时学生回答问题后,认为已找到正确答案,思维活动会渐渐平静下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8b7ad1310a6f524ccbf856c.png)
初探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摘要:课堂教学提问具有激发学生思维、调控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表现能力、增进师生交流、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等多种教学功能。
因此,课堂提问要讲求艺术性,只有艺术化的课堂提问,才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使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高峰。
本文就简要谈谈笔者自己对于小学语文的课堂提问艺术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艺术提高俗话说:“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学习,无疑是带着问题而来,带着问题而去的活动。
文学家巴尔扎克认为“?”无疑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科学家爱因斯坦则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穷追问题罢了。
他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技能上的实验而已。
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进步。
”因此,教学生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我们教学中到底有哪些提问的方法?一、铺垫提问法在讲授一堂新课之前或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完成一些铺垫性的准备题或在主要问题下设计几个铺垫性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减少难度。
如第八册课文《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课前先布置学生上网,了解信息高速路是怎么回事?了解它有什么好处?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做了这些准备后,再来上课,学习就很轻松,甚至还会在课上教练许多书上学不到的东西,丰富学生的知识。
再如第七册《珍贵的教科书》,为了解决课文的难点问题:教科书为什么珍贵?可设计这样的铺垫性问题:为什么作者在写“护书”部分之前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当时学习条件的艰苦?为什么要详细写教科书的来之不易和大家争先恐后去取书?这些情节与“珍贵”有什么联系?这样一来,学生思考的角度更广更具体了,降低了问题的难度。
二、对比提问法对比式提问,是指将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而设定的提问,旨在使学生认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ba723c10661ed9ad51f39a.png)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探析摘要:新课改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的教学理念,其中最显著的是“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组织学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其中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提问就是一门艺术,并且是讲究技巧的,如何让学生在问中思考,提高教学质量,是本文主要论述的内容。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方法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了。
因此不少的语文教师,开始研究提问的方法,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提问艺术在不断的发展。
传统的教师的问,学生的答,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智力水平的开发。
一、语文课堂提问是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提问,是教师将问题出示给学生,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由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回答。
同时提问具有双向性,学生根据学习的内容,开动脑筋提出问题,或者对教师的讲述提出质疑,发表独特的见解。
在问题的提出与解答过程中,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与生之间互问互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能使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思想的集中度进行有效的控制。
打破学生“思维缺席”现象,师生在人格平等的场景中,通过有效的提问,可以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清晰地呈现给学生。
在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中,能够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开放性文科与理科不同,语文学科的问题尤其明显,语文学科与数理化学科提出的问题完全不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问题的提出,不急于给学生定论,采取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的办法,让学生之间就某些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
在反复的训练中,让学生自我设疑,学会解疑释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生活与学习中必须具备的求异思维。
学生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能力,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我在给学生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窗》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与自读能力,我让学生对小说的故事情节进行复述并对文章进行质疑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反思能力。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183c292f60ddccda38a056.png)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教学艺术,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适时恰当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都充满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问;作用与要求;技巧与类型;方式与方法一、认清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与要求(一)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林华民说:一次普通的课堂提问,可能会影响一位学生的学习态度。
读着这一句话,深有感触。
是的,上课时提问学生,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死海不死》时就可以问:怎样才能使死海不死呢?让学生各抒已见、进行多方面探讨。
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的理解。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要求“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阅读、思考、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
那么,怎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提问呢?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课堂提问要有新意,具有趣味性。
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推动他们去钻研课文。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激发兴趣是提问的第一要素!2.课堂提问要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思维,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把握主要事件和人物及主题思想。
二、掌握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与类型(一)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1.要注意提问的态度。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
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
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可指责和嘲笑,而要加以引导和启发。
2.提问次数要适度。
提问并非多多益善,提问的次数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要掌握一个度。
过多,学生易紧张而来不及思考;过少,则缺乏必要的启发,学生听课容易懈怠。
3.要有一定的梯度。
对于某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不可能迎刃而解,这就要增加思考的阶梯。
其方法是无梯时架梯,有梯时增加阶梯的密度。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8a0321e2bd960590c67777.png)
浅议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摘要】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
提问是发动,是启迪,是交流,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提问在语文课堂上至关重要,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尤其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提问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课堂提问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我们知道,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动脑思索才能有所得,这样的课堂也才是成功的、高效的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地提问,艺术地提问,会使课堂生动活跃起来,从而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作为老师不仅要营造提问的氛围,精心设计提问,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
一、遵循提问的有效性和艺术性的原则“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然而期望学生短时间内对教材产生兴趣,让他们自觉得到美的享受和知识上的教益是不切实际的。
他们常常不知道作品好在何处,应该从中学习或借鉴什么。
即使偶尔有些美的体验与感悟,也往往是凭直觉,处于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从认识上来说,远远没有达到自觉的程度,这就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与点拨。
从教师方面看,能有效引领学生直切文章主旨,径奔知能关要,真正让学生在心灵上触动,在知识上领悟,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提高的倒不是什么滔滔不绝的讲解,而是一些精当的,具有启发性、控索性的提问及答问后的讨论、点拨。
实践证明,切合学生实际、引人深思的课堂提问,有助于点燃学生思想火花,掀起感情波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提问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
如果提问肤浅,模糊不清,方法不当,就不如不问。
因此,我们应该遵循提问的有效性和艺术性的原则。
二、提问要科学,范围要广,逐层深入提问要科学,范围要广,逐层深入。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课题论文1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课题论文1](https://img.taocdn.com/s3/m/7af3ec4627284b73f3425010.png)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XXXX XXX“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教师设疑提问,学生质疑问难,是引导学生展开学习的重要手段。
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引导学生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怎样进行提问,尤其是在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启发式提问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我谈谈在教学中的肤浅认识:一、课堂提问的误区课堂提问在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好的提问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链接,使学生的学充满快乐,提高效率,能够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
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着几个误区:1.提问频繁,数量多试想一想,一堂课45分钟,平均每分钟就问一个问题,所提问题过于简单,几乎只有一个答案。
学生被诸多的问题牵着鼻子走,哪有时间进行思考!往往是在一个连着一个问题“轰炸”下“不假思索”地忙着回答和应付。
这样的提问毫无效果。
因此我们应该精心备课,精心挑选,精心设计问题,做到越精越好。
2.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提问,自然而然地会被人们理解为“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这样一来就将提问的意义片面化了。
事实并非如此,提出的问题,不应该局限于教师,还应包括学生提的问题,有一句话说的好:“提出一个问题,胜过解决一个问题”,因此课堂提问应是丰富多彩的、形式多样的:“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回答”、“课堂提出问题,课后解决”等,总之提问的目的是启迪思维,开发智力。
3.不给学生思考空间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教学中,只是把提问作为教学的一个表现形式,不注重提问的教学效果,往往一个问题提出来后,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急于让学生回答,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提问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就应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真正地提高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787fe4bbe1e650e52ea9994.png)
浅谈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摘要:事实证明,学生的课堂提问可以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地课堂思维习惯。
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真正得以发挥,课堂教学也定会达到极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发明千千万,关键在一问”。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孙春成老师说过“在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构成的教学全过程中,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后,课堂教学的中心也就明确了。
这时教师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不再扮演一个‘布道者’的角色,而是以平等的面貌出现在学生中间:组织教学过程,指导学习方法,讨论疑难问题,提供有关知识。
”那么,在语文课教学的提问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呢?一、让学生主动质疑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
”我国明代学者陈献章也说:“疑者,觉悟之机也。
”可见问题与认识紧密联系,如果没有问题,认识也就停止了。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明确这一点尤为重要。
但同样的问题,由教师提还是由学生自己提绝不一样,往往是学生提比教师提效果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过去的语文课常常是学生被老师的一连串问题牵来扯去,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其不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思维常常由疑问开始。
课堂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和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质疑。
具体说来,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可以从重点词句质疑,可以从文章的内容质疑,可以从内容的矛盾处、模糊处质疑,也可以从同学或者老师的语言种寻找疑问。
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老师在学生的质疑中也能够了解到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及时调整预设的方案,把课堂生成的资源有机地融入到正在进行的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993bf61af1ffc4ffe47acb3.png)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摘要】在实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思维的兴趣,使提问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坎上。
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问能让学生始终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提问艺术兴趣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一、设疑新颖,激发情趣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因此,课堂提问,问题涉及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能激发情趣,切忌问题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弹。
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我在导入新课时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请同学们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便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
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本来一篇看似枯燥无味的说明文却能使学生学得饶有趣味,关键在于教者如何结合教材实际,抓住突破口,把它转化成学生感兴趣的“问”。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a58614650e52ea551898ea.png)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课堂教学行为操练指导》中指出:所谓提问,就是教师将自己在课前精心设计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来,让学生在深入的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或书面作业后回答问题;以及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提出疑问,通过课堂讨论解决疑难,从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或巩固旧知的一种教学方法。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以巧妙的提问来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释疑能力。
一堂语文课的成败与教师是否有巧设妙问有密切的关系。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巧妙提问”,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的表现自己,既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中的乐趣。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要精准、观点要鲜明课堂提问要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特点进行设计。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进行精心设计,巧妙合理的问题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去探索,发现新的东西,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相反,则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接受提问或回答。
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力求精准,讲究言简意赅,突出重难点,并具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
同时,所提问题还要紧随所学关键内容,通过停顿、过渡等增强提问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到层次清晰,难易适度,观点鲜明,灵活多样。
二、教师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课堂提问要有利于大多数学生的积极参与,力求使多数学生有回答的机会,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受到训练,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做到整体优化,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如果只重视优生而忽视差生,很容易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两极分化现象。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给每个学生以机会,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
![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cb3a124453610661ed9f499.png)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自古有之。
正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当下,课堂提问教学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具有独立性,教师往往忽视它的重要作用。
有鉴于此,本人就主要从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及策略两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正确教学思想指导的课堂提问是一种积极的推动力,可以让每一堂课都上的成功。
1.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创设成功课堂。
美国教育家德加默认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在学习基本的文言知识时比较认真,分析文章内容时却漫不经心,课堂氛围也变得很沉闷。
这是因为多年的考试经验让他们错误地认为掌握了基本的文言知识后,自己就完全掌握了整篇课文。
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就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让学生思考。
因为课堂提问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活跃性。
在语文教学中,正确的课堂提问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激情,提高学习兴趣,这恰恰符合语文教学需要学生拥有更多的情感体验、主观认识和独立思考与判断的特点,从而创设成功的语文课堂。
2.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往往会感叹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越来越少,就是发言也常常不尽人意,要么言语不清,词不达意,要么前言不搭后语,缺乏逻辑。
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不是一味地感叹,而是课前积极地思考,根据所讲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使所提问题灵活多样,生动有趣,并且环环相扣,具有系统性和严密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点点地引导他们思考、讨论,并且根据问题的内在联系指导他们组织语言,就能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达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3.课堂提问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深刻的意蕴,在解读方面也是多元开放的。
语文课堂提问方法论文
![语文课堂提问方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c59518971fe910ef12df838.png)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方法【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教学实际,探讨语文课堂提问的四种方法:妙问,趣问,简问和开创思维、延伸想象的提问。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方法随着语文教育理念的改革,思维理念的转变,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纳,并促使教师开拓创新,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教学方式。
我们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否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教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指老师在讲课的间隙,随着本节内容的深入,不定时的随机性的对学生提出课文的问题,以问题作为引导,以对话的形式为方法,使得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策略性的方法性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那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如何实施课堂提问呢?一、语文课堂提问的妙问有人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妙,愚者问得笨。
”这番话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妙问”。
语文教学中,妙问的精髓在于“问在此而意在彼”,学生的思维“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这种提问方式容易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例如小学语文中《守株待兔》一文中,我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寓意,没有直接问其义,而是巧妙设置情境,图文结合,提问学生“这个守株的人今年秋季能收获多少麦子”,学生起初回答有400斤的500斤的不尽相同,但是很快就明白了这个人在待兔,他的庄稼都已经荒废了,哪里还能有麦子可收获呢?通过巧妙提问,使学生明白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巧妙提问就好似撩拨学生兴趣之弦的金手指,看似毫不费力的一拨,却产生了“错综见义,曲折生姿”的功效。
二、语文课堂提问的趣问语文教学课堂提问要精确、明了、有趣。
一个理想的问题,应该具备三个特点:问题形式自然简明,文字叙述一目了然:问题内涵隽永丰富,能充分体现本质特征:问题应该有趣味性和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语文课堂提问摭谈论文:语文课堂提问摭谈
![语文课堂提问摭谈论文:语文课堂提问摭谈](https://img.taocdn.com/s3/m/42042a3b58fb770bf78a556f.png)
语文课堂提问摭谈论文:语文课堂提问摭谈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
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的,使问题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始终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看法。
1、在关键时刻提问我在教《故乡》一文时,先布置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闰土肖像的句子,然后要求学生说明肖像描写的作用。
看到学生心求通而不能通,口欲答却又说不出,我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①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相比,外貌有何变化?②从肖像描写中可看出闰土家境有何变化?③闰土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由于提问适时,学生很快明白了“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红活圆实的手”变成“老松树皮似”……这些是生活重负留下的印记,是闰土家境日渐艰难的形象反映。
这种家境变化,正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民生活困苦的现实。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启于愤悱之际,问于矛盾之时,会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变直为曲提问为人贵直为文贵曲。
语文教学也要避免直来直往地讲析与灌输,要让学生“跳一跳”而后摘到树上的果子。
就课堂提问而言,要善于转弯抹角、改头换面,留有思考的余地。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十分讲究这种“曲问”艺术,他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典型的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先生没有直向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为“将近”意,愚公还没到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
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钱先生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这样就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
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曲问便是巧妙撩拨学生兴趣的艺术魔捧,通过它,产生了“错综见意,曲折生姿”的功效。
3、针对性提问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全方位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关键词:语文课堂提问
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
教师只有善于激疑,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活动产生极大动力,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学生的思维运动。
因此,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体过程,还是教学过程中某些环节,都应十分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问题探索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全方位把握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一、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
就是说要注意分寸,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
如果问题太简单,不能引起学生思考,那就等于白说。
如果问题太难超过学生的心理认识发展水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教《“友邦惊诧”论》一文,讲开头一段时,为启发学生掌握遣词造句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功能,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1.文章开头为摆学生请愿的事实即可,为何说,“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略有知觉”寓含什么深意?起什么作用?“略有知识”行不行?
2.在揭露反动政府刽子手面目和卖国事实的同时,为什么要加上关于读书的议论?是不是偏离中心?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上述
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学生思考问题,同时能帮助学生消化课文,进行思维的严格训练。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桔灯》结尾写道:“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妈妈一定好了吧?她爸爸一定早回家了,”前后都用了“一定”这个词,可是为什么用的标点不一样呢?教师讲到这里,提出这一问题启发学生领会:一处是问号,表示“我”内心的忧虑,因为小姑娘妈妈的病毕竟是严重的;另一处是逗号,表示“我”的希望和信念。
从而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这篇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
三、提出的问题要认实际出发,从效果出发。
问题设计得好,还要注意提出的时机,若提问的时机掌握得不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例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写道:“总而言之,白蛇娘娘终于中了法海的计策,被装在一个小小的钵孟里了。
钵孟埋在地里,上面还造起一座镇压的塔来,这就是雷峰塔。
”如果在分析课文时提出:“雷峰塔是‘镇压的塔’有什么含义?”学生不可能准确的回答,因为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论雷峰塔的倒掉》的主要教学内容,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如果是在课文分析完后,再提出这一问题,就可以回答的准确深刻。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方式是多种多样。
1.直问式。
直问,就是为引起学生的思考而进行的直接提问,
如就某一个问题而作的明确发问:“这篇课文属于什么体裁,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孔乙已为什么用手爬出大门?”这种方式应用十分普遍。
但是,这种提问直来直去,缺少趣味性,在一堂课中若运用太多而无变化,往往较枯燥,不容易活跃课堂气氛。
2.逆问式。
逆问,就是不直接问为什么,而是以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
一般问问题总是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而逆问则这样问:“不这样写行不行?”这种问法揭示矛盾突出,刺激性强,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是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的有效方法。
3.比较式。
为了巩固旧知,开拓新知,教师往往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方法提出问题,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而有所发现,有所收获。
教《社戏》,根据迅哥儿两次吃豆的不同感受,可提问:迅哥两次吃的都是六一公公家的罗汉豆,为什么感到今天吃的“没有昨夜那么好”?这样写收到什么效果?这种提问能让学生发现矛盾,激发思维,在比较中提高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的习惯。
4.层进式。
层进式提问,就是各个问题上下相连,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两个或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进的。
如讲《故乡》,针对开头的写景部分提出以下问题: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景象?作者用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词
语传神地勾勒出这种景象?用这些词词描写故乡反映了作者什么
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
5.创造式。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去探索大千世界的一切。
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对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象,或插叙情节,或改写人物,或增删词句等等,启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欧阳修的《卖油翁》,可提问:卖油翁走后,陈尧咨会想些什么?教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可提问:当路瓦栽夫人在极乐公园碰到佛来思节夫人,得知她当年丢失的是一串假项链,十年劳动白费时,她该怎么办?这种提问是根据课文的内在因素设计的,因此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这种提问方式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6.搭桥式。
上课时,教师提出的有些问题学生答不出来,这常常因提问的难度大、坡度大,这时教师就可在此点和彼点间搭桥引路,让学生经过一番努力后顺利地解决难题。
比如在指导学生自学《项链》一课时,老师这样问:“作者刻画路瓦栽夫人在当时有什么现实意义?”这个问题,学生一时难以回答,老师就随机搭桥问道:“路瓦栽夫人是怎样一个形象?”学生很快答道:“是一追求享受,梦想过豪华生活的小资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老师再设一问:“法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学生答道:“当时的法国在工业革命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的豪华奢侈、讲排场、虚荣之风大盛。
”问到这里,开始的第一个大问题也就很容易解决了。
为什么呢?因为老师在学生不“发”之后,提出了两个较容易的问题。
此外,还有揭疑式提问、选择式提问、诱导式提问、特问式提问等。
教师要使自己的课上得富有生气,一方面要注意灵活运用提问
方式,又要不断地改革创新,使提问艺术日趋完美。